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慧城市的概念

时间:2023-12-31 10:58:03

导语: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慧城市的概念

第1篇

传统城市以高耗能、低回报为主,产业集中在粗放生产领域,城市管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都比较差,老百姓所享受的服务也与令人满意有一些距离。但是智慧城市不同,它更关注低碳、智能化和综合技术的应用,不同城市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非常及时到位,工作关系融洽,老百姓也能体会到更加便捷、高质量的医疗、购物等生活服务体验。

我从2012年开始研究智慧城市以及相关课题,但是至今国内真正做得好的案例却没几个。一些试点城市只是停留在信息互动阶段,有些甚至连信息的互联互通都没做好。不少地方政府只是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噱头来争取资源或者吸引投资,将智慧城市看作互联网或信息化城市的附带结果,并没有把它与产业联系在一起,也没有考虑人的因素。而这并非打造智慧城市的初衷。

当我们谈智慧城市,我们需要将产业、城市和人联系起来,也需要将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这种互通有无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此外,推广智慧城市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做。

西方国家和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一样。在他们看来,公交上使用的一卡通都可以算是智慧城市的体现,但是国内智慧城市主要靠政府主导,采取全覆盖的顶层设计模式。当然,到底哪一种更符合智慧城市的本质目前还存有争议。可是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在国内推广还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出口,我们都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传播带有智慧城市因素的产品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说推广互联网技术,或者把城市管理中与智慧城市关联的模式传播出去。我认为,城市借助科技提高自身档次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一种方式。以上模式,都比一下子移植过来更容易接受,不然速度太快了其他方面反而容易跟不上。

第2篇

一个事物总有历史和未来。城市演进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日益智慧化,所以大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这里,我对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些功能定位做一点思考性的介绍。

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

当人类文明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城市就出现了路网。当时的路需要承担两种职能:交通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网和路网是合在一起的。所谓五百里加急快报,就是当时一种典型的通信方式。后来通信网才从路网中分离出来。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越来越多,增加了水网、电网、热电网等,城市功能越来越完整,对人们生活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强。

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渡期。从城市的各种网络来看,信息通信网异军突起,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威力。因为信息通信网可以整合并加强其他网络的作用,所以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通信网可以分成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自产生以来,这几个网络分分合合,但发展趋势是会走向融合。目前这几个网络还在各自起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期。

负责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将对其他所有网络实施智能化,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叫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就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整合城市和农村优势

基于几千年来城市的演进情况,我们可以预判一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当信息化手段或智能化工具将城市真正完全改造时,人们将进入信息社会。我们可以构想一下:现在我们生活的工业社会城市,可能要经历一次全新的回归过程,这个回归过程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而不是回到原来的农业社会的模式。

这样一种回归,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化回归。为了实现这种回归,人们提出一些新的城市概念和理念,比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这个概念是我两年前在成都听到的,当时,这个概念引起我非常多的联想。既然有田园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有森林城市、草原城市、湿地城市等呢?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城市做出的贡献。目前这种城市演进过程还在快速推进中,所以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生态化、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展望。

未来的城市到底有多大?是大城市好,还是中小城市好?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从一个例子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今年5月8号,我国第一个村级市挂牌了,这个村是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谈谈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后的智慧城市概念。

这个村支部书记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说他们之所以将农村改为城市,是为了能让农民当市民,他认为在九亿农民中,八亿人都想当市民。农民想当市民这种想法很正当。从城市化未来的实现模式来看,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去看,工业化可以让农业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后,必然要求农村实现城镇化或城市化。因此,大量农民在客观上需要农村城市化,这种城市不需要是很大的城市,一个中小城市、小型城市也是可以的。农村城市化就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助力农村城市化,还可以让它智能化。

目前不少城市存在严重的污染、拥堵等问题。套用上述村支部书记的话,我认为在五亿的市民中,有四亿人向往着农村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田园生活。

未来,在建设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整合在一起,逐步解决目前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工业社会的问题。

突破物流和信息流

田园和城市看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如何实现建设田园城市的梦想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突破两个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

目前来看,物流主要靠汽车、火车高速化以及现代航空业的发展来逐步完善。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缩小空间距离。而信息化可以把空间距离降至零,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可以即时获取。信息网络的普及可以把城市的信息鸿沟填平,使得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没有障碍地获取信息。信息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得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比如水网、电网、汽网、路网等,都实现智能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加上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其他方面的生活设备实现智能化。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智能化后,农民跟市民在生活设施的使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我们坚信这个愿景是能实现的,关键是我们要努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发展时代,没有必要走老的城市化道路——先实现一个工业化城市,然后再将其改造成信息化城市。我们可以走城市化跟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和成熟,能够加速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针对现有城市。建设一座城市的成本很高,对已经建成的城市,我们不可能将其大楼拆掉,使之变成田园。因为现有的城市在整体格局上不可能进行大调整,因此我们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在生态环境接近田园。

第3篇

为了扩大赛事的传播,传媒公司也不遗余力,为索契打造了一个多终端数字告示同步宣传平台。冬奥会期间全程播放现场赛况,其他相关商业广告也同时出现在终端屏上。该联网宣传平台的设立,不仅可以让无法前往赛场观看比赛的市民哪怕在户外也能通过大屏幕直击现场,在帮助运动员、志愿者及观众等顺利抵达索契的环节中还充当了路标的作用。

而等到冬奥会结束,这些大大小小的播放终端或用来播放视频广告,或作为智能终端,继续为市民服务。事实上,不惟大型赛事,越来越多的数字告示系统在城市各个领域或职能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在交通、公安、医疗、教育、物流、景区、社区等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数字告示已经不限于广告等信息,而是作为大尺寸的智能终端,开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展现能量。

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有人大概会质疑: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诚然,在种种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中,无不氤氲着高端气息,但抽丝剥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无非基于如下愿景:通过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于城市,支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并服务市民生活,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

如此,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数字告示与智慧城市非但扯得上关系,而且“交情”从智慧城市刚刚孕育之初就已经建立起了。例如地铁站设置的具有自动查询、充值和地图功能的一体机;医院内集预约、查询、叫号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银行的智能查询、缴费、打印终端;图书馆的读者自助式服务终端;购物中心设置的查询和导购系统……都可以接入智慧城市体系中。显然,诸如此类的数字告示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从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而言,这些确实只能算细枝末叶的部分,但也正是这些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保证了智慧城市体系的完善,让智慧城市更“接地气”,也是检验智慧城市达标与否的重要指标。

智慧城市“落地”有多难?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愿景,智慧城市绝不仅指城市管理、运营的智慧化,最终还需要体现在公共及社会服务能力上,就这一点,目前的情况还不容乐观。

“‘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在无锡已经实现”。――新华网2013年12月30日在其新闻《智慧城市概念落地 试点城市“智慧”蜕变》中对无锡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点赞”。

第4篇

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理解为云计算、物联网实现落地的一种方式。物联网实质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技术将传感信息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云计算实现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为信息价值的载体。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物联网获得的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让物联世界的数据产生价值并最终服务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人们描绘的一幅美好蓝图,而且在逐步实现落地。

政策支持 网络先行

智慧城市该如何腾“云”驾“物”?通过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起步,政府确立试点目标,然后集中投入重点建设。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总体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这样的一针强心剂,坚定了这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信心。从随后公布的规划信息看,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无线城市、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实际情况同样让人感到乐观。例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无线城市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逐步形成规模,奥运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设热潮为智慧安防奠定基础,智慧医疗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为现实。

从以上的信息不难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设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处推动,以北京为例,已经颁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主要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解决特大型城市发展难题,人口、资源、交通、环境;二是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的业态。政府还可以通过小处落实,例如杭州和苏州推进智慧医疗方案,在预约挂号上下功夫,分时段预约就诊,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先诊疗后付费,通过微小的动作,实现了智慧医疗的落地。政府还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苏无锡依托物产业优势,建立规模宏大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云”、“物”融合。

腾“云”驾“物”的源动力有了,具体到实施,就是技术和方案的推进。依然以北京为例:北京首先确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建设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北京市选用TD-LTE技术建设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建立覆盖到四环以内所有物与物的通信的物联传输专网。同时,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在政务领域规划建设“1+1+16”框架——一个市级的政务云、16个区县和重点领域。

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一点,担负基础网络建设的运营商表现可圈可点,中国移动最早“无线城市”战略,而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中国联通则直接“智慧城市”战略。无论是“无线城市”、“光网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当运营商建立完善基础网络之后,还要相关数据服务加入进来。

三大巨头 各有侧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发起者,推行基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是方案的灵魂,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躯体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坚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中国城市的运营压力。IBM智慧城市创想包括:以环保为主体的绿色智慧城市;以健康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医疗;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以科学发展为主体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相应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对应了能源、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诸多方面。

IBM的整体思路是:汇集来自物联网的各种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决策,通过云计算平台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解决潜在的问题。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发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典型是微软。微软的侧重点是云计算,注重数据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预警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最终达到终端信息的呈现。微软的“云端智能城市战略”包括:建设代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与物联网为端,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第5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概念;发展策略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变化发展。而在智慧城市的影响下,衍生了智慧旅游。实际上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智慧旅游从属于智慧城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智慧旅游是一项注重公共管理服务的工程,所以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有利于明确建设主体,集约资源。但是旅游消费者和城市生活居民都具有其自身的需求性和差异性,所以应该加强重视,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服务,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手段,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其实可以说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城市,即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要求城市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系统,并非是简单地相加。而由此看来,智慧旅游应该就是指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内的旅游活动和管理。

(二)智慧旅游的特征

和传统旅游相比,智慧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最主要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以游客为中心、旅游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旅游信息服务智能化。游客最关心的问题过于繁杂,在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中,信息主要以游客为中心,将相关信息全面呈现给游客,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在智慧旅游的信息系统中,可以根据游客的身份信息等自动编排相关信息。而为了给大多数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游信息,必须积极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得游客在进行活动选择时,能够全面接收到信息系统提供的参考意见。

二、长春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

(一)建设健全的智慧旅游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的大多数智慧旅游建设中依旧存在认识不清、技术力量薄弱等不良现象,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智慧旅游建设基础的薄弱。为此,长春市智慧旅游行业应该尝试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根据长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建设与实际相符合的智慧旅游系统。在此基础上,长春当地旅游行业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与信息技术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鼓励旅游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等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技术工作,为智慧旅游提供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基础。

(二)对智慧旅游进行统筹规划

旅游业本身涉猎的范围特别广泛,旅游活动更是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再加上我国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都要求智慧旅游的建设要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前提,进行统筹规划。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在进行规划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步到位,实现与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发展,延伸不同种类的旅游生态和旅游产业,带动长春当地的经济发展,乃至周边县市的协同发展。同时长春市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旅游建设的信息投入,使各部门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各司其职,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行职能分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此保证智慧旅游实现最终目标。

(三)切实满足消费者全面需求

智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设必须要做到全面以消费者为核心。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建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智慧旅游产品。此外,长春市还要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的消费和形成,并且以此建设智慧旅游的终端系统和虚拟旅游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将一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企业都纳入到建设范围中去。同时注重和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给游客带来完美的体验和享受。

(四)建设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就长春市而言,关于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智慧旅游涉猎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一套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不断的改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各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借鉴。为此,长春市应该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最后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模式的革新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智慧旅游创造更好的技术环境和发展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智慧旅游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长春市许多旅游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渐渐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长春市经济效益,更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量相关的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87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69- 02

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国家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大发展目标,智慧校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促进者智慧校园发展。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第7篇

智慧城市加速建设,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全策全力引导与推进,承担着指路人的角色。在已召开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无锡等地区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也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它们不断创新研发,各祭法宝寻求政府的支持。在全国两会中,智慧社区、宽带中国、大数据等大战略的思考,扬起一场智慧城市建设的头脑风暴。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技术支撑,是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融合,创造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在提案中指出,新型城镇化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思维的引领,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拉动消费、转型升级、创新支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建议将“发展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则更为具体地带来了建设智慧社区的议案,他认为打造“智慧社区”是解决老龄现象加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改进缓慢等挑战的最佳办法……

那么,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走出一条不寻常路?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住建部将在2013年上半年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第二批试点、5000亿资金,市场上顿时欢呼声一片,相关概念股表现强势,纷纷创出历史新高。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想问:第一批试点城市成绩如何了?现行的试点模式是否值得继续推行?5000亿资金的投资方向在哪里?是否已经有可行性的项目去为巨额的投资买单并获得盈利?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想要确切回答这些疑问,难度非常大。专家解释,住建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自1月底公布至今,为时尚短,建设成果短期内不可能就显现出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待市场的检验,至少还需要三五年时间。

而对于住建部即将公布第二批试点的消息,又给了市场炒作概念股的机会。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峰期之内,这种情况仍将会频繁出现,而那些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厂商最先从中获益,特别是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独特技术能力的厂商以及具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的厂商,在一段时间内将赢得最佳的占领市场的时机。

第8篇

在与昆山市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后的记者专访期间,IBM 软件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Alan Ganek纠正了一个概念:“我们强调的是Smarter City(更加智慧的城市),而不是Smart City(智慧的城市),城市是一个集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食品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体,智慧城市就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追求更安全、更高效。”这个“更”字所暗指的就是,推进智慧城市,前提是要熟知中国城市的特性,以及它们现有的信息化基础。

不一样的智慧

从IBM 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发展愿景至今,短短不到一年时间,IBM已经和广东、沈阳、昆山三地签署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IBM很快还将和昆明签署类似协议。

让我们看看IBM智慧城市的落地轨迹:

8月26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广东省政府副省长佟星出席了会议,双方将加强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

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成立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沈阳将以此为契机,为全球城市创立一个生态发展城市的典范。

10月22日,昆山市政府、昆山中创软件与IBM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在与昆山的合作中,IBM推出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

不难发现,IBM第一批合作的城市都是那些信息化程度高、城市管理者意识比较超前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沈阳的重点在生态城市,广州的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昆山则强调其食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空洞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找出城市特征,了解自身资源,才能因城市而异,看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城市就像人,有共性也有个性,‘智慧的地球’将首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必须研究好城市的个性,才能快速切入城市层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显然,Alan Ganek已经对中国式智慧进行了深思熟虑,中国城市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基础也大不相同,他强调,IBM的计划是协助所有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但是从起点到终点,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IBM的每项资源,都积极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的智慧战略中来,在沈阳,是IBM中国研究院出面;在昆山,则是IBM软件集团牵头; 11月,IBM还将召开“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将信息架构引向一个更高点――“智慧”的信息架构,为海量信息发挥商业创新价值塑造一个灵活、高效、安全、高扩展的基石。蓝色巨人浑身上下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精神百倍地听命于“智慧”这个指令。

从智慧行业

到智慧城市

如果要从智慧行业开始追溯,在若干年前IBM就已经参与了许多城市的项目,智慧的铁路、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银行……但智慧行业只是纵向的切割,还无法撑起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必须是一个城市的各个行业齐头并进,信息相互联动与共享,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 同样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更高的层面统筹规划,才能协调各部门资源。

智慧城市在今年得以大面积推广,正说明智慧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有了协同的基础,智慧行业这些“桌腿”已经健全,智慧城市这一“桌面”自然就少不了了。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内容涵盖医疗、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网络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物流信息平台等众多领域的项目,涉及的合作单位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从技术层面看,有三大信息科技动力推动着城市智慧的进程。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地数据化; 其次,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 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信息流,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智慧为我所用

某IT公司销售代表对记者调侃: “我们参加一个IT展会,布展时傍上‘智慧’两个字,记者都能多围着我们转两圈。”确实,当下的“智慧”红极一时,可以与众多应用扯上关系。可是,怎样洋为中用、打造中国式智慧?这是许多中国城市和本土ISV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IBM提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正好契合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路线。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展览中,国家副总理强调,互联网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相互交织,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正逐步从理念转为应用。今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也指出,智慧的地球实质是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是将已经有的生产力等各种要素依靠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的结果。早在2005年,原建设部就先后确定三批51个城市(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按计划,将于2010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2006年,国家测绘局、原国信办和地方政府也在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以30个城市为试点推进数字城市工程,提出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技术大纲。

“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口号,要让它落地,各城市就需要先了解自己,再从IBM等企业“拿来”智慧。昆山市副市长黄健先生表示:“IBM‘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先进技术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昆山市政府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是高度契合、相得益彰的。” 此次在与昆山的合作中,IBM为昆山市政府量身定制了“智慧城市”信息架构,解决城市现实问题。

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发展良机。IBM在各个城市落地“智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跟一家本土企业合作,与当地政府对接。昆山中创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景新海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 “我们对政府行业的需求非常敏锐,本地化解决方案做得很好,这一点是外国公司办不到的。”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很容易就能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各类项目中。

无论是城市也好,企业也好,都不能急功近利,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以昆山为例,据了解,虽然三方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还没有真正的项目落单,因为智慧城市需要长远的规划,昆山市政府将更加缜密地对方案进行论证,才会付诸实施。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与理智,相信智慧城市的中国答案,也将完成得非常圆满。

发现信息社会的神经元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基本元素,“智慧城市”正处于建设规划期,也是新的产业制高点的崛起期。

以城市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考验着厂商的智慧,也同样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在各个城市都在宣告要“智慧”起来时,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冷静的脚步。

要让“智慧”传导到每个城市,就必须借助各个“神经元”系统。其实,早在“智慧”一词大浪高起之前,诸多“神经元”就已经存在,2006年,国家测绘局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原建设部也在以数字城管为牵引建设数字城市,这些都构成了感知并传导智慧的“神经元”。正在启动和迅猛发展的物联网,则是物物关联的城市末梢“神经元”。信息社会的构建,首先要借助这些“神经元”的融会贯通,还需要技术提供商、平台架构商、应用服务集成商的积极参与和协同。

信息社会的“神经元”相互联络就构成可以管控的、高效和协同的城市管理,这必将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智慧城市正处于建设时期和对未来的规划时期。为了深入探讨“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2009年《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IT两会将延展和拓宽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设立“智慧城市”论坛,为城市管理者和信息化专家、IT厂商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社会“神经元”的形成和有机发育,推动建设新一代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

时间: 11月29日(周日)下午1: 30――5: 00

第9篇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