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语文文学常识

时间:2024-01-07 16:32:19

导语:在语文文学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文学常识

第1篇

一、小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常见的问题

1、兴趣缺乏。学生一提到语文作文,往往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与厌倦情绪。在进行语文写作的时候,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缺乏兴趣,是不利于学生语文作文水平提高的。

2、作文内容空泛学生由于缺乏语文写作的兴趣,直接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就是应付差事。记流水账、胡拼乱凑、抄袭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学生没有结合实际随意杜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总的来说,学生作文的内容空洞、无病、言之无物与小题大做是主要的问题。

3、修辞手法应用不当或是应用较少学生在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时候,使用的语句较为艰涩,没有充分的利用修辞手法对内容进行丰富与装饰,导致作文的语句较为单调,缺乏感情因素,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作文分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过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分数,把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变成为了分数而进行的写作。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小学语文写作是为了培养学生将生活中听到的、见到的事情,通过语言书面表达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修饰与陈述。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过分重视了语文考试的分数,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转变成学生写作分数的提高。由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作文的分数,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考试,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整体的提高。

2、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手段单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手段较为单一、死板,不能满足灵活多变的语文写作要求。在对学生写作进行教学的时候,作文的主体框架永远是首尾呼应、画龙点睛,三段式作文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作文中。因此,学生的作文一直按照僵化的结构进行创作,缺乏新意,也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自主创作能力,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3、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写作指导忽略点评。笔者通过深入我国重点示范小学进行实地听课,发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写作指导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一些写作手法、修辞方式都有着较为详尽的指导。但是在学生写作完成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往往没有重视点评,大部分都是一笔带过,或者是挑选出一两段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如果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重视点评,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创作没有得到认可,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语文写作积极性。

4、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的时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背、记优美词句并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华丽辞藻,有的甚至与作文题目毫不相干。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词句的意义,词句随意引用的情况较为严重。阅卷人员在审阅作文的时候,往往由于工作量较大并且时间较为紧张,审阅作文不够仔细,只要看见学生引用了优美词句就会给学生加分,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作文的分数,但是这种缺乏真实情感的作文是无法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重视学生写作整体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整体能力的培养,作文分数只是一个参考的方面,不能有效的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素材进行创作,才能保证作文中能够体现学生的真实情感。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策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瓶颈”,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乃至小学语文教学,同时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掌握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平时积累得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运用的时候就会越得心应手,效果就会越好。要使小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来写作,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学习报》等刊物,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获。课外读书小组、写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正确引导,为学生习作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厚的写作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塑造了学生唯真唯美、天天向上的品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会有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生活中的积累,用心灵去感受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活的底蕴,是一种能力,更是长期观察、感悟生活细节的一种习惯与本领。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强调“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写作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等现象,正是小学生的悟性差,感觉能力不敏锐的缘故。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不能仅仅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而是要重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又源于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更是一种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多储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横跨多个学科,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先行人。可见,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当引导,进行科学地结合,使几种学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定会让学生获得极大受益,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激活。如:学会了写日记,不妨让小学生将自己观察和亲自照料植物、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鼓励小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美术、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其中收获各种体验;热爱天文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办一个“天文知识图片展”,相信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五、用老师积极的评价,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要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激情,必然要让小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引导学他们写心扉。语文教师可开发多种途径,拓宽小学生体验的范围。例如:开展各类作文竞赛,组织他们向儿童报刊杂志等投稿,编订自己班级的习作集等,目的在于促使他们产生对写作的兴趣。无论小学生的作文是否真的写得精彩,只要有机会在班内被范读,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必然会使孩子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样,小学生带着欣喜与期待去学习写作,并被赋予强大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过程势必会形成学习心态上的良性循环,切实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教师在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中,也要把把握激励原则,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个优点,也要为其真诚地喝彩,这样,小学生们会觉得自己对写作逐渐有所收获,并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从“怕”写作文进而到“会”写与“乐”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最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第3篇

一、问题现状

1.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应知道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应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更有效。换言之,现在的阅读指导只注重阅读方法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阅读指导更多的是把动机、情绪、意志当作影响阅读的因素.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去激发、调动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更需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及意志,从而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3.阅读指导内容上更多地集中在阅读个别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只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外显的方法的指导,缺乏更高层次的,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更一般的内隐的策略指导。

二、阅读策略教学改进方式

1.选择性注意策略。传统的阅读观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通过理解读物的内容,把读物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筛选能力势在必行。学习者必须将注意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

2.批判质疑策略。在阅读中运用批判质疑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学者一直将批判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他们主张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要开展批判质疑策略,就应该了解关于“批判”的知识;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4篇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艺术家只有一条:为艺术牺牲一切,人生对他只是一种手段,此外再也没有别的了。他第一个要役使的人,是他自己。”当福楼拜喃喃说出以上的话,并未想到一百多年后,有位中国青年果真毕生忠实践行,而这践行的信念,来自福楼拜另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可占有一个人”。

新近出版的《1989-1994文学回忆录》,大规模展示了木心先生被文学、被艺术所“占有”的程度与体量,此书,将是大陆读者认知木心先生的又一珍贵文本。

——顾文豪

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事实上可能马谡并未被斩,在这一切背后,潜藏着另一个阴谋……马伯庸潜心研究三国故事二十年,从浩瀚的史料中,发掘出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线索,以悬念迭出的小说笔法,抽丝剥茧,连缀成文,让最深藏不露的三国配角,以及他们隐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秘密阴谋,全都巨细靡遗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一、指导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年级是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学会预习,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预习,不仅会提高听课质量,而且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从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月,我就开始尝试、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我告诉学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也就是我们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开始预习,不敢放手,我都会给出十分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预习,速度慢的十五分钟完成,有些篇目长的甚至二十分钟。对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限的后进生来说时间还太紧张,我想这还有待于我们对学生地一次次的训练和学生的学习锻炼中提高。

每次预习,我都会明确地提出预习要求。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

第一,通读全文。通读(默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事,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第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

第三,朗读。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第四,摘抄。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第五,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预习时一定要求学生用心分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养成习惯必须实践。”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学生们按照这种模式预习了每次要学的课文,紧接着我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实践,孩子们在一课课的预习操作和锻炼中,能力见长了,最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会动脑思考了,能自主探究,会总结课文了。比如张家怡同学在预习《狐假虎威》时写道:“我读懂了狐狸也很怕老虎,但是他很狡猾,用诡计骗过了老虎,真是仗势欺人。”李卓然同学在预习《走马灯的奥秘》时总结到:“我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好学多问的孩子。”

路走来,快两年了,我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愈之有效,我的语文教学也更加高效。学生的眼动起来了,嘴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同学们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主动的思考,自读、自悟、自评,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做到了今后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能在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让预习真正发挥出功效,该多好啊!学生有备而来,我很希望我的课堂上会出现“争先恐后”“百花争艳”的场面!我会一直努力着并期待着!

二、拓展阅读

每次新学期给孩子们发新书后,总会发现学生如饥似渴的先拿着语文书看,个个读的津津有味,书中篇篇精彩的课文,有趣的故事吸引着他们。孩子们几天功夫就把书给读完了。紧接着是我们按部就班的带着孩子们一课一课的预习、理解、学习,等这本书学完以后,一学期四五个月已悄然而逝。期末时学生的成绩,未见有突破性的进步。甚至一些学生受到煎熬和考试后的打击,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育现状,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一个学期他们完全可以学更多的知识。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对学习愈之感到痛苦,感到畏惧,全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教语文时我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尝试着在语文教材学习中穿插阅读,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力争创语文高效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后进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只得说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更坚定了我们实施“拓展阅读”的计划。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工作起来就容易了,快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正好可以帮助后进生通过阅读来一次质的飞跃。

语文是习得的,不是教出的。拓展阅读仿佛一朵没有艳丽外表的清新质朴的小花,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大量有品味的阅读就是最有效的学习。这好比是把羊放到肥沃的草原上,想不肥都难……

第6篇

一、放飞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作文的立意新

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它能促进学生快速自悟。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想象力极为丰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妨进行一些放飞学生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自由、大胆、畅快地发表自己的感悟、看法、主张,这样到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更开阔、想象更丰富、感悟更独特。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立意是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学生“我手写我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生活、学习、做人方面认真体验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写作时立意自然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使学生作文的体裁新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这里说的“绝对的坦白,毫不隐瞒”就是要说真话诉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鼓励他们敢说真话,肯吐心声,就正如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那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怕没有感染力,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让阅读者感到真诚,以诚打动读者就是作文最大的亮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情感真挚的文章时,让学生在多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抒发、表露的,学生练笔时也让他们试着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到写作时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如汩汩的泉水往外直涌了。

爱因斯坦曾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学生表现情感的方式会很独特,或抒情、或叙事、或描写……;表现形式会是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作文的体裁就会很新颖,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介绍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发表观点看法的议论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作文的选材新

现在农村的学生生活经历枯燥,每天是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范围狭窄,除了上学就是回家;生活阅历浅,所交往的人除了老师、同学就是父母、家人。鉴于此,学生的写作素材相当贫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范围,让他们注重积累,个性写作。在选材上更加新颖,文章才会出彩。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生活态度,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活动空间更大、生活积累更丰富,也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老大难问题。开展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

(1)课内活动如:七年级开展故事会、读报摘抄、剪贴美文、制作知识小卡片等活动;八年级开展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口头作文比赛等活动;九年级开展演讲会、辩论会、好书推荐会、课本剧编演展示会等活动。

(2)课外活动如: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游览风景名胜、参观文物古迹、考察工厂、市场、做社会调查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树立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作文的内容新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是每个个体,他们的思想不尽相同,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喜好……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力求凸显出他们各自的个性,教师要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按学生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辅导,从辅导中树立他们的个性。这样既可以克服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的现象,又可避免有困难的同学“吃不到”的状况发生。个性化写作应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轻松自由,学生的习作就会八方射、独出机杼。但个性化不是自由化,要将老师的要求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对学生的评价和交流中。

五、欣赏风格各异的美文,使学生作文的语言新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掌握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学习了一些运用语言的技巧,光有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欣赏风格各异的美文,让学生受到美词、美句、美段、美篇的熏陶和感染,抑制不住想表达,也想写出美文的欲望,在写作中他才会思维开放、文思泉涌,他作文的语言才会推陈出新,才会靓丽绚烂。

第7篇

第一,在对舞蹈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工作单位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除部分学生放弃从事专业工作外)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反映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其舞蹈专业水平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水平间存有较大的差距。第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严重缺乏舞蹈创编能力。第三,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较为薄弱,其欠缺胜任工作的能力。学生与工作的磨合期较长,不利于用人单位各项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二、实现高校舞蹈教学与文化市场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良好的思想认知是支配行为正确行使的前提。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准的优良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学习动机,使其认识到舞蹈学习对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沟通、互动、影响、感化皆可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学习动机的方法举措。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开展着,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皆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成为其争先效仿的楷模、标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教育者,二是益友。舞蹈学习需头脑并用,灵巧的肢体动作和较高的悟性是学好舞蹈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舞蹈学习浸透着舞者的心酸和疲惫,汗水与泪水、勤奋与坚持的交织演绎出了一支支惊艳绝伦、感人心扉的舞蹈作品。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大量的倾注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情感浸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舞蹈学习兴致,增强其意志力。良好的心态和状态为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能力、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可采用提点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舞蹈创编的实现。要想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和综合舞蹈素养,教师应首先提升自己。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或外出进修的方式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丰富专业知识的存储,提高自我的教学修养,为舞蹈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为优质舞蹈人才的培育做好充足的准备。

(2)把握舞蹈市场的需求方向,针对性的增设舞蹈教学内容

新素质教育提出,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是培养社会性人才的地方,毕业生社会就业率指数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下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方向,继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出综合型、高质量、可用性强的专业舞蹈人才,同时为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做下良好的铺垫。工作者可采用走访、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技能、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此外,教育工作者需对行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及当前本行业的社会竞争力有充分的认识。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与之相对应、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新的课堂教学流程等。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院系开设了舞台剧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教育等特色专业,以此来顺应人才的多方面发展,满足当下舞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舞台剧创编是高校舞蹈院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课程。舞蹈创编是舞蹈艺术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其赋予了舞蹈艺术年轻、蓬勃的生命力。真正的舞蹈艺术是不容效仿和抄袭的,创作者用灵动的肢体语言、独特的演绎方式传达出心有的情愫。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者,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是十足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实现舞蹈创编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舞蹈的创编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普及创编的特性和意义。舞蹈创编实质上是舞者运用新思想支配肢体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舞蹈作品的一个过程。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文化创作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舞蹈创编建立在尊重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不断追求是学生实现舞蹈创作的根本所在。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敷衍、迎合、按部就班皆不可取。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辅助学生努力挖掘民族舞蹈的精髓,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寓意有深刻的透析,知晓其通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民族性所在。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将民族元素很好的融合进去,结合自身的情感领悟,对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进行精心的编排,灵活的运用舞蹈技巧,赋予舞蹈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把握住民族文化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大家庭中,只有彰显个性、演绎特色才能在舞蹈市场中站稳脚跟,得以发展;在思想文化错综交杂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勇于突破、敢于挑战自我的舞者才能在社会激荡的洪流中高歌向前。

(3)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养

第8篇

一、合理运用好多媒体,积极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师生间要做好角色转换,教师要扮演好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进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工具。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行为的好坏进行分析,并创设教学情境,提问学生如果是他们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觉得用石头砸缸有可能会伤害缸里的小朋友,也有的学生好好的缸砸坏了挺可惜……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事件,学生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非常有新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在导入课堂之前,先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幅宁静的乡村清晨,炊烟袅袅,万物伊始,一派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希望的田野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与希望。

二、积极运用归纳演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归纳演绎指的是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及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框架加以重新整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新认知体系,掌握新的自学技能,并在新情境中运用它来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学弈》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触,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归纳学习方法,并逐渐学会如何自学文言文,等到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再启发他们回顾学《学弈》时使用的方法,掌握自主归纳法,如此一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演绎法是不断发现、深入内化和自主运用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由量变过渡到质变,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发挥小结“点睛”优势,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第9篇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