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7 16:32:12
导语: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 心理健康 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1-01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变革带来利益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社会矛盾,人们难免要出现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步入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或同一性混乱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科学指导。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探索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以生为本”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课程计划中设置心理健康课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高考课程体系之外开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讲授相关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教授给学生调节人际关系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交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而且,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还可以推进“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重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也都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教育工作。县级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住宿生,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班主任在授课之余还承担着管理班级的任务,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关系的融洽程度都优越于非住宿的学校。因此,我校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突出的重要性。班主任凭借所掌握的学生家庭环境的相关信息,基于对学生的连续观察,汇总来自科任教师和学生所反映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异常举动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再运用他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疏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合理处理在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突出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班主任同学生的课余个别谈心也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校应当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
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中所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正如学生学习知识需要找教师,病人问诊看病需要找医生一样,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找专职心理教师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方法科学的工作,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甚至是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必须配备经过正规心理专业知识教育,受过正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广大师生提供理论指导、技能训练、心理咨询等服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依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调节活动。尤其是他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进行科学的测评数据分析,提供严谨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报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原始数据。通过心理测评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问题,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采取1+1的心理咨询模式,有计划地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调节,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增强自信,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师还承担培训其他教师的任务,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渗透课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指导,以保证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此外,教师因工作压力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以疏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四)组织开展家长培训讲座
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长的相互协作。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他们青春期的许多问题都与家庭教育环境紧密相关。如:学生与家长间不良沟通导致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的过高期待导致的学生厌学问题;家庭不和睦导致的学生偏激心态或心理;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导致的孩子的情感问题等。因此,要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协作。学校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学生家长培训讲座,让家长了解一些教育发展心理学知识。
总之,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实施“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要符合校情,注意发挥多种途径和方式的综合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农民工子弟 心理健康教育 正向回归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61-01
农民工子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都受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各种壁垒已把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了边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领与指导,最终极可能在高中阶段这个走向社会的人生关键点走向犯罪的道路,从而带给社会许多不稳定因素,破坏和谐社会的建立。高中农民工子弟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的正向回归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认知为中心,对高中阶段的农民工子弟实施宣导策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心理辅导的需要
1.建立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信息档案,进行跟踪教育
我们首先对本校高中农民工子弟深入调查,获取高中农民工子弟及监护人的具体信息,建立高中农民工子弟信息档案并注明类型,指定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要求班主任对此高中段农民工子弟进行跟踪教育,尤其对难管的高中农民工子弟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教育。其目的主要是要保持高中农民工子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进行问卷与心理测验,引导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自建心理档案
第一,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建立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也能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为有效开展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心理教育提供前期服务。
第二,为了能深入了解,我们采用了引导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自建心理档案的方式,对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进行备案,并对其问卷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整理保存,这样一份心理档案就初步建成了。
3.以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的“温馨小屋”为载体,让高中农民工子弟了解心理知识
“温馨小屋”是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对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进行心理辅导的主阵地,“温馨小屋”主要分为以下栏目:新闻和消息、心理知识卡片、学习策略、关注生活、家长栏目、心理健康指南、情绪热线等。我们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和生理讲座,帮农民工子弟们扫除成长期的烦恼。
4.开设“走近心理”系列讲座、感恩教育讲座等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经常对高中农民工子弟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活动,如《高中农民工子弟的教育是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的教师讲座等,另外通过感恩讲座来推进对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以情感为中心,对高中农民工子弟实施辅导策略,引发他们主动参与心理辅导的情感体验
1.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让高中农民工子弟亲身体验
由班主任为主导,结合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开设辅导活动课,活动课以高中农民工子弟为主体,通过他们的互动,经验分享、价值澄清、自我探索最终得到自主发展。其目的主要是引导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思考自我,通过内省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我。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并设立心理信箱,使高中农民工子弟得到合适的辅导
通过“温馨信箱”能让高中农民工子弟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内心感受,以便我们做好辅导跟踪调查工作。据各个班级统计数据显示,85%以上被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的偏差越来越小,使原本边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正确的回归,从而走上积极的人生道路。
三 以行为为中心,对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弟实施指导策略,开发他们主动参与心理辅导的潜能
1.“我的未来不是梦”,彭成老师的感恩教育活动
2008年,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正式与彭成感恩教育团队结盟,成为彭成感恩教育实验学校,为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段农民工子弟提供了数次受益无穷的感恩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使高中农民工子弟和远在他乡的父母心系在了一起,思想得到了洗礼和提升。借此活动抓好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使家长及他们的子弟都积极地面对人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2.组织部分高中农民工子弟外出郊游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一些班主任能够针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班主任并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这也是目前高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中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分析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再加上对未来感到迷茫,让高中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适当的心理教育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或者通过开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同样不能放松,对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才会适应和调节;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困难,但是教师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优秀品德的学生可能不简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育工作在高中阶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优秀,自控能力较强,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够做到能屈能伸,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做到正直善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帮助,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人总是怀着偏激或者猜疑的态度,那么德育教育就很难正常进行;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与班主任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再者,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大致心理状况,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未雨绸缪,有助于更加顺利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问题
除了上课时间之外,班主任大多数时间都与学生相处,例如班会、自习和活动课等,在相处中班主任能够发现学生细微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也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任课老师则是完成教学任务后就离开教室,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与学生没有接触,对学生也缺乏了解,即使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专职心理教师,虽然能够通过讲座或者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频率一般只能达到每周一次到两次,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全校学生,范围较广,而班主任可以对自己的学生更加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范围也更小,因此效果相对于专职心理教师也更好。虽然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如果班主任和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鼓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评价学校好坏和学校领导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升学率,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狠毒班主任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关注,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3.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这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够起到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效果,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学业成功还要重视心理成长,学校领导可以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体系,针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能力培养,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才能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2完善硬件条件
为了保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在寒假和暑假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些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未班主任配备电脑,让班主任能够随时查阅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帮助班主任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在很多教师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提高了班主任整体心理健康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3.3建立完善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学生和教师相互信任,在交流与合作中就会减少很多阻碍和问题。在学校中,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有充分的信任,那么学生的行为就会有利于班级发展,班主任也能更加顺利和深入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学生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教师严厉的批评了学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兴趣大减,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看到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尽量不要否定和批评,而是多去表扬和鼓励。
4结束语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参与 多形式多渠道 寓教于乐
一、高度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新疆精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靠艰苦创业的职专人在戈壁绿洲崛起,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有中专部、电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脑中心、驾校和高中部等多个部门、多种学制并存。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一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我校多年来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中专学制的学生每周两节,高中的每周一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教育系列活动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
二、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2007年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首届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聘请自治区专家为骨干班主任、学校中层领导授课,并组织学员参加国家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考试。此次培训,我校要求全部班主任和担任心理课的教师参加。我校有近二十多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员”结业证。2008年派出教师参加“自治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师资培训,这些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我校设置心理教师岗位。心理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保证。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渗透到教师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心理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落实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地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学生;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骨干心理教师为更多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建立咨询室,多渠道多形式,寓教于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首先心理咨询室利用校园网、广播、心理小报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精心布置心理咨询室,排出接待时间表。为全校师生营造一处宁静温馨的心灵家园。让大家意识到:当你需要帮助、渴望交流时,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作为你真诚的朋友,会为你提供帮助,帮你修复内心创伤,与你共享人生感悟,使你面带微笑走进现实生活,坦然从容行走人生之旅。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能做到真诚保密,并会用心聆听你的心声。
1、心理讲座及团体辅导。
针对中职生、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及时控制与恰当调适。
针对中职新生自卑自怨自哀情绪,举办了“抱怨不如感恩”的讲座。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无法选择父母;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无法改变成长的经历。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但是我们还有机会认识到它们,并且修正它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自己重新走上成长之路。即便生得不漂亮,也要活得漂亮。
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青春期性心理讲座:《十六岁走向成熟的开始》;《与青春对话》等。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学会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从情感处理方面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友情,如何面对情感挫折。
针对高三学生面临毕业,择业等问题,开展的心理讲座。有“考试前的心理调节”等,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绝版,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个体差异,每个生命都有获得价值和幸福的权利。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由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
2、创办心理小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灵有约。
我校创办了面对学生的心理小报《心苑心语》,受到学生的欢迎。小报上介绍成功的心理调节案例、介绍心理学的一般知识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心理小报《心苑心语》由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排版,每期的插图都是我们的心理志愿者设计的。这些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心理小报的编排工作,分享了参与学校工作的喜悦。这些同学在工作中展现了他们的认真、细心和热情。“心灵有约”播放的心理音乐和“心灵鸡汤”故事及利用晚自习播放的心理电影学生们都很喜欢。
3、心理征文、征画及心理游园活动。
心理征文、心理漫画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稿件。获奖和参与将为本班赢得加分,按获奖等级依次是5、3、1、0.5分。系列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各班累计分数评选出心理系列活动最佳组织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与班级活动经费。学生投稿踊跃。活动还收到了许多老师的文稿和画稿。
心理游园活动,通过条幅、展板等多渠道宣传,心理游园会的信息,吸引同学的眼球。提前将活动分配好,让各班同学在游园会开始前几天为游园作准备。各班装扮林荫道划分区域 (彩色气球、彩带),各班游戏道具自备。让学生自主管理。游园活动的全过程都由学校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志愿者的同学组织实施,其他各部协助工作。在现场服务的同学均来自学生会成员,凸显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内部的凝聚力。
心理游园活动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心理游园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一、整体构想
根据高中教育的具体情况,从两项基础性活动着手,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全方位的开展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项基础:心理咨询和心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活动,这两项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延展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心理讲座 2)心育主题班会 3)心理教育网站 4)心理广播栏目 5)校报刊心理栏目 6)教师心理指导 7)家校通心理知识宣传等等
二、具体操作:
1、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外求得专家的帮助,对内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心理教育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教育队伍。
2、开设课程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
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通过每周0.5-1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遵循 “心理教育活动”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b心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c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单元: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单元: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等)
3)预防性单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单元: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心理调适过程。
5)测验性单元: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较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单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智力开发等心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
新生新环境适应性教育,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责任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高一新生进行适应方面的测量、综合素质调查。
高二年级: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排除学习中不合理的忧虑,正确归因,增强自信心。加强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责任心,学会自律。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康的幸福观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
高三年级:
关注学生的考试压力,进行高考准备心态调查,帮助他们自我减压,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掌握几种身心调试法。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自我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使命感,作出升学的最佳选择。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具有进取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
d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策略和调适指导策略为主。
策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策略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生自我调控。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3、团体辅导和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高级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根据每一年段的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深入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出一系列纵向联接、横向配套的年段心理教育讲座,如高一年的“适应”教育,高二年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理想”教育等。另外针对面临共同心理不适的学生进行小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训练,利用团体的资源进行心理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建立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形式。建立高一新生的心理档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教育,了解个体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情况,科学地使用相关测量表,慎重处理,并将结果存入档案。心理室要加强心理信息传递制度化建设,向各年级部、相关班级和老师通报学生的心理信息,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帮助,同时配合学校其它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给学生有力的心理支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也将每次心理咨询的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存到心理教育档案中。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心理健康档案明确筛选“ 问题学生 ”供咨询室预约咨询。心理健康档案电子化和心理测试网络化是以后心理档案的发展方向,很多学校已经实现,希望得到校领导支持,在这一学期实现。
5、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心理咨询室是对针对个别化的,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必须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情感情绪问题、交往问题以及升学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应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对需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对于咨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应予以保密。关注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心理咨询基本技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要有记录,有效果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咨询室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在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一个木制信箱和画、鲜花、电话、饮水设备等,需要配备一台电脑,以便查找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网上咨询和咨询资料归档。另外缺少图书、资料柜;在人员配备方面,我校设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1名,兼职心理咨询员 无,需要增加人员配备,另外年级部长、班主任为协助心理辅导人员。
向学生公布公布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拓宽学生的咨询空间。心理咨询信箱采用单独回信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回复。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海报宣传,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咨询室信箱。
6、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由班级推选出热爱心理工作,热心为学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明确工作职责,为班级、学生与学校心理室、班主任的沟通搭建桥梁,使班级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心理室将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心理委员对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搜集资料及反馈,积极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参与对入校新生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结果的计算机录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成员的工作不但弥补了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困难,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容易。同时,能够很快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上来,提高了心理辅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7、心理教育网站
考虑到现代高中生大多数家中都配有电脑以及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采用此辅助方式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同时也方便了师生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地真诚流露。可以设立以下栏目:(1)心育之窗(2)学生心理之窗(3)教师心理之窗(4)家长之窗。通过这些窗口,让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了解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方法技巧……
8、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然而目前多数家长未意识到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通过家校通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要通过家长会、宣传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强调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这一阶段的孩子易出现的问题,提醒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家长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地用正确的家教方式教育子女,帮助子女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家庭为孩子的精神发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9、教师心理指导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面向全体班主任,安排系列讲座和团体训练,目标是使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常识,了解中专生行为动机,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人际沟通技术、情绪处理方法,能够简单识别是否心理异常,对心理异常学生尽可能适当对待,学习日常自我减压方法等。
10、加强宣传力度,行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心理教育重在健康问题,重在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教育,工作理念是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关注全体、开发潜能、促进发展、健全人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校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使全体师生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辅导室办好宣传栏,对于那些没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来说,宣传栏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学校师生在注目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同时,也在默默地感受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心理宣传栏正是这种情感辐射的载体。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创作心理报,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形式可以以手抄保、黑板报、寝室报等。利用校报心理专栏,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在锻炼学生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团委负责校园广播电台设立“心海导航”栏目,于每周两次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同学们所困惑的问题,由心理咨询室老师、班主任或部分学生供稿。办好学校网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班主任负责创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班级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时政班会课发动学生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重复自己的人生体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附:XX下学期初步工作历:
月份
主 要 工 作
责任部门
九
月
份
1、心理辅导小组的成立,领导机构和人员设定。
2、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常规工作开始正常运行。
3、印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各班选举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
4、第一次团体辅导高一学生新环境适应教育。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广播。
6、着手建立高一新生心理档案。
心理室、
主管机构
团委
班主任
十
月
份
1、 利用家校通向家长宣传教育心理知识。
2、 高二年级学习心理调查。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一次培训。
4、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
5、出第一期心理报或刊。
政教处
心理室
教科室
十
一
月
份
1、 班级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活动。
2、第三次团体心理辅导。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二次培训。
4、心理室出第二期心理报。
班主任
心理室
十
二
月
份
1、心理辅导中心为班主任提供心理教育相关材料。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三次培训。
3、第四次团体心理辅导。
4、心理室出第三期心理报。
心理室
年级部
元
月
1、 心理咨询员培训。
2、 考前心理辅导。
一、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误区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是学校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因此,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有可无,少数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几乎为自习课或其它主科的补课。部分初中管理者观念较为落后,甚至部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心理问题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即使部分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学习成绩压力及缺乏连续、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无法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仅在班级有学生因学业压力诱发心理疾病或突发精神障碍时求助于相关精神心理科医生。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90%的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62%的初中于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只有少数学校将其设为必修课,多数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或活动课,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5]相对于初一而言,初二、初三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职业生涯规划及心理发展冲突更为明显,而在这一阶段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辅导。此外,多数学校即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完全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在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的条件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初中生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
3.心理学相关师资缺乏,业务能力相对欠缺。受制于教师编制限制及中考压力,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师资不足,从事心理学工作的教师多为政治、德育、团委等教师兼职,其从事心理咨询仅为个人兴趣爱好或学校任务要求,未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仅经历短期培训,对于心理咨询难以整体把握,无法保证心理咨询效果。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但因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咨询偏少,缺乏足够的咨询实践,专业技能有所减退,难以达到有心理咨询需求学生的期望。笔者甚至接触过因初中心理咨询教师对心理咨询整体把握存在问题造成求助学生心理问题恶化的个案。
4.社会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在我国,多数人习惯上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许多初中生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等于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因此,即使部分初中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受制于其他同学的偏见也很难求助于心理咨询教师。而接受心理咨询的初中生也反复要求心理咨询教师不要将自己心理咨询经历外传,以免“丢面子”。同时,初中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学生没有大段空余时间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而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雷同,造成心理咨询室主要用于处理各类心理问题突发事件。从整体来看,初中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开放不定期甚至不开放,形同虚设。[5]
5.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重治疗轻预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初中心理健康工作重心多在学生突发心理疾病的处理,而对于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人际关系调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青春期性冲动等心理问题根源并不重视。因此,不妥善解决潜在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忽视日常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使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在生活事件诱因下恶化。
6.忽视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是青少年最受困扰的问题之一。在初中阶段,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初中生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产生好奇、不安及恐惧感,适当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绪,适应其自身性器官变化,同时有助于减少早恋、婚前甚至早孕等不良现象。然而,我国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解性生理知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内容较为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足[6],部分学校甚至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如果学校不能对初中生性发育现象和性冲动予以合理教育、引导,初中生会将性神秘化,或产生性刺激,造成不良结果。
7.心理健康关注对象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教育界习惯于将学困生作为心理健康工作对象,但相关研究表明,学优生同样受困于心理问题。[7]学优生因学校、家长及自身过高的期望,使其相对于学困生更容易从学业中体会到压力,对成绩波动敏感,过分关注周围人群对自己的评价,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重视,构建高效心理健康管理机构。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初中设置相应的教师编制。同时,学校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经费、场地需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间及相应师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除招聘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以外,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还要经常选派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教师定期参加心理诊断、常用心理测验的使用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培训、进修,邀请相关心理学专家讲座、指导。同时,由主管部门定期组织辖区内各初中的心理学教师参加案例讨论会,针对近期各学校心理咨询个案提出心理干预方案,提高其临床诊断与心理咨询技能。此外,多数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没有医学背景,对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部分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临床特点及其与一般心理问题的区别把握不准,因此,有必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前往相关医院见习,使其了解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免误诊。
3.加强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保障其有效运行。多数初中心理咨询室较为简陋,缺乏心理咨询的环境和必备的硬件设施。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需要引进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人员以外,还应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咨询室墙壁应以淡黄色等柔和色调为主,避免教室的白色,配置沙发、茶几等家具,使心理咨询环境优雅、舒适,易于产生信任感和放松感,避免使咨询室环境与教室或教师办公室过于相似,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尽可能配置心理测验软件,辅助心理咨询教师初步诊断各类心理问题;此外,心理咨询室还应该尽可能远离学生教室,以免使求助学生感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偏见,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切实保障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在学生自习课、午间或晚自习前安排相关心理咨询教师值班,使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能够在其课余时间寻求心理帮助。
4.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避免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模式。多数初中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在初中一年级完成教学,这种安排在适应初中学习、人际关系协调、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概述的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初中生年级的上升,学业、升学压力逐渐加大,性困扰逐渐出现,人际关系逐渐复杂,自我意识矛盾出现,却没有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适应其心理发展,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变化。因此,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学期均开设的课程,根据不同年级面临的不同心理压力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完成学业,维护心理健康,顺利成长。如可以在初一学生入学时开设初中生心理特点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学业压力调适、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二年级开设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青春期心理矛盾、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三阶段开设考试焦虑、人际矛盾处理、压力释放等方面的专题教育;中考前两个月开设考前压力调节与放松训练,必要时考虑安排考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如有可能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考试压力与情绪缓解方面专题讲座。根据不同阶段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初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好的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避免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尽可能采取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初中生性格特点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人格体液问卷等心理测验,要求学生完成测量并将相应的测验结果予以恰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性格特点,达到塑造良好性格的教学目的;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学专题中,除教授学生自我调节及人际关系调节的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有效交流外[8],还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或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完成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在心理疾病方面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临床症状的理论讲授方式难以使初中生理解,可以通过电影教学的方式,通过对影片中人物表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各类常见的心理问题初步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5.尽可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依赖于相关心理学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辅导,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通过在其它相关科目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最佳选择之一。例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9];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通过实地调查,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青春期发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变化的生理基础,同时对初中生的性心理特点予以合理的解释,使其对性发育有客观的认识,避免将性神秘化;在遗传与环境相关章节教学中,教育学生在挫折、冲动、愤怒时,能够客观分析内因和外因[10];在人体生理卫生中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心身相关的含义;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合作等。[11]
6.重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接触较多,相互较为熟悉。因此,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简单心理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2]
7.开展丰富的校园心理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学校通过开展一定数量的校园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签名活动、心理图片或心理影片展等。同时,开展校园活动提倡集体创作、表演,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心理特征,改善人际关系。
8.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寻求家长配合。学校有必要举办家长心理培训,使家长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特点,能够识别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掌握简单的心理沟通技巧,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3]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姚树桥,傅文青,唐秋萍,等.临床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亚楠,魏泽红.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状况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7).
[4] 辛永林.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吉林教育,2012(8).
[5] 侯一波.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
[6] 唐晓君,钟朝晖,汪海英.重庆市中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15).
[7] 薛晖.高中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教学与管理,2009(5).
[8] 阚学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教育探索,2007(4).
[9] 刘若静.地理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
[10] 张志俭.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理科:综合,2008(2).
[11] 赵光权.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吉林教育,2009(8).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心育场室不断建立,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一批广东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不断涌现。顺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逐渐形成,在推进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和谐、阳光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
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
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两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应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学。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决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担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结合的、上下联动的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
(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
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针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的教师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目标,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标。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二是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德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顺德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岗位培训班,对180名中小学一线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岗位培训。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设置了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及软硬件建设、心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心理咨询技巧与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培训方法与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实地参观、小组研讨、优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的操作性和体验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二)开展心育活动,全面推进心育工作
自2001年顺德第一次在全区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开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开。到目前为止,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形成了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格局。
1.定期举办全区心育观摩活动
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是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影响大和引领性强等特点。从2004年起,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这项活动逐年创新,影响渐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参加发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参加,成为全区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会。通过活动,搭建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台,引领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观摩活动开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每年所选主题和侧重点各异。如第一届注重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第二、三届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引进团体辅导模式;第四届重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届开展“生命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吸引了参赛优质课教案、说课稿200多份,参赛优质录像课100多节,16位中小学老师现场角逐一、二等奖。第六届观摩国家、广东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职中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作为观摩活动主题,全区13所职中的150多名教师观摩了三节示范课,并聆听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教授的现场点评和专题讲座。如今,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发展到现在“高中领头,初中渐强,小学新锐,职中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地方。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于校园,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学校主动、教师积极,使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各所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日、心理健康教育节、心理手抄报、专家心理讲座、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各学校还特别重视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例如,容山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顺德一中开设的《电影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探究》等校本心理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凤城中学的“心灵红茶馆”备受初中生的青睐;罗定邦中学的“心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学开展“念亲恩”亲子工作坊并推广到社区,密切了亲子关系;祥胜小学开发心理主题班级文化,各班自创班歌、班徽,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顺德中专、技工学校开展了“构建校园的生命乐园”的主题班会活动等。
3.社会各界的辅心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营造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显得尤为重要。顺德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力争家庭的支持。此外,社会各界也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镇(街)或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顺德团委开办了“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同时不定期举办“热线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举办现场心理咨询活动;顺德义工在各镇街开展一对一帮助社区弱势青少年活动等。
(三)开展心育科研,促进心育科学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活动开展的实践层面上,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德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发展,注重以科研指导实践,积极鼓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顺德已获得广东省指导中心“十一五”立项课题13项,两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百余篇获广东省、市级奖励。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显。例如,容山中学广东省“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和培养研究”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凤城中学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奖;顺德一中在广东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多篇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发展促进研究,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心育示范、达标学校,提升顺德心育整体水平
顺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建设,通过创建各级各类示范与达标学校,促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开始,顺德中小学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创建活动,纷纷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达标学校26所,此外,还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的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创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 语
几年的坚持和努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在全广东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诚然,所获得的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推广。在未来的十年中,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探索,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推向全面普及。
一、学校、学生情况简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学校。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802年的佛山书院。2005年成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佛山市禅城区第一重点打造的名校。
我校现有学生3000多人,他们主要来自佛山市的五个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基本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并经过严格的选拔才考入我校。学生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不多,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独生子女居多,而且住宿制学校需要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激烈,因此学生表现出心理压力较大、情绪问题较多。
为了提升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以愉快、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心理健康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勇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心理品格的形成。同时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校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课堂,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师生具备更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缘起故事,直面每个人的心理健康
我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聘请了一位心理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专家在讲座时讲了两个心理学故事。
故事一:有两个男孩觉得屋内阴暗,屋外阳光灿烂,就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收集阳光。但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阳光就全没了。如此来回数次,屋内还是没阳光。妈妈得知他们的举动后笑了:“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
故事二:一个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别人埋葬她心爱的小狗,泪流满面。她的祖父就把她引到另一个窗口欣赏他的玫瑰花园,女孩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祖父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我们受此启发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天然职责是引导学生“打开窗户”,并且要引导他们不要开错了“窗户”。为达此目的,我校逐步开始走上了重视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道路。
(二)学结,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行动的向导和灵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注重个别门诊式心理辅导发展到重视团体积极健康的心理辅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他人优秀经验的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做到“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而不是仅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课程化和德育化,重视心理实践及培训体验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提炼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活动承载、知行合一。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齐抓共管、完善机制、提升品位、培育特色、注重实效。
(三)积极探索,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健康人格为目的。团体心理辅导分为治疗性的团体辅导和发展性的团体辅导。在辅导中要充分使用心理辅导的技术。在团体中由胜任的导师(领导者)和组长(示范带领者),与团体的组员一起,创设一个有固定目标而又安全的团体环境,在导师保护着每一个组员不受心理伤害的前提下,刺激组员自我开放,互动协作,相互反馈,释放各自潜能,得到积极的自我成长。为了有效推进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适应师生心理需求,搭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平台
根据师生心理知识多元化需求,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组织举办“健康心智 健全人格”论坛。论坛有活动计划,分为主坛和分坛,有主持人等。以论坛为载体,促进师生心理常识水平提高,使师生掌握组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操作方法。近年来我校利用论坛共举办各类讲座100余场,近万人获益。
2.对应“团辅”特殊要求,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由个别心理辅导走向团体心理辅导对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挑战。我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充实和丰富我校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技巧。邀请省、市、区有关心理学专家来校给全体教师开设讲座,从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把脉、提建议、出主意,不断提高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我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学习了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编写的《团体心理辅导》一书;定期召开碰头讨论会,观看央视心理在线专题讲座等,激发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认同意识,提升理论教育队伍的总体工作水平。
3.根据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根据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辅导。我们认为“团辅”取材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要坚持创造精神,靠自己动脑筋来解决问题,不要一味模仿别人。如我们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活动内容:环境适应(个性名片、体验放松、寻人行动);人际交往(“变形虫”、“我说你画”最佳配图、风雨同行、三个进球);自我意识(留舍最爱、我要、“自画像”);竞争分析(“啄木鸟”、广告设计、造房子、解开“手链”、“天网”);创新实践(遵从指导、心中的塔、传球夺秒、比比谁高、畅想拼图);学习管理(时间分割、于无声处、时装秀、资源共享、一分钟价值、集思广益);意志责任(举手仪式、祝福花篮、承担责任);心灵成长(寻宝记、命运之牌、感恩父母)。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场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它必须以不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为选择主题和内容的主要依据。如升入高中之后的适应性、学业挫折带来的自我意识的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青春期的综合征、痴迷网络游戏、厌学弃学、形形的叛逆行为、升学、就业、消费和生涯问题等,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场辅导。
(3)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辅导。学生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问题状况也是各不相同,但我们尝试对这些问题和学生进行大致归类,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打破行政班结构进行跨班、跨年级团体心理辅导。如我校在高三年级开展系列师生同乐活动,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游戏内容:有轻度焦虑症状的学生以“意愿行”、跳竹竿、趣味跳绳、兔子舞等活动进行“团辅”;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则以 “信任背摔”、龙的传人、同心圆、10人11足等活动为主。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研究和探索各种有效方法。如在分享体会和感受环节中由于学生一时拘谨或没准备好等原因出现冷场时,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巧解辅导氛围:
(1)暗示鼓励法:鼓励、暗示某位平时较善于表达的学生带头发言。
(2)抽丝剥茧法:老师先谈谈自己在与家长接触中了解到的某位学生的想法,然后用“也许您讲会更清楚”来请这位同学继续表述下去。
(3)抛砖引玉法:如果教师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以此引出其他学生的发言,使活动开展下去。
又如当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泛泛而谈时,可采取:
(1)旁敲侧击法:老师可以有礼貌地向这位学生暗示时间,使他意识到自己发言的时间过长,从而尽快结束。
(2)承上启下法:简略表述这位学生切题部分的内容,请学生围绕主题继续开展讨论,从而避免再出现偏题现象;或者老师以“我听明白了,你是说……”的话语将谈话引入正题;也可使用转移法来对待同学在发言中的跑题现象。
再如当部分学生之间在讨论过程中观念冲突明显,且双方相持不下,出现僵局时,可采取:
(1)双向肯定法:教师对双方参与的积极性表示肯定。
(2)舍异求同法:找出双方发言中大家能够接受的观念,亦可由教师或请其他同学对争论的焦点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求得大家的认同,既调节会场气氛,又使活动按预定目标开展。
三、成效显著,继续努力
近几年,通过我们在开学时与高考前分别进行了高三学生焦虑情绪测试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考平均成绩对照差异显著。如实验组高考成绩平均分为557.53分,对照组504.05分,P<0.05,据此,我们认为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降低考生的焦虑,使学生的高考成绩明显提高。对于高考焦虑者效果更好,尤其对于非重点班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考试焦虑相对较高,因此“团辅”的效果尤其显著。我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师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校风、学风建设更上新台阶,学校的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高考质量连年攀升,多次培养出广东省和佛山市高考状元,以绝对优势蝉联禅城区第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形式,强调师生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健康心智、健全人格”的形成,也能促使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