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赛事竞赛管理

时间:2023-12-29 10:39:51

导语:在体育赛事竞赛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赛事竞赛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

1 预警管理理论

1.1 预警管理理论

按照预警目标的不同,预警管理人员会根据预警管理理论从而制定不同的监测指标与预警指标标准,同时利用标准来监测预警管理对象,并发出各种预警信号,在管理者应对危机以及预控过程中提供参考。

1.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内涵

对大型体育赛事中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指的是组织赛事活动的相关部门在分析并监测危险因素后,及时发出各种预警信号,进而采用各种活动来预防突发事件。而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突发事件,指的是当组织赛事活动的相关部门出现突发事件,从而组织采取有关活动以解决突发事件。

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

以预警管理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中造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三个管理因素:赛事内外部环境;赛事场馆;赛事活动的参与者。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重要因素为: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场馆因素;人为因素。

2.1 人为因素

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过程中,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预警管理的管理者。由于活动开展期间,人流量非常大,并且活动场地的范围较大,从而导致赛事充满了不安全因素。

2.2 场馆因素

在预警管理的客体当中,场馆管理是仅次于人为因素的重要因素。并且体育赛事通常在场馆举办,因此,场馆的安全就涉及到参赛者的人身安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巴西足球历史上就发生了六次由于球场坍塌而导致的群众大量伤亡。

2.3 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

论文中提到的环境因素,指的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在交通、卫生、治安等方面的情况。在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预警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对赛事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的内部坏境与外部环境。活动举办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在预警管理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为比赛创造良好气氛以及提供高质量服务。

3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过程

3.1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过程如下:

3.1.1 大型体育赛事预警监测

监测时,应该把最有可能导致体育赛事活动出现状况的因素列为监测对象,并全程监控整个赛事。预警管理监测工作需要对赛事的场地、内外环境以及参与人员进行全面监测。预警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与赛事相关的多个层面的参与人员进行预警监测,雅典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监测可疑人员,希腊警方在所有奥运会场馆周围都布置了200名警官,以确保赛事开展的安全性;场馆监测的对象包括对场馆自身系统设施与配套硬件设施系统;环境监测的对象是大型体育赛事所在城市整体公共卫生情况、治安情况、交通情况以及自然环境。

3.1.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识别

之所以要开展预警识别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对引发现实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对体育赛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的致错因素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对体育赛事活动中一个或多个环节中已经出现的异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进行判断,也就是需要判断其导致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趋势。

3.1.3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诊断

诊断过程的任务是分析那些已经识别出来的现实致错因素,从中找出引起突发事件的源头。在针对体育赛事进行诊断时,首先需要对致错环境里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其中最具危险性与危害性的因素,并深入分析该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损失。

3.2 预控实施过程

这种预控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测、危机管理三个活动环节。

3.2.1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是由大赛组委为了在预警管理工作开展之前采取的一项组织保障活动。为了确保预控对策活动和预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项工作需要预定并实施突发事件的对策,并对预警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制订。组织准备工作不但要对预警管理体系的活动进行规定,还要准备好良好的组织训练方式和对策,以便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

3.2.2 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的任务是专门监管预警分析系统中得出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诱因。其任务内容包括:第一,日常对策;第二,危机模拟。日常对策的任务是预防并纠正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突发事件,确保赛事能够快速恢复正常。危机模拟的任务是为了模拟和假设那些日常对策难以有效控制的赛事突发事件,以免赛事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工作。

3.2.3 危机管理

之所以要在体育赛事过程中开展危机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在突发事件难以预控、情况变得非常紧急时,能够快速拿出应急方案。体育赛事的特征是参与人群规模庞大,因此万一有难以预控的突况出现,就很有可能会引发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所以,安保指挥中心必须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紧急启动预警管理系统,以便对危机情况进行处理,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机应对包括危机计划、紧急应对等。在有效克服危机之后,需要对计划进行及时地调整或重新制定,并恢复日常预警工作,确保所有的赛事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同时,还要对相关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改进工作机制,使得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免疫同质危机,以免再次出现危机情况。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大型体育赛事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确保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体育场馆的财产安全,奠定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安全基础。由于大型赛事容易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亚云,钟丽萍,李可兴,范成文.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J].体育学刊,2009(09).

第2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竞赛组织形态;系统工程;流程图和计划网络图

On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XU Yu-mei1, LIU Ya-ling2

(1.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zing departments, and the issues of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held in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1.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2.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centered on the contest and a smooth communicat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zing departments; and 3.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flow chart and planning network chart is the process of arrangi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whole event and this can offer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and public activities.

【Keywords】 large sports events, form of organization, systematic engineering, flow chart and planning network chart

1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由一个权威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洲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最高组织机构)主办,某个国家、地区、城市承办的多个单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活动或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竞赛活动〔1〕。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国家的政治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国民素质,举办地综合实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2大型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的四个基本形态

2.1竞赛筹备期

(1)成立组织委员会。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划分明确,对于圆满完成竞赛任务至关重要。

(2)拟定竞赛组织方案。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比赛的名称和目的任务;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比赛的时间与地点;比赛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

(3)制订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主要包括:比赛名称;目的与任务;比赛日期与地点;参加单位;报名办法;运动员资格;竞赛办法;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裁判员与仲裁;报名日期;报到日期及地点;注意事项。

(4)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目前,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中,除常规制定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

(5)召开第一次组委会。

2.2赛前准备期

(1)报名、注册。主办方在接受报名结束后,竞赛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列表统计,以便开展其他的筹备工作。

(2)编排竞赛秩序。负责竞赛编排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规定,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紧凑的原则进行编排,力求使参赛者机会均等,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和方便观众观摩。

(3)编印竞赛秩序册。

(4)组织裁判员集训。应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学习竞赛规程及有关补充规定。②了解最新的规则变化,统一裁判尺度。③组织临场实践,熟悉场地和器材。④进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5)赛前试运转。赛前试运转实际上是针对场地器材、工作流程、成绩传送、竞赛活动等在比赛开始前所做的总检查,使举办方了解还有哪些地方欠缺,以便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再作改善。越是大型的比赛,越要进行多次试运转。

(6)安排赛前训练。

(7)召开第二次组委会和技术会议。

2.3 竞赛期

竞赛期是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实施过程。竞赛期的主要工作有:

(1)开幕式的组织。

(2)组织实施比赛。在体育赛事的进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的需要,并保证体育赛事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世界上普遍流行DCAS(Detailed Competition Activity Schedule)管理法。所谓DCAS是指工作人员把每日详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用精确到分钟甚至秒钟的时间计算出来进行安排。DCAS可以让管理者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3)人员管理。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和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4)公布和统计比赛成绩。

(5)闭幕式的组织。

2.4 竞赛结束期

激烈的竞赛降下帷幕,并不意味整个赛事的竞赛工作结束。场地器材、设备的拆卸、清理和移交;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有关文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各项经费的结算和审计;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等,都是竞赛组织中重要的收尾工作。

3赛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3.1 建立“体育赛事要以竞赛为核心”的理念

体育赛事是由多项工作、多个方面组成的系统工程。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是参赛人数多,竞赛活动集中,筹备时间长,比赛项目多。涉及的工作内容有:竞赛组织、电子技术、交通通讯、安全保卫、大型活动、新闻宣传、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行政接待、饮食住宿、会议票证、市场开发等(如图1所示):

图1体育赛事系统工程

体育赛事要以竞赛为核心。以竞赛为核心不应理解为以竞赛部门为中心,或是竞赛工作高于其他工作,而是以竞赛的规则、规律、时间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各部门工作要以竞赛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依据,对本部门的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方案,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正确安排时间、进度,力求使各局部工作围绕竞赛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产生良好的整体效果。

3.2建立赛事各部门之间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个问题,体现在体育赛事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体育赛事管理者协调不够等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注重本部门任务的完成,不考虑整体的协调、配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例如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由于负责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沟通较少,导致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现场直播半小时之前,裁判长还未能确切掌握运动员实际参赛人数,影响了抽签仪式的顺利进行。如果事先注意到报到、注册是体育赛事十分重要的一环,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互相沟通,就可以明确参赛运动员人数,从而使竞赛的抽签与编排顺利按时进行。

一个高效的组织要做到“形散而神聚”,需要建立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内部和外部沟通对于体育赛事在许多方面和每一层面、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成功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组织中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指派个人是管理的一部分,是必须的。如2005年上海“大师杯”网球赛就设立了专门的协调部,这是赛事组织的一个进步。

赛事宣传手册、竞赛指南、竞赛规则手册是赛事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每日快讯、成绩简报、召开新闻会是体育赛事与外界重要的主动沟通形式。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网页技术)的迅猛发展,赛事组织与外界和内部出现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进行信息沟通,如现在的奥运会和世界比赛都开设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赛事组织系统工程流程图绘制技巧及应用

4.1甘特图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甘特图(Gantt)是流程图的一种,20世纪初期由亨利・甘特开发。它基本上是一种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要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能直观地表示计划任务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并且能够评估工作提前还是拖后,或是按计划进行〔2〕。甘特图是对体育赛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多用于微观控制。图2是一个虚拟的体育赛事甘特图。

图2体育赛事甘特图(改编自肖林鹏,叶庆晖.体育赛事项目管理〔M〕,2005)

4.2计划网络图的绘制及其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工作结构分解得越细,工作单元越多,管理的网络就越复杂,这时可用PERT图(也称作计划网络图Program Evaluationand Review Technique)。PERT图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头图,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表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成本,并且显示所有按顺序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了时间框架、职责、依赖关系、资源要求和关键路径(CMP)等图表技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用,协助管理层掌握、控制具体工作进展,促进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3〕。

4.2.1开发计划网络图的步骤

(1)活动分解。关键在于全面充分地挖掘出完成体育赛事所需的各个任务,从而保证为每个部门必须的活动预留出工作时间。

(2)决定事件完成的顺序。按照工作或事件的不同重要程度,把工作或事件分为三个等级,以圆圈表示事件或工作的起止点。一个圆圈表示一般的事件或常规工作,大小不同的两个同心圆套在一起表示重要的事件或工作,彩色的两个同心圆套在一起,表示非常重要的事件或工作。根据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完成的顺序,为各个事件进行编号。十运会的计划网络图采用偶数编号法,留出奇数作为调整编号备用。

(3)描绘各子系统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

图,确定每项活动及其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用圆圈表示事件,用箭线表示依赖关系。

(4)时间估计。评定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

间,然后统计出完成整个体育赛事组织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5)利用包含每项活动的时间估计的网络图,决定每项活动和整个赛事开始和结束日期的进度计划。在关键路径上的任何推迟都要引起密切关注,因为它可能导致整个赛事的延迟。

4.2.2开发计划网络图的注意事项

(1)确定赛事筹备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研制PERT图的基础,正确认识赛事的各项工作及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绘制PERT图的重点之一,对此应引起充分。

(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来管理整个组织工作〔4〕。

(3)大型体育赛事的PERT图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应根据高一层次的网络图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制本层次的PERT图,这样才能使整个赛事的PERT图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对PERT图应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并不断进行协调,以保障各种计划得到落实。

5结论

(1)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

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切实完善上述四个时期的任务是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要建立竞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系统运行机制,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个人,建立支持多种沟通协作方式的信息平台。

(3)编制流程图和计划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整个赛事组织工作的部署、规划和设计的过程。研究和编制流程图和网络图为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社会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营销

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体育事件,它是以竞赛为形式,运动为内容,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其规模和形式受习俗传统的影响,具有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包括体育比赛的筹备、组织、实施等各项活动,还涉及到门票促销、媒体推广、运动员包装、标志品开发、赞助与广告策划等各种经济活动。体育赛事是一次性的完整的体育活动,具有不可重复性,作为赛事而言,赛事的内容、赛事的时间、赛事的地点都具有唯一性。比如中国高校间大学生篮球赛、中国大学生运动会,每一届都具有不可重复和逆转性。

1.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模式,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是这种模式,承办比赛的高校接受了办赛任务的同时,也将得到一笔办赛经费。第二阶段,市场萌芽阶段。体育赛事分为计划内与辅两大类,部分赛事实行差额拨款,承办单位自筹。在承办单位自筹资金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企业赞助是“拉”来的。政府的支持力度、人情关系网和商家的“觉悟”成为了支持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重要因素。第三个阶段,市场化经济模式。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赛事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有序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学生体育赛事逐渐成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在满足人们观赏需要的同时实现产品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承包、赛事推广、冠名权等新名词频频出现,非体育类的商家和中介公司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赛事活动日益增多,由此形成了具有高效特色的学生体育赛事活动。如今,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正处于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

2.开展多种渠道为高校体育服务

2.1 加大高校体育赛事市场的培育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要充分利用体育社会体育产业化的契机。转换大学体育管理机制的改革,使学校由组织方变为管理方,以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形式推动赛事运作的市场化。以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竞赛体制,增加竞赛数量,提高竞赛质量。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赛事体系,加大各高校之间的赛事联系,以赛事促沟通,以赛事促建设。突破过去的各个高校、各个院系单独办事的形式,走出了小打小脑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以赛事为突破,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2.2 增强体育赛事营销

高校中体育赛事的营销主要是赛事的组织者通过校内外的媒体对体育赛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赛事活动中来,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比赛,以缜密的策划、精彩的活动吸引传媒,增强与学校的沟通,取得学校的支持,寻求企业、赞助商的的注意。另一方面体育赛事的营销包括了企业在赛事中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对学校赛事的赞助以冠名、广告、提供服务的形式来推广自己,完成企业自身的营销。李宁、可口可乐、特步、匹克、红牛等一些国内知名大企业,都把目光投到体育赛事市场,他们认为体育赛事是广告的最好载体。

2.3 创立高校体育赛事品牌

高校体育赛事品牌的创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由赛事组织水平、项目、场地设施、宣传策划等诸多因素共同铸造而成的。高校体育赛事走“商业化运作”与“学校支持”相结合之路,将各种资源包括人才、市场、资金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赛事投资赞助采取多元化方式,提高赞助商的参与热情,增强体育赛事的商业氛围。作为高校体育赛事品牌的建立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其一进行准确的定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赛事品牌的建立是要让在校学生所接受认可的,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是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条件好,方便活动开展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其二标新立异原则,要塑造出独特的校园体育赛事,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形象。其三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念,培养人文素质,坚持科学合理参与,合理训练的原则。

3.指导高梭体育赛事的发展原则

3.1 科学发展观原则

高校大学生在校生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以身心锻炼为主要的体育运动,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提升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和协作竞争意识。

3.2 赛事的组织与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的原则

体育赛事的不可恢复性,要求体育赛事的组织必须注意微小细节,广泛的沟通集合大家的力量,使比赛更加成功。只有多尝试多总结精心策划每个环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机动灵活的操作,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3 运动项目设置合理化原则

根据项目的季节性特点,合理设置比赛时间。根据学校的特色、传统设立个性化项目,同时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兼顾男女项目平衡参与。高校中的体育赛事只有真正成为普通大学生自己的运动,才能赢得更多大学体育爱好者的青睐,最终获得无穷的生命力。

4.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准确定位高校赛事,正确处理竞技、表演与参与的关系,使高校体育赛事成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催化剂,坚持健身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手段,引导高校体育理念,使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洪海,张莉.高校体育赛事探究[J].高校论坛,2013.10[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19-02

doi: 10. 3969/j. issn.1671-5918.2015.05-010 [本刊网址]http://

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开发高校体育赛事市场,是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对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开发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增强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丰富了其社会功能。但由于高等教育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加上管理制度、经营人才、场馆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困难重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体育赛事与市场相结合的观念滞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新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但有些高校管理者只考虑自己学校完成竞赛成绩指标,关心自己参赛运动队的竞赛成绩,与市场结合、与商家配合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在配合赛事作相关服务方面主动性不强,服务意识淡薄,不利于体育赛事市场开发。

(二)高校体育赛事组织结构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是:政府发起(主要是教育部和大学生体育协会),以政府支持为主,学校参与为辅的组织模式,这种以直线一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虽然符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体育水平的现状,但高校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没有按照作为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主体来建立自身的组织机构,更多的是担任承办组织或是协办组织的角色。这种组织结构薄弱,不利于有效地利用高校体育无形资产,不利于开发体育赛事。

(三)体育赛事数量少、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计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羽毛球、冰雪等24个单项协会,每个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单项比赛,但是,由于这些单项比赛的参加者一般是会员学校,而这些协会的会员一般都不多,导致参赛队伍少,体育赛事数量就少。在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运行主要是以友情赞助型和混合型运作模式为主,加上我国大学生体协受教育和体育部门双重领导,其日常工作必须会受到干涉,同时,在商业合作开发过程中,缺乏与社会和企业广泛交流和良性合作,所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四)人才缺乏,竞技水平低

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关键。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必修课偏多;二是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选课少;三是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专业课程结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灵活性、适应性较差。这必须导致我国高校人才缺乏,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低。

(五)收入来源与分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主要收入项目包括会费捐赠、政府拨款、学校拨款、门票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但媒体市场、比赛收入来源却非常缺乏,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赛事的主体是各高校运动队,它们本应在管理、利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作为绝大部分赛事组织者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在利益分配、利润流向等方面拥有主导权,因此,高校运动队在权益博弈中几乎处于完全被漠视的地位,除能象征得到一些赞助的体育用品外,基本上只能付出,得不到任何回报,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其结果,一方面各高校运动队投入不断加大,处境艰难,只能维持一种低水平竞争;另一方面,管理方赚得金银满盆,春风得意,这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策略

(一)改革和完善赛事运行模式

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务,其中涉及到体育、经济、法律、广告、传播等多门学科,这需要专业的机构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高校体育赛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体育营销或者推广公司来运作,要将各种资源包括人才、市场、资金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走商业化运作与学校支持相结合的道路。其次,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要争取以独立方式运作,避免教育和体育部门的行政干预。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及下属协会、各参赛高校等应该由组织方变为管理方,以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形式推动赛事运作的市场化,同时,要加强管理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机制的建立,严密签订合作协议,减少责任纠纷的发生;统一体育商业合作标准,更新经营理念,谋求平等合作。再次,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竞赛体制,借力资本市场的平台,借鉴国外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思路,形成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职业体育联盟、运动员、观众、体育经纪人、赞助商、各类媒体以及企业等。

(二)提高现有体育赛事的质量,打造品牌赛事

高校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是创立品牌赛事的基础。高校体育赛事的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了,就会有高水平的联赛、巡回赛、表演赛;有了这些赛事,可吸引大批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有观众就会有门票收入,高水平的赛事还会吸引电视、媒体、企业的关注,就会有转播、广告的收入,会得到企业的赞助。有了经济做后盾,又可扩大比赛的规模,提高比赛的影响力,使高校体育赛事产生自身造血机能,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要打造高校品牌赛事还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高校赛事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是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条件好、方便活动开展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我国大学生体育赛事起步晚、水平低,无法与社会上职业比赛相抗衡,因此,赛事市场开发要从形象设计到精神体现、从赛前宣传到比赛安排、从校园的预热活动到比赛当天的宣泄活动,全方位地、立体地展示大学生赛事的整体形象,要突显负载于大学生运动之上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向社会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在比赛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提供赞助商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机会,让消费者满意,赞助商满意,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积极稳妥的开发体育赛事资源

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各高校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管理和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发挥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作用。在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上,要结合高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学校体育赛事项目。在时间上,既要做到有一定的延续性,以利于企业宣传,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在赛事体系上,要力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赛事体系,加大各高校之间的赛事联系,以赛事促沟通,以赛事促建设。突破过去的各个高校、各个院系单独办赛的方式,走出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要根据项目的季节性特点,合理设置比赛时间;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设立个性化项目,同时,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兼顾男女项目平衡参与。其次,要大力进行高校体育赛事附加产品的开发,体育赛事附加产品的营销不仅是体育赛事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仅标志产品和纪念币吉祥物两项就出售了2.14亿美元,雅典奥运会纪念品的零售额也高达7.28亿欧元,相比之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体育赛事赛事附加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了,即便是CU-BA也只是开发了像帽子、文化衫、吉祥物等纪念品,不仅产品的种类单一,而且销售渠道也不多。因此,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在附加产品的开发上,应该从学生和赛事特色出发,开发些适合年轻人使用的像鞋子、服装、腕带、护臂、头带、各式水壶、球队标示手表、毛巾、纪念和收藏品、吉祥物以及玩偶等。

(四)加强与企业合作

高校体育赛事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来承担费用,更不能依靠参赛者的参赛费来维持,高校体育赛事最大的自身优势,就是拥有数量庞大而又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为此,高校体育赛事要积极进行赛事营销以吸引赞助商,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既可以给高校体育赛事注入发展资金,用于对赛事的包装、策划和推广,弥补高校体育资金的不足,又可以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赛事还要通过商业化运作来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最快地摆脱落后的思维范式,以赛养赛,以赛促赛,这样高校体育赛事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同时,高校体育赛事要为企业产品营销提供各种便利,尤其是在赛事项目设置和时间安排上,要给企业提供便利,以充分发挥广告效果。

(五)加强赛事文化建设

第5篇

【关键词】区域体育赛事;体育教育

作为体育强国,我国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赛事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区域体育赛事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之间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体育赛事与高职院校体育的关系

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转型期,国内经济、社会以及文化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区域体育赛事活动也紧跟时代脚步转变发展,一个具有文化性、产业性以及社会性的区域体育赛事诞生。区域体育主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群众体育在實施过程中的展现,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直接参与并组织形成的。高职院校体育则是在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大背景下,通过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的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体育赛事则是一种能够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同时在组织形式上具备较为明显的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本文所讲述的区域体育赛事可以认为是以区域内的群众为主要的参与对象,在区域内开展的以丰富居民文体活动,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体育比赛。

按照国内体育界的普遍认知,区域体育和高职院校体育分属于体育体系和教育体系下的两个分支,二者分别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但是通过探究可以发现,二者又在许多地方存在着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区域体育赛事的作用

(一)带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高职学生成为区域体育赛事主体,能够提高区域体育赛事的专业性和竞技性。当一个城市要申报体育赛事活动,这个城市必须拥有相匹配的体育基础设备。所以,在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之前,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与体育赛事活动,也必需依靠高职院校来提供体育场馆,并根据要求完善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相关设施在举办完赛事活动之后,还可以继续投入使用,进行其他体育赛事活动和一些文化演出活动等。举办体育赛事,观众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会引起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从而带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并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人口的增加能够使体育市场的需求扩大,从而促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市场等的发展。体育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发展体育产业能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如商业、饮食、娱乐、旅游等。

(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体育赛事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首先在体育内涵上体现出了体育教学的竞技性,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加的立体化,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通过区域体育赛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际上实现了自身教育社会化的进程,这与整个时代教育背景是相贴切的。此外,体育教育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通过区域体育赛事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时间通过参与区域体育赛事实现体育教育的连续性,使得课内课外相结合,大大的改善因为教育空白导致的教育效果下降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构成区域体育赛事的保障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能够作为区域体育赛事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我国的区域体育赛事资源状况来看,相当多的赛事都或多或少的收到了社会资源有限的制约,而相对的学校的体育资源是比较充足的,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的介入,比如说提供比赛场地或者赛事服务人员,以及比赛所需的器械等等,能够很好地拓宽区域赛事的规模和影响,也能大幅度的增加区域体育赛事的专业性和感染力。

(四)内容上的普适化

增强了高职院校区域体育比赛针对性,使其与在校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相适应,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借助体育比赛平台,达到促进学生身体与心智锻炼的效果。与中学阶段相比,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沛,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对于各类比赛项目关注度很高。调查发现,区域体育比赛种类多,学生参与范围广,竞赛内容与竞赛方式有较强普适性,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五)增强体质与培养意识

区域体育比赛可以起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良好效果,这又是对学生平素体育锻炼的积极促进。首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学生体质调查结果,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近些年来呈现普遍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肥胖大学生数量激增。学生体育锻炼的一项基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体质,区域体育比赛在这方面与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学生体育锻炼一方面要依赖校内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要依赖区域体育比赛这一实施平台。其次,在高职院校间进行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体育比赛,有利于体育锻炼的深入开展,从而带动学生体质提升。比如,短跑比赛能够带动学校关注学生速度训练,学生自身也会自觉增加对这方面的关注度;长跑比赛可以让校方和学生注意耐力素质训练;篮球比赛可以让校方和学生注意灵敏素质训练;引体向上比赛可以让校方和学生注意力量素质训练等。因此,区域体育比赛可以对增强学生体质起到积极引领作用,而这恰也是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永安.浅谈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J].体育世界,2015(01):100.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旅游赛事资源 开发 整合 利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88-01

【前言】总理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谈到体育产业振兴时,提倡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这必将推动体育旅游赛事资源的快速发展。在学术上很多专家学者对赛事旅游也进行广泛的研究。宋书楠提出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策略:1)注重赛事活动的有效组织,2)增强活动设计的针对性;3)进行强有力地宣传;4)制定适当的价格;5)赛事活动的扩展;6)重视赛后效应。杜少琴提出赛事旅游的开发需建立和完善赛事旅游中介机构,票务中介要多渠道化,在注重赛事高参与性的同时关注游客的安全。张丽,过英之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了重大事件的旅游供给市场和需求系统湖南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和竞技体育强省,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成为湖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实际命题,加大对湖南旅游资源的研究,是今后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充分开发体育旅游竞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对策。

1 湖南体育旅游赛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体育赛事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许多国家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角逐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权的一大原因。体育旅游不仅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带动了学术上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吸引大量的电视观众的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国际和国内旅游者。如奥运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超大型体育赛事,每到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其举办地都会成为世界的焦点。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期7周的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使英国的消费总额达到创纪录的7.5亿英镑,其中海外游客的旅游消费将达7.09亿英镑。截至2015年,英国经济将会从奥运会的消费刺激及间接效应中获得51亿英镑的持续效益,这意味着从2013年到2015年间,英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5%。在美国l.4亿人多人热衷于体育运动,因此运动也自然成为美国人最经常的话题之一,业界专家估计,在常规职业赛事中,有10%至15%的体育迷是来自外地的游客。体育迷所有的旅游开支中约有27%用于观赛――从高尔夫球比赛、滑雪比赛,到少年足球锦标赛,再到一些重大的赛事,例如全美超级杯橄榄球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政府观光厅曾举行会议,讨论推进融合观看、参加体育比赛和旅游观光的“体育旅游”,并汇总了基本方针,确定以官民一体成立旨在促进旅游产品开发和信息等的全国性组织为目标。近年来,随着体育旅游的兴起和自身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学者也认识到研究这一复杂文化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了许多的体育旅游国际会议和出版了许多的学术成果。如(1)2000年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举办了第一届体育旅游研讨会,主要议题为“体育催生旅游”和“体育与旅游二者的关联性”。(2)2003年11月6-8日,在加拿大召开了由该国旅游联盟和旅游委员会共同发起的“体育旅游与体育管理大会”。(3)2004 年6月4-6 日在希腊举行会议主题为“体育旅游全球化”的国际研讨会。(4) 2004年8月奥运会科学大会也有关于体育旅游的文章作为大会宣读论文。(5)国外近期的体育旅游专著有Calgary大学教授西蒙 .汉德森博士主编《体育与探险旅游》,同时有关体育旅游的论文层出不穷。目前,中国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但体育旅游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体育旅游在1994年才得到发展。表现在一是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增多了;二是各种体育旅游设施迅速增长;三是进行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发,如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其中在北京奥运会中,根据《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截至2009年3月15日,北京奥组委计算的奥运会(含残奥会)直接收入为213.63亿元。北京市体育旅游产业在奥运会的影响下,实现增加值154.0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7年增长75.8%;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 长株潭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调查

近几年来,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为湖南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政策的指引下,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沿海城市等还有很大差距,旅游赛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与湖南作为旅游大省的形象极不相符。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目的任务、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势必会产生相应的变革,从而保证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2.1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2.1.1湖南体育旅游赛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2影响湖南体育旅游赛事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2.1.3长株潭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调查

2.1.4 赛事与旅游相关链接的研究

2.1.5湖南体育旅游赛事资源可行性研究

2.2收集整理体育旅游实证资料

2.2.1 到湖南省体育局、旅游局查阅2003-2015大中型旅行社收集体育旅游竞赛资源资料。

2.2.2体育旅游、体育竞赛资源开发利用

相关问题对有关学者、专家进行访问座谈,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积累建设性的意见,并得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2.2.3对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4到大城市了解所在城市体育场馆建设情况以及适应大型体育比赛的要求。

2.2.5到省体育旅游局就成立体育旅行社和引进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咨询

2.2.6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3 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对湖南体育旅游竞赛资源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因对措施。从而保证体育旅游竞赛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而本研究除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外,突破以前的有关研究,着眼湖南体育旅游竞赛的资源整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以及更多将登陆中国国际体育赛事,必将激发人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迎来体育旅游的黄金时代

第7篇

摘 要 2008年8月8日举办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11月27日举办的广州亚运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我国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的成功案例。总结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工作的经验,给以后的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工作带来启示,期望大型田径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在以后的大型田径赛事能更好地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大型田径赛事 竞赛组织 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由我国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田径作为体育赛事金牌第一大项,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田联( IAAF) 技术代表称本次赛事竞赛组织工作“创造了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的世界纪录”。在 10 天的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共刷新了五项世界纪录,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雅典奥运会( 1 项) ,及悉尼奥运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亚运会以及 2011 年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竞赛组织巨大成功,是我国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的成功案例。

一、相关概念

大型田径赛事,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或参与承办的符合中国田径协会规定的各种规模较大的单项或综合比赛,国际或国内的田径赛事活动,[1]包括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由国际田联或亚田联主办的田径赛事。竞赛管理,是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运动竞赛的目标而对各级各类运动竞赛进行计划、组织与协调的活动过程。

二、大型田径赛事组织工作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众所周知,田径比赛项目多、参赛人数多,要想完成一场大型田径赛事需要各个方面的保障,仅一流场馆设施是不能完全办到的。因此,在遵循往届惯例基础上,北京奥组委发挥体制优势,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场馆团队组织架构. 在管理上既坚持场馆团队垂直管理体系统一指挥,同时将各项目工作分工至各业务口,责任到人进行统筹管理,一元与多元的有机结合,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一)正确认识大型田径赛事的特点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他赛程长,项目多,规模大,管理复杂。主要包扩径赛、田赛、公路赛跑和竞走。现代大型体育赛事规模日益扩大,比赛项目多、日程相对集中,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观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主办方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为期10天,共有47个比赛项目。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两千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我国在如此大规模的赛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共打破5项世界纪录,17项奥运会纪录,2项世界青年纪录,16项洲际纪录,86项国家(地区)纪录,平2项国家(地区)纪录,分发竞赛信息12000多条,接受和处理了12起申诉和抗议。

(二)设立竞赛管理团队

竞赛管理团队是从赛前准备,赛中工作,及到赛后对整个赛事进行总结。他们是大型田径赛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竞赛管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场比赛的顺利进行,是竞赛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马拉松比赛中,团队主要负责马拉松比赛期间与交通运行、属地管理等部门进行协调,保证赛道畅通等问题。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赛前收集有关竞赛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提供给运动队员,并在赛时建立与国际田联、组委会与运动员之间的联系。

(三)构建高效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服务质量是检验大型体育赛事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田径比赛分为竞走、马拉松、内场比赛三个部分,因此,专业志愿者需要掌握的服务知识更多。一般大型赛事的体育志愿者都来自举办地城市的各大高校,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场馆培训,以及竞赛岗位培训后才得上岗。

(四)建立优秀裁判员队伍

在大型田径赛事这个舞台上,运动员就是主角; 把整个竞赛组织过程作为一场演出,裁判员就是最华丽的演员。裁判员上场执裁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观众的关注,因此,裁判员作为大型田径赛事竞赛活动中的重要成员,从选拔、培训、执裁等几个方面都需要严格把关。

1.裁判队伍结构特点。从专业性方面来看,大型赛事裁判员人数多,且绝大部分都为从事体育行业的体育专业工作者,其中包含教练员、竞赛管理者及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及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长期从事田径裁判工作的体育工作者。从裁判队伍组成结构方面来看,结构合理,新老搭配,其中有从事田径裁判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也有年轻充满活力、认真学习工作的新生力量。从学历层次方面来看,裁判队伍中高校教师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毕业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学历高、专业性强。

2.树立新的执裁理念。第一,处理好与运动员的关系。裁判员与运动员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这是运动员公平竞赛、创造良好赛场氛围的前提条件。第二,处理好与国际技术官员(ITO)的关系。ITO是国际田联指派来参与竞赛工作的人员,对该项目裁判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比赛进程完全符合国际田联技术规则,技术规程和技术代表作出的有关规定,起到了监督裁判员执裁工作、保证比赛按照竞赛规则进行的作用。

三、启示

这些年来,通过举办大型田径赛事,给我国的体育器材带来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中国体育健儿在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体育器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这些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也赢得了国际田联的认可和各代表团选手的赞扬。目前对于中国体育器材公司来说,寻求赞助高水平赛事,努力扩大宣传,让世界了解自己的产品。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 2014年以来,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北京马拉松赛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也是影响力较大的马拉松赛事,如何塑造一个赛事的品牌,北京马拉松便是很好的例子。

关键词 北京 马拉松 赛事 传播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空暇时间的不断增多,马拉松这项人们参与程度较高的赛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015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共134场,共吸引150万人次参加,参赛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拉松赛事已经涵盖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较2014年增加了34个城市。目前,国内马拉松运动风起云涌,参赛者与组织者在感到中国的马拉松蓬勃发展的同时将会更加关注在快速的发展中如何做出一项好的赛事。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马拉松赛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1981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并在国际田联和国际马拉松赛及公路跑协会备案,中国田协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马拉松赛事。从1998年起,北京马拉松赛增设了多种赛事,包括全程跑、半程跑、8公里跑以及迷你马拉松。到201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吸引力及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北京马拉松赛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技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已经由一个普通的赛事发展成为一个市民的节日,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1]。 (一)北京马拉松的品牌提升

北京市副市长在参加厦门马拉松所举办的马拉松城市发展论坛上提出:北京市政府已经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定位为北京市主要标志性赛事之一,希望填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空白,努力使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2013年北京马拉松选手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全程参赛人数从1.2万增加到1.5万,更贴近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北京马拉松赛事继续深化与创新赛事,推出“为公益而跑”、“企业体验计划”和“健达亲子跑”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和参与形式,北京马拉松与社会事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北马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赛事规模水平。体育赛事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程度和赛事运作管理复杂程度反映了体育赛事的规模,竞赛表演水映体育赛事对参与者的直接吸引力和对其他外界因素的冲击影响。一场赛事的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这场赛事的受重视程度便越高,媒体的关注度也越高,市场的吸引力越大,便会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北京马拉松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北京马拉松赛从1981年首次办赛的不足200名参赛运动员到2010年包括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小马拉松和亲子跑在内的3万名选手报名参赛,可以看到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参赛总人数在不断的创下新高。

2.充分运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标志[2]。北京马拉松赛事的赛程路线也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由天安门广场出发途径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马拉松赛的路线几经变迁,但都是本着适宜运动员比赛,展现北京的城市风貌的核心,因此在比赛过程中,使运动员通过一些名胜古迹或是地标性建筑,不但提高了运动员的情绪,也有利于比赛中对城市的宣传,且有助于群众观看[3]。 (三)品牌传播

1.积极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塑造赛事的品牌。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塑造赛事的品牌其实就是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机构通过宣传报道来为赛事集聚人气,增强赛事影响力,树立赛事品牌形象,在创作赛事社会效益的同时,为赛事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从而提升社会对赛事的关注度与参与度[4]。赛事组委会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激动媒体等媒体方式进行宣传。

2.设立公关传播策略。打造一个品牌体育赛事离不开对赛事的宣传,体育赛事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反映在比赛的高竞技水平、紧张激烈的比赛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给观众的观赏性。体育赛事的宣传活动可以通过新闻会、酒会、文化活动、游艺活动及形象代言人的形式来传播。其中新闻会是体育赛事经营者向社会传递有关信息的主要方式;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可以向社会广泛、全面、深入地宣传体育赛事,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获得社会的认可,吸引大众参与;形象代言人就是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普通民众的关注,同时通过代言活动将明星所具有的个人形象与品牌形象相结合。 四、结论

(一)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建设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主动的进行赛事品牌的建设,做到全面规划、高度重视。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赛事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的有力后盾。

(二)北京马拉松赛坚持以提升赛事的水平和规模为基础,将赛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作为赛事的特色,将赛事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一流赛事。

(三)在北京马拉松赛的品牌传播过程中,赛事综合利用了媒体和公关两大策略,尤其在2010年实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170分钟全程直播,既提高了北京马拉松赛的观赏性,又提高了赛事品牌传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俊涛.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竞赛组织的现在分析与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9.

[2] 秦志浩.打造贵州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宣传“多彩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8(1):4.

第9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服务营销;赛事市场;营销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向小康型转变。消费支出模式方面。用于教育、卫生、娱乐、健身等的支出显著增加。至2006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人均GDP达到2060美元,民众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用于运动休闲的支出进一步增加。同时,家庭小型化,家务不断减少,五天工作制给人们带来更多闲暇时光,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娱乐的需求。以上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各类体育赛事消费市场的需求,为体育赛事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产业政策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未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而我国体育赛事不像某些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受到发展限制,同人们关注的健康和环境也没有冲突,因此,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往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集中于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相比之下,健身娱乐和体育赛事表演业的发展还很薄弱。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增长逐渐转移到依靠以赛事活动为代表的本体产业的轨道上。除了国内的足球中超联赛和CBA联赛以及乒乓球联赛,各类世界顶级赛事,例如NBA季前赛、F1上海站比赛、网球“大师杯”赛等纷纷登陆中国,掀起了全民观赛的热潮。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年人均体育消费为元,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人,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

国内巨大的体育赛事市场不仅吸引了国内资本的眼球,也引来海外赛事公司的青睐。IMG、八方环球等世界顶尖的赛事公司就是利用了改革开放的契机进入我国。国际公司依靠丰富的经验、殷实的财力、国际化的视野、累积的人脉,以及拥有的众多非物质资源,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元、更专业的体育赛事体验。

如何使体育赛事价值最大化,是所有赛事经营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体育成为高度集权下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如何将体育竞赛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商业化推广和运作,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以及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程度高的人才都是赛事价值最大化的助推剂。在变革的过程中,营销观念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将在分析我国体育赛事经营现状的基础上,从服务营销的视角对赛事营销策略进行研究。

1我国体育赛事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营销观念落后.手段单一

国内体育赛事营销的突出问题在于营销理念滞后,在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赛事经营领域,未充分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多数经营者对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生产导向阶段或者流于表面地把赛事营销同众多实体商品的营销等同起来。导致赛事营销的落后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营销理论研究的滞后。我国营销领域基本是延用了菲利普?科特勒倡导的4Ps理论,维持商品营销框架,而与实际生活中,服务产业加速发展的现状不符。赛事营销,被长期忽视,造成理论研究跟不上服务业的现实实践。二是体育赛事经营主体角色定位模糊。我国特殊的体制,造成相当大部分的赛事经营者、主办方是半官方或者带有公益事业气质的企业。习惯了垄断经营,难免有“坐等客人上门”等计划经济陋习。

三是营销方式简单粗放。本土的体育赛事经营刚起步,赛事运作以及营销等各方面都处在探索期,没有完整的营销战略,短期地追求速成和回报。营销方式原始,错误地把营销等同于促销,一谈营销就是价格战。

四是营销专业化程度低。我国体育赛事经营领域中,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人才十分稀缺。一贯不重视营销,造成精通市场运作和赛事产品营销的人才凤毛麟角。在欧美赛事经营中,专职的营销组织十分常见,营销外包司空见惯,而我国在赛事举办过程中.企业仍习惯于单打独斗,对于营销外包的尝试少之又少。

1.2门票收益不佳

据调查,国内体育赛事经营企业和专家都认同,目前我国体育赛事主要收入来源是电视转播权和赞助。而欧美成熟市场里,赛事的收入很大部分来自票房,票房增长与比赛的质量、观赛的整体体验息息相关。不论是美国的NBA,还是英国曼联俱乐部,门票是盈利的重要部分,某种程度也是衡量赛事价值的表征。造成门票收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核心产品开发不充分。赛事的核心产品是比赛,国内体育赛事营销侧重冠名权、转播、广告、赞助、衍生产品等外在资源的开发,忽视赛事本身的开发。赛事作为特殊的服务商品。不能只是直白地呈现一次或一系列竞技比赛。如何发掘体育竞技的内涵和外延,有技巧地呈现给观众,值得思考。例如:

赛事除了比赛当日,还开放练习时间供车迷观看。NBA除了常规联赛,特别设置全明星赛,满足球迷观看最强球员对抗的渴望。

二是缺乏配套服务。我国体育赛事营销中存在只看重交易过程的特点,很少提供体育赛事的各类问询,相关的配套设施、延伸服务,结束后的跟踪回访,不重视服务造成消费者流失。

1.3媒体宣传针对性差

对于体育赛事宣传推广认识的片面,造成我国企业往往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宣传手法单调,过分依赖广告投放,且迷信高强度、大范围的播放。选择宣传途径过于盲目,集中在几家主流媒体。宣传效果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营销中未充分调研,不了解赛事的特点,宣传中无法突出自身优势,往往造成各类赛事宣传的同质性;宣传时机的选择也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性。

1.4法规体制不完善,缺乏成熟的市场运作

体育赛事营销需要一个法律健全、秩序良好的体系。在赛事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清晰的管理部门,经常是遇到问题无法可依,相关政府部门责权模糊,监管不利,依赖行政手段,人治多过法制[2】。我国体育赛事营销刚起步,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针对中国市场的赛事营销只是开始。导致以上局面的原因为:

一是目前我国所有竞技体育都以《体育法>为最高纲领,但该法规对市场化运作赛事、赛事营销等问题没有明确指导,甚至还把所有竞技体育归类为福利性、公益性质,忽视了竞技体育已经部分职业化,走市场道路并且有商业利益,遵循市场操作的现状。

二是某些体育项目的权责管理归属存在争议,像保龄球、体育舞蹈等比赛有时被划入文化娱乐范畴,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落后。

三是体育产业在我国是新兴行业,加之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不过短短20多年,遗留了许多计划经济的习惯,市场化进程的探索仍在继续。建立健康灵敏的赛事市场体制,体育职业化还需时日。

2赛事营销的服务营销内涵

体育赛事营销活动过程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向消费者营销体育产品或服务,即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如比赛门票的销售、纪念品的销售等;二是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营销,即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如企业赞助、场内外企业广告宣传、赛事无形资产销售等旧J。

因此,贯穿体育赛事营销全过程的实质内容理应是一种服务,必定要以服务为价值取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最终目标。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4”赛事营销过程就是向企业主和一般消费者分别提供以无形产品为主的活动或利益。另外,体育赛事又称竞赛表演,其本身的性质就是提供服务性产品的生产企业。

格鲁诺斯(ChrestinGronroos)认为:“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职员、再到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5”通过体育竞赛表演服务性产品的营销,使其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满足一般消费者娱乐需求的“商品”,从而为解决企业和一般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体育赛事营销活动的终极目标。

年布姆斯和比特纳(Boomsand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3个“服务性的P”,即:人、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Evidence),由此产生了服务营销。基于服务营销的理念可以改善目前赛事营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基于服务营销理念的赛事营销策略.1提高赛事服务质量赛事质量是赛事整体水平的综合评价,包括比赛的竞技水平,全程的服务体验,甚至比赛外的一些诸如票券印刷是否精美等细节因素。要确保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体验,在赛事运作中不得不从整体上把握赛事的服务品质,不能忽略任何细节。

一是保证高水平竞赛,让赛程、赛规更适合观看需要。国际上许多体育组织已经在努力,例如乒乓球由小变大,n降低单场比赛积分差距等。

二是争取明星运动员的参与或者做好优秀运动员的推广。

明星运动员的号召力毋庸置疑,利用他们更大范围地营销赛事是有效办法。三是服务商品无形到有形化的过程建立赛事产品深刻、贴切、吸引人的形象。除了给消费者精彩比赛外,还应注意提供其他贴心、适当的服务让他们产生愉悦的体验,例如便捷的交通、可口的餐饮、透明的自选座位服务等。

四是服务至上,人性体验。消费者对赛事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评价,很大程度决定其以后的消费行为。简单追求赛事规模大,明星云集,狭隘地把比赛等同于赛事的全部,忽略人性化服务,轻视赛事的全称体验,如此,赛事只能停留在体育领域,无法参与消费市场竞争。

重视调研。科学定价.注重差异化。合理经营通过国外赛事经营的经验不难发现,一项赛事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与竞技水平并不完全挂钩。很多例子证明,顶尖的赛事因为营销不当而失败,反之,也有所谓冷门赛事营销得当获得良好收益的。

调研是营销重要的步骤,营销是科学,不光是穷吆喝+勤“敲门”。它需要仰仗准确的“数据”,掌握的市场信息越详尽、越真切、越及时,对市场的判断就越精准,后续制订的营销计划以及执行过程就越顺利,获得的效益越大?6。调研应是融人赛事进程各个环节的。消费市场中,特定赛事的吸引力就是满足消费需要和区别于其它赛事和娱乐活动的特质。前期的调研是帮助我们找到某项赛事是否适合举办地区的消费需求,它的特点即卖点是什么,运作和营销中要注重赛事的个性,寻求差异化。在赛事举行中也应配合相应调研,如将举行的赛事给社会大众的印象,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赛事赞助和合作者;充分调研赛事举办城市或辐射地区的收入水平,目标消费群体对于娱乐休闲的支出,综合制定合理价格;赛事进程中对于各种服务环节满意度的调查,赛后消费者评价,能快速有效改善当前赛事服务品质。

整体战略布局.建立合作关系缺乏整体战略是我国赛事营销的薄弱环节。主办者在营销中常常没有规划。合理制定整体策略,可以让营销目的更明确,理念贯彻得到保障,执行趋于标准化,可以整合各种营销手段,让营销变得全面、立体而丰富。互相组合发挥的叠加效用远远超过单打独斗,另外也能避免营销中的重复。例如:同一消费群体的重复营销,最大程度地节约营销成本。

我国赛事市场无疑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市场本身还不够健全和发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赛事经营者跳出自己的小利益,不要只紧盯同行竞争者,要学会有策略地合作。除去赛事行业的内部竞争,更大的挑战是赛事作为休闲娱乐活动中的一种,参与到跨行业的竞争中,并如何在诸如电影、KTv、文化演出、旅游等传统娱乐休闲活动中脱颖而出。赛事经营者要考虑的不只是在本行业里领先,更迫切的是如何共同努力,做大做好赛事。营销赛事时,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寻求适合的同业联盟。不同赛事组织者之间的合作,能突破现有的营销框架,发挥较高的效用,有助于消费习惯的养成。

建立体育中介体系.尝试赛事营销外包体育中介是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重要环节,扮演着助推角色。专业的赛事中介清楚相关法律,熟悉当地市场,与赛事运作最前线接触度高,信息全面及时。往往还具备专业人才和丰富经验,他们可以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中介机构在赛事筛选立项、实际运营、营销推广等方面都可以帮助赛事经营者解决技术、渠道,甚至是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或基金的形式解决赛事资金。利用这些营销公司或组织的高度专业化、丰富的经验、充足的资源、畅通的渠道,不但易于赛事的推广,通常还能节约成本。

目前我国专业的中介机构设置不多,运行尚处尝试阶段。

虽然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如IMG、博思、ISL等纷纷进驻中国,但由于法规、体制限制,很多中介应发挥的作用还未开发。国内赛事主办方还习惯于大包大揽。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营销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反观一些国际著名赛事,多采用营销外包或各种合作方式,吸纳专门的赛事推广机构,甚至直接交由中介。例如:IMG公司的亚洲顶级高尔夫球赛,因为公司自有的球员资源,使得世界TOPl0的球员纷纷到访,保障了比赛的竞技水准和影响力。所以重视体育中介体系的完善,并且大力发展中介机构行业,将促进和繁荣我国赛事产业。

利用互联网,营销跟上社会潮流营销的终点是消费者,而消费者与社会发展同步,想赢得消费者营销应跟上社会节奏。在赛事营销领域,我们需要注意赛事产品的特性,把无形的体验变成有形的形象展示,并且深化、丰富它,传递给大众。’

电子商务已不是新鲜名词,WEB生活也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不言而喻,建立赛事门户网站,提供各种咨询,并且给予目标人群网络讨论空间;支持电子支付,甚至启用电子票务;重视电子媒体和网络渠道,尝试BLOG营销等新兴手段;拓展消费群体,并且吸引潜在的、更年轻的未来消费者,同时也是丰富和包装赛事形象的手段。

引入赛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标准化、专门的评价体系能够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

也能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赛事是通过服务于消费者完成交易的,经过标准化、实践证明而用于各种服务监管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入我国赛事行业。一方面,成熟的质量认证,在赛事经营中就有参照物,可以有的放矢,对赛事营销来说,经过同一标准的评价,赛事的质量可信度大大提升,把无形的承诺变成有形的物质。经过质量验证的赛事营销,能提振普通个体消费者的信心,对于包括赞助商在内的广义赛事消费者都是一种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赛事作为服务产品,它的无形性导致发现问题和改善服务的难度很大,需要较长的周期,而有效的质量监测可以迅速发现、解决问题。赛事质量的提高,服务评价体系的监测可以帮助赛事品牌的建立,一旦品牌形成,赛事形象就能有效传达,让营销变得强势。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