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浪费粮食的原因

时间:2023-12-29 14:40:40

导语:在浪费粮食的原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浪费粮食的原因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饭菜;浪费;调研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90后或者95后的大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日趋薄弱,很多大学生渐渐淡忘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就大学生饭菜浪费的现象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案例分析这些方法探析这些浪费的原因,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2份。经过小组制成统计图对图表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右图为第一个问题的统计图。由此图可以看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同学花费在4元以下,大多数同学平均每餐花费4元到10元。我们对这些花费4元以下的同学进行个人访谈得知,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并且家庭情况并不允许他们浪费食物。而花费10元以上的同学较少,大多数来自富裕家庭。访问他们对食物浪费问题的态度时,好像并不以为然,觉得无所谓。这张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同学们每餐的花费和他们的家庭情况息息相关。

左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不会把剩菜打包。当我们小组成员问他们原因时,大部分的回答是觉得没必要而且太麻烦。仅有百分之四的同学会把剩饭打包,他们所给的回答是其实很少剩饭,吃多少点多少,意外情况会把饭菜打包,比如当时没胃口,有急事需要处理等等。这幅图可以反映大多数同学没有节约粮食的意识,对剩饭的处理方式不当,以致造成浪费。

对于此图可以知道同学们大多数会点太多吃不完导致食物浪费。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认为饭菜不好吃导致浪费,对于这个选项有位小组成员感觉诧异,便向这部分同学提到这个问题,他们解释说在家也很挑食,这是个人原因。由此图可知部分同学没有去考虑自己的饭量导致浪费。

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别人浪费食物和自己无关,只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觉得可惜,极少数同学会上前制止提醒不要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食物浪费问题置之不理,节约意识薄弱,没有勤俭节约的观念,缺乏社会责任感。

此外,大部分同学是愿意参加节约粮食绿色活动的宣传的,对于部分同学的个人访谈得知,他们很愿意参加这种活动,只是个人能力有限,而且这种组织又少见。说明同学们有这个节约意识,如果加强对节约粮食的宣传,也有利于建立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

结论:食堂饭菜浪费情况严重,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节约意识,还和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关。浪费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希望,作为一名高素质人才,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我意识修养,发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予以反思,呼吁更多的人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二、相关建议

本次调研报告让大家认识到了浪费粮食的严重性,我们必须以身作则,采取措施减少浪费势在必行,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这需要大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个方面共同努力。经过小组整理分析,就本次调研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方面。增强个人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节约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鼓励身边的人,向他们灌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饮食要有规律,采取吃多少打多少原则。

(二)学校方面。首先,要提高饭菜质量,加强卫生安全意识,餐具要进行彻底消毒,认真监督后勤人员是否尽责,招收优质厨师等等。饭菜是否可口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浪费,这是学校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提倡食堂接受大学生建议和投诉,可以有效改善浪费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将来进入社会时就会把这种风气带到社会,所以学校在宣传节约粮食绿色活动方面势在必行。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大力宣传,鼓励同学们参加绿色活动。其次,打饭阿姨应该控制饭量,女生胃口小可以少打点,以免饭多造成浪费。对于菜品可以展开评选活动,对于同学们不喜欢的菜进行淘汰,也可以减少因为饭菜不好吃而造成的浪费。对于我们学校的打饭方式,我个人觉得可以换小一点的勺子,菜的量打少一点,降低菜价,换可以打三个菜的托盘,不仅不会多花费餐费,还可以增加菜色,增加营养,也不会因为某一个菜打的多导致口味不好。再次, 加强就餐环境的改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情,继而会影响人的胃口。及时清理餐桌,夏天较热情况下要打开空调,以免影响就餐环境。营造舒适干净的就餐环境。

(三)政府方面。要制定相关有效政策力行节约。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市民节约粮食。对于严重浪费的群体或个人,进行通告批评,媒体曝光。对各高校进行评比,实地考察各高校食堂浪费情况,对进行节约活动有效的学校进行表扬和奖励。

第2篇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變、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约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1.5亿到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起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6192.0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1.88倍,湖北省的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除造成资源损失外,粮食浪费还会恶化城市环境。主要由米、面、肉、油等构成的餐饮垃圾,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极易腐烂,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又成为水土污染源,还是大气污染和苍蝇孳生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成为“垃圾猪”,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利用生活垃圾炼出的“地沟油”,成为居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资源變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變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交通方便的平原粮食主产区,可以积极探索农村集约化储粮途径,包括建立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储存服务,国有粮食企业可提供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国有粮食企业还可开展“两代一换”服务,即代农民储粮、代农民加工和兑换服务。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第3篇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约占全球粮食生产总量的1/3,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每年食物浪费产生的碳足迹相当于33亿吨的二氧化碳。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排放国。

我国浪费的食物可养活3亿人

请客吃饭点了一桌子菜,整桌精美的菜肴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买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剩菜被倒进了泔水桶。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大餐馆十分常见。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就高达800万吨,脂肪3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费,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2.5~3亿人。

“消费者的不当行为是导致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表示,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以及民间婚丧嫁娶重面子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了餐桌至少一半的食物浪费;而在家做饭时,多数人习惯随意倒掉剩余饭菜,或者一次性采购太多食材,过期发霉后作为垃圾处理等,这些“细水长流”的浪费往往能聚沙成塔。

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看来,标准化的配餐是当前造成食物浪费的最新趋势。比如,中小学生的学校营养配餐的量一定,但是学生的食量受生长发育期的影响,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完”两种对立情况;外卖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为了口碑,商户宁愿顾客浪费食物,也不愿因顾客吃不饱而招来投诉;航空公司的配餐存在的问题则是,乘客可能因不满意配餐的口味选择直接扔掉。

除了餐饮消费,我国农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损失也惊人。2014年,国家粮食局数据表明,全国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的粮食每年达350亿公斤以上,这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一半。

浪费背后损失巨大

食物从田地到餐桌,与自然息息相关。它的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以及温室气体额外的大量排放。

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毛显强表示,粮食、肉类的生产过程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耕地、牧地的开垦,造成森林、湿地的破坏和碳汇的丧失;现代农业趋于高碳化,粮食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机,化肥、农药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农机使用中消耗柴油等化石燃料,直接会排放温室气体,耗电则会增加温室气体的间接排放;另外,水稻的种植过程也伴随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甲烷的释放。

我国科技部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指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少浪费粮食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浪费猪肉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土壤肥力下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0%,却养活了世界将近1/4的人口。韩一军表示,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食物的生产更加依赖农药化肥。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降低了土壤利用率,而浪费粮食就等同于浪费了宝贵的耕种面积,加大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水资源浪费。我国每年农业用水量高达3868.98亿吨。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毛显强认为,食物浪费使得大量隐含的水资源白白流失。而过分依赖农药化肥,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等,也成为愈来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幼儿开始“光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物浪费看似是一件小事,却事关国泰民安、生态健康。自2013年我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食物浪费行为仍在继续。

第4篇

寒假期间是所有亲朋好友,同学聚会的繁忙季节,饭店就是人们聚集的场所,通过饭店的服务员介绍, 平时酒店包间的上座率还是比较高的,消费金额一般在650元左右。订包间的基本都是商务宴请或者宴请单位领导,一顿饭下来饭菜很少有客人能吃得精光的,有的只顾着喝酒、谈业务,一般都剩下一半或更多的菜,浪费很大。商务宴和朋友聚会不同,很少见到有人把剩菜打包带走的。酒店举办的婚宴,当时订的是600元的包桌,一共16道菜, 宴席散后每张桌子上都有吃剩的饭菜,有的剩了大半盘,有的就动了几筷子。 据有关报道可知,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浪费的数目怎能不让人触目惊心。

通过调查分析,得到以下几点餐桌上如此浪费的原因。

1)“要面子”成节俭最大障碍

商务宴请、婚宴菜肴众多,剩下菜肴很正常,可是剩下的菜却大多进了泔水桶,打包的人少之又少。某酒店餐饮部经理说,一到结婚旺季,他们的婚宴都是排得满满的。因为宴庆较多浪费也比较严重,几乎所有的宴庆都会剩下大量剩菜,而这些菜都进了泔水桶。“来这里请客的不是结婚就是吃喜面,很少有人打包主要是碍于情面。”另一方面,对面子的病态追求使国人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拿请客吃饭来说,就餐时,如果最后碗碟空空并不意味着饭菜可口,反而会令主人觉得颜面尽失,即便已经吃饱了,也还要再上菜。因为怕客人嘲笑自己小气,所以宁可掏钱摆阔气赢一个“大方”的美名。这样病态的追求面子,促使国人也养成了攀比的习惯,到餐馆点菜要点最好的,最贵的,要有剩余,这样方才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2) 餐桌浪费严重问题是由于人们过于注重形式主义导致的。据某西方人统计,为婚丧嫁娶消耗金钱最多的就是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家丑不可以外扬,说的也是这一点。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国人在资源上的浪费。在餐桌吃饭,有些菜即使不吃,也要摆在那里。因为习惯使然。

3)人们态度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所以对于餐桌浪费问题也就听之任之,长此以往,竟然形成了漠视的态度,即司空见惯,也就不觉得是一个问题了。曾经也不想浪费自己的血汗钱,但是见到大家对于浪费都无动于衷也就无所谓了。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大都是我们自己过于放纵,不注意节俭,过于注重面子而造成的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此问题上去解决问题,杜绝浪费。针对这种餐桌浪费问题,社会和个人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杜绝。

一)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国人成为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新闻舆论的作用应当彰显出来。 努力学习贯彻“坚决贯彻落实xx总书记关于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求驻会领导和同工转变作风,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第5篇

关键词:世界;粮食安全;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39-02

一、世界粮食供求形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然而,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供求在总体平衡情况下不断趋紧,尤其是区域性紧缺不断加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2年全球饥饿人口为8.7亿,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以南亚、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主。亚洲地区目前有5.6亿人吃不饱肚子。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全球粮食库存降至五年来最低,国际粮价高位剧烈波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013年以来,由于干旱影响逐步弱化,播种面积增加,世界粮食供求形势逐步宽松。8月30日,国际谷物理事会最新报告,再一次将国际小麦产量预估从6.869亿吨调高为6.906亿吨,比去年的6.536亿吨高5.7%,玉米产量预估则从9.424亿吨调高为9.454亿吨,比去年的8.603亿吨高9.9%,大米产量进一步增长到4.74亿吨,再一次升至历史最高点。而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2013/2014年度世界谷物产量预计为24.29亿吨,比上年度增加7.8%,其中小麦、玉米、大米产量预计分别提高7.6%、11.8%、1.9%。粮食增产将有助于增加库存,缓解紧张局势,促进产需关系宽松。然而长期来看,粮食需求的刚性增加与资源压力的叠加导致世界粮食供求趋紧的态势不会改变,尤其气候灾害等导致的区域性短缺甚至会进一步加剧。

二、世界粮价波动情况

从2008年开始,世界粮价结束了多年的平稳运行态势,出现动荡。2008年FAO食品价格指数迅速上涨到199.8,比2007年的158.7增长25.9%。除奶类外,所有种类全部上涨,而其中谷物价格指数上涨最多,从166.9提高到237.8,增长42.5%。2008年粮价飙涨的原因除了当年大米、小麦库存大幅降低,灾害性气候导致粮食减产预期外,更重要的莫过于当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投机等。2008年粮价恐慌性上涨并高位持续,直到2008年10月才回落到200点以下,之后逐渐波动下降。

2011年,粮价再一次出现巨幅波动上扬。2011年FAO食品价格指数达到227.6,比2010年的185.3增长22.8%。此轮价格上涨中,所有种类全部上涨,其中仍然是谷物价格指数上涨最多,从182.6提高到246.8,增长35.2%。2012年,尽管上半年粮价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运行。7月份开始,美国、黑海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天气,粮食产量预期不断下调,推动粮价再次飞涨,谷物价格指数在9月份达到262.6的高点,比上年同期高近20点。总体来看,整个2012年和2011年的价格是基本持平的。

2013年以来,尽管美国经济逐步改善,然而全球宏观经济仍未复苏,欧元区仍在继续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缓,而且近期印度、印尼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并逐步向周边国家,这全球农产品需求及市场信心产生抑制性影响。再加上去年以来推动粮价大幅上涨的干旱因素正逐步弱化,产需宽松等因素都导致粮价不断下降。9月5日的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01.8点,比7月指数下降4点(1.9%),比2012年8月下降11点(5.1%)。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四个月下降,原因在于今年世界谷物产量预期将出现强劲增长,尤其是玉米供应量将会大幅反弹导致的国际谷物与油料价格持续下跌。目前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210.9点,比7月指数下降16.4点(7.2%),比2012年8月下降49.4点(19%)。这导致小麦和稻米价格下跌2%~3%,玉米价格则下跌了14%。

然而,尽管粮食市场的产需宽松变化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国际粮价构成下行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饮食结构变化、生物燃料开发等因素导致人类的粮食需求将保持旺盛增长;而另一方面,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农业投入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因素却会限制粮食供应上升的空间,因此未来粮价当高位运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2012年联合《农业展望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尽管粮食价格将比去年有所降低,但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比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0%~30%。世行则警告称:“我们能够预计至少在2015年之前粮价会持续波动,涨幅超过平均水平。在最贫困国家,居民日收入的2/3用于购买食品,粮价上涨对全球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国际扶贫发展机构乐施会也认为,由于资源压力的加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二十年主要谷物实际价格将飙升120%到180%。

三、中国形势分析

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增加,从2003年的43 070万吨上涨到2012年的58 95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6%,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则从333.3公斤增加到435.4公斤,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3%以上。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谓是不断增强。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粮食进口量却大幅上升。2011年,中国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 02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谷物净进口1 296.7万吨,增3.1倍。其中,小麦进口370.1万吨,较2011年增加244万吨,增长近2倍。玉米进口520.74万吨,同比增长197.08%。大米进口量则从2011年的约60万吨上升到240万吨,增长了3倍。2013年1—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这表明国内粮食增产赶不上社会需求增加。这无疑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变化,城镇化发展等都将导致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同时,中国的资源约束日趋严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24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另外,中国的粮食损耗与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曾指出,中国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量超700亿斤。而中国农业大学2007—2008年的一项调查估算,中国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折合成粮食计算约达1 000亿斤。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损耗和浪费的粮食高达1 700亿斤。这些都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稳定提高粮食有效供给,合理引导粮食消费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选择。供给方面,一是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应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资,大幅提高粮食单产。同时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目前国内粮价高于国际情况下,应在稳定粮食收购价格前提下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力度,弥补农民生产成本上升的损失。另外,还要合理调整粮食进口结构。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价差的影响,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粮食自给率不断降低。日本的大米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但日本国内大米的自给率超过100%。中国需借鉴日本经验,运用关税、配额等手段加强粮食进出口管理。在目前粮食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要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战略,培育自主大型粮食企业等来确保稳定的粮食进口来源,避免受到国际热钱的冲击,甚至成为他国试图控制中国的致命武器。

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还需加强资源管理和需求管理,合理引导消费。中国水、土资源短缺情况十分突出,而且资源退化,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必须加强水土资源管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周边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作为中国粮食产业的有益补充。另外,要根据国情变化适时调整相应政策,严格控制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还要加强粮食产后的技术进步,引导人们的合理消费观念,减少产后损失和浪费,这样则可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粮食供给。

中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今后,中国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而确保中国自己的粮食安全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收稿日期:2013-07-19

第6篇

近年来的“全球米贵”使物价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到2008年初已累计上涨65%。2007年,全球谷物价格上涨42%。现在世界粮食价格已经而且正在经历的持续快速上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粮食消费,尤其是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甚而影响国际稳定与安全局势。通过与石油以及生物能源之间的联动关系,粮食供给与价格势必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基本面。

一、粮食价格高涨的原因

对于目前的粮食价格,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粮食高价位的刺激下,粮食供给自然会扩张,价格自然会在一定时期的上涨之后回落。而另一些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要了解或者说是判别粮食价格的走向,就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由于煤、电、油等的能源性原料涨价以及运费等各种成本的增加,导致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价格被迫必须水涨船高。以我国为例,汽、柴油的价格上涨了近1元,而生产电能的电力企业是以这些为原料产出的,这样,电的价格也会上涨,同理,运费等等都会上涨,并且我国的油料价格还并未与国际价格接轨,石油企业基本上是在亏本运营,这样的状况不会长久,如果哪天与国际价格同步了,那时候价格还要更高,届时,粮食价格不得不同时增长以补充生产成本的增加造成的损失。

2生物能源的耗费导致的浪费造成粮缺从而引起价格上涨

生物能源挤占了粮食种植的资源,消耗了粮食收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并破坏了土地资源,加重了粮食短缺的情况,加剧了贫困和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他认为,农业作物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现象、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玉米换石油,本身就是在制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有分析称,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国2007年通过的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生物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短缺的罪魁祸首,这与第一条形成循环反应,正因为能源的价格上涨迫使人们寻找低价的替代能源,而生物能源正是一个方向,这样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怪圈。

3种植的减少产生的粮食产量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中小型化肥生产厂家停产,大型厂家利润锐减,农资造假趁虚而入;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再加上部分粮食价格偏低,农民购买力下降又进一步加剧农资市场的不景气,交易量减少,农资经销商利润下降。农民面临赔钱种地的风险,种粮积极性受挫。而国家的补贴对于生产成本增加的量只是杯水车薪,从而导致种植量的锐减。再加上2008年又遇上罕见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总产量而导致价格上涨。

当然,现阶段价格的不断走高也会刺激粮食生产,最终消弭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达成新的供求平衡。但是,这种状况不会在近期内出现。在中长期,比如说五年,也许那个时候供求能达到均衡。不过,只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能源价格继续高涨,这仍将是高位上的平衡;粮食价格上涨将至少在几年之内影响这个世界。此外,粮食价格上涨将是个长期问题,是达到新的均衡之后仍然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粮食价格高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

当今全球环境的趋势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而摆在眼前的农作物价格上涨问题则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材料——农作物,其作为生物能源本身就存在和人类争夺口粮的问题,粮食应该是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品来确保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却变成寡头的收益摇钱树。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经济动荡。

1生物能源需求加大,巨头公司获暴利

由于能源的紧缺,农业巨头不是保障生存食物的供应,而是从人们困境中利用能源价格上涨而大量需求生物能源大发横财。粮食价格上涨没有真正使一般小农收益,因为一般的农民根本承受不了农作物种植所需的价格飞涨的能源物资,这样,大量的利润只是流入少数大公司腰包。而一般的农民根本就是微利甚至亏本,就迫使其放弃耕种,转投入城市务工的行列,加剧了就业的压力,从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2富国补贴祸害穷国

富国的高额农业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形成巨大冲击。恶化了他们的贸易条件,甚至使贫穷的农业国家越来越穷困。以亚洲为例,亚洲国家曾盛产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1995年以来,美国农场主靠政府巨额补贴廉价出口大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令亚洲豆农苦不堪言。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富国的农业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3市场投机扭曲价格

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投机资金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吸引更多逐利资金流入。投机资金通常借助于一些题材疯狂炒作,不达极致不罢休。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美国也是上述三种粮食作物最大的出口国,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据统计,自2007年11月份以来,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增至650亿美元。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在投机资金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费者最终埋单,收入微薄的穷人则可能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破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旦农业经济崩盘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运作链的断裂,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国家的动荡,导致政府的崩跨和民众信心的丧失。可见,粮食价格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甚至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7篇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这还只是从粮食这一个角度考虑,进一步要考虑:调减下来的粮食播种面积去种其他农作物,农民是否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比如棉花、蔬菜等已是供过于求。所以抑制农民增收的基本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制约和农民就业不充分。现在有些地方出现“抛荒”现象,就反证了这一点。

我认为对“抛荒”不必过分担忧,首先,“抛荒”面积在总体上很有限;其次,要看到“抛荒”是在粮食暂时供过于求、而其他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短缺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实际上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投入的一种应对措施。马克思说过,农产品价格是由劣等地上的生产成本决定的,出现供过于求时,劣等地退出生产是符合经济逻辑的。

当然,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引发“抛荒”的原因很复杂,农民种地的负担过重是诱因之一。但无论如何,“抛荒”没有导致供给短缺,这表明它主要是市场引导的结果,多数农民在当前确实难以靠农业来增收。

农产品过剩非农产品也过剩

农产品的需求约束非常严重。比如全球粮食价格下跌自1996年初始,迄今已逾5年,仍处于低谷,很多品种目前的价格和最高价相比已跌去近50%,这似乎是全球性的粮食过剩。但从需求角度看,全球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甚至饿死,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支付能力。所以讲目前农产品过剩,只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

但粮食有很特殊的一点,就是它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产品,对它的判断仅仅依据人们有无支付能力是要出问题的。显然,如果完全从经济学判断,全球的粮食生产都应减少,更不用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应减少;但是从国际粮农组织(FAO)提出“粮食安全”概念来讲,目前全球的粮食生产未必能满足需求。因此,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仅按经济学的原理去解释。

经济发展到今天,从平均消费水平看,粮食市场已经饱和,似乎应该减产。但是平均水平背后掩盖的矛盾非常大。比如说中国,拿城里的4亿人口和农村的8亿多人口比较,两者需求结构的差异非常大。除部分发达地区外,农民的食品支出仍在继续上升,尤其是肉禽蛋鱼这些动物性蛋白食品。

这说明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虽然整体上已经进入小康,但由于存在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差距在扩大,这样的市场就很难对付。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一部分人来说早已满足了,而没有满足的人却没有相应的支付能力。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两个矛盾交织在一起:一个是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城镇居民,已经进入食品支出比重下降阶段,他们的支出将转移到新兴消费如住房、汽车、旅游、教育之类的行业。另外一个是,城市消费的发展非常快,但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消费基本与农业无关,比如城市高楼、轿车都和农业无关。

所以尽管城镇在快速扩张,城镇居民的消费在继续增长,但对农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弱,很多农产品的消费不出现负增长就不错了。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再努力也没用,因为没有市场,这是个最大的制约。

但这个制约最终不只影响到农民,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困难就在这里。按农业的生产能力来说,足以保证4亿城里人吃饱吃好。但问题是有限的城里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有限,结果是相当数量的农产品过剩,这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收入上不去。

第8篇

——来安县三城镇三城村团委副书记陈德江

陈德江,预备党员,2012年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现任职来安县三城镇三城村团委副书记、扶贫专干。

家里都是农民,看着农村人都是靠着土地生活,陈德江毕业后想着回村改变这种单一的模式,于是决定自己回乡创业。他考虑到农村有限的创业条件和家庭的原因,选择了养殖创业。但是本身没有养殖经验,于是开始四处学习养殖技能。

毕业后,他选择在明光学习肉鸽养殖,租借场地并购置了500对种鸽开始养殖。因为靠近一家大型肉鸽养殖场,可以一边学习人家的经验,一边利用自己购置的500对种鸽积累经验。经过一年半的摸索和学习,自己的鸽子养殖厂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他在2013年开始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村里建立了自己的肉鸽养殖厂。通过一年多的自主学习和多次外出考察别家的鸽厂养殖模式,发现自己的养殖模式太过单一,于是开始考虑改变。为了利用鸽子粪便和减少污染的考虑,种植葡萄是个很好的选择,利用鸽子粪便给葡萄施肥,农家肥滋养着葡萄,葡萄种植效果很好。

在2014年正式成立了飞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名村干部,他开始带动村里发展这种模式共同致富,合作社成员开始种植葡萄,改变了种植粮食的单一模式。在养殖的这段时间里,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究,发现肉鸽的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对于吃掉的粮食只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剩余的百分之七十的粮食的营养成分都随着粪便充作了肥料,大大的造成了浪费,加大了养殖成本。

第9篇

前些日子去瑞典学习参观,我有幸参加了一个盛宴(说是盛宴,其实只是人多,菜并不丰盛),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瑞典没有“剩宴”。

首先,瑞典人崇尚节俭,并将这种理念灌输到孩子的教育中。在瑞典,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解食物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爱惜粮食、减少浪费。学生在食堂打饭时,常常被要求吃多少打多少,不够再添,绝不允许浪费。

其次,食品管理局宣传有方。在瑞典,食品管理局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向市民推荐节约粮食的好方法。比如,提醒市民不要大批量地采购食物,尽量确保在几天内吃完:告诉市民储存食物的最佳方法,长时间不吃的食物要冷冻处理,防止腐烂和变质等。

第三,政府接待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瑞典,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有专人专管,在请客之前必须先填一张申报单,上面需注明请客的原因、请的是什么人、有多少人参加、在哪家酒店等,同时还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预算。瑞典的法律规定,公宴的最高标准每人不得超过600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580元),如果超过标准,领导将会被问责或免职。填好申报单后还不算完事,得通过上级领导审批后才能实施。另外,政府公务接待经费的支出情况,必须公开化、透明化,能够随时供人们查阅。通常,市民只要发邮件或是上专门的网站点击,就能轻松地查到各个部门的接待费用。因此,有人想要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那根本不太可能,因为你花费的每一分钱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下。

第四,瑞典人重实际,不搞铺张浪费。瑞典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人吃饭讲究排场和面子,规格越高越好,菜剩得越多越好;而瑞典人则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菜品,不会盲目地追求档次和价格,并且点菜时还会根据个人食量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分量。在瑞典的许多餐馆里,菜单上都明确地标明了菜品的分量,点起来十分方便。即便有时没有估计准,服务员也会主动要求打包,消费者从不认为这是一件什么丢面子的事。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