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0:39:52
导语:在创新意识的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培养主动创新意识。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主动、独立学习的最大空间,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实战训练中我发现如果开机的学生按键不到位,就极可能启动不了机器人。针对这一问题,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改善足球机器人开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思索,改进了开机方式,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2.培养合作创新意识。在机器人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和生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辩论,并给学生充分发表创见的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灭火机器人刚开始行走误差较小,启动这段路可采用“直冲”方式,同时他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说明这样做可以取得好成绩。我没有马上否定这个见解,而是耐心引导学生全面审视其观点,并在灭火场地上演示比赛可能出现的不同细节,最终他得出结论:他的方案可行但失误概率较大。接着,我和他一起修改方案,采用可靠性强的“直走小段路+左手靠墙走”。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又帮助学生树立了合作创新的意识和创新必胜的信心。
3.培养激励创新意识。教学激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就经常为学生设置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走迷宫》这一节时,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提高机器人速度的主动性就不大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恰当的契机,组织了一次机器人走迷宫竞赛,看哪组的机器人速度快。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快高涨起来,你追我赶,相互激励,争创新招。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探索和创新的不同欲望,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目前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门人才,而能力又分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上;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则主要体现在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上,但这方面往往被学校所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今后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当今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
长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渐渐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了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信老师的思维定势,不敢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思维呆板、缺乏发散和创新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呈现普遍缺乏的状况。
1.缺乏创新兴趣
现在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都只是凭借三分钟热情,缺乏长久坚持的意志品质。这使得科技创新的活动缺乏系统的组织和长期的物质支撑,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因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2.缺乏创新意识
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生依旧盲目地听从老师的讲解和安排,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
3.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学生本身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如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反之,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很可能就会消失。
二、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1.教学中注意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顺向思维,更要求的是提倡学生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标新立异。创新的开端是人们对事物未来的大胆幻想。“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象,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查资料、督促他们再学习、再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了。
2.教学中注意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
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与融合的思想。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学的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有关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动态和进展以及新的实验仪器和技术,让他们始终接触新的东西,了解科学的前沿,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远大抱负。
3.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表现。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创造力的潜能也就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压抑或打击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就会受到抑制或封闭。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对学生有偏执好的,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天赋和爱好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发展。采用弹性学制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4.教学中注意自信心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提出不成熟的见解,在学术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争鸣。应大力提倡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要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在学习及学术上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有创新的思维和勇气。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不仅可以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同时又可相互启发。又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都可能不一样,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这样可以激励创新意识,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科学进取的自信心。
5.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科研
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就应着手培养和锻炼,现代的大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都比较规范,但让学生了解科研和参与科研的却不多。因此我们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建立学生科研学术团体。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一些科研活动,教师要大胆地鼓励他们去幻想、去动手、去创新。指导教师可帮助他们制定规划、论证、开题和实施科研计划。鼓励他们创办自己的刊物,学校可派专家和教授重点指导,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待条件成熟,可以开展校际交流或争取公开发行以扩大影响力。学校的期刊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生,以激励和鞭策学生。
6.积极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专业教育报告会,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竞赛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通过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7.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面对一个开放环境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一个活动的主体而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他们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都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所以比较容易产生出创造举动。
三、总结
职业学校担负着为基层第一线培养人才的时代重任,我们应该强化对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素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08,(5).
关键词: 高职教育管理 管理者 创新意识
近十年,国内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切实发挥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理念、体制、规模、质量等的变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对高职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从而积极推动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创新意识的概念与基本内涵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就其主观因素而言,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动力意识
创新意识强调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创新者行为的积极性受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所左右。有科学的动力观,才能创造科学的动力机制,调动创新者的最大积极性。
(2)超前意识
创新意识强调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在时间上具有超前性。此外,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从客观上决定了超前意识的必要性。
(3)方法意识
思维方法对创新者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思维经验教训,注意追踪新的科学方法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法,在思想上保持一种方法论意识。
(4)开拓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思维与方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管理模式、体制、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开拓意识,在思维和方法上与时俱进。
2.创新意识与高职教育管理
与普适意义下意识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意义一样,创新意识在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是当前新时期对高职教育管理者的特殊使命要求。
首先,管理的本质是创新。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戴尔认为:“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定规划之中,而且体现在执行管理的各项职能时,都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高职教育具有超前性、创造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的特点,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向前延伸。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改革中,有许多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是无法借鉴的,管理者需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并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新时期高职教育管理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
作为高职教育发展规划的决策者与改革创新的推动者,高职教育管理者身上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对高职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认真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并充分了解高职教育管理状况和发展规律,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意识。
(1)市场化意识
这里的市场化意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在管理思路上,要本着高职教育职业化的特点,采取基于市场的职业化管理原则与措施,强调基于市场的竞争和基于市场的绩效考核,以3E――效率、效果和经济为核心。二是在具体运作上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要加强产出控制,降低运行成本。与普通高等教育以知识创新和传授为特征不同,高职教育管理强调实用性,培养目标为技能型实用人才,按市场和岗位变化,灵活撤并专业,课程内容注重应用性等。三是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也是当前国内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需要。
(2)品牌意识
面对当前高职教育在生源、师资与就业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管理者所面临的一大问题。采用品牌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宝。要做到这一点,高职教育管理者首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然后将品牌建设作为一种长期战略融入到办学思想与发展规划上,并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需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方面同时提高。高职教育硬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学质量,并最终反映在学生的职业技能上。高职教育管理者要以教学为中心,并在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做好工作,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在软实力方面,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不只是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简单提升其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市场,以及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如同企业的品牌效应除了产品质量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样,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提高、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具体来讲,高职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学生思想、职业道德与文艺特长等方面的培养。
(3)服务意识
如同所有企业都会以“顾客就是上帝”为原则,高职教育也有自己的“顾客”。按照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谁为企业提供了经费或购买了企业的服务或产品,谁就是顾客。在高职教育中,政府、合作企业向高职教育提供了经费,家长和学生向高职教育学校缴纳了学费,因此,政府、合作企业、家长和学生就是高职教育的顾客。既然高职教育有了自己确定的顾客,就应当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按照顾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知识、技术等强加给顾客。只有树立了“顾客”观念,心中有了“顾客”,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才能适应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才能建立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在具体环节上,学校要随时了解社会、市场和学生的需要,确保培养目标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一致,在学生中咨询与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质量要求,管理者要及时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信息化意识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化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数字化校园,各类基于网络的招生、教务、教学和交流平台已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为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学生等不同对象提供服务。高职教育管理者应当顺应社会与科技发展趋势,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除了可以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以外,还可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撑服务。如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将各职能部门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使办公自动化。在招生或教务管理系统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相关管理者提高科学而高效的决策。此外,通过运用移动技术,如短信通知或移动学习,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信息服务,把以生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2]李京文.管理新理念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李桂华,赵鹏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一、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时期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与现实相适应的新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必须建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确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个性有机结合的新任务观;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方式有机结合的新方法观;确立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素质观。
首先,要改变对创新教育的一些错误或模糊认识。政治学科严密的逻辑性、理论性的特点。使得一些教师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无创新可言。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占统治地位,既压制了学生思想的自由空间,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挫伤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事实上,只要老师能转变观念,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有条件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政治教师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对创新教育自暴自弃。
其次,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关键要有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它就会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激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时又相应指出不足之处,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就必须做到:第一,教师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无论是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第二,教师要把教育目标从追求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转变到追求创新素质上来,培养“创新”的价值取向。
二、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彻底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就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和手段。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重视唤起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由课堂、课本向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注意讨论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新事情、新事物,并运用课本上原理预测其对未来的影响。绝不能只把学生看作信息储存的容器,更不能以一个“高大空”的政治形象鹤立于学生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生命,教师应是一个真实的、亲切的哲人、智者,是可信赖、可倾诉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巧妙设疑释疑,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灵活释疑,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质疑释疑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具体做法为:第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要使问题处于“跳一跳,摘到桃”的状况,而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重复“是什么”和局部的“为什么”。第二,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矛盾和障碍时,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思维方法,拓宽思路,但在点拨中教师要注意相机诱导,适时适度,点其要害,帮助学生获得解疑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允许学生对其见解、观点结论质疑,通过有序的积极的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刺激他们想象的冲动,开阔思路,有效地调动学生潜在智能,使之成为创新的源地。
最后,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营造思考空间。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形真、情切、意远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并就此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即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妨设计这样的提问:南方生产的香蕉运到北方,价格增长近一倍,春节期间更是猛增,但春节过后开始回落。请你说一说,香蕉的价格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香蕉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样把抽象地理论就具体化,生活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乐于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理论的精炼和概括,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三、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必要补充手段。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和解析愿望,就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政治课教学的课外活动完全可以组织得丰富多彩。课前一周时事报告,社会热点讲评与讨论会,大型专题报告,放映一些专题音像资料,撰写政治小论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解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引言
我国的教学体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的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生源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面对着诸多的困难。如何打破现代教育模式对学生能力的限制,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作用性,为社会输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是现代教育体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化学课程是对高中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深化,化学课程其本身有着许多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消化和实践应用。
一、高职学生年龄阶段意识的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并且逐渐走向成熟,但心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思维上的成熟,因此就使得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特殊,他们既不同于青少年,也不同于社会人。
1.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与青少年的区别
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与青少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青少年相比,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幻想性、超脱现实的感彩逐渐减少,导致他们的思维意识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2)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意识性,遇到困难他们敢于挑战,并且更能坚持自己的意愿。(3)众多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得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深度上、科学性上虽不如成年人,但已经高出青少年。
2.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成年人的区别
高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上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缺少实践和社会阅历,他们的思维意识显然没有成年人的思维更加严谨,更加具有科学性。但是高职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成年人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造性思维更为敏捷,创造热情更高。一方面,正因为高职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他们才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过多的收到社会固定模式的影响,思维逐渐固定化,思路更加开阔,因此他们思维上的阻力和束缚较少。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更加热情、活泼,具有追求新生事物的欲望和冲动,这些都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新激情。
二、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式,科学的对待实验
一直以来,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正确的思维能力才能带来科学上的新发现。对于化学这样一门学科,他的每一个理论,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实验也可以带来成果。创新性的实验方法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如何让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才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克服的重点:
1.1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的方式,采用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逻辑思维,概括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探索性实验具有很强试探性质,采用这种实验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讲解原电池时,先提出问题:“家用手电筒中的电池、蓄电池、宇宙火箭中的高能电池是如何产生电能的?”已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学生马上就会想到这是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然后,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款原电池比如铁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硫酸铜、水、蔗糖溶液、电流计等,并观察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这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实验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想要的原电池,自己观察装置工作时的现象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化学课堂的热情,促进学生开放思维、敢于创新。
1.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验证理论的手段,也是巩固理论的方式。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验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这种实验课堂,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学生可以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实践。
2、提倡探索研究,引导学生创新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教师提出假设,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得出结论或者各种可能的途径。
3、利用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创造力
吉尔福德依据人们思维问题的主要特征将思维形式分为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常变现打破传统思维形式的局限,其具有创新性和自我认知实践性,也被称为“求异思维”或“开放性思维”。辐合思维则表现为采用固有思维习惯按照既有的路线去解决问题,因此也被称为“求同思维”或“封闭思维”。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这两种思维习惯,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教学中的求同和求异行为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通过组织试题或实验的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从多角度来引导学生的思维途径的形成,在课堂既有知识和方法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拓展,促使师生和学生内部创造性和探讨性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
结语
不论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只要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多种思维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性思维,创造出更多新颖有用的成果,就是一种好的方式方法,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支根.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1(4).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新课改以后,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思维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其具备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而且对于其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而如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呢?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进行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进行施展,这样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添加一些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启发,进而完成创新素养培养的启蒙。而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始阶段。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增强自身的创新素养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开放性也比较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时候,解法不止一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给学生分析例题,讲授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按照课本所给的例题的解法进行讲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把自己遇到的题目按做法分类、按照题型解决,这就是常说的“常规解法”。但是这种做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依靠我们的记忆,并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没有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新的解法解题,这样就能培养与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授小学数学的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就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常规解法。但是在对学生进行了一定创新思维的培养后,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新的解法,现笔者以课程实例来说明:
题目: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传统的解题思路是,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将其转化为习惯的解题套路,然后将鸡与兔分别设为x与y,然后建立方程,经过一定的计算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样的解法没有一定的新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一定创新性引导学生出现了新解法:
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听到哨子声的时候,它们就会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听到哨子声的时候,它们还会抬起一只脚,(25-15=10),这个时候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靠两只脚在那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这一解法就完美地结合了数学思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这种解法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进行丰富的书面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会如何创新,怎样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付诸实践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在教授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操作性的动手活动去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针对课堂知识巧妙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就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剪一剪、叠一叠、画一画,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很多创新的图形,这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想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自己树立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借助一定的课程实践,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真正体会到创新思维的乐趣,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形成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能力培养
当今的世界是知识和经济并进,创新和实践同步的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是以人才素质的竞争为核心,而创新则是在激烈的知识经济竞争时代里制胜的法宝。高职院校是竞争大潮中的一份子,而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求基础知识扎实、技能动作规范。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侧重于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况及问题
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对学生的培养,但过程很波折也很艰苦,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改变。总的来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创新意识不够,探索精神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向来尊重和重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育,但随着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素质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本科院校的扩招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缩减,入校的学生素质明显下降,有的学生不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一段时间下来便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这种情况下根本涉及不到在学习中创新或是在创新中学习,更不会激发出他们太多的探索精神。
1.2 思维方式僵化,缺少创新思维。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缺乏学科与学科之间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较为僵化,容易执意片面地看待学科知识的结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对于问题的思考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对于处理问题的方式又缺少创意和突破。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严重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活力,并限制了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3 缺乏创新的毅力和恒心。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也在追赶不断变化的发展潮流,这种特殊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具有强烈的跳跃性,而缺乏对创新活动所持的毅力和恒心。这就不免造成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速成心态,创新所需要的是一种对事物的持久的恒定的探索和研习,而速成心态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1.4 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低。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和社会是完全脱轨的,因此,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从社会实践中获取能量的意识,造成解决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能力,非但不能学以致用,而且极易将各学科知识混淆。目前,高职学生中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新世纪所需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抓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机会,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技巧、能力与创新的关系。首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启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激励式和分组式教学。其次,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工学结合,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再次,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2.2 建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的培养,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职院校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勇于创新;重视实践活动,采取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和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实践,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
2.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高校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治学理念,注重知识的扎实性和能力训练的专业性,更要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应坚持创新教育的宣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的时代性、特殊性,以及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到底的队伍中来。其次,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如,举办讲座、创办论坛、展示作品及开设创新大赛等,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勇于创新,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再次,定期举办适应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文化节,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学与玩”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中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还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培养社团成员的集体协作意识和忧患、荣辱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2.4 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环节。高职院校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首先,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专业性的实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企紧密合作”,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相结合。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区域,使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得到保障。其次,学生的社会实践除了“专业性实践”之外,还可有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保驾护航,使之在与专业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互补互惠,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纯熟技术,善于发挥专业作用,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需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这也要求高职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操作阶段,还应具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担,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HGJXHB2111154)
参考文献
1 陈亚丹等.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11):109~111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初中政治教师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一言堂”教学形式,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形式很难引起初中生的共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教学手段单一
这种单一性表现为两个极端,首先年长的政治教师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使传统的政治教学效果很难提升。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在教学方式上勇于创新,虽然也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经常变换新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的总结与评价,显得过于盲目,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3.忽略初中生特点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个阶段正是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中,鲜有教师关注到这一点,不能深层次挖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探究欲,这也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4.教学资源利用不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材渐渐摆脱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的怪圈,实现了科学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但是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政治教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的限制,在新教材的利用上还不够完善,新教材新思想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5.缺乏实践培养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我国初中政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依然很难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习惯。教育的目的永远是学以致用,因此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是现代教育真正的需求,知识也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加深刻、饱满。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1.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先导,是迸发创造思维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需求,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辅之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解释,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勇敢质疑
行成于思,学习亦是如此。而思起于疑,只有会质疑了才会去思考,会思考才能学好政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对“标准答案”说“不”。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初中生的质疑持以积极保护的态度,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去释疑,这样学生才更有学习的动力。
3.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需要
初中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他们的需要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满足自身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思维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创造需求和创造欲望。
三、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策略
1.教学理念创新
首先就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那种以成绩论成败的标准,这样教学双方才能更加主动,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也不是为了学而学,这样的政治课堂才能更加有生气。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就当前的教材内容而言,很多都有模拟再现的可能。因此可多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政治教材当中的知识要点,加深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分组辩论,通过各自的辩论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充分调动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新问题。既要会学习也要会提问,这样政治课堂才能够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够提高,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够得到培养。
4.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政治教学当中,很多学生自身的想法很幼稚、天真,他们的自尊心保护感很强。教师要以分层区别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平时的表现,不能以成绩论英雄,特别是要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积极性的肯定和保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于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当鼓励,学习稍显吃力的学生要给以关怀和帮助,促进其学习动机的迸发,从而帮助其树立学习创新的信心。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正逐渐改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惠娟.构建创造性的思品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3(27).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2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49-02
收稿日期:2012-01-20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教育,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在教学中苦苦求索。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方面漠视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使得班主任不能抓住教育契机,导致管理者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日益凸现,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这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研型、建设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人才。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善于管理的才能也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我在班级管理中着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代社会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责任感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更为突出。高度的责任意识是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责任感应是当今青少年成长中必须具备的,它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四有新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当代学生责任意识应该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提供管理班级事务的实践机会,“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过去的班级管理,我们往往只注重让少数几个有特长或胆大的学生参与管理,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管理机会。而班干部轮流制是民主管理班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为了让学生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引导反思,进行重建,让学校的规范通过这种载体,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我们要重视过程管理,以程序促进规范。在开始要对每一轮次的班干部进行总结,进行评价,推选出优秀人员,通过班会、引领式地进行表扬,增强自信心。然后,宣布下轮次管理人员,让他们登台述职,宣读任务目标,以期使自己增强责任感,同时接受同学们的监督。让班干部根据操作表进行工作,并且让学生及时汇报,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在此过程中,班级常务委员会和班主任要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人人都参与各方面管理,且不止一次机会,他们不仅能得到管理才能的锻炼,而且还能从锻炼中总结经验教训,便于在下次参与管理时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可见,这种轮流担任班干部,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当然要把班级各方面的工作抓全面、抓扎实,仅仅靠几个班干部职位还不够,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时时都有机会参与管理,我根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设置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我把班级所有可做的工作都实行了责任承包,如一套课桌凳,一张讲桌、一块黑板、一扇门、一扇窗、一台饮水机、一套清洁工具、一张白板等等,再深入一步到某一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长处,把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辅导又进行分工,以语文为例,如有古文、古诗学得好的,有会书写的,有文字功底好的,有阅读分析能力强的,有会写作的,有表达能力强的,有会画画的等等,他擅长哪方面,就让他去做哪方面工作,用责任承包的形式包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