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资源共享案例

时间:2024-01-10 10:30:39

导语:在资源共享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源共享案例

第1篇

西安科技大市场于2011年4月2日正式“营业”。这是西安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重点项目,其重要功能之一是统筹全市科技资源实现“共享”。科技大市场由西安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区共建,于去年11月启动建设,今年3月1日开始试运行。统筹科技资源实现“共享”,即集合原本分散在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自用的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大型仪器、检测平台、通用设备等科技设施,向企业和其他科研单位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利益共得,使科技设施发挥出最大效益。科技大市场建成后,将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巨大推力。目前大市场已基本具备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服务、人才创业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已共享大型仪器647台套、科技专家1820人、科技成果2000余项、科技企业1.5万余家、科技合同登记项目8451项。

西安科技大市场具有“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大功能。技术交易功能主要是动态技术供需信息,加强信息沟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技术交易补贴政策,鼓励本地企业购买新技术,转化新成果,扩大技术交易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备共享功能就是建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平台,出台鼓励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提高有效利用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政策服务功能则在于收集、整理政府不同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开展咨询、宣传、培训、代办等集成服务,让企业和科技人员了解政策,用好、用活政策,充分享受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大市场还提供融资、知识产权等多种服务。交流合作功能表现在组织专题推介、产品、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的交流活动,促进高校院所、军工单位、科技企业、专业机构之间的交流。西安科技大市场还定期组织“科技大集市”,并努力把它打造成合作交流的重要品牌。

西安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三个多月来,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科技大市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大功能业务开展顺利,初步取得成效,从聚集展示科技资源、促进技术交易和设备共享、构建完善服务体系以及探索创新运行机制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进展。截至2011年6月 ,登记备案仪器设备数量共988台,而西安科技大市场视频直播中心自4月29日运行至今,共计开展项目会12次,信息47项,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着促进技术交易核心功能打造的“一网一厅”成为全新的技术供需信息对接和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截至2011年6月,全市技术交易额已突破30亿元;科技资源集聚效应明显。科技大市场已成为全市信息量最大、信息有效度最高的科技资源信息聚集中心。目前科技大市场已成为关天区域服务规模最大、服务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基地。

第2篇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共享机制

2009年国务院正式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获得了国家高度重视,区内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海西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作为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中心环节,如果能够得到更好更优地配置,可显著促进海西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既有率先开放的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具有较好经济基础的中大型城市,也有像南平、三明、宁德、赣州、梅州等二三线发展城市。福州、厦门、汕头等中大城市由于高校资源集中、经济基础良好等条件,人力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配置水平都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使得区域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为了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资源配置的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实现了人力资源产出的最大化,更高层次的统筹利用经济区内人才资源,也实现了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跨越了行政区划的经济综合体,在很多行政事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上涉及众多方面因素,所以海西经济区构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平台则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由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跨行政区域性,在相关的人力资源总量、层次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我们从福建省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人才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尤其在高层人才资源引进和配置,还存在着一定的僵化情况,柔性人才政策和保障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其次,总量不足且分布呈现两极化分布,普通人才多,高端人才少,且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大中型城市中,二三线城市人才资源存在严重匮乏的情况;再次,区域内缺乏联动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人力资源配置的共享服务平台少之又少,使得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人才的效能不能最大化发挥。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人才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之外,主要是经济区内缺乏联动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共享机制。由于横跨行政区划,海西经济区内各地人才工作各自为营,在政策待遇上甚至有一定的冲突。另外人们对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机制的动力不足,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也不够。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机制的缺失,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系统设计

构建人力资源政策、理论体系,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明确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是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必要前提,系统包含信息系统、机制系统和硬件系统。信息系统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如建立人才信息库,机制系统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确保配置可行性,而硬件系统是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如设备、场地和相关的服务设施(图1)。

上述系统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就是实现区域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合理分布和充分就业,提高经济综合体的经济产出水平和社会综合发展。系统运行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政府为主导,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政府在宏观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联合区域内高等院校、用人单位,通过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三、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服务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保障经济综合体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创新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模式,营造氛围,创建联动共享渠道和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等措施,形成具有海西特色的运转机制。

1.创新人力资源配置的共享模式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组成结构,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统筹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各省市,建立人力资源配置的共享平台。依靠主导城市创新人才模式,创新海西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机制,主要包括运作体系、推动体系、联动体系和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运作体系、推动体系和联动体系,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配置共享,共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服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引进和使用方面,突破传统的机制束缚,加强柔性人才管理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方法,通过“科技联谊”、“带土移植”、“客座教授”、“兼职并薪”、“承接课题”等模式最大化的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营造共享氛围和理念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前提,是区域内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能够充分认识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区内各省市应提升认识,将构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服务平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应当主动牵头,协调周边各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共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平台。开展相关的培训,树立共享理念,改革创新相关的制度体系。对海西区域人力资源进行统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建立共享的、整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理念,构建共享氛围和理念。

3.建立人力资源共享信息库

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互通信息少,尤其是跨省城市之间,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基本处于“绝缘”局面,要实现经济综合体全面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局面,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内综合型、专业型的多元化人力资源共享信息库,多方共同协商、合作,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和查询,这样就会有效解决部分地区资源过剩,部分地区人才严重短缺局面,实现充分就业。福建省应牵头建立人力资源共享的信息库,首先应从高层次人才着手,建立海归信息库、各领域专家信息库和科研院校科研人才信息库。

4.创建人力资源配置联动共享渠道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服务平台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创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联动共享渠道,这种联动的渠道创建需要政府主导,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

首先,在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各级单位沟通协调机制,由于跨越行政中心区域,没有隶属关系,本文认为福建省是作为海西经济区主体,应积极加强与周边省份沟通,制定并建设跨省、跨市人力资源配置联动机制的协调方案,共同协商建立人力资源的协调、联动渠道,促进人才流动,繁荣经济。同时应该注重人才培训,福建省应协调区域内各相关省、市,建立共享的人才培训基地,提高人才水平。

其次,积极发挥人才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其市场行为。鼓励区域内创建行业协会、俱乐部等自组织,鼓励行业研究专家、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交流会等多种活动,加强区域内各市用人单位与人才的直接交流沟通。

5.健全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广,涉及群体多,又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共享平台属于崭新的跨界合作领域,在共享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着受益不均衡现象。所以要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共享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建立区域内人才共享的保障政策制度,保障各方利益不受到损害,促进共享机制的有效运作。在人力资源配置共享性过程中,对提供高端人才的区域,用人单位或区域可以与提供人才区域协商,构建一个补偿标准,给予一定的人才流动补偿。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共享性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行为,确保一方不给另一方造成巨大的损失,高端人才的兼职或者项目合作以不影响现阶段的工作为基准,同时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5月4日.

[2]于忠军,王英南等.区域共享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2011年17期.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社会价值

1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概述

高校档案是高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高校科研、教学、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对学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是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热点。通常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基本目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几种,在信息网络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必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了信息的可获知性或获取性,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平等的拥有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获取权与获取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设置一定的权限,只有可向社会公开的范围才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

2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与现状

(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从高校档案管理自身的特征属性来看,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础,而前提又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依托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可控性,以及信息的融合集成性。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二是序化、全面、系统原则,三是系统功能完善、简单易用原则,四是档案信息安全原则。

(2)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从环境基础条件来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信息环境逐渐成熟,这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从政策基础上来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信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能够全方位的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次从工作基础条件来看,高校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络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心和趋势;最后从人才基础条件来看,高校档案管理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引入到管理队伍中,使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了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备。

(3)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问题分析

在众多档案门类中,高校档案集综合性与专门性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较高,被社会广泛视为优质特色信息资源。通常来说,高校档案的组成内容多样,但并非所有信息均可公开化,必须设定有限的利用空间。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仅有不到20%的教学与科研档案能够被社会公众所利用,而利用的途径通常只有教学或科研人员主动对外公开和教师或科研人员公开发表两种途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以来为走向“共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档案观、价值观对高校档案管理主体的影响,二是档案服务成本与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3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实现路径

(1)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方式的实现与拓展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础,应从目前单一的档案服务情形下拓展服务模式,解决档案信息分享与定位不对称的问题。首先,高校应从档案信息共享的视角创新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档案网站,开展丰富的网络档案服务;其次,适当扩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覆盖力度,并从整体层面扩大宣传,积极宣传高校特色档案资源的社会功能;再次,搭建高校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信息交流的平台,主动推送档案信息服务。

(2)建立档案信息标准体系与服务体系

档案工作标准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要性的事务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构建档案信息标准体系需遵循以下个重要原则: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二是优先制订档案应用标准,三是立足国情与国际接轨并重。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向用户提供全方位、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首先需要对档案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在用户需求调查中发现,用户信息需求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性明显,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用户信息需求强调实用性;其次对档案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变革,拓展服务内容,比如档案主业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咨询服务、在线信息检索服务等;最后,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档案服务线上功能。

(3)高校档案联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目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来看,实现社会化资源共享而实现档案信息最大价值的客观条件相对薄弱,需要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构建联盟机制,形成资源互补的动态联盟。横向协作关系来看,积极构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的“三馆合一”体系,纵向协作关系来看,地区高校进行合理规划,借助网络优势形成档案信息交流合作平台,覆盖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秀清.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3.12

[2]黄小忠.建设区域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机制和途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7

[3]张灵.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探析[J].档案管理.2015.5

第4篇

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思路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隶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步入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思路是秉承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认知规律,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力求自然、专业、循序渐进、充满激情,录制图像清晰,视频字幕清晰,声音清楚,并配以详细、完善的各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的教学资料素材,使资源共享课所有的素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一个教学团队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二、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结构设计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共享资源体系是由知识模块组成,而知识模块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合理、清晰地切分知识点对整个资源共享课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要从几个方面来编辑、整理相应的资料。每个知识模块包含十个标签,它们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知识内容、练习、实践、作业、测验、案例、常见问题和知识结构。知识模块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理论目标

1.了解电路的概念和主要物理量;

2.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理想电路元件的特性

图1知识模块架构示意图

每个知识点包含六个标签,分别是内容、练习、测验、案例、资源下载和扩展学习。知识点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一、电路

电路就是电路的通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电器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实体。

电路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三十部分组成的: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而

图2知识点架构示意图

三、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一)知识模块、知识点的切分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以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组织课堂录像、课件、练习和作业等全部课程资源。针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合理、科学地切分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以选择的一本教材为主,根据教材的章节来划分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只有合理的划分,才能保证后续文档的制作都能围绕着同一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展开工作,否则,一旦修改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结构将使得大量的资料编辑工作要重新进行,浪费了很多时间。本课程划分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划分示意图

(二)课程录像的制作

课程录像录制前,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课程特色充分体现出来。根据划分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点,梳理课程讲义,制作课程教学录像时需要的课程演示文稿(PPT文档)。录像过程中不要总看PPT,一定要熟悉课程内容,表情自然,语速适中;发现讲课时出现错误,最好停下来重新录制,以免后期制作麻烦。全部视频录像完成后,要逐字认真听,注意言论和科学性错误,发现问题填写问题清单进行修改。修改后重新审核,并将PPT错误地方同时修正。

(三)文档资料的编辑

文档资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包括课程导航、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对应的相应资料和素材。课程导航的架构如图4所示。课程导航的每一部分都要编辑成WORD文档,然后拷贝到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的usercontent目录下即可,按制作系统的要求,每个WORD文档的文件名都要命名为英文文件名。

图4课程导航架构图

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对应的相应资料和素材的编辑与整理工作主要为WORD文档的编辑和整理,如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中的非试题类标签的内容。团队教师需要针对每个标签的含义,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整理出反映本课程特点的文档。如案例部分,需要把每个模块和每个知识点的理论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制作这部分文档时,必须将WORD文件全部转换为要求的网页格式html文件,然后将其拷贝到对应的目录中即可。

对于练习、作业、测验等部分,首先要收集、整理与各个模块和知识点相对应的试题,这部分要注意试题的深度、覆盖面和重复性,而且要根据试题给出正确答案,解答题要给出简单、清晰的结题步骤,并按照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提供的试题模版,制作每道试题和试题答案,使学生可以在资源共享课平台上实现在线测试。

四、结论及下一步的工作

总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位团队教师尽心尽力地耐心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本课程的资源共享课还需要不断自查和完善,如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内容还需精益求精,还要增加案例分析和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厅 [2011]8号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文.

第5篇

我校的《金融学》课程于2013 年批准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要求,原来精品课程的基本资源需要进行更新,拓展资源需要增加。这就需要对《金融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查找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加快进行共享资源和平台的建设。通过研究将有利于推进《金融学》精品共享课建设的进程,加快向全重庆市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使用,尽快取得一定的社会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金融学》课程目前拥有教学师资队伍 16 人,无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都基本达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从年龄结构看,45 岁以上的教师 4 人,占 25.00%; 36 岁( 含 36 岁) 至 45岁的教师有7 人,占43.75%;35 岁以下( 含35 岁) 的教师 5 人,占 31.25%。从知识结构看,有 4 名博士和 3名在读博士,博士及在读博士比例达 43.75%; 有硕士学位的7 名,硕士及研究生比例达 43.75%; 硕士以上共14 名,硕士以上比例达 87.50%。从职称结构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有教授 4 人,副教授6 人,讲师6 人,分别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 25.00%、37.50%和 37.50%,高级职称比例达 62.50%。从学缘结构来看,任课教师主要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 USC)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梯队。

1.2 课程内容基本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金融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等方面,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内容,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等特征。多年来所使用的各种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国内公认较为权威的教材,具有内容较为翔实、资料较丰富、结构较合理、学术性较强等特点。

1.3 课程的基本资源建设已基本完成

《金融学》课程基本资源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部分教学录像等方面。课程介绍中的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覆盖面较广泛、教学方法较多样、组织形式较灵活、授课对象要求较明确、选用的教材较优秀、参考资料较丰富; 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较为详细和明确; 教学课件采用 PPT 格式,模板朴素; 试题基本满足了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了本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要点和基本原理,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与教学内容结构基本一致; 阅读资源每章都有,与每章的教学内容较为相关; 参考资料目录较丰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拓展资源主要有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内容还不够丰富和规范。

1.4 课程网上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内共享

《金融学》课程目前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课程网上资源主要有: 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师资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部分讲课录像、作业习题集、课程荣誉、自我评价、建设报告、建设规划、申请书、学校政策措施、补充材料( 人物介绍、阅读材料、案例、模拟试题、试卷库、相关资料网站) 、参考资料目录、其它教学资源( 专题讲座) 等内容,并对全校师生开放,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1) 高层次教学人才欠缺。从目前的团队结构来看,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同时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 简称双高型) 的教师缺乏。团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 25.00%,获得教授职称的教师占比为 25.00%,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同时具备的教师占比仅为 18.75%。二是同时具有丰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简称双师型) 的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走向校门,只有书本理论知识,缺乏金融相关部门实践操作经验和能力,真正具有实际部门从业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 12.50%。三是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也很少。团队中具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 18.75%。随着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不断变化,教师知识体系显得跟不上形势发展,特别是具有全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教师尤为欠缺,难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 2) 课程内容层次较低。虽然目前我们使用的金融学教科书,提供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对帮助了解金融学知识和理解许多金融实际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风云变幻,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和新问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的层次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对于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最新金融创新活动和现象反映不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操作能力,无法使学生较好地适应新经济金融时展的要求。

( 3) 课程资源不够优质。目前上网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集、案例集、阅读资料、讲座资料、参考书目、模拟试题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方面。从基本资源来看,虽然覆盖面基本符合资源共享课的要求,但是资源的内容较为陈旧、落后,缺乏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基本资源的特色不够鲜明,资源质量不够高,比较死板和枯燥,资源的交互性比较差,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资源只有部分内容,已经上线的案例、专题、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都还不够丰富,还缺乏仿真实验实训( 实习) 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内容。

( 4) 课程网上资源共享不足。目前课程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统一的网站系统,按照系统规定的标准模板进行各种资源的上传,由于缺乏专门的网站建设和维护人员,所有上传的资源不能及时更新,网上资料以罗列形式出现,比较死板,学生只能上网浏览资源的内容,不能与老师有效沟通,不能很好地开展课程内容的讨论和互动,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不足。

3 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着高素质、高层次、高质量、高利用的原则,从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扩展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3.1 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高素质教学团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双高型教师。每年引进 1-2 名双高型教师; 鼓励和支持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争取尽快评上高级职称;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派出 1 至 2 位教师到实际金融部门挂职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 聘请实践部门的又具有丰厚理论知识的同志授课; 还可以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形式与实际单位合作,增强教师对实践工作环节的了解。三是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每年派出 1 至 2 位教师到国外高校参加进修培训或做访问学者,了解国外金融教学情况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总之,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实践操作熟悉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教师团队。

3.2 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不仅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求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要涵盖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这就要不断提升级教学内容层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编写高水平的教材。教材内容要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经典案例、前沿问题、综合应用等内容。二是大量收集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基本知识的目的。三是开展前沿专题、热点问题讲座。组织教师或聘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论坛,让学生能够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明确未来的金融发展趋势。总之,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第6篇

幼儿园教学管理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前景,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幼儿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当前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资源需求的多样化等问题,没有实现有效地教学资源共享而造成各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教育部在所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教学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人的知识获取和增长都是在交流、互动和共享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试图从现实问题出发,从教学资源管理入手,积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创新机制,建构一套信息化的园际教学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突破管理困境。

因此,我们认为实现园际的教育资源有效共享是追求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不断提高的动态的有效资源共享。其目的是实现教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共享,最终的落脚点在教学资源上,即推进课程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促进园际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园级间的差距。

为此,我们尝试分层次、分阶段的开展教学资源有效共享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密切幼儿园之间的相互融通、全面对接,形成更具活力持久的教育合力。

二、研究措施

建立园际教学资源共享不是单一的幼儿园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几个幼儿园为依托,在级别相近、规模相近的园所之间,在共建的基础上实现的平等共享,才能合力解决在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效益最大化。为此,我们尝试分阶段开展园际教学资源共享的探索。

(一)组建园际共享“联盟”

通过自主邀请的方式,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在课题组中与两家省内级别相近、规模相近的的参研园:我园与绵阳花园幼儿园、乐山机关幼儿园结成共享实验园。

(二)协商建立教学资源库

1.统一分类,确立共享重点

我们携手共享园针对各园教师共享资源的需求,各园根据自身特色在共同建构、分享的过程中各园发挥所长、自主选择,让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引领下来重新审视教学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2.自主规范审核流程

为提高共享教学资源质量,引导教师系统规范地开展研究,提升课题研究品质,确立“谁上传、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制定了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了在课题研究中工作及作用。并共同协商制定了《园际幼儿园教学资源共享标准及审核流程》,进一步细化了教师提供共享教学案例、年级组组长(教学资源组组长)的初审标准、保教主任(保教办)最终的审核标准等,不断规范共享教学资源的审核流程(如下图),并将教师、教学资源组组长每月上传到共享平台的教学资源将纳入考核评优中。

(三)完善有效共享机制

规范的运行机制是加强过程性管理的准绳,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前提,为了使园际教学资源共享管理不流于形式,需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只有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操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四)探索园际有效共享途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就能实现不同园所间的园际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如直接通过信息平台自动推荐到互联网;设置用户名进行共享权限管理;建立园际同盟区;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坊等四种途径。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密切园所间交流、互动

开展园际教学资源共享需要幼儿园管理层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与沟通,达成共建共享意识。在实施的过程中,定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各园间的交流、互动,定期对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讨论,大家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了教师及时性的交流与分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

(二)“共建共享”,使信息共享平台成为有活力的合作载体

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各合作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并能根据共享需求信息及时增添相关教学资源。教师们在“共建共享”过程中与他人共享有无,与他人互换精品资源,共同使用和维护资源,使共享教学资源库特色鲜明,为促进园际间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资源有效共享模式的重要途径,成为充满活力的合作载体。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 课程开放与共享

2.1 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 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等。

2.4 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 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 教学资源开发

3.1 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 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 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 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 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 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 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 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 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 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 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 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8篇

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过程,是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打造和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考评体系,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利用精品资源开放课资源完成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依靠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创新性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精品资源开放课的教学过程与特点

(一)突出专业特色,实现育人模式创新

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进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体现到培养方案之中,为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制度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确定学生能力结构

将管理学科全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关系,将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为基础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综合创新知识模块,建立以管理理念熏陶、管理技术运用与综合管理能力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

(三)完善教学资源条件,满足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由于管理学科实践性很强,且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知识的相互渗透。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实务实训中心(ERP实训平台、情景模拟平台、沙盘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现代管理与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立教师资格+注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考取注册职业资格机制。由此,强化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实现管理实践领域相关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效结合。

(四)根据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构成,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管理学科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构成,使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通过管理实务仿真教学,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同时,要构建科技创新教学模块,包括创业和创新讲座、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方案设计、营销方案策划、企业管理沙盘模拟、ERP模拟实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等等。由此,来启发学生创新灵感和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案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团队学习。

三、精品资源开放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利用开放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性学习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均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起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从教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在讲解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引路、用案例佐证,以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启迪和开阔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使深奥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俗化、简单化,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使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知识集成,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综合实验、专业成组课、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积累式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即针对企业实际和管理过程,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和使用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在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机制下,本方法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师科研实践、企业实践、综合实训、科技创新竞赛过程,将专业知识集成升华为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四)倡导亲验性学习,应用现场研究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危机管理等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将广泛运用现场研究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通过亲验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根据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进入管理者角色,参与到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缩短课堂教学与管理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协作能力,应用团队学习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培养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运行机制,吸纳年级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结成创新团队,打造更高级的创新性学习平台,开展团队学习教学方法。以创新实验计划或者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由本科生及硕士生组成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项目或实验方法设计与论证,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开发、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过程。学生跟随导师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尽快进入实验室或者企业感受科技创新和企业实践氛围,通过完成导师科研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积累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改革考试方法,突出指挥棒的杠杆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考核过程在学习方法运用、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将对本课程进行考试方式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具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商业策划书写作)方式、口试+笔试的方式。使学生把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考试指挥棒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进而实现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注重知识集成,实现管理方案设计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知识集成能力的学习过程,综合性地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实际工作和管理需要的角度启发生学寻找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布置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家素质测试方案、管理人员配备方案、经营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人才激励机制设计、企业筹资方案设计、企业管理流程设计、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企业背景和素材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出相应方案,并通过答辩方式来解释和说明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其实施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按着每个学生做出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方案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设计依据、实施过程的可行性、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等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每个环节的完善程度进行分项打分,并依此给出课程设计和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成绩。

四、精品资源开放课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重在应用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作为课程重点和对学生进行考查的重点,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和编写教材,更新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从老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实现强理论、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育人方式。

(三)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增设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

注意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先进成果,并不断创新,部分章节融入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这种教学过程可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感悟西方人的管理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和写作。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资料来增加知识面度,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全面利用课程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团队制定了现代企业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试题库系统和答疑系统来强化教学重点,运用同(异)步学习交流和素材资源库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在线学习、团队学习、网络答疑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六)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在资源共享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点、试题库、案例库、扩展性学习、资源下载、课程实践,特别是教师讲课视频将会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提高学生将管理理论运用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建设开放平台,实现模块化教学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构成,构思和创建主讲教师视频讲授模块、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教学模块、课程论坛和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模块、管理技能实训与管理实训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编写出相应教学课件。

(八)依托精品资源系统,提升学习工作效率

第9篇

共享制造是一种共享资源、降低成本的新型经济生产模式,是共享经济向供应链上游的自然延伸。共享制造通过对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进行共享,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竞争力;通过共享生产设备,减少企业自身的固定成本,促进产业升级,为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通过共享供求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均衡供需促进供给侧改革。

“共享制造”可如下定义:共享制造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企业或个人闲置的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合理集成和配置的共享服务模式。

1.共享制造的特点

共享制造的核心是“面向服务”,将更多的闲置资源有效配置,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双赢”。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活性,在共享制造的模式下,需求方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供给方所剩余的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2)全面性,在共享制造的模式下,设备、人才、技术、知识、场地、信息、物料等资源都可以共享。(3)开放性,共享资源不受限制,只要闲置的制造资源都可以共享。(4)直接性,供需双方只需在共享制造平台选择提供或需要的资源,即可直接对接供需双方,无第三方的介入。(5)重复性,在共享制造模式下,如设备、工厂等共享制造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共享制造”生产运行现状

对于共享制造的研究起源于对共享经济的研究。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于智能制造、共享经济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非常热衷。目前,沈阳机床、深圳MouldLao、易制造、1688淘工厂、“寻机”共享制造等平台的运营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共享制造模式还不够成熟,对于其完整的生产运营模式的认识尚且还在研究之中。

二、典型案例研究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爬虫软件,针对我国现有开展共享制造的主要平台进行数据爬取、分类总结、数据分析,从而总结出各共享制造实践案例的特征、要素、模式优劣和发展前景。

1.MouldLao众创空间

MouldLao众创空间可以共享厂房、设备和人才,就连创意和品牌也可以分享。创客和企业主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分担资金,以此来达到厂房共享;而对于一些大型且价格高昂的设备,则根据每小时使用计费,来达到设备共享。在这里,工人通过自报身价,共享自身的技术。此外,财务、行政人员这些人力费用的支出则由数十个小微企业和团队共同承担。同理,高层次的设计人员和技术顾问,亦可共享,达成共享制造的目的。在创客空间里,有专门的团队拉取订单,各个团队再在内部竞争报价来争取该项目,即达成订单共享。最后,MouldLao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来帮助拿到客户订单。

2.易制造平台

易制造是一个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工业资源共享互联网智能平台,该平台提供供求信息和智能检索等功能。它是制造业首款采用了小程序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平台,实现了pc和手机双联动新型模式。

通过网络爬虫软件发现:易制造工业资源共享平台平均一个月为企业提供了在线信息资源共享加工信息2255条、设备供求信息1265条、厂房供求信息343条、材料采购信息327条。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其闲置的制造资源通过易制造工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市场化配置。易制造工业资源共享智能平台为相关企业建立起跨区域、开放式的社交商圈共享平台,形成区域性、服务型、社会化生产模式,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效高质对接。

3.沈阳机床

沈阳机床研发出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智能机床具有智能与互联网功能,通过i5智能共享平台连接沈阳机床和机床用户,通过工业操作系统,实现生产、资源、人才、技术、服务等内容共享。利用东北工业基地的优势,为中小企业带回订单,在该平台上,制造企业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订单,同时沈阳机床将大型设备租赁给机床用户,解决大型设备的问题,并且也能共享相关熟悉技术的人才。企业出现订单过多情况,可以与其他企业共享订单,既能完成订单又能提高效率,共同获利。

4.“1688”淘工厂

“1688”淘工廠则不同,它提供大量的订单,而非提供技术支持的模式。“1688”淘工厂是给淘宝卖家与工厂厂家提供机会的平台,解决淘宝卖家找工厂难、试单难、翻单难、新款开发难的问题。将懂电商,但不懂供应链的电商卖家,和懂供应链但不懂电商的工厂厂家连接起来。“1688”淘工厂为电商卖家提供众多大中小型工厂,其他工厂也可申请入驻淘工厂,开通旺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数据挖掘分析,淘工厂平台中的工厂月销售平均销售额大都分布在0-5万元,有少数工厂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1688淘工厂与淘宝网的盈利模式大致类似,收入来源自:(1)展示广告、竞价排名费用。(2)会员费、旺铺使用费用。(3)信息咨询费。(4)账户暂存的高额利息。

各平台属性特点总结如下:(1)MouldLao众创空间。平台组建者为众多需求者,平台属性为线上线下结合线下为主,需求方为众多企业个体,供给方则是由需求方共同合资建立按使用量计费的单一主体,由唯一供给方提供生产制造服务,不存在平台匹配问题;(2)易制造。平台组建者为第三方,平台属性为线上,需求方和供给方由众多个体组成,双方把供求信息于平台,平台汇总并分类信息为双方提供合作方,由供需双方根据自身需要在平台中自行匹配;(3)沈阳机床:平台组建者为单一供给者或需求者,平台属性为线上线下结合线下为主,需求者或供给者中有一方为单一企业,其通常在行业内处于领导甚至垄断地位,另一方则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由唯一核心方直接与另方实现供需匹配,不存在平台匹配问题;(4)“1688”淘工厂:平台组建者为第三方,平台属性为线上,需求方和供给方由众多个体组成,供给方将产能以商品形式于平台,需求方按需要购买,由需求方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供给方,平台不进行匹配但挂名推荐。

三、案例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