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0:34:44
导语:在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游戏思维;体育教学;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锻炼手段,通过体育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通过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有效的体育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体格外,还能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如今的教学改革中,体育教育的作用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常规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的单调和枯燥,因此学生的接受性较低,大大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高低。游戏相对于普通的常规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是探讨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应用体会。
1.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1.1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体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均得到良好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体育游戏的作用的认识得到不断强化,因此各种游戏被应用到各种体育活动之中[1]。游戏体育能够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游戏体育具有体育特征,同时不缺乏趣味性。在体育游戏中,需要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参与游戏能够使得学生的体格得到锻炼,同时加快学生的新陈代谢,在学生的体格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足够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其体质,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焕发精神同时还能够适当帮助学生释放学习的压力[2]。另一方面,游戏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其智力。学生如何在游戏规则下取得游戏,适当的游戏规则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会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在游戏规则下赢得比赛。不同的游戏形式能够培养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如团队游戏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强调队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更好的融入游戏团队,帮助团队赢得游戏胜利。
1.2 体育游戏原则
由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参与体育锻炼,使得其体格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应该要有针对性考虑参与学生的年龄,游戏的运动消耗,游戏难度,趣味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3-4],团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开发性等。使得体育游戏锻炼的质量得到保障。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游戏设计中也同样重要,为了体现出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在游戏过程中主要融合游戏的内容,游戏规则,游戏方法以及游戏组织形式等,使得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安全性是每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需要予以重视。游戏的目的和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游戏体育锻炼的安全性是相当重要。
1.3 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要求
明确游戏体育教学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意义。通过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体育游戏中,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游戏思维。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外,能够对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在实现游戏体育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采用游戏体育教学的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如身体素质,学生的年龄等,还有根据实施体育游戏教学的场地,器材以及天气情况等因素合理的设计游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参与体育锻炼中。
1.4 游戏体育教学需要注意事项
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过程中的游戏思维,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游戏,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更多参与体育游戏,才能够更好发挥游戏的作用[5]。在开始课题时,引导者需要良好的导入课题的主要目的,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但仍然需要导师详细,清晰向学生讲解体育游戏的相关规则,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体育游戏的真正目的。每节课需要结合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将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贯穿在整个课堂学习中,以游戏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接受教学内容。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的这种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动作,技能,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一种惯性的良好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起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在课堂结束时,导师需要安全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控制学生的投入程度,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可能会导致年龄较少的学生会出现失控等负面的效果。例如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导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同时也是要通过游戏本身使得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合规范取得游戏胜利,培养学生游戏思维。又如由于游戏本身过于刺激导致学生过于激动,容易并发意外。因此导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主要除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还要充分考虑游戏的安全性。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进行调控,避免出现失控等场面。若在游戏体育过程中出现各种学生之间的争执,导师需要做好调解工作以及模范工作。导师的处理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参考内容之一,也是游戏思维的重要体现。
2.讨论
由于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了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体格锻炼,使得其心身能够健康发育,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培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卿.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264
[2]段晶晶.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7):68-68
[3]马国卿.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343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44.97%的农村居民选择慢跑和散步,28.21%的农村居民选择武术,它们由于不受场地限制,而且成本低,便于控制运动量以及强度,成为大众最常见的健身项目。其中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健身项目拥有较多的种类,例如: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等等,在锻炼的同时也有利于组成健身小团体,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方便大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邻里之间的感情培养。一些较大的村落还拥有专门组织广场舞的小团队,有10.89%的农村居民选择交谊舞和体操,每天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活动,简单易学的动作和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周边群众的参与,这项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体的喜爱。篮球是一项大强度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还能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这项体育项目被青少年所热衷。只有极少数居民会选择扭秧歌等其他不盛行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因此,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集中,例如:羽毛球、网球等新兴的体育项目还不被人们所熟知。
2居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态度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48.32%的农村居民十分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仅有5.31%的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没有必要,而剩余的46.37%的人们认为参不参加都行。随着烟台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有放松身心的作用,要使得社会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首先应加强居民中那46.37%中立的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农闲时间里,有体育锻炼行为的村民达到94.6%。其中,每周进行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占74.3%,虽然运动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烟台市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已经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随之愈来愈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已经由早期的政府组织、应付检查演变成自觉的参与行为,人们不再是为了别人而参与体育活动,而是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需求以及放松身心的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居民对体育的态度,培养居民的体育意识,是高效发展农村体育的关键。
3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目的
据调查,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人群里,55.31%的烟台市农村居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强健体魄。24.30%的农村居民以娱乐消遣为目的,16.48%的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以缓解压力为目的,3.91%则抱着结交朋友的心态,由此可见心存娱乐消遣放松和缓解压力等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体育能够带来的益处不再局限于身体上的健身,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缓解压力等精神上的作用。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不良习惯正在慢慢的损坏大家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亚健康体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社会体育的兴起给了人们重拾健康的希望,人们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锻炼,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并没能够很好的坚持锻炼,反而是那些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或有肥胖困扰的人是体育锻炼的主力军。主要是因为许多成年人忙于工作,缺少锻炼的时间或者意识。只有等到身体真的出现了问题必须要锻炼的时候才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正是有了这种被动的原因影响,这些人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认识到这样的益处,才能够在成为体育人口之后更好的保持下去。
4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场所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场所比较集中,48.3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公共体育活动场所、马路和街道边进行体育活动,14.25%的人选择自家庭院,22.63%的农村居民选择场院、树林旁、河边、田间、草地进行体育锻炼,另外14.80%的农村居民开始选择体育场馆以及俱乐部进行体育活动。大多数烟台市农村居民选择临近居住地的街道或者空地,以及村里配置的健身路径等免费场所进行锻炼。这不仅体现了农村居民对于体育锻炼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反映了农村配置专业的体育设施场馆的操作困难性。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仍然很不充分,更加无法为农村进行相应的设施配套,人们仅仅能够依靠现有的免费器材设施进行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单一性限制了烟台市农村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逐步由福利型向服务型升级,由此突显出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的重要性。
5居民对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逐渐提高,现有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体育体质监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现阶段体育公共服务的开展满意度不足30%,虽然村民普遍反映近年来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的需求急需满足,过去居民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锻炼与强度控制,缺乏锻炼的科学性,甚至存在一定的健身误区,未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阻碍了农村社会体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的健身指导员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通过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调查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社会体育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摆脱了盲目的健身活动,从而向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因此,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岗位设置,来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需要,使其能够科学高效的进行体育运动。
6结语
【关键词】初中体育 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 自主锻炼
一、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重要性
1.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并将自己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主体。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对强身健体的主体性进行树立,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将参与体育活动作为自身的爱好。
1.2 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获得独立锻炼的能力。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以及习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1.3 加强自我锻炼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了解自身所能接受的方式、强度以及内容是进行自我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锻炼主要表现在其能针对锻炼内容完成自我规划、自我引导,即在参与体育活动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使自己能依据完整的锻炼流程完成自主锻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培养其获得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即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素质的一大因素[1]。
二、采取合理手段对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满堂灌”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常见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体育知识进行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的约束,仅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因此,学生并未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走出校园以后,就会因各种压力出现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随之得到了显露。因此,为了对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革新和完善,教师就需首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而言,其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就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笔者并未对学生讲述跳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锻炼的方式练习立定跳远。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主地对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分析了。这样一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调动,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2]。
三、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繁重的工作都逐步由机器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脑力劳动的不断增加又使得人们长时期处于静止状态,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就下降了。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现有的体育教育机制进行了完善和革新,期望能借此对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增强。比如,对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成绩已成为了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可见,对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教育部门是非常重视的。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学习可运用相关措施,比如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选拔嘉奖。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需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其次,体育教师可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锻炼项目,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最终获得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3]。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初中体育教师就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另外,教师还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完善,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翊峰.小学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7)
一、中职体育与普通高中体育是有区别的
普通中学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尽相同,因为前者将继续升学,还要接受有序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而后者大多数是面对就业,接受体育理论系统教育的机会基本结束。体育教育是中职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广大毕业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扩大交往,丰富业余生活,形成良好道德风尚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二、中职体育的教学计划要为职业打基础
中职体育教育的教学计划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打基础,对每学年计划安排都要有针对性,不能机械照搬普通高中体育的学年计划。
第一,高一年级体育教育围绕“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抓好基础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要系统、详细地讲解理论技术要领,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以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为主的必修课,以便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高二年级以选项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在这些项目上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提高职业技能能力的需要,以掌握一般运动技术、职业技能与基本身体练习方法为主要目的,开设以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或与专业有关的体育实用性技能为主的选项必修课,为以后从事职业活动打基础。
第三,高三年级体育教育以体现运动健康文化和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开设健身、娱乐、单项竞赛、保健等不同项目的选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锻炼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中职体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调查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体育锻炼习惯不尽相同。如果对不同专业学生按同一种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用一种方法组织教学,用同一种考核要求来进行测评的话,势必大大限制了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须总体规划,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1. 针对不同专业,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总体目标
体育教师要认真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既要注意到教学内容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项目的教学要求。选择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从事中职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有意图地设置运动项目,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相关体质训练,以便学生适应本专业的工种的要求,例如,机电、机械等专业的学生都要求增强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所以教学中宜多安排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手指、手腕、手掌、前臂等部位用力的准确性,以及腕、肘、肩等关节的灵活性。这样不但能培养出学生自己喜爱的1-2项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还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生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2. 针对不同专业,加强易伤部的训练,预防职业病
为预防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容易损伤和患职业病,体育锻炼中除了应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要传授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我处理意外损伤和采取卫生保护措施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能承受起职业工作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要求,减少伤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四、提高中职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成功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学生能否快乐且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现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让学生在参与的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学生因此而释放各种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在文化课、专业课中产生的压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这一环节中,了解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活动和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学生在平时的运动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形成和接受体育运动的概念和意识,并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然后体会成功后的愉悦心情和成就感,今后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逐渐将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举措,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使每位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锻炼下去。
五、中职体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玛纳斯县一中;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锻炼
1.前言
课余体育活动锻炼作为中学体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搞好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不仅是学生科学、持久的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学生体育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和体育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形成学校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课余生活品位,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从调查新疆玛纳斯县各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入手,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目前玛纳斯县第一中学课余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玛纳斯中学生体育活动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在校高三年级220名学生,男生110名,女生11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国内中学课余体育活动锻炼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并通过学校网站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以及中国知网等网站查阅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对不同性别的高三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90.9%,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
2.2.3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调查表明,男女生有36.1%和49.4%认为课余体育活动锻炼很重要和重要,在调查的所有人中,没有人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这说明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锻炼有明确的认识,有良好的健康意识。
3.2 中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
调查发现,对课余体育活动表示“很喜欢”和“较喜欢”的学生分别为27.78%、33.33%;对男、女的体育喜欢程度比较发现,在“很喜欢”、“较喜欢”男生略高于女生,而选择“不喜欢”和“没兴趣”的女生达到了12.78%,总体上看男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略高于女生。说明多数中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比较喜欢,有较大亲和力,这是我们改善和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有利因素。
3.3 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
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反应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程度。有83.89%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有47.22%的学生能够参加3次或3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每周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男生占男生总体的57%,女生占女生总体的35%。男生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女生。
3.4 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
调查发现,42.22%的中学生每次活动的时间在16-30分钟,31-50分钟有17.22%。说明大部分学生的锻炼持续时间还是符合科学锻炼要求的。而每次少于15分钟的比例占总数29.44%,说明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不合理,不能起到很好的生理心理效果的,其原因可能是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养成锻炼习惯有关。
3.5 中学生主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最经常的方式是和同学或朋友一起,其次是自己进行活动。和家人班级的分别占了6.11%和14.44%。部分中学生选择和家人同学朋友一起,表明中学生喜欢群体锻炼,这样即可以避免单独运动带来的枯燥感,又可以与家人,和同学培养一起交流,增进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
3.6 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体育场地的最高,占44.44%,自家附近占27.22%,体育场馆占5.56%,适合的空地占10.56%,广场公园占8.33其它占3.89%.从中可以看处,学校体育场地是中学主要课余体育锻炼首选地点,但由于兴趣、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主要还是在学校和自家附近,虽然学校每周有体育课,但是真正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并不多。这也是有55.56%的学生,没有选择在学校活动的一个原因。
3.7 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
从中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显示,有3444%学生选择篮球,889%学生选择足球,1444%选择羽毛球,778%选择乒乓球,889%学生选择街舞,944%学生选择健美操,1168%学生选择体育游戏,444%学生选择排球。从整体看,中学生男生同学对竞争力强、对抗性强,比较刺激的运动项目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项目能够表现男生的勇敢和争强好胜的特点,如篮、排、足等球类运动项目。而女同学对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身姿,并且不太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较感兴趣,如羽毛球、体育游戏等。
3.8 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锻炼的目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坚持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调查可知,有60.77%的人认为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有55.25%学生认为是调节身心,有45%的学生认为是丰富课余生活,从中发现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是以增强体质、调节身心、娱乐为主。主要目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也有少数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体育课的考试,因该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学生能够端正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思想,明确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
3.9 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41.67%的中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场地设施”,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25.55%和41.67%的中学生选择“一般”“不大满意”。满意只占12.78%,非常不满意占20% 目前玛纳斯一中,篮球场6个,塑胶跑道一个,草坪足球场一个。学校内无室内场馆。他们认为,场地,器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发挥,影响锻炼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短,42.22%的同学活动时间在16―30分钟之间,而有29.44%的同学活动时间少于15分钟.中学生有形成两个极端的趋势,积极参加者和不积极参加者,总体上锻炼强度低。
(2)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课余体育锻炼地点主要选择还是在学校场地占44.44%和自家附近占2722%,体育场馆占556%,空地占1056%,广场和其他占833%和389%。
4.2 建议
(1)学校可以多组织校内的体育比赛,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友谊赛,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建立一些课余运动组织,体育协会等,多开展一些趣味运动,开发学生喜欢的新兴的运动项目,来达到吸引学生参与的目的。科学安排休息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
(1)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余体育活动锻炼中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把课余体育活动锻炼作为一项工作来抓好、配合、协调好学校各部门,对课余体育锻炼组织与管理。
(3)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把体育教育与课余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体育出版社.2001.4:22-27.
[2] 毛振明.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7:36-39.
全面均衡的学生体育素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趋势所在。体育素质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系统能力,包括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运动速度能力,力量和运动耐受力,以及身体具有的柔韧度和协调能力。
我们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各种体育素质能够得到及时的激发和均衡的发展,避免各种素质的单一发展和偏废。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为重点,从多方面入手。
一、以培养自觉性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中自觉性是关键,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一方面通过讲解教材使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结合一些体育实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使学生从小就有体育是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的意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没有长期坚持自我锻炼是不可能的,从而养成坚持经常、持久锻炼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在教学中多开设一些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的运动项目,如球类、武术、体操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使自我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达到学生自学、自练的目的。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因为运动能力是反映学生整体体育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劳动、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基本的身体素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是高中体育教学长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运动能力,重点应避免像文化课那样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把参与锻炼的机会能够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再完美的教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际锻炼,体育运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堂讲解后,能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联系,在练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教师教授的体育理论的理解能力。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在练习时适时进行指导,给予鼓励,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三、鼓励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体育教育要针对学生高中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发展张扬自我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主张因材施教,不能千人一面,我们需要把乒乓球作为国球继续在基础教育中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放眼世界,让学生学习一些世界的体育项目,不是因为林丹推动了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弃其它运动项目,而是我们的其它方面的素质更有待来提高,所以正规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全面、均衡、发展地拓展体育运通的空间,走出学校体育教育僵死的教条。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是前卫的普及型体育运动的急先锋,学校体育永远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高瞻远瞩,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体育教育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有可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要对这种个体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进行某项训练时,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有的学生掌握后训练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有的学生掌握后训练成绩并没有按照以往习惯训练时好,那么,这样学生就会有疑问,学生交流过程中就会有争辩,学生的个性意识就会体现出来。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与引导,把学生这种停留在“为什么”阶段个体意识变为去创新达到“试着做”“会做”“做得好”的阶段,即能达到独立创新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让学生尝试创新探索的乐趣,体验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要通过体育教育活动与竞赛的广泛开展,提高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真正转变为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保健能力
学生的保健能力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具备一定的运动保健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养成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
在体育教学时,首先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对于运动理论的掌握应该是全面而科学的,并能够积极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体育训练的辅导过程中,比如每一种运动的准备活动的选择、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授课时都应该向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能够科学全面和谐的运动。其次,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学则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避免运动不足和运动过量给学生带来的身体伤害。第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现有的场地和器材设计普及型参与率高的课堂活动。
五、用终身体育理念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在于传授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环境和条件锻炼的方法,这不仅表现在学校学习阶段,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终身体育锻炼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育中,要按照终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一至二套如韵律操、哑铃操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引导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发挥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收益,以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目的。
一、当前体育教学的特色
与文化教育不同,体育教育主要是进行肢体活动,增强学生身体抵抗力,磨炼其心性,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迎接未来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1.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有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学、想学、会学,那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只是灌输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思想束缚。而创新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按照教师要求学习”为“按照自己思想主动去学习”。体育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发挥张扬天性,不被传统思想所束缚,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为其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强国必先强身”思想
“强国必先强身”是张伯苓所倡导的思想。当下,许多学校重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程,甚至很多学校存在占用体育课为文化课补课的现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要能够学好文化课程,前提就是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体魄,这里就是肯定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所谓真正的健康,除了身体的,还要有心灵上的健康,而在体育课程上的创新恰恰对双方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其心灵健康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3.倡导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式体育教育是倡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如以游戏的方式、比赛的方式,摒弃传统强压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将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负担。在创新性体育教育思想中,倡导将体育课程回归自然,以创新的方式,让小学生找回活泼的天性,使体育锻炼变成开心的活动。
二、体育课程创新的思路
1.思想、观念上创新
体育课程的创新,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这才是改革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传统体育教学大多数以教师的思想为主,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思想进行锻炼,这样的思想不能说不对,只能说将教师的观念强加给学生,只会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排斥性。体育教学应该以引导为主,切忌灌输式强压,让学生自主参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科学地定位体育教学。
2.目标上的创新
“增强学生体能”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具体就是希望其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下,教师应重视体育理论实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强调锻炼的同时,先让学生先掌握健康知识以及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爱学、会学的观念和意识。
3.内容上的创新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到整个体育课程的实施,主要内容是以教育为目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体育课程的创新中,体育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单一的体育锻炼项目,而且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不应该只是列队、跑步等常规项目,教师应该在课题与课程上加入更多的创新,通过多种形式让小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如体育竞赛、游戏式锻炼,这样让小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够放松心情。
4.方法上的创新
一、增加趣味性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要想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融洽的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和谐,老师就要改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对学生的观察,找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在体育课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有序的课堂,提升老师言辞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2.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兴趣
小学生虽然年龄还比较小,但是他们的好胜心都很强,喜欢去竞争。体育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体育课上开展竞赛活动,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还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设置竞赛活动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竞技项目,并加以创新,让学生在竞技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培养终身运动意识是体育课的最终学习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老师要将终身运动这一观念融入每一堂体育课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体育运动的真正含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趣味性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离不开游戏的引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引导,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来设置游戏的层次性。如,在跳远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随意跳跳,作为热身,之后设置一个较低的目标,当这个较低目标学生可以轻易通过的时候,提高难度,并要求其动作的标准性。另外,还要将游戏的设置和教学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纪律性、集体性和游戏性等来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机智勇敢。体育教学中结合“教”与“玩”,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
三、教学中的“安全性”
摘 要 本文对贵州省4个地级市,3个自治洲,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走访,对贵州省参与全民健身的状况进行了解,从中找到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 全民健身 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近几年在国发二号文件的影响下,贵州省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大踏步的步入了快车道,而贵州省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因为经济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健康、生活质量也成为近几年贵州省居民新的关注焦点。在2008年以后,我国的体育重心从奥运体育转向了全民体育,贵州省的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成为了贵州省群众体育工作一个重心。
一、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群的现状
通过对贵州省各地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调查,发现能保持每周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的人口情况如下表:
从表2可以看出,6~19岁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主要是学龄人群,学龄人群的体育锻炼依靠学校体育的开展,因此这部分人口比例相对较高;20~29岁的人群比例可以达到30.5%,而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最低的在70岁以上的人群。
由上图可以看出,贵州省参与全民健身最多的还是6~19岁的在校学生,主要保障还是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因此多数学生的活动时间都是在半小时以内的活动时间,而活动时间相对在1小时以上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69岁的离退休人群。
(三)贵州省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锻炼目的
通过对各地州各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各年龄阶段的体育锻炼的目的如下表:
由表3可以看出,贵州省各年龄段的人口之所以参与体育锻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就是防病治病,其他的运动目的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
(四)贵州省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健身场所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调查,其锻炼的场所如下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贵州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锻炼场所更多集中在公路上,选择在公共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人群居于其次,而在专门的体育健身会所中的人群是最少的,
(五)贵州省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体育消费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每年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其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贵州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的体育消费用于购买体育服装,而用于聘请健身指导方面的专业教练所消费的是最少的,而从总金额上可以看出,贵州省每年所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是仅在600元以下。
二、结论
(一)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全面。贵州省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而针对于群众体育的体育活动虽然有所增涨,但力度不够,普及的面也不足,特别是在地、县、区里的群体育活动开展的并不理想。
(二)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的锻炼时间不足。贵州省的居民的健身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周锻炼半小时至1小时,我们的全民健身计划是要求每天能保持在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贵州省居民的锻炼时间对于全民体育活动来说是远远不足。
(三)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动机认识不足。贵州省的居民健身的动机主要还是在提高身体素质和防病,甚至有部门人要在有病了才开始体育锻炼,这种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比较片面且有所偏颇的。
(四)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不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人的健身场所选择的是公路,这是健身意识不足,首先公路的PM2.5相对较高,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其次,公路运动的安全隐患比较大;第三,公路的地面相对较硬,对于人体的膝关节的损害是比较大的,而人们这样的选择与场地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贵州省全民健身的体育消费较低。从调查可以看出,贵州省的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消费的种类较少,体育消费的意识不足,主要集中在购买最基本的体育保障用品,而在于提高锻炼水平和锻炼方法上的消费远远的低于其他,说明贵州省居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有着不足,需要正确的引导的加强。
三、对策
(一)体育相关部门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让更多的人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二)体育相关部门加强正确的体育引导和宣传,让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
(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秀社会指导去指导居民的体育锻炼,让居民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
(四)加强场地建设,特别的免费的场地的供应,让更多的人口有条件有能力去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 2014年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Z].2014.
[2] 李捷.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清.福建师范大学.2008.
[3] 孙建翠.广东省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4] 冯美香.21 世纪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
[5] 罗少功,刘铭忠.对我省乡镇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