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31 10:58:04
导语:在双碳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藏区;幼儿语言;双语教学:母语教学
一、藏族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现状
1.以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乡镇小学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公共财政投入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大。2007年全区下达教育事业费27.8亿元。教育基建前期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完成了教学点改造、小学规范化建设、农村初中改造、高中建设、高校改扩建规划编制工作,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以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乡镇小学规范化为重点,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建设的投入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标率达到85%,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配备水平。
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经费预算落实到校,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达到3000元,保障了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覆盖全区城乡。农牧农民子女中小学住校生“三包”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平均生均达到1350万元,教育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全区教师中认真组织学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高尚师德。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对口支援制度和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实施“师资定向农村分配计划”,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提高人才智力水平。
更新教师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机制,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学历层次、提高业务技能。坚持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实施中小学全员培训计划。
藏区幼儿母语教学的试点极少,缺乏和欠缺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
二、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
藏民族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藏语母语。语言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母语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有些试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不仅在数学、化学等学科讲授时尝试双语教学,像政治、历史等语言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也进行双语教学。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双语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双语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好汉语确实越来越重要,但这样的“双语教学”挤占了学习藏语的时间。在汉语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藏语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藏语的自豪感。国外双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学者甚至提出,考虑到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双语教学应该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他们也强调,学习母语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
三、母语教学对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1.学习母语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
藏区目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藏语,在校学生基本上以本地人(藏族)为主,学生使用的语言是藏语母语。语言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母语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在课程选择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藏语的必要性,要以藏语为目的,而学习汉语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好汉语确实是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和习得更多的语言文字,首先要学好母语。
2.母语教学基本条件充足
母语教学的推广,首先最有利的条件是师资力量。母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原则上必须有懂双语的原籍教师的参与和辅导。而我区当前的现状是能用双语上课的老师相对来说很少。但是用母语来参与和辅导教学,那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能够弘扬和继承民族文化历史。全国政协委员图登克珠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推进藏文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以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知识产权为重任,进一步加大和完善民族地区特色学科建设。图登克珠说,这项工作涉及我国藏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卫生等各个领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加快藏文信息技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民族语言文字知识产权的研发,对于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图登克珠说,加强藏文信息技术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的领导同志对藏文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二是具备了开展藏文信息技术及应用教学、研究的硬件条件。三是具备了开展藏文信息技术及应用教学、研究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四是拥有开展藏文信息技术及应用教学、研究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人才保证。由于近几年国家重点保护和培养藏语文方面的各种人才,母语教学的老师不仅是专业老师还必须是高等学历。母语在低年级进行,要求教师发音准确,符合语法及藏语表达习惯,否则极易误导学生。
3.母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节和民族精神
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是实现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战略性举措。某中学一位校长说:语言教育是培养我们民族情节、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母语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亲情的联系,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人对自己的母语如此不尊重,真是莫大的悲哀。语言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心理的塑造。只有“以我为主”,着力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大团结,强化民族意识等,才能处理好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庆厦.双语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1-11.
关键词: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研磨;双端面密封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033-03
碳石墨材料是适用范围最广的磨擦材料,与多种金属、非金属及其涂层具有好的组对性能,是多数干摩擦情况唯一适用的密封对偶材料之一。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其特点显著:比重不到2.0g/cm3;高温力学性能极佳;抗烧蚀性能良好;具有其他复合材料的特性,如高强度、高模量、高疲劳度和蠕变性能等;摩擦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小,性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以下简称密封环)为双端面密封零件,直径尺寸大,两端面的尺寸精度高、形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加工难度非常大。平面研磨为密封环的最后加工工序,是密封环加工的关键,使用合适的研具、研磨剂、工装很重要,同时对研磨方法要求较高,对研磨环境要求也较为严格。
针对碳/碳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从研具、研磨剂、工装、运动轨迹等方面对双密封面密封环的平面研磨技术进行了摸索研究。
1 密封环分析
1.1 密封环结构分析
密封环为薄壁环形件,直径大(近Φ180)、厚度薄(近10mm)、宽度窄(近10mm),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特征:端面环槽、外圆环槽、内外圆花边、端面凹槽以及轴向孔、径向孔等;左、右两端面是密封表面,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和形状位置要求,粗糙度不大于Ra0.2μm,平面度0.0009mm,平行度不大于0.005mm,与内孔、外圆垂直度不大于0.01mm。
1.2 材料特点
碳/碳复合材料毛坯如图1所示,碳纤维交错叠加呈致密的网纹状,且碳纤维缝隙之间填充着碳颗粒,与普通石墨材料相比刚性好、强度高,密度1.8~2.0g/cm3,肖氏硬度≤70。
碳/碳复合材料是新材料领域中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超高温材料,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密度小(
(2)高温力学性能极佳。温度升高至2200℃,其强度不仅不会降低,甚至比室温还高,这是其他结构材料无法比拟的。
(3)抗烧蚀性能良好,烧蚀均匀,可以用于3000℃以上高温短时间烧蚀的环境中。
(4)摩擦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小、性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5)具有其他复合材料的特性,如高强度、高模量、高疲劳度和蠕变性能等。
1.3 平面研磨难点
研磨有诸多优点:尺寸精度高、形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零件表面耐磨性提高、零件表面疲劳强度提高。研磨是密封环加工工艺的最后工序,研磨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零件的合格与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密封环研磨有以下难点:(1)密封环直径大,薄壁,双密封端面研磨难度大;(2)密封环表面暗淡,光度差,光学平晶检测难。
2 平面研磨技术研究
针对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研磨难点,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摸索研究。
2.1 研具
研具是研磨剂的载体,用以涂敷和镶嵌磨料,使游离磨粒嵌入研具发挥切削作用;同时又是研磨成形的工具,把本身的几何形状精度按一定的方式传递到工件上。对研具的要求有一条很重要:研具的硬度选择特别重要,太硬造成磨粒迅速破碎与磨耗,甚至有些磨粒被挤入零件内,破坏加工表面质量;太软造成磨粒过深地被挤入研具材料中。正确地选择研具硬度,才能使磨粒暂时被支撑,也能迅速地改变位置,使每个磨粒都有新的棱角陆续参加切削。
我单位一直以来研磨碳石墨类密封件常选用常温变形较小的金属材料——灰铸铁作为研具材料。根据零件尺寸选用300mm×400mm研磨平板。其具有组织致密、硬度均匀,有适当的被嵌入性,有良好的耐磨性、变形小等特点,硬度适中,具备作为研具研磨碳石墨类材料的条件。
2.2 研磨剂
研磨剂是由磨粒、研磨液及辅料调配而成的混合物。制作研磨剂的磨粒一般采用微粉,常用绿碳化硅微粉粒度:W20、W14用于粗研,W14、W10用于半精研,W7以下用于精研。
在以前加工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过程中一直采用煤油作为研磨液,在研磨过程中发现煤油不易挥发,研磨下来的屑末粘稠呈糨糊状,不易清洗,研后需长时间等待煤油干透才能用光学平晶进行检测,浪费时间多;并且碳/碳复合材料对煤油特别敏感,见油后光度下降,光带显示模糊,平晶检测困难。
针对煤油研磨液的使用缺点,经过多次试验,改用酒精做研磨液来进行研磨的效果显著,酒精挥发速度快,密封环干净,屑末不粘稠,酒精快速挥发后密封环即可用平晶检测,且光度好,光带清晰,大大提高了研磨速度,检测非常方便。
2.3 研磨工装
2.4 研磨步骤
2.5 运动轨迹
对研磨运动轨迹的要求:应能保证加工表面上各点均有相同的(或近似的)被切削条件;同时还要保证研具表面上各点有相同的(或近似的)切削条件,要求如下:(1)工件相对研磨盘平面作平行运动,保证工件上各点行程一样,以获得良好的平面性;(2)研磨运动力求平稳,尽量避免曲率较大的转角;(3)工件运动遍及整个研具表面,以利研具均匀磨损;(4)工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轨迹,尽量不出现周期性重复情况。
经过试验摸索,采用正弦曲线轨迹进行研磨比较合适,研磨一定时间后,将密封环调转90°~180°,以防零件磨损不均匀。
2.6 研磨环境要求
研磨为终结加工,其结果决定了零件加工质量。密封环研磨环境要求比较高,操作间门、窗应密封良好,应保持操作间内清洁、无灰尘,温度、湿度要严格控制,为检测需要自然光线应充足。
碳/碳复合材料平面研磨过程中对灰尘、杂质等细小硬质颗粒非常敏感,灰尘、杂质等细小硬质颗粒易在材料表面留下划痕,影响研磨质量,严重的甚至导致报废。
2.7 注意事项
由于此零件壁薄、直径大、要求精度高,在研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研磨压力要低。由于手的力量掌握不均匀,极易造成零件变形,研出的表面平面度无法达到要求。在研磨时切记手不要给研磨工装垂直方向施加压力,要平行于研磨平板施加推力。
(2)研磨速度要低,粗研速度控制在20~50m/min之间,精研速度控制在10~30m/min之间,以免温度过高使零件变形。
(3)精研时用干研法进行研磨,无需再在研磨平板上加研磨剂。
(4)在干研时,必须注意的是在研磨几下后,平板会被研下的粉末粘死,从而平板失去了切削作用,等同于粘刀现象,所以必须用洁净酒精经常清理干净,反复研磨,最终达到尺寸要求。
3 结语
通过对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进行研磨试验,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平面研磨方法,经过实际加工验证,密封环研磨表面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满足了设计图纸要求,提升了我单位试制加工能力,为今后相关材料的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永,柴秀娟.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展[J].粘接,2010,(12):74-76.
[关键词] 行业碳排放量 能源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结构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在资源稀缺情况下,行业领域能源分配不均,是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领域出现偏颇的重要表现。先不考虑行业是否需要以能源为主要原料和行业投入多少的情况,每个行业得到能源消费利用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换句话说,不管该行业对该种资源消费与否,每个企业都有权利获得满足自己所需要的能源消费量,或者至少能得到属于自己与其他行业等额的消费权利。而目前行业的能源消费是不公平的。
一、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范围具体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炯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丈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I: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二、行业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分析
按照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前提假设,行业间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意味着资源使用存在普遍竞争的情况下,不同行业之前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违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原则,有的行业用较少的能源消费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T业总产值),而有的行业消耗了大量能源(伴随着更大的二氧化碳 )却创造了较低的财富(T业总产值)。按照国际惯例作出分析:若低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图1描述了按照碳排放量大小排名的前十名和后十名行业,总体呈现轻工业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重工业碳排放量相对释放较多特点。
三、行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及不公平的原因探析
影响碳排放量大小的因素,目前主要归结为: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增长状况、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水平和能源效率等,具体到行业内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还未有人总结,行业的单位能耗强度可能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行业碳排放量大小和行业对能源消费量大小成正相关,行业要素结构必然影响行业碳排放量大小,选用从业人口作为控制变量,并借鉴C―D函数双对数形式建立方程(1)采用分位数同归方法,回归结果如表1。
根据表1和图1可知,在各分位点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达到70% 以上,在20% 的分位点上只有截据项没有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外,其他情况下各变量均通过1% 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各解释变量均能很好的解释该模型。首先,行业从业人口状况对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作为行业投入要素之一,具有很重的影响度。但随着分 位点不断上升,即当行业面临较高的碳排放量时,该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度却是十分平缓的,只是在分位点的最初经历一个短暂的上升,到20%分位点上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直到在45% 的分位点上开始变为平缓,并除了在65% 的分位点上经历一个突升为0.967之外,一直保持平缓的趋势不变。
四、行业碳排放量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证明
以上分析了单位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行业之前的差异,以及单位能耗对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的重要性。减少行业碳排放量,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测算行业碳排放的拐点下对应的能源效率值。
建立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如模型(1),考虑结果的稳定性和行业要素禀赋差异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建立扩张性的碳排放量库兹涅茨曲线如模型(2)
(详见表2)。
令(2)式为零,得出LNEFF=0.574 (只留取最大值点对应的LNEFF,下同),EFF=1.624,对应于图6中左图E(0.574,8.953),此行业碳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是“N”型。根据计算结果,中同共有11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单位能耗过高现象,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大约占总研究行业的1/3。
五、结论和建议
鉴于本文研究结果,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缩减行业碳排放量、提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9、0.49,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均存在较大差距。在能源稀缺前提下,同样的产值在不同行业间的能源消耗却存在差异过大,严格意义上说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努力缩减行业单位能耗差距是社会公共正义在经济上的体现。
第二,行业要素禀赋差异是影响行业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关键的因素。
第三,单位能耗低于1.6―1.7万吨标准煤/亿元时,行业碳排放量存在拐点。加大重工业行业有效管理,提高能源开采、利用和保护技术是促进行业排放量拐点到来的关键手段。
第四,重视和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合作联盟建立。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和艰辛的过程。鼓励行业内进行合作联盟甚至是国际技术联盟,是一种节约智力资源,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史丹 吴利学 傅晓霞等: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 管理世界,2008,(2):35―43
关键词:黑炭气溶胶;辐射;SBDART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53
黑炭气溶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是通过气溶胶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改变区域大气的稳定性和垂直运动,使地球变暖。单就直接驱动因子而言,黑炭已成为全球大气系统中仅次于CO2的增温组分[1]。它在研究全球辐射平衡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某些地区,黑炭的存在可以造成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由负辐射效应到正辐射效应转变,从而导致一个净的增温效应[2]。同样,黑炭气溶胶能与硫酸盐、有机碳等水溶性气溶胶混合作为云凝结核或直接作为冰核,改变云的微物理和辐射性质以及云的寿命,间接地影响气候系统[3]。
SBDART为平面辐射传输模式。旨在解决大气平衡研究中各种辐射传输问题模式,相比其他模式,大幅提高了在有云情况下各种传输问题的模式。便于进行敏感性试验。在SBART模式中,给出了六种标准的大气廓线,分别为热带地区,中纬度冬季,中纬度夏季,副极地夏季,副极地冬季和US标准大气;三种标准的气溶胶模式,乡村、城市及海洋模式;五种标准地表类型详细分为海面、湖面、植被、雪盖和沙地。其他参数共包含个主程序和引个子程序,主程序主要用于控制参数的输入以及结果的输出,其核心部分为,可给出垂直非均匀。各向异性并含热源的平面平行介质中的辐射传输完全稳定的解析解,成为普遍公认的辐射传输精确算法的实用模型。
1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丹东变暖与短波辐射辐射强迫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型。通过对比模拟分析,得到丹东地区气温异常迅速增长与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增加有关。
1.1丹东地区平均气温的变化
由以上4幅图可知,从1951~2016年之间,温度呈上升趋势,从1951年~1980年平均气温增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981年之后平均气温迅速增长,而近年更是增长异常。由图1可知,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2002年,而最低平均气温也比同期最低高出1℃。图2的夏季平均气温虽然没有春、秋、冬明显,但可以看出,近20年平均气温大部分集中在22.5℃,而1961年~1980年大部分只是集中在21.5℃。据图3可知,秋季的平均气温在近20年增长更为迅速异常,尤其是在近10年,平均温度平稳趋于高态。冬季平均气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2007年,平均温度增长1℃左右。
自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气温观测和气球探空都说明,8公里以下地层大气的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约增加0.05±0.1℃,而全球地面气温平均且每10年己经显著地增加了0.15±0.05℃[4]。
1.2辐射强迫及模拟结果
辐射强迫就是对影响地球大气系统入射和出射能量平衡的因子的衡量标准,是表征气候变化机制的潜在因子重要性的指数,用每平方米多少瓦来表示(Wm-2)。
黑碳气溶胶对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太阳辐射都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它的浓度的增加会使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从而在大气顶造成正的辐射强迫,但是在有的地区的地表产生负的辐射强迫[5-7]。黑碳气溶胶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其源在大气边界层内,对地面辐射强迫影响更为直接,这是地面辐射强迫与大气顶辐射强迫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8]。大气顶辐射强迫和地表辐射强迫也是春季辐射强迫最大,秋、冬季次之,夏季最小[9]。
为了得到黑碳气溶胶对大气的增温状况,对模式进行了如下的设置:因为做丹东地区的模拟,所以设定丹东的经纬度为47°N,124°E。由于黑碳气溶胶在早晨稳定在逆温层,中午时,垂直方向对流强烈,所以这时黑碳气溶胶很不稳定。晚上时,垂直对流不强烈,黑碳气溶胶又稳定在逆温层之中。所以只模拟早晨8点时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廓线。地表情况选择urban asphalt(c城市沥青)。气溶胶模式中最低层选择城市,加强层中,根据黑碳气溶胶的半径,选择soot(re=0.1),并讨论没有气溶胶会出现的情况。在平流层中,基本没有黑碳气溶胶,可以假设此层没有气溶胶。在云模型中,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后直接通过对地面的加热率来表示。
图5给出1月15日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对空气的加热率。1月15日上午8点的具体情况如下:
Name1图是在没有黑碳气溶胶的情况下,短波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率。在Name1图中,在0~100公里之内,从0~10公里,随着高度的升高,加热率逐渐减小,而且变化很小,在10~50公里,随着高度的升高,加热率很快增加,在50公里左右达到最大值,但在50~100公里加热率随着高度的升高又很快的减少到100公里变为0。Name2图是在有黑碳气溶胶的情况下,短波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率。由图可知,在10公里以上,大气的加热率基本相同,但在5~10公里,有很大的差别。具体对比如下:在有黑碳气溶胶的情况下,短波辐射对5~10公里有增温,其中在8公里处的增温最大。Konstantin等[10]处的结论是:过去40年(2001年以前)大气层以下部分已经升温,总体与近地层类似,都在每10年0.1量级上,这说明近地面层温度的升高与黑碳气溶胶有很大的关系。而在正午时刻,黑碳气溶胶消散的情况下,在没有黑碳气溶胶的对比图。
Name3/name4是在1月15日中午12点时,在加强对流层有和没有气溶胶时的对比图。Name3是在没有黑碳气溶胶的时候短波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状况,可以知道,正午时刻,黑碳气溶胶对短波辐射加热大气基本没有影响。
云对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真实大气是有云存在的,并且存在多种气溶胶成分。计算有云大气状况下,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更能真实反应黑碳气溶胶对真实大气的影响。云对黑碳气溶胶直接强迫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云层位于黑碳气溶胶以上时,能够反射部分直接到达气溶胶层的太阳辐射,极大地减少黑碳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当云层位于黑碳气溶胶层以下时,由于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造成黑碳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二次吸收,从而增加了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1],(见图7) 。
折线1是在晴空无云状况各层的加热率,折线2是在高层10~12公里有云的情况下各层的加热率。由此可以看出,在0~10公里晴空的条件下,加热率比较大,在10~15公里有云的条件下加热率比较大,平均地面温度,还是在没有云的情况下地面的升温比较快,加热比较明显。在黑碳气溶胶上方的云对高空起到了保温作用。
由图8可知,10公里以上在晴空和有云的状况下,短波辐射对各层大气的加热率基本一致,在0~10公里有很大的差别:折线1表示的是在晴空状况下,短波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率,折线2表示的是在有云且云在黑碳气溶胶的下层的时候,短波辐射对大气增温状况。由折线1和折线2对比分析可知,在1~5公里和5~10公里大气的加热率有明显的增加,造成了地面温度的增加。
当云在黑碳气溶胶的下层时,云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反射光被上层的黑碳气溶胶二次吸收,从而增加了黑碳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增加了地表的温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夏季的辐射状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2结论
利用平面平行传输模式对丹东地区黑碳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在晴空无云的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对5~10公里的大气有明显的增温,这是由于黑碳气溶胶是吸收性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大气的顶部(7~10公里)处,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所以使大气增温,即近地面层的温度增加。
当空中有云时,云在黑碳气溶胶的上层,云的存在使云层的部分温度增加,削减下层的温度。这是由于云对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云层位于黑碳气溶胶层以上时,能够反射部分直接到达气溶胶层的太阳辐射,极大地减少了黑碳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当空中云位于黑碳气溶胶以下时,对下层大气的增温率增加。这是由于云对黑碳气溶胶的直接强迫有重要影响,当云层位于黑碳气溶胶以下时,由于云对短波辐射的反射,使黑碳气溶胶能够吸收反射的短波辐射,对太阳辐射有二次吸收作用,从而增加了下层大气的温度。
以上研究数据说明,黑碳气溶胶是影响丹东地区近20年来温度异常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但研究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黑碳气溶胶的分布不能够准确定位,模型不够完善,模拟出来的结果与实际还有很大差距。
参考文献
[1]Haywood J , Boucher O. Estimates of t he direct and indirectradiative forcing due to t ropospheric aerosol s : A review.Rev. Geophys. ,2000,38:513-543.
[2]白建辉,王庚辰.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J].科学环境,2005,9(05):584-590.
[3]吕萍,黄建平,董志宝.黑碳和有机气溶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模拟[C].第二十六届中国气象学会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讨论集,2009.
[4]郑安桥,苏亚欣,赵敬德.黑碳溶胶研究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7,21(05):4-8.
[5]吕萍, 董治宝, 张克存.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对大气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沙漠,2011,2(31):500-504.
[6]尹宏,韩志刚.气溶胶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J].气象学报,1989,1(47):118-123.
[7]张华,马井会,郑有飞.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8,32(05):1147-1158.
[8] 王志立,郭品文,张华.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02):161-171.
[9] 宿d涛,王汉杰.中国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与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06):798-806.
[10]Konstantin Y,Vinnkow and Norman C G. Global Warming Trend of Mean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Observed by Satellites.Science,2003,302:269-272.
【关键词】碳汇林;现状;发展;对策
碳汇林即碳汇林场。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过多排放,而治理二氧化碳污染、减缓温室效应是世界性难题。能不能找到一个低成本、容易实施的减排途径?碳汇林适用而生。紫金县于2010年开始启动森林碳汇重点工程建设,经过三年的实践,本人根据紫金县碳汇林工程建设的现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和技术措施,供林业战线同行参考。
一、紫金县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概况
紫金县地处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土地总面积362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0℃-20.9℃,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00-1900毫米;据2012年统计资料,紫金县全县总人口82.3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GDP)7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21.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30.1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7亿元,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000元。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4万亩,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0%,活立木总蓄积量1183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6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72%,林木绿化率75.32%,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林业县,是珠三角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
二、碳汇林工程建设的现状
1、紫金县启动碳汇林工程建设以来,目前,总完成建设面积10万亩左右,因此,发展速度是较为缓慢的。
2、从所营造的工程质量来看,虽然各项造林指标通过了国家、省、市的验收,均为合格以上,但,由于后续抚育管理无法跟上,造成造林林木生长较为缓慢,因此,不能较快地发挥碳汇功能。
3、社会各界对碳汇林工程建设的认识不够,因此,造成社会对投资碳汇林的积极性不够高,制约了工程建设的发展。
三、发展碳汇工程建设的对策
为充分利用紫金县的土地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碳汇林工程建设,下面我提出如下几个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做好碳汇林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全社会多作贡献,县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森林碳汇林造林工作,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县委县政府应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工作制度。为保证工程质量,各级应签订森林碳汇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责任书,林业职能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应把各项技术工作责任到人,以确保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推进。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碳汇林即碳汇林场是一个新概念,各级党委、政府可采取广告牌、新闻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对碳汇林建设的目的、意义的宣传,发展碳汇林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发展碳汇林业是确保林业“双增”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宣传,能够提高全社会对碳汇林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植树造林的自觉性,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植树造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伟大事业中来。
3、筹集资金,确保投入。紫金县是广东省的16个重点扶贫号之一,符合碳汇林建设资金竞争性分配申报对象条件,因此,县委、县政府、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同时,县、镇应积极筹集资金,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碳汇林工程建设,应认真做好调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造林地的选择方面应重点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建设顺序上应先考虑先易后难的造林地。
四、碳汇林工程建设的技术措施
1、林地治理
碳汇造林项目工程应禁止炼山和全垦整地。宜采用带状割杂的方式清理林带,带宽1.2米,清理杂草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对造林地原散生树木和灌木的保护保留,打穴的位置刚好有乔木或灌木时,应将位置前移或后移。在山脚、山顶应保留一定的原生植物保护带。
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并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
2、整地挖穴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植穴规模采用40*40*30厘米。植穴整地采用明穴方式,并且宜于造林前一年冬季完成,让穴土有一段风化,热化时间,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提高土壤肥力。
植穴原则上按照水平布设,上、下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避开原有树木、石头等)局部位移,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不强调严格的横直成形,但,要求保证单位面积密度和适当的株行距。
3、苗木
造林苗木选用一年生以上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营养袋苗,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苗木必须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种源地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树苗上山造林。要根据造林地块里苗圃场的远近选择最近的苗圃场供苗,缩短运距,降低成本,并减少碳泄漏。
4、造林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科学确定造林密度,碳汇造林项目的造林密度89株/亩,即株行距为2.5*3米。要求造林地内的林中空地按林地内乔木稀疏、密度低的见疏加密,保持造林小班株数达到造林密度要求。
5、混交方式和比例
造林采用随机混交的方式,各作业小班树种比例荷木36株、枫香36株、樟树9株、火力楠4株、木土英4株混交,要求相邻的同一树种不超过10株。
6、基肥与回穴土
施好基肥是保障所栽苗木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根据立地条件,人工造林施放基肥标准为:复合肥0.2千克/穴,所使用的复合肥氮、磷、钾的总量不能小于30%。穴土经过风化后,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即要回穴土,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当回土至50%左右时,施放复合肥,每穴一般不少于0.2千克复合肥。
7、栽植
栽植应于早春雨过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时应在植穴中央挖一个比苗木泥头稍大稍深的栽植孔,去掉苗木的包扎材料和营养袋后,带土轻放于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然后在苗木的四周回填细土,回满时用手把回松土呈馒头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应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检查,确保栽植质量。
8、抚育与追肥
造林当年抚育一次。种植后当年7-8月份进行抚育。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兼顾补植。追肥标准为每穴追施复合肥0.2千克/穴,具体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5-10cm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要落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维持林分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减少碳排放,对碳汇造林项目活动中或成林后发生的病虫害,以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营造碳汇林的过程中,要减少碳的泄漏,碳泄漏是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碳汇造林项目中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减少碳泄漏的措施要从造林、抚育、护林三个阶段的相关环节着手。一是在造林实施时减少苗木肥料、造林工具等的运输距离,减少碳泄漏;二是肥料、造林工具最好采用非燃烧化石燃料工具;三是抚育管护工作最好由附近居民进行;等。
五、小结
总之,为做好碳汇林工程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广筹资金,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各项造林技术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紫金县创建生态县文件汇编
关键词:林业种植;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应用
林业种植一来可以满足经济市场需求,而来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是一举双得的发展行业,因此,人们对林业种植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改善环境问题上,林业种植发挥了巨大贡献。林木利用自身的吸附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加大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优势在改善大气碳含量、降低大气酸含量、预防水土流失、防风暴、稳固砂石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使得环境改善效率明显。不断扩大林业种植面积、合理规划林业建设对改善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一、林业种植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林业具有非常大的贡献作用,尤其是在工业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的新时代中,排放污染物越来越严重,自然生态环境一再遭受破坏与打击,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想恢复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必须加大林业种植。我国森林面积逐渐缩减,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无疑是种不利的影响,必须要扭转林业种植现象,这就需要加大人们对林业种植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能够真正意识到林业种植扩建的意义,掌握林业种植对改善环境污染、对美化环境的应用价值,全面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重视。扩大林业种植需要全面掌握造林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并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方面充分调查,并结合实际做出针对性的选种、播种、种植管理以及防火防灾防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制定,保证造林合理、规范。
二、林业种植对改善环境污染的应用
1、改善大气碳含量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渐明显,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速增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林业种植中,发展碳汇林业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可行措施。我国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光热条件充足,适宜各种林业树木与经济林的生长。诸如资源冷杉、杉木等林业资源的碳汇功能强大,这些树种能够广泛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有效的改善了大气碳含量。
2、改善大气酸含量
化工企业的规模生产,尽管对第二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因化工生产而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酸含量增长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困难。国家与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改善大气酸含量方面不得不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工业生产的燃料废气排放使空气的酸质加倍,酸雨现象频发,不仅高度腐蚀生态环境中的树木,还严重腐蚀人工建造的各类社会建造。同时,各类树木抵抗酸雨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而山茶树则对酸雨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在当前林业种植中,对于空气质量酸化严重和酸雨频发的地区,广泛种植山茶树木能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改善大气酸含量。
3、防止水土流失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无论是田产的开发还是煤炭、石油资源的开采,都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森林地表植。比如开采石油时,石油粘质会附着在地表植被或是地下根系中,使得植被的生长呼吸不能通畅,造成植被的不可再生与死亡,进而破坏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当前社会活动中,石油开采过程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过程。石油开采工程,需要建设庞大的工作基地,各种勘探检测仪器的放置会不可避免的松动土体岩性物质,使地表其中,土壤抗蚀和抗冲性降低,加速了土壤的侵蚀。同时地表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使土壤的吸附与植根能力大为削弱,遇到暴风雨水的侵袭,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林业种植正是从环境破坏的中间环节着手,广泛种植林业树木,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有效的形成了地表的额风速缓冲区,加强了植被的附着土壤能力,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程度。
4、防风固沙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严重污染,还包括土地的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加重。大量的木质产品的市场需求,使森林树木砍伐面积不断扩大。其次,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例如黄土丘陵沟壑区、戈壁风沙区来说,地表剥离引起的植被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种情况下,土壤的沙漠化与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林业种植的其中之一目标就必须是防风固沙,维护地表。三北防护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环境,其最广泛的植被树种是鸿森槐,这种植被的成长速度迅速,固氮效果极强,并且落叶也能肥沃土地,最重要的是这种树种可以在贫瘠的土地生长,这对于已经沙漠化或是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的环境改善的作用巨大。
三、林业种植对美化环境的应用
除去林业种植对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之外,还有利于美化环境。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生态园林或是休息场所的建设,都会考虑到造林树种的美化作用。一方面既要保证树木的四季常绿、树形美观之外,还需要发挥应有的保健功能效用。如园林树木的修剪,其给人的直观感受,除了千奇百怪的外形之外,还有它的各式各样的颜色。园林树木自身的特有的颜色也是一种别样的观赏风景。诸如此类的还有沿海防护林、牧场防护林等,兼具生产、防护、与美化的作用。
四、林业种植的迫切需求
林业种植的广泛加强,不仅仅需要依靠政府科学系统的组织,还需要社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一方面美化环境需要工业生产企业的高度配合,严格把控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民众自我主动的进行林业种植的意识性。当前我国的荒漠化不断延展,只有动员全体社会成员,从小事着手,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政府也要加强对民众的素质教育宣传,广泛呼吁林业种植的额迫切性与必要性,并组织相关的植树活动与造林运动。
结语:我国林业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维护的作用。在改善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同时还能够有效起到预防水土流、及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说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值得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装修施工;“低碳化”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 in endlessly, people to "green low carb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s introduced gradually bui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under the polic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low carb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o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low carbide in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Decorate construction; "Low carbid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建筑装饰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装饰原材料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低碳化”装饰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新的发展方向。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物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2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建筑的“节能”、“低碳”已然成为了我国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筑装饰作为建筑建造的末端环节更应该参与到建筑的“低碳化”过程中来的。低碳减排是以降低能耗、保护生态又不降低生活质量为宗旨,是为人类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空间。“低碳化”装饰施工是探索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及安全。如何将低碳减排的理念与现代装饰施工技术相结合,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将成为今后建筑室内装饰的重点。
2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低碳化”问题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的“低碳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装饰装修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选购、现场施工、维护与更新、拆除与重新利用等几个部分。将低碳的理念渗透到上述各个环节中去,控制总体碳排放,是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施工单位对施工“低碳化”认识不足;装饰材料仍为高碳材料;我国在推行低碳施工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缺乏施工阶段碳排放评价体系。
2.1施工单位对施工“低碳化”认识不足
虽然随着建筑装饰“低碳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低碳施工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甚至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但是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低碳施工的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同时其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就目前而言,低碳施工没有明确的概念,导致施工单位对低碳施工认识不清;第二,低碳施工有哪些什么内容,包括哪些环节,有什么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没有被明确提出;第三,国际上对低碳施工有些什么经验,存在哪些惯例等没有明文规定。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低碳施工的认识和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上。
2.2装饰材料仍为高碳材料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转换为实物的阶段,这一过程将消耗大量的资源,施工阶段所用材料仍属高碳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由于我国的“低碳化”研究还刚刚开始,很多装饰材料不能满足低碳节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二,装饰材料的生产仍属于粗放式生产,消耗大量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而这两种能源又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理论,需求决定生产,大量高碳材料的使用,从而促使装饰施工阶段处于高碳环节。
2.3我国在推行低碳施工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能源和碳排放的管理偏向于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对建筑装饰低碳施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国家在低碳施工过程中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使其在法律方面存在着不少空白。
2.4缺乏施工阶段碳排放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明施工,对于低碳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低碳施工水平。实现对建筑装饰工程低碳施工的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所以首先必须确认哪些指标因素应在招投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予以要求,哪些因素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予以监督和评价,并根据低碳施工发展现状选择评价指标,明确各指标需要利用何种模型进行评价,以及现阶段可接受的评价标准,从而最终建立低碳施工的决策支持系统。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低碳化”的重点环节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低碳化”主要体现在:明确低碳施工的概念和内涵;建筑装修的节能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低碳化”施工等。
3.1 明确低碳施工的概念和内涵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纷纷提倡低碳施工,但令人尴尬的是迄今低碳施工尚没有准确的、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所以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低碳施工的概念问题,明确给出低碳施工的定义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对低碳施工有较好的认识与把握,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并且不断改进不足之处,逐步实现全行业的低碳化。
3.2 建筑装修的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时,应根据房屋自身节能效果以及用户要求进行装饰装修的节能设计。设计要求是在满足建筑物功能的基础上,同时确保不为达到节能目标而增加节能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依据经济效益使增加的节能费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问内回收。另外,对于选用的节能新设备,要在对其原理、性能、效果详细了解和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之后才能选定。选择节能新设备应坚持以下原则:
1、能充分发挥建筑物功能;
2、经济效益好;
3、能源浪费少。
3.2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安装节电节水器具时,限制或禁止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对材料及设备要对其质量进行双控,首先要在合约中对其标准做出规定,其次这此设备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对于一些设计中未提出的设备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或者在施工方案中说明。耐火性能是建筑装饰工程的性能指标之一,因而必须对耐火材料的耐火性能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3.3“低碳化”施工
在“低碳化”施工过程中首要的是提高建筑装饰过程中的“低碳化”意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宣讲、教育等形式加强全民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建筑装饰“低碳化”施工事业。其次是编制“低碳化”施工技术方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门需要首先编制相关“低碳化”施工技术方案,并向建设装饰监理单位审批。第三,应建立“低碳化”施工考核激励制度,通过相应奖惩制度中的规定,激励施工人员在各自工作过程中节约能源,进而实现装饰工程“低碳化”。
4结语
建筑装饰工程是一个高耗能服务型工程,对其进行“低碳化”施工对我国的低碳环保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虽然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低碳化”施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建筑装饰人员的不懈努力,建筑装饰工程“低碳化”施工的意识将逐渐深人人心,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建筑装饰工程将逐步走上“低碳化”施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宗小平.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 福建建筑. 2007.6 (108):101-102.
[2] 陈迪飞. 节能环保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J].节能环保. 2011.10(8):138-139.
脑炸裂包括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脑炸裂、脂氧脑炸裂、一氧化氮脑炸裂、硝基脑炸裂、氮氧脑炸裂、单线态氧及烷过氧基等。正常状态下,线粒体内大约2%氧气转化为脑炸裂,超氧化物阴离子是产生其他脑炸裂的基础。过氧化氢容易透过脂质双分子层,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不损害DNA、蛋白质或脂质,在高浓度和病理情况下才对活体细胞具有毒性,其在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可能是作为羟脑炸裂的前体。羟脑炸裂反应性最强,能与细胞中任何分子状态反应,寿命很短,是脑炸裂造成病理损害的主要物质。一氧化氮也称作活性氮,在脑内有重要的功能,如保持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和调节脑血流量。一氧化氮与超氧化物阴离子反应生成硝基脑炸裂,不仅参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也参与碳酸根的生成,是机体重要的脑炸裂。机体产生脑炸裂的地方主要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内皮网和脂质双分子层。
2颅脑损伤后脑炸裂增加的原因
最早阐明脑炸裂在脑外伤病理中的作用,发现超氧化物阴离子在伤后立即增加。Kerman等在实验性大鼠模型中发现,颅脑损伤后丙二醛显著增加,SOD和GPx显著下降。Dohi等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烷脑炸裂显著增加。秦晓云等检测脑外伤患者血中丙二醛,于伤后24h发现升高,显著升高出现在伤后72h。目前的研究发现,脑炸裂增加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脑缺血缺氧和血液再灌注损伤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痉挛、脑灌注不足及血肿压迫等原因导致局部或整个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血液再灌注,导致脑炸裂大量生成。其机制为: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缺血状态下,钙超载导致黄嘌呤生成显著增加,促进脑炸裂产生;花生四烯酸途径。应激状态下,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中大量释放(膜磷脂降解),通过环氧化酶作用转化为前列腺素,促使生成超氧化物阴离子等脑炸裂;一氧化氮合酶途径。颅脑损伤后,缺血、缺氧和炎性反应均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造成一氧化氮过度产生,然后反应生成硝基脑炸裂。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在伤后数分钟即可释放出,逐渐集中在损伤区域,然后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生成脑炸裂,血小板表面的超氧化物产生系统也可产生超氧脑炸裂。铁离子的作用颅脑损伤后,脑内出现各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挫伤灶出血等,其中红细胞破坏时,释放出大量铁离子、血红素等,而铁离子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羟脑炸裂,即Fenton反应。当pH值呈中性时,大多数铁离子通过铁蛋白储存,由于颅脑损伤时受伤区域pH值显著下降,故导致从铁蛋白释放铁离子较多,也促进脑炸裂大量生成,而且铁离子参与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加速对膜磷脂的破坏。线粒体源性脑炸裂生成增多创伤性脑外伤后线粒体产生脑炸裂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常情况下,线粒体代谢的氧就有1%~2%转变为超氧阴离子。颅脑损伤后,创伤部分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大量脑炸裂,脑炸裂的过度产生造成线粒体功能异常,提示线粒体既是产生脑炸裂的源泉,也是脑炸裂作用的重要部位。
3讨论
关键词:孕妇 营养物 质胎儿
妊娠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却是人体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孕期摄人的各种营养素,除满足孕妇自身生理需求和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外,同时还为分娩和分泌乳汁贮备一定的营养。如果孕妇膳食中营养不足,胎儿则要从母亲身体吸收营养物质,由此易造成孕妇营养不良或缺乏,引起各种妊娠合并症,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畸胎。
目前孕期营养与保健是围产期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内外近几年对孕期营养与胎儿健康也做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体重及能量
孕妇在妊娠期间增加的体重包括两部分:一是妊娠产物(胎儿、胎盘、羊水)的重量;二是母体子宫、、血液等的额外增长而导致母体自身体重的增加。妊娠期间体重的增加往往被认为是母体营养状况得当与否的指标。
江苏娟等研究发现孕妇的体重、体质指数和体表面积随着妊娠的发展而增大;妊娠前与妊娠早期基本相同,在妊娠中期则会升高,妊娠晚期明显高于上述三个时期;孕妇的体重增长与总能量消耗(TEE)呈正相关;体重增长与能量摄入(EI)呈正相关。熊庆等研究证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在妊娠期间的体重增长、孕前的BMI呈正相关,但不能确定哪个指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更大。
国外有研究表明,妊娠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及胎儿、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美国新泽西洲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母亲孕前体重正常,则孕妇上臂脂肪的减少与较高的婴儿出生体重相关,如果孕前母亲体重较低,则孕期上臂脂肪的减少与较低婴儿出生体重相关。孕妇每日摄入的能量应随胎龄而逐渐增加,如果能量摄入不足时,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新陈代谢也将受到影响;摄入过量,容易在孕妇体内形成脂肪沉积而致孕妇体重增加过多,增加畸形儿、巨大胎儿的风险。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我国孕妇能量的供给,都能满足需求,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能量摄入高于目前RDA的标准。孕妇在妊娠期间以静息和极轻体力活动为主,能量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会导致能量过剩等问题。张瑾等调查发现,胎儿双顶径(BPD)低于正常的发生率与能量摄人有关。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正常人要高,孕期母体蛋白质贮存量应增加925g。孕妇蛋白质供给量可在非孕妇供给量的120%的基础上,增加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孕妇优质蛋白质摄入较多,现行的RDA可以满足孕妇的需要。
目前我国孕妇蛋白质摄入情况不合理,部分地区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偏低,而部分城市出现偏高的现象(尤其是在妊娠早期)。如果孕期蛋白质摄入不合理,对胎儿的发育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另一方面是高蛋白质低热能的膳食,可使婴儿出生体重降低。
研究发现,孕期母亲摄入蛋白质的量,早产儿低于足月儿。王林静等对广州市169例晚期孕妇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晚期孕妇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和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铁的摄入量与孕妇自身健康和新生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孕羊蛋白质严重缺乏可引起流产。
脂类
胎儿脑部的发育和成熟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二十碳四烯酸(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子宫内和出生后逐渐积累在胎儿、婴儿脑及其他组织中,胎儿在孕末期可能平均日积聚50~60mg的n-3系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大部分是从胎盘转运来的DHA。
在孕期增加鱼类或鱼油的摄入,可以增加婴儿的出生体重,降低早产和先兆子痫的危险性。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应适当摄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以促进胎儿、婴儿脑和视网膜的发育。
然而,在妊娠晚期摄入脂肪占能量的百分比增加,使胎儿腹部脂肪积累增多,头围增大,是巨大儿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及供能比,来降低脂肪的供能比,从而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对于B超显示宫内发育受限的胎儿,增加脂肪的供能比对胎儿的生长有积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足够的证据确定孕妇对DHA的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通过影响生理和代谢过程而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它既是脑细胞活动的燃料,亦是神经系统和行为的重要调节因子,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对胎儿和婴儿来说,葡萄糖是脑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形式,如果缺乏碳水化合物,就会影响脑细胞的代谢。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脂肪供量(适宜摄入量):孕妇、乳母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62.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