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篮球的培养目标

时间:2024-01-02 15:03:07

导语:在篮球的培养目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篮球的培养目标

第1篇

我校于2007年11月进行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主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部分修改,修改的依据是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比较分析的结果。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我校2007年进行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培养目标与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的培养目标相符合,该培养目标的特点是培养目标更加宽泛,其实质是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充分显示了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课程体系的比较

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科课程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删除了无实际意义的学校体育卫生学。

(二)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的最大特色是在学科课程部分,该部分缩短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课程的学时数。虽然这些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并没降低,相反在专业课中强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专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方案的培养目标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以后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便于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新方案在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开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课程,学生在掌握其他技能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充分体现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二)建议

虽然新课程设置与我校以往课程设置比较有较大的改进,但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篮球 存在问题 创新构思

一、引言

篮球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共同课的一个重要科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传统的篮球课教学,大多以技术与技能教学为主,突出基本动作教学,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策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篮球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指导思想、指导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一致性。

高师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为体育工作培养专门人才。今后的体育专门人才应该符合新世纪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受教对象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突出健身性则是一个核心。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竞技篮球训练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大而全,篮球普修课只注重对学生技战术的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为技术规范和战术方法而教,使学生为应付技术考核和理论及格而学,忽略了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术、战术方法,只能照搬教材,不能适应社会多向、多层次的需求。传统教学过程重竞技、轻健身;重模仿、轻创新;重传授技术、轻培养兴趣。此种模式的教学,过于强调篮球运动的正规性与技术、战术规范性,而忽视或轻视了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基础性教育,更谈不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或者说二者之间产生了错位。现行的这种教学目标不加以调整,培养的人才将不能适应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且会严重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篮球课程是将职业化和正规化的技、战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传统模式进行。当学生毕业后,将此内容和方法,用于学校运动队的竞技训练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如果用于体育教学,就显得缺乏针对性和不切实际了。普通学生无法通过时数有限的体育课,掌握本应属于职业或专业球员所具备的运动技能,更无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简单技术进行教学比赛。即使可以比赛,也是低水平的。学生参加这种低水平、低质量的比赛,尽管身体可以得到一定的活动,但这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满足感是可想而知的。这说明现行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3.教学手段单一,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不够。

现行篮球教学一般都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和图解为主。而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以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完整掌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某些难以言表和教师不能直接示范的动作技术等,有时一些较难的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慢放或定格来学习。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归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反馈,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的注意力较分散,学生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练习时,对自己的动作心中没有底,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就不利于教学。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通过教学媒体及时将信息准确反馈给学生,以强化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

4.教学模式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

在传统的教学指导观下,篮球普修课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为主;教学内容涵盖了篮球运动的全部,从各种技战术到规则和裁判法;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书本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考试项目为中心”;成绩的考核以技术规范和专项达标为依据。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教,而淡化了学,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机械地为动作规范而练,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说,能做不能用,这与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三、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创新构思

1.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面对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局面,应该重新审视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需要实际出发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运动练习方法、运动动机、活动方式、运动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应突出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自觉地参加篮球课学习,掌握篮球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以坚持篮球项目为主要健身运动的锻炼习惯。因此,对于篮球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与方法,即对庞杂的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使之更方便他们进行健身活动。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本技术动作教学,在技术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只重视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基本技术动作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基本动作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如适当安排一些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动作及协调配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实践练习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打破过去理论课与技术动作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突出基本技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强调简单战术的运用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进行一些简单战例分析,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实践中,掌握篮球战术的具体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实践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加强实践练习,在移动、对抗中运用技术、开发智能、加强合作,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因此,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技术组合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增加攻防技术练习的比重;教学重点应侧重技术、战术意识与运用,注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战术运用方面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意在结合篮球运动特点,采用大量的比赛法和实践练习法培养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该项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在攻守对抗中具有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和综合性。教学创新就要结合篮球运动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多种品质和体育意识。篮球的集体性表现在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实践练习或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互相帮助,这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拚搏精神。篮球课程教法创新和教学创新一个突出点就是通过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与技战术分析,培养学生竞争协作能力,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战术分析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心理相容性等因素,按均衡、自愿的原则进行教学分组,并在竞争与合作的动态过程中再实行重新分组,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运用教法时,应广泛采用比赛法并通过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创新与拓宽篮球课程教学手段。

传统篮球课的教学手段通常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及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等固定教学手段进行周而复始的教学过程。在高校体育教育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将语言与动作、动态与静态动作、分解与完整动作加以完美的结合,也难以使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得以调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分析动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实践需求。对此,为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和清晰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感官及感觉功能,以便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快掌握动作技能。要创新和拓宽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作为篮球课程辅教学,在设计CAI课件时,应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从前、后、侧、俯不同方位向学生展示清晰、准确和逼真的动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

4.构建篮球课程新的考核方式。

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篮球考核系统,通过考核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作出合理、准确的学习评价。篮球课程考核主要有以下几点构想。

(1)公布考核办法

开课前,向学生公布篮球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级别和成绩的相关学分,让学生知晓篮球课必须通过的考核内容。

(2)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在体育课考核时,学生可以选择篮球项目不同的内容进行考试。在设定考试标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定不同的考试级别及其标准。教师应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的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多项内容学习和多项锻炼,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培养多方面体育兴趣,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体育考试成绩。

(3)设定相对宽松的考试时间

对学生技能与素质方面的考试和测试,可以不设定固定时间,在整个学年中均可为学生提供考试时间,只要在篮球专项开课内,学生就可在不影响专项教学的前提下,请老师为其进行专项技能和素质的考试与测试。

(4)充分运用网络系统进行专项考评

教师可在网络上设立理论考试题库,题库可以信箱形式设置在学校的网页上。学生可以通过信箱选择相关的专项理论考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以邮件方式交卷。教师可通过网络档案检查和统计学生在专项技能、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统计学生参加篮球专项学习状况及运动时间,并将其作为教师评比考核成绩的参考。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据,在篮球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红萍.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6,(1):71-73.

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改变了旧的教学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得到了一定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得到加强;体质健康得到一定提高;课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在健康”的教育理念。同时发现体育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师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场地设施不足等。是制约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前言

自2005年以来,公共体育教学部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我院师生及场地设施现状,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本文试图分析“新大纲”实施四年来,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体育课程模式。

2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

2.1培养目标

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加强了课程改革及学科建设,确立了我院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项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魄,为今后扎根西部、服务山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工作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我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制定了如下工作思路:抓好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帮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抓好学生竞技体育活动,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理解。

2.3体育课程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开设体育选项课,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课程结构方面:努力打造以体育健康理论教学为基础,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锻炼与校外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为辅助,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康复与保健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开设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

2.4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1)从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认识基础。(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显示:“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魅力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体育锻炼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和同学一起锻炼占52%,排第一位,老师指导下进行占36%,排第二位。调查发现大学生喜欢自由、排斥束缚。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没有紧张压迫的感觉,同时排除独自一人锻炼的孤独感,培养了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4)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显示: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占69%,3—4次的为28%,5次以上的仅为3%,与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5)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显示:认为场地设备差的学生占45%,排第一位,我院地处山区城市,运动场地的面积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之运动设备有待更新,场地设施有待完善,是阻碍我院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大学生喜爱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显示:喜欢篮球运动的占52%,排第一位,其次为羽毛球占35%。篮球是我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场地设备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课余运动需要,加之山区省份篮球运动开展得较为普及,所以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排在第二为的是羽毛球,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是因为这项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这里的羽毛球运动是大众体育概念的运动,可以不需要正规球场和球网)运动量也不大,适合普及开展。

2.5我院学生体质状况

对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显示:(1)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高,但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我院学生身体匀称度不理想,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好,且分布不平衡,身体形态评价指标中正常体重率只有45.46%,其中男生仅为43%。(3)我院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好,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20.22%,同时性别、年级差异显著,男生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尤其突出。(4)我院学生心血管机能较好,台阶试验测试优秀率为43.67%,良好率为43.29%,及格率达99.75%。(5)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中,我院学生立定跳远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下肢爆发力不好,立定跳远优秀和良好率不高、多数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测试结果显示我院男生学生肌肉力量良好;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显示我院女生柔韧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分布不平衡,好的多数集中于开设有舞蹈课程的系,如音乐系、初教系。

3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实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初步建立起“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3.1修订了《公共体育教学大纲》

我院以往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是从专科体育教学大纲经初步修订而成,因以往的修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且均是由一人独立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我院教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现在公体课教学的需要。我院通过改革制订了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为实现公共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新修订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在总体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以及师范生技能目标五个方面进行较为科学的定位。(2)新大纲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注重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加强了体育和保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尽可能体现高师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3)新大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满足学生爱好及兴趣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课程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变了我院旧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新课程主要体现在一个“转变”即体育普修课向体育选项课转变;一个“延伸”即体育必修课向体育选修课延伸;两个“为主”即以身体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程评价方面: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该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专家、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几个途径实施;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等实施。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有序

成立学校体育指导中心,负责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迎新杯篮球赛、欢送杯足球赛、体育活动节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类协会等体育社团,并对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引导各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4体育竞技活动有所提高

组队参加省大学生飞利浦足球比赛、贵州省三人制篮球比赛、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参加遵义市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等,在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中,我院学生敢打敢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院获非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有效地带动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4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4.1挖掘民间传统体育,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但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或者没有太大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

遵义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体育课教学中,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自然资源来扩充体育课程资源,把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创编,制定规则,让学生自编游戏或舞蹈动作,并进行自我练习,教师注意鼓励并帮助参与编导和练习,帮助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探究、主动、合作的能力和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4.2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我院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教法、组织、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力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够,或不能做到区别对待。还没有真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体质状况、教学内容、学生人数等,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技术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技术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对差的学生进行技术练习。这样可以树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从专科层次转变过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层次水平,教师的实际能力还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跟不上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给了教师新的机会,为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派教师外出进修,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教研室建设,明确教师学科方向,正确处理好体育专业课与公共体育课的关系,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树立起两方面都要抓、都重要的观念,不能顾此失彼。

4.4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课程资源缺乏。我院现有的体育场地随着体育馆的竣工,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任然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发灯光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空间和运动时间,给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努力建设好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课程,如越野跑、定向越野、健美操、武术、民间体育等,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缓解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当前,普通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己全面展开,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

一、篮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篮球运动是通过在对抗变化着的特定时间、位置、距离、设施、环境等条件要求下,运用各种技术来完成的综合性的非周期性集体运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锻炼身体、创造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还能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等多项身体素质,因此,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教学的参与,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篮球欣赏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弘扬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中体验个人独立的意义,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意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掌握知识,将来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学习,加强与社会交往,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得到社会的支持。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接触的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二、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对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大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即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意识,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实现科学锻炼和系统锻炼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大学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

2.教学要目标明确,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篮球教师要根据篮球的教学时数,大学生的篮球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学校篮球场地及器材的配备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详细的篮球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主要基本的技术与战术,并能在教学比赛和以后的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规则和篮球裁判法,从而使大学生学会欣赏篮球比赛、组织篮球比赛。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大学生具有刻苦锻炼、吃苦耐劳,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勇于拼搏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愿意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目标注重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

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诱导和促使大学生热爱篮球,同时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用篮球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和健身娱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所有的大学生通过篮球教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篮球健身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与身心健康水平。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应努力抓好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拓宽教师执教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

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是检验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工具,要改革篮球课成绩的评价方法,将篮球的理论知识、篮球技术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各种能力发展列入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中,这也是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认真对待考试评价的变革,积极改变过去以篮球运动技术评定和运动成绩达标为主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应包括平时成绩、篮球理论成绩、技术评定成绩。建立新的篮球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做到全面衡量,综合评价,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形成,真正通过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娱乐及休闲体育趋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娱乐休闲体育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生日常生活中调节身心,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的功能, 这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都是围绕提高篮球技术来进行学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热爱篮球运动,但却不爱上篮球课,所以,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首先要使篮球课程更加娱乐化和休闲化,提高学生素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同时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结合趋势

近几年高校篮球大学生联赛(如CUBA 等)、学校之间的交流赛等开展十分频繁,在这些大赛的带动下,一般在各高校都会设置单项的专业校队、系队等,使得篮球竞技运动积极开展,参与学习的学生增加,有广泛的参与人群,同时也带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高校篮球教学,不但要面对普通大学生,同时也要面对体育特长生、专业体育运动员等专业运动员,对于这些学生培养需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培养,以此才能提高成绩,完成各类比赛任务。所以,在现代高校篮球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又要竞技成绩,所以对于不同类型学生要进行个性教学,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既要提高普通学生体质,又必须发展专业运动员,这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8.

[2]曹竞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与科学,2002.5.

第5篇

关键词:合作;教学模式;学习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87-01

一、合作学习理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景物图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模式教育功能

(一)培养合作精神。篮球运动是团体性项目,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光是通过自身单一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小组内通力合作,发挥彼此之间的信任、互助精神,这对于当前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来说,是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将每个人融入到各个小集体中,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共同奋斗才可以取得最终良好的成绩。

(二)培养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于篮球技术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地方,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辅助来解决,彼此之间互帮互助,互相提高,学生之间的问题,能够得到同伴的及时解答,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锻炼,因而也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包括在我们的篮球教学当中,不同的分组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他们要通过彼此的配合赢得对手,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不但得到提高,同时竞争意识也相应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进入未来社会,大有裨益。

(四)促进师生间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具有单面性和专制性。而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讨论学习内容和应对疑难问题,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的气氛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合作学习改变了师生双方的课堂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成了引导者,学生不再是服从者而成了合作者,当没有了所谓的权威和服从,教师就丢弃了高高在上的面具,学生就消除了对教师的恐惧感,课堂就绽放了民主和自由之花,师生关系就更上一层楼。

三、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篮球教学设计

(一)科学合理分组

科学合理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将成员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规则进行分组,促其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整体提高。组间同质是为了保证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的平均一致,让学生可以在同样的起点开始,营造公平良好的学习氛围。组内异质是指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它是由小组中的学生根据特定质的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篮球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协作。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1、掌握相应的篮球知识,在篮球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复述动作方法和动作要领,讨论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技能目标,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得到相互的弥补,并且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由“学会”向“会学”“会用”方面转变,在掌握篮球知识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篮球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交流。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验和培养;3、情感培养,合作学习模式中重在发挥团体的作用,自身利益首先以团队利益为出发点,从整体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以团队利益为重,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开展合作学习,重视小组鼓励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善于运用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钟来,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以优化生带动学困生,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在互教互学中,提高篮球水平。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设置多种奖惩办法。比如娱乐性奖励,作业的奖励等。在尊重学生的差异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奖励,当学生认同合作奖励时,组员发挥就会更好些。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鼓励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

(四)篮球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学评价应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标准,已承认、肯定为主,注重评价要从小组表现的整体角度来评,全面、多元的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相结合,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斥责。

四、结论与建议

合作学习模式在其它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中应用的较多,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尚属不多,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很多方面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技能,以及学生的人际管理、团队精神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普修课;休闲体育;探讨

一、前言

伴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体育的兴起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篮球普修课应该与时俱进和时代接轨,积极融入新的思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培养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出贡献。

二、大学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

大学休闲体育教育是在体育课程中增加有关休闲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参加休闲活动的积极性,获得野外生活经验,达到以运动平衡身心目的。大学体育课程引入休闲体育的相关的实际理论和实践知识,是积极相应把体育运动习惯化的思想,以休闲体育为平台,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让学生明白怎样休闲的最好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三、高校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休闲体育教育是实施终生体育的重要手段。休闲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高校体育课的非常重要目标之一,它的影响具有长久性,大学生的年龄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里对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养成运动习惯的养成显得非常重要。在对我国体育人口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体育人口多为在校学生,所占比例很高,一旦步入社会或者走向工作岗位体育人口的所占比例就大幅度的下降。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毕业之后体育锻炼也随之结束。在高校篮球普修课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能直接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使篮球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灵活运用所学的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体育再认识能力,从而完成各个年龄阶段休闲体育的成功转移, 实现终生体育目标。

2.高校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将来改革的发展方向。伴着全球经济和人类“健康第一”思想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会以工作第一转向休闲生活第一发展。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这个收入证明中国已经慢慢步入小康社会,这个阶段也是人们追求休闲娱乐实现快速增长的时期。此时,休闲体育的出现,正好符合当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它与现在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社会形态形成强烈的互补, 成为当今人们放松心情、健康心态、维护健康、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高校篮球普修课改革应关注当前休闲潮流的走向,为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做好铺垫,使篮球运动成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高校篮球普修课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1.高校篮球普修课开展休闲体育走进大学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们在个性和情感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把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转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大学生自我认可能力、与他人相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把教育性、养生性、竞技性和休闲性融于一体的良好的教育活动,符合中国当代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2.高校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到人体的情绪和健康。篮球普修课引入休闲体育教育,以轻松愉快的篮球体育活动为载体,也是消除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形成的不善于交际、自我意识很强、情绪控制弱等不良心理状态,篮球运动又是集体项目大学生们在运动中可以结识许多朋友,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高校篮球普修课融入休闲体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高校篮球普修课开展休闲体育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其重新认识高校篮球普修课。基于休闲体育的特点,重新审视高校的篮球普修课,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缺乏休闲教育、终生体育教育、健康教育,所以很难符合当下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由简单、枯燥的模仿动作上升到心理、身体全面健康升华这才是体育赋予我们人类的真正意义,这也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势必要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2.高校篮球普修课开展休闲体育弥补了大学体育课程的缺憾和不足。高校篮球普修课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篮球普修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时间上说,大学生在篮球普修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合理安排了运动时间,能够体会休闲体育带来的愉悦心情,有利于养成大学生习惯的健身模式,这样就会使篮球运动逐渐成为人生发展中一项积极主动的行为,解脱在传统上篮球普修课以教师为主导被动局面,变学生为主体。从空间上说,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把自己置身于开放式的学校氛围中。这样也打破了传统篮球运动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篮球运动局限性的缺憾。

四、结语

高校篮球普修课,通过覆盖面广泛等特点,积极促进其休闲化。首先应从指导思想上,按照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在运动和实践中培养休闲体育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体育休闲观。

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设计一个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的实践教学大纲。借此推动高校篮球普修课的休闲化,促进休闲体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张启平.定向运动在高校学生休闲体育中的价值[J].文教资料.2006(25)

[2]闫佳男.试论篮球运动在现代社会休闲体育中的健身娱乐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3]陈虎,程芬.浅析篮球运动在学生余暇体育中的价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01)

[4]李兰芳,王晓虹.篮球运动作为高校学生余暇体育的价值[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5] 向春玉,阳家鹏.论健身性健美操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J]. 铜仁学院学报. 2008(05)

第7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体育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众所周知,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身体素质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兼具这三方面基本素质,才能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鉴于此,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突出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在不断发展。

高职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观念下一直都是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课而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除了承担监督学生的职责以外,并不负责教学工作。而体育教学改革以后,学校开始逐渐重视高职体育课,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体育教师,修建了专门体育场所等,高职体育教学逐渐开始正规化。然而,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二、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之问题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体育教学之现状,笔者调查了全国范围内30所具有典型性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在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业咨询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问题。

1.体育教学理念落后。体育教学理念落后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河北省某高职院校为例,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该校体育课都是一些技能训练,体育教学内容还局限在跑步、跳远、篮球等技能教学上,体育教师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体育教学目标模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都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会盲目地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这种观念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能获得大的突破。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虽然同属于高等院校,但是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存在差距的。高职院校是要把学生打造成为高复合型的实用技术人才,因此在体育教学上,教师也要将其职业教育的特征表现出来。

3.体育教学评价片面。教学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十分片面。很多学校仅仅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内容也十分片面,仅仅是单一考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特长、体育精神的培养。另外,很多学校的评价方法也十分简单粗暴,仅仅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高职体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解决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刻不容缓。

三、改善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之对策

1.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解决高职体育教学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把学校的体育教学落实到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在技能训练上,而是要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同步进行,教师要全方面关注学生的诉求,让学生不仅能在体育课上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2.设置针对性的体育课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高职院校是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出专门性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也应当体现出其为学生未来职业技能服务的特点,学校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和素质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对未来可能从事伏案型的职业工种的学生,体育课上应当多设置一些跑步活动、仰卧起坐、各种竞技球类如乒乓球、篮球的项目练习。因为从事伏案型工作的学生多以坐姿为主,颈椎和大脑都是高负荷工作,容易患现代文明病。而对运动型职业工种的学生来说,他们工作的强度可能很大,肌肉也容易受损,体育课上就可以多做一些机械体操的练习。对未来可能从事站立型职业工种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总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课是学有所用的课程。

3.建立全面教育评价体系。具体来说,较为全面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考评可以由四个方面组成: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身体素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可以用理论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以促进学生更加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用是否达标的客观评价方式来评判学生的体能情况;技能考评检测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出勤和表现进行打分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育人目标。这四方面相辅相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

总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必须尽快改善,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门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玲.专业化进程中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修炼[J].体育学刊,2010,(08).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篮球教育 存在问题

1引言

篮球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传统的篮球课中,大多输的老师都是以技术技能还有体能的教学为主要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基本动作教学,从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当今,在全面教育改革的时代这种传统教育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体育篮球教育的要求,如今提高学生综合的素质还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校才能满族如今的教育体系,所以激发大学生们对篮球课程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篮球知识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充分发挥篮球课程教育的优势多人游戏的配合以及组织对大体形式的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为主,比如学习能力对他人好的动作的学习,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同样的利用这样的学习能力,是如今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2如今高校体育篮球课存在的问题

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如今篮球教育成绩普遍取决于规定项目,比如半场的往返跑,上篮的成功率和速度,这里面尤其注重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篮球运动项目得到很高的重视,但是有的学生因为身体条件不好,及时十分努力的学习篮球,也无法得高的成绩,老师忽略了学生们的交流合作和学生对篮球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也无法全面进行素质的提高,而且那些努力的学生也因此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对篮球甚至体育产生了抵触,而学生在高校时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高峰期间,这时候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有先有后,如果忽略了那些后期省体素质才能发展起来的学生,不仅没有达到篮球教育的目的,而且还成为了反面的教育,阻碍了中国体育篮球事业的发展,浪费了大量体育人才。因为现在指导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一致性要求,高师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所以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对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改革。让篮球体育教师以及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最新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机会,让中国的篮球体育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3高校的篮球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新模式的篮球教育应该注意学生的能力锻炼,不仅在体能上进行比较搞的要求,而且需要学生能有全面的素质的提升,篮球教育能带来的还有合作能里,咱篮球中,团队队友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合作密切很少有失误,出其不意的配合传球,能够打乱对手的阵脚,而且会让自己的队伍士气大增。教师应该多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可以采取把班级分开两个团队进行对抗,让他们互相研究对方的战术,自己一方的优劣,尽量用自已一方的优势去供电啊对方势。这样的对抗不仅把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而且相同队伍的人员之间爱你相互配合会更加完美,每结两队人员进行不小的变动,使每个学生适应在不同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队友。这样不尽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在不同队伍中会树立一个队长,队长会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应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得到提升,而且遇到困难时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这种比赛不能仅仅限制与那些技术体质比较好的学生,要学会应用英国的“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到这个比赛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到锻炼,而且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彼此之间的能力互相学习,让学生更加能够完善自己,让学生作为篮球体育运动的主体。所以今后的体育教育才能够符合新世纪实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在实行篮球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突出素质教育健身性是核心。不能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新型的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全面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为了单单的完成教学上的任务,教师们只片面的教给学生技术规范和战术方法让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最后导致学生只是为应付技术考核和理论及格而学篮球和体育,忽略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纸面上的战术方法,却不能在试剂应用上随机应变。所以我们要把创建新型的篮球体育教育,把各地各种优秀的篮球教育方法融合,取其中优秀的地方和适应当地高校学生的地方,以最好的新模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得到最好的篮球教育,无论是学生的篮球素质还是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

4结语:

对高校的篮球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创建全面人才方面来进行新型的篮球体育教育,新型的篮球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提高了对篮球的兴趣,并且增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里,组织能力,还有应对能力和全局掌控能力。并且这些教学模式,关注了个体差异,无论是身体素质好的还是差的,都能在新型的篮球教育中得到素质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够显著的提高篮球体育的教学效率,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如今社会上的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这些都是新形式篮球体育教育的优势,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全面推行新型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让下一代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更好的奉献社会,更好的建设祖国。

参考文献:

[1] 沈芝萍;《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新体系的研究》

[2] 刘锐敏,黄建文,陈浩庆;《高校体育课程目的任务的再认识》

[3] 盛建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第9篇

关键词:三峡库区 高职院校 篮球教育 开展状况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以三峡库区包括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云阳县职教中心在内的近三十所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篮球教师、校领导作为调查对象,由此保障所收集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对相关问题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2.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也即是针对学生、篮球教师以及校领导设计出三种内容迥异的问卷形式,随后再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其在校学生规模来发放问卷。笔者针对三峡库区近三十所的高职院校,总共发放了3000份学生调查问卷,210份篮球教师调查问卷,270份校领导调查问卷,分别回收2940份、198份和256份,回收率在95%以上。

其次采用了随机访谈法,也即是通过走访、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三峡库区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篮球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随机调查和访谈,从而弥补调查问卷中的相关内容。

最后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一方面通过对三峡库区各个高职院校公开的篮球教学资料、教学计划进行了系统收集;另一方面也对该课题的书籍、期刊、论文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由此保证研究资料的全面性。

二、结论

1.三峡库区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1)对篮球教学功能的不同认识

85%的人认为篮球教学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74.2%的人认为篮球教学还可以激发其篮球运动的热情,从而达到娱乐和健身的目的;73%的人认为开展各种各样的篮球运动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43.7%的人认为篮球教学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沟通、交流的渠道,从而培养其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还有8.9%的人将篮球教学视为一种获得学分的便捷方式等等。

(2)院校内多样化的篮球开展模式

首先,92.4%的院校都开设了篮球选修课,通过操场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篮球技能,丰富其篮球知识。其次,目前有89%的高职院校都组建起了自己的校篮球队,26%的院系也由学生自发建立了系篮球队,从而代表学校或者是院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第三,有34%的高职院校也组建起了自己的篮球俱乐部,一方面组织各种比赛;另一方面也对会员进行一定的篮球教育、篮球欣赏活动。第四,在三峡库区所有的高职院校中,有92%的院校每年都会举办四场以上校内院系之间的或者是高校之间的大型篮球比赛活动,有些学校每年甚至举办六场以上的比赛。

(3)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认识

调查结果现实:目前有92%的在校男生都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篮球运动,而仅仅有20%的女生会主动参与各项篮球运动。除此之外,大一、大二的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尤其是没有就业、实习的压力,因此,参加篮球运动比较频繁;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则相对而言较少一些。总体来说,当前在校学生十分肯定篮球运动的重要性,仅仅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是性格的原因,形成了迥异的篮球运动方式。

(4)高职院校内的篮球设施情况

完善的硬件设施不仅是顺利开展各项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的重要保证。调查结果现实,当前三峡库区诸多高职院校几乎都具有两块以上的操场,并且以足球场和篮球场为主要的运动形式。除此之外,还有42%的高职院校拥有室内篮球运动场,偶尔会进行一些比赛活动。

(5)高职院校篮球开展的师资力量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三峡库区高职院校篮球选修课中几乎80%的体育教师都非专业的篮球教师,而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体育教师承担诸多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活动,而篮球教学仅仅是其日常教学内容之一。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招生状况、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十分注重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开设篮球专业。这是高职院校与一本、二本学校在篮球教育方面最明显的差距。

三、三峡库区篮球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80%的同学反映,学校只有一个篮球操场,下午4点至7点的运动高峰期,篮球场地不够,而学校的篮球馆很少开放,部分学校甚至将其作为报告厅、大礼堂来使用,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其次,篮球选修课失去了其人才培养的价值。一方面,学生将其视为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或者是看做体育休闲课,并没有意识到能够从中丰富自己的篮球知识或者锻炼自己的篮球技能;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大都是来自于其它专业,不仅缺乏专业的篮球知识;而且也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仅仅是进行简单的篮球训练,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目前高职院校内的各项篮球运动大都是由学生组织起来的,规模小,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学校相关部门很少组织校内的篮球运动,尤其是很少进行篮球运动的宣传与介绍活动,因此,很多高校虽然意识到篮球运动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宣传与教育功能。

2.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学校的宣传部与组织部要活跃起来,不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篮球运动项目,而且要进行大范围的宣传,丰富学生的篮球知识,激发其运动热情,从而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其次,学校内的教务部门既要能够引进专业的篮球教师;同时还必须设置系统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篮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此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或者是课程教学目标。第三,学校的后勤处还要不断地完善篮球运动硬件设备,比如拓展篮球场地、开放篮球场馆等等,由此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篮球运动环境。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招生篮球专业的学生,进行篮球人才培养活动,在丰富自身专业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校园运动氛围,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环境。

总体来说,当前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各个高职院校也形成了多样化的篮球教育和篮球运动形式,但在此过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尚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甚至是存在严重缺位的状态。因此,三峡库区的高职院校不仅要认识到篮球运动的重要性,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宣传篮球运动意义、组织各种篮球运动、提升篮球教学质量等等,由此才能实现三峡库区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章,潘久政.从建构走向运用:三峡库区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J].职业论坛,2012(13):64-65.

[2]宋正富.三峡库区高职教育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2(7):48-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