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保健知识培训

时间:2024-01-07 16:32:10

导语:在幼儿保健知识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保健知识培训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向广大父母传授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通过无记名选择型问卷方式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男17例,女6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对,平均年龄(25.3±2.3)岁,文化程度:25例家长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5例家长为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9例,干部31例,80名幼儿家长均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方式对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三部分:一是一般情况,即了解幼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家长健康知识了解情况,以单项选择方式,通过知、信、行三方面评估幼儿家长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每题一分,共12分。三是家长对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及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模式等。安排专门医生向幼儿家长方法调查表,由家长独立填写收回,80分调查问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21)分,女性平均得分为(9.64±2.18)分,女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

2.2 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63例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小儿营养知识(78.75%),59例幼儿家长为常见病特点及防止(73.75%),55例幼儿家长为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68.75%)。这就说明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营养知识、常见病特点及防止、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

2.3 幼儿家长儿童健康教育需求模式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71例家长为咨询医务人员,占88.75%,69例家长为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占86.25%,67例家长为热线电话咨询,占83.75%,61例家长为医院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占76.25%,31例家长为上网查询,占38.7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而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家长的考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2]。母亲是幼儿的主要养护者,其自身的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男性宣教的重视,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的重视,并且要定期下基层送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儿童保健门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幼儿家长停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前来就诊咨询的幼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从幼儿家长的叙述中判断其所需内容,并通过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给予其针对性的教育及指导。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医院方法健康小册子及上网查询,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保健门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及学习的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每月还要出版1-2期墙报及宣传栏,从而为候诊家长学习及阅览提供方便。此外,由于部分家长通常选择电话咨询,因此,医疗机构还要安排专门的电话咨询专家,为电话咨询家长答疑解惑。另外,医疗结构还要定期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将其放置于候诊室门口,供家长免费取用。

总而言之,明确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质量与层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彦文.2-3岁儿童父母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5(28):98-100.

第2篇

【关键词】 儿童健康;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6-01

在园儿童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在园儿童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对于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天桥区幼儿园连续4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城区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发现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每年对本管辖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的常规体检结果,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龋齿、视力筛查等。所有检查项目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仪器进行,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1.2 方法和诊断标准 采用济南市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规范WHO标准,“身高、体重以达WHO标准均值及以上为达标;营养不良评价标准:界值点为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x-2s)为营养不良:肥胖以超过体重标准的20%为临界点,体重>(χ ±s)为肥胖。贫血:Hb110gL;龋齿:应用WHO对龋齿的诊断标准,龋失、补牙均统计为龋齿患病率;视力筛查:儿童采用图画式对数视力表3-4岁0.6,4-5岁≤0.6,5-6岁≤0.8为视力异常”。

2 结 果

2.1 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见表1。

2.2 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消瘦发病率逐年下降,自2010年的1.21%、下降到2013年的0.4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2.3 龋齿、视力筛查检出情况 2009――2013年资料显示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26.06%上升至31.58%,各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6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由2010年的13.17上升至15.27%,见表1。

3 讨 论

3.1 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逐年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加强管理及保健人员的配备,每年对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培训,各幼儿园均提供每日三餐一点或二餐二点的伙食,全部开展了膳食营养分析,并做到先算后食,从各方面保证了儿童的营养摄入,使集体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小部分私立幼儿园,因为办园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克扣儿童伙食费的现象,使部分幼儿园存在儿童膳食营养供给的不足,制约了幼儿园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

3.2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贫血患儿逐年下降而肥胖儿逐年升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和贫血的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贫血可能与膳食的搭配、均衡的营养及与儿童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同时,肥胖儿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现在有部分的家长陷入一个误区,片面强调营养和过度喂养,同时户外活动少、过度保护以及不良的饮食行为,导致肥胖儿的数量不断增长。

第3篇

关键词妇女保健知识调查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8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95 800多人,抽样调查2000户2000名女性。在西峰区南街办辖区抽样调查400户,北街办辖区抽样调查300户,彭原乡抽样调查500户,后官寨抽样调查450户,显胜乡抽样调查350户。对这2000户样本家庭进行“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1]调查。以了解女性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女性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抽样原则与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被调查社区和乡镇,以当地的经济状况作为分层依据,每社区/乡镇随机抽取3个以上街道/行政村(经济状况较好、中等、较差的乡各有1个),共计确定了15个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各年龄组距的要求随机整群抽样。

调查内容:利用自行设计的“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1]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分为11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女性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新婚期保健、优生和产前诊断、围产期保健、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围绝经期保健、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女性常见疾病防治。

调查形式和质量控制:调查组成员均由接受过省级统一培训的区、乡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分组深入到调查点按要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与调查对象必须面对面交流,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调查,不得暗示,不得提醒,要真实地反映女性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资料分析:所有调查表由西峰区妇幼保健站组织专人统一进行审查。抽样调查的2000名妇女,收回有效表格为1989份。其中:年龄14~19岁16人、20~29岁296人、30~39岁897人、40~49岁686人、50岁以上94人。婚姻:已婚1828人、未婚155人、离婚6人。文化程度:小学517人、初中1024人、高中79人、中专242人、大专117人、文盲10人。从事职业:公职203人、农民1786人。家庭平均收入:城市2600元、农村1420元。有效调查表由专人汇总、分析、核对,采用计算器统一计算,求出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应知晓率,并进行X2检验。

结果

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保健知识人均知晓率为38.06%。由此可见:妇女保健知识匮乏,保健面窄,保健方法不科学,得不到家庭的重视。

干预措施与效果

自行编写健康教育读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按照女性生理特点,结合平时掌握的妇幼保健状况、根据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因素、针对本次课题调查出的问题,编写健康教育读本“女性保健指南”[2]。其主要内容:女性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优生咨询,孕期各月胎儿发育特征,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心理特点及有关卫生指导,母乳喂养,计划生育,妇科疾病的预防,围绝经期保健,医学体检注意事项及用药原则。这本册子是简单明了、切合实际、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适合女性各生理期学习。制作健康教育处方主要内容:婚前检查须知、产前保教、产后注意事项、产时产后保健知识问答、母婴保健法、如何合理喂养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医学体检的必要性等。印刷成彩页。

宣传、培训:对抽样的2000户家庭样本发放“女性保健指南”[2],先采取自学的方式促使健康教育活动,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健康促进行动规划,主要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对抽到的2000户家庭进行健康教育、集中培训、保健讲座等干预措施,采取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干预效果:再用自拟“女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对同户2000名女性进行二次调查,收回有效表格1989份。有效调查表由专人汇总、分析、核对,采用计算器统一计算,求出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应知晓率,并进行X2检验。14岁以上年龄的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保健知识人均知晓率为76.21%。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

对照分析:X2=589.54,P

讨论

女性健康教育进家庭可有效提高妇女保健水平。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使公婆、丈夫认识女性保健的重要性[3],从而得到了公婆的关照、爱人的呵护,并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排除了她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了自身保健水平,能积极主动、配合、支持妇女保健工作[4]。

健康教育内容要适合当地妇女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5]。根据妇女心理、生理特点为女性编制通俗易懂的保健系列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各个家庭,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培训,引导妇女重视健康、注重保健、科学保健、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潘建平,熊庆,石淑华,主编.社区妇幼保健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戴晓阳,主编.护理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第4篇

本学期卫生保健工作在上级主管领导及园领导的关心领导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思想,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卫生保健计划,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园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局面,从而确保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卫生保健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 健康检查工作: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本学期,抓好新入园幼儿的入园体检工作,做好健康档案建档事项,入园体检率达100%。2、抓好新入园教职工体检工作,对园内所有的教职工按要求在九月份前进行全面体检,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晨检时注重“看”、“摸”、“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确保每天在园的幼儿身体健康。及时掌握生病幼儿的情况,晨检后反馈到班级,使带班教师可以对生病的儿童进行特殊护理,保育员及时反馈保健医生幼儿的当日情况,以便做好全日观察。规定幼儿午睡时,带班老师、保育老师要每间隔15分钟巡视一次,纠正幼儿不良睡姿,防止事故发生。

二、 防病措施:

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的不同,对园内幼儿活动和生活场所、物品进行定期消毒,保育老师做好消毒记录,并由保健医定期检查,备案。坚持开窗通风,每日为幼儿提供清洁安全的生活空间。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和防流感期间,尤其是在预防手足口和流感工作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防治工作做足做细,我园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预防工作小组,并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相关防治措施,有效避免了疫情在我园的发生。加强流感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了缺勤监测、报告与管理制度,对缺席幼儿进行电话联系,了解缺席原因,对患感冒、发热的幼儿作好观察隔离工作,并主动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工作,对幼儿的疫苗接种进行登记管理,及时做好漏种幼儿的宣传发动工作,保证了每个适龄幼儿能按时得到接种,保证计划内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

认真筛查体弱儿肥胖儿,对营养不良和有肥胖倾向的肥胖儿进行个案管理,一日活动中从运动、餐点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及时与家长交流意见,使家长能够理解管理的意义,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相配合,共同管理。对幼儿体检中发现的疾病缺点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规范矫治,疾病矫治率达100%。

疾病预防方面,我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我园除了根据不同季节,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外,还协助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体检工作,如配合市妇保所、医院做好春季体检工作和按时按年龄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到事先先通知,尽量使孩子不漏检。

认真做好幼儿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的登记、身长体重的测定、评价以及统计等工作,发现疾病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平时定期向家长宣传有关健康知识,在宣传栏张贴幼儿身心发展保健知识,管理好体弱儿、肥胖儿与疾病矫治对象,并与家长联系,定期复查,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三、 营养与膳食工作:

1、制定并公布食谱,在制定幼儿营养食谱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市场供应情况制订适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谱。广泛听取伙委会成员意见,改进幼儿食谱,让食谱天天不重复、周周有创新。积极开展伙委会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伙食情况,家园携手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2、本学期重点抓炊事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提高食堂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严把进货质量关,实行所有食品进货索证索票,餐具每餐做到清洗消毒无污染,生食品后门进,熟食品前门出,确保伙房无外人进出。严格幼儿带量食谱的制定,力求做到营养全面,不剩饭。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老师会结合当天菜肴进行营养小知识的教育,减少幼儿偏食的产生;进餐时,要求幼儿安静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正确使用餐巾;进餐后,要求能自己进行桌面的清洁整理工作,碗筷轻轻放;并且培养幼儿饭后漱口、洗手的好习惯。平时为幼儿提供水温合适的开水,保证了幼儿全日自由安全卫生饮水,饮水机在固定地方放置,定时消毒并做好记录,定期更换滤芯,保证饮水卫生。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教职工培训,强化健康意识

1、继续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做到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

2、有计划性、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升旗、早会、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向幼儿家长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4、加强教职工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定期对保育老师进行岗位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巡查并做好记录。在教师中开展幼儿急救知识培训,以防事故的发生,让每人都掌握急救知识,在事故发生做到积极应对。

五、 卫生消毒工作

抓好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要求各班保育老师严格按照卫生保健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分片包干。根据幼儿园的美化、净化、绿化、儿化特点,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持园内外经常性的清洁,定期检查,后勤主管进行每月一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正,促进幼儿园环境的整洁。

消毒工作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保障。保健室每天进班巡查,指导保育员和食堂人员做好消毒工作,使保育员能全面掌握消毒方法,在分餐点时做到规范操作。幼儿的生活学习用品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保洁,各班保育员做好消毒记录。厕所每天用消毒水冲刷,做到无尿垢、无臭味。食堂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范操作,食物及用具按生、熟分开处理和存放,有效避免了交差污染。

严格消毒制度,坚持幼儿食具一餐一消毒,有效避免了幼儿通过食具引起的交差感染,确保了幼儿在园的健康。为防止病从口入,保健室加强了饮食卫生管理,督促食堂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班便后流动水洗手,上班时穿戴好工作衣帽。每天冲洗食堂,保持经常性的灶台、食具、用具清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不定期进行灭蚊灭蝇灭蟑灭鼠工作,确保幼儿饮食的卫生安全。

六、加大幼儿日常生活及常规的培养力度

1、重视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指导工作,尤其对小班及大中班新入园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要求保育老师注意观察并配合教养老师、家长对幼儿生活常规如饮食、洗手、穿衣、坐姿、站姿、睡眠、大小便等习惯进行培养,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纠正,三方面努力使幼儿进园后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利用晨间检查时间,指导并培养幼儿常剪指甲,勤换衣服,使每个幼儿都有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3、提醒保教人员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为幼儿添盖被褥并帮助他们增减衣服,进一步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自理能力。

第5篇

1 社区护理管理

1.1 质量管理。由于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我院成立三级质控网,主要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每月就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护士仪容仪表等项进行考核打分,对查出的问题给予整改,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1.2 人员分配。社区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临床护士高,因为社区护理面向的是一特殊群体,须具备高度责任心,故我院要求凡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均需经自愿报名和组织考核,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上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丰富的感染力及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的方能上岗。这就给顺利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外科换药、等等。社区工作是以公共卫生为主,基本医疗为辅,所服务的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人,他们不但患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躯体的疾患,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对每一位前来就诊者都要以高度的同情心,用热情和蔼的语言开导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针对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及人群的需求举办一次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使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在社会普及。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社会学、护理心理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知识。

1.4 实行家庭访视、提供便捷服务。对在我院出院仍需进一步康复的病人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进行家庭访视。如中风、瘫痪、糖尿病、癌症病人,急性期已过,长期住在医院给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具体要求是:各病区根据病人的情况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联系,社区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到病房对病人各个方面(家庭环境、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等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评诂,探访后护士应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医护商讨后制定护理计划,然后根据医嘱及计划定期上门给予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在病人病历中体现。这一举措的落实,既方便了病人,又拓展了医院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

1.5 实行多元化管理。开展妇幼保健护理,很大比例为妇幼保健护理,实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在家中尤为宝贵,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及母体安康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采用随机或定期方法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如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流产、教育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各种营养膳食促进母乳分泌,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行为能力测查(婴幼儿精神、吃奶、面食、哭声、呼吸、皮肤、大小便的性质和次数进行日常监察)以便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使之得到及时诊治。同时还要指导婴幼儿如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等等。妇幼保健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也高,需要我们社区护士去掌握和指导。

2 社区护理管理的方向

由于社区护理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加之社区人群的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等学科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逐步培养综合型的全科护士。首先要求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必须自学《社区护理》一书,针对工作特点,定期进行业务讲课。选送社区护士外出学习、培训、参观。同时对家庭访视中人际交流技巧,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护理技术指导。同时还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过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服务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交流技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社区健康的需求。

3 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加大对社区护理的资源投入。借鉴国内外经验,由政府资助建立社区护理组织,社区护士只提供服务而不谋盈利。社区护士是独立自主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因此要经常选派护士出外进修学习。

3.2 建立社区卫生中心信息网络,改善社区护理环境。由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培训中心。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合,负责培训基层社区护理人才。对患者家属举办家庭护理知识学习班,培养家庭护理员,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员――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建立社区护理专门病案,对辖区居民进行卫生知识、家庭护理知识及技能宣教。各社区护理中心不断改进和推行社区护理工作,同时加大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中心的作用,以解决社区护理环境不良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入托儿童;发育状况;疾病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4-02

1 方法

由互助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用统一测量工具、标准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测量身高、体重、心肺、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测量,并将体检结果统一整理、汇总、分析,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至托幼机构和儿童家长。

2 结果

体检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异常情况统计前八位(及其他情况)的排序为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肥胖、贫血、心脏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共计1230人患病率69.77%(见表1)

3 讨论

龋齿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患龋齿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此次体检龋齿患病率42.93%,较文献资料报道明显增高[1]由此说明我县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意识差,口腔清洁不良习惯,早晚不刷牙,餐后不漱口、饮食不良习惯,喜欢吃甜食或刺激性食物、天生龋齿。龋齿发生的原因复杂,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应将口腔保健知识加入托幼机构的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此次体检是在3月份进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上呼吸道感染率28.05%,如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先心等疾病发病率会增高,居室拥挤、通气不良、空气污浊等,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流行趋势。因此,集体居住的儿童因加强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和合理营养,注意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空气流通。

营养不良是由于儿童营养摄入不足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本次体检营养不良患病率16.75%,这是一个较高的比例,说明了我县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差,虽然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与种族、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也与农民单一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今后我们妇幼保健机构应进一步强化托幼机构的营养管理,加强集体儿童饮食的合理搭配,指导营养素达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小儿“四病”之一,可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长期贫血可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智力,引起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因此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儿童抓起,早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儿童贫血原因是多方面的,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降低儿童贫血的发生至关重要,大力宣传科学育儿、饮食卫生等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家长和托幼机构的营养卫生和健康意识,进行科学合理配餐,注意膳食平衡,改变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确保儿童营养摄取充足、均衡。

入园儿童中查出乙肝携带者6名,发病率0.49%,由于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不会再感染乙肝,对儿童不加防范,且儿童的ALT都正常,儿童也没有特殊表现,所以隐蔽性极强,这对儿童今后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故入托儿童体检是极其重要的。

4 监督与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及传染病防治涉及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也影响今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与各个托幼机构合作对年轻父母,幼儿园教师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平衡膳食、健康饮食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等知识,开展幼儿健康教育,采取全社会联手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肖艳 3-5岁儿童患龋齿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21):28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九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协作组1995年中国九省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第7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患龋率; 回顾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9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多发病之一,龋病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形成病灶引起全身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心理造成不良影响[1-2]。为了解本院辖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龋齿防治工作,特对本辖区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2012年每年5~6月对本院管辖的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1.2 方法 以“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诊断标准,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师在室外自然光下,采用坐位或站立位,依靠视诊进行龋齿患病情况检查。另一位儿保医师专职登记,并按个人体检表上注明的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及年龄分组统计。

1.3 诊断标准 按国家龋齿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正常乳牙脱落除外)[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总体情况 2008-2012年共调查14 660人次,患龋8370人次,平均患龋率为57.09%,其中2008-2012年患龋率分别为38.87%、56.35%、57.86%、58.56%、69.71%,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2.46,P

2.2 本地和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比较 本地和外地儿童的平均患龋率分别为45.13%和74.24%,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77,P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情况 5年间3岁组患龋率平均为46.27%,4岁组患龋率平均为56.44%,5岁组患龋率平均为64.27%,6岁组患龋率平均为72.68%,3~6岁儿童的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7,P

表1 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

年份 受检人数(例)

患龋人数(例)

患龋率(%)

本地 外地 合计 本地 外地 合计 本地 外地 合计

2008 1653 709 2362 637 281 918 38.54 39.63 38.87

2009 1723 1152 2875 746 874 1620 43.30 75.87 56.35

2010 1755 1325 3080 776 1006 1782 44.21 75.92 57.86

2011 1839 1496 3335 816 1137 1953 44.37 76.00 58.56

2012 1665 1343 3008 922 1175 2097 55.38 87.49 69.71

合计 8635 6025 14 660 3897 4473 8370 45.13 74.24 57.09

表2 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组患龋情况

年份 3岁组

4岁组

5岁组

6岁组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2008 945 29.10 846 39.95 398 50.00 173 61.27

2009 887 43.63 958 55.64 721 66.85 309 70.55

2010 1005 47.26 1048 58.68 666 65.77 361 70.36

2011 960 53.23 992 57.76 1058 59.92 325 72.31

2012 742 60.92 929 68.35 854 72.96 483 80.12

合计 4539 46.27 4773 56.44 3697 64.27 1651 72.68

3 讨论

龋齿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4],儿童发病率极高。儿童患龋齿以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5],因此家长和社会应当重视儿童的牙齿健康。

3.1 学龄前儿童患龋趋势 本次调查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平均患龋率为57.09%,与姚应水、金岳龙等[6]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1.72%相比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本辖区的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较为严重,这与很多家长对儿童龋齿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宣传预防工作。

3.2 本地和外地学龄前儿童患龋差异 调查发现外地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患龋率达74.24%,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45.13%的平均患龋率。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本市随着近几年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流动儿童的医疗保健相对市区儿童差,很多流动性儿童不能享受正常的公共卫生服务而受到龋齿的危害;另一方面外地儿童家长的收入不稳定,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卫生观念淡薄,对孩子的牙齿护理差,从而造成外地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从调查结果来看流动群体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令人担忧,口腔卫生预防工作应该重点倾向于对外地儿童群体的卫生干预,特别是外地的学龄前儿童。

3.3 不同年龄组患龋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国内有关调查结果一致[7-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少,甜食和零食在儿童饮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大,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从而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据报道,糖摄入越多,龋齿越多[9];另外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乳牙只是暂时存在,即使患了龋齿也不要紧,反正长大都会换牙的,因而忽视对乳牙的保护,也是导致龋齿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原因。因此儿童的防龋宣传和防龋措施越早效果越好[10]。

3.4 综合预防措施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切实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3.4.1 加强家长和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宣传,特别是外地儿童家长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和发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单,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定期对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由保教人员再以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口腔健康理念贯穿于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从而建立起幼儿园-家长-儿童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方式。

3.4.2 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 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随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多补充一些对牙齿有摩擦和清洗作用且不易发酵的纤维素食物,并适当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

3.4.3 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深入学校教育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用氟化牙膏,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保持牙面清洁,减少龋齿发生。

3.4.4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从儿童入幼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每隔半年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晓娟,张磊,韩克实.236例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0):95-96.

[2]吴卫,曾晓娟,黄华.广西南宁3~5岁儿童清楚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4):407.

[3]张林祺,刘延军,张昀.680例儿童乳牙龋病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2770.

[4]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5]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88.

[6]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等.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6.

[7]李谟,郭金龙,林妍.儋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5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68.

[8]叶桁.十堰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10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41-142.

[9]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

第8篇

孕妇学校是我院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是优生优育的摇篮。2018年院领导及全院干部职工都非常支持和重视孕妇学校的发展,各科室也积极支持孕校课堂,为达到优生优育、促进母乳喂养、支持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而努力。继2017年5月起每月开展大课的工作,2018年有了新的内容,年初专门制定了月大课计划,授课老师由院内产科、儿科专家、专科护士长、院内经验丰富的教学老师等,担任孕妇学校讲师。按照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广大孕妇的实际需求,安排相应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的微信宣传平台,发放孕产期及儿童保健知识,供孕产家庭的学习。

根据孕产期保健规范的要求,我们在二楼每月开展一次计划免疫课堂,每周开展1-2次孕产期基础课程;每月九楼一次大型授课,每周一、二、三、四开展孕期拉玛泽分娩课堂,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危孕妇数量增加,每月一次的瘢痕子宫健康教育课堂。

由于全区加强了高危儿的统一管理,儿保业务量在2018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健康教育和行为训练也随之增加,引进了高年资的儿科儿童保健医师骆红梅,每周1-5上午和下午均开展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训练课。

我们的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将孕妇最想知道的和最应获得的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巧及时告诉孕妇。孕妈妈及家属们通过学习,收获丰富,及时学到了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自身及宝宝的安全、健康做好了储备。

2018年,我院免费孕妇学校小课堂开展共70次,周末大课11次,家长学校160次,瑜伽课150次,共计391次,听课的孕妇人数约4755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7.4%,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为98.6%,满意度调查为98.1%。

我院健康教育课还利用多渠道宣传,如门诊就诊、住院部病房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儿童不同季节常见病防治等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利用工休会、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等版面、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快乐孕育微信等手段进行保健知识的传授。

第9篇

【关键词】 门诊;规范化管理;运行模式

医院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前沿,开展现代化医院门诊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门诊管理模式,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之路,向“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倾斜,并加强“质量管理”和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多元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向现代化医院管理迈进。

1 改变传统的门诊管理模式

改变传统的门诊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医疗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些过去必须住院治疗的疾病现在逐渐通过门诊治疗而解决问题[1]。门诊医疗方便快捷的特点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综合医院门诊部要进行服务意识的创新,以及“人性化服务设计”,重新设计服务流程,使流程科学、简便,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方便、舒适、快捷。将服务延伸至院前的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和院后的随访、健康指导、心理咨询[2]。

2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就医环境[3];(2)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3)适应环境、发挥综合医院的优势;(4)扩大对外宜传、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开设健康课堂等形式畅通传播渠道,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5)通过品牌战略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开设方便门诊、特需门诊、夜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等;提供专科和专病服务;门诊服务向社区延伸。

3 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之路

3. 1 门诊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是门诊工作最重要的创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必须走“数字化”门诊的模式。因为一套成熟的信息网络可使综合医院管理者及时掌握收支及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情况,还可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管理者在纷繁的人际关系及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患者了解医疗费用使用情况的要求,提高患者对综合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综合医院的信誉。

3. 2 门诊将试行“一卡通”治疗模式在门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具体操作方法是:首次就诊患者先到咨询建卡处填写《诊疗录入表》,办理《医疗就诊卡》。此后该患者的信息便可在本院范围内的诊疗全过程中实现共享。应用“一卡通”就诊模式可使挂号、开方、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一张卡”服务,减少了病人排队的时间,尤其是大大缩短了病人就医的时间,减少了“三长一短”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2]。

4 向“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倾斜

4. 1 对医院门诊工作而言,今后门诊的职能将会拓展到“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方面,门诊工作可以渗透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将注重心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将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1]。至于健康教育的方式将会是各种各样。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和公费医疗制度的终结,一些患者因为不符合住院条件而被迫接受门诊治疗。政府、综合医院和保险公司为了有效缩短住院日,增加病床周转次数,人为将患者住院前、手术前的必要检查放在门诊完成。为肿瘤化疗、激素治疗、慢性病治疗等设计的日间综合医院可以降低国家整体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必将成为现化门诊关注的焦点。

4.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针对孕妇和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很强烈,而门诊医生的解答由于时间关系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门诊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了病人的需要,也起到了很好的保健知识传递的作用。

4. 3 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彩电、碟机等电教设施,坚持每天滚动式播放各种健康信息、保健知识;在各专科诊室内外设置宣传板报,刊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印制各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向社区人群、就诊人群进行健康宣教。

4. 4 坚持每周开展“准妈妈课堂”和“宝宝课堂”,对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知识进行系统、详尽的宣教。

4. 5 在围产保健门诊设立专职健康教育宣教员,及时解答门诊孕妇和家属的疑问,并开展产科健康教育每日小课堂。

5 加强“质量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1)门诊医疗管理工作质量是门诊工作的重点,应坚持高素质医师出诊制度,坚持科主任及专家门诊制度,坚持门诊专科定额指标制度,坚持门诊病历与处方抽查制度,坚持首诊负责制度[1]。(2)全面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即开展导医导诊服务;(3)加强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管理,为患者排扰解难;(4)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为患者奉献爱心;对各类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提出了门诊秩序化质量管理措施,包括:门诊就医流程畅通,实行一条龙服务;实行门诊计算机网络化;实行工作人员上岗制。(5)门诊应当对各项医疗活动建立质量标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门诊工作人员应当结合门诊工作的特点,不断创新,不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

6 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多元化服务

(1)在门诊定期举办“孕妇瑜伽”、“拉玛泽呼吸分娩减痛方法培训”、“产后康复操”等培训班,通过无偿提供一些新颖独特的专科特色服务,使病人享受到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医疗服务,使其感受到“意外的惊喜’,从而开辟和吸引更多的保健人群。(2)为让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感到亲切、温暖,门诊部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改进细节,为门诊病人送去入文关怀。(3)在门诊部窗口前、楼道口、电梯旁都设有温馨提示语牌。(4)免费为婴幼儿提供儿童推车,(5)为远道病人免费邮寄检查报告单。(6)输液观察室配备有根据婴儿特点自行设计制作的儿童输液推车,使婴幼儿能开心地接受治疗。(7)还特设有学生输液观察室,精心设计的学生桌椅可以让学生病人边输液边学习,解除了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

现代化医院门诊管理应具备公平、公开、公正、文明的分诊系统,快捷的病人自助查询、挂号、收费等人性化服务以及自动化、无纸化医院管理,只有在以上基础上才可能称为现代化医院门诊管理[4]。

参考文献

[1] 王春秋.综合医院门诊现代化管理的探讨[J].武警医学,2003,12:758-759.

[2] 张征宇,黄锦麦,孙 彬.“一卡通”诊疗模式在门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学,2005,7(18):7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