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10:01:55
导语:在高三语文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能力
伴随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语文教学必须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增加文章的阅读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散文审美性过程中阅读的问题
(一)审美性的阅读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特点,其结构大部分比较的松散,题材上面非常的广泛。朱自清就将散文进行定义为闲话,生活中不管任何的事物都可以当作为散文的内容,散文的格式多没有固定的要求,而正是因为散,它没有任何的书写限制。散文的美既有它外在的形式美,而且又有它内在的情感美。贾平凹曾经就在谈到散文时说的:“真情实感美,文章则兴;浮艳的虚假,文章则衰。”散文不需是严谨的说教,其主要是作者进行真情感悟自然的流露而已。散文的句式就通常长短不一以及错落有致,用词非常的准确,而语言又含蓄凝练以及优美。以一般包含很唯美的意境,利用多种的文学手法进行运用,留给读者的无限的暇想空间。审美性的阅读就必须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进行阅读时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微妙的美,从而构成了对美的独特的理解,陶冶了情操。审美性的阅读主要是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调动各个的感官,体验对作者描述的唯美意境。
(二)散文审美性对阅读的困境
1.学生缺乏对阅读兴趣
高中学生就接触的散文阅读量比较多,一开始可能就有很高的热情,但是没有对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感,学生只是在仓促中应付阅读,没有认真的体会散文,发现散文中的美,很难对散文中进行审美性的阅读。高中语文再教材中的散文都是在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经典的、最有价值的散文里,对于陶冶学生中的心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里素养和语文的阅读能力有很重要作用。但是在于阅读的时候,不少学生多避开了散文,尤其就是现当代的散文,更多的就是背诵的文言文与诗歌。
2.没有正确的体会阅读方法
在语文阅读当中,方法就很重要,就有它有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在当中真正体会到散文中的哲理、情感与意境等。很多的高中学生没有好的阅读方法,不知道如何再进行审美性的阅读。不仅要在课堂的学习之前很少预习的,而且很少就对散文中的词以及语句中进行反复的品味,就没有养成学习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的突破
结合上文提到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下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散文阅读审美突破策略,实现学生散文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要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实现审美能力的突破,就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现阶段散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学生现阶段情况,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阅读散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刚步入高中,散文阅读能力还不高,因此,制定这篇散文教学目标时,就可以制定为让学生大体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就可以,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散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散文阅读的审美意识。如果一开始制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由景物描写看出作者的真正意象,那么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反感,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
(二)转变教师教学态度,注重散文审美学习过程
教师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答出与标准答案相近的意思就好,忽视了对学生散文阅读审美过程的重视。因此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态度,重视学生散文审美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散文阅读的要点、散文要表达的内容与散文的表现形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散文审美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各类散文的分析技巧,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阅读散文《故都的秋》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要点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散文中描写景物的内容,根据景物内容体会出作者情绪变化,同时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解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此种类型散文的审美分析技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团.二期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析马谡之笑与哭
——读《三国演义》这九五,九六回
高二(5)班张国芬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那么他为什么会失街亭呢《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通过对马谡失街亭前后的三次笑与一次哭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马谡"自幼熟读兵法,颇知兵法",又"深远谋略",故诸葛亮将守街亭这一重大的任务交给他,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且对方是魏之名将司马懿.而马谡却认为"岂一街亭不能守耶!"还立下军令状.
当马谡看过街亭地势,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偏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继而决定立即山上屯军.大敌当前,却盲目轻敌,草率行事,可见马谡的狂妄.
马谡第二次笑是在他听过王平的谏后,谓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且左一个"兵法云"右一个"孙子云",还说"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物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还让王平"分不得功".这一笑深刻展现了马谡的目中无人,刚愎自用,他只会对兵法死搬硬套,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没有一切从事实际出发,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马谡三笑,是在看见司马懿引百余骑巡哨后,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而马谡却不"知彼",可见他的夜郎自大,毫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不久,魏军围山,断了汲水道路,蜀兵自乱,马谡痛失街亭,正应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待马谡回到阳平关,"自罚跪于帐前",谓泣曰:"某之死罚,实已难逃,某虽死,亦天恨于九泉!"言讫大哭,乐极生悲,这也不正是他当日之笑的必然结果吗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人平常的表情哭与笑深刻地描绘展出一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人,将马谡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关键词:新课标;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三语文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新的教学气象,但是现阶段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三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实施存在的不足
1.习题训练缺乏创新性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不主张以应试作为教学研究的基点,但是就高三而言,客观上,高三正处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高三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在高三阶段开展习题练习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从现阶段高三语文习题练习教学课实施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现阶段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练习题的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虽然目前高三语文教师每个人手里都有不同类型的资料,这些资料不论从种类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一堂好的练习课教学,不能只依靠现成的练习题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不同地区的不同编者根据当地高三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的,其在教学的实用性方面不具备普遍性。而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要想让练习更具实效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来整合优化练习的内容,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更具实效性,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三语文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上依然遵循着那种“唯我独尊”的权威式的教学方式,在高三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得无条件地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要想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也往往被视为教学中的异类,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同与激励,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此种教学方式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慢慢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刻板而缺乏灵活性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的对策
1.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真正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要对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要开展好高三语文教学,需要高三语文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的准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再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创新高三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高三语文教师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创新,让教学的实施更具实效性。
2.要以生为本开展高三语文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高三是高考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在高考中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教学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没有错,但是把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作为高三语文教学唯一的教学目标,就未免有些过激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以学生终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并且强调语文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中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要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策略,以实效性的高三语文教学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这样学生不仅在高考语文学科方面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语文素质方面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对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效率的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也有利于高三学生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开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创新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时期,这一年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年,也是冲刺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语文,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块资源开展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应探索的课题,教师应突破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清晰地把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高三语文教学创新水平浅谈几点看法,我们以高中新课改(浙江)教材为例:
1. 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沿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新能力,但因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能力体现不出来。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其表现被动不愿意去练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我也能和别人一样能完成好动作该多好啊!”于是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亮点,尤其对个别差生出现不协调、动作生硬的情况下,不能批评,可以采取提取起其整个动作中的某个细节,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细节给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做好每一个动作,从而努力获得成功。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确立学生中心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创造性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发展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高三语文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高三语文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高三语文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3.突破“死书”的樊篱,引进源头活水。
高三教学,是由课本、教参、练习构成的“铁三角”,师生困于其中,如陷囹圄,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教活书”,我们可以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每周由语文教师安排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利用语文课阅读则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内摘抄出200字以内的美文佳句,然后叫科代表拼合起来组成手抄报,印发给学生阅读。人手一份,以此激励学生下一次更加认真地阅读。
虽然高三教学紧张忙碌,但我们让学生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徜徉,吸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白岩松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中深思,领悟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执著的人生哲理。 阅读,让学生开始眼观四海风云,耳听九州风雷,笔底生出美丽的语言之花;阅读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情趣,使学生增了智慧,添了灵感,长了活力。
4. “再前进一步”的教学
纵观当前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程度后,浮于表面,徘徊不前,缺乏创新性。
例如: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敢于尝试,然面,许多人的尝试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学了“形”却没有领悟其内在的“神”,没有真正地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所以,老师需要“再前进一步”,不断追求“再前进一步”的教学意识是教学创新的灵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势,掌握一些课堂教学创新的技术,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既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更要注重思维的异型发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学习和探究,能够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再前进一步的教学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异型发散为突破口。要使教学“再前进一步”,必须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异型发散为突破口。所有异型发散是指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具有异型发散的潜能,关键是以适宜的方法激活这种潜能。具体的有:
(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精彩之处品味欣赏。
(2)引导分析,促使学生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大胆质疑
教学中,教师抓住教学内容中含义深刻之处,引导学生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大胆质疑,常常会激发出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历练久之,学生就敢于开拓思路,敢于出新意.体验更深刻。
(3)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及其结果大胆想象。
5.小结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伴着时代的召唤,加强高三语文教学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每个教师的肩上。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把学生放在心中,教育他们,热爱他们,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芩.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激趣略谈[J]. 才智 , 2009, (09)
[2]李雪彩. 让语文教学洋溢情趣[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2009, (03)
【关键字】高三语文复习 过手 高效 寓习于乐
高三是高考冲刺的关键一年,距离高考的时间越近,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高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唯一最好的途径就是切切实实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课堂效益。课堂效益的高低,关键看教学内容、方法是否有效。
一、遵循心理规律、激发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高三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高三的语文教师,就连许多家长也认为在高三阶段需要大量的强化与巩固练习。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高三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大量搜集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习题、试卷。在教师看来,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应试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反复机械训练来强化掌握。细究这种教学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教师的出发点,但是教学成效非常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缺乏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成被动的应付,而不是主动投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研究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的规律,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摒弃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针对性强的训练,做到数量适当,简单重复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删减,让学生有效巩固与消化吸收;二是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前景规划、精神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精心安排复习内容
高三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需要老师对课堂复习的内容精心安排,而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除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更重要的还有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准确定位、精当取舍、减少时耗,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以讲评试卷为例,如果一条题目的正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就完全没有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否则,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条题目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而这道题目涉及的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老师就很有必要仔细地分析学生失分的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以纠错,并适当补充同类型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或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弥补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更能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尝到学习的甜头,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三、落实“过手”提高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后期,更要注重基础夯实基础,课堂教学重心下移,训练、讲评都要讲求实效,即知识和能力的“过手”。我们常常纳闷,这些题大多是我们平时讲过练过的,甚至有的还是几天前才做过的原题,学生为什么就答不上来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只注意我们“讲了练了做了,很少注意学生是否懂了会了”。而学生的所谓“懂了会了,也只是这道题这个知识”听懂了,真正的能力并没有形成,换个场合换一个问法就不会答题了。复习中要做到知识落实“能力过手”,只有加强监督,必须要掌握的问题,再简单也要学生规范书写,独立完成,检查落实。总而言之,高三后期备考不在乎我们老师讲得多、也不在乎我们老师讲得好,最关键是看学生真正“过手”了多少。
四、寓习于乐、关注时事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老师,老师要是做不出就罚做个游戏。在这种驱动下学生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高三复习课教学是一项极具有科学性的事情,只有科学备考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考文献:
[1]韩安东.和谐、自主、高效——谈高三语文复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1(19).
关键词:沥再生;再生效果;扩散性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的沥青再生剂,是指经特别提炼的石油蒸馏液、改质沥青、再生剂三者合成的一种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通过深层次加工乳化,补充老化沥青组中缺少的成分,恢复新沥青的活性。它通过油脂渗透到沥青路面,使沥青路面与水和空气的接触完全隔开,再用少量的沥青填补裂痕或坑槽,来达到节约原材料、延长沥青公路使用时间的目的。
1、沥青再生剂的功效
1.1沥青再生剂的功效特点
沥青再生剂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妥尔油树脂,涂抹在沥青公路表面,让妥尔油树脂充分地渗透到沥青路面,完全将水与空气隔离开来,然后在将结合层的沥青重新铺上,将原本因为氧化而失去的急性化合物重新恢复到沥青的化学反应平衡上。由于用妥尔油树脂隔离了空气与水,防止其渗透沥青的基础层面,大大提高了沥青公路路面的耐磨性,增加了沥青与沥青之间的粘合度。
沥青再生剂其本身就是一种液体,所以它的流动性非常好,无论是涂抹在沥青公路路面上,还是喷洒在上面都能够快速与沥青表层渗透,渗透可达沥青表层3CM-5CM,与被空气和水侵蚀老化的沥青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化学反应,改变原有的沥青化学生成模式,提高了抗水侵蚀能力。沥青再生剂还有着非常优秀的防水性能,快捷的流动性,以及渗透性能。
1.2沥青再生剂的应用优点
1)预防性养护,由于国内大多数养护模式还是停留在沥青公路路面已经出现坑洞或者脱落情况下才去养护维修,缺少预防性。而沥青再生剂却可以起到预防养护的作用,在路面病害出现之前即给予养护,从而达到延长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2)针对新建设成的沥青公路处理离析缺陷,在采用公路路面养护的办法时,不仅可以调高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增加沥青当中分子的粘合力度,从而合理科学的解决沥青公路路面的离析问题。
3)沥青再生剂还可以用于沥青公路路面的冷却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通过机械设备将地表压平或者也可以跟搅拌机械一起使用,生产出来的冷却混合沥青和新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基本一样。
1.3沥青再生剂的使用条件
1)对路面的要求包括,不可以有裂缝或者龟裂现象,不可以有过多的表层层脱落,以及具备摩擦阻力的性能。
2)沥青再生剂对温度的要求不可以低于10℃。
3)在工程开始前一定要做好摩擦阻力性能的测试,可以用铺垫砂石来提高摩擦阻力的效果。
2、G15甬台温高速公路沥青再生剂使用情况
2.1 沥再生应用基本情况
2012年,G15甬台温高速公路首次在温州方向K1627+237燕居岭隧道路面实施应用沥再生技术。燕居岭隧道于2001年建成通车,至今已有十余年。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油污严重,局部渗水,有较多的横向裂缝,路面粗骨料突出,若不进行及时的路面预养护,将会出现局部路面的结构性破坏以及路表渗水造成的路基破坏,进而增加养护成本。考虑到该路段的现状及通车的时间﹑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等技术因素,遵循在达到预防目的的同时,使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的理念,从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中选择采用沥再生技术对路面进行预养护,恢复它传统优良沥青路面的路容与状态。
2.2施工步骤
沥再生须在牢固(未有结构性破坏)的路面上施工,故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将路面坑塘、裂缝修补完好,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施工当天用空气压缩机将路面吹干净或扫干净。
2)如需要保留路面的标志线用胶带盖住,以免被沥再生材料覆盖。
3)使用洒布机喷洒路面,要严格均匀喷涂,未能喷到的狭窄地方用人工均匀补上。
4)施工完毕后,除去胶带纸,清理施工现场。
5)喷洒完沥再生后,适当地用人工铺洒黑矿沙。
2.3 施工要求
1)施工前将路面吹干净或扫干净,按路面情况及要求均匀喷洒沥再生。
2)在洒布机喷洒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补涂。
3)根据现场不同路段的沥青老化程度调整喷涂量。
4)在含油量高的路段需补洒黑矿砂,以增加摩擦系数。
5)路面涂刷要求全面,不可漏涂,喷洒后应保证干涸时间约在4小时以上,干涸度由现场技术人员确定,待沥再生干涸后方可开放交通。
2.4 完成情况
工程于2012年7月实施,共花两天时间,对燕居岭隧道K1627+237~K1629+367主、超车道进行沥再生预养护。共施工4260米,计1789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序质量,较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施工近一年以来,该路面坑槽及病害发生率较从前大大降低,路面一直维持在良好状态。
3、沥青再生剂的扩散性能分析
由燕居岭隧道沥再生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对沥再生扩散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3.1沥青再生剂的扩撒概念
所谓沥青再生剂扩散概念是指,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分子分布形式也不一样,在浓密度不均匀时,会发生分子扩散变化,这种扩散变化一般是由沥青内部胶结料的裂变造成。简单举例:空气中氧气与沥青充分结合在一起,氧气的扩散会导致沥青的氧化,而水分与沥青的充分结合会导致沥青当中原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沥青颗粒剥落。沥青再生过程中对于胶结料的扩散与融合是一个相当繁琐、复杂的过程,不容易直观地观察与研究,所以只能进行间接的研究与分析。
3.2沥青再生剂当中的Fick定律
Fick定律的计算公式为:
稳态扩散下的菲克第一定律(一定时间内,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c/dt=0)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与该面积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即J=-D(dc/dx)
其中D:扩散系数,cm2/s,J:扩散通量,g/cm2·s,式中负号表明扩散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可见,只要存在浓度梯度,就会引起原子的扩散。
4、不同SBR 胶乳掺量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对SBR胶乳掺量改性乳化沥青性能进行试验情况如下表: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在不同乳化剂用量上,胶乳对沥青各项属性改善都有着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
(1)添入胶乳,沥青乳液标准粘度明显加强。
(2)添入胶乳,乳化剂对储存稳定性影响很小。
(3)添入胶乳可以有效的改善沥青低温抗开裂性,以及抗高温变形,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5、影响沥青再生剂扩散的因素
由于地区与地区的环境差异不一样,沥青再生剂的扩散性对沥青的原子变化模式也不一样,通过对其扩散性质的研究发现,影响沥青再生剂扩散因素分为三大因素:
1)温度,由于原子成分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改变,导致对沥青性质的改变也不相同,直接影响到沥青的粘合度。
2)再生剂本身性质因素,由于市场的竞争关系,沥青再生剂的配方也各不相同,导致沥青再生剂的扩散性能差别较大。而且通过不间断地研究沥青再生剂当中分子形成以及分布规律,得出扩散性能对两者都有着很敏感的反应。
3)沥青本身性质,根据已被证实的扩散理论表明:扩散所带来的粘合度与扩散速度成反比。国外已经有些专家研究证明,在短期沥青公路路面的养护中,氧化的老沥青对扩散的速度影响微乎其微,而且沥青公路路面中间的氧化的老沥青其再生效果并不比新的胶结材料小很多。
6、总结
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效果与扩散性能主要取决于沥青本身的材质问题,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包括再生剂本身配比材料的性质。通过讨论再生剂以及扩散性能,不难看出,沥青再生剂的应用将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科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1)在使用沥青再生剂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地环境因素,针对公路路面再生工程提高搅拌温度,降低沥青分子的有效粘合度对提高新旧沥青之间的渗透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2)沥青再生剂不仅可以起到对沥青公路路面的修补作用,更能有效的提高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达到预防性养护的作用。
【关键词】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一、高三语文试卷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却不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有些讲评教学走进了以下一些误区:
1.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习惯于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面面俱到。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大,但是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耗时长,课堂气氛沉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只核对答案和结论,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注重单向讲授,忽略学生参与。“教师一言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4.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但是不能针对学生记忆过程中识记伴随着遗忘的特点及时安排拓展训练,缺乏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巩固。
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现存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1.试卷讲评要收集错例,分析错因,做到讲评的针对性
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发现学生错误的工作,要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这样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每次试卷阅卷后、讲评前,笔者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2.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讲评的高效率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应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的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笔者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例如,在高考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病。如果这份试卷中语病辨析出现了这种考查现象,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并列短语在病句辨析中有几种考查方式,它的易病部位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现象,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敏感点,快速地揭示出此句有没有语病,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3.试卷讲评要讲清思路,总结规律,指导答题技巧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加大,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高考散文的阅读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现代文阅读考题的题目,首先要快速读懂文本,即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了作者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本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散文试题,总结出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散文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
4.试卷讲评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还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是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了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5.试卷讲评课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试卷讲评课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实现自主学习。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标要求,努力在实践中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试卷讲评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变主观题为客观题,让学生在填空中总结考试类型;不拘一格,在鼓励和引导中发挥学生才能。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总之,讲评试卷,老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重答题技巧的归纳提升,还要重知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和信度,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讲评课也和新授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评,这样才能达到讲评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和刚.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教学参考,2010,(34)
关键词:高三语文 导语 活动 效率
高三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特殊时期,高三的语文复习更需要向课堂要效率。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高三的语文复习却陷入“高耗能、低产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教师一味地以练习、考试进行地毯式、超低空的“轰炸”,学生疲于应付,参与度低,甚而出现大面积的厌学、抵触情绪,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针对目前高三语文复习的现状,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习的激情
应该说,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年级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一旦进入高三,迫于压力,我们教师一直以高考、分数来压制学生,强制学生学习。语文课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练,扼杀了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所以,我认为,要想复习课堂高效,教师要从高考的压力阴影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的。
(一)用导语引发学生的热情
导语是一节课的切入点。于漪老师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们高三的复习课忽略了导语的设计,专题复习只是生硬的告白式:“这一节课我们复习……”其实,高三的语文课更需要用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进行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时,我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以历年的高考题中有关诗歌思想情感的问题作开场白,既让学生了解了高考的基本要求,又让学生生发了学习的欲望,一举两得。
(二)用活动点燃学生的激情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而在我们高三,老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单打独斗,课堂气氛沉闷,思维速度缓慢,思维模式固化,遇到灵活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其实,我认为,在高三这一紧张的时期,设计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压力的释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字音题不仅复习量大,而且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掌握,而且遗忘率高,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棘手的一种题型。如何才能克服这个问题,我将学生根据座位分成若干小组,再将同宿舍的分成一组,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互相“找茬”并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将典型的错误集中讲解,这样,学生们天天复习字音,天天练习字音,到了二轮复习时,每次测试,我们班的字音正确率都在90%以上。再比如成语的积累,我定期在班上举行成语接龙比赛,有时甚至自己也加入活动。这样,学生在课后就会主动去积累成语,而且不会觉得枯燥,省下了大量的课内时间,其实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系统的专题复习与零散的小练习穿行
我们传统的复习方式是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推进,“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一个专题动辄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自然会产生厌烦情绪,越到最后效率越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其实,我们可以在传统的专题中穿插一些小练习,比如,复习文言文时,可以穿插一些诗歌鉴赏练习,在复习现代文时穿插一两篇作文的训练。总之,我们要在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之前适时调整,始终保持学生的热情,尽量使复习效率最大化。
三.开启思维,让学生学会主动“下潜”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1 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 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 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