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

时间:2024-01-05 17:08:26

导语:在建筑工业化的缺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

从古至今,盖房屋都离不开砖瓦砂石,在现场进行人工砌筑或浇注,也就是说,房屋是现场建造出来的。其缺点很多: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这一系列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需求。因此,要使建筑工业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就得开创新路,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建房,于是装配式建筑就应运而生。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它采用最新的冷压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卓越的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防潮功能。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历史悠久,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就是一种简单的装配式建筑。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得到大量推广。

1分类

装配式建筑按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一般分为五种。

1.1砌块建筑

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有的砌块表面经过处理,可作清水墙。

1.2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应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板材之间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纵墙式、内柱式和大跨度楼板式的内部可灵活分隔)。

1.3盒式建筑

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安装好,甚至可连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装配形式有:

(1)全盒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叠组成建筑。

(2)板材盒式,将小开间的厨房、卫生间或楼梯间等做成承重盒子,再与墙板和楼板等组成建筑。

(3)核心体盒式,以承重的卫生间盒子作为核心体,四周再用楼板、墙板或骨架组成建筑。

(4)骨架盒式,用轻质材料制成的许多住宅单元或单间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也有用轻质材料制成包括设备和管道的卫生间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建筑内。

盒子建筑工业化程度较高,但投资大,运输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装设备,因此,发展受到限制。

1.4骨架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承重骨架一般多为重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钢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组合,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两种。保证这类建筑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连接。柱与基础、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板等的节点连接,应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进行设计和选择。节点连接的方法,常见的有榫接法、焊接法、牛腿搁置法和留筋现浇成整体的叠合法等。

板柱结构体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是方形或接近方形的预制楼板同预制柱子组合的结构系统。楼板多数为四角支在柱子上;也有在楼板接缝处留槽,从柱子预留孔中穿钢筋,张拉后灌混凝土。

1.5升板和升层建筑

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但施工方法则有所不同。这种建筑是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

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升板建筑多采用无梁楼板或双向密肋楼板,楼板同柱子连接节点常采用后浇柱帽或采用承重销、剪力块等无柱帽节点。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多用作商场、仓库、工场和多层车库等。

升层建筑是在升板建筑每层的楼板还在地面时先安装好内外预制墙体,一起提升的建筑。升层建筑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比较适用于场地受限制的地方。

2特点

装配式建筑有以下特点:

(1)设计多样化

装配式住宅,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2)功能科技化

外墙有保温层,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外观不奢,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为厨房、厕所配备务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3)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工艺就可以轻易做到这点;木窗,钢门窗,薄壁铝门窗日渐淘汰。塑钢门窗正在兴起,其制造工艺也更为先进;散装保温材料完全被板、毡状材料所替代;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及连接件,尺寸精确,都是机械化生产;楼板屋面板为便于施工亦应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才能制造出来。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强调,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进行控制。如果把房屋看作设备,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就是这台设备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经过严格的工业生产可以保证其质量,组装出来的房屋才能达到功能要求。

(4)施工装配化

装配化施工具有下列优点: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使用;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施工现场噪音小,散装物料减少,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施工成本降低。

3总结

装配式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完全是由工厂运来的半成品,施工单位在现场对地势做一定处理后,将半成品进行房屋的组装。建筑工地不再把瓦工、木工、钢板工等工种分得那么细,建筑工人由过去那种复杂的多工种角色,转变为单一的背阗射钉枪,电钻等工具的装配工角色。这种装配化制造房屋已经避免了传统建房的缺点,施工速度非常快,可在短期内竣工。房屋制造对企业来说,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房屋装配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其精度,以确保房屋制造的质量;施工时的噪音降低,物料堆放场地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由于工厂化的生产和现场的标准装配,使房屋制造成本降低,并容易满足室内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的要求。因此,装配式制造房屋的许多优点是传统房屋建造方法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GRC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因此,我们相信本世纪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大有可为,会成为住宅产业现代化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单元式幕墙特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单元式幕墙的特点

1.1设计和制作要求高,单元式幕墙更符合当今环保的主题思想,在技术上,采用物理的“等压原理”设计,内设排水系统,分层逐级排水,与其它形式的幕墙系统相比较,防雨水渗漏和防空气渗透性能优良。

1.2建筑工业化程度高,其材料的筛选、制作工艺过程、单元板块的养护、出厂的检验等均是在专业工厂中进行和完成,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程度。

1.3施工便利。单元式幕墙的单元件板块高度为楼层高度,标准板块宽度一般在1.2m-1.5m,故传力简捷,可直接挂在楼层预埋件上,安装方便和速度迅捷,可与土建配合同步施工,有利于缩短工程周期。

1.4单元式幕墙所有工程均可在楼层内完成,在安装期间可以省出高大的脚手架和吊船;且单元板块的框架结合紧密,立面线条统一。

1.5现场的安装工作主要是单元板块的吊装,不需要在现场存放大量外墙材料、构架及其它附件,工地的产品保护工作主要在待安装的单元板块上,因此对现场管理工作的要求不高,便于幕墙产品的保护,不容易造成幕墙材料、组装构件的遗失和损坏。

2 单元式幕墙施工

2.1施工准备

2.1.1由于单元幕墙的预埋件施工随主体结构施工一起进行,因此在施工前应检查预埋件的偏差,其垂直方向偏差不大于10mm,前后方向偏差不大于20mm,左右方向偏差不大于30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如有不符应采取措施,使其符合安装要求。

2.1.2幕墙安装应在主体工程验收后进行,主体结构应满足幕墙安装的基本条件,即主体结构施工完毕马上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复核,并按单元幕墙板块进行分隔,要求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外表面平整度及结构的尺寸偏差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同时应将其具置全部标记出来。

2.1.3首层平面划分出专用区域来进行板块卸车和临时存放,此区域在塔吊使用半径之内。

2.1.4转接件及附件由人货两用梯运至各楼层,分类整齐堆放在指定区域。

2.2单元式幕墙施工段的划分

2.3.1对于一个项目具有很方正,高度较高,主体结构造型没有很大的变化的项目,最好采用,分几段(如2~15,16~30等),同时再每一个面为一个批次;

2.3.2对于一个项目,立面变化复杂,高度不高,应按每一个面进行分批。每个批次最好为低于500个单元板块以下,这样不但有利于各种材料的组织,同时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

3 单元式幕墙板块安装

3.1板块吊装设备:环形轨道粱(配合电动葫芦)、起重架、活动小吊车、2t卷扬机、定滑轮吊装等;

3.2板块吊装的人员安排

3.2.1板块存放层应配置4名工人,负责板块水平运输及起吊工作;

3.2.2活动小吊车所在层应配置起重机械司机、辅助工(负责小吊车的平面移动);

3.2.3在板块安装层及其上一层各配置工人2名,负责单元板块的翻转及安装工作;

3.2.4在中间各层分别配工人1名,确保板块在下行过程中,板块不与楼体碰撞。

3.3板块的吊装

3.3.1利用专用的运输车将待安装的单元板块送到所在安装位置的首层同一位置的垂直处,将单元板块固定在卷扬机的钢丝绳上,在指挥人员的指示下缓缓提升单元板块,同时存放层内人员借助起抛器,将板块向楼外移动;当板块接近垂直状态时,存放层上一层人员应确保板块不与楼板发生碰撞。

3.3.2当单元板块吊至所安装位置后,将单元板块移到电动葫芦上锁紧,准备安装。

3.3.3为防止板块的前后碰撞,将板块固定在垂直的钢丝绳上,安装时再将钢丝绳拆除。

3.3.4用电动葫芦将单元板块固定到指定位置,吊装人员在吊船上在板两侧进行安装,用手把稳板块,缓慢放下对准上墙钢件,到位后拆除钢丝绳。

3.3.5检查板块的位置是否准确,调节板块水平、复核垂直偏差之后固定该板块,安排其他人员安装楼层防火棉托架和防火棉,进行防雷施工等。

3.4单元板块的翻转及插接就位

3.4.1单元板块的翻转及插接就位由单元板块按装层及上一层人员共同完成。

3.4.2单元板下行至单元体挂点与转接高度之间相距200mm时,命令板块停止下行,然后将单元板旋转180度,再缓慢就位。

3.4.3翻转后即进行插接,插接时,上下层均配有安装人员,应先进行左右接缝的对接,插接完成后,在控制左右接缝尺寸的情况下命令板块继续下行,此时由板块上一层人员负责单元体挂件与转接件的对接,板块安装层人员负责上、下两单元板块的插接。

3.4.4确认单元板块的挂点、左右插接、上、下插接都已安装到位后,拆除吊点夹具,并命令其返回板块存放层。

3.5板块的调整

3.5.1板块的调整即是对板块六个自由度方向上进行调整,调整原则是横平竖直,并确保挂件与转接件的有效接触与受力;

3.5.2在进行横向微调时,则是采用微调机对连接件进行施压,以避免在吊装和插接过程中勉强到位的情况;高度方向的微调,则是借助水平仪来调整高度的调节螺栓来实现;同时还应对单元板块的左右接缝进行校验微调;

3.5.3调整完毕后,应将连接挂件与转接件锁紧。

3.6单元式幕墙的收口处理

但对于单元式幕墙来说,由于常规结构的限制,一个层间最后一个板块的插接几乎无法实现。为此,在节点设计中对收口处进行了特别考虑。目前业内主要有两种方案:

3.6.1收口单元式采用特殊设计,不采用对接方式,但此种方式成本较高(增加模具);

3.6.2采用“二加一”收口方式,即收口部位预留至少三块单元板块的位置,收口时两单元组件平推进入空位,再从上而下插最后一单元组件,然后再调整三个单元组件的缝隙;

3.6.2对于收口位置的选择,一般选择在室外用施工电梯处、搭吊处、变形缝(沉降缝)阴阳角、单元式与构件式幕墙相接处。

4 单元板块安装的控制要点

4.1防水密封单元幕墙内部防水密封十分关键,除要求防水密封材料符合规范外,防水材料在墙体与龙骨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密封,而且能将雨水阻挡并送至设计的排水通道中。 4.2板块挂接后,底转接件与板块挂件应进行可靠咬合与连接,并可实现调整。

4.3支座间相互咬合后,横竖框间的插接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该到位,配合良好;应通过调整机构进行调整,实现无应力拼装。

4.4横竖接缝须横平竖直,在安装板块时,应进行六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调整,以确保接缝形如直线。

4.5对单元板块的拼缝位置进行注胶密封处理,注胶应饱满、连续,防止产生气泡,收胶光滑流畅。

4.6单元板块安装质量控制标准:单元板块左右偏差≤2mm、进出偏差≤2mm、标高偏差≤2mm;单个板块两端标高偏差≤1mm、垂直度≤1.5mm;左右相邻板块进出、标高方向阶差≤1mm;上下相邻板块直线度≤1.5mm;相邻板块接缝宽度偏差±1.5mm;同层板块标高偏差3mm(一幅幕墙宽度小于35m)。

5 结束语

以上简要的分析了单元式幕墙的关键技术,根据其特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建筑中,单元式幕墙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当然,这并不是说框架幕墙不好,实际上单元式幕墙和框架幕墙的优缺点是互补的,框架幕墙造价相对较低,运输方便易存放,并且由于其结构特点,适合造型复杂的建筑。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幕墙的优缺点,才能设计出结构更加成熟的幕墙系统,在实际工程中才能选择出最适合工程的结构,设计出美观的现代建筑。总之,单元式幕墙以其综合性成为了各种形式的幕墙工程的集成品,具有防雨水渗漏、防空气渗透、建筑工业化程度高、施工便利等特点。在实际施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则做好单元式幕墙的吊装、翻转、插接、调整和收口处理等,以确保单元式幕墙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碧怡.浅谈单元式玻璃幕墙的质量控制[J].管理观察,2010,(18).

第3篇

关键词:装饰抹灰;替代;工艺

中图分类号: TQ17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就目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来看,装饰工程无论是在预算成本还是在工程质量评价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装饰工程的关键在抹灰工程。抹灰是一种土十分陈旧的工艺,不但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劳动和一定的工期,而且不易保证质量。可以说抹灰工艺不符合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节拍,与现代的科技进步很不协调。如何改革抹灰工艺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技术问题,为了改革抹灰工艺,提出以下几点建设:

1、 发展抹灰砂浆的替代产品

建议使用粉刷石膏。粉刷石膏是近年来的新产品,在北京市已广泛应用,它具有较大的粘接力,不易产生裂缝、空鼓、起皮和脱落。由于粉刷石膏具有早强、快硬、防火、保温、隔热、粘结力强,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等特点,它是替代水泥的理想胶结材料,可以作为墙面、楼板底板等粗装修的覆面材料。粉刷石膏有面层型、底层型、保温型三种,使用时可根据墙面类型选择。面层粉刷石膏所装饰的墙面,其手感光滑细腻舒适。

2、推广清水砼,以取消面层抹灰工艺

目前全国各地已开始推广使用,但推广的范围及力度不够。要推广清水砼,必须从模板入手,保证了模板自身的质量(包括支模质量)也就为清水砼的质量提供了保障,这就要在模板上投入资金。为了节约资金,可以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采用小节拍流水施工,加快模板的周转,模板的配置量就可以大大减少。另外可以大力推广“模板快(早)拆体系”,采取先拆模板,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支撑。采用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有力,减少了湿作业,机械化施工程度高。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快拆体系”可以少配模板1/2,支撑1/3。

清水砼的推广可分期分批地进行,首先在一些关键部位如外墙砼、楼板砼、阳台样板及盛水构筑物等部位先行推广应用,然后逐步扩大到砼梁、柱等零星砼构件,逐步实现在砼构件上不做抹灰。保证了清水砼基层质量,涂料可直接刮腻子、涂刷涂料、外墙砖或地板砖的镶贴可用TG胶或其它胶粘物粘贴。现浇砼地面建议实行一次压光工艺,以取消二次抹灰。

采取清水砼,既方便施工又省工、省料且取消面层抹灰工艺,可减少装饰层自重、减少承重荷载,降低工程造价。

清水砼的推广不仅需要施工单位积累经验,搞好质量控制,而且需要其它有关部门大力配合。首先要从设计开始推广,从设计要求在砼表面不抹灰,要求其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等允许偏差达到抹灰的各项要求;再就是政府行政部门下决心采取强制性手段推广应用,经过实践证实切实可行并具有一定效益的,政府就要行使其职权发红头文件,进行强制性推广,并及时修订现行规范标准,将其列入国家规范及验收标准;另外,预算定额方面也要调整,使其造价有法可依。这类问题如果不系统、全面地解决也会影响清水砼的推广。

2、 大“墙体改革”力度,以减少或取消面层抹灰工艺

在我国80年代前,绝大部分房屋建筑都是多层建筑,由于经济和建材原因,6层左右的多层建筑均为以砖砌体为主的承重结构。因为有这样一个基础,所以尽管室外立面可采用清水砖墙勾缝的工艺作为外装饰,但室内只得采取各种各样的抹灰工艺。进入80年代全国高层建筑突起,钢筋砼结构被广泛采用,近10年来随着钢筋砼结构的广泛采用及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实施,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墙体改革”,为了防止破坏耕地及减轻结构自重,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推广使用多种砌块(如砼空心砌块、陶粒空心砌块、加气砼砌块等)及各种轻质板材。

目前,虽然实心粘土砖有明文规定不能用,但粘土多空砖还允许使用。用墙体来承重的多层建筑是不是发展方向,如何选出一种或多种符合我国国情,又能接近国际先进国家建筑工业化水平的多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这是一项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各种空心砌块、加气块,既没有减少墙厚,增加使用面积,又必须双面抹灰,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对工程进度、冬期施工十分不利,对墙体改革和抹灰改革都是极为不利的,建议少用或不用这类墙体。

加强“墙体改革”力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

(1) 推广“内浇外砌”体系

采用“内浇外砌”可以减少3/4抹灰工作量,自1997年就开始推广

该体系已有24年,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的情况下,有必要使“内浇外砌”体系再度辉煌,在推广时建议将“内浇外砌”改为“全现浇”体系,外墙用现浇夹心板,在外墙板中间夹40---50mm厚聚苯板,内、外侧浇注清水砼,可以彻底消除抹灰,缺点是造价较高;将“内浇外砌”改为“内浇外挂”,外墙采用“预制夹心砼外墙板”造价较高,可以采取现场预制,作到两面光,也可以取消抹灰工艺。

(2) 用轻质墙板代替砌体墙

解决墙体抹灰的最好办法是取消“湿作业”推行“干作业”,大力推广轻钢龙骨石膏板(含防水石膏板)隔墙对于要求高的隔墙可采用双面双层石膏板中间夹保温层等办法。现在用的少的原因主要是价高,也可采用成组立模工艺生产的两面光的陶粒圆孔板(条板 ),根据功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厚度的板(60、80、100、120mm),采用这种墙板不仅取消了抹灰,又便于管道安装,并且防水、隔音、价格也适中,值得推广,石膏空心条板 损耗太大,GRC板容易裂缝,现在均已逐步减少使用了。

不论使用那种不抹灰的条板,一定要保证条板表面光洁度、表面平整度及垂直度,以防止安装完毕因墙面平整垂直度不够而再次抹灰,不仅浪费人工和材料,而且抹灰层易空鼓,一旦空鼓,就是大面积的甚至整面墙 空鼓脱落。

3、 改革砌体墙体抹灰工艺

对于砌体墙体抹灰工艺的改革主要有以下方面:

(1)小砖砌体的抹灰只能做局部改革,尽量提高砌体的平整度,以清水粘土砖墙的质量标准来要求砌体砌筑质量。当然,对粘土砖本身外型尺寸的质量也要严格要求。对于框架结构来说要严格控制主体垂直偏差。抹灰砂浆尽量不用石灰砂浆,因为它影响环境保护。

(2)建议砼空心砖内墙和外墙内侧不抹灰,用刮粉刷石膏的工艺解决抹灰问题{厚度2—3mm},严格控制砌筑质量,把垂直偏差和墙面平整度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抹灰工程的质量标准。外墙面如采用粘贴面砖工艺时,直接用防水胶粉粘贴面砖,粘接层厚度为3mm左右,如采用水泥砂浆或涂料时,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在聚合物水泥砂浆中再掺入杜拉纤维,其效果更好。但必须控制其抹灰厚度,以5mm厚左右为宜,并进行分格,分格不宜过大。

(3)积极推广应用“干混料”

“干混料“在工厂制造,配合比容易正确掌握,可减少现场操作,提高工业化水平,保证抹灰砂浆质量,但价格较高(因含加工、包装费)。粉刷石膏和粉刷石膏砂浆均为干混料。

参考文献:

[1] 虞兆年.防腐蚀涂料和涂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10~213.

[2] 吴贤官.建设工程涂装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92~2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3—2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

The integrated assembly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and form

MA Ke,CAO Wei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prefabricated technology,and study forms and Practice for integrated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ms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and outlook the history of the failure of integrated assembly architectur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prefabricated construct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Key words: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ntegrated Architectural,Modulus produ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

后工业时代时期末,数字信息时展的当下,新的社会生活模式使人们对建筑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建造与建筑设计,近代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大力推动衍生现代主义建筑。如今信息技术普及,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对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发展的探索,将促进建筑的多样化发展,提高生产质量和速度,减少浪费,满足新型社会的需要。

1.现代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

1.1工业化背景下预制装配建筑发展溯源

西方建筑预制装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多在展览馆、火车站等大厅型建筑与多层厂房中应用,之后又在仓库、商店、办公楼等建筑中应用。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例子是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1851建造于伦敦国际博览会上的水晶宫(图1)。整个庞大的结构完全是由重量小于一吨的简单构件装配而成,惊人的建造速度(预制构件的生产和装配)、简易的建造装配和轻巧透明的建筑形象,无论从设计手法、建造手段、制造工艺等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水晶宫预示了一个革命的开端,成为了集成装配建筑体系研究的先驱作品与里程碑。

图 1 伦敦国际博览会水晶宫

集成装配式建造的第二个高峰在20世纪初,主要为混凝土预制范式的建筑。战争造成了城市住房矛盾日益尖锐,迫切的住宅需求使工集成装配建筑得到了重视。现浇混凝土会受季节影响,而预制混凝土则没有此缺点,且批量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当时需求大量重复建造的住宅类型。

装配式建造技术大规模的涌现是在二战后,以集成装配为技术基础的工业化建造体系真正的建立起来,对应此时建筑学已步入现代建筑的时代。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对高层建筑的需要与塔式起重机的出现,为了减轻维护墙体重量,开始使用标准化与模数化的集成预制建筑材料――幕墙。大面积玻璃幕墙代表作是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利华大厦(Lever House)。(图2)幕墙采用不锈钢框架,色彩雅致,尺度适宜,成为了当时宣传集中装配建筑的绝佳实例。6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开始广泛的采用。其中几乎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马赛公寓采用了两种集成混凝土外墙板构件:①构成公寓单元正立面阳台的格子板;②安装在框架外的所有实体墙的覆面板。柯布西耶曾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到:“为了完善,必须建立标准”。标准化构件成为了大规模生产建筑构件的主要特征,后逐渐推广到各种大型与公共建筑中使用。

图 2 利华大厦

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使集成装配建造技术体系逐渐发展成形。在工业化装配建造技术中,把过去相互分离割裂的设计、生产、建造程序统一整体,直接把房屋看成工业产品,对房屋的设计(包括建筑空间、结构、设备等设计),构配件的生产和运输,现场施工组织和装配,技术经济分析,市场需求与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建立完整体系。60年代欧洲开展了不少各具特色的集成装配钢筋混凝土大板建造活动,其中法国先行,北欧质量较高,而数量最大则是前苏联与东欧国家。英国的轻钢构架CLASP学校建造体系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成功的装配建造体系。而最著名的建造体系是美国的SCSD学校建造体系,这是在英国CLASP体系上进行的延续和发展。

70年代后,国际集成装配建筑进入一个新阶段,其特点就是现浇集成体系和全装配体系,从专项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轻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如钢、铝、石棉板、石膏、声热绝缘材料、木材料、结构塑料等构成的轻型体系,是当时集成装配体系的先进形式。由于新的结构体系比混凝土结构更加易于生产、节点制作更多样化、精度更高,从而发展拓宽了通用集成建造体系的适用范围。

信息时代到来后,数字化语境下的集成建筑发展渗透到建造技术的各个层面,诸如“数字化建构”、“虚拟现实”、“功能仿真”等概念术语在学术界风起云涌。人类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建筑,用数控机械建造建筑,借用数字信息定位进行机械化安装建筑。彼特?艾森曼作为这个改革的主导者之一,深刻强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产生了一种对建筑学体系机构影响的新范式转型,从机械范式转向电子范式。”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也将迎来了信息化进程下信息范式的转变。

1.2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可持续性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建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根据统计,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占整个城市垃圾重量的18%。在垃圾中大量的比例是包装材料,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采用像制造业般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建造过程将更快更高效,这不仅是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将在工厂完成,还意味着传统的建筑运作方式的终结。开发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基于“合作关系”的协议被认为是追求更高的品质、可靠性和减少延误的有效方法。集成装配式建造的支持者认为将建筑的主要构件放进工厂中生产具有巨大优势,这将保证构件的精度,并且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由工人进行组装,损耗和失误都将减少,成品精度也随之升高。这样能大幅度的降低建筑造价,提高场地开发和建筑建设的速度,缩短施工周期,进而减少了资金和管理的相关支出。

2.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结构范式

20世纪30年代众多实验性预制构件得到实践,工业化是现代建筑兴盛的基础。集成装配建筑一直追求高精度与标准化,希望在工厂里生产更多材料或建筑构件,切合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二战后,各国建筑百废待兴,社会需要大量建筑,运用预制构件建造的住宅广泛普及。其中大量使用所谓“大板”的系统进行建造,这一系统就使用预制混凝土板,板在边缘与墙体相交,形成刚性的方盒子,可以省去独立结构框架。

集成装配建造系统不断与时代科技相融合,今天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擦出了新的光辉。人们对焦在建筑的“轻质”体系,并展开各项实验性的设计方案,我问主要展开木构范式、钢构范式、与模数集成三种类型的研究。

2.1 木构范式

木材与混凝土比较,主要优点在于可再生和低能耗。技术的革命与更有效的建造方法将使木构架在现代装配式建筑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中西方现代建筑的视角展开木构范式的研究。19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出现了集成装配背景下Balloon预制木构架。Balloon木构架没有古老而复杂的工艺要求去加工榫卯节点;只需用普通工具便可把这些密集而薄的部件装配成型。此类型曾大量的被采用,占当时美国住宅总量的60%到80%。有人认为没有Balloon木构架,芝加哥和旧金山就难以发展为今天的大都市。由于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条件,Balloon木构装配式建造技术形成了成熟的体系。

近代实验性的现代木构装配建筑先驱是20世纪80年英国展起来的Segal系统。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的使用集成装配,但确实突出了标准化与简单操作的建造技术体系,该方法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英国普通住户为自己建造的住宅中(图3)。国际木材研究发展协会(TRADA)也研发了一套木构装配建筑体系,并将其运用到Integer住宅的原型中。瑞典的Huf’n’Puf系统已经被利用到Dulwich的开发区中,这个项目中将柱和梁系统建造在一个预制混凝土板造的地下室上,木结构能够和很多的立面材料进行结合,以满足遮风避雨以及防火需求。

图表 3伦敦木构架房屋

2.2 钢构范式

钢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材料,具有轻质和可延伸的特点,在交通工具工业生产中常被制造成各种形状。对于装配建筑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为压型钢板的尺寸受到刚度要求的限制,较大的钢板需要通过进行压型来保证其强度。钢构集成装配系统在一些实验性的住宅例子中已得到突破,英国蒂赛德就建成了一个名为“扁平壳”的住宅原型。该住宅是由单面钢板建造,钢板上做了防水保温涂层。这些钢板固定在轻质承重钢立柱框架上,内部由石膏板衬里,空的部分填充矿棉作为保温层。这种压型钢材可以直接在大型建筑基地旁边专门建造工厂生产需要使用的压型钢板材料,这种技术在某些材料制造商中已经形成独有的集成体系,对于集成装配式建造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3 模数集成装配范式

模数制建造是指集成装配整个建筑或者建筑群,在基地现场进行组装,它们所特有的系统赐予其足够的结构强度。在建造过程中,集成材料被直接运送到场地、组装到位、接上水电管网系统,相互搭接后加以密封,将现场的步骤简单化。这意味着尽可能使用集成装配式模式高精度的建筑材料和配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和精度。由皮博迪信托公司(Peabody Trust)在2000年完成的默里的格罗夫(Murray Grove)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此项目包含一栋五层楼,共30套公寓。每一间公寓都是由两个预制盒子组成,其尺寸都是按照卡车车厢的最大尺寸设计,整个房间由钢结构制成,均已配置了门、窗、连接件和饰面材料,整个建筑的精度犹如汽车制造一般严谨(图4),对应了柯布西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随着低能耗试验建筑的不断呈现,许多装配式建造的革新方法都集中运用在低密度私人住宅中。适合城市建筑的系统必须要着眼与解决高密度的问题。对于更高的多层建筑尤其是住宅来说,可以通过模数单元的堆砌实现更高的密度。在平面上,公寓单元通常是重复的,这使他们非常适合于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图5)此外,模数制还加快了建造的速度,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图6)

3.集成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局限

工业化早起阶段,城市住宅短缺问题已经形成了国际性的趋势,建筑的快速建造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大量的集成装配技术研究者在此时展开了研究,并对外公布这样能够降低造价并提高生产率,政府便在研究和开发上加大了投资力度,进行各种方法进行试验。最终,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各国所接受。由于生产制作工艺简单,经济实用,广泛被发展中国家所应用。作为工业化初期产物,大部分的预制板类型建筑被建造成简单的多层住宅。

随着使用群体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到预制混凝土板的各方面缺陷。首先构件笨重,不利于结构与基础的负荷,其次工业化程度并不高,需要较多的人力和较大的场地,运输也不方便。在深入的研究测试中还发现了更多深远的问题,如建筑安全问题。在长期使用后,混凝土板的连接处存在着严重的技术缺陷。这导致水渗透到住宅中,引起连接处的加固构件生锈,这种破坏加上混凝土本身的制作粗糙加快了其腐蚀和瓦解的速度。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在随后的居住中还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进行维修,成本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提高。

从理论上来说,集成装配式建造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现实的实践中充满了矛盾。建筑工业化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综合性发展,涉及到共同承担建筑生产过程的许多部门和多种专业的分工、协作,而其关键又在于强有力的组织和管理。在后工业时代中实现集成装配建筑体系主要的障碍并不完全是建筑技术问题,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治等因素与人的关系,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数字信息时代的装配式建造体系发展,真正的变革才初露端倪,许多普适性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研讨会与论文集上,数字化集成装配建筑也仅仅为一些先锋派所运用。无论是这些先锋派还是在一些前沿的设计机构,人们往往只是沉湎于概念本身,而忽略了实际项目的建造实践,至于真正的建造中依旧使用传统的设计范式。

第5篇

一、钢结构的耐火保护

钢结构通常在450—650℃温度中就会失去承载能力,而发生很大的形变,导致钢柱、钢梁弯曲,并因过大的形变而不能继续使用。一般不加保护的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15分钟左右,这一时间的长短与构件吸热的速度有关。要使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其目的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提高到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内,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迅速升温发生形变塌落。下面介绍几种不同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措施。

1、防火涂料法:采用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构件,这种方法具有防火隔热性能好、施工不受钢结构几何形体限制等优点,一般不需要添加辅助设施,且涂层质量轻,还有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属于现代的先进防火技术措施。防火涂料法就是在钢结构上喷涂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正确选用防火涂料品种。市场上防火阻燃涂料的品种繁多,其防火性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充分了解防火涂料各品种的作用,把握其性能,并根据基材涂层正常使用条件及火灾环境条件等,正确选择防火涂料的品种。目前,我国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即薄型(B类包括超薄型)和厚型(H类)。薄型涂层厚度在7毫米以下,在火灾时能吸热膨胀发泡,形成泡沫状炭化隔热层,从而阻止热量向钢结构传递,延缓钢结构升温,起到防火保护作用。其主要优点是涂层薄,钢结构负荷轻,装饰性较好。厚型涂层厚度为8.50毫米,涂层受热不发泡,依靠其较低的导热率来延缓钢结构升温,起到防火保护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但是,无论哪种产品均应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选用。

2、发泡防火漆法:防火漆是由成膜剂、阻燃剂、发泡剂等多种材料制造而成的一种阻燃涂料。防火漆与一般油漆相比,在物理性能方面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它干燥以后,漆膜本身不易燃烧,遇火时能推迟火焰燃烧到涂漆的可燃物上,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3、外包防火层法:就是在钢结构外表添加外包层,可以现浇成型,也可以采用喷涂法。现浇成型的实体混凝土外包层通常用钢丝网或钢筋来加强,以限制收缩裂缝,并保证外壳的强度。喷涂法可以在施工现场对钢结构表面涂抹砂泵以形成保护层,砂泵可以是石灰水泥或是石膏砂浆,也可以掺入珍珠岩或石棉。同时,外包层也可以用珍珠岩、石棉、石膏或石棉水泥、轻混凝土做成预制板,并同时采用胶黏剂、钉子、螺栓在钢结构上加以固定。这种方法保护层强度高、耐冲击,需支模、浇注、养护等,施工周期长,且增加构件的重量较多,成本增加大。

4、充水(水套) 法:空心型钢结构内充水是抵御火灾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这种方法能使钢结构在火灾中保持较低的温度,水在钢结构内循环,吸收材料本身所受的热量,受热的水经冷却后可以进行再循环,或由管道引入凉水来取代受热的水。这种方法在国外被广泛地使用在钢柱的防护中。这种方法造价低,对空心钢构件的防渗漏、防腐蚀要求高,只适用于空心钢构件的保护。

5、屏蔽法:钢结构设置在耐火材料组成的墙体或顶棚内,或将构件包藏在两片墙之间的空隙里,只要增加少许耐火材料即能达到防火的目的。这是一种最为经济的防火方法。

二、建立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在门、厅、楼梯等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加水幕都可以较好地解决。若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每层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还可以增加l倍。

1、自动喷水灭火与防火分区

既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设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建筑,每层最大防火分区面积允许增加1倍。

2、防火带与防火分区

建筑内由于某种生产工艺边连续性的要求,无法设防火墙,可改设防火带。在有可燃构件的建筑中划出一段区域,将这个区域内的构件全部改用不燃性材料,并采取措施阴挡防火带一侧的烟火不会流窜至另一侧,从而直到防火分隔的作用。对防火带必须做到:1)防火带中的屋顶结构应用不燃性材料,其宽度不应小于6m,并高出相邻屋脊0.7m。2)防火带最好设在建筑内的通道部位,以得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和扑救工作。3)防火带内不得堆放可燃物。 此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从管理上不好控制防火带内无可燃物。并且在设计时对工艺布置限制大,影响工艺布置。 所以此方法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3、独立水幕与防火分区

水幕可以起防火墙的作用,用独立水幕作防火分隔,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防火水幕带宜采用喷雾型喷头,也可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应少于3排,防火水幕带形成的水幕宽度不宜小于5m,流量2L/(s-m)。这种分隔方式灵活,不像防火墙要把车间截断,也没有大跨度防火卷帘的麻烦,理论上多大跨度都可以。在正常生产时,就好象它不存在,一旦有火灾需要防火分隔时,它可以立即实现有效分隔。 但独立水幕作防火分隔也不是完美解决方案:1)需水量大。2)建筑内发生火灾开始往往是局部的,只需几个灭火器就能解决问题,可此时若启动水幕,会对生产设备造成破坏,由此造成的损失比局部火灾的损失更大。因此需严格控制水幕的启动时机,防止误动,所以设计时采用人工手动启动更合适。3)有效维护麻烦,无法试水检验水幕系统的可靠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耐火保护和防火分区是轻钢结构保护的最适合的方法,但各方法也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让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我们仍需在设计中不断探索,以便找出更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

[2]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模式探索;组织形式

建筑工程项目集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为一体,因此建筑开发企业对工程项目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划以及设计的变更、所在国家或地方法律的变化及其他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影响。由于在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费用方面都存在着不稳定、变化的因素,超出合同条件规定的事项可能层出不穷,因此绝大部分国际工程的计划工期不能如期实现,工程项目只能是在实际条件下通过对进度计划的更新并根据新的进度计划进行运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怎样良好地控制投资、缩短工期呢?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因为只有在确定了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后,才能使项目在正确的管理系统中顺利实施,使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得以保障[1]。

1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设计一招标一建造方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模式(Design―Bid―BuildMethod)。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FIDIC合同条件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采用这种方式由业主委托设计机构进行前期的各项有关工作,签订专业服务合同。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施工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订立工程施工合同,有关工程部位的分包与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由承包商和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签订合同组织实施。业主指派业主代表与咨询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有关项目管理工作。但在国外大部分项目实施阶段有关管理工作均授权工程师进行,工程师与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但承担业主委托的管理协调工作。

DBB模式的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因而,可以使三方的权、责、利分配明确,避免了行政部门的过多干扰。由于项目效益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原因,项目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也可自由选择监理人员监理工程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由于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地普遍采用,因而管理方法较成熟,项目参与各方都熟悉有关程序[2]。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建造商无法参与设计工作,设计的“可施工性”差,设计变更频繁,设计机构与承包商之间协调比较困难,同时,工期太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是近年广泛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连续建设生产模式不同。这种模式从项目设计阶段就雇佣CM经理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专业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CM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业主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常用的有两种。

一、型建筑工程管理方式

在此种模式下,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和,业主和CM经理的服务合同规定费用是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形式,或称为纯粹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采用这种形式时,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人员和,提供CM服务。CM经理可只提供项目某一阶段的服务,亦可提供全过程的服务。

二、风险型建筑工程管理

这种形式要求CM经理同时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业主要求CM经理提出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uaranteed MaximumPrice:GMP),以保证业主的投资控制,如最后结算超过GMP,则由CM公司赔偿:如低于GMP,则节约的投资归业主所有,但CM公司由于额外承担了保证施工成本风险,因而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纯粹的CM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结合。采用这种形式,CM经理同时也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业主向CM经理支付佣金及专业承包商所完成工程的直接成本。CM经理由于额外承担了保证施工成本风险而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3]。

3交钥匙工程管理模式

设计-采购-建设模式,又称交钥匙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的项目实施方式。这种方式在招标与订立合同时以总价合同为基础,设计、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它可以自行设计或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技术设计,然后,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它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大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业主委托监理工程师与设计、总承包商充分沟通并监督其工作。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业主把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因而,工程总承包商在经济和工期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同时承包商也拥有更多获利的机会。业主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设计、采购、施工的组织实施是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全过程控制的。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工作委托给分包商完成,分包商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业主不能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如果业主要审批设计的每个阶段,然后再施工,就会使设计一施工合同的优点部分丧失,也加大了业主的风险。二是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负责,加大了总承包商的风险[4]。

4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项目融资和建设模式,这种方式是指一国财团或投资人为项目的发起人,从一个国家的政府获得某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然后由其独立地联合他方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在整个特许期内,项目公司通过项目的经营获得利润,并用此偿还债务。在特许期满之时,整个项目由项目公司无偿或以极少的名义价格移交给东道国政府。这是一种不改变项目所有权性质的投资方式及融资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债务和股权相混合的产权。当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特许权协议后,即由一家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投产。这种总承包相当于设计一建造或交钥匙方式。它的基本运作程序首先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人组织投标,成立项目公司,接下来签署各种合同和协议进行项目建设、项目经营,最后项目移交。

BOT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由于获得政府许可和支持,有时可得到优惠政策,拓宽了融资渠道。此外,BOT项目通常都由外国的公司来承包,这会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给本国的承包商带来较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但是BOT方式也有以下缺点:参与方多,结构复杂,项目前期过长且融资成本高,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失去控制权。基于此,BOT模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

5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多样化。探索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建筑工业化程度、操作工人业务素质等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管理粗放,资源消耗大、安全生产事故等顽症,长期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要改变建筑业这种低效率、高消耗、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就必须下大力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建筑业的科技理念、人文理念、绿色理念,通过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不断破解在向现代建筑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难题。

二、提升工程总承包商的综合服务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基本建设产业链上形成了多行业相互割裂的状态,造成设计、施工、采购供应三权鼎立相互割裂,很不协调,其结果是增加管理成本、工期拖延、投资超额,合同纠纷增多。随着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工程总承包市场发育将逐渐成熟。今后项目业主都希望承包商能够为其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的服务。这就要求承包商能够承担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组织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总承包管理。因此,必须通过企业资质转换,改造和重组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以适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打造建筑企业的综合集成服务品牌优势,促使我国建筑企业尽快从单一的施工能力向多功能的工程总承包综合服务能力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军.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与选择[J]科技信息, 2009,(05)

[2] 彭飞. 国内外几种建设模式比较[J]中国工程咨询, 2003,(10)

第7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优越性;设计原则;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人多、土地资源少,而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据资料显示:2002年3月,一座高达18层、采用H型钢建造的钢结构住宅楼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动工建设。它是我国住宅产业从钢筋混凝土跨进钢结构模式的重要标志。上海同时有6幢钢结构高层住宅在建设,最终他们将建到100米、34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北京住宅也启用了钢结构,位于朝阳区十里堡的晨光家园B区,全部采用H型钢钢梁、钢柱。2002年9月开盘的北京金宸公寓,填补了国内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建筑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住宅的开发和建设已步入了全新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时代。

一、钢结构住宅体系

住房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千差万别,但就结构体系(支撑骨架)而言,只有砖混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几种主要的结构形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木材和粘土已经提出限制、限时使用,现阶段我国住宅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但该结构施工烦琐、施工垃圾多且结构自重大,进深和开间相对较小,梁、柱粗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条件越来越高的住宅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开发坚固耐久,建造迅速,空间布置灵活,易于改建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成为住宅建筑和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及新型建材的发展和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逐步发展起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所谓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就是指由维护墙体、隔断墙体、楼板与主体钢结构共同组成的住宅体系。住宅钢结构是指纯钢结构(钢框架或框架—支撑)体系,介于高层钢结构(钢框架或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Z、C等轻型钢结构)体系之间的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二、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一)预工程化程度高,建设成本降低,工期缩短

钢结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了建筑预工程化,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同时钢结构建筑的预工程化使材料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工期能够缩短40%以上,从而加快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速度,使建筑能更早投入使用。

(二)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一体化,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

在钢结构建筑中,结构成为形象构成的重要因素,结构的形体,构件,节点从很大程度上导致并制约着建筑的形象。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只有做到一体化,才能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并创造出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钢结构建筑。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投标方案中有许多方案都体现了钢结构建筑的这一特点。例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可开合式方案,在体育场大屋面的中央设置两个半圆型的玻璃顶面,同时相对旋转、平行滑动完成大屋面的开合;又如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场馆方案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形象完美纯净,功能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还有日本朱式会设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折叠式方案,屋顶由悬臂的钢架结构支撑,可在30分钟内完成开闭的动作,确保全年比赛及活动不受天气影响。

(三)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钢材组织均匀,接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强度高,弹性模量亦高。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远小于砖石,混凝土,木材,在同样受力情况下钢结构自重小,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结构以及灵活的结构形体。现在人类已具有建造跨度超过1000米的超大穹顶与高度超过1000米最高至400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并且钢索与膜结构相结合形成索膜结构体系更能满足建筑对跨度的要求,使这在型建筑成为樗性建筑,比如日本东京后园棒球场屋盖是钢索与气承膜组成的索膜结构,面积达28000平方米,英国政府为迎接21世纪而兴建的樗性建筑伦敦千年穹顶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也是索膜结构体系,其穹顶直径达到320m。

(四)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钢结构对于资源,能源都非常短缺的我国意义尤为重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体建筑与混凝土建筑大国。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边角料也有价值,不需要制模施工。目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型住宅品引入我国,其环保节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该类型住宅采用全封闭式保温隔热防潮系统,温度变化小,热损失低。不论冬夏,都具有舒适当居住环境。室外零摄氏度时,室内仍可以保持17摄氏度以上;以室外温度达到30摄氏度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仅为21摄氏度左右。

2、与砖混结构住宅相比,可节能60%以上,冬夏季空调设备可节约耗电30%以上,结构的废旧利用为100%,与砖混结构比较, 同样楼层净高条件下,钢结构维护墙体面积小,节约空调所需能源,减小维护费用。

三、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原则及问题对策

(一)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探讨

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代工程史上不乏因失稳而造成的钢结构事故。在我国1988年曾发生13.2×17.99m网架因腹面杆稳定位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塌落的事故。因此稳定性钢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稳定设计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存在稳定设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型结构的出现,如空间网架,网壳结构等,设计者对其如何设计还没完全的了解。

(二)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原则

第8篇

钢结构件的防火方法主要有涂料保护、防火板保护、混凝土保护、柔性卷材保护、无机纤维保护、结构内通水冷却保护等。其中,涂刷防火涂料施工方便、重量轻、成本低、不受构件几何形状限制,应用范围最广,效率最高。

要使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其目的就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提高到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迅速升温发生形变塌落,其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如采用绝热、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强度变弱的时间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原理是一致的。防火涂料就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先进的防火技术措施。

二、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原理及组成

钢结构防火保护的原理是采用绝热或吸热的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向钢材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和强度减弱的时间。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定义为施涂于建筑物及构筑的钢结构表面,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以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涂料。目前,国内外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有基体树脂、催化剂、成碳剂、发泡剂等组成。

1.基体树脂

基体树脂与其它组分配伍,既保证了涂料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各种使用功能,又能在火焰灼烧或高温条件下具有难燃性和优良的膨胀发泡性能。通常情况下,丙烯酸树脂防火涂料的炭化层质量较高,故通常采用丙烯酸树脂作为主成膜物,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涂料的整体效果。

2.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出磷酸的物质,分解出的酸使多元醇脱水,从而使之形成不易燃的三维空间结构的炭化层。通常,磷酸三聚氰胺的水溶性较聚磷酸胺小,且兼具催化和发泡双重功效,目前主要选用磷酸三聚氰胺为催化剂。

3.成碳剂

成碳剂是涂层在高温下形成不易燃三维空间结构的泡沫碳化层的物质基础,对泡沫炭化层起骨架作用。成碳剂在分解温度上要和催化剂相匹配,当采用聚磷酸胺作催化剂时就应用热稳定性高的含高碳多羟基化合物作成碳剂,如季戊四醇、二戊季醇超薄型防火涂料用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厂房屋架上已达十几年之久,仍可正常使用。但其缺点是施工时气味大、涂层易老化,淀粉等。使用淀粉做成碳剂,涂层的耐水性问题不易解决,而二季戊四醇由于其价格原因,在国内也很少使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季戊四醇作为防火涂料的成碳剂。

4.发泡剂

膨胀型防火涂料只有在发泡剂的作用下,才能在高温火焰下产生膨胀层。发泡剂遇火分解并释放出氨、水、二氧化碳、卤化氢等不燃性气体,使涂层在到达软化点的情况下发泡膨胀,形成海绵状结构。

三、存在的技术问题

1.耐久性

由于厚型防火涂料存在自重大,装饰性差,因此只能应用在某些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室外钢结构。广泛应用的是薄型和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特别是超薄型。此两类涂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均耐水性不良,存在随着环境、时间等溶出、分解、降解和老化等问题,因此,此类涂料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防火性能有所下降,而目前还没有找出一种评定防火涂料耐久性的方法。检测报告所给出的耐火极限是涂料涂后保养1至2个月的检验结果,但火灾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火灾可能是在涂料涂后的1年,也可能在涂后的10年发生,因此膨胀型防火涂料最主要的就是耐久性问题。

2.安全性

目前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遇火有可能释放出氨、HCN、卤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溴等有毒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超过了人体忍受极限,便会对未逃离火场的人员以及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生产、施工

国内多数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大,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不高,有部分企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在操作,不少产品的配方工艺大同小异,对专用于防火涂料的原料研究不够,对原材料的检测、控制不够,生产过程的检测手段不全,施工设备有待改进提高,与防锈漆的配套性也不能进行严格的检验。

4.测试方法

钢结构防火涂料作为一类功能性涂料,其性能主要有理化和耐火两方面组成。同样耐火极限的防火涂料因其应用环境不同、受火类型不同,对基材的保护作用也就不同。

5.检测标准方面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对同种防火涂料只规定一种涂层厚度的检验报告,而实际工程中由于钢梁、钢柱、钢楼板规范所要求的耐火极限各不相同,例如室内厚度为2mm的超薄型防火涂料检测报告出具耐火极限为1.5h,实际工程要求钢梁、钢板、钢柱耐火极限分别为1.5h、1.0h、2.0h。对钢板、钢柱应采用何种厚度的防火涂料进行保护,目前无论从理论界或是实际工程均缺乏相应的研究。

6.检测标准构件与实际工程构件的差异性

耐火极限检验中使用的基材是Q235的标准I36b或I40b热轧普通工字钢梁,而实际工程运用中,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各种各样。检验报告中描述的钢梁与实际工程中的钢构件并无完全的对应关系,实际使用的钢构件和标准钢梁间应该如何进行换算,如何确定实际使用的钢构件的涂层厚度,国家尚无规定。

四、相应对策

1.对钢结构建筑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用现浇混凝土作外包层;钢构件内充水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

2.加大宣传培训教育的力度

防火工程造成的火险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轻视火灾预防,对违规施工存在侥幸心理。消防部门应利用报纸、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钢结构阻燃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适时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消防培训,提高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执法守法意识。3.加强对防火涂料市场的规范管理

凡是防火涂料的生产厂家必须有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报告,方准出厂销售,并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技术性能、制造批号、储存期限、适用范围;消防监督部门应对每批防火涂料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抽检,并检验其包装、标贴、说明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于防火涂料的施工单位,明确要求持有相关施工资质。

4.严把审核关

在受理钢结构审核项目时,要求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工艺流程、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法等消防设计内容。承担消防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在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消防部门审核。对于设计不全、无施工方案的,消防部门可以下发不受理通知单并注明不受理的理由。

5.正确选用防火涂料品种

目前市场上防火涂料的品种繁多,其防火性能也不尽相同。不能把组成、制造工艺、质检方法和标准以及施用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用于保护钢结构;对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根据钢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1h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2.5h时,可选用薄型或厚浆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在2.5h以上时,应选用厚浆型防火涂料。部位且装饰效果要求高时,如屋顶承重构件可选用超薄型防火涂料,的柱及网架构件则可选用薄型涂料,隐蔽部位选用厚浆型涂料。不能将技术性能仅满足于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要求的产品未加技术改进就用于保护室外钢结构,露天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应考虑其耐水、防冻、防腐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涂料的防火性能。

6.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检查

防火涂料工程施工较快,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非常重要。通过施工现场检查,可以掌握施工队伍的情况、工程的进度、施工质量和产品质量。只有实地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并及时督促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从施工现场取样并对样品进行热性能分析、比较、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7.严格验收标准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部门应让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在工程验收时,不仅要重视消防设施的验收,还应把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验收放在重要位置。消防监督人员不仅要眼看、手摸,还应配置测厚仪等必要的检测设备。对于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该返工的要返工,该处罚的处罚,确保钢

结构消防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钢结构工程存在的火灾隐患。

五、结束语

由于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如今乃至未来社会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产品,只有检验机构、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部门联手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防火涂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友情链接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