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1:28:33
导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要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首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敢于创新敢于提问就应当有良好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试想:面对一个成天板着脸孔的老师,孩子们敢提出什么问题吗?不要说创新,连质疑也不敢。要有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以亲切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是可交流的,不是可畏的。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决不能搞“一言堂”,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允许孩子们多想、多问、多说。对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也不得因嫌麻烦而回绝。记得在学习《钓鱼》一课时,课堂上,一位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我不把鱼放回湖里可不可以?”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由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做人的道理,还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孩子们都饶有兴致,学得积极,问得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多赞赏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她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不断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记得在教学小学第八册语文《爷爷的芦笛》一文时,有个孩子提出,强强这么小,海边刮大风、下大雨,他的爷爷怎么可能把他一个人留在海边的小屋里?面对孩子们对课本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先肯定他们敢于对课文提出质疑是好样的,再指出要书上的说法必须拿出可靠的依据,并鼓励孩子们回家查资料,找依据。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查了该课的有关资料,班上掀起了钻研知识的热潮,孩子们更爱学习,更爱提问了。质疑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而热情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灵活、直观、高效,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甚至可以突破语文教学的教室和课堂的局限。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等许多特点,它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走进丽江》一课时,所有学生都没去过丽江,缺乏具体的感受,就可以利用电化教学变虚为实,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一段丽江的录像。学生耳听音乐、眼看画面,全身心地聆听和观察,脑海中浮现出“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画面。看完录像,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丽江的城、水怎么样?丽江的玉龙山怎么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气氛中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说得洋洋洒洒一大段的,也有寥寥几句就草草收场的,学生对丽江的景色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借助电教媒体,可使学生的思路拓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评价改变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更新。二,创造新的东西。三,改变。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叫创新。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切入叫创新…。而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一般是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是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他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可以产生的,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靠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去培养。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是指按照设计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实中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现代数学论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已从过去强调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发展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配合进行的教学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只有在教学实践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师生实际水平,教学材料和设备进行恰当地组合,有机地结合,灵活地运用,才能达到优化有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
(二)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及大地提高并丰富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
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与图像于一体,能提供最佳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的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
三、数学评价要与教学过程并重
传统教育过程是课程教学评价的流程,教学就是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二者是完全分离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新知识过程,而评价要在课后、期中、期末单独组织、实施。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理念认为: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它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靠课堂观察来完成,即自然情境中,评价者在事件发生的当时,随时捕捉各种教学现象。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要实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是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其次是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第三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等学习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第四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是能及时了解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这样说,适当及时的数学教育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开拓思维,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形成乐观健康向上的学习观。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教材创造性,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程序、教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多讲、多动手、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甘苦,体验创造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受。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仲春李元中顾莉蕾孙名符,《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胡玉梅,《选择创新解题思路的几个途径》,数学教学研究,甘肃,2002,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时代的需要,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众所周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 所谓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才为信托,以高科技和智力为支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人才。
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之处,就在于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各种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打下基础,知识,信息急剧增长,一个人无法在学校教育期间学完所有知识,这就要求教学中应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职学生的认知需要,中职学生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现实对前途都有自己的看法,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积极付出,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克服传统的“思维定势”,激发其思维的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条件
教师主体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条件,教师自身应具备创造力,不默守陈规,能够创设宽松、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渴望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应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胜心和判断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倾向。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学生超过老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运用嘲弄、挖苦的语言刺激学生的独立的创造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如果随意地指责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不正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引导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懈怠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自信心理和创造心理,承认异性就会使学生有创造的勇气和信心。第二要有科学的教学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除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应在传播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针对教材特点与学生平时心理特点备课,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求知欲中学习,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激发兴趣。孔子说:“知文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条件,而这些条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感知学科本身蕴含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应以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与导言,不仅要考虑到创设悬念,还要创设认知冲突,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寻求合理的答案;三是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是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不加约束,让学生任意开动创造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五是总结时要承上启下,既要总结本课内容,又要提出下节课要讲的内容,留下悬念,引发学生急于寻求答案的心理,这样既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很好地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精心设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点燃思维火花的一门教学艺术,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疑阵设得巧妙,学生就能尽快地进入角色,积极思维,不断思维,这是教师主导作用之所在。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培养 创新 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说,身心愉悦,有安全感,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这样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来。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种做法
1.让学生“想”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听进去,记下来甚至背下来,而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一点出发,思维发散,类比推广,区分异同,总结规律,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的目的。“想”才能有所得,“想”才能有所悟。“想”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想”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也就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进而有了条理与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想”不是凭空想象,不是胡乱联系,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接收、筛选和沉淀。没有想的学习,最终是达不到目的。
2.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活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尽管教学手段在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有了改进,但部分教师又不能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走入了多媒体演示为主的教学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英语教学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老师的教案,多媒体的应用都要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当做实训场,把经过点化的思维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动”起来。“动”是指心动,脑动,眼动,手动,也就是调动各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到语言的记忆,模仿,演练与深化方面去。
3.让学生“用”起来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促进英语语言的交流。英语课堂教学就单元教学来讲,出现的新知识不多,而大多数知识是对过去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强化。那么如何去强化这些知识呢?那就是创造环境,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如何去用,在没有英语环境的条件下,组织学生扮演各中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等,不失为用的好方式。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两个基本逻辑关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两个基本的逻辑关系:一是自由
活力创新;二是基础视野创新。
1.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已足够的自由支配空间。每课时都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回味、思考、记忆、归纳、总结的时间。这种自由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学生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查漏补缺,自由思维。从教师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观察学生,指导学生,是一个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过程。
2.活力
所谓活力,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状态的描述,是英语课教师为满足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发展而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它既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又反映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态度和精神面貌。这种活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了这种活力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有了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生学习了单词和句型以后,老师通过这种活力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句子来,扩大他们的语言范围和语言应用的频率。
3.基础
所谓基础不仅指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还包括学生理解、记忆、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英语教学中重视这些基础就能把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又能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开来,开展适合学生基础的活动。譬如小组演讲比赛、记忆能力比赛、背诵、朗读比赛、单词识记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创设的良好基础。
4.视野
视野也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材料、人和事。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本上的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扩大视野的需要,学生还需要利用空余时间搜集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以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不仅如此,学生还应该接触更多的人,特别是懂英语的人,最好是英语国家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接触,进行交流,真正了解更多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热情,刺激了追求与向往的欲望。同时还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并把这些事和英语世界联系起来诱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三、创新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创设“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设计展示“任务”阶段
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准备与任务设计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分析背景因素、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教学材料。
(1)分析背景因素教学背景因素首先应分析教学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教育因素、教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分析的对象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技术等。
(2)分析教学内容依据真实运用任务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应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运用能力目的,这是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真实生活的语言形态中去,然后分析我们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语言形态的真实生活目的,如阅读目的、学习目的、写作目的、交谈目的、表演目的、娱乐目的等。任务设计的前提是把握课文的能力教学目的,因为任务的本质就是运用性,通过完成运用性任务培育学说运用英语的能力。
(3)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真实运用任务是真实运用任务教学能否培养运用能力的关键。设计任务必须依据分析教学内容时把握的运用能力目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认真分析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然后按照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这必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4)设计教学材料教师在设计真实运用任务之后,就要设计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完成真实运用任务必须的材料:启动材料、导人材料、呈现材料、解释例释材料、复习巩固材料等。真实运用任务教学特别强调例句和练习的真实性,这些例句和练习是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它们都可能比课文更重要,比内容固定不变的课文更能激活学生兴趣,比课文和测试卷更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练习、在练习中掌握、在掌握中运用,最终获得运用应用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小组完成,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方法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
3.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关键词: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 培养 能力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小学的创新,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发明发现什么人类尚未发明发现的东西,而是为了培养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呼唤,而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呼唤,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呢?
一、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巧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把实验小车分别放在毛巾上、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在平滑的玻璃板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若在理想情况下,在没有阻力下,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即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通过想象,突破了现实条件下不能进行实验的难点,通过想象更有利于潜能的开发,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
二、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熏陶,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是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教师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该规范地方不要规范,让学生感到一种自由,才能畅想联想。教师不要以权威的身份阻碍学生的言论,延缓评价是给学生“安全感”的好办法,为了民主氛围,教师要改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为师生平等交流、一同讨论。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的成功时就认为: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轻松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会充分显示出来。如:纸盒为什么能烧水?冬天玻璃上为什么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窗花?孔明灯为什么会飞上天?磁悬浮列车为什么速度快?这类有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此外还可以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科技新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新时期对教育的挑战和呼唤,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2]冯容士《革新实验手段,贯彻课改理念》。
[3]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英语 培养 创新思维 能力
进入21世纪,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英语这门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实际上还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无不渗透着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并有机地运用创新进行学习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做一下探讨和学习。
首先,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创新环境,激发探究欲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来自于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疑问。只有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学生才能从不同的视觉来研究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冲动。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处于主动。学生都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变动,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对教师所讲的不敢大胆提问,更不敢否定。我们现在就是要让学生多提问,甚至让学生否定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之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记得初二学习rain这个词时,我给学生举例: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rain在这儿作动词谓语)有一位学生就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rain见得更多是名词,英语中能否作名词用呢?”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首先表扬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说:“rain可以作不及物动词,还可以作不可数名词。请大家认真思考,能否给出上面句子的同义句。”于是学生们开始讨论,给了上面一个句子的同义句:The rain was heavy last night.看着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老师的赞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于是我紧接着又说:“请同学们用there be 结构来改写上面两个句子。”这下学生们热烈地讨论,推举科代表给出上面句子的同义句:There was a heavy rain last night.我看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调动,又说:“rain的形容词形式为rainy,请同学们再给出上面句子的同义句。”这又一次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向。这既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掌握了rain这个词的用法,比单一的讲解该词有了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唯有对知识充满无穷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多边、互动的关系。只有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才能充分地调动和激发。教师还应当经常用鼓励性语言和信任的目光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作为教师,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允许打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这样做了,将会给学生的创新之火泼下一盆冰冷的凉水,以后学生再也不敢积极思考,只有一味地听随教师的话,创新思维又怎么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呢?比如在讲He is walking too fast. I cant follow him.的同义句He is walking so fast that I cant follow him.时,我给出的答案为: He is walking [ZZ(Z]so[ZZ)] fast [ZZ(Z]that[ZZ)] I cant follow him.
马上就有学生问:“能否用too…to呢?”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首先表扬了该生的创新意识,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接着又给学生们讲了用too…to…的用法,并且说可以改写为:I am walking too slowly to follow him.又有学生问用enough来改写呢?于是我又把enough的用法给学生再讲解了一次,并叫学生改写。有学生改为:I am not walking fast enough to follow him.另有一次我叫一位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用be strict with 来造句,他造为:We must be strict with our work。我没有责备他,因为初中只学过be strict with 没有学过be strict in。我说这个句子我们先不要说正确与否,请同学们查一下字典。于是大家积极地查阅,很快学生们搞清楚了该用be strict in sth。种种事情表明只有融洽了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师的思维,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
所谓创新思维就除了具有思维的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独创性与求异性。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像以往应试教育那样,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侧重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重大
1.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虽然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没有什么能力,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变通性品质,不是只依靠老师讲解便能获得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二、精心构思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方案,总是想法设法地考虑将知识与技能怎么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就多讲几遍,再进行大容量的练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比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大气压的数值,再演示测大气压的实验,虽然同样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注射器,弹簧秤等器材,再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测出大气压来,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尽管教材上没有对托里拆利实验做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易产生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问题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老师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有效地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牛顿的水能产生5牛顿的浮力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假如在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提出那些有发散性的问题,并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问学生: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调节?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实现?在探究的时候,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不能一次性了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多方面地加深对杠杆平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凡是能讲解的实验就讲解,省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玩。很多老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即使做一些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偶尔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也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做,没有真正地利用实验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还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利用好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比如,如何测量圆柱的周长的实验,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就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类似还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等,学生会提出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完美,也不要恶意批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知道,“好”学生的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2.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很多老师常常在探究教学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因素,常常包办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探索,这不利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尝试到失败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测量一颗花生米的密度,有些同学还是考虑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天平是无法测出一颗花生米的质量的,但他尝试失败后,立即会产生新的思路,就能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循序渐进地培养,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要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由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新体系来保证,当我们寻找、设计、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时,不能循规蹈矩,而须首先构思和确立一种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教育新体系。
1.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原则,尤其要掌握好问题的坡度和提问的方法,还要注意自己所设计的题目的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等题型,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地引起学生争论,激起学生达到思维并引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重视思维的全过程
创新教育中要重视思维的全过程。思维的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正确的结果往往是含有正确思维的过程,但是正确的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思维的正确。
二、以问题引领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恰当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给学生讲结论,忽视产生结论的过程,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一种封闭的统一模式的以模仿为主的教学,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重新意识。在教学时,教师不仅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更应当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知识发生过程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进而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着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创设思维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以自主探索激发思维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自己独立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在关键处引导学生一下,难点处拉学生一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指明自主探索的方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数学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 讨论交流碰撞思维
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同学发言,接受别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开阔思路,启迪思维。解决不同数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探索新知的过程,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五、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是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心理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按常规的思维去发现处理问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思维定势会成为妨碍学生创造性认识、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应大胆求异,力求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接思维。提倡让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是6,求周长。要求学生对此题一题多变。变式一: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底边长(考察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变式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另一边长是6,求周长。变式三: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六、 进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七、发展直觉思维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培养;提高;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7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新成了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和素质。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呢?从英语教学来看,《英语新课程标准本》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校教育应该由“传授知识性”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从能力的角度看,观察是入门,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标,自学是根本。作为英语教师,如果不懂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就难以培养出“开拓性”的英语人才。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整体观念和系统方法,精心设计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教师的脸是学生的晴雨表,他(她)可以带给学生晴空万里,也可以带给学生阴霾满天。由此可见为人师者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其思维必将更加活跃、开放,感知并接受新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都将得到强有力的激发。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传授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的培养其独立性获得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巧设仿真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必须经常地、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情景,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的刺激。教学中多种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能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探索,富于联想,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依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成课本剧, 创设情景,制作简单的道具,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比比看哪组的表演最具创意。经过准备学生们在设计课本剧时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的表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每组都有各自的亮点。由于课堂语言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不拘泥于一个途径的思考,多渠道、全方位地探寻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和开放式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发散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知识爆炸时代的需要。教师应从听、说、读、写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christmas(圣诞节)一词后,我就让学生说说和圣诞节相关的词语,christmas tree(圣诞树), festival(节日), December(十二月), light(灯), present(礼物), christmas card(圣诞卡)等单词和短语学生们一一说了出来,这样即学习了新的词汇,同时又引出了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