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轻工业的特点

时间:2024-01-10 14:50:05

导语:在轻工业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轻工业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科学技术的滞后制约着轻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轻工业的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目前的轻工业现状来看,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进入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分散,没有较大的创新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普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大多数生产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其产品、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设备陈旧和研究资金的缺乏,都使轻工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科学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增长方式依然显得过于粗放,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缺乏进一步精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3,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产品质量偏低、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循环能力、清洁、再利用资源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解决措施

1.加强培育生产业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生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的生产业不仅能够保持地区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应从适应新时期生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实好各项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合乎条件的企业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4.建立、完善轻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化轻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能确保行业的共同利益和所参与会员的自身利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协会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明确其指导性。二要出台且完善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用于开发轻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购买国外先进研发设备等的费用,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三要加快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对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在稳定传统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加高端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还要开拓出国际化的高端市场;在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兼并与重组,将企业当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区域内,需要培育出更新的特色区域,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确保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5.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轻工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轻工业是中国消费品工业的主体,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承担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出口创汇、吸纳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姜春风.轻工业食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1).

[2]刘向军.2010年轻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走势预测 [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02).

第2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工业生产;技术;运用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其在应用中的问题也应得到重视。时代的发展要求工业与时俱进,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业发展,必须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水平。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和机械工业化的实现,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但一些企业过分依赖自动化技术,导致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企业依然需要人工生产。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应关注机械生产过程,实现智能生产与人工生产的合理结合。及时排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从而逐步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另外,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新工艺和新设备引进过程中,缺乏相关培训,导致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强,基于此应普及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企业生产中起到积极作用。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是工业的两种形式。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将轻工业与重工业分开,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机械自动化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中的应用。

(一)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轻工业生产

与重工业不同,轻工业的自动化技术相对简单。主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其自动化技术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批量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轻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打破了传统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农副业上,水稻、小麦、棉花等收割技术得以优化,降低了农民的压力。而在化工行业上,洗衣粉、牙膏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自动生产和检验给人们的安全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生产中,需要结合产品生产的不同特点,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调整,从而确保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周边环境,使用产品的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制作模式下,不但效率低下,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为促进轻工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优化轻工业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从另外一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完成轻工业从手工制作向批量化生产的转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重工业生产

重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我国重工业发展处于中级阶段,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生产效率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在工业生产中,智能化技术应逐渐实现了重工业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污染的降低。重工业涉及内容复杂,其产品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一些产业的安全隐患巨大,如石油开采。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模式人员伤亡时有发生,生产效率也很难提高。而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使石油开采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员同时工作,从而确保了操作安全。但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该技术尚未完全实现,还需要基于企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由于重工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少应用,导致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这要求相关部门普及电子科技技术,实现体化的管理制度。重工业生产中,一旦出现失误将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则降低了失误,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利与弊

基于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其应用具有必要性。但从另一角度分析,自动化技术下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认真分析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利与弊,从而合理的应用这一技术,确保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另外,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自动化技术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操作。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正确衡量这一因素,既重视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批量化,又要重视员工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的发挥,防止工业生产出现不平衡现象。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自动化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综合国力,因此未来自动化技术将以规格化生产和精细化生产为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们的需求。另外,在重工业领域自动化技术还将以高精尖产品的生产为目标。从我国工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工业的改良。未来发展中,自动化技术将趋于完善,对目前无法实现完全智能化的缺陷进行补充。当然,在自动化技术形成过程中,员工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都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必然。通过这一技术,将逐渐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未来,这一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手工技术将逐渐被取代。

四、总结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未来,自动化将成为工业生产的必然。对于我国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下一阶段,工业生产的目标将以如何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主。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何红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

第3篇

一、江浙两省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比较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幅比2007年回落4•7个百分点,而浙江省2008年同比增长10•1%,比2007年回落7•8个百分点;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比2008年高出0•4个百分点,而浙江省同比增长6•2%,比2008年进一步回落3•9个百分点。可见,金融危机对浙江工业经济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江苏省。图1反映的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江浙两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的变动轨迹。对比两省工业经济的月度数据变化轨迹,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细致的特征。

1)在金融危机的逐步影响下,2008年3月-2009年2月,江浙两省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比较而言,浙江省的回落幅度更大,最大回落幅度高达23个百分点,2009年1-2月甚至出现了同比-8%的巨大降幅;同期江苏的最大回落幅度却不到浙江的1/2,为10•2个百分点,最低增长速度也在+8%(同样出现在2009年1-2月)。

2)2009年2月开始,两省的工业经济均开始明显的复苏。江苏工业增长率在2月份就迅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浙江省的增长率却到2009年底左右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此外,2010年1月后,两省的工业经济均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浙江的情况要稍好于江苏。

3)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008年3月-2009年4月,江苏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最大波动幅度为14•9%,而同期浙江省的最大波动幅度却高达33•5%,是江苏省的2倍多。在这个时段,江苏省增长率的标准差为3•66%,而浙江省却达到了7•49%,也是江苏省的2倍多。

鉴于以上两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具体特征,我们将分析区间划分为两个阶段:工业经济不断回落的2008年3月-2009年1月为第一阶段,工业经济逐步回稳的2009年2月-2010年4月为第二阶段。

二、两省工业增长差异的供给结构原因探讨

一般认为,江苏工业经济是偏向于外资驱动的,而浙江工业经济则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主导;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与浙江省相比,江苏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显著高于轻工业。于是,我们自然就会猜测,金融危机下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是由于其工业结构的不同导致的。为此,我们将从轻、重工业结构和企业类型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两省工业经济的变动轨迹,以此验证我们的猜测。

(一)增长率的分解

为了考察上述观点,我们先进行增长率的分解。假设一个经济由两部分组成(多部分情况下以此类推),其产出分别为Y1和Y2,总产出为Y,于是:式(1)表明:总量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由各个分量增长带来的总量增长之和,换言之,Y的增长率=Y1的增长率•Y1在Y中所占的份额+Y2的增长率•Y2在Y中所占的份额。我们将这两项分别称为Y增长率的Y1分量和Y增长率的Y2分量。

(二)工业增长率的轻重工业结构分解

从直观上观察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在危机开始阶段的2008年4月-2009年2月,江浙两省的轻、重工业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衰退特征。进一步细致观察还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江苏省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同期的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而浙江省的情况却大致相反。在2009年3月以后,两省重工业的复苏均比轻工业强劲。这一直观结果并不能直接用来解释结构差异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因为它并没有考虑不同经济组成部分的权重,事实上,如果经济的某一部分仅仅占据很小的比重,那么即使其增长速度超过其他部分较多,其对总体经济的贡献也是很小的。为此,必须考虑其所占比重带来的影响。根据式(1),我们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进行分解,得到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率的重工业分量和轻工业分量,具体结果分别绘于图2(江苏省)和图3(浙江省)中。比较图2和图3,我们发现:在危机日益严重的第一阶段,江苏工业经济增长率的重工业分量明显大于其轻工业分量,由此可以认为重工业的确是稳定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轻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下降的影响。浙江省有所不同,尽管其重工业的表现也要略好于轻工业,但基本出现了同步下滑的特征,从而它没有支撑住浙江工业经济的整体下滑。在工业经济明显复苏的第二阶段,江苏省工业增长率的轻工业分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而重工业分量却明显回升到了一个比原先更高的水平。与之形成对照,浙江省工业增长率的轻工业分量和重工业分量却双双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重工业分量的上升力量尤为强劲,以此成为其工业经济迅速回升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轻工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三)工业增长率的企业类型结构分解

从企业类型上,由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江浙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为此,我们仅对它们的增长率分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具体计算结果将其描绘在图4和图5中。

从图4可以看出,江苏的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的增长率分量在第一阶段急剧下降,到2009年1月到达了最低点,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全年其值低于私营工业的增长率分量,说明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低于私营工业的贡献。相对而言,私营工业却非常稳定,其增长率分量大多保持在4%~8%之间。

由此可见,稳定增长的私营工业才是江苏工业经济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这一结论与人们通常的观点是相左的。浙江的情况与江苏有所不同(见图5)。首先表现为浙江私营工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率在第一阶段的同步大幅回落和在第二阶段的同步稳定回升,其中私营工业在第二阶段的回升势头尤为强劲;其次表现为其私营工业的增长率分量始终大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的增长率分量,这与私营工业占据较大比重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浙江省私营工业、港澳台投资工业与外商投资工业增长率分量变动的同步性特征非常明显,因此,浙江工业经济的衰退和复苏其实是一种整体性的衰退和复苏。考虑到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可以大致推测,浙江工业经济的衰退和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需求萎缩和随后的复苏直接作用的结果。

三、两省工业增长差异的需求结构原因探讨

消费、投资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管对一个区域来说,直接分析这三种力量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往往无法按区域直接分割满足各地区消费需求的具体供给指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消费、投资与出口的数据对比,从一个侧面大致看出推动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力量对比。从两省消费、出口和投资额绝对值的变动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两省的出口总额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波动,其中在第一阶段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轨迹,在第二阶段总体出现了持续性的回升态势;第二,不论是在第一还是第二阶段,消费变量基本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工业投资额与工业增加值轨迹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同构现象;第四,两省的出口变动明显要比工业经济增加值及其他变量滞后一期,因此,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出口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

(一)各需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国家层面上说,消费、投资、出口均会正向影响工业增加值。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情况就会有些不同。经计算,我们得到金融危机以来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投资额和出口总额变量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具体见表1。数据表明,江苏省的工业增加值与消费、投资及出口的相关系数差距不大,大致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股力量比较均衡;另外,消费与投资正相关、投资与出口负相关,说明江苏的工业经济比较重视国内需求,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而浙江省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其工业增加值与投资及出口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2和0•77,说明浙江工业经济的投资依赖与出口依赖特征非常明显;另外,出口与投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62)、投资与消费负相关,说明外部需求依赖性的特征依然严重。可见,江苏工业在保持经济内外需求的平衡方面要明显好于浙江工业经济,这应该也是在金融危机中两省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江浙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

我们将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江浙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具体的计量经济学方程如下:lnY=β0+β1lnC+β2lnI+β3lnX+ε(2)其中:Y为工业增加值,C为消费总额、I为工业投资总额、X为出口总额、ε为随机误差项。

1.总体差异比较

利用852008年3月-2010年4月两省工业经济运行的月度数据,在E-Views软件上运行,分别得到以下结果:江苏省:浙江省:比较方程(3)和(4),我们发现:第一,江苏工业增加值对国内消费的弹性为0•4556,高于浙江的0•4326;第二,浙江工业增加值对投资的弹性(0•2847)明显高于江苏(0•1474);第三,浙江工业增加值对出口的弹性(0•3742)也明显高于江苏(0•3406)。

2.分阶段比较

比较第一第二阶段的弹性系数,大致可以判断出危机前后两省需求力量的变化,我们将分阶段拟合系数列于表2中。比较两省在第一阶段的拟合系数,发现江苏工业增加值对出口的弹性系数为0•368,明显低于浙江省的0•446,由于这一时期消费基本稳定、投资弹性不大,因此,在出口迅速萎缩的情况下,这一因素也就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衰退更为严重的根源。比较第一、第二阶段两省拟合系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两省工业增加值的消费弹性下降、增加值的投资和出口弹性上升,因此,可以认为两省工业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还是主要来自出口需求的强劲复苏和投资弹性的上升。

第4篇

关键词:新疆;工业结构;环境;灰色关联度;工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30-03

工业结构是指工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各个工业部门彼此之间和工业部门内部行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1]。工业结构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各地区又有自己的社会经济特点,只有将工业结构调整问题放到区域背景条件下,具体分析工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才能对工业结构调整提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方案设想。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新疆工业“三废”污染的日益加剧,严峻地制约着其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新疆工业结构及其变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为新疆工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指导。

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工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其中,定量分析有:于法稳、刘永涛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重庆工业结构、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灰色关联树[2];关南也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岛地区主导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3]。定性分析有:陈传明从理论上进行了闽江流域工业结构和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通过对江苏的实证分析,描述了工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5];李金香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定性说明了宁夏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个别学者还从行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笔者也从行业角度将新疆工业划分为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六大行业,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调整工业结构、加强“三废”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新疆基本状况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四面远离海洋,不仅交通不便,难以开发,区间合作和产业体系都相对封闭。因受大气环流条件的限制,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变化剧烈,但日照充足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干旱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是有限的绿洲,从而形成了新疆的绿洲经济系统。在此种经济系统下,环境相对脆弱,一经破坏则无法恢复,而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对新疆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

二、新疆工业结构变动状况

研究工业结构首先需要对工业部门进行划分。笔者将新疆39个工业行业分成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有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轻工业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在整合过程中,由于新疆缺失大量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据,所以将其舍去,未纳入研究范围。本文使用的数据均以当年价格水平计算。

新疆工业产值由1995的219.01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 405.11亿元,增加了6倍多,工业产值比重也由1996年的26.9%增长到2007年的39.9%,说明新疆工业取得了相当重大的发展。但其1995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942,而全国同期为1.926,六大行业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也都比全国低得多,由此说明新疆工业较全国水平发展还很缓慢。新疆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新疆的工业发展还有望有更大的突破,赶上全国水平,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指导新疆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由图1可知,2002年后,工业增长迅速,各行业产值有所增加,但行业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料工业在2001年大幅赶超采掘业成为第一大行业,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制造业虽产值在增加但所占比例却在下降,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产值和所占比例变动不大,新疆逐渐形成了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全国相较新疆,采掘业比重较低,而原料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却很大,说明加工技术新疆较全国落后,且产品加工程度不高。

全疆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相当突出。从1995到2007年,采掘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一直是主要行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占采掘业产值比例高达80%以上。在原料工业中,各个行业产值都较大,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一直持续第一,且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8%增长到2007年的50%,产值从1995年到2007年增加了将近19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虽比重逐年下降,但在轻工业中所占比例仍在80%以上。在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基础上,又突显出采掘业下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原料工业下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说明新疆经济较为封闭,这二者中前者为后者的前提,这与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相对应的。新疆的工业核心是能源资源开采业和以相关能源资源为基础的原料工业。新疆工业中各行业的资源依赖度很大,发展极不均衡。

三、新疆环境污染状况

为反应环境污染状况,本文选用了六个基本指标来表示,分别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方便显示其变动情况,特将各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处理,从而将口径不同的六大指标数据同时反应在一个趋势图中。其变动状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各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动较大。工业烟尘排放量在2000年前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的23.3万吨下降到了2000年的8.4万吨,在2000年后不断上升直到2007年达到20.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在2002年达到最小后逐渐上升,它们均变动较剧烈;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平缓,上升幅度较小。总的来说,工业的发展使污染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环境污染不断严重,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适当调整工业结构,可使环境污染速度变慢。

四、工业各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

受到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的限制,为反应工业结构变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灰色关联度是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两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态势一致性高,则两者的灰色关联度大;反之,灰色关联度就小。

(二)数据分析

由于灰色关联度只有正值,灰色关联度分析无法反应两因素之间的关联方向问题,所以本文先计算了各工业行业对污染指标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关联方向,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关联度。将1995―2007年的13个灰色关联度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不同行业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污染关联度。

计算的相关系数显示,六大行业与六大污染物指标的相关系数中除其他工业与烟尘呈负相关外,其余全为正相关;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与采掘业相关系数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原料工业相关系数最大。由此可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对环境影响大。各行业对各污染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如表1所示。

要想知道不同行业对环境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需要对上述不同污染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加权平均,即某行业污染关联度乘以各污染物权重,我们不知道废水、废气或其他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无法确定其权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此作如下假定:各污染物权重是由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决定的,我们将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各污染物对人的危害程度,并认为各种污染物都对人产生影响,且危害一样。于是假定六种污染物的权重均为1,从而得到了各行业对环境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其他工业的综合关联度为0.558、0.554、0.627、0.582、0.67、0.381。

由表1可知,其他工业对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是最大的,因为其下只有一个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此行业极易造成对水的污染;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对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关联度是最大的,其综合污染关联度也最大,这与相关系数反应情况不同,主要是因为其下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都易产生废水、二氧化硫、烟尘和固体废弃物等,以印刷业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新疆农业对塑料制品需求大而引起的污染;制造业,在制造各种设备和器械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还容易形成各种固废物,采掘业和原料工业用到制造业的机械,有一个间接作用在里面。从综合污染关联度看,除其他工业外,五大行业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都大于0.5,且很接近,可知新疆工业发展必然会对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影响。因为各行业污染有强有弱,通过合理调整工业各行业的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污染程度。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新疆工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环境污染各指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特别注意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下各行业的限制和调节。新疆这种以采掘业、原料工业为核心,制造业不发达的工业结构,不仅对资源有太大的依赖度,还对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影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对新疆工业结构进行大力调节。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工业三废造成的。工业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节省能源,减少排放,防止各污染指标超标。政府应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制定正确合理的制度进行监督和控制,将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二)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

影响新疆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工业结构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根据新疆的资源情况、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诸项因素,确定新疆工业发展的合理结构。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要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采掘业与原料工业,同时应特别注意,这类两大工业行业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为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应促进新疆工业结构往多元化发展。发展新能源行业,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由以煤炭、石油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调整工业行业产品结构,将发展低能耗、节水型工业作为重点,控制能源消费增长,做到优劣互补,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现有工业进行改造提升,使其在节能、节水技术和降低污染方面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调整工业结构是一个相当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在企业的发展中应强调环境保护与其短期生产行为相矛盾。公众自发地认识到工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并自觉地保护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社会各方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的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9.

[2] 于法稳,刘永涛.重庆市工业结构与环境、资源灰色关联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3).

[3] 关南.青岛工业与资源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

[4] 陈传明.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J].福建地理,2000,(3).

[5] 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江苏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

[6] 李金香.宁夏工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6,(4).

[7]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1-44,112-124.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o the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LIAO Rong-jing,LIU Ke

(Graduate student college,Xinjiang university,Wulumuqi 830046,China)

第5篇

一、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特点

(一)兼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行业比重提高,原料工业比重下降

2003—2010年间,工业从业人数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占工业从业人数比重,2003年为42.1%,2010年下降到40%,下降了2.1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从业人数比重,2003年为57.9%,2010年上升到60%,上升了2.1个百分点。从年平均增长速度看,各行业之间的差别较大。

一是兼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行业从业人数增速较快。2004—2010年间,通信及电子设备、电子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6%、12.49%、9.1%和8.65%,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8%)7.96、4.44、1.06、0.61个百分点。

二是具有高能耗特点的原料工业增速低于平均水平。2004—2010年间,金属及非金属制品、石油炼焦、化学、黑色金属四个行业分别增长6.63%、6.41%、6.19%和4.39%,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41、1.63、1.85和3.65个百分点。但是,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增长8.74%,高于全行业增速0.7个百分点。

三是轻工业增长呈现分化特点。2004—2010年间,纺织服装业增长5.32%,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72个百分点,但食品饮料、木材造纸两个行业均增长8.5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0.47个百分点。

2010年与2003年比较,兼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行业占制造业从业人数比重上升。电气机械、通信及电子设备、通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4个行业分别提高了1.77、3.61、0.4、0.45个百分点。4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7.42%提高到33.66%。

具有高能耗特点的原料工业的比重下降。黑色金属、石油炼焦、化学、金属及非金属制品4个行业分别下降了1.12、0.12、0.73、1.02个百分点,但有色金属业的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上述5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6.64%下降到23.65%。

轻工业的比重变化呈现分化态势。纺织服装业的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食品饮料、木材造纸两个行业分别上升了0.25、0.18个百分点。3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比重从33.33%下降到31.44%。

总体上看,兼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行业的从业人数比重上升,具有高能耗特点的原料工业以及轻工业的比重下降。

(二)技能、技术劳动者需求增幅大于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和产业技术提高,技能、技术劳动者需求大幅度增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2003—2009年,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内的技能劳动者增加了1930万人,年均增加386万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人数比重,分别提高了4.37、2.73、0.54、0.11个百分点,而初级工占技能劳动者总人数比重减少了7.74个百分点。

然而,相对于技能、技术劳动者需求的快速增长,技能、技术劳动者供给增长缓慢。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在全国部分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收集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表明,2002年以后,各等级技能、技术劳动者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值(求人倍率)均超过了1,技术、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速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技术、技能劳动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且总体上越是较高等级,供不应求的程度就越大,如2011年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值达到了1.88、1.76和2.29。然而,劳动者整体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值在多数年份未超过1。这说明中国同时存在着技术、技能劳动者数量不足和劳动者总量过剩的现象。

(三)制造业对低文化程度劳动力的需求仍然旺盛

制造业所使用的劳动力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2009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0.8%,高中文化程度者占20.6%,大专及以上者占8.6%。据2010年12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制造业中使用的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在纺织、服装、鞋帽业中,男性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比重接近80%,女性农民工的该比重超过了87%。2002—2009年间,制造业的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的学历构成,几乎未有大的变化。

第6篇

一、运行特点

1、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加快

截止二月底,全县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204.1%;实现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340%;创利税0.3亿元,同比增长200.0%。拉动全县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县经济效益拉动作用呈增强态势。

2、三大行业成为促进工业效益提高的主要增长点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三个行业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成为工业效益增长的主要拉动点。截止二月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30.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13.2%;汽车制造业实现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75.6%。这三个行业共实现利税1.9亿元,拉动全县经济效益增长了16.1个百分点。

3、基数较低拉动

年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总数达86家,较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数量上有较多增加,同期基数较低,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重工业略快于轻工业

截止二月底,全县39家重工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56.2%,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6.9%,创利税2.0亿元,同比增长100.0%;全县47家轻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03.2%,创利税0.3亿元,同比增长50.0%。重工业营业收入和利税增速分别高于轻工业56.2、50.0个百分点。

5、大中型企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截止二月底,全县11家大中型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86.5%;实现利税1.9亿元,同比增长111.0%,数量不多确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3.1%。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县工业仍以煤矿开采、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其对工业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弱。

2、与兄弟县区比相差较大

全县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市处于下游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全县企业个数少;二是缺少大型企业支撑;三是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缺乏一批高利润行业。

三、建议

1、要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要深入重点企业,及时为企业解决面临的重大困难,确保重点企业能健康发展,如安驰汽车、宏健食品等,特别是开发区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进而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全县要集中力量,重点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引导企业加强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第7篇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制造业;服务业

1综合情况概述

长三角总占地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仅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的5.8%,但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约20%),构成了中国经济崛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全球讲产业链讲,长三角的一大优势是资源成本的价格偏低。长三角目前的经济水平其实已经达到了欧美先进国家的水平,是整个长三角相对于全球产业链中其他经济条件相似的国家而言,资源成本明显偏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三角的周边地区如江西、安徽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各种产品的流通使物价水平无法提得过高。从整个亚洲的来看,能与长三角竞争的工业地区主要由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其湾日本工业带技术先进,但资源成本偏高。而渤海、珠三角工业带的基础设施建、资本、人口素质、科技研发能力等都不如长三角工业带。

2地区主要特点

2.1上海的特点

首先,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拥有江苏与浙江所不具有的地理优势,即处于长江的入海口。从出口来看,任何由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要出口如果通过长江进行运输,其目的地必然是上海。而任何进口产品如果要通过长江进入内地,第一站也必然是上海港。

其次,上海的服务业相对于江浙两省比较发达。近年来,上海的制造业发展远不如服务业发展的快,目前上海的服务业不仅要满足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整个长三角的需要。目前,上海市的服务业产值增量约是农业的一百倍,明显超出制造业。

服务业对于产业链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譬如发达的物流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制造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发达的金融业已可以给制造业提供巨大的财力支撑,降低制造业本身存在的市场风险;而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长三角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

最后,上海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由于其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海无法发展大规模的发展重工业,而相对密集的资本与技术却使上海具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条件。虽然目前上海制造业整体滑坡,但高技术产业却蓬勃发展。上海无论是从事科技活动机构与人员还是对于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从2002年到2007年上海市从事科技人员增加了四万人,支出增加了200亿元(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8》),上海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从根本上提升整个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2江苏的特征

江苏省是整个长三角的制造业中心,相对于上海,江苏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料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浙江,江苏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能力的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江苏省的经济环境特别适于重工业的发展,是整个长三角重工业的发展基地。江苏省将重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2.3浙江的特征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浙江省的发展速度一直在我国沿海各省份中名列前茅,从1978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的20年间,浙江省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3.5%,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3.8个百分点,比江苏省高出一个百分点左右,GDP总量占全国的6.5%,到2001年浙江的GDP已跃居至全国第四位;浙江省的制造业虽然呈现快速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但与上海江苏的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制造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目前,浙江省的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这类行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如从事医药品制造、计算机应用以及微电子制造业等新兴制造业的单位则属于少数,并且无论在营业收入上还是规模上都比较小,与本省原有的传统制造业相比总体实力较弱。目前,浙江省的轻工业企业数量比重工业企业数量高出了约三千家,所以浙江省的工业发展在总体上依然以轻工业的发展为主,一直未能完成向重工业的转变。由于轻工业产品本身利润不高,一般不进行分工,所以浙江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还处于初级阶段。

另一方面制造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而这直接导致了各行业规模较小,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地说,厂商的固定资本越少,营业成本越高;厂商的固定资本越多,营业成本越低。所以,如果企业的资本较低,必然会影响它们盈利能力,弱化它们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浙江省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私营企业,而这些企业中百分之九十又是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市场影响大,在全经济多变的今天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十分困难。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长三角的发展相对滞后,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形成自身制造业发展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浙江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前期,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不如江苏大,而浙江与上海和江苏在地理上隔阂又使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与上海关联较小。因此,浙江的制造业完全可以走其自身独立发展的道路。

3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但从地区的角度讲,长三角各城市的发展却是参差不齐的,上海的服务业、浙江的轻工业、江苏的重工业相互补充,取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这是因为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为制造业与农业服务的,因此,由于上海市场有限,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面向整个长三角;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对外开放水平极高的城市,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作为长三角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上海服务业发展几乎直接决定了长三角的服务业能否在全球产业链中立足。

江苏的重工业发展关键在于定位问题。近年来,江苏省的制造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逐渐,江苏省的产业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升级对上应适应整个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对下则应保证长三角整体经济的发展,只有从全国的视角服务长三角,才能真正确立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浙江由于资金条件有限、人力资源素质较长三角其他地区较低,而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主要应提高浙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私营企业提高了浙江经济的市场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使浙江的企业容易破产,所以,浙江经济要与江苏的制造业结合,争取扩大企业规模,还应与上海配合,利用上海的资本、技术优势提高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从总体上讲,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一方面,长三角在整个世界产业链中正处于崛起阶段,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长三角应该围绕自身的特点发展,提高其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长三角产业的发展不仅应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该通过全球产业链促进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局[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字:中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我国与外国在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等差距,就必须对轻工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了解和判断,通过分析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我国下一步的计划和目标,努力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本文就从轻工机械行业的特点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究,并对能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轻工机械行业的概念

1、轻工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对于轻工机械的定义,一般就是指能提供人们生活的一些消费品和一些手工工具的一个行业,按照轻工机械所加工的原材料的不同可以讲轻工机械行业划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和非农产品为远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一般都是对食品等衣食住行的相关产品,而对于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机械加工一般都是对一些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一些文体用品和医药用品等日常消耗用品。

2、轻工机械的特点

轻工机械行业是一门应用科学,因此具有多学科应用、中小企业为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环节等特点,由于轻工机械是轻工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因此轻工机械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人们对于工业设计的艺术感等方面的加强,更加加快了轻工机械的加工工艺的进步,轻工机械可以对一些材料进行精密的加工,在如今这个对消费品不仅要有物品本身的需要,还要有美学的价值,而轻工机械正好可以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美学的精加工;目前轻工机械在我国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轻工机械占到了总轻工机械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作为轻工业之一的轻工机械也就成了轻工业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轻工机械加工的原料,有一多半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其余来自于矿产等,这就使轻工机械加工行业成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

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和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据相关部门统计,轻工机械在出口和生产的总量在轻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的产业,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市场和企业组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轻工机械在市场上主要有十一个大类,而在这十一个大类中,缝制机械在轻工机械中的发展势头最猛,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轻工机械。

2、机械产品发展趋势

对于轻工机械的加工的机械产品的发展,无疑是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化,先进的制造设备是高科技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机械产品的自动化、数控化、高精度等相关方面发展成为了目前的主流趋势。

3、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成为了劳动密集的产业,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技术更新就更加快了,目前轻工机械行业是一个大的概念,轻工机械行业还可以细分成十几个具体的行业,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是对于这些轻工机械行业加工出来的产品高技术化是共同的,轻工机械行业正在向着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相关的技术方向发展。

4、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加快和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轻工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也开始被人们关注,管理对于轻工机械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管理可以使轻工机械更加高效的生产,目前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向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以科学的管理方向发展。

三、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路径

1、加快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轻工机械业

由于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在轻工机械行业等方面的高科技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与西方和日本等一些发达的国家的轻工机械高新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对我国的轻工机械产业建立一个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机制,国家颁布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来明确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标准,使企业在执行时有条可依,并且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轻工机械产业的投入力度,这可以加快产业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速度,争取在三年内对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完成基本的改造,对于轻工机械产业技术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巨大、环保等不合格的产业区进行彻底的淘汰,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是我国对传统的轻工机械老旧设备和技术淘汰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轻工机械发展的趋势。

2、实现生产业与轻工机械业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轻工机械产业的发展时,不能盲目的进行技术和企业的改革,还应该注意把实现的生产与轻工机械的发展协调起来,通过拉动内需和开脱一些国际市场来提高市场的需求带动轻工机械的发展,这样的方式才是一个协调的、完整的、可持续的发展,目前过年进行的家电下乡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的内需,这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带动是很明显的.

3、以自主创新推动轻工机械业升级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我国轻工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都不能离开自主创新,只有自己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府的鼓励进行重点技术的突破和轻工机械设备的生产,使轻工机械产业的高新技术自主化,通过产业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轻工机械产业可以持续、良好的发展的同时,加快轻工机械相关技术的自主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带动轻工机械的升级,使我国的轻工机械更好的发展。

第9篇

Abstract: Through deep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Qinhuangdao the author found some problems,such as poor infrastructure,smaller enterprises,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low.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Qinhuangdao,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trategic sconomic mode with light industry as pillar industry and along with port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关键词: 秦皇岛;轻工业;港口;旅游业

Key words: Qinhuangdao;light industry;port;tourism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251-02

0引言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是国内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目前已初步形成粮油食品、机械制造、玻璃建材和金属压延四大支柱产业加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格局。 但是,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秦皇岛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城市。

1秦皇岛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经济发展现状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到80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12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327.96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增加值292.3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89.87亿元,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8426元,比上年增长10.9%。三种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3∶40.5∶48.2。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达98.61亿元,增长27.7%。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45亿元,增长16.3%。总体看秦皇岛市的经济发展是稳步上升的,但增长幅度迟缓。

1.2 存在问题

1.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代化交通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如与京津冀其它的地区城际快速通道还没有完全形成,缺少民航机场等影响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和整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城市公用设施有待提高。目前仅有北戴河东西部和海港区两个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昌黎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其它县区还无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64.01%。缺少清洁型能源等。目前秦皇岛市三个城区之间,有许多待开发区域,海岸线利用率较低。

1.2.2 企业规模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逐渐加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就要积极拓展企业的规模。截止到2004年,秦皇岛市有大中型企业仅49家,而在这些大中型企业里,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不过十余家,除个别行业产业的集中度较高以外,其它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很难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同时,已经形成的区域性的产业趋同格局,也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2.3 海洋经济发展缓慢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海洋经济发展滞缓。海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效益低,每公里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山东等沿海地区。海洋化工、海洋食品业发展缓慢。远洋渔业、海洋运输业亟待进一步加强。港口与城市在港口功能、临港产业、集疏运、用地等方面都缺乏沟通和协调,没有形成合力。临港产业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拉动力弱。港口运输处“黑重白轻”,散货、集装箱比例偏低的发展状态。

2秦皇岛经济发展战略途径

2.1 以轻工业为产业支柱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针对秦皇岛市的自身特点就要有重点地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齐燕数控机床、康泰医疗设备、熔石英玻璃、超薄液晶显示玻璃、领先科技生物肥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整合信息化资源,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河北软件基地、燕大科技园等创业环境继续改善,这都体现了我们以科技为本的基本思想。 秦皇岛的发展应树立良好的轻工业支柱产业,如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深入使其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秦皇岛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独特优势,处于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生产酿酒葡萄的各项条件可与法国波尔多地区相媲美。酿酒葡萄种植、酒堡酒庄酿酒、工业化酿酒、葡萄酒文化旅游、葡萄酒贸易、葡萄深加工和配套制造业7个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以此带动秦皇岛市轻工业的全面发展。

2.2 以港口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为发展两翼

2.2.1 港口建设以秦皇岛港为核心整合腹地海陆物流体系和物流通道,推动物流链的纵向一体化进程。要依托“东出西联”战略,瞄准整个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地区,构建通向港口城市背向区域的交通干线,打通至俄、蒙资源产地的联系,把东亚、东北亚与中亚、欧洲连结起来,通过缩短腹地区域出海距离,建立本港发展的稳固后方。以资本、项目和出海通道的优惠以及便利密切的经济联系,使秦皇岛港成为区域经济联系的枢纽和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动力站;通过临港工业园区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使腹地区域通过工业园区和航线获得产品与市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以建设港口物流内陆化组织网络为重点,形成全过程、便捷低廉的物流体系,引导广义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向秦皇岛集聚,逐步形成经济共同体。

2.2.2 开发旅游资源强化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意识,以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为支持、生态保护为前提、项目建设为载体、文化发展为内核、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要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使其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中国北方最佳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全面提升城乡旅游的建设管理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文明程度,探索创造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城市文明模式,把秦皇岛建成国际旅游名城,成为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3结论

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秦皇岛存在的区位优势,以轻工业为产业支柱,以港口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为发展两翼的战略设想把秦皇岛建成经济强市。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一颗明珠。正确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成功路上的航标,而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