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4-01-10 10:30:40

导语: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第1篇

1.1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之一,以降低消耗、减少排放(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可再生(renewable),可替代(replace),恢复和重建(recovery)(称为“6R”原则)为宗旨,每一原则对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可少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放模式,而区别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倡导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模式。循环经济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发展,还要关心子孙后代的生存,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总量的提高,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1]。我们要选择以无形的、边际效益递增的知识资源为主的、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走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改变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以资源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

1.2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那么,在增加人造财富的同时,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并且逐渐恢复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并相应地进行新的产业布局、构建产业链、进行产品设计、寻求无废生产。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益增多,人类可持续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模式是循环经济模式。只有当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成为全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模式时,人类社会才可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我国应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并以达到物质无限循环利用,废弃物零排放为最高境界和目标[2]。循环经济在给全球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双赢”经济,是21世纪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3]。

2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2.1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是纳米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应用。“纳米生物制药”是一门结合“纳米科学”与“生物制药”的重大高新技术领域。纳米制造技术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已取得众多科技成果。多数科技强国都将纳米科技领域作为战略制高点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国家科委的“攀登计划”和科技部的“973”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都给予纳米科技以人力、资金支持。“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是中国新的中长期战略计划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纲(2006~2020)专门针对的关键领域。中国已经成功吸引了很多国外的制药公司建立先进的药物研发业务,并且这些企业在从事“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纳米生物制药药物与传统分子药物相比的最大优点在于,纳米生物制药药物的链接或载带的功能基团活性中心多,可以实现治疗与疗效跟踪同步化;材料具有的多孔、中空、多层等性能优越的结构特性,利用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容易进入细胞,易于药物缓释控制,便于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实现高疗效。因此,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由于药物用量减少,比较容易实现低毒性,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理想的纳米生物制药药物载体具有合适的粒径与形状和适宜的制备及提纯方法,可生物降解;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毒性较低或没有毒性[4]。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一门跨学科的新型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国家之间竞相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2.2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要依靠科技。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构成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表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资源型、污染型和粗放型的特点仍然存在;具有高附加值和环保优势的制剂产品在出口上还有较大差距;具有优秀基础的生物制药产品仍未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多国贸易保护措施升级的势头之下,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依旧缓慢,这些都是医药工业“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前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今后要充分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等科技力量,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节约资源的纳米生物制药产品。充分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替代有毒有害原材料或产品。充分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减少环境污染,逐步实现“三废”零排放,有效回收利用材料和逐步完善回收处理技术,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走循环经济之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且利用我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从而产生大量的创新性知识,并促进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改变过去那种高耗低效的工业经济模式,谋求新的循环经济之路。这样,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走循环经济之路将在全社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纳米生物制药产业作为新经济的一部分,特别是知识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区别于先前那种高耗低效的工业经济,面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而谋求新的发展生机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都会因为纳米生物制药产业的兴起而改变。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发展和机遇。面对这种挑战和机遇,一个拥有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完全有可能乘势而上,赶超发达国家。为支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都异常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将其作为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力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中国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全都“另起炉灶”,实质上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极深的内在联系。据悉,近日国务院正式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已经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中。新材料、智能装备受政策照顾。因此,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个能产生大量的自主创新知识,并能带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重大高新技术,必将成为从而推动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目前美国、日本等国都明确将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作为其纳米科学技术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其他国家必然在这一领域也会展开激烈的科技竞争。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是中国新的中长期战略计划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专门针对的关键领域。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纳米生物制药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各国在纳米生物制药研究上的实力,明确我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对发展趋势作预测,从宏观层面可以对纳米生物制药发展战略研究、纳米生物制药科研项目规划、纳米生物制药的产业化策略研究提供依据,从微观层面可以为其科学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路线及企业发展策略提供指导下面研究各国在纳米生物制药研究上的实力分布情况并对发展趋势作预测。

3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1收集数据的方法专利是反映技术创新最为标准详实的载体,能催生和保护技术。因此从专利的角度出发了解和把握全球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战略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虽然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利用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情况的代表对创新绩效进行调查、对比、分析、预测。我们用勒努瓦和赫伦(Lenoir&Herron)[5]的搜索策略勒努瓦检查了各种各样的搜寻策略,提供一种搜索办法这种方法使用了32个与生物和制药相关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的关键词PLUS?的检索词去鉴定中国纳米技术方面的文献,来找到一个高精度的纳米生物制药文献的查询办法。专利数据来源于“DerwentInnovationsIndex”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2月6日。时间为1992~2011年2年时间段。

3.2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趋势美国、日本、中国在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授权总数目前最多,我们选择这三个国家进行分析、预测。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授权的数量,是专利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科学技术知识积累的反映,它的多寡反映了发明创造活动的活跃程度,所以其数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该国科学技术以及相关事物的现状与前景,说明了该技术受到重视的程度,该国对世界市场吸引力程度。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索和预测三个纳米生物制药论文生产巨头的纳米生物制药论文生产的发展趋势,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以下处理。我们用Loglet(theonlineLogletlacurvefittingsystem)①曲线拟合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罗吉斯蒂曲线(Logisticcurve)[6]拟合,俗称“S曲线”。输入的数据是这个国家的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专利每年相应的专利数。Loglet实验系统随后将进行曲线拟合和自动产生一个S曲线。然而,在分析之前,我们将先介绍在本研究中使用的S曲线模型。本研究利用的S曲线模型是根据Loglet实验室模型。Loglet实验模型的S曲线方程如下:(1)其中,Yt和t分别代表S曲线的因变量和时间变量,α和β是模型的参数。S曲线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函数随着时间t的增加直至无穷大而趋于常数,常数是函数的饱和值;二是增长曲线具有一个拐点,Loglet实验曲线模型的拐点可以对方程(1)应用公式求得。我们可以证明,方程(1)的拐点是:其中,Yinf和Tinf分别是在拐点时的专利数量和时间。在拐点之前,函数值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拐点之后,函数值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逐渐趋于零。罗吉斯蒂曲线如图1~图3所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刚开始是发展较慢的初级阶段,接着是急剧增长的中期阶段,最后是增长速度变慢直至饱和的平稳的后期阶段。本研究想要探索纳米生物制药论文发展趋势,并预测这一发展趋势。我们把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专利数量从10%开始达到极限值的90%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该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成长所需要的中期阶段。根据图1,美国的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授权数在2002年达到拐点后继续增长7.9年,并会达到饱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后,美国将每年授权大约1506个专利。比较图1~图3不同的极限值,可以显示日本将在该领域达到饱和状态后专利授权数比美国和中国少得多。中国在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授权数上虽然起步比美国和日本慢得多,但发展很快。这主要是中国中长期战略计划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等大量的相应政策的支持。

第2篇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园区基本概况

1.1区位概况

登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东部。北部为郑少洛高速,原国道207及原省道223从规划区内部穿过,郑登快速通道位于规划区北部,南部有统配煤矿铁路,交通优势明显。

2009年,园区被确定为河南省高温元件产业集群,被列为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被评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先进单位; 截止2011年年底,登封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实现企业营业收入34.81亿元,完成税收3828万元,从业人员3230人。2012年,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园区和中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园区。

1.2土地利用现状

园区内现状建设用91.54公顷,非建设用地758.48公顷。

现状建设用地中,村庄建设用地为67.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74.1%;工业用地17.3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8.9%;其余为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类型用地。

工业用地主要位于园区管委会东北侧,近年来有逐步向周边扩展态势。

目前园区内有一座中学,企业16家,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庄。除此外,规划区南部现有35KV变电所一座,主变容量为1X6300KVA ;西北部有110KV变电所一座,为规划区及整个大金店镇区服务,主变容量为1X40MVA。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登封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1.3现状发展特征

1)高温元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集聚,主导产业突出

目前园区有16家企业,其中14家从事高温元件制造、新材料制造,工业产值达到园区总产值的9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高温原件和新材料产业为主,相关产业为辅的整体发展态势。

2)增长势头迅猛,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截止到2012年11月,园区完成企业收入33.31亿元,全年完成3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5%.

2012年全年完成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41%。

3)整体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近年来,园区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新建一批市政项目,初步形成两纵三横的管道网架;园区自来水厂已投入生产,目前已向企业及周边居民实施供水;园区灯光照明工程目前逐步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启动。

4)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区域交通条件优越

规划区与大金店镇区仅一河之隔,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可与镇区实现共享;

现状:园区南部有统配煤矿铁路,北部有郑少洛高速公路,西北部有国道207,现状省道323;

规划中的郑登快速通道在园区北部与规划省道321相接,有利于园区与郑州市区快速联系;

规划省道321、323贯穿园区,便于园区东西南北向与外界相连。

5)土地存量充足,空间发展潜力大

园区总用地面积约8.5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用地多为农林用地,可用于未来产业拓展及生活配套。

6)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园区西侧为太后庙河,南侧为颖河,顾家河从园区中部东西向穿越,北侧为山地丘陵,园区内部大气质量良好,净化度高,常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2主导产业选择

2.1中国高温元件行业发展趋势

过去8年,中国钨钼需求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将维持在7%左右,中国的钨产业经历了较快速度的发展,钨年需求量从2004年1.85万吨金属量提升至2011年的3.80万吨金属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0%;钨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向钨深加工方向发展,硬质合金产量稳步增长,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与国外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产品结构调整将是未来钨行业发展趋势,其中高端硬质合金产品将是发展重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钨钼需求将快速增长。

中国硬质合金产能达到4.00万吨,产量约2.00-2.50万吨,且多数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而利润率高的高端硬质合金则大量需要进口(譬如国内高端数控刀具80%需要进口),因此大力发展高端硬质合金产品并实现进口替代是国内钨业公司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2.2企业数量及产值

从登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状企业数量及生产总值占园区总产值90%以上,可以看出,高温元件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2.3自身发展条件

1)历史发展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上世纪90年代,以钨钼为原材料的高温元件制造业开始在园区落户发展,经过近30年的不断沉淀,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基础愈发牢固。

2)拥有众多的高温元件制造熟练技术工人

起步期,高温元件制造企业多为本地人创建,随着时间推移,本地农民不断进入企业就业,实现农民到技术工人的转变,群体逐渐壮大。

3)拥有庞大而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

大金店人为拓宽销售高温元件销售渠道,走南闯北,不断发掘新兴市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逐步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以郑州建业高温材料有限公司为例,产品畅销国内外,海外市场主要以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乌克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同类行业不断积聚,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园区现有企业16家,据园区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园区拟入住高温元件加工企业11家,拟投资规模达1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2.4小结

结合登封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优越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河南省区域发展背景,为高温元件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温元件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登封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确定登封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为:高温元件及新材料产业。

3主导产业发展策略和建议

结合园区内部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现有市场发展导向,在以钨钼为原材料、耐火高温元件、医疗包装新材料的基础上,与国内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大力发展符合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材料产业。

3.1 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以钨钼为原材料的高温元件及新材料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础,结合国家、河南省、郑州市产业定位,围绕专业园区发展要求,从园区现有发展基础入手,在已形成的高温元件及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技术上,发挥园区现有优势,以完善高温元件产业链为基本途径,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根本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从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入手,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上规模、成批量,培育高温元件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竞争力强、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等系列措施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并带动同一产业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 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

园区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如蓝宝石制造等,这类产业附加值高.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并且结合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前景相对明朗,同时结合了园区现有耐火材料发展良好的基础,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园区应该未雨绸缪,及早策划,通过规划建设新兴产业园区,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3.3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园区面临水资源,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多个方面的束缚与压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改善目前的状况,使企业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程度,而且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

[4]麦文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新趋势及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06,(7)

第5篇

关键字: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环境

一、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必然性

一般而言,我们把煤炭企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传统经济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两类。前者是线性的模式,也就是从资源到产品再到污染排放的单向过程,而后者则纳入了治理的环节,强调在生产末端进行污染治理的发展模式,但它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发展模式,而仅是传统经济在模式上的一种延伸。众所周知,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是目前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经济增长无疑会大量地耗费资源,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有可能煤炭企业在还没有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年限的时候,资源就已经枯竭了,就会无煤可采;此外,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也伴生煤层气等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也会带来煤层的沉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社会和环境的问题,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煤炭企业就必须尝试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一种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无疑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二、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意义

1.循环经济模式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意义

循环经济注重的是“循环”,不仅包括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循环的研究,是要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降低排放、减少污染,从而维持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煤炭企业实施循环低碳经济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治理污染的经济支出,又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能够获得双倍的经济回报。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势在必行,要从源头上抓好节能减排,做好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一般而言,“再循环”就是对废弃品的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再利用”是对能够不断利用的资源进行多次的利用,以节约资源、降低浪费,在维系生态系统和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获得经济增长。换言之,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对于能够多次使用的物品尽量合理利用,对于能够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尽可能地做资源化的处理,对于确实不能够循环利用或不能再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实做到所有生产流程中的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对无法阻止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要做好治理工作。煤炭企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挑战,探索经济的健康发展方式,努力做到利用资源而不浪费资源、开发资源而不破坏资源、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通过再循环再利用的方式寻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宝贵的资源吃干榨净,使之得到最大化的价值利用。

2.循环经济能为煤炭企业提供新空间

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煤炭企业要做出重要的转变,要慢慢转变以往的以生产销售基本煤炭产品为在主导的经营模式,转而发展新型的、优良的经济增长点,在改进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扩大煤炭关联产业范围、延伸煤炭产业链。为实现低碳发展,煤炭企业的初始投资要增加不少,但长远来看,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产业空间和发展空间。

对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提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产能大户,同时也是一个能耗的大户,当然耗能越大也意味着低碳经济的潜力挖掘空间也就越大。煤炭企业要主动适应煤炭工业集中化、产业主体相关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努力把产业链拉伸,不断培育和发展电解铝、煤气化等延伸产业以努力提高自身产业的附加值。另外还可通过对采空区充填矸石,减少排放和污染,解决地表沉降等问题,实现绿色开采。此外,煤炭污染物的排放及碳的大量排放都是产生热能的环节,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提倡社会吃“煤炭精粮”。例如,提高煤矿申办许可门槛、限制小煤矿开发;大力提倡煤矿建设洗煤厂来生产洁净的能源;大力扶持煤矿发展坑口电厂,将洗选后的劣质煤炭转化为电力等洁净二次能源;鼓励社会其他生产用户改进设备与技术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许多煤企都寻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并在这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进步,也尝到了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循环经济道路的路径模式

传统煤炭经济的路径一般是:资源-工业产品-污染排放,是一种线性经济模式,对于循环经济而言,就是要把煤炭生产过程和废弃物的利用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一条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路径,使其转变为“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绿色产品”的循环模式,使自然资源得到高效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1.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很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无法满足产业链优化提升的需求。所以,必须提倡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三位一体创新机制,研究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科技项目,如煤炭化工、煤炭物流、煤机制造、新型材料、废物回收与利用、节水技术、洁净煤技术等,探索煤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出路与方向。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能解决煤企产业链优化中所遇到的产业结构趋同化、水资源不足和限制等问题,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能推动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科技整体产业链,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未来的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构煤化工产业链

毋庸置疑,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是产业链优化的核心。对煤企而言,其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和增值的主要方向取决于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煤炭资源赋存特征等因素,也就是方向主要还聚焦在煤化工领域。其中,煤气化产业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因为其技术比较成熟,资源也非常丰富,既可满足民用市场需求,也可作为工业的洁净燃料,西气东输管道途经区域均可利用,向前延伸还可发展煤化工。所以,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创造和优化中,煤气化可以作为煤化工发展的首选方向,煤气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可以首当其冲。此外,煤炭企业自身独特的产业特点,对于开发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水资源需求少的煤化工高端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工类高科技产品)优势较为明显,同时也可借此占据煤化工产业链的高端领域。

3.提高煤炭工业园区产业链弹性

在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化过程中,煤企要加强产业链弹性来提高煤炭工业园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园的开放与繁荣,不断吸引和接纳相关企业和产业,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要利用市场方法完善工业园区的管理,对产业链上的非重点环节进行外包,对于主业和关键产业要保证其主导和核心优势,强化管理和改革,建立和完善煤炭工业园区的风险保障机制,促进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东升,赵雪照.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问题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崔巍,侯贵生.煤炭企业多元化能力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07).

第6篇

当下,这个“绿色”概念已经由最初的理念层面渐渐变为切实可行的一个个具体成果和可以进入采购环节的实用产品。循环经济被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仍是关键,高保型性纤维、凉感纤维+再生纤维成为新潮流……

对于产业发展来讲,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强化技7R创新都是围绕节能减排的具体战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实现低碳经济已不是企业的构想,而是理念的“落地”,并且成为新材料研发的一个主流方向。

“排放权即发展权”这句话近来反复被提及。

可以想见,哥本哈根贝拉会议中心的谈判桌上,是怎样一幕“硝烟弥漫”的情景。正因如此,这场讨论气候的国际会议才受到了超乎寻常的重视。

随着近年来“节能环保”这一全球性话题的兴起,纺织品生产也开始逐渐注重材料回收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从最初的回收棉、回收涤纶纤维,到目前众多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纺织服装行业正一步步探索并实践着“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可循环发展模式。

纺织业,增加了“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产品加工、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生产以及高档地毯、刺绣、抽纱产品生产”。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业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做精、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化学纤维制造业,保留了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新技术化纤生产、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等条目,取消了产能已过剩的氨纶生产,将有利于该行业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而品牌方面更是积极响应,知名运动服装品牌李宁近日推出具有再生环保概念的服装,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回收再生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第7篇

近几年煤炭投资收益较高,煤炭企业千方百计扩大产能,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大规模投资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兼并重组,煤炭产量过剩已逐步显现出来,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资源开发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由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常常让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给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了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将以其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燃烧的可持续性发挥其基础能源的作用。因此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今后煤炭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方式。

1.加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依赖煤炭产量和价格增长的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大集团、大基地、大整合战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煤矿优胜劣汰,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坚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一条资源型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通过多级循环,综合利用,按照“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的循环经济理念,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绿色开采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淘汰能耗高、污染大和技术落后的设备和产品,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建成,是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第一个产业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了产业链的完整闭合。从根本上扭转了煤炭行业有史以来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3.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发展煤基产业链。煤化工科技成果的运用为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煤制轻质柴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推广,将我国实现“以煤代油”战略成为了可能,让我们具有优质焦煤资源的企业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袁纯清书记在今年两会专访对循环经济的明晰讲解,让我们看到了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单从焦炭由主产品转变成附产品的过程,就能看到焦煤背后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焦炉煤气产生的甲醇、烯烃、苯和焦油的价值已远远超过焦炭本身,再往下延伸能将煤转化为洁净的高纯度柴油。循环经济的发展将真正实现由采掘文明到制造文明的跨越。集团公司今年成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把公司人才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将更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二、经济转型时期财务对策探讨

由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煤炭企业的经营形势也异常严峻。资源整合后产能释放,出现煤炭市场产需脱节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煤价的大幅波动。产量、煤价、货款回收困难等外部因素使煤炭企业面临十分艰难的经营形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对中小型企业的重组成本大大超出预期,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逆境和挑战面前,作为煤炭企业经营者应该顺势而为寻找机遇,加强经营管理,在转型跨越发展时期实现新的飞跃。

1.以全面预算管理主导,加强各环节的执行和控制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一个企业的预算规划是否合理到位,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投资项目的安排、资金的运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等诸多方面。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方面,其中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从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预算的分解下达与执行,到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及时修正,对执行情况的定期分析,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分析、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成本目标的实现是完成目标预算的基础,成本的控制过程就是对各个环节的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内部管理的过程。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体现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因此全面预算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经营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第8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00204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是沿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益(“三高一低”)的粗放型道路走过来的, 可以说, 我们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投入和环境负担加重为前提的[1]。在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发的今天,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循环经济立足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摒弃粗放型经济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政策法规、环境意识、技术措施等为保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载体。

2 循环经济简介

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学术界分别从资源利用、技术角度、环境保护等方面给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现在多采用国家发改委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2 循环经济的层次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循环调节,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与静脉产业(资源再生企业)。

(1)小循环即以典型企业为基础,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发展下游产品 加强管理等,减少产品生产、运输、服务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构建循环经济微观建设体系。

(2)中循环即建立在区域层面上的循环经济,通过共生企业、共生产业之间建立生态网络,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3)大循环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为目标。

(4)静脉产业为废物再生利用、处置产业,对我国现阶段资源消耗大、废弃物产生量多的现状具有迫切意义。

2.3 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

循环经济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其实现路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当资源枯竭时,整个世界都会陷入资源危机的“十面埋伏”,为了争夺“资源”,不排除引发更多的隐患[2]。在输入端—产品生产及资源开发阶段应考虑综合开发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2)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无害化生产。通过原材料的选择和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追求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安全的和环境的效益(《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为目标,在产品设计、原材料投入、企业生产过程、产品产出及回收整个过程中融入清洁生产的观念,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出绿色产品、环境友好产品等。

3 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

3.1 环境意识淡薄

生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作为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令人担忧。一方面生产者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缺乏生态理念,忽视产品生命周期,致使产品更新换代快,不能物尽其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污染投资,环保设施形同虚设,“三废”不经处理“达标”即偷排现象严重,其最终结果是环境污染与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者方面,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较为偏激,确立了人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周围自然环境。一方面追求物质享乐,人为地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新旧产品更新换代快;同时消费者不能自觉抑制非环保产品(如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为非环保企业提供了市场。消费者的这种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一方面刺激了生产,加剧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加大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样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阻碍循环经济的实现[3]。

3.2 盲目追逐新型发展理念

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引起全球广泛关注[4]。随后在我国全范围内掀起,各大城市相继开展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涉及经济、文化、管理等方面,是一个多元复杂系统,需要各种技术及辅助政策、设施等予以协助。从当前环境危机考虑,低碳经济势必是未来发展趋势。但鉴于低碳经济面广复杂,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评价依据。

国内现阶段推行低碳,多是开发新区用于低碳试点建设,往往需投资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新区基础设施、交通、建筑等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片面扩大了城市规模,加剧了城市能源、资源的消耗,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且现阶段没有明确的低碳评价指标,如今的低碳之城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待商榷。

3.3 技术条件制约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从“减量化”到“再利用”再到“资源化”,循环经济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作为支撑,这是循环经济由理论向实践转变的关键,但我国的绿色技术目前还很不全面[5]。

空有超前的经济理念,而缺失科学技术的保驾护航,一切都是空谈。因此,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3.4 政府监督不够,政绩考核扭曲引导

美国学者萨克斯教授就环境权管理提出了“环境权的公共信托理论”,强调政府为现阶段环境权的行使主体。因此在环境管理方面,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我国,政府与企业、民众之间缺乏沟通,循环经济的制定不切实际,监管不力,激励措施不到位等均不利于循环经济实施;再者,我国各地政府以经济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对象,不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引进淘汰类、限制类项目,招商引资缺乏实地论证。同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政府缺乏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因此,政府缺位现象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3.5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循环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令虽然规定了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理念、法律制度及其保障措施等均存在一定缺陷。

首先,我国现行环保法律法规侧重于末端治理及技术创新,而对废弃物产生环节、规章制度及宣传教育重视不够,违背了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理念;其次,循环经济涉及面较广,而现行《循环经济促进法》较为宽泛,仅能作为法律框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法律法规;再次,地方经济发展长期以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为代价,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处于边缘地带,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相关立法缺失,不能对地方企业循环经济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最后,关于循环经济中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不够完善,公众积极性不够,而企业相关责任落实不到位。

3.6 公众环境知识有限,政府公信力下降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为废弃物(包括一般的包装材料、木材等;特殊的有垃圾、矿渣等)的回收再利用。然而近年时常发生的“食品危机”、“环境污染”等现象,触发了公众深层次的环境危机观念,公民对重大环境污染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质疑,同时环保部门关于污染型项目的定性批复不再是定心丸,环境保护由“依赖政府”转变为“依靠自己或民间团体”。

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公信力下降,为了保护自己及子孙的生存环境,公民偏激地选择了从源头杜绝污染事故发生。2009年年底,广州市番禺区“垃圾门”事件引起全国关注,致使垃圾焚烧项目走入困境;2012年,经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四川省“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在动工期间遭到民众抗议,最终政府宣布项目停建。

垃圾焚烧和钼铜项目均属于重大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在环境危机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变废为宝,解决废弃物与人之间的土地之争,属于循环经济的良好典范,从环境、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看,此类相关项目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公众环境知识有限,政府公信力下降,致使此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循环经济项目胎死腹中。

4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推进我国循环经济

发展的路径4.1 以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污染的综合控制治理,都离不开环境科技的进步,必须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探索清洁能源及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在生产阶段将绿色、环保、生命周期等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中,改进生产工艺,选择无害化、可循环原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变上游废弃物为下游产品原料,综合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逐步完善不同企业的技术标准,灵活变通,发挥不同企业的技术优势,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广阔平台。

4.2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德国是个法治国家,环保法律很完善,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德国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法律基础,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同时提高了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工业界和经济界认识到经济和生态保护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良好的大气条件、水域和土地即是生活的必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6]。

在利益当前、环境危机频发的今天,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对循环经济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下阶段发展中,应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污染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循环经济立法中的主动控制性;其次应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本框架,制定具体的有操作性的专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最后应加强地方循环经济法律建设,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补充循环经济激励措施,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指导企业生产,从法律上为政府监督提供依据。

4.3 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环境是人民的公有财产,而政府作为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应承担起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循环经济作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政府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要明晰国内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强化政府政策导向,以循环经济为主体,在发展中融入低碳等超前理念,使循环经济与时俱进。在当前环境危机形势下,循环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在循环经济现有框架下, 以人类现有的技术而言, 作为特殊资源的化石能源无法完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7]。但整体上,循环经济对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枢纽作用。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应该综合经济、社会、地域等条件,全面分析,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结合当前环境形势,创新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通过构建“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低碳动态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待低碳经济成熟时方可转换主体。

其次,要改革现行经济考核体系,在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中融入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理性看待经济发展,从国家层面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逐步落实到企业层面,全面实现绿色GDP考核制度。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8]。

最后,通过免税、减税政策,推行绿色产品认证等措施,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

4.4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

日本是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通过制作、分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绿色消费者全国网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9],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该体系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充分的先例,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督、惩罚、治理力度,通过政府、公民和各种民间组织在政治、社会和市场等各领域的不同力量的互惠、习俗、强制、行为等博弈活动,加强政府与民间沟通力度,了解民众心声,建立良好的公信体系。以政府的公信力作为民众环境担忧的定心丸,在加强前期论证、实验的前提下,为重大循环经济项目保驾护航。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要利用学校进行循环经济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和大学生的学历教育中都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

最后要运用舆论传媒等各种手段对公众进行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公民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如果能从思想理念上接受循环经济,在认识上理解循环产业的环保措施,在组织上听从政府决策,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并从身边做起,则循环经济一定会成为造福人类的新举措。

5 结语

循环经济的思想是人类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困境,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物。循环经济理念的演进与人类合理利用资源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资源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10]。循环经济为当今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指明了道路,我们应紧紧把握这一思想理念,在行动中恪守循环经济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资源循环利用这个核心概念,并与政策指导、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及相关法规制定等主要工作环节紧密联系,让循环经济实实在在地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 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 财经政法资讯,2007(1):3~8.

[2] 加藤尚武.资源危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 丁登林.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对策[J].达州经济,2008(1):29~31.

[4] U. 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R]. London:UK,2003.

[5] 黄丽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J].发展研究,2009(7): 63~65.

[6] 梁剑琴.循环经济立法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94~97.

第9篇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产业结构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为国家的经济房展提供导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所以,产业结构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符,找到符合我国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变;经济

时代在不断的前进,世界的经济也在曲折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早期我国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比例相当的小,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供,人们对于工业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工业品,我国针对该时展倾向,并且利用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加大对第二产业的开发,此时便出现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直至今日,我国的工业也是我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但是,世界提倡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各个国家都在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我国在于第三产业方面的投入是很少的,这对于我们跟随时代潮流以及遵循国家的经济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这便需要国家针对此现象进行产业结构转变,让我国的产业发展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兼顾经济效益与资源效益,保证我国的经济长远持续循环发展,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变可以缓解当今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给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经济发展的长远性,所以,本文将对产业结构转变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转变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总结。

一、产业结构转变的现状

从古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虽然,国家在根绝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管辖区域面积广的现实条件下,要想转变产业结构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下面我将产业结构转变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一)在产业结构模式上,再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都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在农业时代,我国的经济始终都是出于比较劣势的位置,没有足够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位置也是相当的渺小。后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推行的一第二产业即工业为主,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即新兴产业或者服务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二)在产业结构转变的问题上,转变的道路总是坎坷的,不会一帆风顺。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我们需要面对的阻碍。1、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相关法律以及制定的相关体系存在不足。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工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以第二产业即工业为主不利于我国的长远经济发展,不能够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没有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2、我国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落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等生产条件方面阻碍着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转变。我国在第三产业即新型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较滞后,导致这一结构很大部分是因为我国的生产技术比不上其他国家,没有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支持,我国的产业结构得不到改善,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阻碍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转变才能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

由上可知,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成了经济发展的阻力。其实,存在问题并不可怕,找到问题,并对症下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会将经济发展的阻力转化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农业对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贡献却越来越多,说明,农业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所以,对于农业的支持必须加大,可以进行科技化的农业生产,实行科教兴农,达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化。同时,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适当的增加,比如:农业补贴等等。拉动农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二)对于工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当今环境污染较严重、自然资源供应能力不够的形势下,调整工业的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面,可以降低对工业的支持力度,让工业家们明确当今的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设备以及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生产技术,让生产过程更加的清洁化,让生产原料利用最大化。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竭的,我们的生活不能够离开产业。我们就必须找到更加环保、更加绿色的产业发展方式。第三产业是当今的新型产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物质生活要求提高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对于我们保护环境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所以,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朝着平稳、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变,将时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的实际国情为转变依据。让我国的产业结构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要想国家的经济能够长远持续的发展,那么必须兼顾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让产业结构平衡运行。

参考文献:

[1]吴仁洪.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兼论我国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其使命[J].经济研究,1987,10.

[2]车士义,郭琳.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