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1:28:33
导语:在对病理学的看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病理学;教学初探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对后续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高等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状。面对如此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病理学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ppt具有表现机能变化直观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但也带来一些相关问题。下面就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初浅看法。
1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势
1.1呈现力强ppt把病理挂图更直观,更真实的表现形式呈现在教学中,优化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讲肺炎病理时,将各型肺炎大体标本和镜下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加以文字说明和讲解,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还有,在讲血栓形成过程、栓子运行途径、肿瘤转移等动态内容时,单靠图示和结合绘图理论的授课方式,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如做成动画,并配以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多了。
1.2轻松实现学科联系,提高教学改革病理学涉及很多相关基础学科内容,部分学生存在基础弱,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病理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复量的内容。ppt就表现出优越性。例如,在讲肺炎之前,利用ppt复习肺脏的组织结构,唤起学生对肺脏结构的原有认识,然后导入新课,使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构建出肺炎病理变化的过程。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讲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3创建优雅、清新的教学环境ppt使得整个教室干净,无尘,不仅保护了教室环境,也保护了师生的健康。
2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弊端
2.1不注意知识的更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例,新病因的发现、新的诊断标准的确立等,而部分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不注意对原有的课件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一次课件制作,反复多次的重复使用,使教学内容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容易养成教师懒于学习、懒于备课的坏习惯。
2.2不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照“课件”宣科的现象,这些教师上课就是播放课件,不注意知识的讲解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下课铃响,课件放完,一节课教学也就算完成,这样反而使教学过程更枯燥,学生更提不起学习兴趣。
2.3学生只听不记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动画视频本身的新奇,而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或由于教师播放课件速度较快,学生来不及记、不知道该记什么,最终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落实。另外,长时间的动画视频刺激,也容易使学生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个别新奇的画面,但脑子里根本就一片空白,结果是适得其反,达不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的。
3改进问题的办法
3.1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设计者,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重视学生表情、语言等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注重课堂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2重视版面设计幻灯片总体背景、风格要统一,背景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吸引学生,减轻学生视疲劳。每张幻灯片文字不宜过多,文字要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做到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3.3做好课件操控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控课件,可以做进一步的介绍,拓宽相关知识,也可以对理解有困难的内容介绍必要的基础知识。
总之,ppt在病理学教学的中应用,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还应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落实心中有数,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带课教师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电学习,除对本学科新内容的充实学习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医学
【关键词】病理 教学 方法
医学
病理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仅在整个医学和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一门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为人类认识疾病、防治疾病开辟了新的前景。因此,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病理学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向前,这种发展对病理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医学
1 教师注重自身素质
1.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使课堂教学淋漓尽致 教师应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实验技能,同时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在当今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还应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一个新档次,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完整性。当一位病理学教师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的临床知识,多彩的社会知识,在授课中会胸有成竹,应用自如,信手拈来,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神圣的崇拜之情,也是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1.2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对于病理学这门涉及相关知识较广的学科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培养,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炼性及艺术性,而机械地将书面上的语言搬到课堂上,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心生厌烦,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病理教学中,将病理学中一些枯燥无味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准确的描述,严密的逻辑推理,巧妙、灵活、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课堂生动活泼,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血栓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把血流速度的缓慢比作一个水流缓慢的水渠,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就容易血栓形成。在讲炎症时,可以把细胞渗出过程比作穿过铁栅栏围墙的小孩,白血细胞穿过血管壁时作变形运动。 2 尊重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尊重每一位学生,使课堂教学平等互助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学生全方位情况的眼睛,留心学生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学生主动性会大大削弱,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通过这种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1重视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的观察,力求融会贯通,使学到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步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
3.2重视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充实,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善于总结和改进实验方法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病理技术人员;新技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R4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25-02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病理科研与病理诊断的需要和推动促进病理新技术不断产生㈣。病理新技术普及应用是推动病理学前进的动力已成为业界共识。病理学新技术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有关于诊断方面的新技术和关于技术方面的新技术。
开展病理新技术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体现单位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综合水平。开展诊断方面新技术决定于医生水平,开展技术方面新技术取决于技术人员水平,受医生水平制约。单位性质及条件对新技术构成限制。借助单位诊断优势,区域技术优势是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最佳、最有利条件。技术人员职业精神、职业习惯是顺利开展新技术的坚实基础。病理技术人员要重视把开展新技术作为知识更新,提高病理技术质量的重要保障目,使新技术成为本单位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病理医生关注的是新技术结果,病理技术人员作为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主要承担者和实际操作者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作用和任务。
1 新技术项目的立项
目前情况下病理学新技术几乎都是由诊断医生确定。什么时候病理新技术以诊断医生为导向,技术人员真正成为新技术另一个主动性轮子,则新技术效应对病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作用才会真正充分显示出来。病理学新技术先进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新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等技术性实质内容和开展新技术关键技术问题是病理技术人员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以新技术加强本单位特色技术优势,提高技术学术影响力及技术影响力,创建一流技术水平是有事业心的病理技术人员应追求目标。
1.1诊断方面新技术
基本上都是由诊断医生提出。这时病理技术人员主要是认真学习新技术原理,了解文献情况,充分认识新技术开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和自身知识和能力,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从技术角度对新技术开展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理论基础扎实,诊断与技术融会贯通,有能力技术人员不妨在发挥本单位技术优势,地区特殊疾病优势新技术项目上适时、谨慎地提出恰当建议。
1.2技术方面新技术
如先进设备、仪器更新,新技术操作方法引进,新试剂使用,则最好是技术人员自我提出,并在对新项目充分论证情况下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科室。这是提高病理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技术人员要格外重视和听取那些对病理技术有深切了解的诊断医生对新技术项目看法,因为他们对新技术洞察力几乎都是方向性的,方向比项目更重要。
1.3技术人员的选择
针对新技术要求,以业务能力较强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是新技术成功开展关键。特别是病理诊断依赖性较大的现代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客观上技术人员资历条件一定要高,业务素质一定要好,要求要严格,具备病理学诊断基础知识或者组织学知识是最起码的条件。在体现单位技术优势新技术上也是如此。技术人员要认真体察,病理诊断依赖性越大的新技术病理医生面临的风险会越大,技术人员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不足甚至是低劣技术去误导,去帮助诊断医生犯错误,去增加疑难病例,这也是技术人员最起码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1.4公司和产品的选择
强调新技术项目开展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试剂必须选择信誉度高、质量好、售后服务佳的著名公司和产品,以确保新技术顺利开展和质量稳定㈣。这是高素质技术人员经验之谈。
1.5实地学习和考察
技术人员应该争取选择开展新技术或相关项目较好,科研能力较强,病理技术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
2 新技术的实验
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观念在新技术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潜入技术人员意识中,以保证实验操作认真严谨,才能有效排除新技术开展中的问题,即技术人员操作的问题这个最普遍现象。
2.1新技术实验条件的专业化
对新技术开展必备的设备、仪器、试剂等必须做到专用。争取先进设备及仪器对做好新技术,确保新技术质量稳定有重要意义。对新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要以专业标准去衡量,不使用替代品。
2.2新技术操作方法的规范化
严格按照新技术标准及操作方法规范性进行实际操作,可以确保新技术结果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防止因技术操作问题对新技术结果造成影响,尽快摸索出本单位实验室达到最佳结果的最佳条件。
2.3实验资料的准确记录
实验资料记录要详细、客观、准确,包括实验失败的记录,解决实验失败的方法改进和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最好数据化。依照记录对照结果,及时整理总结和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实验资料要妥善保存,以利于回顾性总结,查找问题和对新技术应用特性的认识,以及其他技术工作方面的借鉴。
2.4对新技术效果正确评价和结果科学判定
新技术开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病理科研和诊断水平,只有高质量新技术才有高质量病理科研和病理诊断。因此新技术结果出来后,要认真听取诊断医生意见,取得诊断医生认可,必要时新技术结果可以请外单位有经验诊断医生或技术人员、公司技术人员加以判定。单位与单位实验室之间结果对比有助于找出差距,推动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对新技术结果的判定需要丰富经验,也充分体现了科室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不同时具备优秀的诊断医生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往往是目前新技术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
2.5新技术存在问题的处理
对新技术出现的问题,要主动与所属公司提出积极沟通,听取公司技术人员意见,争取帮助,共同努力查找原因。新技术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不影响病理诊断质量原则下可以在应用中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3 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在诊断医生认可情况下,技术人员在确认新技术质量基本稳定条件下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转为常规技术使用。
3.1操作人员的相对固定与分工合作
根据新技术要求和技术人员个人能力情况选择胜任,合适人员相对固定。让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专长,既分工又合作。
3.2新技术工作与现有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
配合诊断,合理安排好新技术时间,重点推进,使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互印证,互为促进,成为一个技术整体。其既满足诊断需要,又保证科室技术工作有序进行。
3.3新技术应用特性的总结归纳
在新技术应用中要重视把新技术应用特性及时总结为宝贵的工作经验,并且最好找到理论上的依据。新技术应用特性是认识和把握新技术的关键。
3.4充分有效的利用好新技术
与诊断医生携手,探索拓展新技术应用的空间和范围,试图在新技术应用中有自己的创新领域。这是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技术人员经常采用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独树一帜的创新效果。
4 新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无论是发展中新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新技术,在所有技术程序上都有标准化规定和质量控制似乎不可能,这就给新技术改进和完善留下了空间。因为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通过新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来的。
4.1新技术开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是技术人员攻关方向
针对新技术存在问题,可以根据科室实验室的优势,诊断和技术力量以及个人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2运用成功技术经验对新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成功技术经验是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针对性强,受到干扰比较少,成功率会比较高,容易把握。
4.3加强沟通
关注新技术进展情况,多与同行交流,虚心向同行学习,从中获得灵感与启迪,找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多与诊断医生交流,学会从诊断角度看新技术,依照诊断要求做好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杰,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7):433。
[2]丁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病理技术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69-70。
[3]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
[4]张乃鑫,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2007,16(6):394-395。
[5]王翠菊,试论强化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3):3258。
[6]李向红,技术人员在病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7):501-502。
[7]马恒辉,周晓军关于病理技术室质量保证的讨论[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39-240。
[8]王建东,浅谈医疗新技术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409。
[9]陈剑伟,黄伟灿,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7):422。
[10]陈磊,分子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J],癌症,2007,26(1):106-112。
[11]王琼书,杜鹃,刘宏,等因病理诊断而引发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32―535。
[12]刘复生,刘骅,吕福东,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癌症进展,2007,5(4):355―361。
1 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争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启发学生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是根据真实的临床病例编写而成的故事,在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选择要点
2.1 案例须具有典型性及特殊性
案例教学若想生动有趣,病例选择很重要,最好是自己在临床亲自碰到的、诊疗过的病例,而且要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这样才能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①例如介绍慢性肺淤血,如果只是介绍临床普通的左心衰竭病例,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可以选择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并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大家还记得2003年5月份,我国经历的一场灾难(非典)吗?当时,我正在某部队医院的发热病房,每天要收治多例发热病人,说实话,医生、护士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很镇静、无畏,但是心里也害怕被传染,每天都严格按照隔离要求,穿戴三层隔离服,戴三层口罩,穿三层鞋套,外套雨鞋,每次查完病房,总是汗流浃背。这是一位96岁的老太太,入院时诊断为疑似非典,入院后请专家会诊讨论后,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经过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在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病人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这次呼吸系统炎症导致病人缺氧,加重心肌损伤,诱发了更严重的疾病。一天午后,老太太出现呼吸困难,只能半卧在病床上,不停地咳嗽、咳痰,痰液是特征性的粉红色泡沫样痰,根据上述情况,大家判断一下病人发生什么情况了呢?”典型、特殊的案例,讲故事形式呈现,深深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案例要形象化、具体化
专业课的课堂需尽心营造专业情景氛围,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生命的真谛,通过创造便于学生联想的意境,尽量多地提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临床病例,学生会更投入地学习病理学,更深刻地理解疾病。②这就要求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形象生动、内容具体。
例如病理生理部分的肝性脑病,其中的氨中毒学说抽象而又复杂,面对繁杂的门静脉循环,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学生总是摸不着头脑。第一次讲授肝性脑病时,为了让两节课变得更加有吸引力,笔者刻意安排了以下案例:李先生,55岁,因长期饮酒引起肝硬化,收住入院时,转氨酶显著增高,黄疸严重,脸色灰暗,给予常规治疗后,肝功能有所好转,入院后第四天,意外情况发生了,原本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李先生变得夸夸其谈,说自己整晚没有睡觉,满病房都是老鼠和猫,还看见一个小姑娘穿着白裙子坐在日光灯上荡秋千。同病房的其他病人也反映李先生确实整晚没睡,一会喊有老鼠,一会又说有猫,闹得其他病人都没休息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科室主任,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肝性脑病,李先生看到的都是他的幻觉。
学生在被生动的病例吸引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刻认识到临床护士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须即刻汇报给管床医生。案例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灌输职业素质,带领学生进入专业情景。教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更能拉近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2.3 案例需贴近理论、服务教学目的
不同的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案例时,需从理论出发,在案例中设置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推理总结案例中富涵的理论知识。例如介绍心力衰竭的诱因,可以通过以下案例启发学生探索真知。案例1:76岁的男性病人,患高血压病20多年,随年龄增长,心功能逐渐下降,平时爬二楼就感心慌气短,此次因受凉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入院,入院当天下午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提问:该病人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分别是什么?案例2:24岁的女性病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妊娠32周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入院,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提问:该病人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分别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简短精炼的案例,学生对心力衰竭原因和诱因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
3 案例教学的优点
3.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则一味地接受,过程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中,教师只需呈现案例,学生要自己浏览课本、查阅书籍,先独立思考、推理,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得更好,他们往往会很认真地准备,长此以往,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病理学时,尚未深入临床,对理论知识怎么应用具有很模糊的认识。案例教学则通过创设临床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护士角色,针对病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认知,培养临床思维。
3.3 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通过积极的提问、启发,一方面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避免游离于课堂之外。通过讨论交流,锻炼学生与人沟通及展示自己的能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灵动。
3.4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更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梳理理论知识及收集恰当案例的能力。教师根据知识特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素质及情感目标,利用暑期临床实践,收集相关病例,不断丰富案例资源。如介绍栓塞时,教师需重点收 集肺栓塞、脑栓塞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栓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能应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正确而精炼的解答的能力。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得越多,越会提出超出病理学范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教师在案例教学讨论中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还必须具有驾驭热烈的课堂讨论的能力。③这些都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务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迫使教师要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加强临床实践,开阔教学眼界和探索科研思路。
注释
① 杨怀宝.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17):3806-3807.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学;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 R814.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91-02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应与临床专业课程相互贯通,但其课程设置在临床专业医学教学中处于过渡阶段,一般设置在第3学年的第1学期,此阶段学生已经修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刚开设内外科等临床课程,这一设置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临床课程往往滞后于影像学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课对各种影像表现加以罗列,与临床专业相互独立,缺乏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穿插[1]。针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我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讨论的引入,结合各相关临床专业,以探讨适合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1病例讨论的设置原则
1.1病例讨论疾病的筛选
疾病的选择主要侧重设置在呼吸、消化、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章节之中,同时应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加以设置。所谓代表性疾病,一方面是多发病、常见病,如肺癌、肺结核、肝癌、肝硬化、脑血管病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地方以及区域性特点所涉及的疾病,如食管癌、布加综合征等[2]。
1.2病例库的建立
1.2.1病例的搜集由教研室助教和讲师于日常工作中搜集典型病例,完善各项检查结果、追踪病理学结果以及手术记录,并收集随访资料。充分利用我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所包含数字化设备和PACS设备的优势,调取同一病人的各项检查资料,在各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充分显示各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将所重建图像与收集的临床资料汇总存档[3]。病例搜集完成后,于每周固定时间由助教进行读片汇报,教学秘书详细记录,初步剔除资料不完整、无明确诊断结果的病例。
1.2.2病例的筛选讲师和副教授、教授对初选病例加以选择,其标准主要包括:(1)有代表性的、重要系统的典型病例,病例应具备明确的诊断,可选择病情复杂的常见病;排除罕见、少见病例,排除影像学不具特征性诊断的病例。(2)注重常见病的典型影像学征象、易混淆征象的显示。(3)加强比较影像学的应用,在病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解释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缺陷。(4)依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列出鉴别诊断疾病,并收集鉴别诊断疾病相关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病例库。(5)注重病例的及时更新,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扫描方法、重建方法的引入,应注重扩大更新学生的知识面。
1.2.3问题的设置借鉴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置侧重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4]。设置原则主要包括:(1)以问题为中心,扩大覆盖知识面,注重临床知识的引入。(2)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总结能力。(3)以培养临床诊断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4)加强对影像学所谓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理解,即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像及不同疾病相同的影像表现。(5)避免直接引入重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吞咽不利2周”、“AFP值显著增高”等,应列出对鉴别有重要意义的阴性结果。(6)诱导式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相互结合。
2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中的设置和应用
2.1病例讨论授课前的布置
各重要章节授课中期提前一周时间将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基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公布,让学生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
2.2病例讨论的课堂教学
基本教学步骤为:(1)将病例影像学资料调出,首先由学生读片,包括病变的位置和分布、数目、形态、边缘、密度、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2)总结自己所见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征象,列出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由支持不同疾病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相互讨论,找出其他诊断存在的问题。(4)教师列出鉴别诊断疾病的典型影像学图像,由学生加以读片。(5)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要有观点、有看法鼓励表达出来,提倡相互辩论、批评和争论。(6)总结归纳,对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总结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3病例举例
在进行肺癌授课前一周公布2例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病例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CT平扫和CT增强图像,交由学生提前准备,完成初步诊断。病例讨论课设置在讲授肺癌章节结束后,课时控制在20~30min。提问:(1)围绕基本征象展开,看到了什么部位的什么样病变?病变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像学征象(结合病理学)?(2)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肺脓肿、肺结核和纵隔内肿瘤性病变;临床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和征象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3)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4)评价总结。
2.4期末考试中病例讨论题目的设置
学期末,理论课考试设置2道病例讨论题目,分值为6~9分,由学生任选其一加以作答。所选题目影像学资料即为本学期所进行的病例讨论的病例,问题加以变动,侧重于临床鉴别诊断和影像学鉴别诊断,其中临床分析占1/3分值,影像学分析占2/3分值。例如题目设置为分别列出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2个病人的上消化道造影图片和CT图片,问题设置为:(1)良恶性溃疡影像学诊断的鉴别要点;(2)据此特点上述2个病人分别的诊断是什么?(3)请推测并列出他们分别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3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
5年制临床本科实习生实习期一般在45~50 周左右,其重点多放在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上,而影像学科室一般仅有2周实习时间[5]。常规实习要求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影像学检查从检查病人-拟申请检查项目-书写申请单-阅读报告的各个流程;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能根据不同的疾病合理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除常规实习安排外,病例讨论是这一阶段重要的实习内容。与理论课阶段有所不同,此阶段重点是疑难病例的讨论,要求实习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病例的筛选、临床资料的收集、影像学读片、病理结果和治疗后的追踪等各个环节。2周时间内应能参与5~8个病例讨论,并要求能完成2个完整的病例讨论记录。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各门学科关系密切,通过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加强病例讨论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希云,袁志诚,梁长生,等. 对放射科实习带教实行目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28-929.
[2] 刘秀云,陈小荣,孙树萍,等. 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实施和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4,117.
[3] 吴学贵,刘雄飞,陈金雄.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59-161.
[4] 李颖,陈琪玮. PBL法临床病例讨论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23):83-84.
一、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提出
环境刑法与普通刑法相比,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刑法具有专门技术性。比如,对环境保护标准的认定,便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它涉及到国家或地方制定或批准的关于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工作等方面的统一规定。(注:参见李三练编著:《环境的呼唤》,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189页。)而违反环境保护标准,则是构成某些环境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注:比如,违反环境保护标准,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毒有害物资,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可见,环境刑法的立法、司法、执法及公民的守法,都要与高新科学技术术语、标准、数据相联系。(注:参见江伟钰、陈方林著:《资源环境法研究及应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环境刑法具有浓厚的技术性的特点。第二,环境刑法具有科学未定性。一方面由于环境问题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涉及高科技背景,许多环境上的危害行为或产品,往往是经长年累月后才被发现。比如,60年代苏联掀起了用流向咸海之水来灌溉农田,使不毛之地变成绿色大地的运动,并把这一事业看作是人对自然的伟大变革。然而,不到30年,不仅咸海已经枯干,而且其周围数十公里的地区由风带来的危害也变得非常严重。再比如DDT的例子,人们一直把DDT视为对人类无害、用来驱除害虫的农药。但是,由于大量喷洒,DDT积聚在森林里,结果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污染了河流并使其变成死河,带来了沉默的春天。而且现在,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使是很微量的DDT如果积蓄在食物里,进入人的体内也会损害人的健康。(注:岩佐茂著,见前注〔2〕引,第18-19页。)另一方面,在环境危害结果原因的认定上,时常涉及到科学上的极限,也即按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立即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以作为认定责任或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
普通刑法中,因果关系理论分野早已有之,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有关因果关系的学说主要有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其中相当因果关系说为通说。(注:参见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全书》,第622-623页。)英美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有关因果关系的学说主要有近因说、预见说、刑法功能说,其中近因说为传统观点。(注:参见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5-75页。)我国刑法理论上有关因果关系的学说主要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其中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属通说。(注: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无论是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还是英美法系的近因说,亦或我国刑法理论上的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它们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是同出一辙,即以相对的原因与结果为对象,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只有具备了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时,才成立因果关系。而这种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则是以行为时一般人可能认识的事实,以及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为标准,建立在自然法则基础之上,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有此原因,就有此结果。
由于环境刑法的技术性,科学未定性特征,就使得环境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较普通刑法而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条件多变性。导致环境公害的原因复杂多样,危害后果的产生可能是基于多种因素或条件。如不同主体的污染环境行为可能造成同一个危害结果,虽然这仅仅是个别现象,但是单一主体的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样具有多变性。绝大部分污染行为是通过污染物的作用过程显示出来,当污染之物排入环境之后,必然与环境要素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上的反应,如毒理与病理转化、扩散、活性增减、生物降解与积累等。这种情况导致危害后果确定上的困难,以及证明因果关系上的误区。其二,时间周期性。污染环境行为的结果不具有即时性,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出现。这种结果出现的快慢并不取决于污染行为实施速度,而是决定于环境的自净与承受能力,只有当环境自身无法负荷时,才产生具体的危害结果。因此,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时间上的割断而难以确认。(注:引自杜澎著:《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可见,如果依普通刑法中因果关系理论来判断环境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存在,则可能存在困难,比如某些污染行为的副作用,就难以用科学方法来解释,这样就会将部分环境犯罪行为排除于现存的犯罪理论之外。鉴于此,为了打击环境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设法用新的理论来解释环境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疫学因果关系。
二、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内容
疫学,又称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群体发病的原因与特征、以及预防对策的医学分支学科。与临床医学以诊断、治疗单个患者为目的相对,流行病学以多数群体为对象,通过调查疾病的发生状态,探讨该疾病的流行原因、扩散过程与预防方法。它是与临床医学、病理学并列的第三种医学研究方法。它主要方法是将有关某疾病发生的原因,就疫学上可考虑的若干因素,利用统计的方法,调查各该因子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选出关联性(盖然性)较大的因素,对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及判断。(注:郑昆山著,见前注〔1〕引,第257页。)可见,疫学对疾病原因的解释有两方面特征:其一,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多数群体为对象。其二,以盖然性判断因子与疾病间的关系。
环境公害犯罪中,行为人排放的有害物质与附近居民健康受害之间的关系,就医学而言,可以从三方面认定:第一,通过临床医学认定,即以每个病患的诊断和治疗为中心,以解释因果关系。第二,通过病理学认定,即以发生机律的说明而作深入基础性研究,以解释因果关系。第三,通过疫学认定,即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判断,以解释因果关系。理论上说,只有按上述三种不同医学方法进行判断,在解释因果关系方面,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时,才能认定为是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解释行为人排放的有害物质与附近居民健康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是依据现代医学水平,有时上述三种方法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并不一致,在此情况下,如果否认行为人排放的有害物质与附近居民健康受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便很可能放纵犯罪。所以,在环境公害犯罪诉讼中,即使用临床医学和病理学方法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按照公众卫生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大量调查,如果能证明行为人所排出的有害物质与附近居民健康受害间存在高度盖然性时,这就是所谓的疫学的证明。按此种方法证明的因果关系,称为疫学因果关系。只要存在疫学因果关系,一般即可认定行为人应对自己的排放有害物质行为负刑事责任。
成立普通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一般是从自然法则出发,予以认定。那么,成立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需要具备那些条件呢?理论上认为,只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或原则,(注:有学者认为具备的是四要件,如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也有学者认为具备的是四原则,如郑昆山著《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第257-258页。)就可以肯定某种因子与疾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1、该因子在发病的一定期间前曾发生作用。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流行之前,空气已开始受污染。2、该因子的作用程度越显著,患病率就越高。比如污染程度高的地区,其病患率越高;或居住期间越长者病患率越高。也即该因子的作用量与病患率成正比。3、该因子的分布与消长与流行病学观察记载的流行特征并不矛盾。比如未受污染的非污染地区,其病患者稀少;或者该污染因子能消除时,无该因子的群体,其疾病的病患率很低。4、该因子作为原因起作用,与生物学并不矛盾。盖言之,某种因子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在临床学、药理学上得不到科学证明,但根据大量的统计、观察,能说明该因子对产生疾病具有高度的盖然性时,就可以肯定其因果关系。这种疫学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也有学者称之为推定原则。(注:杜澎著,见前注〔10〕引,第66-68页。)
在立法例及司法判例上将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用在环境刑法中,以日本最具特色。比如日本的《公害犯罪制裁法》第5条规定:“如果某人由于工厂或企业的业务活动排放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资,致使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并且认为在发生严重危害的地域内正在发生由于该种物质的排放所造成的对公众的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危害,此时便可推定此种危害纯系该排放者所排放的那种有害物质所致。”又如日本曾有这样的案例:熊本县水俣湾周围的居民,多发生原因不明的怪病,被称为水俣病。发病原因在医学上、药理学上不能得到证明,但地处水俣市的肥料公司的工厂所排出的含有有机水银的废水,污染了水俣湾的鱼贝类,认定吃了这种鱼贝的人有很大可能患上此病。因而肯定工厂有关人员排出废水的行为与居民患水俣病之间具有疫学的因果关系。裁判所认定该公司的经理和工厂厂长犯有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罪。(注:参见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再比如,日本富山居民曾发生全身骨头发痛不止的怪病,称为骨痛病。后查明为当地居民长期吃含重金属镉(Cadmium)的毒质稻米,而这种稻米足以使人中毒,骨头发生病变。在对此案的审理中,第一审、第二审判决都对疫学因果关系进行了诠释。第一审判决认为:(在公害事件上)加害行为与损害行为之间,不仅时间上及空间上的间隔长而大,而且发生的生命、身体的损害,又常常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因果关系存否的判断,在确定时仅依临床学乃至病理学的观点进行观察,仍然难以对加害行为与损害间自然的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因此,依疫学的观点加以观察,即属无法避免。第二审判决认为:仅依临床学和病理学来探讨,无法充分说明因果关系时,活用疫学,于疫学的因果关系能获得证明,而被告不能以临床及病理学将之推翻时,认定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乃属相当。(注:郑昆山著,见前注〔1〕引,1998年版,第259页。)
对于疫学因果关系,在理论上也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疫学因果关系与疑罪从轻原则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等有冲突。(注:郑昆山著,见前注〔1〕引,1998年版,第260页。)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没有确定自然科学的因果法则,就不能肯定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注:张明楷著,见前注〔14〕引,第128页。)
三、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价值
价值取向由功能所体现,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价值体现了环境刑法的两大功能,即保护功能和保障功能。保护功能侧重于秩序,保护人民不受或少受环境公害,方法是以国家权力惩治环境犯罪。保障功能则侧重保障个体的权利免受国家刑罚权的不当侵害,使之能正常发展工业,推进科技进步。保护功能的价值体现是功利,保障功能的价值体现是公正。(注:参见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部分。)功利强调的是秩序、功效和利益;公正强调的则是公平和正义,它们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功利与公正关系密切,“没有功利,公正无所依存,没有公正,功利必成公害。这是功利与公正的辩证统一关系。”(注:同上注。)功利与公正价值并非时常冲突,而是融洽一致的法律旨在创设的是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注:引自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功利价值,即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证据认定方面,采优势证据原则。所谓优势证据,英文为preponderence of evidence,是英美民事法中采用的一项原则。即在合理思考之下,如果能看出该项证据比其他证据更为优越,此种证明的程度即可。按此原则认定因果关系,便是盖然性认定标准,即只要原因对于结果的产生有高度盖然性时,就可以肯定其因果关系。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认定采民事法中的优势证据原则,对于减轻控诉方面的举证责任,及时打击环境公害犯罪有着重要的价值-功利价值。第二,在举证责任方面,有条件进行有罪推定,举证责任倒置。(注:参见沈乐平:《公害罪刍议》,载《法学季刊》1985年第2期。)在环境公害犯罪诉讼中,依疫学因果关系,只要能证明有污染行为,有危害结果以及它们间存有盖然性,便可以作有罪推定。如果被告方认为自己无罪,需自行举证,也即通过临床学或病理学方法证明自己的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控诉方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据,这里的举证倒置,是指将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方,控诉方仍必须搜集足够的情节证据,并提供环境中的所包含污染物质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的科学证据。(注:参见丁幕英主编:《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10页。)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采用此种举证责任倒置方法,对于减轻控方举证责任,打击环境公害犯罪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公正价值,即保障功能主要体现是:环境公害犯罪的发生,是由于工业技术发展所导致,“新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引起公害或者肉眼所能看到的危害。”(注:转引岩佐茂著:《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由于产业活动的兴旺发达、城市化的进展,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每时每刻都受到污染和破坏。”(注:同上注,第18页)既然如此,我们在认定犯罪,特别是认定疫学因果关系时,应慎重行事,应坚持刑法的必要性、辅及最后手段性原则,在强调刑法对环境公害犯罪抗制的同时,也应正视刑法对工业技术发展的保护责任,而非滥用刑罚导致否定工业技术的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恶果。
总之,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确定,必须能在最大限度内发挥环境刑法的保护与保障功能,以实现功利与公正价值。我们既不能因为工业技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公害,从而容忍公害,也不能因之而全盘否定工业技术。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确立旨在创设一种工业技术发达的,少有公害的“正义的社会秩序。”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藏象学说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内容古朴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与现今不尽相同,这些都令初学者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1 讲清西医、中医脏腑器官的区别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医疗体系,由于看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必然要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中西医学中所涉及到的脏腑或器官虽有共同的称谓,但本质上两者差别很大。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必须要将这一点强调清楚。以便同学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举例讲解这个问题:西医中肝的本名应为Liver或hepar,西医学传入我国,借用了我们约定俗成的“肝”这一中文称谓来表述西医中的Liver这一器官。所以西医中的肝是一个消化腺,是人体的化工厂;而中医学中的肝则完全不同,它是具有主疏泄功能、可以调节血的蓄溢的一个脏。可见中医的肝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虽然其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有很大差别。其余脏腑中西医概念的异同与之相仿。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此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2 以气为纽带,系统介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中所讲的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脏腑的很多功能活动都要依赖气的运动变化而实现。所以在讲授脏腑的功能时,可以初步讲授气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各脏腑的功能,同时阐发脏腑生理病理与气的联系。例如在讲授肺的生理功能时,先讲肺气的运动特点:宣发、肃降,正是基于肺气的这些运动,才产生了肺的其他生理效应: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物质的输布代谢;脾气的运动方式是向上,所以脾才具有主升清、运化水谷、统血等一系列的功能;胃主通降,其气以降为和,所以胃气也助六腑传化糟粕。在藏象学说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在讲授时应以气的运动变化为主线,先讲清脏腑与气的这些联系,然后再讲解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延伸到各脏腑的病理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兼顾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性。气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在这里讲了气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气的感性认识,在以后讲到气的概念时,学生就会觉得确有其物,而且这样做也能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气的重要性。
3 以比喻方法讲述各脏腑的功能
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重点掌握内容,我们在讲授时都应该讲解清楚,而且我们应该反复向学生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脏腑功能的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那么,就五脏来讲,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讲授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描述。例如:《内经》中对各脏腑的功能有这样的描述:心,君主之官;肺,相傅之官;脾胃,仓禀之官。我们可借用这一比喻对各脏腑在共同完成全身生理功能的情形进行阐发。相傅之官具有辅助君主治理天下功能,将其对应于心肺的关系:肺可以朝百脉助心行血,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各个方面的功能;脾胃,仓禀之官,要保证粮食的收集,收集后还要输送给肺,肺为相傅,天下之财,用之于民,所以这些营养物质应交付给肺统一调拔,分发到全身各处,应于《内经》中“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样的描述可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晦涩难懂的脏腑功能知识。
再如讲六腑时,我们可以用做豆腐的过程与六腑对食物的消化这一过程作对比进行讲述,做豆腐时,首先要将豆子磨成细末,这一过程正像胃对水谷的腐熟;而用滤网将豆浆与豆滓分离的过程正像小肠分清泌浊的作用;至于在做豆腐时需要加入的关键物质——卤水,正如在消化过程中离不了胆汁的促进作用一样。这样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磨豆腐与我们人体的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来对比讲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增加其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重要学科,其中许多理论都具有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而且其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今日的学习对未来的工作有何意义,因此,容易变成被动学习。常言道:兴趣是爱好的先导,更是学习的动力。要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好这门重要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力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现就这一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1如何展开兴趣教学
1.1让学生明确每章节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在讲授每章节前,将该章节的主要知识内容清楚、生动、准确地告诉学生,讲明其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尿的生成和排出一章时,开场白就告诉学生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以排出毒副产物,如果其功能发生障碍,严重者会产生尿毒症,而尿毒症、透析、换肾等词在生活中都听说过。另外,还告诉学生每次考试都有一个问答题在这个重点章节,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重视起来,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就很容易掌握有关肾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
1.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也日益先进起来,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到幻灯机、从投影仪到闭路电视、从计算机多媒体到计算机网络。现在,在各高校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的优势。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多媒体动画更具特色。因为许多生理过程是微观的、动态的、抽象的,例如:物质的跨膜转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眼的调节过程、耳蜗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用语言文字解释,往往费劲大,学生还不易理解,而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则变得简单明了、容易接受。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其动画演示功能,不仅使课堂教学从内容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变,使学生从强迫记忆转向理解记忆,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1.3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性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生疑、思疑、解疑的过程。设疑是一个思维过程的始动环节,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一种教学艺术,它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引起学习的兴趣。例如,眼的调节过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地讲,学生不感兴趣也不易理解,在讲解之前,我们设了这样一个疑问:在眼不调节的时候,正常眼前6m以内的物体,根据光学原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人眼此时是看不清物体的。为了看清物体,是不是随着物体的移近,我们要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远离之呢?伴随着幽默的后退动作,学生们大笑起来,显然不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看清近处(眼前6 m以内)的物体的呢?眼的调节过程是怎样的呢?带着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协助下,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接受了这段知识。
1.4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性
医学专科生常自认为毕业就是失业,丧失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信任感。年轻教师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认真学好生理学,在专升本、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就占了先机。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学好生理学就成了好的学习动机。
1.5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点,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观,在有效的时间里提供大量的图文信息,立体地多层次地展现人体的奥妙,动态地反映机体生命活动过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生理学中一些纯理论、抽象的内容以动画、图表形式解决,简洁明了,不显枯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
1.6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是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及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普遍对临床知识感兴趣,教学中不妨引用临床病例,讲解一些基本的临床知识,联系疾病与正常机体活动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生理意义。既说明了机理,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今后的学习作了铺垫。
1.7重视生理学实验课,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生理学实验不仅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生理学动物实验中,放手让学生操作,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团体协作、合理分工的工作能力,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途径。
1.8介绍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人和事
模范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学中介绍生理发展史,介绍重要的一些人和事,一方面丰富并解释教学内容,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榜样。介绍各种现代科研技术的创立及创造者们因此而获得的成功和荣誉,介绍他们的奋斗历程及其对未来世界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向科学家们学习,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总结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在总结各位前辈及同仁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生理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建中.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看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2,(7)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在我科行乳腺手术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80例,按1977年UICC国际分期标准属II~III期,均行单侧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者。平均年龄42.0±9.1岁,病程1-6个月,文化程度:小学14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48例。
1.2护士的选择:选取本科室4名获得护师资格的专科护士,年龄23岁-33岁,护龄5-10年, 学历均为大专以上.
2 方法
2.1 心理护理方法:4名护师均以听课的形式经过14个学时的乳癌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
2.2 评价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其中躯体化因子反映不适,强迫症状指明知无必要而无法摆脱的思想.冲动和行为.抑郁因子反映悲观失望.抑郁苦闷等情绪.焦虑指与焦虑症状相关联的症状和体验。总分为各个单项目得分之和.阳性项目表示在多少个项目“有症状”。于患者手术前一天、手术后一天、出院前一天各评分一次.出院后电话随访一次
2.3 效果的观察:
乳腺癌确诊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2]: 恐惧/焦虑/抑郁
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的特殊环境。②其他患者的消极暗示。③家属对待患者态度的改变。家属对患者的过度照顾,让患者感觉自己已是家庭的累赘; 术后第二性征的缺失,造成患者对家属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特别是对丈夫、子女今后生活的担忧。④社会上关于乳腺疾病过分的渲染。⑤经济负担的加重。⑥生活能力的改变,特别是对以后工作的担心。
心理问题的几种行为表现:①性格的改变。例如与以前判若两人,有的故意找茬,直接或间接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沉默寡言,整天不说一句话等。②否认现实,以逃避的态度应对生活的改变。③伪装快乐,以遮盖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④无助忧伤,能接受自己的病情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3 护理干预及措施
3.1 手术前一天 根据患者的HAMD和SCL90评分,引导患者谈论一些积极的事情,例如以前快乐的生活;孩子的情况;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逐步正视自己角色的改变,主动的去了解乳腺疾病的知识并积极的配合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及治疗措施;严格清理制度,避免闲杂人员出入病房,特别是发放药物广告的推销人员,以防病人或者家属急病乱投医而加重病情。同时,医生和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为患者着想,以热情主动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以使患者向自己倾诉内心的恐惧,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3.2 术后第一天 再次根据患者HAMD和scl90的评分,具体分析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形体的改变可以通过佩带义胸和服饰来修饰,达到完美的外形;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庭的支持系统来消除患者对经济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3],指导患者学会倾诉自己的心事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当有焦虑情绪时,可以把自己焦虑的事情对家人、医生、护士或者其他人说说,可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同时可以看看别人对此事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建议,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达到身心平衡;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目前关于乳腺疾病治疗预后的情况,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治愈率也会越来越高.
3.3出院前一天 给予患者在院期间最后一次评分,也是对我们心里干预后的效果观察. 干预后,HAMD评分降低(21.0+-3.7),而scl90评分系统因其容量大,更能真实、丰富地反映症状及患者的病情和程度.术后只要按照术后指导进行术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完全康复后是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可以继续工作[4];我们要掌握娴熟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待患者要真心、热心、耐心、用心,用我们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营造宽松和谐的治疗气氛,使其建立新的心理平衡,促使其康复。
4 讨论
护理人员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状态都有影响[5]。乳腺癌患者术后,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以耐心、和蔼、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有效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 昕婷 癌症患者不同分期的心理护理 【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57
[2] 田凤贤 40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四川肿瘤防治1998.11(3)40
[3] 少华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福建中医学200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