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1:53:29
导语:在医学影像实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北大一院医学影像科在三维后处理的应用方面多有实践,尤其在前列腺癌的MRI三维成像、肝脏肿瘤的CT三维重建等方面积累很多经验,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肿瘤影像学》等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王霄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功能成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自1998年至今,已先后发表署名科学论文1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研究基金。
8月16日,《e医疗》就北大一院的医学影像三维实践、医学影像科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三维影像今后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王霄英进行了专访。
前列腺癌和肝癌的三维应用较多
| 贵院的三维影像应用有哪些?
王霄英:我们做前列腺癌辅助诊断挺多的,医院有国内最大的前列腺癌数据库,甚至可以做到把某个地方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标志在腺体的三维图像上,这对外科医生引导穿刺特别有帮助。
我们医院的泌尿外科比较有特点,在临床外科里实力比较强,他们要求每个肾癌病例都要进行三维重建,有一整套严格的对肾癌进行三维重建的要求:重建哪几个解剖的位置、重建哪些血管和肿瘤的关系等。
另外,应用较多的还有普外科,他们经常需要影像科配合做肝脏的三维重建。我们医院在进行较大的肝脏肿瘤切除之前,都会要求根据CT断层图像做一个三维重建,以选择切除不同的肝段及血管,我觉得这个也蛮有特色的。
| 临床科室如何查看医学影像科的影像?可以实现三维影像传输吗?
王霄英: 二维图像是通过PACS查看的。我们医院有两套服务器,一套是医学影像科自己用的,能力比较强一些,存储量也比较大;另一套是用于临床浏览的服务器,存储三个月内所有的临床图像,临床医生有查看自己科室所有患者影像资料的权限。
具体到三维图像,最早是临床医生到我们科室来看,后来他们要求我们做好了传给他们,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机器只能存储二维影像,所以传输的还只是静态的二维图像,暂时没办法实现三维影像的传输,虽然临床医生很希望我们能这么做,但是他们会定义几个标准位置给我们,我们会跟临床科室沟通,告诉他们冠状位怎么看,轴位怎么看等。
三维影像改变医疗服务模式
| 三维影像能带来什么好处?
王霄英:三维重建给外科大夫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他们关心病变组织能不能切除、怎么切除,三维重建就是告诉他们这些的。
我们医院的呼吸内科开展了一项新业务:用呼吸内镜把肺气肿的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切除之后剩余的肺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收缩,这样患者的肺功能会保持得很好。这个手术非常依赖CT三维重建,以确定病变区域的支气管以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进行这种手术前,呼吸内科主任往往会亲自到我们科室来,对如何重建三维图像提出要求。由于有了三维重建,呼吸内科的医生开始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这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此外,三维影像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有了三维影像,患者和家属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病情,医生省去了很多解释工作。而且,对医生更信服的患者的依从性会大大提升,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我觉得,三维影像后处理会改变整个医疗服务的模式和理念。
MDT已成常态机制
| 贵院是否有多学科团队机制(MDT)?
王霄英:在接受你采访之前,我和泌尿科主任、放疗科主任在给一个前列腺癌患者做会诊,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多学科团队。我们科参与更多的是跟随临床科室一起查房,有时也会安排某个具体疑难疾病的会诊。医学影像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跟疾病有关,有时候我们主要是去学习、交流,学习临床医生怎样更好地处理影像报告;有时候医学影像科的角色会非常重要,如果医学影像科医生不参加会议,临床医生甚至无法进行讨论。
我要求我们科的每一位医生必须给自己定一个方向。影像科医生在跟所配合的临床科室沟通的时候要带着两个任务: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医疗影像服务,二是带回临床科室的需求。然后我们会根据临床需求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这种做法很早就开始了,现在科室更加明确了这项工作内容。
| MDT给医学影像科带来了哪些改变?
王霄英:医学影像科以前是按设备分组,而按专业分组才是国际趋势。我们科室是从2009年7月开始进行专业分组的,大家对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开始逐渐清晰起来,让深入研究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可能。
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
| 医学影像科能为临床科室提供什么?两者理想中的合作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王霄英:今年5月份我去美国参加ISCT年会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医院的临床医生根据一张CT片子和诊断报告(影像和报告的质量都很高)做了一个处理的决定,而经过由医学影像科医生参加的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后,50%的临床医生改变了治疗方案。虽然是同一张片子、同一份报告,为什么在讨论前后的结果如此大相径庭?事实上,很多信息并没有在诊断报告里写出来,临床医生也没有从影像中看出来,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影像科和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无疑会提升诊疗准确率,不仅能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更能让患者直接受益。
医学影像科的医生应该更紧密地与临床医生进行合作,但是医学影像科医生的理念目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阻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学影像科医生都愿意把影像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医学影像科医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诊断水平而不是影像资料,分享之后必然会得到临床医生的积极反馈,这对提升医学影像科医生自身的水平肯定也是有帮助的。只要医学影像科医生意识到这一点,就一定会把影像资料拿出来分享,这是一个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PACS应附加更多功能
| 贵科在信息化方面今后有什么要提升的部分?
王霄英:如果没有PACS,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分组。分别用临床浏览器和我们自己科室的PACS查看影像,明显能感到后者更强大。我觉得基于PACS或者网络的后处理工作站特别重要,对提高专业特别有帮助。
此外,我们的PACS只有最基本的3D能力,医学影像科高级工作站的很多功能,比如功能成像等都没办法在PACS上实现,临床浏览自然就无法看到。如果要看的话,必须先在CT、MR的后处理工作站上处理完再推到PACS上去,而处理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操作人员(通常是研究生)的能力。
有时候前列腺里明明有一个肿瘤病灶,如果操作人员在做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时候没看到,就得不到肿瘤的功能成像。而如果基于PACS或网络的处理能力足够强的话,签报告的医生就可以重新做一次后处理,就会避免很多错误诊断的出现。
【摘要】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力争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影像物理 教学 策略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支柱。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但以其高技术和工程化的鲜明特点展示了它自身在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以其日益深入的影像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的影像革新技术,迅速扩展的临床应用领域,使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愈益感到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学影像物理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医学影像仪器设备所涉及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物理现象,其任务是为学生深刻理解医学影像的物理原理与成像过程,评价、控制医学影像质量,分析、挖掘医学影像蕴藏的生物信息提供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给后继课的学生及将来所从事的医学影像工作打好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理工知识非常薄弱的医学生有较大收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实践,分几方面谈谈。
1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汇集多门学科,内容抽象复杂。四大影像技术溶合了物理学、数学、电子学、计算机、 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授课对象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医学生在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的基础很薄弱。但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要涉及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讲授XCT、MRI、彩超成像原理时要遇到δ函数、卷积、自相关函数等工程数学知识。核磁共振原理及成像原理一章中, 涉及到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均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
1.2 学生的畏难情绪。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物理基础较差,学习属于物理范畴一类的课程常有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在预习、听课、复习、习题等多个学习环节上与教师配合的力度打了较大的折扣,大大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
1.3 师资力量要求高。《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医用物理教研室的老师承担。但是《医用物理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是公共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信息学和医学之间交叉和融合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物理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
2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已有条件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设立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1 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度,讲解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开复杂的数学推理。如:在“XCT原理”的“图像重建数学原理”一节中, 从狄拉克函数和卷积算法的引入, 到图像重建的付里叶变换法和滤波反投影法, 整个成像过程我们尽可能运用图解法取代繁杂的积分运算及变化过程。 如果用傅立叶变换讲CT 、MR I 成像原理, 难度很大, 因为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有限。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讲解CT 、MR I 成像原理的方法, 即联立方程法和反投影法。这两种方法不用复杂的高等数学, 学生能够听得明白,能够很好掌握CT 、MR I 成像原理。MR I 成像原理中用到的傅立叶变换、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教学策略。对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而学生又一无所知的数学、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定性分析给学生补课,以达到在保持课程内容基本不被割裂的前提下,绕开难度大的系统数学推导,确保学生能定性地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
2.2 应用多媒体系统。根据生理学观点,人获取的外界事物信息80%~90%是通过眼睛输入的,用直观的图象反映的信息更易为人所接受。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陌生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生动具体的图象再现。如自旋核的旋进,讲解时以陀螺的运动为例一边图示一边推导,使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在“MRI成像原理”一章中,我们用FLASH将原子核受激励,驰豫等重点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我们还下载了大量的医学影像照片,小电影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2.3 注重实验实习。实验是本学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如果只讲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今后的应用。开设实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具有放射性,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套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如建立局域网,安装运行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210FOR INDOWS》,该软件包含2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 可选取其中部分相关实验如: 核磁共振实验、GM 计数管和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塞曼效应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等。由于经费、技术等原因,目前我校尚未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为了弥补不足,我们与医院影像科室的联合, 多次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实习,请超声、CT、核磁共振、SPECT等临床诊断教师及技术人员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诊断等,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物理学是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门新型学科。许多知识与技术对教师也是崭新课题。为了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抓紧学习,更新知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进行短期培训,到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学习或深入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更好的胜任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
2.5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才能释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小结
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泽宝. 医学影像物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关键词1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更新与发展,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全国医学院校都经受教材快速更新、课时不断缩减的考验。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J16号)文件,我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精;咸内容,建立"理论引导,实践为主"的教学格局
大专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社会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课时不断缩减,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精减了教学内容和调整了理论和实践学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共108学时,理论缩减为66学时,实践增加至42学时。教学内容不同,理论和实践学时安排不同,如运动系统,理论20学时,实验12学时;神经系统,理论12学时,实践8学时。精减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理论引导,实践为主"的教学方针。
2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
随着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进
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必需和够用",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结合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体解剖学与临床课程的联系,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在教学大纲中,各章补充X线影像。如:脉管系统理论教学大纲补充心的位置、外形的的X线影像;实验教学大纲补充胸部X线正侧位片,观察不同的心影。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教师结合实际,进一步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1 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强调"必须、够用",加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采用启发式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挂图和举例等手段使学生了解重、难点内容,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3.2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
合,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案例教学、归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析病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一小孩误吞一梅核,经哪些器官排泄至体外?心脏的外形结构归纳为"右上心底左下尖、前胸下脯两个面、左右下3个缘、表面4沟分界线"。
3.3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图文并茂、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丰富了理论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教学资料已在校园网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和查阅有关资料。
4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
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观察
能力的培养。
4.1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促进理论与临床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按实践教学大纲要求,观察各系统标本和模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X线片、造影片、CT扫描片、MRI图像等影像学素材,使解剖学知识与影像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多层次的观察,攻克学习难点,逐渐完成由解剖学形态观察向
影像学应用过渡,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4.2 改革实验教学环节,分组实验改变原有的实验过程实验教学环节改为:组
织教学教师讲解示教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学
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答疑教师检测实验效果总结。
4.3 采用综合课直接在实验室上课某些章节内容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或模型直
接在实验室教授,边讲边观察,直观形象,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
记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骨学和感觉器。
5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标本陈列室和模型室等共22间,现有尸体65具,陈列标本1000余件。实验室安装了通风设备和抽风式尸体解剖台,并配备标本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各类标本,改善实验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课前实验准备良好,保证实验课时间及质量,实验开出率达
100%。
6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标本陈列室,并安排教师辅导,指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一定效果,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尚需更好的深入发展,努力开展科研及教研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实验室局部标本、游离标本或模型不配套,不能满足多个班级同时开展实验;X线片、造影片、CT扫描片等影像素材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1-6]。在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设全方位的多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仲敏.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43-44.
2王长月.医学影像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
究.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5):23-24
3 付升旗,陶晶,刘恒兴,等.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4):67-69
4 马腾,刘学政,王小飞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解剖学杂志,2007,30(3):383-385.
5程亚涛.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井冈山医专学报
21世纪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验医学教育逐渐向循证医学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为医学研究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随着医疗科技水平大幅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影像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导研究生主动处理影像医学医疗实践和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未知事物,是研究生教学改革或教学模式的转变面临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将循证医学应用到研究生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泰山医学院2007年9月-2011年7月影像医学硕士研究生106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EB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人。使用医学影像PACS系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两组学生性别、平均年龄、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影像诊断学实践经验,两组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EBM组53人,通过前期在校学习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诊断性试验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及临床知识[1]。然后教师根据临床实践大纲要求,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选择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进行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训练,检验循证医学引入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效果。让学生在PACS系统上单独阅片,然后阅片过程中,把有待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检索现有的、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识,并正确地应用在病例中将在临床实践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用于自己阅片诊断的各个具体的病例中,最后由教师总结验证诊断的准确性(后效评价证据)。
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影像阅片实践为主的教学。首先教师根据临床实践大纲要求讲述阅片的重点内容及要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讲解本次课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最后学生自己单独阅片,有问题教师随时解决。病例来源的选择:两组教学实践中的病例均选取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
2评估措施和结果
问卷调查。完成影像教学实践任务后学生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授课教师的责任心的评价、教学方法认同度和对自身实践水平是否获得提高的评价等,选项分为4个等级(见表1)。考试。完成临床技能训练任务后采用病例阅片分析能力,包括对疾病基本病变认识的能力(15分),灵活掌握病变特点的能力(25分)、掌握知识牢固程度的能力(30分)和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30分)四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估。
3讨论
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medical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2],将现代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影像学实践,使科研与医疗同步,科研证据直接进入临床实践,解决医疗中存在的问题[3]。
3.1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分析
将循证影像诊断学引入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包括查阅文献、阅片中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本研究显示:对两种不同临床教学方法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间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有显著差异(P<0.01),但EBM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量较对照组大,部分学生起初对新的教学方法不理解,EBM组学生对新带教方法认同度持非常满意的只占37.8%,但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最终对自身进步的满意程度与传统教法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循证影像教学法更有益于他们进步。教学的任务完成后考试成绩显示,EBM组病例阅片分析能力成绩与传统带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出较强的临床病例阅片分析思辨能力,说明循证教学法组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学习及创新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强调给学生以系统知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相比,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两种模式在影像医学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的特点
传统的影像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的教学是一种以教材知识为主,影像阅片实践为辅的教学,讲解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学占主导地位,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影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非系统的影像实践经验和有关文献上零散的研究成果等得出的推理或分散的非系统研究成果来讲授和指导学生,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临床上一些难以理解和解释的影像学结果很少做出正面回答,往往更注重个人经验和权威的意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对所学影像学知识被动地接受和死板的记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循证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目的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考察研究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工作及科研中碰到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学习精神,严谨科学态度。在整个临床技能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研究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检索途径、全面查询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及将文献结果与具体病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来解决临床实践和科研问题。因此,研究生阶段,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3.3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实施
关键词 医学影像;PBL教学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34-02
1 教学内容改革
科学设置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 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及今后实际工作、执业医师考试、考研等以关系密切的课程设为考试课,如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与以上各方面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的设为考察课,如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等。其他课程如计算机VB程序设计等设为选修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精力集中,有的放矢。
科学安排各课程授课时间 第1、2学年为基础课授课时间,建议将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安排在这一时间进行授课,上午安排理论授课,下午安排实验、见习等实践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适当安排文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开阔视野。
第3、4学年为专业课授课时间,建议此时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如果在大一讲授该课程,等到大三开设专业课时,学生印象模糊;如果安排在此时讲授,此后紧接着进行内科学、外科学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前后呼应,印象深刻。为了使大一新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好地开展基础课授课,可在大一上学期讲述解剖学概论,简要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等到大三时再系统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各门课程内容安排除遵照教学大纲外,授课及考试重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实际需要和面临的执业医师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结合起来,为今后工作和升学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理论课和实验课、临床实习应密切联系,穿行。目前的课程安排是集中上完理论课后,又集中进行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造成学生对较早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实践课学习效果不好。建议每1~2次理论课后紧接着安排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及时加深巩固和理解,上实践课时目标明确,学习效果良好。
2 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体又是多个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清楚每一门课程在医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主动把已完成的课程和新学习的课程联系起来,把看似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广泛采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PBL教学法的优势有很多:
首先,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信息;
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以PPT为主、板书为辅,图文并茂地为学生教授课堂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在PACS实验室中开展教学,模拟放射线科真实工作环境,教师一边演示病例影像,一边给学生讲解解剖知识和影像所见,学生人手一台微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在规定内容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任意调取图像,让学生书写诊断报告或回答提问,既巩固课堂知识,又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使学生和教师都获益匪浅。
3 考核方法改革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立起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配套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如出勤情况、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参加比赛等,各种考核折合成分数相累加,改变以往学生平时学习消极、期末突击,一张卷子、一个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客观、全面[1]。
奖学金的评审改革 每学期奖学金数额虽然不多,但对于没有经济收入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因此,奖学金评审方式的公平、科学与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对辅导员及整个学校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认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排名时应该学习成绩占90%以上,与学习无关的各种活动加分应该占10%以下;或是仅在学生学习成绩并列时,谁的课外活动得分多,谁排名优先。这样既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全面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在评审奖学金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占70%,课外活动分数占到30%。很多学生特别是班级、校级学生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拼命参加各种课外互动上,获得大量课外活动加分。这样就使得很多学习程度中上等、课外活动相对少的学生拿不到奖学金,而一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干部凭借大量课外活动加分得到三等甚至二等奖学金。这样的情形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心目中学业主体地位下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到课外活动中,造成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将对学生和学校产生深远的恶劣影响。
4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升学指导
进入大四学习后,学生对就业和升学会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建议辅导员老师加强对就业形势和考研信息的了解和关注,主动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以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准备升学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校外辅导员。笔者在给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影像本科班学生讲授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时,课余和学生分享了许多工作和考研经验,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很多学生向笔者提问题,笔者都给予了热情、客观、实用的意见和建议,包含思想、情感、就业、考研等方方面面,使他们少走弯路、获益良多。
5 结语
随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知识不断更新,现代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内容的选取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思想道德的教育上等诸多方面,都应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既打牢基础,又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型、复合型医学影像学人才,为社会服务。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2、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4、严禁对同学人身攻击、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违法行为。
4、诚实守信,说做一致,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借他人钱物及时归还。
关键词:联想记忆;词汇;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60-01
一、联想记忆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的三大要素包括:词汇,语音,语法。H.Widdowson认为,在语言体系中,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与词汇相比,它是服务于词汇的。Wilkins也说过:“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
由于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和学习方法的不当,目前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词汇学习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单词储备量过少,记忆方法机械呆板,即使记住了单词也不能准确灵活运用等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对此,我们除了用常规的词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以改正之外,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应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对词汇的声音、意义、构成形式及词性上的联想指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词汇,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现将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单词集中联想记忆方法总结如下。
二、联想记忆的几种类型
(一)化生为熟联想记忆法
现代科学表明,人类在习得新事物时,如果能在熟悉的东西中找到类似的原型,对新事物的记忆会相对简单容易。以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综合教材第三册Unit2中单词curl为例,课文中原句是这么表述的:“the curled long hair, the calmness, the shy glance--- these are all so frequently remindful of a bygone era.”这是对于父辈恋爱的描述。汉语意思是说:“卷曲的长发,恬静的气质,羞怯的目光―这一切使人回想起一个小事久远的年代。” 这里的单词curl特指头发的弯曲,卷发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这个词联想到王力宏的《大城小爱》里的一句歌词:“乌黑的发围成一个圈”。提起这首歌,学生都很兴奋表示很熟悉,这时候将歌词翻译成英语:“Pith-dark hair curl to a cycle.”强调指出,curl的词义“卷曲的,弯的”在熟悉的语境中使学生习得新的词汇,使记忆更深刻,更形象。再如,讲到单词soar(迅速飞窜,猛增)时,可以翻译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句话,“轻盈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lightsome skylark suddenly soared into sky from grass.)这句学生都记忆深刻的话作为例子加以记忆更利于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记忆。
(二)音形义联想记忆法
学习词汇过程中,除了按照词汇的发音去拼写记忆单词这种比较正规的办法外,对于那些读音比较拗口,拼写相对复杂的单词,我们可以根据其谐音拼写以及意义联想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尽力启发学生从单词的发音、拼写、意义去做出有意联想,降低单词的记忆难度,快速有效地记住单词。
1、谐音联想记忆法
谐音法就是利用英语单词的发音的谐音进行记忆的方法.由于英语是拼音文字,看到一个单词可以很容易地猜到它的发音;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也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它的拼写.所以,如果谐音法使用得当,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真正做到过目不忘.例如,nutrition[nju:'tri.n] n营养,营养品。根据发音“牛吹神”我们可以联想到营养品广告宣传的都很神奇,顾名思义“牛吹神”。 Hypertension n 高血压。谐音―“害怕天旋”记忆:高血压的病人都很害怕天旋地转的感觉。
2、拼音联想记忆法
例如,schedule n. 时间表;计划表;一览表 . 记忆时chedule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汉语拼音拼读出来意思是车堵了,车堵了造成的后果就是晚点了,计划安排泡汤了,很容易就联想到计划表时间表;
3、形近词和同音词的联想记忆法
例如,adapt(适应)和adopt(采取),defy(藐视)和deny(否定)这对形似词就需要将它们放一起比较分析来记忆。同音词: brake, break; flower, flour; principle, principal。这种通过音形义的联想记忆单词可以使学生摆脱靠机械地重复默写单词记忆的办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单词的兴趣,快速有效地记住更多的单词,而且可以延长单词的记忆时间。
4、合成派生联想记忆法
合成法:由两个或者两个的自由语素或者词合成一个词。如earth(土,地球)+worm(虫子)=earthworm(蚯蚓);pea(豌豆)+nut(坚果)=(花生);gentle(文明的)+man(人)=gentleman(绅士)。
(三)词群联想记忆法
词汇记忆还可以采用同义,近义,反义联想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母语教学中也经常使用。通常对一个单词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几个方面进行延伸,使学生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并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扩充词汇量的效果。词群联想记忆是以一个单词为中心联想到尽可能多的与其相关的所有已经学过的单词,形成一个大的词群群。这一方法更多地运用在英语单词的复习记忆中,学生在看到某个单词时,应该联想到曾经学过的单词是否有在词形和词义方面相近的。
(四)搭配联想记忆法
在词汇教学中,一个独立的单词的教学效果肯定没有与其他单词搭配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词汇语块产生的效果好。语块是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之间的语言组合单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 例如,be superior to 意思是“优越于好于”,该短语与“more…than”句式相似,本身就含比较级,所以当表示“比…好”时不需要再加任何修饰词。记住这个短语我们就可以同时掌握inferior,senior,junior这些词的用法。课堂中针对新单词的词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五)串珠联想记忆同一类别的短语
这一点在学习动词或者介词短语时特别有用,例如,在学习put on时, 我们应该把put up, put off, put out, put away, put in , put down等串联到一起进行反复记忆;将look for, look at, look out, look up, look down, look after, look like串联在一起进行记忆这样才不会在应用时候混淆不清,我们不仅要将首字母相同的短语进行串联记忆,还要将相似意义的短语放在一起比较记忆,例如,表示穿戴的动词及短语有;put on , dress, wear, be in, be dressed等,将这些短语放在情景或者句子中举例说明。
三、结语
词汇的积累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习得的,英语词汇的记忆办法层出不穷,各有千秋,一种记忆方法不能包治百病,对有的人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另外一些人可能收效甚微。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应采取眼耳手口脑并用,结合常规的单词记忆方法,例如,造句练习法,作文练习法和情景练习法多种记忆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去记忆单词。我们所说的联想记忆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联想的合情合理,生动形象,都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旨在列举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联想记忆单词的方法对英语教与学能有一些启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成败的原因,注意苦学与巧学结合,逐步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信心,了、努力提高词汇的记忆能力,最终提高英语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影响因素;改进措施;检验项目;甘油三酯(TG);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医学实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我中心2011年04月份至2012年06月份期间,在我中心进行医学检验活动的患者共计300例,我们根据患者医学检验的病例资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通过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检验项目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300例被检验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72例,占57.33%;女性患者128例,占42.67%;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3周岁至71周岁,平均年龄为43±2.54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在32公斤至102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69±4.53公斤。
1.2病症观察检验人员对300例被检验的患者主要病症进行汇总和分析,其中患有疾病主要有:结核病48例、乙型肝炎42例、贫血44例、糖尿病44例、肾炎40例、高脂血症36例、黄疸46。
1.3检查项目通过对300例患者的检查项目进行汇总,主要有:血常规、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两对半(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尿素氮(BUN)、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
1.4研究过程检验人员将本次医学研究活动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为问题查找阶段、措施制定阶段和改进实施阶段。
1.4.1问题查找阶段设定为2011年04月份至2011年10月份,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随机抽选被检验患者150例,对检查项目的正确性进行分析。
1.4.2措施制定阶段设定为2011年10月份至2011年12月份,在此期间,检验人员对上一阶段影响检验正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汇总,并制定改进措施。
1.4.2.1影响医学检验因素
1.4.2.1.1客观因素影响首先患者检验时的身体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处于恐慌、忧虑、激动的情况下所采集的各种检验标本均具有一定的误差。其次,年龄、性别和身体体征对检验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不同年龄段人体的检验指标是不同的,例如胆固醇,老年人要偏高一些。第三,特殊生理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例如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检验指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4.2.1.2主观因素影响首先,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不精,造成检验结果偏差、选择检验时间不妥当等,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其次被检验患者未按照医学检验要求做好准备,例如采血检验应12小时禁食,但患者未遵守。第三,检验标本转送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第四,检验标本保存出现问题。
1.4.2.2制定改进措施
1.4.2.2.1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检验人员在对患者检验前,要确保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况,非特殊情况下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不予检验。其次,检验前最好避开特殊的生理周期,例如女性月经期期间,减少检验项目。第三,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体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
1.4.2.2.2做好检验前准备在检验前,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要对被检验患者进行详细的注意事项讲解,对禁食、禁饮的项目和时间进行说明,并把不良后果给予明确,要求患者严格执行。
1.4.2.2.3选择检验的最佳时间对每项检验指标,都要明确最佳的检验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检验人员按照最佳检验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例如采血,最佳时间在早晨空腹时检验。
1.4.2.2.4加强检验标本采集管理首先要确保检验标本转送过程中的质量,因为大部分检验标本离开活体后,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迅速转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送达实验室。在转送过程中,做好密封处理,避免与外界接触,发生污染。其次,加强检验标本保存管理。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对检验标本进行统一管理,保持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检验设备的先进性等等。
1.4.2.2.5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首先,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对现阶段先进的检验技术进行学习;其次,加大对检验人员业务技术考核,采用末位淘汰制度,督促检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1.4.3改进实施阶段设定为2012年01月份至2012年06月份,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随机抽选被检验患者150例,对检查项目的正确性进行分析。
1.5统计学原理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医学实验过程,我们得出以下结果:问题查找阶段,150例患者中,医学检验正确139例,准确率92.67%;通过执行改进措施,改进实施阶段:150例患者中,医学检验正确147例,准确率98%。两个阶段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检验项目等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人为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医学检验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制度和措施达到有效的避免,能够使检验的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据统计,近几年来,医疗纠纷的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每年医疗纠纷的数量在递增,但是出现医疗纠纷后进行尸检的数量每年是在递减的。我们知道尸体解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公开性、公平性,因此在医疗纠纷中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医疗纠纷中病理尸检数量是在每年递减的,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将其原因归结如下:
1.医疗机构/私了0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患者及家属在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时,常常习惯于直接找医疗机构/讨要0解决途径,往往认为/事情是医院出的,我就找医院赔钱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据统计约有85%的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机构的努力下,采取与患方协商解决,最终以/私了0而解决。
2.医疗纠纷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发生医疗纠纷以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3]。在/不闹赔不了钱、小闹赔小钱、大闹赔大钱0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使一部分人不选择走处理医疗纠纷的正规途径,而是一定要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有反复纠缠医生或医院管理者,辱骂、殴打甚至危害医务人员,在医院主要位置设置灵堂,拒绝火化尸体,冲击或打砸医院等非理性行为,以迫使医疗机构屈服,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3.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医闹0。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别有用心的人、以医疗纠纷为生计的/职业医闹0,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上法院诉讼,只要求与医院协商解决,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难上加难。一些患者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即使医疗机构无明显过失,也提出要求赔偿,使医疗机构颇为无奈。4.医疗事故行政调解途径名存实亡。根据5条例6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调解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来主持,医患双方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但是调解的必须是已经定性为医疗事故的,而且卫生行政部门仅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组织调解一次。由于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地位的怀疑,患方常会认为行政部门可能在调解中偏袒医疗机构,作出的调解结果很难公正,成为影响患方进一步走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5条例6其操作性不强和整个医疗纠纷法律法规体系的内部冲突所造成的。5条例6的有关/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0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医疗过失按照5民法通则6赔偿0的法律法规冲突,使医疗纠纷的司法判决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出现医疗事故案件的赔偿却低于非医疗事故的怪事,更使医患协商缺乏法律适用基础。
6.媒体报道有失公正。舆论导向喜欢强调患方弱势群体的地位,将医患双方定位为对立的两方,夸大医疗损害后果,有时甚至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听取患方一面之词就将事件公布于众,使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时陷于被动的局面。
二、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医学生未步入临床工作之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校期间学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加强,改进教学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人体的一些之最、人体的一些/三角0等等。
2.渗透5条例6中的内容于教学当中。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那么在医务人员还未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我们医学教育者应提前将5条例6传授给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当中,例如:妇产科教学中,在分娩机制讲解时,强调保护好会阴,防止出现会阴ó度裂伤(四级医疗事故)。外科教学中,在手术步骤的讲解中,手术完毕后要清查器械、纱布无误后方可关腹,否则若将器械或纱布遗留在体腔内即造成医疗事故,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不论哪种行业都有其法律规范,一切工作均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的保障下,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