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4:38:23
导语:在体能训练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键词: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对策
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67-04
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警务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随着人社部《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培养一批能满足公安机关需要的优秀警务人员已成为警察院校的首要工作。警察体能训练作为警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警察面对危险既全身而退,又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从警察专业学生抓起,进一步加强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高素质警察队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重点以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在校学生体能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体能训练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基本掌握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情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并作分类整理与综合。
1.2.2访谈法 针对警校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在警校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素质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向体能专家、警校教官和从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借助Excel、spss11.5对调查和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安排
通过调查了解,国内警察学校的体能训练课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上、下两学期),每周两次体能训练课,一次课程90min(2课时)。多数警察院校采用这种体能教学模式,除了入学第一年,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课程包含多种教学形式:田径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篮球足球课,主要培养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器械训练,旨在强化身体力量,培养学生耐力。总体而言,体能课只开设在第一学年,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年级之后只开设警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是警务技能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更高效的学习警务技能。而且第二学年开始,针对警察类学生只有全国大学生统一的体测,而没有专门针对警察类专业学生设置的体质测试以及考核。
2.2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考核模式与达标率
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在考核理念、标准、方法上趋于一致,第一学年两学期体能测试内容一致,男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1000m,引体向上;女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800m,仰卧起坐。考核内容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均为常规的体能测试,只要掌握基本的训练技能,均可通过考核。
对吉林省两所院校2个年级的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考核达标情况统计如下表:
如表1所示,2014级体能测试结果低于2015级和2016级,2016级学生的达标率最高。这与全国学生体质状况相符,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警察院校必须提高重视,针对素质越来越差的学生制定安全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的考核内容与职业性质相关程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警察的职业特点,并且与实战相差甚远。因此,警校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全新的体能训练内容与考核方案,符合警察职业的需求,这样即是对学员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2.3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吉林省警察院校的教师多为各高校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新人职的教师往往沿用老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师资队伍缺乏新的教学理念。警察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基本沿用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授课,对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采取固定行政班模式,老师要求什么学生做什么。
2.4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场地情况
体能训练的设施主要包括室外体能训练场、一些球类以及一些体育器械,警察专业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在体育训练场进行田径相关方面的体能训练。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统计出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对体能训练场地满意度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可知,场地设施并没有让学生都达到满意的程度。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训练方法等等都不能达到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警校训练设施方面,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完善训练条件,最终到达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2.5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对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课后参加体能训练进行调查,如表4所示,可见,自主训练占学生课后比重较大。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的重要性,然而自主训练有存在很大的弊端,缺少正确的指导,存在较大的损伤危险。此外,自主训练又缺乏监督,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存在随机性,训练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吉林省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体能训练持久性不够
目前,所调查的2014级、2015级治安班的学生在第二学年缺少专门的体能课训练课程。导致学生较长时间不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方面明显下降,体能训练的达标率明显低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根据训练学的规律,体能素质的增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学生的训练过程出现明显的断层后,体能素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想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警察的工作,必须在校期间保证体能训练能够贯穿始终。
3.2考核机制不健全
警察院校对学生的体能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吉林省警察院校开设的体能考核项目过于单一且简单,只要基本身体素质可以均可通过考试,这会使警察专业的学生忽略体能训练的意义。为了后期警务技能顺利开展,应将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化,标准更加严格,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更严肃认真的对待考核,促进学生自主体能训练。
3.3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过于传统,缺少了对学生的教学启发,教学过程中多强调运动技巧的掌握,注重动作技术要领,而警察工作实际需要的并非只有竞技能力,还需要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兴趣特长。
3.4配套设施不完善
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大多数在田径场进行,室内有些简单的运动器械,但是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器械,例如实战训练需要专门的模拟训练器,只单纯的体术训练降低了训练难度和准确度。由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冬季室外很难进行所有的常规训练,而室内训练场设备不足,场地不够大,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训练需要。因此,完善室内训练场地,增设多样化的训练器材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5训练积极性不高
现在警察专业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呵护,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排斥严酷的体能训练。学校开设的体能课时间有限,且大多是针对期末的体能考核,学生接触不到新鲜而且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授体能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前,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得学生们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在实际训练中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更为严重的,担心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4完善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对策
4.1加强对“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单纯只是练,而且练得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战价值。因此警校需要加强对“练”为“战”的认识,使“练”的内容与“战”的内容相符。“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及最终目标是“战”“教、学、练”均是为更好地“战”而服务。
“练”不仅仅是警务技能的训练以及实战训练,体能训练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体能有助于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及应用。优化体能训练,模拟实战场景,使训练更接近实战,增加适应性训练,培养临危不乱、镇定自做的警察素质。“练”要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评估,例如耐力表现、速度成分、灵敏素质以及平衡性等的评估测试,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强度参数。主要包括神经肌肉训练、力量训练、机能训练、爆发力训练、速度和灵敏性训练以及稳定性训练。“练”要以“教、学”为基础,通过对训练方法的学习,对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使训练安全高效的开展,为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战”做好铺垫。
4.2强化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警校教务管理者和警校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背景的影响、自身意志的薄弱、教学方式的单一、训练的严酷等都会减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但是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地认识。学生们单纯地认为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期末体能考核,不明白w能训练是基础,认为学好警务技能就能轻松应对以后的工作。同时警校应该加大体能的重要性宣传力度,在每个学期均开设体能训练课程,不只局限在第一个学年。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要结合实际案例,因势利导,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体能对于后期警务技能以及实战训练的重要性。
4.3完善体能训练考核体系
警察院校的体能测试通常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但是在测试项目的完整以及评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警种的体能培养差异,考评方法单一、不全面,不完全具备公安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警察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行。考核也应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生理以及竞技能力,根据警察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为个人的训练目标进行排序,观察进展效果,制定的个性化训练参数,根据完成效果来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训练目标分数权重较大,依次根据排序结果分配权重,这样会使结果公平,更容易发觉个人的潜能所在,有助于以后警务工作方向选择。体能考核体系应该加入对教师的考核,综合评定教师训练指导的责任心、训练计划以及态度,这样不仅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训练模式,还会让学生们看到学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4.4改革创新,探索体能训练新模式
4.4.1加强场馆建设,完备运动器材训练中常常面对器械落后的问题,由于气候以及季节原因,也常常出现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训练效果,牵制训练范围,削弱后期的警务战斗力。应该确保投入足够的经费填补这一系列空缺,完善场地器械,多添置实用性的器材,也可多借鉴外国。学校以及学生也应该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工作,让学生们意识到国家以及学校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激励更多的学子加入警察的队伍。
4.4.2结合职业特点,加大训练强度警察的职业特点就使经常与危险相伴,并且常常都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情形。学校开设课程不能只针对学期考核,更应该结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在常规的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考核项目,以及一些突发性的情景模拟。在第一学年之后也要同样开设体能训练课程,同时也要增加训练强度,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以后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4.4.3关注身体、心理健康,科学开展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前应讲授体育健康、运动心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科学训练,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训练时要及时观察学生们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要及时进行疏导。在实战中,复杂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泰然自若。
4.4.4创新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一般的体能训练为跑步以及力量训练,为了以后职业需要,在对学生体能训练时应结合工作性质进行一些专项的体能训练。例如散打训练中,不但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抓住重点,提高踢腿速度、力量与柔韧性,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比如攀岩、游泳、障碍跑等,让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乐趣。训练时要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要尽量克服掉一些项目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练到极致。
4.4.5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跟从老师学习,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观察学员们身体素质的不同,让学生们在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探索动作要领,循序渐进,掌握学习训练的主动性。为增加学生自主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能竞赛,可以开设个人以及团体赛,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激励大家自主训练。比赛的同时进行了体能训练,同时又将团队协作融入训练中,为以后团队实战奠定了基础。
4.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要求,更好地满足《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需要,践行国家“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改革,适应时期的警务工作环境,警察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应加强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应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发现现有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训练环境、创新训练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以适应日后警务实战工作的需要,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摘 要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以动力链、动作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动作模式训练为核心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功能性训练具有更多的训练形式,训练目标基于动作,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到专项运动力量,提高动态稳定性和加强全身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效率与训练功效,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和其所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揭示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些许依据。
关键词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问题 发展
一、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
陈小平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以便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1]。这种训练方式科学而高效,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训练中,身体功能训练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及特点
程红艳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不同的专项可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从而使专项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得到加强[2]。张唤运用了多种训练方法,例如双手持实心球前平举蹲起、双腿系弹力带双手前平举蹲起、持杠铃全蹲、持杠铃半蹲、单膝跪瑞士球上体前倾等[3]。王雄认为功能性训练还可以理解为利用功能解剖学的相关性的知识来选择训练手段,以防止受伤并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4]。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各阶段发展动态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就提出了功能性力量的概念,并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探究与尝试。2000年后,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功能力量的重要作用。2009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始引入中国至今,国家体育总局投入大量资金,各相关院校开始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并成立相关教研室,北京体育大学早在2004年就设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首都体育学院是于2012年成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河北师大体育学院等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体能训练专项班。
四、身体功能训练解决了哪些问题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能将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有机地进行结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也能减少传统的训练所带来的损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更丰富,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运动时,更能加强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运动员技术的高效性。张有明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以动力链、动作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动作模式训练为核心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它是传统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5]。
五、身体功能训练在体育中取得的成果
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其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训练中取得较好成果。马菁菁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标枪教学训练的一部分,使其与其他技术训练相互协调配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及方法,使功能性训练为标枪的教学提供最大的帮助[6]。张志鹏认为传统教法难以适应现代标枪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训练过于枯燥,训练肌肉群不完整。投掷步的教学、训练过于简单。
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今后的发展趋向
对于传统的训练来说,其教学方法陈旧、训练手段也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进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无论是对竞技体育还是学校体育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准备部分的训练中,使用多种步伐的下肢练习,多种状态下抛接实心球的上肢练习,运用瑞士球,悬吊绳,抗阻等核心力量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在技术教学环节运用器械辅助或教练员辅助进行变换式的抗阻练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非运动员进行单一重复的练习。随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在体育中运动以外,还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结论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含多种训练方法,更多的训练形式。会使用到大量的器械,也会结合其他专项的训练方法,以达到使练习者改善核心稳定性、掌握专项运动技巧,从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训练中得到推广使用,各相关院校开始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并成立相关教研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打破了创痛的训练模式,能将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有机地进行结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也能减少传统的训练所带来的损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已被用于各专项的训练,也运用到训练的热身活动、准备部分、技术教学环节当中,还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褚云芳,纪晓楠.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34(2):3-9.
[2] 程红艳,李瑞洗.新理念下的体能训练方式――身体功能训练方法[J].科学园区.2012(11):72-73,54.
[3] 张唤.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6):562-564.
[4] 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2014.34(2):79-86.
摘 要 现代篮球运动是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等体能水平的全面比拼,它是一项高、快、灵、准的集体同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良好的体能训练是保障篮球运动员合理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讲更加重要。
关键词 体能训练 青少年 篮球运动员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同场竞技球类项目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完全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体能也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训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此时期的训练,尤其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一)力量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青少年队员在力量素质训练时,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负重抗阻练习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采用其他手段练习的很少,在训练手段上比较单一。其中,负重抗阻练习中以举杠铃为主要手段,虽然在杠铃训练中,抓举是发展篮球运动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发力顺序、力量性质、动作结构都优于下蹲练习,但许多教练员却都重视下蹲练习而忽视抓举练习。
(二)耐力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耐力素质主要是指有氧耐力,主要训练手段集中在绕田径场地跑。但这种训练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训练,根本不能满足当前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在篮球比赛中,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也很重要,如快攻中的加速跑,单个动作的转身、滑步、抢断、急停、启动等都离不开这两项素质的支持。活动性游戏法、变速跑、长时间的专项对抗练习是青少年队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较好手段。但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的水平,过早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会严重影响他们循环系统未来的功能水平。一般地讲,少年运动员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为好,且训练手段应该多样化。
(三)速度素质训练现状
篮球项目对动作速度要求较高,如快速的起动、短程的冲刺,以及各种技术动作的快速完成,速度能力的提高对篮球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比赛中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是运动员争取时间、赢得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特别重视快速能力的培养。
(四)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训练现状
发展灵敏素质有助于掌握、运用各种复杂技术、战术和提高场上的应变能力,对篮球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运动员应加强灵敏素质的训练,特别要大力发展与灵敏素质相关的专项素质,如速度、柔韧、协调、弹跳等,为篮球训练的专项化全面打好基础。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宜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观念上存在误区。当前我国教练员,尤其基层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用田径场的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二)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
(三)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我们的篮球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四、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和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关注的重点。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从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来看,方法不尽合理,手段比较单一,在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制定编写体能训练计划,针对每个队员的特点制订出相适合的体能训练方法,做到区别对待。在目前训练场地器材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训练手段与恢复手段并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明.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2]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05.
1、健美操体能及体能训练概念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支撑、爬越等)两部分组成。
健美操体能训练是指人的身体在高负荷、超强度、长时间下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又是一种以挖掘机体潜能为目的的超负荷的训练。健美操体能训练主要是针对人体各器官以及机体系统的超负荷的综合性训练,克服疲劳,以调整身体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达到提高整体身体机能,提高竞技水平。
2、健美操体能训练现状分析你
2.1缺乏基础体能训练
我国的健美操多数运动员来自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他们的基础体能训练原本训练不足。并且随着国际竞赛健美操项目在难度和艺术性上的不断提高,体能储备越来越成为健美操运动员难以突破的瓶颈,某些运动员完成前半段动作的时候,动作的准确度、身体摆动的幅度、力量的爆发度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到了动作的后半段,因为体能透支,体能储备已经不能很好的保证动作的正常发挥,动作不到位等失误现象明显增多,影响了健美操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
2.2专项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脱节
现代的体能训练理论认为强度和量是要并重的,有些运动员在训练中不能很好的协调强度和量之间的关系,一味的追求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对运动量的忽视往往导致了体能训练中专项体能训练的脱节。适应体能训练原理和超量恢复体能训练原理说明,只有在紧急训练状况下才可以把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紧密的衔接起来。
2.3体能训练内容匮乏
我国的竞技健美操在体能训练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多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比如一般的运动素质训练,包括柔韧性、灵敏度等的基础性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衔接不紧密,对体能训练缺乏应有的重视,基本上对体能训练没有投入过多精力,甚至几乎没有涉及。现代体能训练理论认为除了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加以训练,还要增加能够反映健美操特征的动作力度、艺术表现力以及体态等方面的内容。健美操体能训练内容应该发展和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能,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及综合体能训练三大部分。
3、健美操体能训练的主要方面
3.1身体形态训练
身体形态训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以塑造人的优美身体形态为目的,以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为主要手段。形态是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具体的存在方式。在健美操基本功作中,运动员身体形态具体的表现为脚尖、膝盖、手腕、肘关节、髋关节、腹部、躯干等部位的形态,是肢体各关节的形态控制,及肢体的制动能力。
3.2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健美操运动员生理素质的一项内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表现技巧性很强的柔韧素质动作,柔韧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良好的柔韧性还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柔韧性的训练涉及到韧带、肌肉、关节的骨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伸展性等方面。柔韧性训练方法主要是主动性拉伸。它是指健美操运动员通过自身力量,运用自身关节肌肉的主动性收缩,来强化关节的灵活性的训练方法,主动性拉伸分为动力拉伸练习方法和静力拉伸练习方法两个部分。
3.3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作为健美操运动员的主要运动素质,历来是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重点。又根据不同性质的力量素质,分为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方法,上肢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支撑等训练内容,下肢力量训练包括控制、支撑、跳跃等训练内容。力量训练方法应在上、下肢力量、腰、腹及大小肌肉力量方面加强训练[1]。为了保证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出色的把整套动作流畅的表现出来,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应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在上下肢、腰腹,以及踝、膝、手腕、手指等方面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提高健美操运动员在表现专项动作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从而突出竞技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
3.4速度训练
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人体针对外界刺激做出迅速反应以及快速移动的能力,其中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的灵敏性是健美操运动员体能和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环节[2]。
健美操运动员动作速度的训练包括反应速度训练、动作速度训练、位移速度训练等,运动员要在正确理解掌握技术要领的前提下,遵循一下速度训练+技能训练、动作速度训练+技能训练的叠加方式加以训练。
3.5耐力训练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中的耐力素质多指在大强度下持续从事某专项运动的能力。健美操运动多属于无氧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糖酵解使得乳酸堆积,导致肌肉产生疲劳,往往造成健美操运动员动作力不从心,发挥失常[3]。如果在平时的体能训练过程中针对糖酵解现象增加有氧运动,进行超负荷训练,扩大糖酵解的潜力,改善肌肉的抗乳酸堆积能力,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奚天明,杨秀芳.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现状[J].南京审计学学院学报,2007,5:13-15.
关键词:高校;训练;体能;要点;解析
目前,田径在受众眼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基础的一类项目,也是一项传统体能训练运动,其中包括了走跑、跳跃、投掷等肢体运动,所以,运动员们身体各个部位的体力水平都会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目前,在高校的体育课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而且教学手段老套,没有趣味,同时老师总是处于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结果让体育课这么本该具有热情和激情的课程,也成了学生们为修学分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任务。如何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体能训练缺陷是当务之急。
1 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能训练最能反映学生的身体水平,也是看到学生身体机能层次最直接的办法。所以体能训练不仅仅在田径比赛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在其他体育项目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田径项目中,体能训练是其中的重点,其方法是对运动的训练和耐力这两方面进行考察,因此,对田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被要求得更加严格。
通过有计划性的体能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形体得到重塑,并且因为具有很好的体能,在训练中也能从常规训练更加顺利得转向专项训练,在整体上提高了田径项目运动员的体能基准线。
依靠于目前科技的飞速进步,在目前的测试方法中发现:身体机能的强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有很大程度上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体能训练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心理能量。所以,为了让学生内心更加强大,高校体育教师更加应该考察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效。
2 当前的体能训练现状
尽管当前我们国家在各大赛事上都有田径项目的多个奖项,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在体能训练上我们仍然还是差一个档次,这其实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中国文化不主张个人意志的伸张,而心理的强度也影响着身体的强度,所以中国这种文化在身体的表现上也显得谦虚谨慎而不是昂首挺拔,进而国家和每个公民对身体的训练就没有强烈的意识,少了这些本质的东西,在结果上自然也毫无起色。
应群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学生的训练要求和体能需求也是不同的,训练模式和办法更是不相同。但一些教师没能理解田径竞赛的项群特点,让中国的体能训练持续落后,只关心专项素养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高,导致运动员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比赛失利,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延长他们的寿命。
3 解决方案
3.1 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一项课程,但是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往往对其失望,单调乏味的锻炼让其丧失激情,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理念上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实施教学。在目前自主创新的理念的影响下,老师需要知道怎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在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变。在体能训练中,根据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等特征,可选择一些有挑战性、游戏性、内容新颖的训练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110米跨栏是田径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很多学生对该动作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理解,所以在训练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老师可以编一段绕口令,通过这个方法来帮助学生实施体能训练,进而让学生接受。
又比如在长跑等耐力活动的训练中,需要创造一些独特的场景。通过把很多设施变成类似于“烽火台”和“古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地训练。
通过对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改变,继而让学能够在整个环节中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如可以把蛙跳动作改成鸭子走路,可能会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曾经失去的童真,并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培养起对体能训练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保持精彩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都富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做符合自己年龄段的事情是非常有创意的。
体育运动其实一直都是游戏,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完成体育训练,不仅可以让体育训练更加饱满,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对该体育运动的印象极为深刻,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做和他们的年龄相匹配的事情,所以受到学生的强烈欢迎。
如在跑步时,老师可以通过变化体能训练的内容,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相互进行追逐和接力,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耐力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还能让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速度,还不会使其产生疲劳的感觉。
3.3 教学评价多样化
从以往的传统评价方法中跳出来,根据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和其状态来考察学生的水平。同时,在成绩上标记老师本人的名字,从而让老师自身的人格为其成绩背书,而且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多采取表扬的态度,人们都会在表扬进步,而不是在批评中进步。俗话说,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在真正的赞赏中获得自身的动力,展现运动的魅力。不能以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要通过他们的进步和态度的转变给其打分。
同时,在教学中可运用附加分的方法,对进步特别快的同学给予额外的奖励,让强者更强,弱者也有目标。
3.4 完善训练体制
中国目前的田径项目锻炼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要完善相应的训练体制,在训练时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充分识别那些有天赋的学生,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训练。目前,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渐渐实现,在体育竞技上,由以前的全面型变成了现在的专一型。通过专项的体能训练,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一领域,同时专项的体能训练也是比赛成绩的保证。
4 结语
体能训练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训练体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对个体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宏亮.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0):207.
[2] 张燕波.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运动,2015(21):95-96.
[3] 邓万先.高职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职业岗位针对性[J].体育教学,2014,34(8):51-52.
[4] 徐诗清.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6):236.
关键词:少年阶段;篮球训练;组织系统;优化;重构
1.前言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一种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一项体育项目,它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较好的体能素质,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呈现最佳的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还不高,对于篮球体能训练的规律、技巧等的研究还不深入,体能训练的方法简单化,而且还存在一般化的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脱节的情况等。所以,在加强篮球体能训练之前,要先认识到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深入分析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方法
2.2研究对象职高及部分高中学生
2.2.1访谈法。
走访多所普通高级中学,对相关管理人员、篮球教练、选修课学生就篮球选修课相关情况进行咨询。
2.2.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有关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书籍,为本文的研究、讨论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1训练方法不科学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及与教练员之间的沟通得知, 现中学的篮球运动队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而忽视体能的训练。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对体能训练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训练的内容上看内容单一,而且训练的内容安排也不是很合理。
3.1.2在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主要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1.3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中学生篮球训练队的教练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大多数教练员只知道多跑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不知道到要用什么具体方法,甚至连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都没有,在训练中很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了回防速度慢、防守跟不上等诸多问题。
3.1.4耐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经过调查,中学的篮球训练队的耐力训练基本上都是有氧耐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无氧耐力训练。这也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耐力不行的主要原因。
3.2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3.2.1训练手段和方法方面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初中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在各级篮球队中,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最好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3.2.2关于力量训练方面
根据调查知道,这几所中学的力量训练方面的器材不足。这里根据他们的现有器材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提高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30%-40%的重量起步,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4-5组。每周2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
第二,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4-6组,每周两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
第三,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达到最大符合。
3.2.3耐力方面的训练
中学篮球教练员应该清楚认识到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这里我建议用5000―10000米匀速跑(每周两次),3000米变速跑(每周2―3次)这两项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耐力和速度耐力。
4.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与实施:
4.1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
通过长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经过分析与整理,得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中学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资料知道一些中学篮球体能训练的原则,结合这些原则总结出一些解决体能问题的训练方法,希望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提高有所帮助。
4.2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施
4.2.1体能训练要贯彻在年度训练计划的始终,必须纠正那种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体能训练要以量为基础,强度为核心,力量是手段,速度是目标。专项速度,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的专项速度是体能训练效果的唯一检验指标。
4.2.2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和比赛结束后要做到,合理的营养搭配;合理积极的休息;适当的心理恢复;良好的作息制度,才能做到合理恢。复除此之外,按摩和温水浴也对恢复体能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是在快速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能训练,它能促进和提高中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和各运动器官的功能,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有良好作用。在体能训练之后,要注意营养与休息的重要性。科学的营养搭配可以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充足的睡眠休息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体力恢复,都是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的。
教练员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该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所能承受的体能训练极限也是不同的,所以教练应该深入研究篮球体能训练的理论、注重不同的技术与战术,利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方法,创新地、科学地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避免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摘 要 现代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学生的关爱很多和期望很高,使得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教务劳动和户外锻炼的机会,加上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过长的学习时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学生的学习生活封闭化,身体素质下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锻炼,成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加强 体能训练
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于体育课程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我国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缺少课余活动的自由时间。所以要改善中学生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整体下滑的现状,必须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
加强体能训练的出发点
(一)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的现象,学生家长对于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做家务和体力劳动的机会。同时,升学压力带来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补习班和业余课程大量占用,进行课外活动和娱乐的机会较少。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滑,其中身体的爆发力、力量、肺活量下降严重。其中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身体锻炼,出现消瘦和肥胖的现象。
(二)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充分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证学生健康发育的保证。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掌握多种身体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和敏捷性,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强健体魄,锻炼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增强人的体质和耐力。其次,现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很快,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的压抑情绪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压力很大,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而且长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将来学习工作中的惧怕和厌倦的心理。
二、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几种措施
(一)重新认识体能训练的意义
不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体能训练的目的,认识到强健体魄对于学生的长远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在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后,还要对于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体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并且要达到体能训练目的,必须要采用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
(二)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充分的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的训练方式开发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对于学习和人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枯燥的体能训练的抵触心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固定的训练模式,保证训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优化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进行系统的锻炼。中学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强度。坚持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制定不同强度的锻炼模式,实现体能训练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于不同训练项目的兴趣程度,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特长,增强体能训练中学生的自主性。
(三)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实现体能训练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学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的可塑性非常高,体育教师要根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观察,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潜力,制定逐步发展的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案。训练强度过高和过低都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科学的体能训练,要从基础做起,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逐步提高训练内容的强度和难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平稳发展。同时不断地挑战和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情况。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还处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压力和困难的承受能力有限。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学生训练成果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能考核,改善教学的方法,督促学生的锻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成长,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勉励,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参与的热情。重要的是,体能训练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遇到困难,并且不断的客服困难,长此以往的坚持下来,既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以后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三、总结
加强中学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学学生有着非常的意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将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资本。中学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积累教学经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做好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项目。同时,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一项长远的事情,体育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训练方法的分析,结合足球运动专项特点,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认为体能训练不能等同于单纯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深刻的理解影响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有效的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体能训练的方案,这是体能训练创新与持续提高的基础,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前言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广、影响深远。现在足球由于全攻全守的盛行,加之足球运动属于典型的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能力以外,更要求拥有良好体能。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其特长技术和执行赛前战术布置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体能训练的周期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一般是在2次/周,且每次训练间的间歇足有5分钟,每周只有两次体能训练明显不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体能训练的提高需要不间断的训练,足球体能训练的禁忌在于“超量训练”和“超常恢复”,运动员在有比赛的前一周就停止体能训练,“以赛代训”的思想贯彻着球队。由此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体能训练一旦开始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体能训练的项目
体能项目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足球体能训练中力量是核心是基础,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灵巧性的高低能决定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的准确性。这些项目都应该是分开练习,各自都应该占一定比重,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一次训练中要做到每个训练项目都触及,多个项目同时出现在一次体能训练中势必会顾此失彼。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考虑到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如此繁多的训练项目往往会和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时间发生冲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三)体能训练模式
在青少年足球球队中基本上都是,非常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赛前加量,赛后减量,平时随机定量。这样一种训练模式会使许多运动员无法正常恢复,提高。模式的老旧使得整个青少年足球运动没有质的飞跃,一直停滞不前。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没有引用新型的适合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模式。老旧的训练模式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
我国70%以上的足球运动员,无法适应现在的体能训练,原因有很多:1.体能训练就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就像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一样枯燥乏味。2.许多运动员表示进行了几年的足球体能训练,感觉自己的身体强度也没能提高,效果不明显。3.体能训练负荷量标准过高,让很多球员感到有些吃不消。4.球队内球员的身体速度各不一样,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要求却一样,让很多运动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感到自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运动员的训练心态非常的不稳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这些都体现出了运动员对现有的体能训练无法真正适应和喜好。基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现有的体能训练急需进行一场改革。
三、改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措施
(一)加强体能训练密度
体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每天都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体能有所提升,体能也是一种可以迅速下滑的身体机能。如果安排的体能训练过少将很容易造成体能的流失,那么训练的效果将随之流失。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递减间歇体能训练方法,所谓递减体能间歇训练方法是指一次或第一组练习以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调整恢复,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二组练习后,缩短就调整休息的时间,这样训练的密度就逐步加上去了,而且有助于运动员逐步的接受运动量的增加,慢慢适应体能训练的方法。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是以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方式才可以得到最大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而且在每次进行完速度训练时不应该立刻停下来要慢跑进行调整,以调整内脏器官的缓冲,也可有效抗拒疲劳提高速度。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1.力量训练的方法:肌肉收缩动作过程中,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以发展力量。练法关键在于科学选择负重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及间隔休息时间的长短。训练时,尤其强调股四头肌、腹肌胸肌等练习,也要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股二头肌,骶脊肌和竖脊肌(腰背部)、背阔肌、腓肠肌、肩带肌群等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得肌肉力量发展的平衡。主要的练习方法是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
2.速度训练爆发力练习方法:立定跳远或多级跳;跨步跑,规定距离 ,步幅越快越好,单足跳,双替进行;蹲杠铃30-50mc.30md.半蹲跳练习等 在足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突然速度就是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的结合,爆发力和动作频率是突然速度的基础。在足球比赛中的,突然速度又以球为主要刺激物,根据球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突然机体运动,所以突然反应速度练习要与比赛的形式紧密的相结合进行训练。
3.速度耐力训练: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通常的方法是让运动员在训练课中以中等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例如:1500M跑。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2)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增大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发掘运动员最大的潜质,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三)探寻新型的体能训练模式
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水平,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现状比赛多的特点,可以进行“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两类”即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和赛前体能训练模式。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主要致力于运用中强度,长时间,多次数的方式。这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体的体能储备,抑制身体的疲劳保存充分的体力。
赛前行体能训练模式是指临赛前一周的体能训练模式,应该适当加强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减少训练的次数,充分的放松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以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使其在临赛前能挖掘出储存的体能应对比赛。
“三段”是指准备训练阶段,训练进行阶段,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根据训练目标进行体能、心理与技术的适应性准备阶段,负荷不断增加和应对重大赛事的体能训练进行阶段和强化体能训练效果的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都应该确定。
“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提升体能水平,也不至于一开始就进入训练让运动员感觉到乏味没有层次。有效的放松训练也不至于让运动员们感觉到太疲惫而对下一次的训练产生逆反心理。负荷的逐步增加可以使运动员们更容易进入状态,不会因为统一不变的负荷而感到疲劳。
(四)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入趣味性元素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来讲很难让运动员们接受,在体能训练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元素会使运动员更提起兴趣。
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以快乐地进行体能训练为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1.娱乐性。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中的娱乐性是其根本特点,这也是普通体能训练与趣味体能训练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2.趣味性。趣味性体能训练可以让运动员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训练项目,并激发热情、积极的心理潜能。3.竞争性。好争求胜是人类的本能,教练可以通过适当比赛提高运动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兴趣。4.游戏性。在趣味体能训练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要注意游戏的选择要有新意,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又有趣的游戏。
(五)体能训练的符合量制定应因人而异
首先,训练中负荷强度比负荷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加大。而且强度加大了以后,量就不应再保持很高的水平。如果量和强度一直同时增加,非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而且容易因为过度训练产生身体疲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训练中,应使用波浪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即负荷量增加,负荷强度适当减少;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就相应减少,使量、强度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运动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承受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具体安排运动负荷量的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最后,因人而异。青少年员运动水平和身体机能的差异比较大,如果给每位运动员安排的运动负荷量都一样,很容易引起部分运动员掉队的现象,所以在制定负荷量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3.体能训练的模式老旧,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老旧的训练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
(二)建议
1.加强体能训练密度,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2.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增大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发掘运动员最大的潜质,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过去一部分人认为篮球运动主要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目,错误地认为技术好可弥补体力的不足,然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体能是任何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同场对抗类的项目。只有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去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良好的体能才能使技战术发挥的更好,才能同等条件的对抗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不足且单一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高强度同场对抗型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好的力量素质。第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忽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些场地、器械、专业设备。第二: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的配置很不合理,大部分高校都只配置一名教练员,这些教练员不仅要管理训练,管比赛,还要管教学,管纪律,管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教练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进行训练,从而往往会忽视体能训练。第三:我国高校篮球队的训练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工作一般由主教练负责,从而形成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脱节,传统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相脱节,教练员在训练往往会忽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二)速度素质训练过于简单
高校体育教育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接受长时间系统的篮球专项训练,专项速度素质比较差。高校篮球员在速度素质的训练时,并没有和专项速度很好的结合训练,单独的将位移速度作为整个速度训练的核心内容,训练方法单调,忽视或很少有针对性的对反应速度素质和动作速度进行训练。
(三)耐力素质训练缺乏针对性
篮球比赛场地小、比赛强度大、比赛对抗性强,为了保持战斗力双方换人频繁,这些特点要求篮球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无氧耐力,尤其是保持高强度、爆发式运动的能力,也就是长时间反复进行短距离的高强度运动的能力。部分高校篮球耐力训练方法单一,训练强度低只是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没有很好的结合篮球运动的本身特点,进行专项耐力训练。
三、核心素质训练
(一)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的提高身体平衡和控制力
人体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机群。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的一种,它利用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以运用在篮球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传统训练中教练员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轻视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使得篮球专业学生的核心肌肉群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不能有效的提高比赛中肌肉对保持身体平衡和肌肉对身体控制力。
(二)核心力量素质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需要从培养运动员视觉判断等各种能力入手,其中包括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节奏感等。教练员在体能训练时可以有意识的对篮球专业学生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并且结合专项灵敏素质的训练,提高篮球专业学生的灵敏素质。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