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7:06:11
导语:在房屋建筑的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lobal energy shortage situation intensifies, energy sav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f common concern.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not only, and the worl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beyond imagination.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esent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as the key link nature also cause for concern. This article is from this obtains, from domestic energy saving design status,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measures and the several aspects prospect, and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国内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节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本体技术、建筑用材和热环境用设备等多个方面。这也成为国内建筑节能不够力度,高耗能性依然居高不下的原因。虽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这些规范和标准并未得到很好贯彻:我国住宅建设速度加快,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总和,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耗能建筑。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其二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和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
二、 原则
1. 自然通风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是建筑使用者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更是减少空调使用时间从而节能减排的不二良策。因此在考虑总平面布置时,要注重自然通风。
2. 建筑朝向
良好的建筑朝向,不仅能够满足第一条的通风原则,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要优先采用南北朝向。
3. 体形系数
所谓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过大,则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大,能耗越高;而体形系数过小,又会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一般而言,条式建筑不应超过0.35,而点式建筑不应超过0.40。
三、 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1. 绿化节能设计
绿化节能设计的理念并未将重点放在房屋建筑本体上,而是从吸收太阳辐射和反射热的方面考虑。有测试结果表明,对夏季中午到下午三点的升温速率而言,有绿化房间要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当然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不同的树种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节能效果。主要有楼间绿化、临街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等。合理的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气候,还能从总体上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减少污染。
2. 建筑体型的节能设计
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体型变化,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然而,随着建筑行业越来越追求新颖、独特,楼房越盖越高、建筑外形越来越奇特,从而忽视建筑节能的要求。建筑体型如果能够尽量减少错落、使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增加进深而减少面宽,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墙体表面积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一般而言,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而点式建筑的不应超过0.40。
3. 外墙的保温节能设计
对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房屋建筑的护结构而言,墙体都占有很大份额,而且其热损耗也很大。因此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节能的强弱,而护墙体节能的主要实现又依赖于墙体材料的好坏。
从结构上而言,对于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应注意外墙的保温层必须满足抗风压、水密性以及温湿度变化的时候性要求,使墙体与周围装饰或相邻部位均得到适当处理,并不产生裂缝。
从材料上而言,围护结构的热阻值越大,保温性能就越好通过维护结构向外扩散的热量也就越少。在建筑基本形式不改变的情况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以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和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使用。然而对于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则可将外墙、内墙保温技术结合使用。而对于非透明幕墙,如金属幕墙、石村果墙,没有透明玻璃幕墙所要求的自然采光、视觉通道等功能要求,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该作为石墙对待。
4. 门窗的节能设计
一般房屋建筑装修的时候人们都关注门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目前我国的节能标准对户门的保温作了明确规定,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改善门窗保温效果(如增加窗玻璃层数、加模等),加强户门和杨柏的保温等。之前使用的单玻实腹钢窗因为保密性和气密性都比较差,而为PVC(内衬钢材)窗框代替,更有住宅还安装断热型铝合金窗,配合中空玻璃或低辐射中空玻璃使用。国内采用的中空玻璃,内部密封空间内装有一定量的干燥剂,使得玻璃表面温度不能低于其中干燥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在寒冷季节也不会结露;由于内部空气的密封性和静止性,整个窗户的保温性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窗的保温性能仍然不能和墙体保温性能相比拟,所以保持科学适度的窗墙比例,或者减少可开窗的面积,都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性。当然,这都需要在室内能保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前提下,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
5. 屋面的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虽然屋面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外墙,但却是护结构所占面积最大的:因为顶层放假的护面积占到3-5个面,而一般标准层放假的护面积只占2-3个面。不论是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还是冬季严酷的风雪侵蚀,屋面对于顶层放假的室内热环境和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为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选用导热系数小而蓄热系数大的保温隔热材料。同时也要注意选用材料的密度不能过大,防止屋面荷载过大。
2) 虽然保温隔热材料的种类五花八门,但设计人员在选用的时候并不能随便挑选。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屋面的结构形式、防水处理方法和施工条件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才确定。
3) 保温层的厚度也要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合理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要提倡使用倒置式屋面。
4) 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选用吸水率高的材料。因为如果吸水率较高,屋面湿作业时会大量吸水,从而降低热工性能。
目前国内常用的屋面保温节能设计方法是正铺法,即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另外还有许多高层房屋建筑采用了倒铺法,即将防水层设于保温层下,这种情况下保温隔热层可以保护防水层不受外部空气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增加使用年限。
四、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景
建筑节能对建筑业的巨大经济效益,让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启动。因此不论是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上,还是节能设计环节,或节能施工方面,我国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将节能设计是否达标作为重要考核项目。
五、 结束语
节能是国内住宅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建筑节能又关乎整个国家发展的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抓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才能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发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创新节能设计思路、强化节能设计管理,从而让国内房屋建筑走上节能之路。
参考文献
[1] 罗涛. 探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与其前景展望[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1(3)
[2] 叶宇凡.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
[3] 伏传芳. 节能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金山. 2010(9)
[4] 王怀. 关于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J]. 科技风. 2010(13)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建筑;设计;措施;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经济的繁荣,城市土地的日益紧张,这个时候高层建筑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城市中。这是社会经济和人类需求的互动构思,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有趣的绿色区域和空间的使用,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观。然而也伴不随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只注重建筑自身及周边环境的设计,然而在很多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的场所。 城市设计在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中被忽视了,完美的过于重于自我孤立的城市环境,没有亲切感,给人一种恐惧感。协调设计环境被忽视在建筑物和建筑物、街道和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上明显的体现出来,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它已成为设计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1、防止高层建筑密集
密集的高层建筑在城市的有利办公条件,同时也附带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例如:城市空间的压力和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等。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布局局实现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的有机结合,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其底部必须和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设计时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总之,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去考虑,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地做到为群众服务,满足最广大的使用者的需求。
二.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决定了一般的理性和科学的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建筑面积,形状特殊,高度集中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过度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真可谓寸土千金,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而且有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灾、热岛效应等已成为人们急待解决的难题。
三.重视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
一是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就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1、防火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2、电气问题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3、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4、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5、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谈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6、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在建筑物上除了承受垂直载荷外,更主要的是需要抵抗侧向风荷载和地震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高度方向每层中有变化,因此,在多层建筑之间,会有相对薄弱的一部分,这也是侧向变形和应力集中点,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以全力避免。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努力减少各相邻层面间的刚度偏心矩之变化。比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对与建筑物的抗震提出三大水准之设防要求、两阶段的设计方式,其中,第一阶段之设计应当运用第一水准烈度之地震动参数,从而计算出建筑结构在弹性状态之下的地震效应及构件的截面大小。在第二阶段的设计中,应当采用第三水准烈度之地震参数核算结构薄弱层,或者对薄弱环节弹塑性层间进行侧向位移或转角,从而使设计小于规范所规定之限值。
五.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去考虑,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地做到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海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8)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节能作用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能源总量是一定的,当人们无限制地使用之后,留给后辈的资源将会非常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节约资源,而具体到房屋建筑环节中,应当从设计环节着手,从根本上提高节能的效果,从而为节能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作用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则非常少,因此,我国应当具有资源节约意识,在工作、生活中都应当注意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后辈留下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在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通过节能措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资源优化配置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非常有限,而且,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资源的利用率比较有限,因此我国是耗能大国,节能就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到房屋建筑领域,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在设计建筑外墙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成具有保温功能的墙体,这样能够有效地留住建筑的热量,从而减少人们升温操作,降低人们的能源使用量,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房屋建筑设计环节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实现人们长远发展[1]。
(二)绿色房建理念
房屋建设节能化设计不仅会影响到资源节约工作,还会影响到整个房建领域,促进节能理念的形成。目前,我国的房建领域普遍存在节能意识差的问题,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通过节能化设计工作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倡导该行业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现代人追求的不仅是可见的绿色环保建设,对于不可见的绿色理念也十分重视,因为,良好的理念一旦形成,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从而提高节能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房建理念构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设计环节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房屋建筑中节能设计的实际运用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是一项操作难度大、影响深远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节能意识,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协调设计与具体施工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将设计落实到具体施工环节中。笔者认为,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墙体节能
房屋建筑具有保温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达到在冬季只需进行少量供热就能保证屋内的温度;在夏季只需少量制冷,就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舒适温度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应当标明材料的规格,对材料进行详细说明,避免施工单位滥用材料,从而保证房屋建筑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墙体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支撑着建筑的结构,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同时,它还具有保温、防渗漏的功能,因此,在该领域实施绿色节能技术也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墙体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的热导率较高,不能将室内的热量进行保存,所以,现在的建筑中,都会使用其他材料进行辅助设计,以增强墙体的保温性。目前,保温的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内保温和外保温,使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决定,如果室内的供热时间较长,可以使用外保温的形式,如果室内供热时间较短,可以使用内保温的形式[2]。
(二)门窗节能
在整个房屋建筑中,门窗是最薄弱的部位,该部分的耗能也比较大,因此,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应当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门窗的面积,从而减少热量传递,同时,还应当使用密封效果更好的门窗材料,改善房屋建筑的保温性能,具体的方法是选择经济性较好、实用性较强的门窗材料,例如现在非常流行使用节能环保玻璃,其中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反射率低、保温性强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同时,还要保证门窗具有防火防盗的功能,具有合格的安全性能。
(三)周围环境
房屋建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需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为此,周围的环境也会对房屋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人员应当尽量优化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的丰富度,例如在房屋建筑的顶部、墙体进行绿化,提高该区域内的绿化面积,从外遮阳方面讲,建筑外遮阳部分可以有效阻隔部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因此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减少辐射带来的热量,为此,要设置一定的遮阳措施,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房屋建筑之外的环境设计也需要引起重视,首先,设计人员要认真考察周围的水文、地理环境要素,尽量利用原本的自然资源,当原来的环境要素较差时,可以通过人工改变的方式进行弥补,例如在房屋建筑周围建设人工湖,这样能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同时,在向阳的位置可以种植一些大树,起到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的效果,类似的工作都是在设计工作的指导下进行,因此,设计人员应当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提高房屋建筑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我国人民对于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设计出更加先进的房屋建筑,同时,要使其具有节能功能,降低人们的使用成本,这不仅仅是我国房屋建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我国在节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因此,希望该行业的人员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设计能力,从而为建筑节能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家炽.建筑节能的推广及施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7):116.
[2]徐龙,郑庆有.论建筑节能技术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5.
关键词:房屋建筑;美学设计;协调均衡;基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房屋建筑其实就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艺术,承载着人类几千万年来的历史积淀,彰显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智慧与审美观念。一直以来,房屋建筑就是科学设计与美学艺术的巧妙结合,两者相互交融,互为衬托,从而成就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房屋建筑的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应用。当代房屋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美学思想的心理构成、形象特征、自然环境等一系列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由此体现出了当代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1、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基本特点
美学可以看作是艺术哲学的一部分,而建筑一词在拉丁文中具有“巨大的工艺”的含义,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建筑与美学艺术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包含了艺术美学的思想。同时建筑学中包含的美学思想是相对具体的,每一种建筑材料的色质,品质以及形式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其整体布局、结构以及构图也能产生具体的美感。总的来说,建筑的美感是由建筑的外部造型到建筑内部的结构形式以及细部处理进行散发的,分别体现在对房屋建筑各个部分的比例、色彩、韵律以及质感的处理中。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外部造型的观赏性中,还通过各种不同材料以及空间组合关系体现在其内在美上,充分发挥房屋建筑的功用与美感。
2 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统一协调性应用
房屋建筑的设计一般需要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统一的协调性,也就是将各种有着显著差异的形体要素进行整合聚集,构成一个整体,从而通过整体上的视觉感受体现出房屋建筑设计的建筑美。基本上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形式再其使用目的与艺术表现上都是相对多元化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固定的发展,就是这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才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为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一份艺术美化的气息。
2.2 均衡稳定性应用
房屋建筑的设计通常是由不同规模、形状、材质、颜色深浅变化、线条虚实变化共同打造出来的层次感,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视觉美感,带给人不同的视觉轻重感。也就是说房屋建筑的设计是由各种各样的设计因素通过不断的变化实现的不同设计风格,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搭配与层次上的错落设计,实现了房屋建筑在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根据设计轻重感的不同,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实体、质感粗糙以及色彩灰暗的设计感觉上是偏重的;反之则轻。因此,房屋建筑在其整体设计上主要是通过美学中的均衡稳定性应用使之显得稳重又舒适。
2.3 比例关系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比例主要是指各物体之间的大小、宽窄以及高低关系。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整体比例,部分比例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这三种类型,而且比例在房屋建筑中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要是比例关系处理的相对对称的话,能带给人一种和谐与圆满的视觉美感,相反要是比例处理不平衡的话就很难形成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贯穿于整个建筑物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一旦比例在其组成部分中产生了主要尺寸的相同比例,就可以形成一种黄金比例,比如 1∶ 1,1∶ 2,1∶ 3 类似的简单基数比。还有一种比例关系称之为动态比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只要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各个比例之间的关系就能使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
2.4 韵律关系应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韵律只存在于音乐当中,熟不知韵律可以存在于一切物体中,当然也包括房屋建筑设计。韵律指的是一种由任何物体的各种元素叠加一起形成的系统重复特性,广泛渗入在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与现象中,比如人的心跳与呼吸、流水的纹路以及树叶等等。而房屋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也应用到了这种韵律美,其主要表现在系统重复上,这种重复通常是为了强调与突出一种视觉上的效果,可以是形状上的重复,也可以是距离之间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条件就是对象单元的结构以及性质是相同的,其间距也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着良好视觉效果的优秀建筑作品,其关键就在于韵律关系的协调、简单以及所散发出来的威力感。
2.5 布局序列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需要进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有机结合,其整体布局也需要进行相对有序的排列,比如结构、功能以及审美上的有机排列,可以说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一般都是紧凑有序,错落有致的。每一种序列都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开始以及结束过程,一般是从建筑入口展开序列的,最后通过引导建筑设计空间进行结尾,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序列结尾工作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布局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规则布局与不规则布局。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带给人的是一种严肃的庄重感,是一种意图传达明确清晰的审美感受。通常在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中,不容易发生偶然事件或者给人眼前一亮、意想不到的惊讶感觉。这种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主要是针对大型商场、社团、政府单位或者人群密集的大型广场而设计的。与此相反,建筑设计中的不规则的布局序列一般带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艺术气息,体现出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们带来仿佛置身于流动中的房屋建筑中的错觉,极富想象力与感染力,往往在外观造型上就能让人有喜出望外之感,与规则的布局序列相比更有特色与个性,主要是针对居民住宅、娱乐场所以及社会中心建筑而设计的。
3 结论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应用无处不在,需要不断地超越创新,与时俱进,在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建筑设计的美感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美学思想进行设计,不但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对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管理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设计师们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美感而忽视了房屋建筑的实用性。未来房屋建筑的设计趋势应该是将科学性与美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不断追求创新,使房屋建筑设计做到别出心裁,变化莫测,美轮美奂。
参考文献
[1] 郭琦.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讨[J]. 山西建筑, 2013, 39(33): 12-13.
[2] 张晓航. 浅谈房屋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9): 185-185.
[3] 杜林君. 美学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建筑, 2013 (22): 25-25.
关键词:房屋建筑 ,节能, 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China is a vast land, the rich resources have can't satisfy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people for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hortage in more and more serious. China's housing industry is energy waste is a serious zone, at pres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s large amount of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our countr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autho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our count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y related discussion.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之间的能源抢夺战已经越来越激烈,能源的保护与节约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满足这一战略的要求。经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耗能的26.7%,现有建筑的80%以上是不符合节能要求的,房屋建筑的能源消耗严重。目前全国各个城市都在大搞房屋建设,如果不对高耗能建筑进行节制,我国的国家能源势必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房屋建筑节能技术概述
1、房屋建筑的概念。房屋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由于我国各地区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地区的房屋建筑形态各异,呈现多样化的面貌。随着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现阶段城市之间的建筑逐渐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房屋建筑主要包括三种结构形式。首先,砖混结构形式。这是指突出粘土实心砖墙的作用,圈梁和构造柱只是起到抗震的作用。其次,钢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建筑的主架由型钢梁和钢柱构成,目的在于建成具有韧性和抗震性较好的多层高层建筑。再次,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这是目前房屋建筑使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房屋建筑的抗压能力和整体的稳定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2、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历程。节能环保以往是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要求,但是我国已于1996年就批准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民用建筑的设计术语和符号、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以及设计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各省市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地方标准和关于节能的政策法规。此外,《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也于2006年1月1号起开始实施,以该法律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上建立起来,旨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房屋建筑的节能管理。我国在房屋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基础上,节能技术也日趋成熟。墙体保温隔热技术、门窗密闭保温隔热技术以及屋面保温技术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玻璃等技术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的房屋建筑通过利用节能技术,有效的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加大了对战略资源的保护,合理的使用了可再生资源。
二、我国现有的房屋建筑节能技术
我国建设部曾在2005年初明确提出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超大城市要实现建筑节能65%的目标。在2010年中国的十大节能低碳建筑中,取用风能、太阳能和黄浦江水建造的世博零碳馆、整体节能达到88%的德州太阳谷微排大厦以及每年可节电188度万度的电谷锦江酒店都是我国房屋建筑利用节能技术的代表作,将建筑艺术与节能技术完美结合。
1、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建筑的规划阶段要对建筑的朝向、体型、间距以及绿化配置进行整体的考虑,建筑要尽量采取南北走向,保证阳光的摄入和良好的通风。一般来讲,建筑的设计要尽量控制建筑物的体型,加大建筑的进深,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建筑的体型不宜有过多的变化。此外,建筑师们要重视遮阳板、百叶窗等构造措施,尽量的采取风能和太阳能来代替原始的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在建筑物的周围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区域微气候。下图就是对建筑节能的整体规划。
2、外墙体的节能。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整体规划的时候,要尽量的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原因就在于外墙的散失热能占到了建筑总耗能的22%。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多空粘土砖以及复合墙体技术,其中复合墙体主要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技术。在房屋建筑实践中,内保温层已经开始被限制使用,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节能技术,其对于建筑整体结构的保护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下图显示了我国的外墙体节能技术。
3、外门窗节能技术。据统计,外门窗的散热损失约为30%,冷风渗透率也在30%以上,外门窗是能耗损失严重的部位。目前我国在减少冷空气的渗透方面,主要是采用气密条来提高外窗的气密水平,同时还对窗用型材的尺寸规格、组装的精确度进行了控制。其中钢塑复合窗、塑料窗、空玻璃以及镀膜玻璃在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的传热量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进行节能设计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到规划、设计方面,还设计到施工、运行、维修等多个环节,设计时必须以当地资源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并充分考虑经济性及技术性方面的要求,以便在实现节能目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阳台的节能设计
阳台这个概念在如今很多时候不作为外部空间使用时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由于概念的模糊造成设计中的模糊,以前节能培训中往往注重阳台上分隔保温门的设置,若设置了会如何考虑若不设置会如何考虑。在我看来出发点有所误会,节能设计的根本是降低运行使用中的热耗,它是围绕着对采暖区域的整体保温去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因此当封闭阳台无论它称不称其为阳台,设不设保温分隔门,只要此处采暖都应该算作建筑物的整体去考虑,当然此处不采暖但没有封闭门时也应该如此考虑。明确了这些一切就清晰了。以往的习惯设计法是阳台设不设保温隔断门,建筑物变成了不考虑阳台的矩形建筑,细心者对阳台只是按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再单独设计一下侧板底板顶板的保温,粗心者只按热桥简单处理一下。这些和阳台参与整体建筑中计算体形系数去考虑,阳台的所有侧窗按建筑的外窗去考虑耗热值的结果是有很大差距的,但这些被太多的设计者忽略了。
2 外墙保温节能设计
对于我国现有房屋建筑而言,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则是房屋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众多施工实践显示,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3 门窗工程的节能设计
在选择住宅或为住宅装修时,人们应关注门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这两方面的物理性能与住宅的热舒适性和节能关系最紧密。过去某地地区较普遍采用单玻实腹钢窗,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差。目前,某地已禁止在住宅建筑中使用实腹玻璃。现在一般使用PVC(内衬钢材)窗框,有的住宅还安装断热型铝合金窗,配合中空玻璃或低辐射中空玻璃,对提高热舒适性效果明显;此外,节能标准对户门的保温也作了明确规定,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加强户门和阳台门的保温,改善门窗保温效果,如增加窗玻璃层数、加膜、增设保温窗帘或采用各种新型建材节能等。国内多采用密封的中空玻璃,有两片或多片平板玻璃,周边用间隔框分开,并用密封胶密封,使玻璃层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由于密封空间内装有一定量的干燥剂,在寒冷的季节,玻璃内表面温度虽然极低,但仍然可不低于其中干燥空气的露点温度,这样既可避免下玻璃表面结露,又可保证窗户的洁净和透明度,内部空气因是密封的、静止的,对提高整个窗的保温非常有利。同时,还应注意的是,窗户也并非开得越大越好,因为玻璃的保温性总是比不上墙体的保温性。当然,保持科学适度的窗墙比例(指门、窗面积与门、窗面积加上外墙面积之比值),既节约能耗,又健康舒适。
4 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是建筑护结构所受室外温度最高的地方,面积也较大,对现在的高层房屋建筑而言其节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改善高层建筑室内温度环境、节约整体能耗非常重要。我国通常的屋面保温节能的做法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这种做法为正铺法。还有许多高层房屋建筑采用了轻质高强、吸水率极低的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采用倒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倒铺法是将防水层设置于保温层下,其优点是由于保温材料的保护作用,使防水材料免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及施工人员来回走动所造成的损坏,大大延长了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有一定节能功效,但造价较高。目前,我国采用的浅色坡屋面节能设计技术,它既能有效排水,防止屋面渗漏,又能有效隔热保温,节约能源。深暗色的屋顶仅反射不到30%的日照,而非金属浅颜色的屋顶至少反射65%的日照,反射率高的屋顶大约节省20%~30%的能源消耗。
5 太阳能节能设计
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另一个方面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良好的利用条件,全年日照时间最长可达2800h~3300h,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即每天平均日照时数大于6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3以上。绝大部分采暖地区均分布在长日照区域内,这些地区日照时数6h/d的年总出现天数都在200d以上,多的可达300d。太阳能在我国房屋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目前,随着节能设计研究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基于房屋建筑的布局特点和使用特点,附加阳光间与室内采暖设备相结合的节能设计已经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使房屋建筑在室外气象参数剧烈变化情况下,使室内温度分布更为均衡,同时改善室内热环境并节约能源。
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是个长期的努力过程,逐步提高设计节能率更是发展趋势。建筑能耗的降低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亡,应该不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设计者有了思想的高度才会有行动上的重视。努力的深度和是否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关系,只有每个设计者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多在细节上下功夫,节能减排的理念才会被真正落到了实处,带动施工方监理方最终实现目标。一个建筑师的艺术感的确重要,可他对每笔施工图的责任感比艺术感更加的重要。
6 结束语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先后颁布一系列规范、标准。然而实际工作中,这些有关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要贯彻这些标准、规范,还需要加大设计执行力度,以设计为关键环节促进节能建筑的建设。房屋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房屋建筑本体技术到房屋建筑用材料产品、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等都存在着节能潜力。因此,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其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海珍.浅谈建筑节能的设计方法[J].太原科技,2011,(05).
[2] 王玉玲,朱江雁.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新疆化工,2008,(01).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67-02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它主要介绍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常见的建筑构造等。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第一次进行相对完整的课程设计,也是检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成果的主要实践环节。如何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自主科学选题,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程设计的选题是课程设计顺利进行的前提,选题应该综合考虑设计时间、学生基础、课程内容、学生兴趣等诸多问题,所选择的题目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且能经常接触的建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基础不同,应该给出不同的建筑让学生自主选择,如课程设计经常采用的中小学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自由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选题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每个学生都能选到合适自己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设计中有所收获。同时,所选择的题目除了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外,还应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遵守规范、进行实地调研等好的设计习惯。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属于中等难度的设计,这类建筑学生接触得非常多,和大学教学楼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对于此类建筑都有一定的认识,完成起来难度并不是太大,适合大部分同学。
多层单元式住宅属于较为容易的课程设计题目,这类题目网上的参考资料较多,可以参考不同楼盘的户型图,也可以参考学生家的住宅,完成起来难度不大。这类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比较,通过自己的使用感受来思考建筑的布局合理不合理,建筑好用不好用,如何才能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如何能够使建筑住起来更舒服。
幼儿园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因为学生接触不多,同时,一般的小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幼儿园并不多,可以进行参观和实地调研的选择很少,这类题目需要学生更多地上网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
别墅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但是此类建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类建筑限制较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喜欢的建筑,比如假设自己要建一栋别墅,那么这栋别墅应该是什么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使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资料的习惯。
二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设计质量
传统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安排两周,这两周一般是在期末前,这种时间的安排并不是很科学。首先,靠近期末考试,学生需要期末复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其次,因为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部分在教材的前几章,此时距离学习建筑设计的时间已经较长,不能及时地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再次,集中两周时间,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选择、尝试、构思、查阅资料;最后,该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做课程设计,设计经验不足,同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集中两周完成课程设计,学生的完成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也缺乏创意,大多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尾。考虑到集中两周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端,笔者对课程设计的时间进行了重新安排,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下发任务书阶段,将这个阶段提前至完成房屋建筑学课程建筑设计部分的讲解后,大约时间为第五周。此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题,鼓励学生翻阅不同建筑的图片和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带学生参观学校及周围的相关建筑,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个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安排为第六周至第十六周。安排学生花两周左右的时间查阅相关规范,自行观察相关建筑,在图书馆阅读相关建筑设计作品集,力求做出具有设计感且符合规范的作品。从第八周开始,每周按时提交相关建筑物平、立、剖面图的初步设计图,与老师进行探讨和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段时间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第三阶段为定稿阶段,这一阶段为第十七周。这一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进行图纸绘制,教师安排固定的绘图教室,为学生按照学号安排座位,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据前期的初步设计进行定稿的绘制,教师每天随机抽查学生到位情况,同时检查学生的绘制情况。
这种安排拉长了课程设计的时间,使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构思设计、与老师进行探讨的时间都大大增长,同时安排最后一周集中绘制成果,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质量和绘图效率。同时,可以将课程设计与教学更紧密地结合,将课程设计融入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复习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内容帮助课程设计的完成。
三 多种绘图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往的课程多采用手工绘图或计算机制图当中的一种,笔者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巩固大一所学知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认为将两种绘图方式结合更为科学。
在前期的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学生采用手绘的方式画出建筑草图进行讨论与修改。在修改完成后可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画出完整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等,交由教师检查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在论文的定稿阶段,要求学生绘制手绘图,即在第十七周集中在绘图室绘制手绘图,要求每个学生将前期完成的计算机制图手工绘制到A2图纸上,并且符合相关制图规范。
两种制图方式相结合,能够体现计算机制图方便修改、便于保存等优势,也能体现手工制图全局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性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制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手工绘图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制图规范的掌握,同时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两种绘图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完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根据学生最终的完成成果进行评分,没有体现出学生前期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括准备工作、资料查阅、初步设计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由于不同学生所做的课程设计题目不一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进行综合考查。本文将总成绩的评定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占30%。根据学生前期所做的准备、资料查阅、初步设计修改、讨论课及绘图课到课率等实际表现进行评分,激发学生前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到课率,也能更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表现。
第二部分为定稿成绩,占60%。根据学生最终完成的设计定稿进行评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设计作品的独特性、新颖性,即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是否存在抄袭,设计作品有无创意等;其次是与任务书的符合程度,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任务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完成规定数量图纸;最后是图纸整体完成效果,即图纸是否干净整洁,是否符合相关制图要求等。
第三部分为设计讨论,占10%。在第十六周安排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讨论,每位同学准备约3分钟PPT,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与分享,其他同学与老师可与设计者进行探讨与讨论,有利于设计作品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结束语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第一次独立进行课程设计,也是房屋建筑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如何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进行不断地思考、探索与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加固措施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属于地震多发国家。由于之前大多数国家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并不能使建筑物良好的应对地震灾害,仍存在大量的不足,因此为克服前者的缺陷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在强烈地震灾害发生后进行的调查以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强烈地震灾害给地震区居民带来了严重的人身安全及经济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为抗震设计理论的完善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述
由于结构的位移与内力都是可以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到的简单物理量度单位,因此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基于位移或者是基于内力的设计方法。但由于其局限性,这些设计方法并不能真实有效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地震作用,因此更广泛更灵活多变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越来越为人们认可。新西兰学者Park于1976年提出基于结构承载能力的抗震设计,1992年美国学者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2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与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建筑物加固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特别是自20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施工工艺的出现,使结构的抗震加固技术越发完善。
1996年,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首先颁布并实施了《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及修复规程》以及《混凝土和砌体房屋地震损伤评估标准》、《混凝土与砌体房屋地震损伤修复标准》。这些设计标准在地震分析中,采用了粘弹性的静力分析法评价地震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在大多数房屋建筑中并没有考虑抗震设防。
我国对采用碳纤维裹缚构件进行结构抗震加固研究与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首次对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进行试验研究,数据表明碳纤维裹缚构件加固法对梁、柱的刚度以及承载力有着明显的加固效果。
3 房屋建筑相关抗震加固措施
3.1 以承载力为核心的加固法
3.1.1 对构件进行卸载
对建筑物承重构件进行卸载的方法就是降低结构自重荷载或者是作用在承重构件上的荷载,已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的作用。此加固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最常应用为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砖以减轻填充墙自身质量。此种抗震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够在不改变建筑物结构的情况下满足抗震要求,大大的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
3.1.2 增加承重构件的截面积
增加承重构件的截面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增大结构构件的横断面积,提高建筑物的刚度以及承载能力水平。该抗震加固措施主要是增加框架构件配筋量以及构件截面尺寸,这种加固措施不仅可以使构件的抗震水平大大提高,还可以改善之前的不良结构体系。
3.1.3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就是将构件中强度偏低以及存在施工缺陷的部分混凝土采用高等级混凝土进行置换以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加固构件进行监控,以避免因为施工对结构造成破坏,必要时应预先采用支顶的方式进行卸载。
3.1.4 外包(粘)钢板(角钢)加固法
外包(粘)钢板(角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承载能力远不能满足使用过程中有可能承受的地震作用。采用外包(粘)钢板(角钢)对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必须选用强度较高的复合胶结材料(如改性环氧树脂)进行粘结。
3.1.5 高强纤维(碳纤维)裹缚加固法
加固中采用的高强纤维主要是指碳纤维,此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因构件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以及受弯导致结构破坏的情况,加固后,纤维只承受拉力。对于配筋率小于国家最小配筋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以及素砼构件,本方法不适用。
3.2 以能量消耗为核心的加固法
3.2.1 隔震加固法
该加固法为了减小原结构内产生的地震作用力,将地震变形转移到预先设置的隔震层。目前工程中采用的隔震装置主要有:①橡胶垫隔震;②弹簧系隔震;③滑移隔震;④悬吊隔震等。虽然此种措施的抗震加固效果十分明显,但其实施难度大,在我国还未能成功的引入到工程实例中。
3.2.2 消耗地震波能量
近年来消耗地震波能量(即消能减震技术)频繁的使用在我国抗震加固工程中,此种方法是在建筑物中设置大阻尼的耗能设备,在地震作用过程中这些耗能设备能够通过增加结构阻尼系数的方式抵消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主体结构因地震作用发生破坏。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阻尼器不断地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现在常用的阻尼器主要有摩擦式阻尼器、加劲阻尼(ADAS)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等。‘五一二’地震后汶川地区的部分框架结构就是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了加固。
4 结语
如今以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为研究背景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关注,尤其是日本和美国等地震多发国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抗震性能化设计不但加强了受众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地区关于抗震设计的交流,有利于抗震设计方法的规范化、国际化。但抗震性能化设计还处于初级的研究阶段,仍然遗留有大量的技术问题等待着工程人员解决。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建筑结构 结构设计 优化技术
前言
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建造结构成本的花费占了一个比较大的比例,通过结构设计的优化技术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建筑成本造价方面的压力。因此,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房屋建造过程中地合理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从而在满足建造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房屋建造工程的总体造价。
1、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现实价值及应用
1.1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现实价值
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满足房屋结构效益的长远化,在这个基础上,尽量使房屋在投资上降低,结构上科学合理。与传统的房屋结构设计理念相比,现代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建造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大约可以维持在10%――35%之间。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建材的利用率和性能发挥到最大值,使房屋内部的各个空间之间形成协调的整体,并符合我国相关的安全质量规定。此外,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对房屋的最初设计提供帮助,因此,优化技术对房屋整体设计的安全、合理、舒适起着重要的作用。
1.2房屋结构设计技术方案和理论的应用
房屋结构设计方案和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房屋总体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和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优化。在这其中,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优化包括很多方面,如:相关细节结构部分的优化设计、相关基础结构方面的优化设计、房屋屋顶方面的设计优化等,对于这些方面的设计优化还包含很多更加细化的设计,如布置、选型、造价、受力等方面的设计优化。相关的设计工作者应该在满足房屋建造的相关规定前提下,而后充分考虑造价方面的因素进行相关的结构设计优化。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2.1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在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两方面。其中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包含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并应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其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2.2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践价值
在满足建筑结构长远效益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近期投资并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度和合理性。与传统设计相比,采用设计优化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5%~30%。优化技术的实现,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材料的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并具有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同时,它还可为建筑整体性方案设计进行合理的决策,优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的“适用、安全和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
3.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3.1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原则
结构设计优化要求我们从工程的设计和价值角度去思考方案。结构设计优化是追求最合理地利用材料的性能,使各构件或各设计专业得到最好的协调。它不仅具备了传统设计方案所要求的规范以及规范所要求的安全度,而且也具备了现今价值学和审美学的成分。结构设计优化是对结构设计进行深化、调整、改善与提高,也就是对结构进行高质量再加工的过程。结构设计优化不是以牺牲结构安全度与抗震性能为代价,而是经过结构设计优化的过程,使建筑功能更协调,成本更低,结构更安全。
3.2实施结构设计优化技术所遵循的要点
(1)科学地遵循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要求结构设计工程师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也要对结构规范的条文熟知,即在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下,将自身的结构设计方案贯穿于项目设计中。规范更多的是针对量大面广的工程,因而某些条文的规定会偏于保守;此外,用于一些特殊、复杂工程的设计时,有些条文则不够安全。所以,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中应运用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正确的判断力把握设计,做到设计成果不断优化与创新。
(2)结构工程师前期参与和主动参与的重要性
强调结构工程前期参与和主动参与是实施结构优化技术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施工期间,建筑师很难对结构体系的受力做到正确的分析,既建筑师的结构思想不能完全替代结构工程师的设计理念、经验和判断,也无法弥补结构与建筑专业技术共识的空白与隔阂。既具有扎实的结构设计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结构工程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前期方案设计,帮助建筑师构思与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更好使整个建筑的功能得到彻底的体现。
(3)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其它专业的协调与配合。从建筑学发展角度分析,现代建筑是建筑、结构、设备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产品,所以在实施中要强化分工与合作,强化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样才能创作出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的完美作品。在整个项目开展中,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达到实用美观大方的效果,而且可以使结构受力更趋于合理进而降低成本和简化施工。在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只强调方案创作的新奇,不遵循建筑的基本力学规律,这样的方案往往会造成结构设计困难。还有一些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如将抗震设防区的高层建筑电梯或楼梯偏置在建筑一侧,使得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的偏心距过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大的扭转效应。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分析出,加强专业的合作与协调是实现结构合理、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
4.总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我前边曾提到“经济、适用、合理”是房屋设计优化的原则,但是这三种效果之间又相互独立、相互矛盾。所以尽管在结构优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使这三种因素更好的融合仍然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应用实践中多探索、多积累,达到一种用最低造价实现最佳效益,既美观又合理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