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淡水资源现状

时间:2024-01-09 14:38:24

导语:在淡水资源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淡水资源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 , 措施

Abstract: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handan city, and the trend of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handan city water resource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water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 th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全市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总量:

目前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14.84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210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2.6792亿m3,重复计算量4.0433亿;山丘区水资源总量为7.9020亿m3;平原区水资源总量为6.9446亿m3。

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86立方米,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386立方米,邯郸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68 m3,占全省人均的56%,占全国人均的8.6%。

全国亩均水资源量1578立方米,河北省亩均水资源量216立方米,而邯郸亩均水资源量148立方米,占全省亩均的68%,占全国亩均的9.4%。

(二)水资源减少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流域下垫条件等因素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多数区域的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0年代9.78亿立方米,60年代8.2亿立方米,70年代5.6亿立方米,80年代4.9亿立方米,90年代5.1亿立方米。经济的发展,发展需求用水量的增加,地上水的减少导致地下水的连年超采,形成地下漏斗,地下水位连年下降。

二、全市水资源利用分析

目前,邯郸市各类水工程向工农业及生活提供总水量18.7066亿立方米,到2015年全市总需水量43.59亿立方米,其中工业需水量10.03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量28.82亿立方米,生活需水量3.91亿立方米,环境需水量0.82亿立方米,可供水量28.95亿立方米,缺水量14.64亿立方米。

三、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

1、大气降水量变少

邯郸市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50年代平均降水641.7毫米,60年代平均降水586.2毫米,70年代平均降水536.6毫米,80年代平均降水506.3毫米,90年代平均降水531.4毫米,2007年降水462.8毫米。由于降水的下降造成了邯郸市水资源的减少。

2、入境水资源变少。

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境63.54亿立方米,60年代平均入境43.07亿立方米,70年代平均入境31.29亿立方米,80年代平均入境12.55亿立方米,90年代平均入境13.24亿立方米,2007年入境12.5亿立方米。

3、地下水超采

近年来,我市连续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扩大、机井报废、地面沉降、地裂缝、泉水断流等严重后果,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已由1990年的11.79m降到18.34m,深层水位埋深已由1990年的26.31m降到42.21m。浅层地下水年均超采量1.24亿立方米,形成了超采区面积1359 km2,严重超采区面积17.6 km2;深层地下水年均超采量2.55亿立方米,形成了超采区面积5184 km2,严重超采区面积1244 km2。

4、企业用水量增加。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引发的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制约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工业限产、农业减产、生活饮水困难。为保证城市供水,只得超采地下水、外流域调水以及挤占农业用水。

5、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损坏严重,现有水利设施工程不能完全有效拦蓄水资源。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制约,先天不良,加之后期投入不足,年久失修,目前老化损坏严重,造成了灌区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和水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节约用水

1、农业节水。农业节水要在加快节水工程步伐的基础上,向农作物种植全过程、全方位方向发展。从农田基本建设优化种植结构,从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到水资源优化调度,从防止输水渗漏损失到减少田面棵间蒸发,贯穿整个农业用水过程的各个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集蓄节灌等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在这一基础上,节水技术的推广实施应该进一步从目前的侧重单项技术向着相关技术组装配套、综合集成方向发展,如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结合,水利技术与农艺技术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组装,输水系统与田间节水集成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节水技术的效益,提高水的利用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旱作农业,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

2、工业节水

一是强化电力、化工、治金、造纸等行业用水大户的重点节约用水,加大节水改造力度;二是把节约用水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将节约用水与产业结构整体相结合,重点调整七大耗水行业的发展和布局,严格控制发展高耗水的产业,限制高耗水项目和规模;三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节水设施和节水工艺,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四是工业水价和水资源费要按规划分期调整,使工业用水水资源费尽快到位,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3、城镇生活节水。在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的同时,着力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新建民用建筑要普遍安装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设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筑方可投入使用。适当调整、提高生活用水水价,使供水部门实现“保本微利”,出台浪费水重罚的政策、法规,要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城市节水。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新建、在建楼寓附属绿地和花园用水尽量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并应配备节水灌溉设施;新建大型宾馆、饭店、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办公楼、住宅区,必须按照有关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规定建设,未按规定设计节水设施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城镇供水系统要适当加大投入,降低管网漏失率,根据情况制定限额用水、超量加价的收费办法。

(二)流域内开源工程

由于邯郸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现在大部分地区已严重超采,不适合兴建地下水工程。可利用水的挖潜重点是水源枢纽工程、河系沟通工程和雨洪利用工程,以提高地上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

在涉县茅岭底村附近的清漳河支流上规划新建茅岭底水库,汇水面积291平方公里,总库容21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70万立方米。新建马会水库,总库容16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21万立方米。永年娄里村新建娄里水库,汇水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库容33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000万立方米,另外扩建大名远水库、沙名水库,充分利用地上水,减轻对地下水的超采。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

1、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丰水年多用地表水养蓄地下水,使地下水得到休养生息、地下水供水条件得到恢复和改善;枯水年份,在保持年际间的动态平衡的前提下,根据地下水条件适当增加地下水开采量,遇特枯年份可适当超采地下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城市和重点工业区原用的当地地表水尽可能供给农业;充分考虑高氟水区农村人畜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补充与协调。

2、水资源调配工程。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市区将取用引江水满足所需水量,东武仕水库、岳城水库、羊角铺水量不需供给邯郸市,东武仕水库供给磁县、邯郸县工业需水,余水供给滏阳河灌区(不包括邯郸市滏阳河灌渠);岳城水库供水给民有渠。2020年生活、工业需水量增加,南水北调供水量不能满足市区生活、工业需水,缺水部分和滏阳河灌区需水由东武仕供给,农业需水开采地下水。其他县南水北调供水量用于生活,工业有余水的用于农业,缓解地下水超采状况。

3、外流域调水工程。邯郸市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而靠当地的开源、节流等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外流域调水势在必行。2015年、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规划P=50%分配邯郸市水量总计36654.6万 m3,P=75%分配邯郸市水量总计36553.2万m3,主要供市区、县城氟水村生活用水。工程实施后,邯郸市城市缺水矛盾将会得到初步解决。

4 、水资源保护工程。

实施综合整治工程。按保护规划改变现有污染状况并解决现有纳污河的“底源污染”,对滏阳河、沁河等河道实施截污、导污、清污等工程。各水库针对兴利功能做好相应的水源保护工作。

第2篇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背倚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和长三角腹地,东临太平洋,处于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作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舟山群岛新区以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为标杆,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服务、船舶修造与海洋工程、海洋旅游、临港石化、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渔业等“蓝色经济”,未来的群岛新区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我国迈向海洋时代的新地标。

群岛新区的建设将带动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大调整以及人口财富等要素的快速增长,作为群岛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水资源保障面临新的要求,合理的水源结构与水资源保障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香港等地理地形条件和水资源禀赋与群岛新区类似国家(地区)的水源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群岛新区水源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1 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供给现状

舟山群岛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440平方公里,海域2.08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以舟山本岛最大,其“形如舟楫”,故名舟山。受地理地形条件限制,群岛新区境内无过境客水,人均水资源量仅616立方米,为全省平均的36%,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群岛新区已初步形成以常规水资源为主,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资源为辅的水资源供给体系。

1.1常规水资源

群岛新区的常规水资源供应有两个途径:雨水集蓄利用和境外引水。

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水库、山塘、坑道井等水利工程拦蓄雨水,总蓄水库容1.48亿立方米;采取从河道提水入水库、连通供水管网、连通河道等多种措施,贯通原本相互独立的水域,提高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境外引水:舟山境外引水考虑了2条线路:一是大陆引水工程,从宁波姚江通过海底管道引水至本岛,总规模5.0立方米每秒,分三期建设;二是从上海南汇通过海底管道引水至嵊泗,引水规模为0.3 立方米每秒。目前引水规模为1.0立方米每秒的大陆引水一期(应急)工程已于2003年8月建成通水,至今已累计引水1.05亿立方米。引水规模为2.8立方米每秒的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和嵊泗自上海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舟山市境外引水工程全线完成后,每年可自大陆引水1.33亿立方米。

1.2非常规水资源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舟山市现已在嵊泗、六横等岛屿建有11座海水淡化厂,日淡化海水能力已达5.35万吨,海水淡化成为边远小岛解决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另外,在多个领域采取了海水代用措施,如海水制冰、电厂冷却水、水产企业的鱼虾初洗用水等,以降低淡水资源的利用。

中水回用:日利用再生水2万吨,用于本岛城区河道补水。

1.3 水源结构

2011年全市总用水量1.4亿立方米,其中本地蓄水工程供水1.0亿立方米,占71.4%;大陆引水(应急工程)供水0.24亿立方米,占17.1%;海水淡化供水0.07亿立方米,占4.9%;中水回用等其它水源供水0.09亿立方米,占6.6%。群岛新区现状水源结构见图1。

图1群岛新区现状水源结构

1.4 水资源利用效率

“舟山发展水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遵循“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的思路,在不断完善计划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计费等节水制度的同时,舟山市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建设,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改造漏损管网,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稳步提高,2011年万元GDP用水量18.4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44.5立方米/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29.5立方米/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90立方米,节水水平居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 新加坡和香港的有效经验

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水资源十分有限。舟山群岛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新加坡和香港相似,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可以学习借鉴。

2.1 新加坡

新加坡本地水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淡水资源仅136立方米。因本地水资源匮乏,新加坡一直将水资源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提出了国家“四大水喉(FourNationalTaps)”供水措施,即境外引水、雨水收集利用、新生水和海水淡化。

2.1.1 新加坡水源结构

新加坡1962年与马来西亚签订了百年供水协议,目前每年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1.9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0%;每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可收集利用雨水0.9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0%;上世纪70年代开始污水处理回用(称为新生水),当时主要提供工业用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生水水质已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被新加坡确定为最为可行的水资源自给战略之一,目前年供水量1.4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0%;四面环海的新加坡把“向海水要淡水”作为水资源自给的另一大战略,目前每年可供淡化水0.4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0%。新加坡现状供水结构见图2。

图2新加坡现状供水结构

2.1.2 新加坡经验

尽管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订的引水协议到2061年截止,但是新加坡政府将水资源供给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立足于自给自足,注重依靠先进技术开发新水源,不断加大新生水和海水淡化在水资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实现水源多元化,降低对境外引水的依赖性,争取水资源供应的主动性。

在新加坡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是污水-雨水分流收集系统。目前,新加坡的整个下水道由两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是雨水收集系统,由遍布全国的地面集水管路、沟渠和十七个人工集水区组成,集水区总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另一个是深隧道污水收集系统(DTSS-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由两个交错的深隧道、两个中央污水回收厂、深海排水口和污水管网组成,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收利用,小部分废水经深海排水口排入大海。DTSS系统的启用,在增强污水回收能力的同时,把原来分散的小型污水回收厂集中为两个中央污水回收厂,节约了地面设施占用的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资源的紧张。

2.2 香港

2.2.1 香港水源结构

香港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与群岛新区更为类似,由狭窄的几个半岛和一组岛屿组成,人均淡水资源仅183立方米,历史上曾屡次出现供水危机。为此,香港政府在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了独立的海水供应系统,利用海水冲洗厕所,减轻淡水供应压力;另一方面谋划从境外引水,增加淡水资源供应能力,1965年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开始向香港供水。

目前香港每年用水量约11.9亿立方米,其中淡水用量9.5亿立方米,水源分别为本地雨水集蓄利用和境外引水,海水直接利用2.4亿立方米,为80%的人提供冲厕用水。在淡水供应中,本地水源年供水2.0~2.5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16%;东深供水工程每年供水7.0~7.5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64%,是目前和未来香港的主要水源。香港现状供水结构见图3。

图3香港现状供水结构

第3篇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4篇

----致全市人民的倡议书

广大的市民们:

你们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却渐渐淡漠了,使地球上的水都快要被挥霍完了。据调查统计,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表面,约有70%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20%左右。而在所有的淡水中,有87%又储存于两极冰川和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部分已是遭到破坏的脏水,不能饮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严重浪费挥霍和工业污染,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越来越供不应求。由于缺水,现在已有部分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和牲畜断水。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如果我们再不节约用水,我们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些惨不忍睹的现状,是谁一手造成的?是我们人类!所以,我呼吁全市人民,醒悟吧!请别指望脏水能再生,也别指望宇航员能带你到别的星球上去!珍惜每一滴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

第5篇

引言

一般我们将与人类社会用水有密切联系而且能够不断进行更新的淡水统称为水资源,这其中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在这众多水资源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它更新的周期也是最大的,因而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中的首要任务。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地下水资源具备两种特性,一个可再生性,另一个是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千四百多年,因而对其在参与现代水循环中的补给速度就比较小,而且地下水的大部分储存资源都不能进行到现代水的循环之中,所以这部分水资源就是地下水中的不可再生部分,所以我们在对地下水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在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水力的联系,而且对于地下水资源本身来讲就具备着系统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整个含水系统中,地下水的任何一部分水资源的加入或是排出,所造成的影响都会涉及到整个含水系统,这也正是地下水资源系统性的体现。

1 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二十年内,我国的地下水的平均开采量都是逐年增长的,与此同时,我国百分之九十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了污染,这其中包括有毒物质的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状况由而向面的进行扩展,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高达近百亿。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我国的一百一十八个大中型城市进行了地下水的监测,从检测的结果来看,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城市就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四,而污染较轻的城市占据了百分之三十三,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地下水的三氮污染最为严重。在农村中,有近三点六亿的人已经喝不到健康的、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了。另外从我国的地质环境公报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三十一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也存在些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由此可见,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推进,众多环境问题纷纷涌现出来。森林的无休止砍伐,大气污染程度的加剧,使得沙漠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逐渐上升为国家的政治问题。其中水污染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成为当下社会最热点的话题。

由于工业用水量之大,排污及处理污水的系统的不完善,商家环保意识薄弱,人们用水危机意识的淡薄,导致地下洁净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随着地下水水位的不断下降,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威胁。许多生态景观遭到破坏,例如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湖面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到鱼虾的繁殖,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的济南泉水,山西的晋祠泉等都因水位年年下降,最终导致泉水的枯竭。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过大,周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青海的湖水水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青海主要补给的河流出现多次断层,甚至有些小河已经干涸。这一系列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都源于地下水资源供给的不足,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及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2 我国地下水资源稀缺恶化的原因

我国的建设的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许多专家学者称,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都是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如今我国工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水资源被大量的开采,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被很好的使用,导致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最终导致水污染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认识存在欠缺,没有把对地表水的保护灌输到对地下水的保护中来,这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之我国降水量分布不均,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当地人们对地下水的依赖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

3 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快地下水资源组织结构的建设步伐,构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心

从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建设可以分析,尚需完善的水资源组织结构在联网系统构建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往往生态灾难之后水资源流失问题才被发现。从避免水资源灾难性后果方面考虑,关于地下水的开采问题需要积极构建专业的国家地下水资源保护中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管理,合理设置地下水资源动态管理网络,在不间断动态网络监控过程中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从储量及水资源更新速度我们可对水资源的利用量进行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快地下水资源预警系统及地面预警系统的建设步伐,完善地下水资源的早期预警工作。此外,针对西部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还应采取严密的水资源监控管理制度,及时预警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问题,尽可能阻止地下水资源生态灾难等严重问题的发生。

3.2 做好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筹规划工作,平衡水资源的利用率

从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格局不难看出,南多北少的基本趋势已然决定了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我国南方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可开采量达到了1991亿立方米,这一数额占到了全国总地下淡水资源的近百分之七十,而北方地区的地下淡水资源可开采量仅仅为南方资源总量的77%,由此可见,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应当考虑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统筹关系,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这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从我国淡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状况分析,这一南多北少的格局对于淡水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资源联合调度制度的实施是现阶段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举措之一。通过综合管理来尽可能降低环境对水资源的破坏,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进而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过量开采是地下水资源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出于城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基本需求,引水入市自然成为了缓解水资源压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北方地区雨季和旱季之间的划分极为明显,因此少雨季节地下水就难以得到及时补给,相应的这一时期地下水的供应就会减少,地表水的利用应当作出适当补充,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地下水的供给压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水环境问题。此外,在雨季之前做好库容准备对于扩大蓄水量也有积极作用,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凯,聂志平.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保护立法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1(7).

[2]孙燕.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环境保护现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3]苏瑞红,张军海.张家口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讨-以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

第6篇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中国同样多的水资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国的2.5%,人均淡水量远高于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资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纳,水是如此宝贵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货币。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资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了大气环流失衡,使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不均匀。

两个原因当中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水资源需求总量正在急剧上升的现象这是不可非议的,相反人类人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清洁、充足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没有清洁、充足的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却把清澈、干净的水源作为废物倾倒场,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倾倒数十亿吨的化学品、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体泄漏也给海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当的淡水利用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无形的浪费。在农用方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却在继续忽视水的重要性。这不是我们今天人类应该做的,相反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水质。

三、全球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及保护法取得的进步

20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纪水将成为引起战争的根源。由于全球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国必须对淡水资源的国际公平分享问题和淡水污染的防治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广泛协商并用国际条约巩固协商成果。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水事委员会提醒大家:“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解决不了水源短缺的问题,结果将是粮食价格上升,缺水的国家不得不用昂贵的价格进口粮食,然而缺水的国家大多贫穷落后。”饥饿和干渴也与政治动荡和经济增长缓慢紧密相关。

关于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经历了从单一利用到全方位保护,从保护河流到保护整个水系的发展过程,从创设相对简单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义务发展到建立广泛的保护共享资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

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现代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精神以和平解决。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法在体系机构上所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渊源构成多样化,在内容上存在着国家与水道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保护法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已经签署的双边、多边条约执行的不彻底。国际河流委员履行的职责有限,上下游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尚且存在,国际水资源争端的解决存在争议.

我个人认为,国际环境法应与国内环境法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国内环境法无论在归责问题或保证实施上大多都有明确规定,不可否认国际环境法在这些问题上不可能同解决国内法一样,它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是刻不容缓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迁往控制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低下,民众的环境意识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谴责发达国家这种举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积极参与到拯救环境的队伍中来。

世界局势逐渐向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建立全球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结束语: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几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学思想,还是当代全方位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于全部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人类应当与大自然保持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不只是某一国家范围内的任务,是国际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不论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还是近年来提上国际议事日程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消失等问题,都以跨越了国家或地区的界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协调一致的努力与合作。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此过程中,人类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灿铃著:《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第7篇

白璐总经理: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记者:请您谈谈北京水资源情况?

白总:1.自然概况,北京位于海河流域中部,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6800平方公里。西部、北部为山区,海拔高度为1000―1600米;南部、东南部为平原,海拔高度为50―100米。北京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春干旱少雨雪,降雨集中于夏季。北京的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形成。

2.水资源总量,北京的水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地区降雨形成的水量;二是上游入境水量。天然降水:北京多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年均降水总量98亿方,约有60亿方蒸发,其余形成境内水资源。其中,形成地表径流17.7亿方,形成地下水25.6亿方,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方,境内天然降雨形成水资源量为37.4亿方。入境水量:北京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1亿方,多年平均出境水量14.5亿方。

3.地下水状况,地下水几乎抽光。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说:“北京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的1/8,世界的1/30。”北京地面水资源匮乏,转而抽取地下水,目前供水大部分来自地下水,接近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二。

记者:您为什么从事做这项工作呢?

白总: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记者:市场上有很多节水产品,您的产品有什么不同?

白总:为了实现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我公司研发出全国唯一的一款采用喷雾式节水的节能水嘴,属于国家专利产品,曾获2009科博会四小发明一等奖,2010科博会“节能中国”贡献奖。

记者:能节约90%的水,还能充分洗干净吗?

白总:传统的水龙头洗手,大部分的水没有接触到皮肤表面就白白的流掉了。节能水嘴运用水射流技术原理,通过内部安装的导流体的作用,有限元计算出导流体的曲度,在龙头的出水口处将水的“管流”改成“线流”,再通过空气的压力把“线流”改成“射流” 使其出水产生旋流呈锥状流出,覆盖面积大,经过空气的加压使水有了动力,且减少了水的流量同时增加了水流的压力,把手洗净而没有多余浪费的水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与没安装节能水嘴的水龙头相比,把手洗净,它能节约90%的用水,真正达到节水目的。

记者:此类产品适用于在什么地方?

第8篇

关键词:水资源;产业结构;供水能力

中图分类号: P641.8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少雨,水库蓄水大量减少,导致北方城市淡水资源出现了严重不足,水资源已成为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应该作为城乡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予以重视,大力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城乡经济发展协调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一、摸清本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水资源是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约束条件,对其基本情况必须有充分的了解。要摸清本地区水资源的基本情形,首先应从降雨量开始。以济南地区为例,据历史水文资料统计,济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697.3mm,换算成年总降水量为88.2l亿m3,扣除蒸发等损失,经分析计算可得,济南市平均年径流总量为35.87亿m3。据济南市历史各年水文资料分析,各年径流量变化剧烈,最大最小年径流量相差12~13倍。更突出的是,存在连续干旱和连续丰水现象,表现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例如,济南市曾经在1935~1946年连续出现11年的枯水年份;而1956~1967年又出现近10年的连续丰水年。掌握本地区连续干旱和连续洪涝的变化特点,对今后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可靠水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摸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的是要调查掌握已建各类工程可控制的设计供水能力、现状供水能力和当年的实际供水量。在掌握当前可供水资源总量基础上,提出未来规划年份可供水量的预测。

二、大力开发新水源

首先要多方利用海水资源。沿海地区特别是近海岛屿旅游开发区的淡水供给,利用海水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之一。济南市1993年每日利用海水量9.0万m3,按照5%比例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资源,相当于每日节约利用淡水资源0.45万m3,亦即相当年节约淡水164.25万m3。济南市规划2010年每日利用海水量20万m3,等于年节约淡水547.5万m3。其次要广泛利用中水资源。所谓中水资源,即将城市每日排水量较大的非高污染水,经过消毒、净化,然后转化为清水,通过专门的输水管路,供广大城市居民作为除饮用水以外的生活用水,这一措施在国外水资源短缺地区被广泛采用。将污水资源化,同时还有利于环保。仍以济南市1993年资料为例,每天能将1.0万m3的污水转化成淡水资源。按照济南市城建部门完成的中水与污水资源化规划资料统计分析,到2010年济南市区每日利用中水资源可达18.0万m3。当前,济南市政府通过经济杠杆作用,采用的节水措施和水费征收政策,促使广大市民创造出很多“一水多用”的节水方法。实际上这也是群众自觉地使用中水资源的一种措施,是中华民族勤俭美德的体现,今后即便水源多了,也应继续坚持。三、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耗水量少的产业比例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在产业组成、产业构成与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三个方面,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可根据资源情况变化调整。仍以济南为例,该市工业包括: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工、冶金、纺织、汽车零部件、医药、服装、建材等行业系统,各行业由于各自的生产状况不同,其耗水量差异很大。下表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济南市工业系统各行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情况: 单位:m3

行业项目 机械 电子 石油化工 轻工 冶金建材 纺织 汽车零配件 医药 服装 电力及其他

万元产值耗水量 46 7 55 25 55 40 20 35 8 95

工业行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从上表中可看出,工业产业中的电子、服装、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耗水量比其它行业明显要低,因此,在考虑产业结构布局时,除了要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及工业基础优势,研究市场需求,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外,还应该研究各行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必须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耗水量低、无污染的支柱产业,如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应重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问题。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以大大减少工业产品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济南市90年代中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每年为81%左右,年节水量1650万ITl3。因此,在水资源总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努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耗水指标,也就等于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水资源供需之问的矛盾。

三、减少农业用水,发展节水灌溉

在城市经济发展系统工程中,城乡的农业(包括蔬菜和果树)用水量总是占绝大部分。以济南市90年代中期调查资料为例,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1.7%,而农业用水量占58%,它几乎是工业用水的3倍,所以,降低农业用水是节约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灌溉用水利用率的70%~90%差距极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建设与改造,可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1.工程措施。这是硬件措施,资金投入大,首先是对灌溉干渠进行混凝土衬砌防渗,其次是选择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如将大面积漫灌改为小畦灌、管灌,对地面灌溉困难的作物可采用喷灌,对温室大棚的经济作物和蔬菜适合微灌,对水稻宜采用格田灌。

2.非工程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组织开展优化配水,可提高水的利用率,一般能够节水50%左右。农业节水技术措施主要是经过研究试验,制定本地区各种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即在作物生理需要的关键时刻进行灌水,搞好这项工作也可节水30%~40%。

3.有计划地改变种植结构,采用耐旱节水品种,还可采用塑膜覆盖、机械松土、秸杆覆盖等方式,减少田间无效蒸发,达到节水目的。济南市近几年各方累计投资3.652亿元,建成600多项节水灌溉工程,年实现节水1.2亿m3,年增效益1.47亿元。济南市计划2010年将全市各主要作物灌溉定额降到如下水平:单位:m3/亩

项目 北王村 小魏庄 北徐家庄 丁庄 朱河圈村

水田 700 600 600 200 560

小麦 150 180 200 160 120

蔬菜 270 270 270 180 342

果树 100 135 140 135 135

其中仅金州以南地区的蔬菜灌溉定额如能达到342m3信的指标,则可节约用水量1910万m3。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正确解决此问题,必须依据近期(2005年前)与远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有关经济发展指标与本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前提,结合近远期工业总产值目标、灌溉面积、农业灌溉用水量和支柱产业、必要发展产业等目标,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这个大系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进行优化组合,优化的原则应当是在保证人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提出最优的可行的决策方案,使国民经济总产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水利局,济南市水资源研究会.济南市水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研究.1996.

[2]济南市计委.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

第9篇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方向,存在着许多的河流和湖泊,而用于种地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这种客观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我国的东南方地区不能像北方那样以种植业为生,而必须依靠当地丰富的淡水资源进行淡水养殖,靠养殖业来发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1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

1.1 养殖的方式

湖泊河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是我国东南方地区进行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下面就对这4种养殖方式逐一进行讲解。

1.1.1 湖泊河道养殖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东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湖泊,当地的居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在湖泊的河道里修筑拦鱼大坝,进行鱼类的淡水养殖。通过湖泊河道养殖出来的鱼类既具有人工养殖的特点,因为饲养者在河道内撒入了大量的人工饲料和鱼饵,而且还具备了鱼的自然属性,因为其生长的环境还是原来的湖泊水资源。

1.1.2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应用最广泛的养殖方式,所谓池塘养殖是指人为的修建一个池塘,在池塘内放入一定的鱼种,定期的给池塘添加鱼饵和更换水资源,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的养殖方式,鱼儿自始至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当中,且池塘养殖的面积通常比较小,非常便于人的管理。池塘所形成的环境是一个静水环境,这个环境适合不同习性和种类的鱼儿生长,饲养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性灵活的改变鱼种,还可以在池塘养殖中形成一个生态链,既保证鱼的生长,又有利于美化周围的生态环境。

1.1.3 稻田养殖

在我国的东南方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众所周知,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我国东南方的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积极开展水稻养殖。所谓水稻养殖是指在水稻的种植地里放入鱼种,鱼儿随着水稻的生长一起生长。在水稻田里进行鱼儿的养殖,不仅有效的支持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为水稻的生长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在水稻田里养殖鱼儿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帮助疏松稻田土壤,增强土地肥力,水稻的生长也为鱼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促进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稻田养殖时,需要对水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不能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水稻田,还必须保证水稻田里任何时候都拥有充足的水分。

1.1.4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在我国具有非常远的历史,据可靠记载,我国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了网箱养殖鱼儿的养殖方式,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在当时却没有被广泛的推广。我国真正的网箱养殖方式开始在1980年左右,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网箱养殖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在我国的水库、湖泊等地方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果,是我国未来淡水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所在。

1.2 淡水养殖鱼类的种类

淡水养殖的鱼类分为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在我国的东南方淡水养殖业非常的发达,所以养殖的鱼类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草鱼、鲫鱼、青鱼、鲤鱼等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鲢鱼和鳙鱼等,在我国东南方的淡水养殖中,除了养殖鱼类以外还会养殖其他的物种,例如螃蟹、甲鱼和虾等,都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养殖对象。

1.3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3.1 养殖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

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业中,养殖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也有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往往是凭借养殖经验,他们缺乏对市场全面的调查,对于养殖的种类只是盲目的随大流,没有自己的市场主见,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者将自己的养殖业发展壮大,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一旦所养鱼种与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2 饲料问题

选择好的饲料是每一个养殖业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对饲料的选择每一科学的认识,有的人就采用就近原则,在周边选用大量的青草,用青草作为鱼儿的养殖饲料虽然是可行的,但是久而久之,不科学的掠夺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现象,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是受到养殖者本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在选择人工的饲料时,盲目的贪图便宜,造成一些伪劣的饲料进入养殖基地,给自己的淡水养殖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1.3.3 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工厂违规排污的现象,他们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废弃、废渣排放到湖泊或者水流中,对水资源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水质变差变得不适合淡水养殖业的进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工厂违规排污引起死鱼的现象屡屡发生,给淡水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2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2.1 重视养殖人员的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前面提到,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主要是农民和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他们的养殖专业知识比较薄弱,老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主要依靠多年的养殖经验,而新加入养殖人员主要通过盲目的随大流,别人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被人怎么养自己也怎么养。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对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将他们组织起来,选派专门的养殖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要尽可能的详细,从鱼种的选择到鱼饲料的选择再到常见的疾病症状和防治以及后期的销售等都要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淡水养殖者的专业水平,提高淡水养殖效率,降低养殖者的养殖风险,尽量避免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带来经济损失。

2.2 创建联营模式,共同销售

由于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养殖户,必须将这些零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创建销售的联营模式,进行联合销售,避免他们在市场上单打独斗,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创建的联营机构还必须承担起市场调查的任务,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避免养殖户的养殖方向出现偏差。由于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都是普通的农民,缺乏雄厚的资金,所以他们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不足,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小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提高他们通过进行淡水养殖发财致富的成功率。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淡水养殖大国,在我国东南方的一些地区,淡水养殖是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必须重视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通过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鼓励我国的居民进行淡水养殖,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边修华. 淡水养殖的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9):339.

[2] 陈永乐,吴淑勤,黄樟翰,等.广东省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饲料,2011(12):12-16.

[3] 张静波.浅谈我国渔业健康养殖的现状与展望[J].水产养殖,2011(8):34-36.

[4] 戈贤平.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海洋与渔业:上半月,2013(6):75-78.

[5] 我国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2):39-41.

[6] 琼.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5):269.

[7] 郑龙成,程绍宏.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赤子,2012(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