时间:2023-12-29 10:39:50
导语:在农产品安全溯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总队训练基地,山东 济南 250000;2.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有机蔬菜生产与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中的应用,以传感网、视频分析、标签技术为基础,开发生产过程日志与档案系统,供应链质量安全追踪溯源系统和信息系统,在有机蔬菜基地布置无线传感网和监控网,利用组合RFID、条码和二维码实现有机蔬菜溯源,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方式便于消费者查询。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无线传感网;视频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部分得到武汉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2013010602010217)、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A153)的支持。
作者简介:孙奕敏(1976.12.26—),女,硕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总队训练基地,讲师。
王玙璠(1991.12.14—),女,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
艾浩军(1972.10.08—),男,武汉大学,副教授。
0 引言
我国拥有数十亿人口,属于农业大国,农产品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7年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宣布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各个省市配合中央政府的工作,分别成立了省、市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2007年初,上海市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12J出台一系列政府监督、控制政策。2007年10月,该小组启动“上海市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在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所有节点宣传活动的内容。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达到提高农产品优质生产和消费安全目标,就要解决和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治本之策是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近年来,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解决“餐桌污染”问题,除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有效传播,是解决“餐桌污染”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农产品质量管控的要点
为确保有机农业产品满足有机农产品的标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1 过程管控
为了保证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提供消费者查询信息的可靠性,对于加入平台的企业要求使用专门的生产管理系统,采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数据。对农产品产前的水、气、土等环境检测数据记录,产中生产过程控制、饲料/肥料的使用、农药/兽药等的使用,产后对产品的药物/重金属残留等记录。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1.2 供应链溯源
供应链的每个成员都应当能够追溯产品生产者以及产品成分、包装、来源等特征,也应当能够向前追踪产品成分、包装和产品的的每一项活动。要设计一个具有对整个价值链可追溯性的供应链,企业必须创建流程和基础架构来收集、集成、分析和传递关于产品来源和特征的可靠信息,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从农场到餐桌)。它将企业的技术解决方案整合起来,使物理供应链(商品的运动轨迹)和信息供应链(数据的收集、存储、组织、分析和访问控制)能够相互集成。有了这样的供应链可视性,企业就能保护和推广品牌、主动地吸引其他客户并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
2 系统技术体系
物联网的农业生产基地现场管理与质量追溯系统涉及的技术体系包括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的环境检测技术,以视频内容分析为基础的视频摘要自动生成技术,以RFID、二维码标签为基础的产品溯源技术。
2.1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技术
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短程通信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采用Zigbee组网,Zigbee到IP通过传感网关接入到场区信息网,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敏感气体、菊酯类农药浓度等信息收集起来,形成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对有机会蔬菜基地的监测。有机蔬菜生产场地和加工车间的传感网如图1所示。
2.2 视频监控日志与摘要的自动生成技术
在有机蔬菜生产场地内的关键监控点部署摄像头,实现虚实结合可视化操作,采集视频证据数据,利用视频内容分析技术,分割感兴趣目标,提取视频特征,提取典型的视频事件,通过高级语义进行表达,自动生成事件的视频摘要和视频日志,将人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解放出来,提高视频监控的可用性,提高检索效率,降低存贮成本,同时便于日后查找和产品溯源。
2.3 组合RFID、条码和二维码的产品溯源技术
通过RFID、条码和二维码的组合识别码提供的信息,RFID具有容量大、寿命长、自动识别等特点可用于大行包装的标示,用于记录生产产地、生产单位、生产过程、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信息,如图2所示。而条码和二维码成本低,能记录同一类商品的信息,可广泛应用于单个商品的标识,如图3所示。同时二维码可便于手机进行查询。当产品发生安全性等事故时,通过追溯信息系统可迅速回溯过程及查明原因所在,正确而迅速地回收产品,防止产品事故的再发生,也可确认业者的责任,从而有效促进对生产和流通过程的重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 系统建设内容
3.1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物联网有机农业的思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基础信息网、生产过程日志与档案系统、有机农产品标签跟踪系统、有机产品销售系统和系统管理平台。智慧农业系统的结构可以采用物联网应用的一般结构,如图4所示。
3.2 建设基础信息网
3.2.1 场区信息网
场区信息网既要承载场区内的生态环境信息、视频信息和一般办公用途信息。同时还能接入互联网,实现内网与互联网(外网)的互联互通,这对场区的信息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公楼要接入电信运营商宽带,另一方面,各基地要通过无线接入点(Wi-Fi AP)将信息传递到办公楼,实现信息互通。
需要考虑场区内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分布,在场区内部署局域网,各区之间通过网线连接,形成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采用IEEE 802.11n标准,标准速度达到150Mbps。按此方式组网的场区信息网,主干道的无线网络理论速度是300Mbps,实际运行可以达到150Mbps的速度,能满足场区信息化的要求。如图5所示。
3.2.2 无线传感网
场区无线传感网要承载场区内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沼气池的生态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照度和敏感气体浓度等,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自组网络传递到ZigBee网关,采用IEEE 802.15.4标准,再由LAN局域网传送到控制台服务器进行分析,实现传感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场区内无线网络部署方案如图6所示。
在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内都布置了大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采用自组织的方式形成无线传感网进行信息传递与发送,最后通过一个无线传感网关搜集所有的传感节点信息,再将这些信息统一发送到控制台服务器进行处理。这种无中心的分布式控制网络,不需要类似基站或者访问服务点这样的中心控制设备,即不需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样能提供一种通信支撑环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需要现有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快速构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
3.2.3 无线视频监控网
视频监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生产过程监管,二是生产过程的展示。为保证设备的兼容性,所有摄像头均内置编码设备,即采用网络摄像机,并且尽量选用支持以太网供电(POE)的设备。
组网方式见图7:
在场区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沼气池的重要监控点布置摄像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实况录像发送至控制台服务器,服务器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再通过光纤接入的大宽带上传至互联网,提供在线展现,让人们在家也能实时观看场区内的情况。
3.3 生产过程日志与档案系统
服务器对视频数据进行的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冗余信息的剔除、将有用的信息保存。由于场区内视频信息量非常大,只靠人工处理这些信息变得不可能,因此可以引进计算机视觉的技术,通过有效的算法对智能处理这些视频,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视频摘要,对每天的生产情况提取视频日志,这样建成的日常视频档案可以有效地对场区进行科学地管理。
无线传感网与无线视频监控网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应当相互依存,将某个监测点的生态环境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应该绑定在一起,做到“虚实结合”,当查询产区内某一点的信息时,相关的环境与视频信息就都能同时显示出来,使得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可视化。
将无线传感网和视频监控网采集到的信息结合统一起来,构成生产过程日志与档案,构建管理这些信息的系统,可以作为后续质量安全管控的有力支持。
3.4 有机产品标签跟踪系统
蔬菜供应链和大多数农产品供应链一样,也包括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几个环节,提交有机蔬菜供应链效率的关键也是如何协调几个环节及如何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率。如图8所示。
从蔬菜供应链整体可以看到,通过使用RFID和条码、二维码的组合标签技术,能够方便地把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读入公共数据库,各个环节也可以便捷地增加相应环节的数据。消费者和相关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和终端进行查询与追溯。根据现有商业模式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成本,可以整箱使用RFID标签,内部小盒装使用条码或者二维码。
标签上要记录的信息包括:
(1)生产阶段的信息,包括品号、产地、电话、化肥明细、种植时间等。
(2)加工阶段的信息:小盒贴上条码,大盒贴上RFID标签,二维条码直接保存了产地、收割时间等重要信息,也能透过二维码访问中心数据库。
(3)仓储阶段记录的信息,包括入库时间、入库区位、货架货位和出库时间等。
(4)运输阶段的信息:gps+RFID标签,包括上车时间、途中温度状况、路线信息、下车时间等。
这些信息分别记录在RFID、条码和二维码标签上,根据这三种标签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标识包装,记录了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全程的信息,能够有效进行质量管理,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在出现问题时方便消费者追踪溯源。二维条码包装过程和记录的信息如图9所示。
通过RFID、条码和二维码的组合识别码提供的生产产地、生产单位、生产过程、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信息,当产品发生安全性等事故时,通过有机蔬菜标签跟踪系统可迅速回溯过程及查明原因所在,正确而迅速地回收产品,防止产品事故的再发生,也可确认相关的责任,从而有效促进对生产和流通过程的重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5 有机产品销售系统
记录销售阶段的信息,包括进入店面时间、销售时间、总量统计、过期数量等。该系统软件还需要与超市的营业网点的进销存系统对接。
最终消费用户可以使用自助式信息查询机,查询到小包蔬菜的所有信息。如图10所示。
该系统的成功投入使用可以促进有机蔬菜的透明化跟踪,提高销售量,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这样物联网不仅应用在农业生产与运输,也能应用于有机农产品的销售等服务当中,对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也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3.6 系统管理平台
可以通过局域网综合管理场区视频,查询生态环境信息,有机农产品跟踪信息。建立互联网网站,按照农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一个循环农业的体验平台,在互联网上展示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不论是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全程供应链都实现可视化、透明化监控,有利于规范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行为,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系统需要公开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和供应链管控信息,以保证食品安全,它提供多途径的便民查询,如通过12316便民平台,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手机短信查询;通过手机拍摄二维码图片,再上传到网上查询;甚至利用卖场的直接读取设备,如触摸屏等查询该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链信息,对生产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
4 小结
要达到提高农产品优质生产和消费安全目标,就要解决和实现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治本之策是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数字化”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物联网进行环境监控,除可覆盖农业大棚,还可在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生产环境监测、仓储环境监测等场景进行应用。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农牧业生产各环节都可以控制,并且食品可以溯源。智慧农业通过过程管控和供应链溯源,从而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让人们吃的放心,吃的健康,吃的新鲜,完成从田间迅速到餐桌的快捷过程,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实现这一远景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红武,胡肄农,王立方,陆昌华.基于GIS的生猪及产品物流与追溯平台构件化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08(5).
[2]侯春生,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3).
[3]张欣露,王成,吴勇,乔晓军,侯瑞锋,王开义.集成传感器电子标签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9(1).
[4]黄海龙,蒋平安,张霞,武红旗,李永,刘洪蓬.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
[5]彭剑,陈光仪.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建模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10).
[6]韩威威,郑业鲁,李泽,黄红星.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
关键词: 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164-0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针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畜牧行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已经是业内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公信力如何,产品的追溯信息是否可靠,政府如何加强各个追溯环节的风险把控,杜绝利用追溯平台进行溯源信息造假,误导消费者,这都是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体系是政府加强监管的一个有利手段。
1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1.1 什么是质量安全追溯
质量安全追溯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每件或每批次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编码”,身份证编码是追溯框架规定的标准化的一组数字。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赋码及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对每件或每批次产品进行跟踪和溯源。
1.2 国内外质量安全追溯的发展现状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安全控制系统。英国无论是在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行业,对可追溯系统研究及建立方面,还是对整个系统的控制上面都相当发达,其建立的风险控制执行机构体系已经完全覆盖了可追溯系统安全控制的所有环节,并建立了相关的兽医实验室及检测评价系统。世界各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时间和形式不一样,且相应的技术规范也有差别,但各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不断制定更新相应的解决方案,农产品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渗入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加强监管的力度逐步加强,国务院多次对食品安全作重要批示,强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品信息的公开。但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于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出现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消费者能查到的溯源信息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溯源的种种乱象,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已经表态将尽快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制定全国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最终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传输、调度、数据处理系统,统一规范追溯参与方的行为。目前农业部在规模化的农垦产品、生猪耳标等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地方农业部门也对品牌化农产品和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开展了一些追溯试点。追溯体系要扩大试点范围,“尽可能将生猪、肉牛、牛奶和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率先纳入追溯范围。”
2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风险因素
2.1 厂家随便填写追溯信息
由于很多追溯平台是企业自建,一些企业刻意隐瞒信息,追溯数据随意填写更改,消费者并不知情,在政府监管环节缺失的情况下,产品追溯信息没有公信力。
2.2 追溯信息环节缺失
目前各地方、各企业之间的畜产品溯源系统,水平和完善程度差距较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在生产、销售某个环节,给产品贴上事先录入信息的二维码。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溯源体系,畜产品溯源是从畜产品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环环相扣、层层追踪的全程产业链追踪,一旦中间某个供应商、销售渠道出现问题,就没办法做到溯源和把控。
2.3 调换追溯码
国内某些羊肉厂家假冒内蒙古羊肉,贴上内蒙古知名企业原产地追溯码,价格大涨;一些畜产品进口商调换追溯码,撕下进口畜产品的溯源码,重新贴到其他畜产品的外包装上,冒充原装进口产品误导消费者。除了畜产品,其他农产品也出现类似状况,如利用虚假的追溯码,假冒知名特产宁夏“中宁枸杞”,其他燕窝产品调换进口产品追溯码,冒充印尼、马来西亚进口燕窝等。
2.4 追溯平台协助造假
一些追溯平台运营商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比如有的企业以200万个起定制,价格为每个0.02元到0.08元,产品的追溯信息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方便企业造假。
3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指标
建立适应畜产品行业特点的评估指标,才能定性的去评价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劣。设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多级指标体系,依据权值,确定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等级,指导企业合理选择使用追溯系统平台,促进追溯平台纳入政府监管,逐步完善。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依据行业特点,设计如下一级指标。
3.1.1 政府监管
企业必须在政府监管下运营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失,建议一票否决,不允许追溯系统平台运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完全依靠企业自律与社会责任意识是不现实的,缺乏政府监管的企业迟早会出现问题。政府监管一级指标包括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行业平台二级指标。依据平台的监管级别,分配相应的分值。分值为30分,如果缺失直接判定为不合格系统。
3.1.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评估系统平台开发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一级指标包括系统架构、安全设计、服务器配置、数据结构、升级扩展二级指标。分值为20分。
3.1.3 追溯环节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追溯信息涉及从养殖、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缺失某一环节或者只是依据某一环节的数据进行质量安全追溯,不是一个完整追溯系统,环节的缺失必定会影响追溯系统的评估分值。一级指标包括养殖信息、检疫信息、屠宰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消费者查询信息二级指标。分值20分。
3.1.4 运营状况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只有经过行业应用的检验,才能出具安全性、实用性等相关材料,平台运营的企业越多,时间越长,证明平台的使用价值,相应的分值自然越高。运营状况包括平台企业数量、平台已运营时间、服务支持二级指标。分值为20分,没有投入运营的追溯系统设置为0分。
3.1.5 其他
其他一级指标包括平台资金投入、政府支持、项目奖励二级指标。分值为10分。
3.2 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评估系统
依据可追溯评估指标,搭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图1)。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系统受到政府监管、系统设计、追溯环节、运营状况和其他的影响,它们的分值比例分别为30%,20%,20%,20%和10%。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评估结果=政府监管评估分值*30%+系统设计评估分值*20%+追溯环节评估分值*20%+运营状况评估分值*20%+其他评估分值*10%。每个二级指标中都会设计相应的打分题目,打分题目一般设计五个选项,每个选项赋予1到5分不等的分值,根据打分分值最终得到具体的分数,然后通过系统内部公式处理,得到各类一级指标的得分,依据相应权值,算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最终评估分值,系统自动对应确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级别,分值越高对应的级别越高,评估级别分为5级。如果评估级别低于2级,评估平台提示追溯系统不符合上线要求,必须进行整改后达到级别要求再投入运营。
3.3 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国家或行业评估标准
国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标准,很多畜产品生产企业依据自身需求,建立了各类追溯平台,政府针对企业的可追溯平台的监管无法可依。探讨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国家或行业评估标准,划分系统等级,促进企业与政府监管对接,逐步完善追溯系统,淘汰缺失政府监管的追溯系统,真正实现政府全程监管下的产品全程透明化可追溯管理。
3.4 确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专业评估机构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专业评估,国家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评估工作。针对畜牧行业,国家可授权相应的权威机构,在国家标准出台后,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评估,为通过的可追溯系统颁发相应的安全证书,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使追溯平台建设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3.5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推广
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畜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编码规则、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原则”,保证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的推广,加强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准入管理,逐步淘汰没有经过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评估、缺乏政府监管的可追溯系统平台。
4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的作用
4.1 加强政府依法监管力度
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各级政府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企业畜禽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处理突发的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
4.2 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
企业加入通过评估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政府和消费者的实时监督下,不敢再擅自修改追溯信息,约束自己的生产行为,确保真实的产品信息,把产品安全作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4.3 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
食品安全已经得到消费者的重视,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主动选择认证或可追溯食品的倾向,消费者愿意选择具有双重保障的安全认证与可追溯产品,并且为其支付更高价格。如果企业加入的追溯系统平台通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获得了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相信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这类企业的产品。
5 结束语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从畜禽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出发,评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信息指标,为把握可追溯系统的各个风险环节,杜绝企业录入虚假的追溯信息,实现可控的追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监管效率,真正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跟踪和溯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兴芸.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机推广, 2015(1):8-10.
[2] 崔先雨, 张淋江.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价值工程, 2015(15):44-46.
[3] 刘丽军, 邓子云.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
[4] 叶三成,高洁, 李刚. 基于可追溯制度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 2014, (12): 374-376.
[5] 江斌. 基于可追溯系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4.
[6] 刘亚东. 我国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现状及分析[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7] Shigeyuki Goto. The Bound of Class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Behavioral
Approach[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2007, 10(2): 267-282.
1.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白山市农委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委直属各站所、中心、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场信息科,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及日常工作。2011年年底,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单位浑江区已经申请编办批复,在每个乡镇农科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并办公,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2.广泛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全面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农产品安全质量宣传。充分利用“元旦、春节、3·15、科技之春和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系统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工作职责,在全市县(市、区)和乡镇广泛宣传。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 农业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白山市农委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5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
3.2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 白山市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3.3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白山市实际,今年按照每月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芹菜、菠菜、豆角、茄子等40多个蔬菜与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通报,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对白山市的人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了常态监测。到目前为止,全市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农产品而导致中毒的事件。
4.今后工作思路
4.1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为舆论导向,上下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营造氛围,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生产者、消费者按标生产,健康消费。
4.2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做好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主导品种制度、假劣产品曝光制度、举报投诉制度。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网络架构;信息查询;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126;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4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规和标准,英国、美国、荷兰等率先建成了牲畜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逐渐,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也在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从设备、技术、建设过程和应用管理诸方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尽量压缩系统规模、降低实现难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的系统设计都不追求“大而全”,而以“精简、够用”为原则:它们或针对某类农产品[1,2],或采用单一编码标识方法[3,4],或设计为单一网络架构[5,6],或支持单一查询方式[7,8]。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更新,建设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成新的目标。在此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借鉴已有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基础,综合应用当前主流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包括混合编码与标识、混合网络架构和混合查询模式。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追溯系统结构、溯源指标体系及其编码标识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川东北地区为代表,调查、分析了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模式如下:
Ⅰ.生产主导模式。生产者完成生产、粗加工和包装,通过物流直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果蔬和水产品。该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溯源信息仅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三部分内容;
Ⅱ.批发主导模式。粗加工并包装后的农产品经由批发中心(包括产地批发中心、销地批发中心等)配送到销售终端,适用于各类种植和养殖农产品。该模式流通环节增多,其间通常更换包装,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大,相应的溯源信息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物流”等更多内容;
Ⅲ.加工主导模式。加工者从生产者获取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通过批发中心或直接配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粮油、茶叶、水产和畜禽类动物产品。该模式下农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并有完整的包装,质量安全较有保障,溯源信息则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物流”等内容[9]。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①、④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前者为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后者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堂、饭店等。环节①、④构成模式Ⅰ,加入环节③即成模式Ⅱ,再纳入环节②则为模式Ⅲ。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与编码
2.1 溯源指标的确定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可能将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因此,必须依据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hina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加工操作规范)体系和其他相关标准、法规,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指标体系。
溯源指标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用于追溯农产品的来源、目前位置和去向的过程溯源指标;②反映农产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安全溯源指标。
以供应链模式Ⅰ的果蔬产品为例,筛选出各环节的溯源指标如下:
1)生产环节。对于主流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农田编号及责任人、种子来源、播种日期、采收日期、产品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化肥和农药的名称、残留量等。
2)批发环节。对于各级农产品批发中心,过程溯源指标应为批发中心、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批销单位、批销日期及数量、批销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检验检疫结果、暂存温度、湿度等。
3)销售环节。对于各类销售终端,其过程溯源指标应有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销售单位、上架日期、销售日期及数量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库存地点、温度和湿度等。
4)物流环节。对于贯穿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物流企业、运输工具、货品数量及装箱规格、发货方与收货方、运输时间、路线、责任人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运输温度、湿度等。
2.2 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方案
目前主流的信息标识技术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和二维条码。射频识别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自动读写,其优点为存储容量大、封装样式多、读取距离远、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用于灰尘、油污、雨水等恶劣环境;二维条码利用特定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图形来记录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纠错效果好、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性低等优点。其中,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能够超高速、全方位识读并有效表示汉字,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环境条件和系统建设成本的综合考虑,溯源信息可采用RFID与QR Code混合标识方案,具体包括3种:
Ⅰ.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因价值相对较高,且其供应链各环节所处环境“恶劣”,故宜采用RFID标识技术。相比之下,粮食、果蔬类农产品则价值较低、各环节所处环境较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QR Code标识方法。
Ⅱ.在同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其所处环境和操作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应选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如畜禽产品在屠宰、批发和物流环节通常需要更换包装,且环境相对“恶劣”,宜于采用RFID标签;而养殖和销售环节则环境相对稳定,操作也较方便,可以换用QR Code标签。
Ⅲ.在批发和物流环节,大包装(如集装箱)使用RFID 标签,小包装(袋、包、盒等)粘贴QR Code标签。系统读取QR Code标签后自动链接到对应RFID所关联的产品信息,因此无需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小包装产品信息,这样既能节约标签使用成本,又可减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开销[10]。
2.3 溯源信息的混合编码技术
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溯源指标信息按规则编码,即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规则既应遵从国际、国内标准,也要适应选定的标识方法,因此根据EPC编码规范、采用混合编码技术来实现RFID和QR Code标签中溯源信息的编码。
2.3.1 EPC 256 Ⅲ编码结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编码)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的延续和扩展,能实现单个物理对象的全球惟一标识,应用广泛的主要为64位、96位和256位3类。其中,EPC 256 Ⅲ编码结构宜于用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结构,其由标头(版本号)和3个信息码段组成,如表1所示。
2.3.2 溯源信息的编码设计
1)EPC管理者码段用32位数字标识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代码,这是实现追溯的关键,如表2所示。
2)对象分类码段用14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种类、名称和产地代码,如表3所示。
其中,农产品的类别、分组和名称根据GB 2763-2014编码;产地编码由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和乡镇代码(3位)组成,分别采用GB/T 2260-2013、GB/T 10114-2003的代码体系。
3)序列号码段用16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号、采收批次及其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批次流水号,如表4所示。
其中,生产档案由产品备案号(3位)和生产批次号(3位)组成,前者的第1位为大类标识、后2位为流水号,后者的前2位为年份、后1位为年度批次;采收批次为生产环节的批次号;批次流水则依次由加工、批发和销售环节的批次号组成。
2.4 混合标识与编码技术的应用
以混合标识方案Ⅱ为例,首先在生产环节直接使用QR Code标签记录编码,其中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生产者代码、对象分类码段的全部编码和序列号码段的生产档案、采收批次代码;进入加工环节后,利用RFID中间件系统将QR Code标签内容与本环节的关键信息转换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区域,添加的内容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加工者代码和序列号码段的批次流水代码;在批发环节仅需向RFID标签的EPC管理者码段和序列号码段分别加入批发中心、供货商代码和批次流水代码;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再将RFID标签内容、该环节的关键信息和溯源信息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转换输出为QR Code标签,以便消费者的追溯查询操作。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运行流程
1)溯源信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共享数据库中存储着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和政府监管部门(农业、质监等)、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录入、分析与输出,并负责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子系统。既可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在登录系统后获得相应的溯源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录入与修改。
3)追溯信息查询子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溯源网站、自助终端、手机短信和客服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追溯查询,并开展对外宣传、在线召回问题产品、受理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和投诉等服务[1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2.1 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式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为主流,它是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及其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系统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应用软件和后台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采用HTTP协议实现双方的信息传输,扩展及升级非常方便,但较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
另一种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则为两层结构,其用户界面和业务处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管理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C/S模式系统的运算响应速度快,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故而系统的升级、维护较为困难。
3.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架构 由于两种网络模式各有优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宜于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架构。具体方案为:①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子系统采用C/S结构,以便高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溯源信息的输入;②溯源信息查询、公众信息等子系统的业务处理较简单,不会明显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采用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的操作,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③系统以B/S结构为整体框架,通过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或XML数据交换技术将C/S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这种混合架构将两种网络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在响应速度、数据安全、系统维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如图3所示。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4.1 追溯信息查询的流程
根据条码标签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流程如图4所示。
4.2 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的溯源信息查询方式也应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①PC网站查询。在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上访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消费者即可酥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②自助终端查询。在批发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消费者可通过操作专用终端方便地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③扫描QR Code标签查询。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QR Code标签,可自动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或直接解码获得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④客服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可使用任何手机,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溯源信息查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将这些查询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查询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成果,也为消费者方便、灵活地进行溯源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如图5所示。
5 结语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大量出台和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立项建设。在这种有利环境下,本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分析,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溯源信息的编码及其标识、系统网络架构和追溯信息查询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为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83-285.
[2] 申艳光,马高庭,蒋万春.肉鸡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74-978.
[3] 林宇洪,胡连珍,蒋新华,等.基于二维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追溯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6):83-87.
[4] 袁晓萍.基于RFID的水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迟琳芯,苏 微,赖庆辉.基于Web的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302-304.
[6] 吴 倩,林佳丽,李 臻,等.基于物联网的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39-43.
[7] 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
[8] 李健林.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 张 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Liu Xueyun
(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 753000)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zuishan 753000,China)
摘要: 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是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鲜活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强化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降低流通风险,提高鲜活农产品价值。本文以宁夏鲜活农产品的特点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分别从技术风险、信息风险、流通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The ris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hys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important issue to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griculture. The bottlenec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er growth has been changed over to circulation domain from production area. To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its liquidity risk and increase the value. So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risk and risk prevention counter plan which is separately analysed from the risk i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quality.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流风险 对策
Key words: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logistic risks;counter plan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20-02
0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工业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但与此相对应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据市场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没有理论的支持也还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风险,对提高宁夏鲜活农产品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特点及物流现状
宁夏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之一,总人口604万,总面积为66,400平方公里,南接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临内蒙古,具有多样、复杂的自然条件,全区枸杞面积达到50.9万亩,增长14.3%;肉牛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增长13.6%,奶牛存栏达到32万头,增长18.5%;马铃薯面积达到365万亩;压砂瓜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增长44%;淡水鱼面积达到35万亩,增长25%;葡萄面积达到22万亩,增长25.7%;红枣面积达到45万亩,增长40.6%。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度达到70%以上。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一是富有民族特色。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有望建成全国“清真食品配送中心”。二是人均占有水平较高。粮食、肉类和鲜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00公斤、36公斤和80公斤,远远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三是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宁夏清真牛羊肉、乳制品行销全国各地,“宁夏滩羊”是宁夏特有种质资源。宁夏是我国枸杞之乡,有“中宁枸杞甲天下”之说。四是农产品质量品质普遍较高。由于地域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良,农产品无污染、品质高。
农产品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农产品生产加工个人以及消费者,其中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其流程图1)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对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物流技术落后,经营主体各自为政;②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不健全;③农产品物流产销脱节,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在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从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阶段到批发商运销产品的阶段,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冷藏运输技术落后,无法有效保证鲜活农产品在运输中的“安全”和“绿色”问题。调查发现,农户在销售产品时有92.94%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方式,运输过程中自己运输的比例高达76.47%,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敞篷车运输,没有任何冷藏保鲜措施。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宁夏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
2.2 信息风险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3]据统计,宁夏有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
2.3 流通风险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特别是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是自然、人工养殖形成的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鲜的自然属性,同时生产规模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城郊及农村,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有长有短;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有公司,也有私营;流通市场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代销点等。鲜活产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存在的风险。[4]①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被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②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使鲜活农产品保鲜,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农产品。③鲜活农产品的贮藏、运输、流通的方法和条件对鲜活农产品安全也有影响,都可能使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风险。
2.4 质量安全风险农产品物流处理过程效率低,质量安全风险大,质量无法保证,安全缺乏保障。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在质量上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添加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各种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鲜活农产品安全。
3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技术风险减少鲜活农产品物流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改变目前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构建食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6]:①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组合式冷库和箱式冷藏车,也是我们应着重发展的方面;②为保证农产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长久的处于一种适宜的温度中,可以在车间内部配置温控装置;③对产品的货架期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对在柜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严格的筛选,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货物的囤积和拖过保质期的现象;④为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我们可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3.2 加大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不畅带来的风险,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物流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将逐渐成为提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都能够使得农产品物流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所以应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逐渐构筑起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3.3 发展以超市为节点的鲜活农产品销售管理发展以超市作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流通节点,针对宁夏鲜活农产品流通风险,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生产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形成有组织的流通管理系统;②为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保证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处在一种的恒温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采用冷链方式来运输生鲜农产品,进一步完善运输条件;③加大商品条码使用技术,采用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采用商品系统分类和标签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产品;④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的溯源服务,我们可以在超市的产品上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等,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⑤除了做好对超市的监管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合同农户等一些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控制;⑥在超市中除了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外,还可以建立超市自己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⑦可以将超市的信誉度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联系到一起,为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提供担保,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切实的依据和保障;⑧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我们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以实现鲜活农产品及时的配送,此外,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保证货物集中、及时的发送出去。
3.4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要保障农产品及时、安全地供应到位,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紧紧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等环节,强化我们的管理,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功能,提高生产者的自律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不良经营行为的发生;②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它的建立,应与食品供应体系建设的内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协作的效应;③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在质量安全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统一物流行业的行为规范;④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流通离不开市场体系的维护,我们应加大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⑤增加农产品跟踪与溯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的工作到位;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经销商、乃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4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同时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投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合理链接,既保证农产品的流通安全,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海鹰,陶源,马学茹[M].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2]张铎[P].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李学工[P].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陈清华,王朝良[P].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刘伟芳[P].《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6]杨孝海[P].浅析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甘肃农业,2008-9.
[7]王新利,张襄英[P].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7.
关键词: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国肉禽水产品总量的30%,水产品产量从2001年的4 279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5 200万吨,水产品出口额由2001年的38.3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9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连续四年居世界水产品出口贸易首位。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和丰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制作方式的不断改变,新技术带来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如保健水产品、强化水产品、新资源水产品、转基因水产品等等,这些因素给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1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领域问题突出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个别企业滥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苏丹红(1-4)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杀星、磺胺类、土霉素等限用药物,以及喹乙醇、己烯雌酚等禁用的饲料添加剂;有的企业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加工水产品,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
1.2水产品加工企业条件简陋,安全卫生质量意识缺乏
我国绝大多数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十分简陋,卫生状况差,没有检验设备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企业领导与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和安全卫生质量意识。
1.3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为数众多的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变质产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集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1.4监管力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去年北京“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集体发病事件余悸未消,违禁药物(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喂出的“多宝鱼”、含致癌物质(孔雀石绿)的“桂花鱼”又接二连三爆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显现于各大媒体。“福寿螺”、“多宝鱼”、“桂花鱼”事件披露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香港等地市场已纷纷停售问题产品,不仅使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造受沉重打击,还导致整个水产品产业面临信任危机。
1.5企业的HACCP认证滞后,水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障本国(或地区)动植物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进口动植物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安全卫生要求,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限量越来越严,打着SPS协议合法外衣,巧立名目,设置技术壁垒 ,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阻。1996年8月,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双壳贝等水产品进入其市场,经过我国政府多方交涉,直到2001年6月欧盟才同意解禁,2002年1月,欧盟又以在我国舟山冰虾仁中发现氯霉素为由,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蜂蜜、肠衣、禽、水产品…)入关。经过我国政府多次交涉和有关部门、企业的不懈努力,2004年欧盟有条件地解除我国水产品的限令。
2提高我国水产品安全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说明我国把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法律规章,使养殖生产者了解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原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加大我国渔业的投入,对生产安全卫生水产品的渔场与养殖户给予财政补贴,建立我国残留监控体系。
2.2实行生产准入制
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水产繁育、增养殖(栽培)生产和科研试验的水生动植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孢子、及其遗传育种材料,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强制检疫制度,严禁销售带有病原体的苗种,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对生产企业的产地环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兽、渔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淘汰高残毒渔业投入品,对禁用、限用的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引导渔业投入品结构调整。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检查内容是各养殖场的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水域环境监测、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以及技术人员培训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渔业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包装、保鲜、贮存水产品。对养殖容量开展广泛调查和科学规划,避免因高密度养殖而可能导致的对渔业环境的破坏及水产品质量的下降。
2.3强调生产经营者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HACCP管理,加强自我管理措施,自愿实行产品召回制度。自觉遵守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用药规定,不使用禁用药,使用限用药也必须遵守用药期规定,严把饲料与“药”的采购关,建立可靠的合格供方制度,索要饲料与“药”的成分表,必要时抽样送检,关注养殖环境的变化,注重保护养殖环境,出口企业要严格遵守质检总局有关水产养殖基地的规定,非出口企业也要向这方面靠。
2.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加强行业内检查与监督,对外统一价格,防止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提高整个行业技术水平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维护行业利益,统一对外交涉等等。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移动电商领域的专家讲授最前沿的咨询,内容新颖、互动率高、实操性强,让与会的农业经营主体学习了移动电商平台的操作技巧,并初步掌握了利用移动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的运营技能。
“我们公司打算马上开设微信公众账号,该怎么操作呢,能不能给我们现场演示一下?”杭州萧山云门寺生态茶厂负责人叶正权听完“微信公众号应用技巧”课程后,迫不及待地向授课老师提问。“打开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网址—填写注册信息—登录注册邮箱点击激活—进入‘信息登记页面’填写公司基本信息—创建‘服务号’”。不到10分钟,他就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学员们纷纷扫描二维码,成为他公司的第一批“微信粉丝”。“以前,只是把微信当聊天工具,也加过一些公众账号,没想到自己注册一个也挺方便的。”他说道。
注册好公众号,开了微信小店,该如何运营推广,如何增加关注度,提高转化率呢?专家们翻开“武功秘籍”,传授各种内外兼修的“电商招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利用“名片推荐”、“病毒式营销策略”、“LBS功能”、建立“微信群组”、设计个性头像、签名和产品文案这几招微信圈子营销的秘密武器,进行针对性宣传;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微商城”开拓市场;也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精准实用的农产品采购信息、分享农产品安全溯源知识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表示,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是“稳定向好”。他认为,必须辨证地看待食品安全相关问题。一是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应该建立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的完整链条,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不亚于加工、流通过程;二是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对公众心理健康造成的“惊吓”,大于对生理上造成的伤害。因此,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问题,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标准不是越严越好,也不是越先进越好。目前我国禁止使用各种瘦肉精,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四是对食品电子商务而言,诚信是一个基础,尤其是对卖家来讲。真实性、安全性等问题都亟需解决;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发展的大趋势。食品安全溯源现阶段在我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一定要把好渠道关,从哪里来的,安全性怎么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关键。
当前在食品安全上存在“无知、无良、无能”,溯源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企业自律是基础,还要靠法律监管,靠媒体和消费者监督。
从食品电子商务发展来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网点和实体店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就电子商务长期的发展来讲,需要制定、完善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使其稳定有序的发展。
李建中: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在“无知”“无良”“无能”
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李建中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所以大家都关心,吃得好坏是一回事,吃得安全不安全又是一回事。到现在没有人能说吃什么安全,吃什么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在“无知”、“无良”、“无能”。
“无良”是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丢掉了诚信;
“无知”是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使人们困惑,因此造成了人云亦云,比如转基因问题;
“无能”,天灾人祸造成的影响没有办法避免。污染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我国54%的土地污染,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也有自然环境造成的。
说到农产品电子商务,李建中谈了三点:一是农产品的安全。农产品的安全比较复杂,从种到吃整个过程中都会出现安全问题;二是诚信问题,包括生产者、流通过程都会产生很多问题;三是电子商务怎么做好食品安全的问题。农产品电商要把住食品安全关,要做好品牌。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基地也要打造品牌。
吴子丹:问题粮食决不能流向市场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表示,对于食品原料来说,粮食是最大的农产品,也是最大宗的食品原料。国家掌握大头,市场方面占的份额不是太大。
目前,我国粮食在网上的交易大部分是B2B的。B2B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保障比较好,大量采购的是政府,对质量安全标准要求比较高,其追溯是可以实现的。从市场上来说目前粮食抽样的检测结果合格率在97%~99%。但是这个信息并不代表粮食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存在,比如镉大米问题,反映出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非常高。
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药残留;二是真菌毒素污染;三是重金属超标。粮食安全问题的发生除了“无知”、“无良”以外还有就是“天意”。农药残留,除了DDT这种很难降解的东西以外,大部分农药在收获过程中可以降解掉。真菌毒素污染,也不是农民愿意和故意的。比如说收获季节降雨了,收上来的粮食必须要改变用途,不能流向市场。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半是无知,半是“天意”。一是主产区本地偏高,特别是有色金属开发,造成的有色金属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所以国家提出来,有一部分要退出,退出以后对土壤进行治理。对收上来的粮食国家采取严格的办法,进行分类检测,凡是超标的进行处理,决不能流向市场。
吴子丹表示,粮食安全需要用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除了政府监管到位,诚信体系建设,还需要相应技术手段的配合。
程国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应用要谨慎
学术界这几年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高度关注,程国强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的“无知”和“无良”。
“无知”是食品生产企业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搞不清楚。像刚才提到的敌敌畏,刚开始用的时候都知道杀虫的效果特别好,但是都不知道危害了上百年。我国现在是瘦肉精全国封杀,美国现在90%的羊和猪都用瘦肉精,好处就是多产瘦肉,满足市场的需求。美国的瘦肉精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用的是第一代,他们现在使用的是第二代瘦肉精。只要是使用科学,就没问题。在中国用了瘦肉精以后就出了问题,我们很多企业无知。
“无良”,就是指生产企业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利益的驱动,在选择上面违背了诚信道德,恶意的采取,包括标识欺诈、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添加剂等手段,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最近几年爆发的种种的食品安全都是和“无良”相关的。从政府部门角度,对“无知”问题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制,最主要的是转基因问题,中央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研究研发,但是在推广应用时要谨慎。我们不知道转基因产品对生物、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重点在对“无良”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上,需要有多种的应对手段。包括企业自己的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的手段,这里面就涉及到法规,监督,还有企业的责任等等。
聂林海:食品安全电子商务要建立标准体系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认为,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诚信体系、法律法规、标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等问题。
从技术方面,追溯体系的建设最根本问题还是人的诚信。农业部在生产方面建立追溯体系,商务部从销售过程中建立追溯体系。从肉、菜、酒商品起步,建立追溯体系。但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追溯体系是人工输入进去的,物联网再先进也不知道你今天吃了什么,我今天吃了瘦肉精,我不写进去你也无法知道,所以最根本问题还是人的诚信。我们现在的诚信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涉及到多方面。所以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责任非常重大,工作量非常大。
法律法规方面,作假成本太低。做了假罚个几万、几十万元,但是他可能在作假过程中赚了几百万、几千万。所以要严厉追究责任,一要有严格立法,一是严格执行。企业如果作假,就让它倒闭。
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我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活鸡、鲜鱼这类鲜活农产品的消费习惯也给电商企业带来了挑战。欧美国家都是吃冰鲜的,鱼捞上来,冷链运输能保证它的质量。活鱼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质量确实很困难。家禽类还存在禽流感,冰冻运输就不存在这个传播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呼吁改变居民消费习惯,大中城市不卖活禽,直接卖冰冻家禽。
标准体系的建设,电子商务流通、农产品流通标准,需有一系列规范的标准,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诚信体系的建立和追溯体系联系起来,整个过程,从生产、养殖,到每家每户购买都是可追溯的。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的流通,减少中间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把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做好,牵涉到很多事情,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信息化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解决安全问题,同时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的问题。
张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从品牌做起
农产品电商如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当前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何保证电子商务经销食品、农产品的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业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处长张国认为,搞农产品电子商务要关注品牌,要从品牌做起,经销经营有品牌的产品。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是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们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用品牌确保人民对产品质量的信心。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电商的品牌,得到消费者广泛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确定你电商企业的定位,如何来开展你的质量管理,如何开展文化的建设,对电商企业的发展和今后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塑造产品的品牌,电商企业要通过与生产部门、市场主体、龙头企业或者是合作社联合,共同培育农产品的品牌,这对电商企业的成长能够提供更好的机会。农产品品牌上的问题也很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还没有。尽管全国有将近140多万个农产品的品牌,但其中初级农产品占到67%,初加工的农产品占到24%,精加工的只有9%。
加快培育品牌,不单是政府的事情,更多是企业的事情。需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同培育。通过电商企业和农业生产的合作,把小品牌做大,把弱品牌做强。
三是农产品品牌认证机构的管理上有很多问题,一是认证是否科学、是否严谨、是否准确,监管是否到位,标准是否合理、科学。现在的“三品一标”,或者我们工商登记注册的这些品牌。其推广的力度不够,公信力也不是很强。
所以说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产品品牌,有一个统一的内在联系。它出了问题,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群体就会遭受一些危害,一些损害。
申金升:电子商务中农产品的安全取决于物流支持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申金升认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要放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来考察,在目前这个阶段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个性化要强于其他商品。
农产品电子商务个性化的一面,从客户群体讲,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恐怕还是“小宗市场”。从地域上讲,受限于其本身的特点,它可能是地域性的市场,不是全国性的市场。从商品品种上讲,可能硬性包装的商品品种更多。之所以造成今天这样一个发展状况,与其说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是电子商务本身,不如说是物流跟不上。买本书可以,但买条鱼就不符合作为生活消费品的一个基本规律,长期以来一直就打不开这个局面。反过来集贸市场就火的狠,为什么?是这种流通方式迎合了今天老百姓的收入水准,也迎合对蔬菜这种商品属性的要求。我需要知道这个蔬菜是否新鲜,那么电子商务能不能做到?这取决于流通过程中物流的支持。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从农产品安全这个意义上讲,可能下一步,从流通的角度讲,对于体系化的建设,特别对一线城市,冷链的实施和环境的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别说全部就是区域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也很难形成。
其二,如果从体系建设上考虑,农产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采用一个什么模式。对时效性的提高,末端很重要,需要考虑经营自身效益,又要考虑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这个末端体系的建设大概是制约这个体系的另外一个方面。
其三,农产品在电子商务方面规模扩大后,它比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引发的消费者的纠纷会多的多。这样一类商品,不管是生产过程也好,流通过程也好,产品质量的同一性怎么保证?需要在体系建设当中预先设定好,否则是打不清的官司。
最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很好地退出机制。不然很多和安全相关的问题,就会由生产,或者某一特定环节,直接转嫁到了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的设计,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的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对所经营的品种品类的选择退出机制的设计一定要实现好。对农产品而言,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备的物流体系的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是走不出目前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模式的。
张建设:确保食品到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关键词: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83-01
一、我国网络营销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目前处于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营销伴随着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也在紧跟着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并逐渐创新其营销模式。中国网络销售额从2008年到2010年增加了3480亿元,美国用了1O年的时间才实现这样的增长,中国将被预测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网络销售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好,得益于它本身的优势。所以网络营销适应当前的经济时展的需求,对于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很好的营销方式。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解决,不过也有很多地区尝试过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但碍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其制约因素包括:
1、农产品易腐性,易坏性等特点限制其网络营销。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建立在物流基础上,由于农产品本身容易腐烂,容易被损坏,而农产品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其本身的新鲜度上的,所以其自身缺陷限制其通过网络营销快速发展。
2、农产品产出成本过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受小农经济的影响,有碍于土地面积,分散经营等原因。农产品很难形成大规模,专业化,集体化,科学化生产模式,从而造成产出陈本过高,不利于在网络上快速营销。
3、农民信息获取渠道面过窄。近几年,我国农村进行大量的信息基础化建设,但农民所获取的社会有效消息依旧很少,社会农产品供求信息获取少,所以造成农产品生产过剩,形成大量产品滞销。
4、网络在农村推广覆盖力度不够。2009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农村进行网络计算机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报告得到有效数据有:在2007年,我国城乡互联网的差距主要是20.5%,到了2008年,城乡互联网的差距达到了24.1%,到了2009年,城乡互联网差距进一步扩大,达到了30.0%可以看出,我国城镇网络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网络的发展速度,农村网络的覆盖较城镇也很低,所以网络的覆盖率低也是制约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很大因素。
5、农村极度缺乏网络营销人才。目前农村引进网络信息化或电子商务等人才极其少,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很少接触到网络,也对网上营销知识的培训机会很少,所以对于农村建立有效的网络营销存在很大的挑战。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建议
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措施,笔者通过分析,从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媒介,物流配送,农产品生产者这三个部分来探讨,因为这三者就是整个关系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善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备。网络计算机设备是构建网络营销最基础的物质基础,没有网络计算机等物质载体,网络营销是无法构建和运行的。政府应制定相关网络计算机等设备购买优惠政策,给予农村网络以优惠扶持,从而改善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提高网络对农产品销售的应用,为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奠定最基本物质基础。
2、引进网络计算机或电子商务平台等高端人才。要进行网络销售,必须有相关的网络技术作支撑。例如建立相关农产品网页,连接相关农业信息,农产品的商务推广,软硬件维护等。通过引进相关网络营销的人才,才能使农产品营销顺利进行。
3、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在农村的业务。在整个网络销售链条中,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物流配送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农产品的价值,但是物流在农村发展还很落后,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没有大的物流公司,只有物流公司承担农产品的搬运工,加强在运输途中的农产品保鲜,妥善存储,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上市。从而促进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获得很好的途径。
4、建立农产品的溯源标识的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从生产源头,销售,运输,检测监督和消费等各环节,让消费者了解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从源头对农产品监控,在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产品信息,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度。
5、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政府应该推动农产品的认证、分析、检验产等标准化认证,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
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模式,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等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也是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