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时间:2024-01-08 11:28:33

导语:在电力工业发展概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通信;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F416.61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信息及通信专业在有效推进电网及电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SG186工程的竣工,重庆公司以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覆盖了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建成先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络,形成了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分层分级自愈环网为主要特征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

由于电网的复杂化,再加上分布广泛,因此如果需要保证各部分之间协调、有效、即插即用,就取决于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标准,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以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代表,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通信技术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服务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推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2电网企业信息和通信专业发展现状

2.1电网企业信息通信层次框架

企业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包括四个层次,即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存储与管理层、数据应用层。各个层次组成的信息支撑体系是坚强企业信息运转的有效载体,是坚实的信息传输基础。信息支撑体系通过对企业基础信息分层分级的集成与整合,达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2.2通信专业发展现状

重庆电力通信系统是重庆电网调度自动化和公司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所承载的生产业务信息及管理信息,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和“五大”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信通分公司作为市公司通信运行维护的专业公司,根据“大运行”体系对信通分公司通信专业的定位,主要负责国网、华中一二级干线在渝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和重庆电网主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负责市公司主干通信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负责市主干通信系统新、改(扩)建项目、大修项目的管理及实施,负责市公司通信系统的通信调度运行等职责。

在“五大”体系建设中,信通分公司根据通信运维工作职责,结合运维实际,建立起以通信调度为核心、以通信运行为重点、以通信专业检修为支撑的“调、运、检”通信管理新模式,对通信运维的典型业务实现全程全网、统一管理、专业检修,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以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导向,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专业支撑和保障。

2.3信息专业发展现状

公司作为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专业单位,负责公司广域网络、机房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应用支持服务。

信息运维体系各项工作内容如下:

(1)调度运行: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运行方式、调度值班、调度指挥、应急管理、灾备、资源管理(容量管理)、运行技术架构(可靠性管理)、运行技术评估、运行值班、检修监护(验收)、告警管理、运行分析、工作票管理、配置管理、服务验证、访问管理、备份与恢复、系统部署、事件管理等。

(2)检修维护: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检修执行、健康测试、检修计划、知识管理、紧急抢修、缺陷管理、技术改造、系统调优等。

(3)客户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请求受理、故障受理、信息、桌面维护、客户满意度调查、需求收集等。

3信息通信"大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体来看,重庆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在建设、运营、维护的管理上还存在分散现象,例如,部分项目的配套通信项目纳入其项目一体招标建设等。职能部门科技信息部和调通中心不仅要分别负责各自的专业职能管理,而且还要负责系统建设和运维的管理,管理负荷较大。在部分大型项目涉及的配套通信工程实施和接入等方面,还存在协调层次多,以抢建方式解决正常工程节点计划的现象。另外,随着公司信息通信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公司层面信息通信专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区(县)基层单位信息通信技术力量配置参差不齐,技术支持不足。因此,传统的信息通信专业划分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环境,迫切需要转变信息通信专业发展方式,提升集约化和精益化水平。

从发、输、配电的通信方式发展看,信息网络传输的是保护、控制、测量数据等综合信息,电力通信网络将发展成综合信息网络。目前,信息网络传输的硬件设备的监控由通信部门管理,而传输内容监控由信息运维部门承担,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对通信和信息专业加以融合,集约管理,共享资源,就可以在处理故障或状态检修时实现两者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另一方面,从信息利用的角度来看,实施专业融合,可以推动信息监控模式从传统的基于局部信息向基于全局信息转变,分散在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将通过综合数据平台的方式进行集成,方便不同业务关注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应用。

4三大要素促进信息通信“大融合”

4.1优化业务流程,整合调控

建立通信信息统一调度室,将通信、信息调度监控人员集中运行,实现调度监控一体化,与机房分离,并实现通信、信息的联动性。将通信调度电话81100、81101整合进81186,实现统一信息通信调度平台。

加强通信、信息专业的联动。由于信息系统的通道及路由均由通信承载,信息专业的工作可由通信调度进行许可。信息专业的巡检情况须向通信调度汇报,以便通信调度及时掌握信息通道的运行情况。涉及信息业务的通信工作,由通信调度下达调度命令,由通信、信息人员调整运行方式。

统一调度、统一运行、统一值班以“1-多”模式进行各级通信调度机构的管理,实现三级通信调度管理模式。对通信系统实行统一指挥、通信资源统一管理、通信网络统一监视、通信业务统一控制。

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

前言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所需的工业用电也不断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化建设,民用电力也逐年上升,但是由于地域及资源原因,全国范围内电力系统发展极不均衡,今年经常可见部分地区出现“电荒”,虽然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西电东输等),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紧张问题,降低电力调度成本,在提高电力生产的同时仍要依靠高科技的智能调度系统调控与管理。

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概述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

1.2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优势

智能化调度是当前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电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智能电网具有网络化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实现运行监视的全景化。其次,电网智能调度技术能实现动态的在线安全评估和多层次的主动安全防御,有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它还能通过对年度方式、安全校对和实时计划编制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调度决策的风险预防控制。

2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

2.1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电力资源的优化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节约非常重要,电力资源的节约也显得尤为重要,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节电管理上很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以往的电力调控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现有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对于节能发电来说,满足了当前资源节约、节能发电的调度目标的实现。新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调控一体化实现了目前电力系统的统一管理,电力系统各级之间运行逐渐实现一体化,整合了电力系统的相关业务,使整个电力系统逐渐标准化、模式化。在变革中将分割的条块逐步集中管理,更好的做到了电源的节约。

2.2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以往的电网管理模式相对于现在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来说,在管理模式及技术支持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电网调度技术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电网调度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2.3对于现在的电网深化转变,也急需要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全面启动

相比于现在的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往运用的电网管理系统缺少系统的统一管理及技术规范,整个电力系统缺乏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各个项目管理水平与维护能力相差较大,难以满足现在国家电网标准化、统一化的建设需求,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这几个方面更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更好的做好了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的工作。

3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所面临的挑战

(1)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指能够适应电网顺利运行、协调管理、高效运行、经济高效以及调度生产,合理管理各个环节的平台,整个系统主要包含四类应用,即系统基础平台和运行监控、调度计划、安全审核及调度管理。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是整个调度系统中基础的,主要为整个系统中的四类应用提供支持与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然后进行消息总线与服务总线,是整个系统基于一个平台,实现平台一体化,还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运行监控应用主要的功能是文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时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与预警。调度计划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节电调度计划及安排。安全审核应用主要是劝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行电网安全分析及调控。调度管理应用主要是对整个电力系统调度过程进行整体的管理。

(2)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安全、合理调控电力分布与支持,但全国大部分省市(尤其西部地区)系统配置低,无法科学有效的完成调度、测障、调控与有功、无功补偿工作,仍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安全风险和成本支出。

为降低环境污染和成本投入,我国积极提倡节电化管理。因此,在智能电网调度与支持系统中,电力无功功率的自动补偿功能是必须具备且不断完善、升级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节能电调度及资源优化,电网调度的资源优化能力一定要适时加强。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要适应新的电力系统,对于目前的调度技术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因此,要不断升级计算机运行速度,进行程序创新,要使中央控制系统及子系统适应电力发展新需要。

结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也不断得到优化与改善。建设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可以更好地提高电网系统的自动化、统一化及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调度大电网的能力,通过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统一协调优化与管理,更加适应了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电厂;MIS系统;建设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传统的电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厂企业的运行管理需求。同时,电厂的生活中心、管理中心向城市转移,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电厂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些也都为电厂的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地将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应用在电厂的管理上,重视信息与应用的集成,已经成为了提高电厂企业管理效率、促进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我国电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需求,建设电厂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系统,对提高电厂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电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以及提高电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都至关重要。因此,推动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并对其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意义重大。

2电厂MIS系统概述

首先,我们应对电厂MIS系统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不用于一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是应用在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办公自动化上的一项含有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多种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综合系统。电厂MIS系统主要涵盖电厂企业物资、设备、电力生产技术、运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电厂的运行状态实施有效管控。

电厂MIS系统由人员、规程、数据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五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运用电厂MIS系统,可以对当前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进行监测,对调度系统、送变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故障完成预防、通报和归档,最后还可以自主进行显示、记录、查询以及打印整个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的特征和数据。此外,电厂企业内的各个部门还可以通过MIS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琐碎环节,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电厂MIS系统可以称为电厂企业内的信息枢纽,它及时、准确地把当前企业的生产实时信息以及各种经营管理报表传递给各级负责人和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给企业实施管理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方便企业整体对各个部门实施统一有效的管理。

建设电厂MIS系统是提高电厂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电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更有重要意义。

3电厂MIS系统的组成框架

通常来说,电厂MIS系统的建设是先从搭建硬件平台开始,再建设系统软件平台,最后开发应用程序这三个层次进行的,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较多,主要可以划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子系统。

硬件平台是一切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电厂MIS系统也不例外。电厂MIS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服务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其中,服务器是MIS系统的核心硬件,需要满足电厂管理活动对MIS性能的要求;交换机为整个MIS系统提供这数据传输信道,支持着未来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综合传输和应用;网络安全设备则主要负责保证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系统软件平台是MIS系统内各种功能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它主要由数据库软件、网管软件、备份软件以及网络安全软件组成,主要负责对MIS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并对系统信息资料提供保护。系统应用程序负责实现MIS系统内的各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按功能类别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从而实时地为电厂提供从生产经营管理到行政和资产管理等各个层面的管理信息工具,保证电厂的业务流程在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为电厂和上级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决策活动时提供决策依据。

4电厂MIS系统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探讨

1.对MIS系统的认识不清

当前在建设电厂MIS系统时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种认为电厂MIS系统无所不能,主张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完全依赖MIS系统;另一种则认为建设电厂MIS系统及其所产生的效益都是纸面上的空谈,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较低。电厂MIS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潮流,虽然现阶段它可能还存在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下,要对电厂MIS系统有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它能干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它完全忽视或者过分依赖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设计环节的问题

MIS系统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设计环节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设计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用户需求问题

当设计方缺乏设计经验,对电厂MIS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或对电厂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缺乏调查,照搬其他电厂已有的MIS系统设计方案时,必然会造成所设计的系统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较低。

(2)设计开发与应用脱节

MIS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它涉及到的问题很多,需要整个电厂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积极配合,才可能实现信息系统正确的设计蓝图。但现实却是MIS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企业各部门参与系统建设的态度消极,将MIS系统的建设看作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作,造成最终设计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3)MIS系统的内容难以确定

虽然现行的电厂MIS设计相关的规定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内容提出了深度要求,但对电厂标识系统的要求也不高,也不包括基建MIS内容。MIS系统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电厂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和行政管理,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很难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对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有个全方位地定位。

3.基建MIS的相关问题

(1)工作模式问题

当前在MIS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类认识误区,即认为MIS系统是电厂投产以后才应考虑的事。实际上,MIS系统的建设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的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并不是根据人工工作方式的特点来设计系统功能。只有前者才能真正提高电厂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在新形势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2)数据截流问题

按照传统的MIS建设方法,数据截流易发生于设计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基建阶段和基建阶段产生的数据没有递延到生产阶段。由于各主体负责部门在电厂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工作目标、责任与利益不同,电厂很难进行整体信息化工作。这种情况下,设计方不能仅止步于设计规划和安装试运行,应该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阶段的施工和运行,以实现系统的预期设计效益,避免两阶段数据截流问题的产生。

(3)资源利用问题

目前,基建MIS的设计不能合理利用资源,不具备前瞻性,造成日后系统扩容困难,并存在一定的运行隐患。

4.MIS系统的更新和升级问题

随着电厂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各种综合管理业务的深入开展,MIS系统用户数量会逐渐递增,系统的功能模块也要根据需求进行相应扩增。因此,MIS系统在建设初期就应尽量采用开放的设计开发平台和标准化技术,采用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和模块化设计,以便系统后续的更新和升级,从而不断满足电厂实际工作的发展需求。

5结束语

电厂M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促使我国电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不断取得提高,已经成为了提高我国电厂运营效益,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厂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当前电厂重要建设内容的MIS系统也要不断完善,以推动电厂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忠梅,盛洪产.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MIS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组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9): 13-15

[2] 黄冬兰,吴国瑛.电厂信息系统SIS与MIS一体化[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 25(9): 110-111

[3] 章政海.电厂MIS建设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5,2(9):26-29

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Abstract ] in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ountries with its power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rough different area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med respec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echnical route, and also reflects the national gri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In recent years, with all kind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wide use of power,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he world has formed consensus. From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the world experts in the field, scholars generally agree the following points of view: smart grid is the cash sensor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decis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nergy technology, and grid infrastructur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power grid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we will talk about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电力工程技术概述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能因其易于转换、传输、控制,从19世纪80年代以后,已经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依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用潮汐、地热、太阳能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诸多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为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作为能源的一种形式,电能有易于转换、运输方便、易于控制、便于使用、洁净和经济等许多优点。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已经逐步取代了作为18世纪产业革命技术基础的蒸汽机,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也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坚强、自愈、兼容、经济、协调、优化、互动,其电能质量能够提供满足21世纪广大电力用户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1特征

⑴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⑵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聘雇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⑶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⑷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点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⑸协调——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密集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

⑹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⑺互动——用户将和电网进行自适应交互,成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总体应用

电源领域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能够为智能电网的各种设备提供不同的电源。具体包括直流、变频和恒频的交流电等。例如,在蓄电池充电中,一般是采用直流电源,在变电所的操作中,既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也能采用交流电源,而在大型或者小型的计算机中,可以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

数电中的应用。

由于只能电网要求具有较高的电能以及较为稳定的电网工作状态,而实现这些要求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以及无功补偿技术的支持和配合。另外,电力工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装置。例如,超导无功补偿装置以及薄型交流变化器等。有一些国家在一些输电工程中由于线路比较长,或者是输电的容量负荷较大时,一般都是通过直流电的输电方式来进行的。在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工作中,尤其是一些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线路,通常都利用晶闸管变流装置作为送电与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和容量。

发电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是一种现代的新技术,它通过电力和电子设备,实现电能的转化及控制,大大降低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时还能减少机电设备的使用,工作效率也因此而提高。目前,很多半导体的功率元器件的容量都大大提高了,并且向着高压、特高压化的方向发展,在电力工程技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例如,以高压变频为代表的电气传动技术,以SVC为代表的柔流输电技术,以智能开关为代表的同步断开技术,以高压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以动态电压恢复器为代表的用户电力技术以及静止无功发生器等。

具体应用

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

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对供用电的借口所具备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用户经济型以及技术等级这两个评估体系,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促使只能电网的建设往经济且优质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具体涵盖了直流有源滤波器相关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使得电能的质量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其使用的成本,从而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

柔流输电技术。

技术是将清洁度高的新能源等输入电网中的首要技术,它是在未处理以及为电子技术,电力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对交流电视线灵活控制的技术。因为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基础是低压和高压的输变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一些新的清洁能源输进去,并实现能源的隔离等,而柔流输电则适应了这种要求,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需求不断增长。将电力工程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对电网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和调整,从而促进了电网的稳定运行,输电过程中的损耗也大大降低了,并且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也提高了。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当前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很多环节都采用交流电,但是输电过程是用直流电的。采用该技术能够利用控制器,实现整流或者逆变的工作状态。一些重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器一般是由一些可以关断的元件组成的,它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能够应用在远距离或者近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还能为一些孤立的地域例如海岛供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远距离输电中运用很广泛,其应用趋势将不断地向更远距离以及更大容量的输电工程中发展。

能源转换技术。

未来社会的能源发展方向应该是实现低碳经济能源,也就是将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排放和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上,低碳经济能源的核心是在能量的转换上采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太阳能与风能等自然资源已经成为了最多的用于能量转换的新能源了。

结语

通过对智能电网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的认真探索和分析,笔者在本文提出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几点应用,并且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探讨以及实例的证明,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能源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只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刘颖,《中国电子商务》2011年11期

[2]《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肖世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9期

第5篇

关键词:热电联产 装机容量 供热机组 经济性能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8-02

1 概述

1.1 课题的提出

当前,由于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气候和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也有很大的不同,客观条件确定了热电联产的发展一定要依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大、中、小型并举,区域热电厂改造等按具体情况发展。目前我国热电联产已经逐步进入发展阶段,在技术水平、系统设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热电联产已经逐步地走进电力企业,这不仅能够为其带来良好的经济前景,也能为优化电力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大同发电厂随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纳入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管理范畴,属于国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企业,是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特大型发电企业,是国家“六五”期间为发挥山西的能源优势、充分利用大同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缓解北京地区用电紧张局面而兴建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1984年6月30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到1988年11月25日工程全部完工,共安装6台国产20万kW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kW。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大同发电厂二期及三期改建工程,是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60%)和北京京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40%)共同投资组建的项目法人公司。其中,二期工程是2台600 MW空冷发电机组系统,是我国国内首家600 MW机组采用直接空冷技术的电厂,三期改建工程于2007年4月18日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建设规模为2台660 MW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二、三期工程机组全部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和利用城市中水作为生产用水,100%全烟气脱硫,绿色环保特色明显,对在北方缺水地区建设大容量发电机组、提高城市污水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大型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由于热电联产的重要作用很多,如由于热能供应方式的改变带来能量的充分利用。与分散供热的供热锅炉相比,出于热电厂的锅炉效率远高于供热锅炉,所以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的煤耗低得多。因此,为实现更好的供热条件,大同发电厂实施了三期改建项目,第一期工程建设2*22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供热,于2007年完成;二期改建工程2*660 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于2009年完成;三期改建工程2*660 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于2011年完成。

此论文根据各影响因素对该供热机组的改建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大小,决策者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有效地改建项目的经济效果。通过实证分析,将分层次综合评价经济性,不仅能把生产因素、设备因素、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该改建项目的经济性。

2 大同市热负荷分析

2.1 大同市供热现状

大同市系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资源蕴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建国以来兴建了大型火电厂主要是为了保证向首都供电。大同市地处雁北高寒地带,冬季严寒采暖期长达5个月,且市区东西方向宽而南北方向窄,现有几个中小型热电厂都偏于西侧。从热力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考虑,不能经济有效地向市区中部、南部和东部供热。因此至今大同市的采暖热源还有相当部分是靠小型集中锅炉房分散供给,单纯发电的大型火电厂和大量的采暖锅炉房排放的烟气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相当严重。

从1994年起,大同市开始建设采暖热力网,由华北市政工程设计院承担设计,1997年热网投产,随着采暖热用户需求增加,热源又不能满足要求。供热缺口达1000万m2以上。

2.2 改建大同市供热项目的必要性

大同发电厂位于大同市南侧,地处大同市城市边缘,距市中心4 km,靠近大同市城南及城东供热负荷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理想的热源厂位置。利用大同发电厂的热源对市区内实施集中供热有明显的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大同市大气环境的改善,尽快改善大同市大气环境质量,大同发电厂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可增加1000万m2热源,可拆除市区燃煤小锅炉500多台,从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二是有利于大同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建设。随着大同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改造的发展,城市集中供热需求改大与现有集中供热热源不足及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于一些棚户区、城中村热源难以覆盖。三是有利于发展大同市集中供热事业。四是有利于企业今后的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具有铺设供热管网距离短,管网投资相对较低,供暖热负荷稳定、均匀,热效率高的优势。2007年大同市改大集中供热尽快改善市区大气质量,推进省、市“蓝天碧水”工程,因此,大同发电厂供热改造便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3 大同发电厂供热机组改建项目经济性评价

3.1 供热机组经济性能

大同发电厂装有6×DG670―140―540/540型东方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锅炉,配套6×N200―12.7/535/535型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超高压中间再热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近年来各台机组都进行了包括主机、辅机在内的现代化改造,如:各台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1~#6锅炉脱氮燃烧器改造、锅炉预热器、省煤器改造、锅炉低再增容改造、锅炉吸风机由单吸改为双吸风机;#1~#6炉电除尘器改造后,其除尘效率高于98%;投资1.65亿元安装的#2和#3炉烟气脱硫装置已于2007年2月投运,其脱硫效率可达99%;#6炉烟气脱硫装置已于2005年10月投运,其脱硫效率可达98.6%;#1~#4机组凝汽器改造和水塔大修改造;#1~#6机组热控系统自动化DCS改造;#1机组给水泵进行变频调节优化改造,#2、#3、#4机组进行了汽动泵改造;2002年投资新建了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厂等。近几年来全厂6台机组投运安全可靠,未发生一般设备事故,现已连续安全运行1446天。全厂6台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分别为:2004年93.57、2005年93.26、2006年89.89(有两台机组进行大修)。2006年#1~#4湿冷机组供电煤耗357.8g/kWh,比同型机组全国平均水平367.8 g/kWh低了10 g/kWh。厂用电率6.37%,较同型机组全国平均水平7.92%低1.55%。全厂生产生活用水原来全部由市供水公司供给的每天60000 t自来水或地下水,在2003年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厂建成后已开始充分利用中水,目前生产及生活用水已全部回用(除锅炉除灰水外),每天7600~8000 t中水回用替换了自来水或地下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7%,通过设备整治和节水改造等工作,现每天全厂每天用水50000~52000 t,比过去每天节水10000~8000 t,发电综合水耗为2.42 kg/kWh。全厂各设备改造成效卓著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同类型机组中居中上水平,节能环排水平居全国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这些为大同发电厂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并进一步为大同市节能减排打下了牢固基础。

3.2 热源和首站工程原理

(1)汽轮机本体更换两根予制的∮920 mm中低缸连通管,在至双流低缸入口侧两管上各安装一个调节碟阀和通低缸的安全阀。两根连通管间有短管相连通。

(2)在连通管靠A列侧开孔引出一根∮1100 mm的供热抽汽管,该管上装有手动隔离阀、逆止快关阀和调节阀,以及膨胀节和支架等。

(3)DCS和DEH补充热控和保护功能。

(4)采用单元制首站。在汽轮机组与A列墙(两台循环泵)之间的井口处架设标高约6.5~12 m2的热网加热器平台。安装2台换热面积达1250 m2的卧式热网加热器。3台热网泵及疏水泵安装在机房零米。A列墙外与机组轴线平行装设∮1200 mm的一对热网供水与回水干管。

3.3 计算条件

3.3.1 每年采暖期从11月初至次年3月底共计5个月,3624 h。

3.3.2 考虑到采暖期内平均气温与严寒气温的差别,供热平均负荷率以0.72计,即在5个月采暖期内,供热量利用小时=3624 h×0.72=2609 h。

3.3.3 机组在纯凝工况时,主汽流量=610 t/h ,发电出力=210 MW;

机组在供热工况时,主汽流量=670 t/h发电出力以热定电节能增利经济效益即以610 t/h纯凝工况和670 t/h条件下以热定电工况相比。

3.4 在电力尖峰时,热电联产的经济调度有以下两种方法

(1)平均热负荷法

将炉出力增至最大(670 t/h),调整供热抽汽量使电出力达到210 MW 使总供热抽汽量由各机平均分担。

(2)热电错峰法

由于电力尖峰时间不长,而热水网的热容量很大,可以在电力尖峰时降低抽汽量以保证最高发电出力,由于水网的热惯性,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热用户,在电网调度允许下逐渐降低发电出力同时逐步补足供热抽汽量。

3.5 供热机组抽汽量越大,电厂节煤节水效益越大

目前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机组充分发挥其本身固有的供热潜力,同时又要在70%负荷低谷工况下尽量增加供热量并提高供水温度,这是加强大二供热机组在华北电网以及大同热电联产系统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可以看出,设备的自身条件即设备的先进性、检修率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机组的运行,提高机组的先进性必然是热电联产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加强机组建设的配套设施也不容忽视,同时,在生产运行上,要严格的服从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在内外部经济性的条件下,实现项目的良性循环发展。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实现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在相应的基础条件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提高机组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即采用改建项目,不仅改大了机组的容量,而且可以弥补日益增长的电力增长需求和供热需求,说明该改建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此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内部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为大容量热电联产提供参考,有助于电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稳定。可以说,热电联产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2] 哈汽热力计算和大同发电厂#1、#2机组2006年11月―2007年3月纯凝工况的实际累计统计数据.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大数据;关联规则;设备维护;BP神经网络

1 概述

目前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中引入了自动化系统,系统运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有用的信息,帮助工业生产作出正确的决策,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1]。大数据挖掘分析可以从海量的、带有噪声数据的、不完全的数据记录中发现隐含的模式,可以为工业数据挖掘提供契机。大数据挖掘可以使用相关的算法寻找隐藏的数据知识,其功能主要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偏差检测等[2]。

(1)关联分析。工业系统运行产生的大数据来源于设计、制造和生产等环节,涉及各类型软硬件设备,这些数据信息资源存在极大的关联关系,比如简单关联关系、时序关联关系、设备-软件关联关系、日志操作关联关系等。

(2)分类预测。应用工业大数据的过程中,许多信息数据保存得较为繁乱,比如设备种类和数量多,设备购置、维修、更换等运行记录保存日期、位置、版本较多,容易产生不一致。因此,分类预测可以根据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引入贝叶斯理论等构件一个分类算法,挖掘数据中相同类别的信息,这些类别可以是维修记录、购置记录,也可以是时间内容等,并且可以利用预测管理功能,预测设备运行趋势。

(3)聚类分析。工业大数据多是设备运行自动产生的数据,相关子数据集缺乏详细的描述信息,此时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数据划分为多个簇,簇内保持高度的相似性、同构性,簇间保持较大的差别性,这就可以把相同类别的数据划分到一组,不同类别的数据划分到多个簇。

(4)偏差检测。数据挖掘发现数据集中的离群点或异常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比如工业生产网络安全监测,该功能被称为偏差检测。偏差检测主要包括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例外模式、观测结果对期望值存在的偏离以及量值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偏差检测包括寻找观察结果、参照之间的有意义差别,偏差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大量不感兴趣的信息。

2 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及模式

工业生产引入自动化系统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传感器、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改进,工业生产正在向着密度更高、效率更高的综合信息化运行模式发展,引入了许多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运行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导致了人们不能够继续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必须从多个方面和切入点进行有效研究和发展,引入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一般实现工业生产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生产设备,形成一个全过程生产模式[3]。目前,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包括多种技术,最常用的包括K均值、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贝叶斯理论等,可以从海量的流量数据中发掘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创新工业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大数据挖掘系统[4]。

(1)基于K均值算法构建聚类分析模式。K均值是常用的主流聚类分析算法,使用工业数据之前,许多用户不知道期望的目标,并且无法获取更多的数据应用背景知识,因此可以利用K均值算法构建一个自动聚类分析的大数据模式,比如可以自动将工业设计数据划分为高中低等档次,可以把高档设计案例推荐给企业,提高企业工业设计能力。

(2)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分类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是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其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相关的风险关键特征,然后将待评估的工业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输入到系统中,自动分析设备维护次数、更新次数、使用周期,这种工业设备运行管理模型速度快,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工业大数据分类预测可以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一个分类预测系统,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大数据的运行维护记录,判断设备日常运行趋势,能够提高工业设备的运行维护效率。

3 工业大数据挖掘作用及前景

随着自动化控制、多媒体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船舶设计制造、工业生产安全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实现自动化制造和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进一步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3.1 智能制造

目前,随着工业4.0、互联网+等深入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智能制造的相关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和展示等阶段的性能,大数据挖掘在完善产品设计功能、优化产品性能、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功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比如在钢铁工业制造中,带钢生产工序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工艺设置参数较多,造成带钢成品很容易产生各类型的缺陷,比如擦伤、边裂、划痕、辊印、结疤和氧化铁皮压入等,大数据挖掘可以构建一个集成多方面优势的构建一个带钢缺缺陷识别模型,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带钢上的各种缺陷类型,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

3.2 安全监测

工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一直是生产监管的重要方面,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工业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电力工业生产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并且将其输入到虚拟仿真系统中,可以实时观察电网运行是否存在故障和漏洞。钢铁工业生产环境多处于高温、封闭状态,并且已经不利于人们的行动,可以利用传感器、视频摄像头采集钢铁生产作业环境的实时状况,并且构建一个钢铁工业生产现场监控系统,可以采集钢铁工业生产、加工的实时数据,将其输入到钢铁工业服务器中,能够实时的显示在监控终端,比如电视墙、大屏幕上,分析钢铁工业的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等信息,确保钢铁工业生产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工业生产涉及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这些软硬件资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利用K均值、BP神经网络等构件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工业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信息,提高工业生产决策的准确度,进一步改进工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良臣.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11):93.

[2]郑茂宽,徐志涛,明新国,等.船舶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C]//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2014.

第7篇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厂用电保护监控系统;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042-03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发电量和装机容量不断攀升。发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节能增效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厂电气自动化实现厂用电中低压电气系统的保护、测量、计量、控制、分析等综合功能,对实现电厂内部电气系统的协调控制、故障分析和运行管理,提高整个发电厂的自动控制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电气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特点及系统总体构成

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管理ECS系统集成了电力系统、数据采集、通信传输、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微机保护等综合技术,是由软件控制系统和相关硬件设备结合构成的多技术系统,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提高了发电厂ECS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系统综合了自动化、调度主站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工程经验,并融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制造工艺,采用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采用可靠和开放的大型实时监控软件平台,支持双网冗余通信结构,通信可靠性高;同时由于取消了硬接线,节省了大量的电缆,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投资。系统主要由监控后台系统、通信服务器、发变组保护测控单元、厂用电动机差动/后备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厂用变压器差动/后备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等设备构成。

2.2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厂用电系统保护主要有线路、厂用变、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等,实现微机化保护、实时数据采集、远方及就地控制以及记录故障数据等功能。其次是网络通信设计,通信网络是ECS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常采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和光纤通信方式。通信管理层采用双冗余的设计思想,按照通信管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当数据通信网络中出现问题时,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装置或通道,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再次是监控主站系统设计,监控主站安置在站级监控层,实现厂用电电气系统监控和管理,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需要根据发电机机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进行设计。最后是DCS与ECS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规划好DCS和ECS系统功能区分。DCS实现电动机连锁逻辑控制操作,ECS实现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和事故追忆等功能的管理。

3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3.1 厂用电保护监控系统

厂用电保护监控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主要实现厂用电保护监控。厂用电保护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分为站控层、通讯层、间隔层三层架构。系统是在微机智能保护和测控装置的基础上,用高性能的网络系统把发电厂所有用于电气设备监测、控制、保护等智能装置连接起来,通过强大的后台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分散安装、集中监控、信息共享的一种新型自动化系统。

3.2 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NCS)是发电厂全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DCS等其他系统一起构成综合完善的电厂自动化系统,对全厂的生产管理与发电进行控制。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在功能设计上需要遵循国际标准,能够无缝地集成和支持集控站/厂站监控系统的各种应用,系统集SCADA、图模库一体化、一体化五防、操作票管理、程序化控制、保护信息管理、实现AGC和AVC的功能及仿真培训等高级应用于一体。

3.3 发电机组综合保护监控系统

发电机组综合保护控制系统是针对监测和控制单台或者发电机变压器组设计开发的保护测控系统,能够完成单台发电机或者发变组的保护、测量、控制和联网通信功能,系统的核心组成装置是高性能控制器,每套保护分别由两层相互独立的装置构成,能够实现发电机保护、发变组保护、主变压器保护、高厂变保护、励磁变保护、启备变保护等,同时能够实现自动/手动准同期设备、故障录波器、高压出线保护等,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抗干扰性能强、功能强,运行安全可靠。

3.4 发电厂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设计是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主要是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连续采集反映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的信息参量,根据其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对设备的现状进行实时诊断,对剩余寿命做出预测,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检修方案,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电气设备状态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由后台专家分析系统和智能在线监测装置构成。其中后台专家分析系统采用故障诊断模型和相应的诊断算法,建立了完善的电气设备状态和故障数据仓库,采用智能分析技术提取设备运行征兆,对提取的设备运行信息进行状态数据分析,从而自动筛选出参数异常的电气设备,自动生成包括参数变化趋势图在内的相关监测信息,显著提高了设备维护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智能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避雷器、容性设备、绝缘子、电缆、环境等在线监测单元,各监测单元在功能上相互独立,直接在被检测设备附近就地安装,通过高速网络与后台专家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通讯。

3.5 核心电气设备自动监测系统分析

数字式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在功能设计上采用一个或多个数字温度检测器及当地主机组成,同时在网络结构上结合远程主机而组成,数字温度检测器与本地主机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当地主机与远程主机采用RS485以太网进行组网通讯。系统在功能上能够实现n+1点的温度和温升测量,同时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温度、温升值及时发出预警和警告信号并能够进行温升故障分析及追忆。数字式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抗干扰强、实时性高、隔离好等优点,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功能强,运行安全可靠。

电缆负荷与火警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系统能够对电厂与变电站电缆桥架、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缆沟、电缆竖井、开关设备、变压器、电阻排等电力设备和它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温度监控,结合历史数据,是排除不确定因素并达到最适宜的、安全的负载的关键。

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主要由变压器油色谱、套管、铁芯/夹件、绕组测温、局放等智能组件构成。油色谱监测单元可以在线分析绝缘油的七种组份及微水;套管监测单元可在线监测变压器套管的绝缘情况;铁芯、夹件监测单元可以在线监测变压器内部的绝缘状况;局放监测单元可以及时发现变压器内部的局放绝缘缺陷。

发电机安全状态监测系统对与发电机安全状态相关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包括发电机定子绝缘、发电机转子绝缘等的绝缘监测,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振动、机组振动等的监测,发电机各部分的温度监测、气体湿度、露点温度监测,漏氢漏水监测、油色谱监测,发电机运行状况电气监测,系统故障监测等。

4 结语

发电厂随着我国用电规模的不断攀升,其生产压力不断加大,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特点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核心系统功能设计做了详细分析,其结果对指导发电厂电气自动系统系统设计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锡普.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84.

[2] 蒙宁海.火电厂厂用电系统监控方案的探讨[J].广西电

力,2003,26(2):44-47.

[3] 张劲松.火力发电厂6kV电气自动化系统方案的探讨

[J].自动化仪表,2010,21(1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