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标准农田施工标准

时间:2024-01-10 15:09:05

导语:在高标准农田施工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标准农田施工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因地制宜;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土地整治改革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2]。国家高度重视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工作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文件,充分体现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制定了建设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相关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农田在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仍能产出高质量的粮食[3]。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在政策的支持下具体地区是如何因地制宜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通过土地整治的措施使农田达到集中连片、高量高质、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等要求,体现了运用现代化经营方式和技术的新型基本农田,是保证粮食与人均占有量相均衡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高产量和优质量的前提,同时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不可预计的损害起到较强的抵御作用,为农田的安全形成一个“保护网” [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科学手段。广东省因地势、天气原因每年出现洪涝灾害次数较多,造成广东省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为此,多次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治理工作,但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对水、村、林、路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改进交通、水利、环保等设施,主要目标是保护农田建设,能有效抵抗灾害所带来的影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5-7]。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创建新型农业模式的前提,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实行农田责任制,将农田承包给个体。这种经营方式是土地利用结构较为零散,阻碍了农田规模的壮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应该利用现代化科技和新型的管理模式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程,建设集中连片的农田模式。

2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概况

2.1 广东省建设区划定形式

2.1.1 划定原则

广东省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分原则是以国家土地资源部颁发的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文件为方向,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将划定原则划分为:集中连片、将农田进行集中化管理;重点整治土地潜力较大、取得效益较为明显的区域;将国家及各地区基本农田示范区作为参考标准与之相衔接;以不打破行政界限为前提进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1.2 构建指标体系

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专家咨询交流会。其主要内容是将广东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财政支持力度、基本农田的连片性、土地开发价值4个因素作为广东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考虑范围,并合理划分了这些因素的在工作中具体比重。农田连片性占重点建设区划分指标体系的40%,财力支持占25%,粮食生产能力占15%,耕地政治潜力占20%(潜力因子分为潜力一级、潜力二级、潜力三级跟别对应的量化标准是100、80、60)。

2.1.2.1 连片性

连片性农田进行集中管理,是我国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方面。该研究以广东省2010年1:10000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参考,结合县域行政界线与相邻基本农田融合起来[8]。在融合的过程中要进行2次操作,第1次是将带有公共边的农田图斑进行融合后,再将空间距离100m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第2次融合,每1次的操作过程的前后都要仔细核对面积、图斑个数等相关数据,保持数据正常化。

2.1.2.2 粮食生产能力

高产量、优质量的粮食出产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因而,将地区粮食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划定重点建设区重点范畴内。广东省于2009年将其中的40个县(市、区)评为粮食大县。

2.1.2.3 财政支持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需要重新整治土地资源,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来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资金投放之前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广东省近几年对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安排。

2.1.2.4 耕地整治潜力

确定耕地整治潜力级别可以直接引用广东省颁布的整治规划文件中的结果数据。

2.2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首先以土地整治的现状对土地利用的调查信息为基础,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结果对其进行评估、核实;要对基本农田保护片边界进行综合确定并将其编号、记录,提取农田保护片的地类图斑目前存在的信息;根据农用土地的分等成果提取基本农田质量相对应的等级信息,并按照规定录入基本农田图斑属性与基本农田保护片;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并落实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基本农田的划定成果。通过对广东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举措的具体分析,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着深远的影响。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的要点

3.1 探究地貌地形、水文地质特点

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因素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效性。广东省位于南方,其丘陵地带与北方的平原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定要进行地质条件的勘察。只有在全面掌握和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之后,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这些条件的观察和分析,是为农田施工建设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的途径。在施工前,相关设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做好规划。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勘察结果采用不用的施工方法,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总之,在高基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条件的分析和研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应该充分结合项目的施工特点,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要求开展工作。

3.2 农田建设要积极对接其他的基础设施

农田建设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农田建设项目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服务。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地方拥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尽量避免对其造成不良的扰动和影响。在高基准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到位,取得最为理想的成绩。

3.3 注重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农田建设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只有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才能保障施工安全。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应该做好工程验收以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与项目以及立项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调动全体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实施同步的监督与管理,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进行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工程变更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核。工程变更一定要坚持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进行工程变更。质量控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各种细节的管理,及时进行备报案等整理工作,将工程内业管理和外业管理相结合,确保工程质量的总体达标。

参考文献

[1] 沈明,苏少青,陈飞香.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

[2] 沈明,陈飞香,苏少青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

[3] 邓建中,周惠红.基本农田保护分布图的编绘及标志牌的制作――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地矿测绘,2012,28(3).

[4] 张满红.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20年回顾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

[5] 吴曼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制作的技术质量实现[J].科技信息,

2013,(13)

[6] 王增刚.GIS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3.

第2篇

关健词: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51-01

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推进邵阳县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邵阳县粮食核心区做出新的贡献。

一、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开发高标准农田。

1.注重实际,坚持项目实施合理、科学、实用。在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时,我们根据丘陵地处园田化的特点,选择水源充足、梯田少,坡度低、落差小、交通便利、面积在1 000亩至10 000亩之间的整体连片的农田实施项目开发。

2.注重长远,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相结合。我们在编制高标准农田规划时,既把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相结合,又着眼长远发展规划与项目区现实情况相结合,使工程建成一处,成功一处。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10 150万元在下花桥周桥、下花桥五里、诸甲亭乡、五丰铺镇、塘渡口镇等5个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7.36万亩,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3.注重效益,坚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时,我们根据丘陵山区园田化的特点,在田块平整方案上做到数量准、考虑细、测点密,分等高线进行土地平整,尽量少动土方,田块与田块之间的高差控制合理,防止田埂塌方造成水土流失;在建设标准的选择上,适当降低建设标准,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二、创新发展理念,综合措施开发高标准农田

1.水利措施。在高标准农田施工中,我们用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资金,修建、整修山塘水库、大坝和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在山上,大力整修山塘水库,增加库塘储水容量,为旱季农田用水提供水源;在山坡,新建砼防渗灌溉渠道、开挖疏竣渠道渠道,通过放水、引水形式将库塘水通过渠道流入梯田,使坡耕地作物灌溉用水方便;在山下,新修、整修田间排渠、田间灌渠,便于洪灾时农田排涝。

2.农业措施。我们在改造梯田时,陡坡区田面宽度设置为7m~18m,缓坡区田面宽度为21m~35m,田块耕地地形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陡坡梯田修成宽度5m以上的田面,缓坡地改造以道路为框架划分耕作区,梯田地块尽可能造大;机耕道长度根据农田机械化耕作方便,有效路宽4m,其中泥结碎石路面宽3.2m,提高机械化操作,建成梯田缠腰、土地肥沃、耕作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3.林业措施。在丘陵地区土层薄、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我们栽植抗旱、抗瘠薄的水保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能够浇灌的水平梯田,栽植经济林,采取果草间作、果粮间作等形式进行治理,既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三、破解发展难题,整合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

1.争取财政投入,大力开发。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原有的投资标准偏低,我们实施高标准农田连续立项、年年争取,逐年加大投入规模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2011年,我们第一年投入1 364万元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2015年,计划投入2 828万元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丘陵地区粮食核心区。

2.整合项目资金,聚集开发。近年,我们坚持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在农综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整合国土整理、农综开发、水土保持、以工代赈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5 500万元,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3.搞好土地流转,规模开发。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我们以承包、租赁、转租等方式,将农田流转给种田大户,形成规模经营,有效破解园田化高标准农田实施过程中耕地调整的难题。近年,在邵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共催生50余户种粮大户,流转水田1.3万亩,带动项目区农户种植优质稻、双季稻5.3万亩。

第3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4

1 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分析

据调查统计发现,现阶段唐山市基本农田面积约为48.22万hm2,约占全市耕种面积的85%,,其中以迁安市基本农田保护最佳。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这些年相关部门开展了土地整治活动多达120项,共新增加耕种土地面积为0.32万hm2,但在土地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基本农田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相关部门对唐山市的基本农田状况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

2 浅析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其主要特点是土地平整、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符合现代化农业和经营的基本要求,同时农作物产量能够保持高产稳产的状态。但是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目前情况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性较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对道路、电力设施以及排灌等相关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部分地区在建设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建设速度,忽略了施工质量,为后期农业生产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在农田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壤培肥计划较少,导致建成后的耕地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2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但是部分地区农田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主动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到位,配合度较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建设的进度,导致建设周期延长,为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隐患。

3 建议及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对提高唐山地区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高效、高水平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1 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相关人员应当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如土壤土质、水电设施、道路交通等,为后续该地区农田改造提供了详细且全面的参考资料;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制定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大对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视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的各项流程,做好监管工作,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并提高其执行力度,全面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建立以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各部门之间的良好的配合、协作来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落实、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落实各部门的建设责任,并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以保证农田建设项目的圆满完成。

3.3 保证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力量,在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前提下,整合投入资金,力求实现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特别是对农业、水利、国土以及财政部门的涉农资金使用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聚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 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缓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力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张震① ZHANG Zhen;廖益涛① LIAO Yi-tao

(①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0;②天津市西青区房地产管理局,天津 300380)

(①Tianj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Tianjin 300380,China;

②Xiqing District Real 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ianjin,Tianjin 300380,China)

摘要: 在概述高标准基本农田测绘的基础上,简略介绍了VRS 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为例,对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讨,合理分析出VRS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VR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his paper takes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in Xiditou town in Tianjin Beichen District for example to attempt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VRS technology in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VRS technology can be completely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关键词 : 高标准基本农田;VRS技术;地类;遥感影像

Key words: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VRS technology;land type;remote-sensing image

中图分类号:T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64-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gps、RS、GIS)数字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政府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地理空间数据,以便于对诸如城市规划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分析,这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主要采用GPS RTK技术,因此该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基于GPS RTK的VRS技术不但能满足精度要求而且能全面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为例,阐述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 高标准基本农田简介

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为了高效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及农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建设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定、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土地。

天津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编制了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充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收集与调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基础调查及测量。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测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无大的干扰信息,接收GPS信号的能力强。基于这些特点,在该测区直接利用VRS技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工作。

2 VRS技术作业原理及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技术路线

2.1 VRS技术作业原理

GPS RTK测量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其原理是根据载波相位观测值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RTK的VRS技术的出现,为GPS RTK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VRS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的缩写,即虚拟参考站技术,这种技术是2001年由Herbert Landau等提出的,是集GPS 技术、Internet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 RTK 定位系统,它的出现较好的克服了常规 RTK 的技术缺陷,代表了继常规 RTK 之后的新一代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VRS系统主要包括5个部分:基准站网、数据通信链路、数据处理及数据播发中心及用户等部分组成。其作业原理是用户进行测量时,在其流动站附近建立一个虚拟的参考站,并根据该区域内所有基准站的实际观测值计算出该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由于流动站与虚拟参考站的距离很近,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因此用户采用常规RTK技术就可以通过与虚拟参考站进行实时相对定位获取比较精确地测量定位数据。其作业过程如下:

①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区域内所有基准站的实时观测数据来估计残差,并生成相应的误差模型;

②用户用测码伪距观测值进行单点定位,并将求得的坐标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

③数据处理中心将该点作为虚拟参考站,估计出残差,进而根据改点的坐标及基准站的坐标来生成一组虚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并通过数据播发中心传递给用户;

④用户利用虚拟参考站上的虚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其坐标按照常规RTK确定自己最终精确的位置。

与常规的 RTK 作业方式相比,基于网络RTK的VRS技术除了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常规 RTK 作业受距离限制的问题。随着GPS接收机性能的逐步完善以及蓝牙技术在接收机和手簿之间作为无线数据传输的成功应用,VRS技术已经成为测量及相关部门的首选。

2.2 基于VRS技术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的技术路线

当前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所要求的绘图比例尺一般为1:2 000,VRS技术提供的厘米级精度完全能满足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的项目规划、施工放样、竣工验收过程中,均需采用VRS技术对地类边界、权属界线、沟渠、耕地、设施农用地等进行测量。

①前期准备阶段。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范围内相关的基础资料,如DOM,行政界线、权属界线、高标准基本农田设计图纸资料等。之后制定和编写相应的测绘作业指导书,组织内业制图人员与外业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对测量仪器、计算机、车辆等进行检测。

②外业数据采集。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需采用VRS技术对地类边界、权属界线、沟渠、耕地等进行放样和点的采集。

③内业数据处理。采用与测量仪器配套的GPS数据传输软件通过计算机导出所采集的数据,一般是大量的特征点,根据外业草图对其进行地形地物的编辑绘制、图幅整饰,形成DWG格式数据成果,然后转换为ArcGIS支持的ShapeFile格式数据,进而完成各种图表的统计。

3 实例研究

3.1 工程概况

天津市属于华北平原地带,除了蓟县有较为起伏的山区外,别的区域都是大平原。北辰区西堤头镇位于天津市中西部,临近市内六区,此次高标准基本农田测量范围包括霍庄子村、季庄子村与赵庄子村,所占图幅号为J50G017053和J50G017054,具体的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17°13´08"~117°20´24"北纬39°17´38"~39°33´52"。该范围全是平原,海拔高度差不足1米,可以忽略,总面积为5.48平方公里,东西长4.32公里,南北长3.71公里。

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三次测量:第一次是在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摸清该区域实际的基本农田情况;第二次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设计好后续现场放样施工,以建设符合要求的沟渠、道路、耕地及农用设施等;第三次是建设完成后,对建设的成果进行测量,检测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也即是竣工验收测量。由于采用RTK放样的方式和测量方式类似,这里仅介绍如何VRS技术对该项目进行的点采集的测量。

3.2 野外数据采集

天津市在2003年便开始进行VRS技术的研发工作,该技术于2006年投入使用,全市域共建基准站12个,遍布天津市各区县。本次测量采用多台Trimble 5800双频GPS接收机,分不同的小组对该区域进行测量。在测量之前,需要对GPS手簿进行设置,首先要建立项目文件,文件名最好采用“测区序号+作业日期+作业班组号”为名,野外绘制的草图最好与其对应,然后选择WGS84坐标系,设置PDOP值小于6,平面坐标为0.02米,高程为0.03米,采样时间间隔为3秒,坐标系选择WGS84坐标。设置完成后,打开蓝牙,进行CDMA连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连接成功后,选择测量功能,等待测量坐标值拥有固定解时,即可进行沟渠、道路等地类界线特征点的采集。为了验证VRS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的可操作性,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实地验证。我们选取拓普康GPT-300SN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 mm+2 ppm×D,其精度非常高。在测区选取4个特征点采取两种方式测量进行比较,误差均在3厘米以内,完全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的要求。

3.3 内业成图

完成野外数据的采集后,可采用微软公司的ActiveSync 同步软件建立手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天宝的Data Transfer软件将手簿中的野外实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为*.dc文件,之后采用TGO软件把*.dc文件转换为*.csv文件,利用Excel打开*.csv文件,把不必要的信息删除,只保留点号、纬度坐标、经度坐标、大地高等信息,然后采用笔者开发的坐标转换软件把所测的WGS84坐标转换为西安80坐标系,最后把转换后的*.csv文件利用笔者开发的坐标导入软件导入到CAD中。

导入CAD的全部是采集的点位数据,需要根据野外现场绘制的草图内容,进行现状地物和基本农田图斑的绘制。绘制的成果图需要对各要素进行分层,如村界、沟渠、农村道路、水浇地、旱地、高程点等。成果图的比例尺按照天津市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统一采用1:2000比例尺,倘若图形太大,可分幅打印。整理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成果见图1。

由于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数据成果不仅仅是DWG格式的图件,它还有ShapeFile格式和许多需要进行统计的表格数据,为此笔者开发了相应的程序,能实现分好层的DWG格式数据向ShapeFile格式数据的自动转换,能根据ShapeFile格式数据自动根据需求统计出相应的表格。由于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读者可以参阅

参考文献[1]。

4 结语

VRS测量精度虽没有GPS静态测量那么高,但对于地籍地形测量(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属于地籍测量)来说,其精度完全满足测量要求,而且其测量速度快,不受距离限制。以前有文章认为该技术的缺点是用户与数据处理中心之间需要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可容纳的用户数受网络宽带、数据处理中心的服务器的荷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但随着这几年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带宽与服务器的荷载能力已经不是限制VRS技术的阻力了,相信VRS技术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卫.基于VBA的两证合一SHP数据制作自动化的实现[J].城市勘测,2011(2):141-143.

[2]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洋.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及其精度评定[D].西南交通大学,2007:9-10.

[4]李军正,郝金明,李建文,等.GPS虚拟参考站原理及实测精度验证分析[J].测绘工程,2009,18(4):21-22.

第5篇

l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成效

1)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辟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的投人主渠道,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提速,全省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幅增长。2010年,新增灌溉面积55.4万hm,占十一五规划指标的50%,大大加快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以来,使大型灌区、大型泵站的田间工程配套率快速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逐步显现,特别是全省灌区以占全省20%的面积,实现了全省40%的粮食产量。

3)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两年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事实已经证明,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就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4)探索了财政支持农田水利的新模式。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经成为我省发展农业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战略选择,是老百姓热衷关注农业增收的一项崭新模式和重要措施。

2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重点县的主要措施

要紧紧抓住国家高度关注水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按时、高标准完成,推动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前期工作。主要重视:①转变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本着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的理念,切实提高工程标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②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质量。设计单位充分做好项目勘察测量等基础工作,深入项目区实际踏查,充分了解当地情况。项目法人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全程参与,共同完善方案设计。③注重建设规模化。按照综合性治理、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用水户参与的总体思路,力争把“小农水”项日建成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④方案设计尊重群众意愿。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与当地群众见面,灌溉形式和工程布局要充分当地群众意见,充分满足群众需求。⑤要深入实际,充分了解情况。各重点县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实施方案,在确定项目内容和具体工程类型时,一定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实施方案,要综合考虑新形势、新技术等各种因素,搞好试点、做好宣传,让当地干部群众了解、认识、赞同,保证方案不脱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建设管理。本着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组织、高标准施工的理念,加强以下建设管理工作:①注重完善建管机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申报、项目审查、项日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护等制度。②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县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格监督、审计和稽查,确保重点县建设的T程质量和资金安全。③抓进度、保质量。重点县建设要快开工、抓质量、促进度、完善制度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运行管理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道路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提出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随着中央加大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不断的开展,在这些项目的设计内容中,农村道路占的比重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而比率加大,为更好的完成道路部分规划设计,使其合理、便民利用,该文结合相关项目浅谈其设计思路和要点。

1 农村道路特点

昌图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因其农业占经济比重之大,所以对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更高,随着土地整治项目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其中田间道路的设计和实施成为项目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而设计的成败在农村地区来说,首先要因地制宜,为达到这个要求,首要是需要了解农村道路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规则性:所谓不规则,即在成片耕地内存在不规则田间道路,有的还存在现有断头路,多条不规则道路交叉等情况,使部分农田不能达到集中连片,且部分道路的不规则占用浪费了耕地,也不一定能达到道路通畅的最优状况。

(2)不规律性:所谓不规律性,即是指农民进地耕种及运输等路线不规律,呈现出随意性,前一年的路线,第二年种植庄稼且另开新路,不仅影响耕作层的使用效用,且破坏了设计初期规划的思路,因其后期不必要的变更工作,降低了设计和施工效率,也难以达到高标准农田设计的标准。

(3)用地矛盾多:即在昌图乃至辽宁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已划定原有砂石田间作业路的红线边界出现耕种占用情况,当地俗称“拱地头”,使得已规划的道路路面变窄,甚至断路等情况,且在准备规划设计的时候,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因此现象所产生的矛盾较多。

(4)农用车辆利用率高:因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用车辆、机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使得早年设计的道路承载能力降低,需要在设计中着重考虑。

(5)道路隔水性:部分田间道因其旧有路基多年压实,承载能力较高,可重复利用,增加面层之后,提高了原路面标高,使得道路影响两侧耕地的过水畅通,甚至雨季形成水体淤积,设计时应给与考虑。

以上五点是农村道路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规划设计的现场调查、编制图件过程中应多考虑此多方面的影响。

2 规划设计思路

按照公路工程设计的规范的要求,农村田间道路属于四级路,对其标准要求较低,传统意义上对其规划设计只需要满足通行要求即可,细节上没有特别的说明,这样就容易造成设计人员忽视上述几点农村道路的特殊性,使得设计、施工衔接过程中产生很大不调和,最后导致变更发生,甚至对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该研究者结合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总结出一条农村道路设计的工作思路。

(1)以调查、咨询为主的工作思路:因农村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深入设计区域调查和咨询、请教当地村民成为设计初期的关键工作。

(2)结合规范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道路工程的设计首先应遵循规范的要求,而在设计道路的局部细节应进一步符合当地的情况,比如用工用料、机械使用的要求,路基处理对周边农田的影响,当地村民出行方式的不同都是导致设计成败的因素。

(3)合理有效利用资金的设计思路:因农村土地范围广大,道路使用率较低,投入资金的有限等问题,合理的利用资金达到预定的道路使用效能也是完成好设计的重要工作。对于昌图地区来说,增加主干田间道路的设计力度,对于路面3m宽以下生产路减少投资或不进行设计,把有限资金用到关键道路上,而生产路由村民随自身耕种方式的不同自行调整,以免因耕种结构的变化使得已修建生产路形成阻碍或者遭到破坏,导师资金的浪费。

3 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对农村道路特点和规划设计思路的阐述,结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对昌图地区农村道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简要介绍。一般情况下,田间道路分为起主干道作用的田间道和支线作用的生产路,规范中要求田间道宽度为3~6 m,生产路为3 m以下,在昌图地区大多数是以3 m宽田间道为主,2 m宽生产路为主,大多采用砂砾石、山皮石为主材。结合上述的一些农村道路特殊性,设计中也曾采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处理利用旧路基改建田间道时,如何解决隔水问题,主要采用埋设进地涵管的方式,而新建田间道隔水问题,主要采用开挖路床的方式降低路面标高以方便过水。在部分利用率较高的田间道采用级配砂石做路基、水泥混凝土做面层的水泥田间道,但根据经验,为过车方便,水泥路宽度不得小于4 m,且应设置土路兼以保证路面结构稳定且可留有错车空间,而及特殊情况下要设计3 m宽水泥路时,应按规范在一定距离内设置错车道,以方便村民出行、运输。

4 建议

本文结合辽宁昌图地区农村道路使用的特点和笔者在此区域参与设计工作的经验,简要分析和总结了农村道路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案要点,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农村道路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应多参与现场调查,且多听取当地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变动。

(2)有关部门应制定地区级别的相应标准,规范地区道路设计和实施的要求,减少设计工作的随意性,以提高国家资金利用的合理有效。

(3)因农村交通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的专项投资。

参考文献

[1] 廖宇峰.探讨农村公路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1(4):350-351.

第7篇

[关键词]GIS;RIA;AE;Flex;Silverlight;高标准基本农田

中图分类号:TF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18-03

1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简称“高标农田建设”)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重点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监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实时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分级审批和监管,也不利于存档、汇总和报备。针对目前高标农田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如何实现建设任务、项目进展、资金去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如何解决省级人员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对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的全程实时监管?如何解决市县项目范围重叠、实施项目进度监控与上报?基于以上问题,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引入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制订规范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次填报、分级管理、多级共享的对下监管和对上报备,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信息。

2 系统设计与功能特点

2.1 系统设计

系统体系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思路,系统在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安全体系下,结合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构建统一的土地开发电子政务与空间基础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建立系统的设施层、数据层、地图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1)设施层

网络体系、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系统建设按照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考虑运用各类现有的设施与设备,只对部分确实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少部分设施进行升级。

(2)数据层

根据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将数据分成关系型数据源、非关系型数据源。关系型数据源包括系统元数据库、字典表、系统表、各类业务专题数据库表等。非关系型数据源包括各类文档、图片等。业务表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规划编制、中介、用户等专题数据库表。

地图服务层

在数据层上进行地图服务的,供系统业务逻辑和应用层功能调用。的地图服务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范围等。

业务逻辑层

处在数据之上、应用表现之下的系统业务层,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目录服务、工作流引擎、安全验证、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表现层

处在最上层的应用表现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交互终端,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规划编制进度管理、月报管理、中介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接口开发与集成、系统后台管理等。

2.2 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术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具有执行效率高、易用性等优点。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

系统利用GIS成熟的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技术,实现项目区在“一张图”上的各种空间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通过信息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系统自动实现归档检索、统计分析,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

4、图形化管理,解决数据规范与统一问题。

通过统计报表与图表的联动、项目范围自动生成与重叠检查,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的规范与统一问题。

3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3.1 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与定制应用

为实现对高标农田项目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跟踪业务处理过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设计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通过流程设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运行的业务流程模型。本系统采用基于Flex技术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种很轻便的客户端技术,只要客户端安装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术,而目前世界上95%的机器上都安装了Flash播放器。Flex项目最终编译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节码形式运行的,其执行效率远远高于浏览器解析执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对比其他技术实现的流程设计器,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右侧的操作导航来进行流程各个组件的创建,如拖动缩放工具条,可以缩放整个流程查看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则可以选中节点或连线,点击“节点”按钮则可以在左边的画布中增加一个活动节点,点击“连线”则可以增加一条迁移线,如果用户需要删除流程的节点时,则点击选中需要删除的组件,然后利用键盘上面的Delete键就可以删除组件,如果用户无意做了错误操作,则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钮返回上一操作,整个流程设计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流程保存。整个过程基于可视化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过可视化工具对流程进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将会生成相应的xml文件,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将流程配置保存到数据库,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 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监管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与GIS空间分析、Web Service、Silverlight等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地块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等云服务资源,开发对地块坐标等空间信息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接口,与可视化工作流、定制应用等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它不仅实现项目地块在地图上的浏览、查询、定位等操作,同时具备地块空间信息的属性信息检查、逻辑检查、空间拓扑检查,实现空间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接口和与其他模块交互操作的应用接口,强化空间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一张图”监管在实现中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坐标系统的确定

坐标系统是GIS图形显示、数据组织分析的基础,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系统对于GIS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空间数据由各县级单位生产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且广东省包含37、38、39共3个投影带号,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和显示数据。系统开发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实现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与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的坐标正算与反算。

2、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并以“天地图”的服务为支撑开展项目管理的地图服务与应用,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编程接口通过继承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类,重写该类的Initialize()与GetTileUrl()等方法实现了对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嵌入式调用。

3、空间数据的检查与提交入库

用户在客户端导入项目空间数据之后,客户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并提交至服务端的Web Services接口,服务端将数据检查后分类存放入空间数据库中。采用Web Services + Arc Engine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提交,可以使该工作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减少客户端压力与节约用户时间,并且实现较为全面的空间数据检查。

4、图形应用接口与交互

地图管理模块设计应用接口供项目管理模块调用,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块对于图形的多种操作。在地图管理模块中对其他模块开放RunOperation(string OperatorArgs)方法,传入参数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图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其他必须与可选参数,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实现对参数的解析与操作的实现。

4 系统实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从总体功能结构上分为基础框架、五大业务功能、后台管理、接口开发、项目范围检查工具等模块。

1、基础框架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根据统一数据库、地图服务、工作流引擎、权限控制、接口集成、标准机制、网站服务等7个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平台各个子系统模块的数据及资源共享。

2、五大业务功能。年度计划管理、高标农田项目进度管理、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管理、高标农田项目月报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组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业务功能。

3、后台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区划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以及业务账号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数据管理。

4、接口开发。系统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与部报备系统对接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新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系统)的无缝对接。二是项目报备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将本系统涉及的报备数据按条件、批量导入、导出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间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或撰写整理文字报告。

5、项目范围检查工具。对各类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是否重叠进行检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导入:读取、导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标文件,自动生成图形。当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自动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范围审核:对导入的项目空间范围进行叠加检查,包括与已有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基本农田范围、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叠加,检查是否有重叠。截图打印:当有重叠发生时,对当前项目范围进行截图、打印。

5 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支持。该系统解决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实现任务进展、资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监管的问题,为高标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为职能部门大幅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项目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育鹏, 郧文聚, 李武艳.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4).

[2] 胡存智. 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论《农用地分等规程》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案设计[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3).

[3] 张凤荣, 郧文聚, 胡存志.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应用方向[J]. 资源科学, 2005(02).

[4] 王加恩, 胡艳华, 宋明义, 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2(02).

[5] 陈柏松, 游娟, 潘瑜春, 等. 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6] 兰小机, 刘德儿. ArcObjects GIS 应用开发-基于C#.NET[J]. 江西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 朱仕杰, 南卓铜. 基于ArcEngine的GIS软件框架建设[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04).

[8] Nagel Karli Watson Christian, Others. C#入门经典[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马建辉, 吴克宁, 赵华甫, 等.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

[10] 颜国强, 杨洋.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 国土资源情报, 2005(03).

[11] 彭强勇, 周卫, 张彦彦, 等. 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整饰功能的实现[J]. 现代测绘, 2007(04).

第8篇

“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55万亩。到2013年末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07万亩。其中:2010年建成2.07万亩,2011年建成1.8万亩,2013年建成3.2万亩。完成总投资3039.5万元。在总投资中:2010年完成933.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30万元,省预算内投资103.5万元;2011年完成66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92万元,省预算内投资74万元;2013年完成144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80万元,省预算内投资160万元。

一、项目管理情况

(一) 设立专门机构,强化组织管理。

为切实做好***县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项目工作,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局、农牧局、水利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粮食局、审计局为成员的规划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建设项目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农村科,负责规划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严格执行“四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建设项目法人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四制”管理。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先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设计部门和受益乡(镇)、村对工程的选址、方案制定和需地方协调配合的事宜进行“三落实”,增强了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有效防止了项目计划下达后落实难和计划一经下达后项目变更现象的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常会同工程监理单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确保了工程快速有效的实施,保证了建设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三)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制定了***县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银行专户,聘用专业会计人员单独管理,进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了按工程进度进行价款结算的资金拨付方式,有效杜绝了专项资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截止到2014年9月三年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累计到位资金2449.5万元,占总投资的80.6%,其中2010年933.5万元,2011年666万元已全部到位,2013年到位850万元。

目前,2010年工程已通过县级预验收,2011年工程已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决算审计等工作,待内业资料整理结束后即可组织县级预验收工作,2013年工程正在进行资金拨付申请和价款结算阶段,下步将开展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和决算审计等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

第9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设计;研究

1工程概况

凤翔县陈村镇位于凤翔县城西南15km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该镇的尹家务村、老疙瘩村、王堡村、紫荆村、雒家务村、庞家务村、槐北村、李家堡村等8个行政村,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计划总投资277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73万元。计划新打机井46眼,修复配套机井8眼,配套输变电线路24.46km,埋设低压输水管道113.52km,衬砌渠道21.45km,配套渠系建筑物229座;农业措施改良土壤2万亩;林业措施计划营造防护林0.2万亩,栽植国槐、杨树等苗木1.2万株;科技措施计划技术培训5000人次,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面积0.2万亩;田间道路水泥硬化田间干道7km,砂石硬化田间支道26km。该项目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目标,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能够有效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设施短缺、质量较低和农田环境恶化等问题,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既可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又可以加快推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还有利于该项目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宜居家园建设。

2水源工程设计

2.1抽水灌溉

项目区南部主要利用槐塬抽水站三级站进行抽水灌溉。西三支渠、西四支渠为本项目的渠首工程,由于西三支渠和西四支渠衬砌时间较长,渠道已有多处损坏,在实际运行时“跑、冒、漏”现象严重,实际运行时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的要求,此次设计对损坏严重区段进行改造修复。项目区北部以及地势难以满足渠道灌溉区域,主要开采地下水作为补充灌溉水源。经实地踏勘,项目区目前现有机井46眼,实际可运行机井38眼(其中8眼主要用于人饮),出水量在为27m3/h~30m3/h;须修复机井8眼,修复完成后出水量可达25m3/h~30m3/h。为了满足项目区灌溉的需求,本次设计新打机井46眼,出水量32m3/h,修复机井8眼,项目实施后可以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

2.2机井工程

项目区属于黄土塬区,塬面平坦,略有起伏,表面为黄土、黄土状土、亚砂土及亚粘土等,总厚度在300m~1000m,该区含水层以中、细砂层、亚砂土层为主,虽含水量不很丰富,但含水层分布广泛,含水层埋深在75m~250m之间,根据周围机井出水量及电测分析,单井出水量27m3/h~32m3/h左右,参考项目区内其他机井运行情况,成井一般200m左右。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较深的情况,机井采用管井,井径为300mm,井深180m。布置机井时,根据当地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并与沟、渠、路、林、机耕、输电线路和作物布局等密切配合,所选井位与周围的机井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减少出水量,根据当地经验,井间距采用200m。机井的井体结构:井口必须牢固,防止井口周围坍塌和漏水,同时为了便于送水到田间,防止地面水进入井内污染井水,井口必须高于地面约0.5m左右。透水管安装在含水层处,起着护壁、拦沙、进水的作用,根据当地经验采用D300的多孔混凝土滤水管。不透水管安装在不透水处及靠近地面的部位,起支撑井壁,防止坍塌及防井水被污染的作用,不透水管采用D300的预制混凝土管。底盘是水井的基础,它承受管柱的全部重量,并将荷载传送给地基,底盘选用钢筋混凝土底盘。滤水层是包在透水井管四周的一圈砾石填料,填料厚度一般为75mm~100mm。在不透水管即实管四周可不填砾石而填礓石、砖渣,以降低造价。井管上部10m左右为防止雨水渗入及污染,必须用粘土围填。滤料采用1.5#河卵石,过滤器为沙网、棕皮包扎,管口为沥青粘合,竹板捆扎。为了便于机井管理及安全管护,建机井管护房一间9m2,为砖混结构。

3输水工程设计

3.1渠道设计

(1)流量设计:项目区渠系分为输水渠道和灌溉渠道,输水渠道为续灌渠道,灌溉渠道为轮灌渠道。本次设计项目区西三支渠和西四支渠两条渠道为输水渠道,西三支渠原设计流量0.56m3/s,西四支渠原设计流量0.35m3/s,对这两条支渠道进行修复改造。斗渠设计流量为0.175m3/s左右,分渠流量控制在0.062m3/s~0.08m3/s。(2)纵、横断面设计:渠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定线测量资料选择合适的渠道比降,确定渠道水位衔接关系,一方面要使渠道能够通过设计流量和保持渠床稳定,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水位高程足以控制所辖灌溉面积,并使之能自流灌溉。根据灌区地形条件,经勘测,斗渠比降采用1/500~1/1000,分渠比降均控制在1/300~1/500,确保田块进水口高程高于田面10cm。横断面选择U型断面接近水力最优断面,具有较大的输水输沙能力,占地较少,省工省料,而且由于整体性好,抵抗基土冻胀破坏的能力较强。(3)渠道设计要求:支、斗渠在原有渠系的框架上进行改造,对于个别渠线不合理的渠段进行局部改线调整,以满足斗、分渠输、配水要求,分渠以斗渠为基础布置。为便于施工,结合项目区实际农田水利工程情况,渠道深度不足的一律按设计深度修建,保证地形因素变化或超量供水时渠道安全;渠道深度小于渠道设计依据地形情况确定渠底标高,使设计渠底线高出田面5cm左右,以便自流灌溉;取水口高度和位置设置根据实地地形和田块需水要求,在施工中预留。渠道砼强度等级为C15,抗渗等级为W4,抗冻等级为F50。渠道开挖后基础应先夯实,土方夯填干容重不低于1.60g/cm,夯填土方的密实度不低于0.95;渠道每隔4m设一道横向伸缩分(缝宽20mm)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塞,再用M10水泥砂浆抹平。本次渠道设计:修复改造支渠2条,总长5496m,新建斗渠12条,总长3398m,新建分渠41条,总长10428m。(4)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应能满足渠系输水、分水、泄水等要求,保证渠道正常运行,做到分水有门,过路有桥。渠道建筑物包括配水建筑物、联接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和量水建筑物,根据渠道所处的地形条件和需要设置。为了统一标准,渠道主要建筑物设计分别选用《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配套设计图集》中的建筑物形式和尺寸。本项目共设计支渠闸门、斗渠引水闸及分渠引水闸55座,分渠分水口358座(其中双向分水口57座),设计过路农桥80座。

3.2管道设计

(1)管网布置:管网布置采用单井管道系统,即一眼机井一套管道系统,管道采用干管输水、支管配水两级固定管道,支管与干管垂直,出水桩间距30m,支管间距控制在60m~120m。管网在区内布设长度平均7m/亩。在管道系统首部安装进排气阀、流量计、蝶阀等设备。灌溉工作制定拟定为每眼机井每次开一条管道,一个给水栓,按地块位置依次轮灌。管材采用PVC管,选用DN110PVC-U管,壁厚2.2mm,公称压力0.32MPa。为了不影响耕作及保证管网安全,管道埋深为0.8m,埋于冻土层以下,沟槽开挖宽度0.6m。(2)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分析:在低压输水管道系统中,因开启的给水栓不同,管道系统的工作水头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这一范围的上、下界就是管道系统的最大、最小工作水头。设计选取28#井作为典型机井,计算其在运行过程中相应的水头损失,据此来选择相应的工作水泵。根据当地地形,地块较平整,高差只有0.55cm左右,该机井共布置南北3条支管,南边支管最东端出水栓为供水最远点,即为整个系统的最不利点,机井运行时只要满足该点出水栓工作水头,则其出水栓均可满足。经计算最大工作水头为8.84m,最小工作水头为0.67m。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为4.76m,灌溉系统设计扬程为154.76m(3)水泵选型:项目区内地下水流为承压水,水位埋深80m左右,机井动水位一般在130m~150m,机井静水位一般在80m~90m。机井深度一般为160m~180m,机井水泵进水口宜设在120m~160m。由水力计算结果看,灌溉系统设计扬程154.76m,因此选配200QJ32—169/13型农用潜水泵,配套电机25KW,井用电缆规格3×25mm2。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