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5:10:16
导语:在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语文 整合 必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4-02
“自古文史不分家”,这句俗语道出了历史与语文联系的密切。随着近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方向的转变,我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的重要意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年的高考历史题目中有一半以上与语文存在关联,有的甚至直接用到了语文知识,比如,2014年的广东卷选择题中有直接用到造字法的相关知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备选答案: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还有通过分析文学名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的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备选答案: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从这些题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而分值颇高的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史料大部分为文言文,更需要学生首先通过语文阅读技巧了解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历史时代分析其反应的历史现象。由此观之,高中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
1 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1.1 语文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础
高中历史学习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质的区别:彻底摆脱了对历史时间、事件、意义的背诵,而是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能力,并具有联想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理解、探究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教师要认识到语文与历史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历史学习与语文学习进行整合,将与历史相关的语文知识、文章内容引进到历史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将语文与历史结合起来的学习习惯,让丰富的语文积累成为历史学习的坚实基础。
1.2 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语文是一门学习外延极广的学科,对历史知识涉及的尤为广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历史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叙写,在学习过程中会在“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环节中渗透相关的历史材料,学生会间接提取到大量的历史信息,比如,《陈涉世家》、《阿房宫赋》学习中,会介绍秦朝相关的史实;《出师表》、《隆中对》学习中,会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会让学生对中华民国那段历史中的动荡有深刻的了解。另外,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课外阅读的科目。除了课标规定的篇目外,还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裁、各类内容的文章,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信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有激活和补充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向语文借力,实现历史学习的灵活变通。
1.3 借助语文能增加历史学趣味性
历史是一门相对“刻板”的学科。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探究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如果借助语文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会让本来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向学生介绍“谥号”这一历史现象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语文学习中历代文学名家的谥号,并探究其含义。然后,向学生提供历代皇帝不同类型的谥号,让学生结合字义来探究这些谥号所包含的褒贬。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谥号的意义,且能够帮助学生从谥号去推测某个皇帝的作为,极大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历史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史料,来引导学生分析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历史事件背后多包含的发展规律等。历史与语文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消除历史的枯燥和时空的遥远感,对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历史学习与语文的整合方法
2.1 借助语文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对思考、解决历史问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思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和语文两个角度来综合思考:会意字是由意思独立的几部分构成,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表示宫室屋宇之中的一个物。“宗”与“祖”字在历史中最常用的是皇帝的庙号,如“高祖”、“高宗”、“中宗”、“玄宗”等,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与宗庙里的祭司相关。再联系我们现在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祖宗”、“列祖列宗”、“光宗耀祖”等词语的含义,“宗”字很明显与先人相关。因此,从四给备选答案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祖先的牌位”这个答案。
这种借助语文思维能力去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不断扩展历史学习和思考的外延,将历史问题放到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更加全面去思考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 借助语文积累提高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科幻甚至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能够成为各科学习的有益拓展。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历史有交集,成为学生思考理解问题的背景。如果历史教师能从分利用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势必会事半功倍。比如,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并思考其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然能够想到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药》等熟悉的作品,当然马上会想到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应“”不彻底性。然后,让学生结合历史课本总结“”的意义和局限性。这种借助语文感性资料理解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反应“”不彻底的材料时,学生马上能找到问题的方向和突破口。
当然,很多时候学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还能够直接解决历史问题。比如,面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这道选择题,学生结合全书中贾政数次数落贾宝玉不务正业,专在诗词上下功夫,以及贾宝玉应付父亲检查时所读的书目,很明白就能看出当时的教育是“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2.3 重视通过材料分析获取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文学作品、观看影视资料等渠道来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还原历史原貌。在我国,前的史料和文学作品都是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上学到的文言知识来解读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时代和内容来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普遍性和局限性,从而指导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结合历史课本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代表的民主人士最求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文史的结合,增加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鲜活的史料中感受富有生命力的历史。当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语文教材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时,学生会将在语文课堂上体验到的认识和情感融入其中,能够唤起学生更加深切的情感体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等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解答历史题目有直接的推进。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与历史相关的材料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尝试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和思考思考,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学习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很大的交集。很多知识既属于历史又属于语文,它们既有各自科目的属性和特征,又有语文和历史都需要的本质属性。因此,历史教学也需要树立大历史学习观,将高中历史学习融入到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中,让学生借助语文积累、语文思维甚至语文学习的某些方法和技巧去思考历史问题,促使历史学习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改变历史学习方法、开阔历史视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教材改革 培养目标 护理技能
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爱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专业基础教材的《药理学》,按照理论知识“适度、够用”注重“应用性”,突出护理特色的原则,谈一谈如何以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对中职药理学教材进行改革。
一、根据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药物应用护理》教材
传统药理学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不太注重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本药理学教材常常许多专业共用,内容多而深奥,雷同于本科教材,而中职卫生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临床医学类专业早已停办,全部被护理类专业覆盖,所以新编的药理学教材我们更名为培养目标对应的《药物应用护理》,除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和培育护理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从护理职业分析入手构建运用知识的体系,突出体现护理特色,服务于发展学生护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以药物应用护理技术为核心编写教材内容
1.针对护理岗位,突出护理特色。我们通过深入医院、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具体分析,我们把护理专业分为两大岗位群,即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和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社区医疗护理岗位群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和健康人,其任务是应用药物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书中每类药物都编有用药护理部分,尤其强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药物中毒协助抢救这一医院临床护理岗位能力的训练,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物也编写了预防高血压的卫生宣教知识。
2.用“知识链接”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对接与强化。生理、生化与药理同属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四大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往往反复出现在“三理”教材中,新编《药理应用护理》教材编写原则是生理、生化教材已叙述过的内容,《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不再重复编写,但药理内容中与生理、生化相关的知识用“知识链接”有机衔接,供教师教学做参考,为学生预习提供导向,便于相关课程内容的对接与强化。
3.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知识目标。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差,新编教材力求内容正确、表述准确、生动直观、形式设计美观,巧用图表,符合学生的审美和年龄特征。每章前有学习目标,便于引导学生预习;每章结束时有思考题,有利学生针对性复习,习题有适度弹性,顾及不同的学习对象,既启发学生思考,又为师生互动提供素材。
4.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陶冶职业情操。新编教材巧设护士职业态度目标,旨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人文思想、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教材的灵魂,作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陶冶情操三位一体,教书又育人,使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5.力求体现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突出实用。新编《药物应用护理》大胆删除药理章节中与临床联系不紧,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纯属参考而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如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护士在用药护理中的职责“三查七对”,药物调配及体外配伍禁忌,突出药物知识的实际应用。
6.铺设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书中每章节都用“小贴士”及时引入该章节中的新药物,新剂型,新给药方法,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和可读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穿插相关临床问题,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铺设了通往护理就业岗位的桥梁。
三、与《药物应用护理》教材并举,编写配套药物应用实验教材
药理实验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以护理岗位技术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标准来编写实验内容。
1.临床护理问题分析实验。与相关的理论课衔接,编写护理问题讨论实验,阿托品化的指标和阿托品中毒的指标有何不同,临床意义是什么;有四位病人,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严重贫血高排血量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有心衰体征,估计在用强心苷治疗后的预后。酚妥拉明引起的性低血压如何处理;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处理原则及具体抢救措施;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利用“标准化病人”设立情境,并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应用护理知识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典型病例药效观摩实验。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实际问题,对一些易于观察到疗效的药物,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强心甙,预先准备好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用药前肺循环淤血咳嗽,体循环淤血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浮肿等明显),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现场直观教学,便于对比观察强心甙治疗的药效。
3.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药理实验。为了让学生在药理实验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动手机会。编写实用性强、学生自己动手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抢救;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消毒防腐药物的临床护理应用,尼可刹米致惊厥及抢救等实验课,既让学生反复练习给药方法,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实际问题,学会独立复制药物中毒动物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抢救,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实验。开放性药理实验项目为自选实验,为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实验目的明确,改革以往单纯做验证性药理实验的方法,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后独立完成。
四、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吻合的考试指南
《药物应用护理》考试应与护士资格考试中应知、应会知识点与技能等同起来,试题的内容、形式与全国护士执照考试相吻合,操作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制定药物护理应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将操作成绩单列。
总之,中职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方法:采用正常SD大鼠(正常组,n=5)、蛙皮素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模型组,n=5)作为实验对象。熟大黄颗粒剂(20 g・kg-1)每周灌胃2组大鼠1次,2 h后取心、肝、脾、肺、肾、胰腺等6个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组织匀浆中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成分谱及其浓度。
结果:除熟大黄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在正常大鼠肝脏和肾脏内的浓度高于胰腺组织内的浓度之外,胰腺组织内各个成分的分布谱及浓度并与其他的器官没有明显差异;熟大黄中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组织中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器官,且在胰腺、肾、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状态下,熟大黄的有效成分在胰腺具有靶向分布特点,为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熟大黄;有效成分;方剂组织药理学;靶向分布
[收稿日期]2013-06-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1511)
[通信作者]*唐文富,Tel:(028)85422556,E-mail:
[作者简介]竹林,硕士研究生,Tel:15882431458,E-mail:本课题组基于方剂成分的靶组织分布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意在阐明病变靶组织内不同中药或方剂的主要成分谱及其浓度与靶组织病理形态学和疗效的关系[1]。但中药复方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等特点,故目前对方剂有效成分的组织分布研究十分有限。急性胰腺炎(AP)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20%~30%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可形成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肺、肾等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抑制局部炎症反应,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预防和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2-3]。急性胰腺炎中医辩证常属于阳明腑实证,随着中医热病观理论及其指导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简称益活清下)综合疗法的形成与完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已成为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主体。以大黄及其复方为主的通里攻下中药方剂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4-9]。本课题组前期使用HPLC-MS-MS分析发现大承气汤中大黄的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能被吸收进入急性胰腺炎模型体内[10-12]。但这些大黄来源的单体成分在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靶向分布特点尚不清。本实验在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指导下,研究熟大黄的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内分布特异性,以证实中药方剂成分在疾病状态下的病变靶组织内的靶向分布特点,为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证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药物雄性SD大鼠10只,180~200 g,购自四川大学华西实验动物中心。蛙皮素(50 μg・kg-1,Sigma 公司),熟大黄(四川绿色药业,得率33%),10%水合氯醛溶液。
1.2仪器及条件组织匀浆器(美国Coulter 公司);岛津SIL-HTc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PI 3000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Analyst 1.4数据工作站。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4.6 mm×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2∶8),流速0.3 mL・min-1,柱温为室温。采用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MRM),离子源为ESI源,负离子模式,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甲醚(rheochrysi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内标扎托布洛芬的测定离子对分别为m/z 269.0/241.2,269.0/239.9,283.2/238.8,283.2/239.9,253.2/224.7和内标m/z 297.0/218.9。
1.3动物分组及AP模型制备实验前1 d禁食不禁水,以排除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动物随机分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为空白对照;模型组:腹腔注射蛙皮素50 μg・kg-1,7次,每次1 h造成胰腺炎模型。
1.4给药及标本采集取熟大黄生药12 g・kg-1的等量颗粒剂剂量(得率33%),于次日早9:00统一以10 mL・kg-1的容量经口灌胃给药1次,给药后2 h用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大鼠(3 mL・kg-1),从腹主动脉抽血完毕后,取心、肝、脾、肺、肾、胰腺等6个组织,漂洗后吸干水分,匀浆后送检。
1.5熟大黄各单体在各组织内的测定参照已建立的分析方法[10-11],取匀浆组织样品0.2 mL,加入0.05 mL内标工作液及0.1 mol・L-1盐酸缓冲液,混匀后,加入3.0 mL乙酸乙酯涡旋混合7 min,低温离心7 min (3 000 r・min-1),转移上清液2.4 mL于尖底管中,水浴45 ℃,空气流挥干,0.1 mL复溶剂复溶后取上清液进样20 μL。记录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色谱峰面积及内标峰面积,以峰面积比对应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2结果
2.1正常大鼠胰腺组织中5个单体化合物的浓度与其他脏器组织比较肝脏和肾脏组织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2个单体的浓度远远高于胰腺组织内的浓度(P
表1正常大鼠胰腺熟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与其他器官组织内质量浓度比较
Table 1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rhubarb free anthraquinones in pancreas and other tissues in normal ratsμg・L-1
2.2AP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内5种单体化合物的浓度与其他脏器组织浓度比较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2种单体在胰腺和肝组织的浓度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正常大鼠胰腺内无明显升高。大黄酸在AP模型胰腺组织内的浓度显著高于肝脏,而芦荟大黄素模型大鼠的肝脏内浓度高于胰腺组织,与正常大鼠相似。大黄素和大黄酚在胰腺和肝脏2个组织间浓度无明显差别。而在正常大鼠肝脏显著高于胰腺组织的大黄素甲醚,在AP模型大鼠的肝脏中却要低于胰腺组织内浓度。与正常大鼠相反,在AP模型下胰腺组织各成分浓度明显高于心脏组织(P
2.3熟大黄5个单体成分在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各组织内的浓度比较对以上2组大鼠各组织内熟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比较,发现在胰腺、肾、脾脏组织中部分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在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其他组织中无统计学差异,见图1。表2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熟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与其他器官组织内浓度比较
Table 2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rhubarb free anthraquinones in pancreas and other tissues in AP model rats μg・L-1
A.胰腺;B.肾脏;C.脾脏;与正常大鼠相应组织内浓度比较1)P
图12组大鼠胰腺、肾、脾脏组织内熟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浓度比较
Fig.1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rhubarb free anthraquinones in pancreas, kidney and spleen between both group
与正常大鼠比较,AP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内大黄素和大黄酸浓度显著升高,而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胰腺组织浓度在2组间无差别,提示大黄素和大黄酸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状态下靶向分布于胰腺组织的主要成分。AP模型时肾脏组织内的大黄素和脾脏组织内的大黄酸、大黄素甲醚也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其他成分在AP疾病状态下无显著变化,提示这些成分可能是熟大黄治疗AP的组织靶向分布的主要成分。
3讨论
本实验结果发现,熟大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在正常大鼠胰腺与其他各个器官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但胰腺组织内的成分浓度并不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器官。在建立AP模型后,胰腺组织内某些成分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器官,尤其是大黄素、大黄酸。在AP疾病模型中,大鼠胰腺组织内大黄素和大黄酸、肾脏组织大黄素、脾脏中的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都明显升高,提示这些成分可能是AP疾病状态下的组织靶向成分。
近年来在对AP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只有能有效分布于病变胰腺组织内抗生素才可能具有防治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效果,且效应抗生素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实现抑菌抗菌作用[13]。本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AP的临床实践,推论分布在胰腺组织内的中药方剂成分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治疗效应,据此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假说,意在阐明病变靶组织内的中药方剂有效成分谱及其浓度与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但其关键环节是证实中药方剂成分在特殊疾病状态下能够靶向分布于病变靶组织。本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能靶向分布于AP状态下的胰腺组织内,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熟大黄或大黄为主的中药方剂治疗AP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熟大黄及其复方的方剂组织药理学奠定了基础。
实验发现,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5个成分在正常大鼠胰腺组织内浓度分布并不高于其他几个器官,且胰腺组织内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浓度明显低于肝脏和肾脏,说明熟大黄成分在正常大鼠体内没有显著的胰腺组织靶向分布特点。而在胰腺炎模型中,大黄素、大黄酸显示出对胰腺的靶向性亲和力,其胰内浓度均高于其他器官。从药物成分的分布上证明,只有在胰腺炎疾病模型,胰腺才是熟大黄作用的靶器官。其中大黄素、大黄酸更多的集中在病变的胰腺而发挥作用,疾病状态下以上2个成分的胰腺组织浓度要高于正常组胰腺中的浓度。更加验证中医理论“方证相应”,即方剂和药物与证候必须一致才能发挥作用,有证候和疾病时药物才能进入相应的归经部位起效。在急性胰腺炎的疾病过程中,局部炎症容易波及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脾脏和肾脏损伤。本实验显示大黄素在AP模型,在肾组织的含量高于正常组;而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在AP模型,脾组织内含量高于正常组。说明熟大黄有效成分除对胰腺有靶向性外,对其周围受局部炎症影响的组织器官可能也具有靶向作用,这就为本课题组的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了证据。
以大黄为主要药物组成的大承气汤,柴芩承气汤等经典方剂在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助于排除胃肠积滞,降低腹腔室间隔综合症(腹内高压综合症),清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保护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13-14]。明显降低了SAP的病死率和手术率[5],但具体机制目前并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大黄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在胰腺炎模型中组织分布特点以及与正常组分布特点进行对比的研究,为未来复方的药动药效学研究提供了思路。
对于临床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见的肺等远隔器官损伤,本实验结果并未显示熟大黄有效成分具有肺组织的靶向性。其原因可能因为本实验采用蛙皮素造模,为轻症急性胰腺炎,远隔器官的损伤较轻。因此可设计进一步实验,研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下,熟大黄有效成分是否对远隔损伤器官也具有靶向分布特点,以全面提供方剂组织药理学的药物成分分布证据,推动这一假说研究的不断深入。
总之,本研究通过分析熟大黄成分在正常和AP模型大鼠各个组织内的分布及其浓度,证实在AP状态下熟大黄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胰腺组织靶向分布特点,为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了证据。
[参考文献]
[1]唐文富,万美华,黄熙,等.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J].中草药,2005,36(1):1.
[2]Maléth J, Rakonczay Z Jr.Central role of mitochondrial injur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J].Acta Physiol,2013,207(2):226.
[3]Pasca di Magliano M, Forsmark C. Advances in acute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 from development to inflammation and repair[J]. Gastroenterology,2013,144(1):1.
[4]夏庆,黄宗文,蒋俊明,等.以“益活清下”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161例疗效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13(3):131.
[5]刘续宝,蒋俊明,黄宗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76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 2004,35(2):204.
[6]徐志鹏,,陶杨,等.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 2006,24(1):42.
[7]邓碧珠.清热解毒通腑、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5,14(9):840.
[8]崔庆贵.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2 例[J]. 河北中医, 2008,30(9):968.
[9]周总光,冯兴民,孙炜,等.清下1号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胰腺局部微循的作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9):574.
[10]Yu Q, Xiang J, Tang W F,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10 major components of Da-Cheng-Qi decoction in dog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Life Sci,2009,877(22):2025.
[11]Gong H L, Tang W F, Yu Q, et al. Effec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on pharmacokinetics of Da-Cheng-Qi decoction compon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7):5992.
[12]Bunner M, Pemersdorfer T, Mayer B, et al.Surgery and intensive care procedures affect the target site distribution of piperacillin[J].Crit Care Med,2000,28(6):1754.
[13]黄宗文,夏庆,陈光远,等.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25.
[14]薛平,黄宗文,郭佳,等.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63.
Pharmacological study on free anthraquinones compounds in rhubarb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ZHU Lin1, ZHAO Jian-lei1, PENG Xiao-hang1, WAN Mei-hua1, HUANG Xi2, TANG Wen-fu1*
(1.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verify the pharmacological hypothesis of prescriptions by studying the targeted distribution of major components in stewed rhubarb in the rat model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P). Method: Normal SD rats (control group, n=5) and the AP model induced with intraperitoneal cerulein (model group, n=5) were taken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Ra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stewed rhubarb granules (20 g・kg-1). Their heart,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and pancreas were collected two hour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Such constituents as emodin, chrysophanol, physcion, rhein and aloe-emodin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each tissue homogenate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mass. Result: Aloe-emodin and physcion in stewed rhubarb whose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and kidney of normal ra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pancreatic tissues, while the distribution spectrum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maining components in pancreatic tissu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other orga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emodin, aloe-emodin, rhein and chrysophanol in stewed rhubarb in pancreatic tissues of the AP mode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issues and organs, while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pancreatic, renal and splenic tissues were not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Conclusion: In the conditions of AP,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stewed rhubarb show a targeted distribution feature in pancreas, which provides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hypothesis of prescriptions.
关键词 科研思维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意见与建议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the bridge disciplin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edical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and train students' experiment methods,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thinking and training mode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tinuously influence the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have given rise to many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t is new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in the new era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four aspects about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achievements, shortcomings and solutions.
Keywords scientific think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1 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1)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未来学习和从事研究的重要基础;(2)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即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研究,并将它运用于实践;(3)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将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变成思维的形式,再进行分析、分类、比较、综合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运用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训练到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考验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药理实验教学培养科研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药理实验教学应积极加强科研思维的培养。
2 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
药理实验教学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涉及基础医学、动物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性较强,不仅考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更对教师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1)第一阶段的改革:1978年以前。1978年以前的药理实验教学主要以单科教学为主,比较孤立,没有和其他学科融合教学,实验主要以记纹鼓等简单记录仪器和幻灯片放映为主要手段,类型单一,]有统一完备的教材,主要以授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条件十分艰苦;(2)第二阶段:1978 ~199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课改浪潮,药理实验教学不再单一的进行,开始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融合,有的甚至还融入了心理学课程,药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和补充,同时,开始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人员,使用统一的教材,进行统一授课,实验的仪器设备和经费开支有较大的提高;(3)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素质教育作为普遍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来,药理实验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探索和革新,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使实验条件大为改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教材的编写更加完善;成立了不少实验室教学的示范基地,带动全国范围内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3 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
经过三个阶段的探索和改革,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教学中不重视科研思维的培养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1)没有形成培养科研思维的良好教学氛围。传统的应试教学对很多学校、教师的影响非常深刻,许多学校依然没有形成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良好氛围,从教多年的教师依然存在旧式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训练。
(2)实验教学课程缺乏创新。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的,并加以反复多次的训练使学生经过启发获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体系,然而现在很多从事药理实验教学的教师还存在把课程当任务完成,按步骤把实验走一遍,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未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假设、推理和发散性提问,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贯穿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中的,体现在思维方法、研究方式、研究内容等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必来源于理论基础知识又相应实践到实验教学中去,而很多药理学的教师还存在机械的让学生复制实验步骤不进行深刻的理论解析,或是将大量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加固,没有留足充分观察、记录、推理结论、攥写报告等的时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没能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不足。药理学实验的教学大部分需要进行体内、体外实验,需要具备基础实验场地、设备和动物资源,也就意味着需要充足的实验经费支撑。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系统内的实验设备尚落后于发达地区,拥有完备设备的教学型实验室还较少,教学经费有限,未能充分服务于教学一线需求。
(5)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和教辅人员是药理实验教学的主导,对实验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应渗透于药理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很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等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之,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开始的比较早,但过程比较缓慢,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临很多困境和不足。
4 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科研思维的意见与建议
科研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代药理实验教学重要任务、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药理学实验中心应培养科研的良好氛围。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也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倡导全民创新的今天,药理学科研领域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作为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工作,药理学实验中心应该加强科研精神的宣传、教育,培养科研思维、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大药理学实验设备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引入和改良,保证经费投入,使先进的仪器设备能真正服务于高校的师生,提升其科研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保障仪器设备的高使用率,共享教学科研资源。
(2)药理学实验教师应加大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索。科研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正视药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听取学生的意见、研读新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精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鼓励学生将药理学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变成常态学习的形式,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方法和研究路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科研思维。
(3)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时代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和实验技术,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只有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未来医药学工作者才能成为现实。
药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也不能单靠个体来完成,必须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和共同努力。
5 结语
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梳理了药理实验教学三次改革的成果以及科研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通讯作者:周轶平
L芑鹬С郑涸颇鲜∮τ没芯浚钅勘嗪?013FZ266;2014昆明医科大学药理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 马腾飞,王允,李梅,马行,夏安周,谷淑玲.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77-78.
[2] 黄正华.浅谈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68-270.
[3] 李娜.浅析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6.14(7):20-21.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分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教学经验。方法: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比较教学法。评价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后的总有效率,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 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难懂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值得教学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比较教学法;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药理学;教学应用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同时又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1] 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反映抽象难懂。[2]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探讨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教学经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个班级。其中男性学生共38 例,女性学生共42 例。学生年龄分布范围为18~20 岁,平均年龄为(21.5±1.023)岁。[4] 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比较教学法。评价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后的总有效率,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的实施:
1.2.1 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的教学目标。
1.2.2 选择比较对象
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相类似易混淆的概念,具有共同属性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对象。如传出神经药物和各类受体。
(3)确定比较内容。包括各对象的共同属性、特殊属性、属性值的差异等。(4)实施比较教学。
(5)评价和总结。[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有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 60 ≤ 80 分。无效:学生此门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期末的考试成绩≤ 60 分。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 标准差( x±s) 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 0 软件进行t 检验。 P<0. 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比较两组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有效率。结果如表1 所示。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 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教学研究表明,药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内容不仅抽象难记,而且容易混淆。学生领会和掌握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找到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4] 本研究从我校2011 级临床本科班中,随机抽取必修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4 个班级,评价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的应用。经过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期末成绩80 分以上者所占比例为35.12%, 成绩≤ 60 ≤ 80分所占比例为34.78%,教学总有效率为87.26%(表1),可见比较教学法应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比较教学法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难懂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值得教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亓莱滨, 冯希叶, 江海燕, 杜林. 比较教学法在Delphi 多态性难点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02).
[2] 尚军明. 案例教学法在我校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应用与体会[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3] 李玲, 阮耀.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CAI课件的制作及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7(18).
[4] 高建岭, 崔娟.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一章讲授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04).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翻转课堂;应用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教师和学生均能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中药药理学课程信息量大,不易理解和记忆,加之传统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本文旨在尝试将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
1.1中药药理学课程概述。中药药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起始于1923年陈克恢自美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研究当归、麻黄的药理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研究的开端。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药学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课程,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药学本科生对部分单味药的研究进展的了解,规范化的书写药理研究报告,基本掌握新药开发的基本技能,服务于生产实践;中医学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指导临床用药,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本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1.2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尽管本门课程有相应的实验课内容,但各高校现行的中药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例如通过课上对“止咳化痰平喘方药”的系统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该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并了解了代表药物桔梗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然后学生进行桔梗的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学生无需发散思维,只要按部就班就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尽管这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其内容单调、方法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此外,有限的实验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中提及的各种动物模型认识的需求,很多重要生物模型如糖尿病、肝损伤、缺血性心脏病等,以及热证、寒证等中医症候模型学生实验均无法重现,只能依靠老师“传授式”的课堂讲解,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本课程信息量大,大部分中药具有复杂而相似的药理作用,且代表药物、复方数量众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单味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的复杂性,不同剂量和对不同机体状态作用的双向性以及同类中药作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本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
2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例
2.1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2.1.1研究对象。药学专业四年制2013级28名学生,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每组14名。
2.1.2教学内容的选题。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药理学》(彭成主编),选取第二章“中药药性”,第十五章“消食方药”,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作为教学内容。
2.1.3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1.4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以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为例,实践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依据新教学法,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功能推送消息,学生实现翻转课堂的知识获取。如安神方药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概述内容对本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通过公众平台将学生所需要的材料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在微信公共平台提出思考题“探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开发该类新药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安神方药临床疗效,引导学生对中药新药开发的兴趣,强调中药在改善睡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了推送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外,还需推送相关动物实验的视频和习题,学生以此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对有些知识存在盲区,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资料,如若不能解决,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通过参考不同的问题及答案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利用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将已经制作好的学习资料绑定,可以实现学生的简单回复与学习资源的自动推送,使学习资源按需分配,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
2.2结果。分别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测评成绩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持肯定态度,且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显示翻转课堂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基于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中药学相关知识涉猎较少等特点,本文改革教学方法,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从而显著的提升了学习效果,增加了课前和课上的师生交流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何颖娜,刘姣,任艳青等.翻转课堂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225-22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刘爱华,刘勇兵,刘建峰.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107-112.
[5]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6]代静,李雯.微信一站式化学史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9):237-245.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医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64-02
《药理学》课程是为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专门人才而开设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国家卫生政策的变化,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八年制等精英教育,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潜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我校于2011年创办“岐黄国医实验班”,制定“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框架下,药理学课程也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不断做出调整与革新。
一、现状分析与问题回顾
1.药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设置问题。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它承接了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和微生物等)和临床医学的过渡,在实验能力培养上,药理学为学生日后科研思维与科研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必须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我校目前医学专业药理课并未严格按照“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设置。这一弊端在学生进入临床和科研时尤为显著,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情况。因此,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增加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必须的技能锻炼,为将来进入临床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2.药理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药理课实验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辅助环节,目的是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实验技术人员事先准备好仪器设备、动物和试剂等,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述和示范操作,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试验。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掌握试验内容和进度,配合理论课教学,但其弊端在于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对实验设计、组织实验实施等环节进行大胆地革新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科学实验的价值所在。
因此,以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切入点,努力搭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是我们探索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1.构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药理学教学全新模式。(1)《药理学》理论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对现有教材进行对比和筛选,选择知识更新及时准确的教材。并要求教师做好知识更新,把握临床和科研最新药理学进展,对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增加和拓展。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教学章节的相关文献,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点撰写科研综述。(2)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①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减少教师课堂理论教学时间,适当增加学生综合实验的时间。降低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此外,将各学科实验之间有重复的地方删除,开设新的实验,使各学科实验间有机融合、互相补充。通过教学时间比例的改变,不仅将基础实验课学到的实验技能综合地应用到专业实验课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也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改变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课堂教学的习惯。②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从原有的“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再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转变为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包括分析病例,讨论药物不良反应等),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方案优化,教师提供实验平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检测药效,分析机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可能的原因。通过这个模式的转变,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基本科研能力。
2.深化药理学对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运用。①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体系。采用分组的方式,教师定期给出研究问题,每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在课后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形成初步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讨论并给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②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授课过程中能够得到高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积极做出教学方案的合理优化。我们的反馈主要体现在两种方式上,一种是通过平时考核知识点得到的学生成绩来进行量化式考核,一种是通过问卷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式反馈。前者主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不同级别的题,以作业或随堂测试的方式进行,根据成绩量化考核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后者主要通过综合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阶段性进行学生信息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与模式。
三、成效和展望
根据以上实施计划,我们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岐黄国医2班的药理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教改实施。学生在全面完成教学大纲知识点的同时,以组为单位完成了5个综合性实验,包括前期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过程实施、结果分析和汇报、互相评价等环节。在学期末我们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认为这种实验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药理学实验不足的占总人数87.6%;(2)认为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占总人数90%;(3)认为自主设计实验有助于运用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并开拓思路的占64.8%;(4)认为应当进一步增加自主实验比例的占75.3%;(5)认为通过这种实验教学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巩固的占92.2%;(6)认为这种实验方法教学有助于整合不同课程知识并有助于综合运用的占94%;(7)认为这种实验教学有助于团队协作、培养科研思维的占75%。同时,在问卷提出建议这一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评价:(1)希望进一步开放实验室,打通各实验室的设备平台,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2)希望每组的人数少一些,增加每个人的练习机会。(3)希望增加优秀实验方案的分析和点评。
综上所述,在中医药拔尖人才的培养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教学上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方案,搭建新的教学和实验平台,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中医药拔尖人才,才能不断提升、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服务。
The Teaching Reform on 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for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Students on Chinese Medicine
LU Yia,ZHANG Jiea,DENG Xiu-lana,WU Yu-feng b,JIAO Nana,WANG Qing-qinga,
ZHAI Shuang-qingc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Preclinical Medical School;
b.Dean's office;c.Preclinical Medical School,Beijing 100029,China)
【关键词】机能实验;设计性实验;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1 引言
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并相对独立地改革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2012年在温州召开了全国首届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论坛暨机能实验技术研讨会。大会探讨了机能学实验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的改革和建设。数年来的机能学实验的成功实践显示了机能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较好平台。因此,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积极开展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这些均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不过,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基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不同程度的揉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机能实验的共性。1998年由
韩志远,讲师,广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510182),15919686676,email:.
我们学校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室整合而建立机能学实验,从此开始机能学实验的实践、理论完善和不断改革。最革新一点是开设开放性的设计性实验的的设计与实践。而且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和省精品课程。另外,我校主编的人卫版《机能实验学》更新机能实验学的知识,增添了部分改良的实验方法。这说明了我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就。作为生理学教学的教师,参与编写《机能实验学》和机能实验的实践,因此从生理学角度谈谈自己对高校机能实验教学的作用、意义以及今后因注意的一些问题。
2 正文
2.1 机能实验促进生理学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各种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学好《生理学》对每一位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生理学》 内容相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且学生接触较早,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机能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实验部分,都是密切结合医学临床的动物实验。这对于医学生来说,实验当中的未知的部分,往往会产生神秘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是一种自发的内在需求,能大大激发学习兴趣。生理学实验是机能实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机能学的基础。一方面机能学实验中约1/2的内容涉及到了生理学,另一方面生理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活动过程和规律,不了解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和规律就不能掌握疾病状态下的机体偏离正常的活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其奠定了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机能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的延伸和实验依据。通过机能实验学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这里以“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影响的特点”这一实验为例来说明。这个实验主要观察骨骼肌和心肌两种不同肌肉受不同程度电刺激的收缩反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上动作电位和收缩之间的关系:给予极低强度的单一电刺激(0.05mV)坐骨神经,其支配的腓肠肌不会发生收缩;随着电刺激强度加大,逐渐超过阈上刺激(1mV),我们会观察到单一阈上刺激后腓肠肌出现一个收缩反应即时我们加大到10mV电刺激强度,腓肠肌出现的收缩程度不会加大;低频率连续阈上刺激(多个5mV电刺激),腓肠肌出现多次收缩;加大阈上刺激的频率,腓肠肌会出现持续的强直收缩反应。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这一现象,也很容易结合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即单次阈上刺激引起一次收缩;连续阈上刺激可引起多次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不可以叠加,但肌肉收缩可以叠加从而引起强直收缩。这是骨骼肌的特点。结合心肌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特点,通过比较两种肌肉的收缩特点,学生会主动去探索这两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距,这样就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动作电位和肌肉的收缩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生理学的理论知识。
2.2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促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理论知识的深化
近5年,我校机能学实验积极开展开放性的设计性实验的改革,加大投入力度, 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行设计并开展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深化理论知识,也利于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通常会选取一个生理学的理论知识点入手,这本身就是一个验证理论的实践过程,从而理解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学生找到切入点后,会思考怎样去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想。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工具来查找相关文献来解决相关问题,如:采用什么方法手段比较客观、科学、公认,这个假想的研究进展或背景怎样,以及怎样初步确定自己的探索性实验的初步准备工作 、有没有备用计划等等。这些均是科研思路培养的必须。第三.实验设计后实验操作的过程同样重要,实验过程中遇到与假想不一致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和分析出现的原因:技术原因、实验设计原因、抑或理论本身原因,有时可在实验操作过程解决,这是科研思维培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培养方式可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3 结语
生理学作为机能实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本专业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实践结合理论,尤其是生理学理论的能力,从而加深理解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可在不同方面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因此,为促进包括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更应重视机能学实验的教学和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药;分子中药学;分子中药;方证组方;现代中医药
1 引言
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制剂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药物。其原因,一是因为基因组织学、组合化学、高通量化学、计算机化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对人体生物过程认识的深化,加速了新药研制的进程;二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导致预防和治疗慢性及老年性疾病、代谢失衡、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癌症的药物成为研究的重点。
中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具有神奇的功效,我国几千年来的人民健康得益于此。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机制主要呈现出多器官、多组织或多经络水平上的多个药物化学分子的胁同作用,并达到生理适应与平衡。由此可见,中药在体内的物效基础是以中药中的有效分子的作用来实现的。所以,采用现代药学检测技术,探讨和发现中药体内的有效分子,并在原食中药中表征后,再进行方证组方和研制新药,将成为未来创新药物研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这是一条反向思维的研究思路,笔者认为该思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施起来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中药体内有效分子的 “捕获”与检测;有效分子与原食中药的药学处理之间的联系;有效分子的表征方法等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业在19世纪以前曾闻名于世,甚至一度引领世界医药的发展方向。然而,进入20世纪,中华民族因战争连绵贻误了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而西方医药工业迅猛崛起,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人们对疾病谱和药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导致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面临巨大压力,甚至生存问题。那么,造成这种窘迫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第一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中医药新观点缺乏有效地传承或契合。如传统中医药理论“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谈用药须根据临床发病特征,进行标本兼治的组方与治病的原则,虽然这一理论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传统中医药临床实践,其重要性不仅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精髓,而且对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亦具重要指导作用;但它们同时也明显存在“应用抽象”和“随证变方”等不确定性缺陷。所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比较适于中医药临证医学的实践,对于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特别是研制中药新药明显不相适应。第二是缺乏传统中医“证”的实验模型,致使传统中医药理论难予研究与求真,同时也导致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乏力。第三是中药多以复方治病即使是单味中药,其有效成分也是多组分的;基本不能解释其物效基础。由此可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建正确的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及设计和建立能够揭示传统中药治病物效基础的方法或模型。
2 “分子中药学”概念的形成
2.1 中药的药性特征
众所周知,中药的性味是由中药中的多组分化学成分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导致了中药临床药性的多靶点(同时作用于机体的多个器官或多个组织、多个基因或蛋白质等)和多样性(即多效应,特别是有效性和毒副反应等)。对此,岳凤先[1] 给现代中药赋予的内涵是“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相适应的特征,包括药物本身性能(以中医药学独特术语表述,如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沉、浮等);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对人体状况认识的对应术语表述(如滋阴、壮阳、理气、活血、疏肝平胃、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治实秘或虚秘、治寒喘或热喘等);与药物的配伍遵从君臣佐使等关系,并组成一个功效整体,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具备上述三点基本内容,并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的药物称为中药”。岳老还指出,中药治病同时存在“宏观”优势和“微观”劣势;故提出“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概念,其内涵一是具备上述中药基本内容,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二是中药基本内容,须用现代科学阐述其物质和生物活性两方面内容。
李石生[2]认为,中药常以混合物或分子群中各成分的协同、增效或拮抗的方式治疗具体疾病。现代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尽管一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合物分子,但并非全部分子都是有效成分,而往往是其中一些具有一定骨架的化合物或不同骨架分子组成的分子群表现出特定的生理活性或治疗作用。李氏把这种治疗作用用中药理论概括并归纳为一定的性味体现;即从分子水平上确定了中药所含有的分子群或主要成分与中药性味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此,李氏团队提出了“分子药性假说”;即一是分子具有药性,其药性具有规律性;二是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分子多样性指分子骨架的多样性和特定骨架分子个数的多样性;三是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具有多靶点作用机制。
2.2 中药的药性基础
岳老和李氏团队的观点提示我们:中药化学成分分子多样性的本质是中药药性多样性。所以,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所具有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起作用的化学成分的性味。由于组成中药的分子多样性及其药性的多样性,决定了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往往是多靶点的机制。由此说明,中药是由特定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不仅具有特定结构,而且分子或分子群作用于人体能产生构效反应。
2.3 分子中药学概念
依据中药是由特定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这一事实,笔者2002年提出“分子中药学” 理论[3]。其内涵是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药理活性规律。分子中药学理论,其意义一是最大限度地应用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诸如层析、液质、超微粉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新吸附、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或冷冻干燥以及发酵工程等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其药理和毒理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该理论有助于解释中药多效应和多靶点的特性机制,并为现代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赋予新的内涵;三是分子中药学理论不仅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指出了现代中医药科学的研究内涵;四是有助于创新中药即“分子中药”的发现和研制。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医药一定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现代中医药系统观念”指导下的飞速发展的“分子中药”。必将开创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新时代。
3 分子中药学的内涵
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的重要理论。由于分子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分子药学、分子药理学、分子毒理学、分子制剂学和分子药物临床药理学等内容,就必须采用现代医学,特别是包括相关或不相关学科的科学技术与之适应。如血清药理学、基因表达、分子探针等理论与技术正被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计算机自动控制,图像分析处理、KDD等技术为建立更敏感和规范化的中药药理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生物芯片可用于中药成分的真伪鉴定,有效成分筛选及药理药效研究等领域;研究源于中药中具有特定化学结构和明确药理活性的分子,探讨两个或多个分子的复方制剂、药理、毒理及临床疗效等等,均属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范畴。
4 分子中药学研究的必要性
4.1 分子中药学研究是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中药的药性即疗效是中医治病成功的关键。因此,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仅要求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其临床优势及制剂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借鉴现代医学、药品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创制既符合中医药理论又能合法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现代中药;只有传统中医药的大“革命”,才能使传统中医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中医药临床的实际需求。
4.2 节约和保护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
人类的生存有赖于自然生态的平衡,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据文献记载[4]全球可以入药的中药材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有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近100种,此外还有加工类药50种左右。目前,仅有不到1%中药材可以人工栽培并能入药使用,可见大量的中药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并被使用的。由于人类对中药材资源保护不利,加之生态环境被破坏,植物药材被过渡采挖,再加上违背生态规律的不科学采收等行为,已至少造成3000种中药材物种消亡或濒危绝种的境地[56]。另外,中药材在传统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解除了人们的疾苦,但同时也存在自然资源极大的隐形浪费。所谓隐形浪费指的是中药单行或复方制剂治愈一种疾病不可能是制剂中的全部成分或有效部位,而往往仅是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甚至代谢产物等活性分子产生疗效。那么,与制剂一同食入的非活性物质对受治疾病是无用的,但对于其它疾病未必无用。所以,我们把随制剂带入体内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中药中的分子称为中药材资源的隐形浪费。不论中药材物种的自然消亡或濒危,还是中药材资源的隐形浪费均暴露出直接使用中药(或饮片)煎汤剂,或者中药复方仅粗提取后制成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所以,加快分子中药学的研究进程,尽快推进中药的分子化和研制分子中药新药,将是节约和保护中药材资源、促进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明智的策略。
4.3 分子中药学实施策略
具体的对策:一是最大限度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分子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成果,建立高效、准确、快速的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化合物或有效部位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探索和建立分子中药(或分子复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建立规范的分子中药药理作用评价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和指标;开展分子中药的方证组方理论基础研究,科学地阐明其药效,作用机理及方证组方规律的科学性。加强分子中药毒理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以探讨分子中药的配伍、禁忌及配伍使用减毒增效的作用机理。二是分子中药的生产工艺工程化。分子中药学研究能够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已经成熟的先进生产和检测技术。如超临界液体萃取、树脂吸附、膜分离和浓缩、喷雾或冷冻干燥、一步造粒、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并在分子中药的生产中应用,提高分子中药的生产质量和效能。改造目前中药生产中相对落后的提取、分离、精制等技术,采用计算机和标准程序控制或优化生产工艺,逐步实现分子中药的工业化生产。三是分子中药产品化和标准化。从中药中获得分子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集约放大,更是传统中药方剂的指数富积,必将极大地丰富传统中医药学概念意义上的中药产品,而同时使标准化的产品比传统中药产品更科学、更严谨、标准的检测方法更易操作。对于大量分子中药的数据与信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加以收载、分类和编目,是分子中药的产品化和标准化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利于总结现代中医药学研究成果,而且还可以在借鉴中药及其方剂的传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国际分子中药、天然药物市场、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反应、临床疗效、药用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等现代中医药信息数据库,促进现代分子中药的产品化和标准化;此举对促进我国乃至全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分子中药学概念的产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现代的人需要现代的思想和使用现代的中药。所以,现代中医药学的精髓在于新时代赋予传统中医药学现代的新理念和新科学。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造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样,伴随着分子中药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分子中药的广泛使用,分子中药新药的不断创制和面市,现代中医药学的进步和发展必将促进现代中医药学的繁荣和昌盛。然而,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分子中药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同道们的认可,更艰难的是尚需业内人士付出时间和卓越的努力去实践、检验和发展。振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李石生,邓京振,赵守训,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分子药性假说的提出[J]. 中国中西医结合,2000,20(2):8384.
[2] 岳凤先.中药与西药的未来[J]. 中国实验方剂学,2002,(S1):568577.
[3] 王四旺,谢艳华,孙纪元. 中药现代化与“分子中药学”[J]. 中国医学月刊,2002,1(9):743745.[4] 杨光. 试论中药现代化[J].北京中医, 2000,(1):1315.
[5] 索风梅,陈士林. 论濒危中药替代品的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06,2(4):6872.
[6] 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8):46.
Molecular Composition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Siwang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in In School of Pharmac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