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16:31:53
导语: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视觉传达是一种艺术设计,它凭借视觉器官的认知来传达信息,由“传达”与“视觉符号”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多种引人耳闻目的视觉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来讲解、传递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视觉符号”形式种类繁多,与之相关联的行业范围颇广,由此注定它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参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它经历了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世界有多个民族组成,经过历史年代的沉淀,民族文化内涵深广,民族的文化带动世界的文化被诸多认同,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将民族文化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增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不足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一、视觉传达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的作用
(一)审美价值
历经时间河流漫长时间的洗礼,中国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一定独特而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内涵的积累是靠地区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摸索积累、创新与改造,最终形成独具魅力特点的文化,具有对艺术美的定性思维与认识。比如老子推崇“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以及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坚持浑然天成而守拙的审美价值,坚守“无为”“无不为”的精神境界。这种自然的审美价值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景象有着巨大的影响意义。随时代的变化,不同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随之通讯设施的进而缩短,所以比以往越来越多的价值选择呈现在现代人面前,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吸引人们眼球的视觉元素出现在现代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繁多的选择不仅使人眼前一亮也使人视觉疲劳目不暇接同时信息的传达效果锐减。因此设计师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一定的启示,设计的产品符合自然、简单,让产品以简单回归自然的形式吸引人的眼球,抓住人们这种纯粹的 审美价值。
(二)传承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他们从存在的时候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每一种包括文字、纹样、图案的出现都表现出一种独有的意义,这种特点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得以运用和保留。当产品上出现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时,就会使得该地区或其他地区的人在意义的理解上产生一定的指引作用,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同时传统的文化也通过这种产品带动的形式形成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视觉传达设计的面向对象是人民大众,设计的做平在各个方面都要一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将重刑思想传递给大众,使得人民最直接的面对接受。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可以赋予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能在第一时间唤醒人们对某样事物特定认知,从而来认识产品功能及审美价值。例如自古以来在民族文化中,象征尊严皇族并代表着神秘又强大的力量的龙图腾,当龙图腾这一文化符号出现在某种广告宣传的产品中时,就会在无形中赋予该产品一种相似的内涵意义,使人们在面对该产品是会产生相似的感觉。
(三)商业作用
中国目前的发展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多数产品的设计形式以及营销的方法手段采用的都是西方的形式实施的,没有中国传统的风格的体现,要想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必须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来汲取经验,发展民族传统风格。应对民族的才能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可更有利的吸引本民族人民的注意,调动情绪产生熟悉的认同感,从而使得产品在人民心中的感觉更加具有亲和力并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在市场中稳固地位。与其相反的,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要适当,要理性的、克制的使用,选择内涵相互匹配的产品来使用,与能随意的匹配降低民族文化的地位,使之廉价、低质,从而使得国民的信心与民族整体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一)传统色彩的使用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达视觉信息的地位是首位。人们往往对于习惯的事物有种特别的情感,色彩的视觉感同样代表着独特的记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搭配产生不同的情感,例如,绿色的是植物,蓝色的是蓝天和大海,白色竖条纹与黑色竖条纹并列首先会想到的是斑马,黄色条纹与黑色条纹相交的图案就会联想到蜜蜂,每一种色彩都试一种印象。就如同著名的抽象主义奠基人康定斯基说的一句话,“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犹如绷着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接触一个个琴键,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独特的色彩符号,在展现作品其自身魅力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现了一定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比德”的方案是选择应用了带有中国古代德行象征意义的色彩。其中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一种德行,像红色的朝气、忠诚、勇敢,红色已成为了中国的一种象征,“中国红”是国际上给予的名字,各种中式产品设计中都可找到。
(二)传统寓意的体现
民族文化符号代表的是种独特的寓意,它不仅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规律。一开始,这种符号只是人们对于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的记录,将其以这种可以观看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的一种方式,后来成为某种神秘力量图腾的标志,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信息给同类知晓。和文字相比较,图形的说明特征更加强烈,它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易读、易记、易区分、直观,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对不同地区对于语言的不通和对文字理解的差别,除却这一方面,图形通过不同的线条、造型、色彩的搭配体现了某种审美的观念,丰富形象的搭配是更加有利于信息交流传递的视觉传达方式。民族图形符号的寓意独特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就比如新年时的一个讨吉祥话的 “福”字,不但造型极具中国传统的民俗风味,就是其摆放的方法也很好的将春节的特色体现出来。但是,不考虑文化寓意而将其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就会产生严重影响,“龙”是自古以来中国的象征,且地位崇高,立邦漆涂料的广告创意中就有“龙”形象使用,但是以不能爬上柱子的“龙”的形象来出现,这则广告虽然体现了其产品的质量,但却抵损了 “龙”的崇尚文化形象,广告受到部分网友指责,“龙是中国的象征,不能如此戏弄,不认同这个造型”。这一例就是没有考虑民族文化符号寓意而设计的效果。
很多设计者都喜欢参与海报的设计,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海报的设计,很重要的因素是视觉语言,因为那是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在海报的设计上,除了只有主题的限制之外,其他的设计表达都是追求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所以这能够给予设计者很活跃的发挥空间,而视觉语言的创造性是最好的表现之一。
我们知道创造并不是天马行空就可以的,设计者立足的是现实的物质,于是视觉语言的设计就爆发出很大的创造空间。设计者能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来重新认识视觉语言,甚至能够为它们附上新的定义而又不会离开海报设计所需要表达的主题,而这就是创造性的体现,本来设计讲求的就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中的视觉语言可以直接表现,也可以间接表现,创造空间很大。直接的视觉语言传达,可以将海报设计的主题形象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视觉的传达更加清晰地知道海报所要表达的主题,它所传达的意思,从直接的思维能够认识到当中的语言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和意义。
就如简单的一朵鲜花,天空中的一束阳光,我们都可以知道那是一种生命和希望的意义。而有的设计者更喜欢间接地用视觉语言来表达主题,因为这样能够更加引发人们的思考,从而让海报设计的主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当然,这样的间接设计对于设计者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我们并没能够在间接的表达上领悟到当中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海报设计便失去了主题,更无法谈及视觉传达的艺术了,因为我们并没能够从中接受或者感受到主题的信息。
二、视觉传达艺术的审美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海报的设计都是直接地将主题表现出来的,否则就少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但是不管是主题的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现,这当中都需要我们对于视觉传达艺术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海报主题的设计是一种艺术,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艺术,那么这样的设计更加具有超越性。而对于艺术的审美,我们则要多角度去理解不同的海报设计当中的视觉元素。因为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不同的视觉元素和不同的设计,就会让主题有不一样的表达,而我们要怎么样对海报设计进行审美才能更能感受到那些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艺术,关键还在于要多接触视觉传达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面的元素运用等等。
三、总结
文字设计的着眼点在于文字的视觉造型化、符号化,把文字作为视觉构成元素来对待,强调文字的视觉信息传达功能,把它作为画面的构成元素来对待,在这里,它在某种理解上可称为画面而非字面价值的体现,故而,文字设计在强调完美实现图形化、视觉化的信息传递价值意义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和体现它的文字功能。它首先满足的是文字的图形化功能,其次才是文字的信息记载、传达功能,因此,它更注重信息的视觉造型化,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字信息传达功能,具有了文字信息与视觉符号化、视觉造型化的多重属性。在这里,文字设计的原则是,以视觉画面为中心,按照构成原理,把文字的处理构成化,加强文字特征的构成化处理,但不放弃文字自身的文字特征与视认性,以满足并加强文字形象化的视觉审美感受,最大限度的体现文字的视觉美感和信息传达功能。也就是说,对于设计师而言,文字首先只是点、线、面三大构成元素所组成的视觉符号,他首先满足并考虑的是它的视觉信息传达功能,其次才是文字功能,然后才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不过,能否完美结合二者功能直接决定设计的成败,所以,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另外,文字设计的应用范围多为视觉画面的标题、字构标志、签名、字构图案、以字构为主的画面等,但基本上属于文字字数较少的情况。以文字为设计构型对象加以艺术化处理,来实现设计思想理念或主题信息的传达的时候,这几个文字往往是画面的视觉及信息中心或主要中心之一,关系到画面信息传达的大效果、大方向,就有指导性或引导性的作用。而较大篇幅带有字体设计性质的信息说明文字,主要起到信息补充、说明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字体设计的再认识
对于字体设计的认识首先要体现在一个“体”上面,体是一套系统;一种规则;一种模式,有着可普遍遵循的规律,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法则,所有的信息处理都要符合规则的需要与要求。字体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功能及关系;解决大面积文字在阅读过程中视觉上的流畅性;体现出视觉审美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文字个性属性的追求与发挥。为什么字体或字体设计要遵循这些规则呢?那是因为大面积文字的阅读用时相对较长,过于变化的文字造型会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视觉及精神上的疲劳感,不利于信息的传达。以我们汉文字为例,我们所常见的字体有行楷、魏碑、隶书、琥珀、舒体、黑体等等,应该不下几十种吧,然而,我们所接触到的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书籍,基本上却是以宋体字为主,为什么?究其原因,无外乎,宋体字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它完美解决了文字个性审美与共性审美的认识问题,精准把握两个审美的“度”,个性美完全服从共性美,而共性美中又不失个性美。因而它不过分张扬,在点线的处理上,曲直兼顾、舒张有度,比例和谐、结构合理、动静兼顾,完美的实现了文字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成为记叙性、说明性文字字体的首选。虽然其他一些字体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像黑体字,使用的范围就比较广,但基本上都控制在一定的篇幅和文字数量的范围之内,不宜大面积、大篇幅使用,否则极易产生视觉上的不适。而从视觉上讲,这些字体都很漂亮,都很有个性审美特征,甚至像舒体、魏碑、隶书等本身就是艺术审美性极高的书法艺术字体,但是,一旦需要强调整体感、共性美,或者阅读时的愉悦感、流畅感的时候,各种字体优劣便很快显现出来。故此,字体设计并不追求文字个体特性,而注重文字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整体风格,强调的是文字整体的视觉审美。较多文字内容的时候,适宜的往往是较规范的字体。一般情况下,字体设计使用在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性等文字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观众阅读时的愉悦感和兴趣,大都采用与设计风格及主题相适应的的字体设计,以适应并体现整体设计主题和观众的心理需求。
三、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区别
从前面的认识过程不难看出,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设计理念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文字设计首先把文字看做画面视觉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淡化文字属性,强化文字构成与图案图画方面的视觉审美与信息传达功能。在这里,它首先是视觉形象,其次才是文字,它是视觉与文字信息的结合体,它既服从与画面信息传达的需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文字的属性。而字体设计注重量化文字的视觉整体性,强调的是在文字的规范性、程序性、标准性的基础上,给阅读者带来的视觉审美及信息感受时的愉悦感、舒适感。它更侧重于文字信息属性的表达。二者相对而言,一个注重视觉造型的图案化、符号化功能,强化个性语言的表达;一个则注重文字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规范性与标准性,强化共性语言的表达。一个强调视认性,一个强调阅读性。四、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共性与关联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或层面讲,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并不是没有关联性,我们所进行文字的设计工作,都属于对文字的艺术处理与表现,以满足其在特定环境中的需要,而字体设计本身也就是文字设计或称文字设计的一种形式。但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纠正有些人文字设计、字体设计概念不清,认识不明、思想意识表述不准确的客观现象。而从认识的角度讲,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共性:
1.都强调艺术个性:
在设计作品中,始终要求体现作者独到的设计创意,追求个性化视觉语言,完美体现设计构想,实现并达成设计目标和初衷。故而,在画面文字与字体的设计与使用上,根据视觉信息传达的需要,设计师不但重视,而且最大可能地强调其个的发挥。也就是说,对于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而言,在同一画面或视觉宣传体系中,在各自的信息传达功能上,不管文字设计也好,字体设计也罢,都已经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各自的艺术个性。
2.都强调视觉审美:
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吸引观众;只有美的事物才能打动观众;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影响观众,那么,也只有观众认为美的设计作品才是成功的设计。因此,设计师对于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态度,都是在各自功能属性的基础与前提下,追求并试图审美上的突破与再完善。
3.互为补充,互为依托:
对设计师而言,视觉画面中每一视觉元素,都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视觉元素是一个整体,都为一个中心服务,根本不存在谁主谁辅,孰重孰轻的问题,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互为补充,互为依托。所以,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都是为视觉画面主题信息的传达服务,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结语
关键词:视觉传达;影响要素;设计概念;有效性
视觉传达是人类认识世界、观察自然、探寻规律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基于视觉传达的设计也形成一门理论,在内容方面也更加抽象,但表现的内涵却更加丰富。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视觉传达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表面,而是开始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延伸发展,突出视觉传达的有效性。
一、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综合学科,其以设计图像为主要信息的载体,并将艺术与传播进行有效结合,成为当今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大众生活带来十分强烈的变化。
视觉传达设计属于传播学领域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传播体现,相比普通的语言符号,设觉传达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普通语言中的任一词语都具备独立的含义,一句话就是由若干词组加在一起组成的。而视觉符号则多数由一些光影、线条以及色彩等要素构成,如一幅画,但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普通语言经过一定的组织,能够传达出十分明确的信息,但视觉符号传达出来的信息就不是语言所能够明确表述的,它是一种难以通过语言具体表达出来的意味。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视觉传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比较形象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从而将一些文字难以表达的情调与感觉传递出去。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要素
第一,传达者。传达者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通过特定方式将信息发送给传播对象的行为主体。传达者进行信息选择与取舍,根据目的对信息进行重组与加工,最终决定将哪些信息传达给传播对象。传达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构成十分复杂,主要由设计师、设计公司与客户组成。执行传达活动的人就是设计师,人们依据客户具体要求进行信息的设计与编排,所以在整个视觉传达过程中设计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设计师的素质与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传达的整体效果。设计师对信息进行整理、制作、加工以及传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的问题,决定传播过程的发展,还决定信息传播的流向、质量以及数量。
第二,传播内容。传播内容指的是传达者表达的所有信息之和。信息包括语言与非语言符号,实物与非实物等。视觉传播活动进行时,视觉符号是进行指定信息传达的手段与形式,而设计师需要传播的正是这些信息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信息就是传播内容的符号化,传播的本质也正是信息的流通。连接整个传播过程的枢纽就是传播内容,信息传播出去并被受众接收,就达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只有当传达者与受众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整个传播过程才具有意义。
第三,受传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传者指的就是接受视觉信息的人。受传者只有真正理解与接收信息内容,并与传达者达成共识,整个传播过程才算完成。
第四,环境。环境是信息传播的时空条件,所有的信息传播都要在一定环境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同样如此。一般说来,人们所说的环境首先指的是特定的客观的自然环境,其次是社会环境,最后才是虚拟环境或行为环境。
第五,传播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的纽带就是媒介,只有利用媒介传播,才能将视觉信息传达给指定的受众。不同媒介的属性也不一样,所以媒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吸引性与传达性,也正是这些不同,才构成了不同媒介的各自特点。
三、加强视觉传达有效性的策略
(一)视觉传达设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创意策略
一方面,受众不同,采取的创意也不相同。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性别的受众,其兴趣爱好、理解能力与心理特征也不一样,所以设计师要根据其具体特点,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视觉方式,采取相应的创意策略,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
另一方面,信息类别不同,采取的创意也不相同。依据信息传达的主要目的将信息具体划分为商业信息与社会化信息两大类;信息的类别不同,实现的社会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要针对这两大类的信息采用特定的创意表现形式。商业信息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重在突出鲜明、醒目的特点,所以要经过一定的包装装饰和艺术加工。
(二)对现代传播媒介进行全面的整合运用
媒介整合运用主要就是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相互交融,从而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这种整合是以目标受众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将信息更好地传达出来。这里的媒介并不是非要保持其原来的形态,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发展变化。例如,网络技术发展使得很多报纸都有网络版,受众就可以在网上浏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论。这种集网络与报纸两种传媒特性的综合传媒不仅使得报纸的信息承载量加大,还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三)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受众研究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受众与设计师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设计、强调以及最终的完善,使其更容易被受众接收。而受众也不是被动地进行信息接收,而是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并且对信息进行记忆、选择和归纳处理。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信息传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受众,受众就是设计师研究的核心内容。很多设计作品中都带有设计师个人的激情、想象以及价值观念,他们都是为了与受众实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设计师必须对受众的行为、心理以及思维模式充分地了解与掌握。
总体而言,加强视觉传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实现视觉传达的有效性。从设计角度入手,视觉传达也是对环境、内容、受众心理、传播媒介等内容的综合分析,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伟,张启亮.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2,03:94.
[2]单莹莹,孙妍.图形创意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透视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02:112-114.
[3]鬲波飞.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2:187-189.
关键词:视觉设计;运行机制;协调机制;设计价值
一、关于视觉设计
(一)视觉设计的概述
视觉设计是由“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Design)”演变而来的。所谓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利用可视的视觉符号传递特定的信息给每一个接受这些信息的接受者,并对信息的接受者产生影响。传递的信息既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也传递给设计者本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觉传达已经关注到视觉的方方面面,因此称其为视觉设计更为贴切。
(二)视觉设计的特点
视觉设计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凭借人们对视觉的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它起着沟通政府、企业、设计者、消费者的桥梁作用。
(三)视觉设计的要素
构成视觉设计的主要要素有文字、图形、色彩,这就决定了视觉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将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视觉化来探索信息的表达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的传播力。
二、视觉设计运行机制
(一)视觉设计运行机制的前提
将视觉设计运行起来,并在社会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它首先要满足政府、企业、设计者的各种需求,同时要符合各方的不同要求和实施条件,按照政府、企业、设计者三方面,分部门、有节奏地进行实施,最终达到各方对视觉设计的共识。
因此,在依循各方要求和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首先要制定一套规范的运行方式,明确视觉设计的定位与原则。这一规划以“协调”为核心价值理念,将视觉设计视为沟通的桥梁,目的在于解决所有的政府对文化价值的诉求、企业对经济价值的诉求、设计者对艺术价值的诉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这一规划全面奠定了视觉设计运行的创新要点。
正是有视觉设计运行总体规划的指导,视觉设计在实施运行管理时便不再盲目,才能确保视觉设计整体运行达到统一协调有序的效果。
(二)视觉设计应用中的多方关系
1.政府
无论国内外,政府官员都在视觉设计的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的意识形态常常对视觉设计产生巨人的影响,甚至政府阶层的审美趣味有时也会自上而下地影响视觉设计的最终面貌。
政府官员都希望通过视觉设计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达到对文化价值的实现。事实上,在视觉设计运行时政府官员往往牢牢地控制着实施设计的话语权,常常指导设计者创造他们所喜爱的样式,潜移默化地形成视觉设计的样板。
政府行为带给视觉设计的巨大影响力常常是把双刃剑。它拥有设计者与企业家所梦寐以求的决策力,但是稍有不慎,政府部门的意识形态就会把视觉设计拖出正常的发展轨迹。
2.企业
在视觉设计运行过程中,企业决策层对视觉设计方案的认同与否常常会左右视觉设计的走向和最终结果。
企业对商业利益的合理要求,以及与设计者在审美认识、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性造成了视觉设计在运行过程中的艰难行进。当矛盾出现时,如果企业与设计者不能通过沟通达成共识,那么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会做小不同程度的让步。
由于视觉设计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常常会传达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在传达消费者的意见,并且会坚持自己的意见,除非设计者能有效地说服其改变初衷。众所周知,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一般拥有对市场更为直接与感性的认识,面对企业提出的意见时,设计者与企业之间常常呈现分歧,这是正常的、良性的视觉设计过程。
因此,企业意见虽然是感性的认识,却对具体视觉设计方案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设计者
设计者是真实地从事具体生活需求的群体,视觉设计产生于设计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力求实现个人的、恣意的、强烈的艺术表达基础上。视觉设计基于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就是视觉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能够吸引和打动使用视觉设计的人,同时激发使用者的情怀,由此引发多数人对视觉设计价值的认同。
三、视觉设计应用中多方协调机制
(一)视觉设计应用中多方协调机制的标准体系
对于标准体系的时论,只是涉及建立在评价体系的原则性和方向性问题上,因为视觉设计运行机制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标准体系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视觉设计价值认同因素。政府、企业、设计者应该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在观念上达到对视觉设计价值的认可和共识;或以共同的愿望、信念、原则、标准为追求目标,实现各自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诉求,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需要三方采取自愿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良性的价值认同能对各方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价值诉求因素。政府、企业、设计者的行为动机受各自价值诉求的支配和制约,在同一环境下,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各方,其动机的口的方向不同,所引导各方的行为也不同。然而价值诉求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提高而变化的。
第三,沟通协调因素。一个好的视觉设计方案仅仅靠设计者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因此,设计者在对设计意图进行辨析之余,还有义务和政府、企业共同探讨视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二)视觉设计应用中多方协调机制的优势
视觉设计运行的协调与管理极其复杂,它需要符合政府对文化价值的诉求、企业对经济价值的诉求和设计者对艺术价值的诉求来“协调”运行。这种“协调”明确了各方的主责,使各方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确保总体目标明确,实施流程清晰。只有良好、系统的协调机制才能确保视觉设计在要求繁杂、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理想的效果。视觉设计运行机制打破传统的模式,形成综合性的、跨越性的、多元化的设计运行模式。
可以说,视觉设计应用中多方协调机制让政府的决策层和企业的决策层对视觉设计价值的理解有实质的提高。
四、协调机制与设计价值的关系
在政府、企业、设计者三方共同参与的视觉设计运行中,多方协调机制使得设计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但是设计价值的实现与否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视觉设计运行状况上来,视觉设计运行是否理想直接影响到设计价值的实现,所以多方协调机制对设计价值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视觉设计要在协调好多方价值诉求的前提下良好、系统的运行,而同时设计价值的实现和充分体现也促进着视觉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2]杭间著,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
[3]关山月美术馆编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平面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9
【关键词】视觉传达;形式;功能;精神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艺术品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可以完全抽象,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设计服务于人,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借助于图形符号进行表现的语言形式,而符号必须“经过协议作为某种目的的有效手段而为各方面所接受”,符号本身所代表的含义必须被多数人所认同,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指示必须精准明确,不能有歧义,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设计作品的理解应该趋于一致。这种约定俗成的意义也会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被传承。
一、形式与功能的角逐
形式与功能从起初便是相统一的两个概念,形式的存在要以功能为目的,功能则通过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实现,许多设计者却把二者分开,并容易走向其中的一端。视觉传达设计从来都不只是具有现代美感的信息排列设计。二十世纪,在哲学领域出现了理性与感性的交锋,最后理性哲学在发达的大工业生产中占据上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功能主义崛起。设计师注重强调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设计的标准化、系统化。“装饰即罪恶”,“少则多”,“功能决定形式”等设计主张也由此时提出。“简洁就是美”的原则使得几何化的视觉符号随处可见。规范化的标志、标牌成为一种世界语言行走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这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到后来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许多设计师认为只有简洁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就忽略了最原本的精神意义。
日本著名设计家田中一光先生说:“海报是一张充满信息情报的纸”,“作为世界各国人士之间交流的海报,具有设计上独特的普遍手法和情感,优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国境,促膝谈心,相互理解。”他的海报作品用最简单的几何化语言,融合浮世绘的画风,概括表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假如我们不了解日本文化,那么这些作品也就仅仅是不错的插图。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特征并不仅限于简单的装饰或是单纯的形式美感,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是兼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综合体。
二、上溯原始时期视觉符号的精神意义
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落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是懵懂的。由于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险恶,人们常常受到伤害与死亡的惊吓,人们把在大自然的背后似乎存在着的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作为最高的主宰加以崇拜,这便是最初的蕴涵宗教和巫术的万物有灵的观念和神灵崇拜思想,也是原始宗教的发端。而这些最元初的精神崇拜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民间美术中。虽然后来的原始信仰表现蜕变成为了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形式。但是在人类生存意识中,驱邪纳吉的意识观念从来没有消亡过,这种精神崇拜所形成的民族文化观,对后来的民间吉祥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古老民族的驱鬼、消灾、辟邪的文化心理发展,才促使了吉祥文化艺术的形成与成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再也不仅仅满足于为生存需要而创造,“人性化”的设计意识开始萌芽,自春秋战国时开始,特别是人类设计史上第一部实践总结的经典巨著《考工记》诞生后的设计领域,“标准化”和“逻辑化”的设计原则被广泛认同。其中“知者创物,巧者述之”的思想不但强调了设计的元创性,也强调巧创、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其实不仅仅是在物质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上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看似逻辑理性突出的原则下,人们并没有抛弃最原始的精神创造,相反的,这种最原始的精神寄托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图1青铜鼎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栩栩如生的青铜器铸造出了其独特的耀眼的光芒,最起初青铜器中鼎的铸造目的是用来烹煮食物。黄帝在战胜炎帝的部下蚩尤后,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鼎也就成了镇国之宝,传国重器。改朝换代后,新登位的君王,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颁订法律,以象征新时代的开始,并表示吉祥。所以,改朝换代,称作鼎革。饕餮纹是古代钟鼎彝器上刻画的装饰纹样,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饕餮纹样与鼎的精神意义就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今天的鼎的造型也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铜鼎,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
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精神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信息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日趋繁杂,在如此大量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有许多要传达的内容是文字语言无能为力的,人们进入到了“读图”的时代,对无障碍,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充满了期待,视觉语言符号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而成为今天信息传播的主角。
以现代标志设计为例。标志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实质上就是对古代图腾的精神传承。一个公司或者一个机构的标志设计除了要有优美鲜明的图案以外,还要有深刻明确的含义。一个标志不仅要体现公司的形象,更要承载一个公司的理念,公司的发展与传承需要这个理念的发展与传承,这个理念不仅是公司对外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确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京剧院的标志设计,利用中国传统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造型特点,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和提炼,该方案深刻体现了京剧艺术“手眼相生”的概念,同时半边脸的设计,正好寓意着京剧“联想性”的特点。以旦角面部的局部特写为造型基础,进行艺术夸张,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传神的境界,表现了中国式的美与中国传统美德;标准色采用京剧本体基本元素上五色中的黑、白、红三色为色调,从构思到构图体现出高远的审美格调。标志塑造了一个专心表演的京剧演员的形象,充满了凝视的深邃,盈蕴了表演的投入。梅花寓意“香自苦寒来”,也是向梅派的致敬。五瓣则象征了手眼身法步、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惊、红黄蓝白黑、宫商角徵羽,形神兼备,与主标化为一体,共同构建出充满流动气韵的中国京剧院标志。此标志很好的体现了现代设计中民间美术的精神传承性,在中国京剧院建设之初,它可以表示剧院的精神面貌,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以后,这个形象依然是中国京剧院的形象,它承载着中国京剧文化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的形态并非是对视觉语言的机械整合,而是一种有意义的视觉符号的创造,是设计师理念的具体体现。视觉形式美感只是设计的表现形式,其以外的精神意义才是设计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翟墨.人类设计思潮.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
一、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的重要关系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书法能像图形一样,给大家带来视觉冲击,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与积累的书面语言,其线条没、结构美、章法美给视觉传达大众独特的审美感观,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更有欣赏性。书法线条富于变化、充满力量和节奏感,让人看后产生某种精神的激励。书法构成的丰富性、设计结构的可塑性在视觉传达表现的美学价值的巨大的。从不同的书体来看,楷、篆、隶、行、草书都有着它们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着它们的独特美。另外,书法结构的章法美是其美学价值的又一表现。在书法作品中章法是关键,是极其重要和复杂的,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却显得不像书法作品中那么复杂。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与国粹。视觉传达设计中加入中国书法,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历程与趋势是与各个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的背景先关联的。中国书法以其图形本质、独特构成、美学价值、民族意韵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和感染力,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因此,中国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想要与世界接轨,使用书法元素表现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现阶段出现的问题
1.视觉传达的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2.中国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在不断的发展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传人中国以来,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在设计构思时,去吸收国外的有益营养外,充分考虑对象的文化因子,意识到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靳埭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深刻领悟和精妙把握,“中国印”的成功有是因为它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不难看出视觉传达设计传统书法篆刻中吸收营养也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一条途径。因为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现代社会的设计师要了解本国文化,尤其是本国的哲学思想及艺术理念。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禅学、易经、五行八卦等深入了解传统思想,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如中国的文字、国画、书法、戏剧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透彻的了解。传统文化在设计作品中运用是一种自然地流露,而不是简单照搬与复制。这个方面好的例子很多,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标,源于著名画家吴作人的水墨画“无尽无极”。当代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在寻找自身的最佳方式,并逐渐完成新一轮的蜕变。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日趋多元化,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推进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事业的发展。
三、书法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加强设计师对书法元素应用的认知度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许多其他文字所没有的艺术特点,设计师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从更高的层次理解并抽象出汉字在设计领域的元素,从而更好的推广和加强汉字在视觉设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创作出更好的视觉设计作品。当然,汉字的运用还可以推广到当代中国设计的其他领域,是中国当代设计能够真正的摆脱“中国制造”。书法通过笔画的穿插构成,每个字的构架都是经过不断的设计演变而来的,使其更加的美观。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这些设计意识给中国现代设计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所有人类认识活动的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汉字是设计图象的符号意义的一种体现。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维与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能够利用图形符号储存自己记忆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能够程序化传达信息的简单方法。从汉字的发明到简帛书,都是这种努力结果的代表。
2.中国书法元素在视觉传达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这些设计意识给中国现代设计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书法的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设计师应该在使人们生活中直接体验到传统书法和现代设计相融所形成的优雅、柔婉、古朴、飘逸的艺术魅力。传统中可以挖掘和开拓的领域还很多,我们没有理由徘徊,更不能妄自菲薄,冷落自己的优秀传统―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只有这样,人们在不断地产生
出艺术火花的同时才可能促使设计进步。同样书法是我们中国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丢失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不断的去发掘和应用它,使它与视觉传达设计完美的结起来。所以说书法元素是设计中不可丢失的重要部分。
汉字是中国几千年不断演化和发展而来的艺术瑰宝,我们不仅要将它不断的传承下去还要很好的去运用它。作为一个现代设计师也应该很好的熟悉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将它运用在我们的设计中。这样不仅能给我们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美,还能间接性的将它传承下去。所以说中国书法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不管是现阶段还是未来它将会一直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最能代表中国的应用元素。
参考文献:
[1] 张志和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14237号
[2] 王镛 中国书法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信息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后,设计的目的也朝着更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进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然扮演着转变的重要角色。非视觉感知语言的介入就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成为视觉传达转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手段。
宗白华认为“艺术的境界是感官的,生命中最愉快的经验往往是经由感官获得满足来实现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运用感官的感受引导人们心理感知与情感的方向,进行信息的叙述与传播,实现目标受众与信息之间的情感对接。多感知信息的构筑为人与信息之间建立起了沟通和理解的纽带,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非视觉媒介与视觉媒介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
非视觉感知设计语言的概念界定
丹・黑尔(Dan Hill)是BBC的主要信息架构师之一,他从信息学的角度认为:“非视觉的感知往往更奏效”。他对非视觉感知是这样认识的“声音、触感和温度有时候比图像更容易传达信息,人们的需求、渴望和文化构架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段音乐的运用,因设备、物理环境和人的情绪不同,信息的传达效果也不同”。非视觉感知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视觉感知以外的其他心理感知,如听觉感知、味觉感知、嗅觉感知、肤觉感知以及其他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根本途径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基础。
非视觉感知是视觉传达的一种基本的设计语言。非视觉感知语言是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产生的基本的知觉反应。换句话来说就是,通过对人类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进行刺激,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 ,以达到辅助视觉更好的传达信息。非视觉感知语言包括:听觉感知语言、味觉感知语言、嗅觉感知语言、肤觉感知语言、运动觉感知语言、平衡觉感知语言等。
非视觉感知设计语言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后,设计的目的也在朝着更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进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然扮演着转变的重要角色。非视觉感知语言的运用就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成为视觉传达转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手段。
1.社会价值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非视觉感知语言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
2.艺术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也是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形态。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而非视觉感知语言的介入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传达信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
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1.被动与主动的转换
主动与被动的转换更有利于信息的循环。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要对话形式,其实质是一种信息的对话, 是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的循环过程。 设计与纯艺术活动不同, 设计不是设计者一厢情愿式的游戏, 而是一个信息形成、信息流动、信息接受直至信息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的往返流动是必要的。
通过刺激信息接受者的感官,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情感共鸣来传达信息,则是基于人类生活经历及社会环境的体验同构和发出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共鸣,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升华, 是对现实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绪。置身于这种情绪下,受众会主动对设计作品深刻理解,并产生的深深的感动或思考,使其透过艺术形象与设计师保持情绪和感受的契合一致, 物我同一。
2.感官与信息的同构
设计作品是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载体,信息、知识和情感都是其具体形式。人们对设计作品的体验要求的提升,要求被传达的体验越拉越贴近受众的亲身经历,以获得最佳的传达效果。而原先的表达方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就会要求出现新的表达方式。这时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就填补了这个空缺。这种表达方法满足了信息受众的多感官需求,让其游走在感觉和信息之间,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并与之互动。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受到各种感官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感觉,这些感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组合形成感官与信息的同构关系。
美国的《HAIR’S HOW》的广告设计(图1)是由格瑞设计公司设计的,他们在创意中尝试对纸进行立体化,选择了朋克、火焰、尖发、卷发、束发五种发型,然后用裁切的杂志内页逐个造型。纸发和杂志封面完美的结合起来,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官体验。
3.通感传译
达芬奇曾经说过:“玫瑰如果不取! 玫瑰" 这个名字的话,或许闻起来就不那么香。”想来的确如此,如果将玫瑰命名为石头,也许我们就联想不到美丽华贵的鲜花和艳丽浪漫的感情了。玫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芳香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通感。在文学上有一种修辞叫“通感”,通俗的解释就是将难以言传的情状以另一种可比的形式陈述清楚。这种“通感”现象同样存在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与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息息相关。
通感是一种把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的感觉共鸣现象。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诸如不同的色彩在人的心里会产生冷暖、远近、轻重、大小感。简单来说,通感其实是,将自己的内心难以表述的感受转化成别人易于理解的感觉形式的转换描述,即将人的一种感觉通过交感与人的另一种感觉联系起来,互相转移感染,得到共鸣,形成沟通和理解。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带给人们的多种感官的综合需要和满足,就需要将各种设计元素间的相互转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这也就是“通感传译”。“通感传译”正是这样一种将不同感觉的结果在内心中转换、沟通的桥梁。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奥马尔・瓦尔皮纳里(Omar Vulpinari)设计的烟草包装,(图2)用真实的嘴巴和牙齿图片,警示吸烟的危害。成功的利用视觉引发痛觉,使信息与受众产生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图2 格奥马尔・瓦尔皮纳里,烟草包装,2010
4.跨界线的传播
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主要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成熟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既是全球化或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将这一过程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因。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所传达信息跨国界、跨文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创意思维方法训练的设计教育改革的现状
过分的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的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发展初期因为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直观效果曾经获得广泛好评与认同,也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进步,促进了创新教育意识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该导向也折射出我国高校设计教育中形式主义美学观深厚的根基与影响,并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渐渐显露。
首先,该导向对创新能力培养内涵理解错误,把创意思维训练视为实践创新设计教育的灵丹妙药甚至全部,导致实用主义的创意方法和形式语言技巧训练风行,忽视了专业基础和文化积累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创意思维训练有失去专业根基和营养的危险,尤其在我国招生体制重专业技能轻综合文化素养状况难以改变,年年扩招导致生源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更需要慎重对待与反思。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与求新求变,必须建立在基本的专业造型、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基础上。
其次,创新思维训练过于迷信新的设计方法技巧和建立在方法技巧上的创意想象训练,把观念转换后方法技巧学习和感觉经验的变化,当作创新本身(如“同构”的语言形态和方法技巧)。虽然表壳是新的,内核却仍是传统形式主义美学观在作祟,对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沉迷成为其重要目标和导向。我们知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已不仅是追求视觉形式的趣味和新颖,更是依附于这外在形式之上的内涵意义的创新表达。观念变革所导致的思想、方法的变化是创新的结果,但一旦成熟运用就只是方法原理而不再是创新本身。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行为过程和结果。如果把原理技巧作为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却忽视、轻视现代传达设计创意的本质是沟通意义的寻找和创造,显然本末倒置。
以创意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验也重视沟通,强调语意,呼唤市场价值,但由于对“创意”文化创造与沟通的理念不能很好把握,沉迷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求新求奇,对视觉语言深厚的文化、语言特性认识模糊,对市场和传播应用中设计的价值与地位混合,以致不能有效运用视觉语言丰富的文化语义和内蕴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创造、表达,造成学生在针对性的沟通和创意学习、研究上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在创意中言不达意、错谬百出。
二、创意思维训练环境引导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更新观念,倡导科学和理性精神
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治标应治本,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面临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而核心就是要把科学、理性精神引入到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设计教育就还要走弯路。我们不缺少感性、技能培养的经验和实力,缺少的是理性和科学精神,而这是建造任何学科大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艺术教育几十年来失落最多,最珍贵的东西。关于科学和理性精神,由于我国艺术界长期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和太深的观念偏见,已经造成对其盲目轻视和排斥的大环境,似乎只要一提科学和理性就会扼杀艺术的直觉和灵感,即使承认其作用,也多限于纯粹技术范畴。这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西方艺术崇尚思想和创造的主流恰恰是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灵魂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艺术研究与实验,包括重视心灵感受和情感表达,追求人性觉醒、精神自由和解放的艺术主张,非但没有束缚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反而使艺术在更深层次上被感悟和认识。这种反思、变革和进步恰恰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和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设计教育中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倡导理性和科学研究精神在现代设计学科中的渗入,努力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建构动态科学的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和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