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1:52:43
导语:在宝宝支气管炎护理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和平时不一样”,“有些奇怪”,就是生病的征兆
“平常喝奶很多,今天喝了两口就不要喝了”,“本来是很调皮的宝宝,今天却出人意料的乖巧”……这些都是开始生病的征兆,也是发现隐性疾病的线索。所以,爸爸妈妈们有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征兆,只要觉得宝宝“有点奇怪”,就尽快和儿科医生联系吧!
出现明显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显而易见的征兆时,在当天(门诊时间)就去医院看一下吧,因为很多时候白天只有一点点发烧,但晚上温度却突然飙升……
而且,宝宝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得病,扩散的很快,病情也容易恶化,所以尽早治疗对于预防宝宝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厌食+精神不佳
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饮食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往往是宝宝可能感染疾病的最初征兆。常有这样的情况,宝宝好像没什么精神,饭或奶量比平常下降许多,今天可能还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第二天甚至当天晚上就会出现发烧、拉肚子等明显症状。
状态持续时间较长
宝宝总是一脸不高兴、皱着眉头、表情痛苦的样子,或者一直不愿意喝奶、哼哼唧唧、哭哭闹闹的,或者时而咳一两声,不是很厉害,但持续时间很长……这种不正常状态反复出现的话,就要留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
同时出现两种症状
如果发烧的同时还伴随咳嗽,或是腹泻时精神和食欲也受影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出现的场合下,很可能宝宝感染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想再观察看看,有可能酿成大错哦!
宝宝生病征兆1——发烧
由于病毒和细菌侵入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身体体温上升,因此,发烧也是身体被细菌入侵最明显的警报!
①妈妈们应该了解什么?
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烧?大概多少度?
宝宝的情绪和食欲如何?
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吗?
接触过发烧的人群吗?
②宝宝的体温和健康关系
宝宝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因此宝宝的基础体温比成年人要稍微高一点点,所以如果不超过37.5度,都属于正常范围。
37.5~37.9度 低烧,需要注意观察
体温超过37.5度,一般就是发烧了,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有时宝宝在玩耍过后,或者周围温度较高的话,也会造成宝宝体温升高,妈妈们最好在宝宝相对比较安静的状态下测量体温。
>38度 高烧,需要尽快去医院
体温超过38度就是高烧了,妈妈们需要时刻守护在宝宝身边,观察宝宝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尽快与医院的小儿科进行联系。
③发热的话 可能是以下病症
幼儿退烧后开始发疹
突然发烧至38~40度,持续3~4天,退烧后全身发出红色的疹子。
中耳炎 常摸耳朵,时而摇晃脑袋
病毒或细菌从鼻子或喉咙进入中耳而引起的炎症。症状是流鼻涕、耳朵疼以及出现黄色的耳漏等。
流感 高烧,没精神
急性高烧、咳嗽、咽喉痛、鼻塞、头疼、浑身没劲等症状,主要在冬天流行,并有重症化倾向。
咽头结膜热 持续4~6天高烧
39度以上高烧,咽喉内部两侧变得红肿,有时眼睛会充血和长眼屎,绝大多数通过咳嗽和喷嚏传播。
尿路感染 肾盂炎 没有其他感冒症状,可能是此病
小便的通道——肾盂、膀胱、尿道中的某一处感染引起炎症,如果只是高烧没有其他症状的话,则有感染可能。
疱疹性咽峡炎 持续发热1~3天,喉咙肿痛
喉咙深处出现红肿和疱疹,因为喉咙痛,宝宝的食欲也会下降,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和腹泻症状。
④是否需要去医院
不满三个月要紧急送往医院
低月龄的宝宝如果发烧,很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等疾病,病情非常容易恶化。所以,即使是半夜发烧,也要立即去医院。
一岁以内的宝宝请尽快就诊
这一时期,宝宝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再加上新手妈妈们经验不足,如果宝宝发烧了,还是尽快去儿科看一看吧!
一岁以上,可以观察2~3天
如果妈妈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宝宝发烧的温度不是很高,情绪和食欲还可以的话,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观察一段时间。
⑤医生的建议:给宝宝建立病例卡
详细记录宝宝的疾病详情,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作为以后的经验哦!内容包括:宝宝什么时候开始生病?什么时候结束?有什么并发症吗?诊断结果是?如何治疗的?
⑥发烧时的家庭护理
刚开始发烧时,注意给宝宝保暖
热度上升后,可以穿的少一些
试着用物理方法给宝宝降温
注意补充水分
宝宝生病征兆2——咳嗽
“咳咳咳”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爸爸妈妈的心里也会很难过吧,特别要留意“剧烈的咳”和“长时间的咳”,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哦!
①妈妈们应该了解什么?
什么时候开始咳嗽?
宝宝的情绪和食欲如何?
咳嗽的声音如何?哪个时间段咳得比较厉害?
发烧吗?
接触过咳嗽的人群吗?
②咳嗽的话 可能是以下病症
支气管炎 咳嗽时喉咙里有痰堵着
有时伴有38度以上高热,一般情况下,止咳药也不起什么作用,如果宝宝呼吸的样子有问题,需要住院治疗。
细支气管炎 强烈的咳嗽,呼吸声发出声音
一般从发热、咳嗽、流鼻涕、鼻塞开始,咳嗽症状由轻变重,呼吸是发出“咻咻~~”的声音,低月龄宝宝有危险。
感冒综合症 伴随感冒症状
并发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喉咙痛、头疼、无食欲等,如果有炎症,声音还会嘶哑甚至发不出声。
支气管哮喘 反复出现喘鸣、咳嗽
因炎症或是支气管收缩引起,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喘鸣、咳嗽,甚至呼吸困难。
急性喉头炎 特点是咳嗽的声音像远处的犬吠
此病症是由于喉咙中发声的部位出现炎症、肿大而变狭窄,发病时会出现像远处犬吠一样的声音,或是声音变得嘶哑。
肺炎 夜间症状会加重
症状是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烧和咳嗽,一般要2~3周才能痊愈,白天咳的不厉害,晚上却很严重。
百日咳 咳得非常厉害,甚至呼吸困难
从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开始,之后咳嗽变得厉害,成为连续咳,然后出现喘鸣,厉害时还会出现呕吐。对于6个月以内宝宝非常危险。
③是否去医院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紧急去医院
咳得厉害
脸色很差,宝宝看起来很痛苦,没有精神
吸气的时间很长,且吸气时喉咙的下部瘪下去
呼吸急促,咳嗽时发出“啧啧~”的喘鸣
睡觉时宝宝咳得厉害
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
可以观察看看
时常咳嗽,但精神和食欲还可以,没有发热。
咳嗽时的家庭护理
房间的湿度保持在50~60
喉咙有痰时,勤给宝宝补水
勤开窗换气
妈妈可以经常给宝宝拍拍背
宝宝咳嗽的时候不要拍
流感病毒大的变异往往造成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认识宝宝流感特点
由于受到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保护,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感染流感,而6个月至3岁年龄组的宝宝则是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得病,就易发展为重型流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
小儿是流感的最易感人群。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传染源是与其有密切接触的成人患者,包括父母、家中其它成员或学校和幼托机构人员。
小儿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飞沫直接传播,而经污染的手、用具和衣服等间接传播的可能性比。
小儿流感的临床表现常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 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有畏寒、持续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明显乏力等,随后可出现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
*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儿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咳嗽流涕,常伴有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宝宝会出现高热惊厥;也有的宝宝表现为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的会出现气道梗阻征象。
* 新生儿流感很少见,一旦发生,表现出的往往是败血症症状,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多并发肺炎,病死率高。
小儿流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流感病毒在上呼吸道繁殖和复制,会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喉炎等;侵入下呼吸道并繁殖和复制,则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且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比成人高,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此外,流感还会使宝宝并发肌炎、脑炎或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甚至极少数还会引起关节炎、腹膜炎、肾炎等。
怎么知道宝宝患了流感
流感的诊断需要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流行季节,当地有流感流行疫情或儿童接触的人群中,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诊断很有参考价值。
2.患儿有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流感和普通感冒最大区别除了流行病学史以外,流感的全身症状远比普通感冒重,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则比普通感冒轻。为了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和减少并发症,关键是在起病1~2天内就能作出流感早期的诊断。因此对一名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当具有上列症状和体征时,应该先作出流感拟诊并早期及时给予治疗,再同时作病原学检查以确诊。
3.医院通过各种检测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
宝宝患流感后的护理和治疗
合理护理,能早痊愈
* 流感患儿必须隔离,以防传染他人和继发细菌感染。
* 宜多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合宜喂养。
* 密切注意并发症发生,应在明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菌素。
* 对症治疗:以减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止咳化痰、退热止痛等,这可使患儿不适症状暂时缓解,但这些药物对流感病毒本身无任何抑制和灭杀作用,更不能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
* 儿童忌用阿斯匹林类退热剂,以防导致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甚至致死。
尽早用药,治疗有效
抗流感新药――奥斯他韦和扎那米韦在防治流感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扎那米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分布容积小,肾脏清除快,所以只能吸入给药,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6岁以上为每次吸入10mg,每天两次,连用5天。
奥斯他韦(即达菲)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80%,对流感病毒血清抗体的产生无任何干扰,不会影响流感的血清学诊断。奥斯他韦口服治疗小儿流感有效而安全,剂量为每次 2mg/kg,每日2次,连服5天,强调应在起病36~48小时内及早使用。
全面预防流感要点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许多措施,对预防流感同样适用: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居室要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养成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等。
*从切断传染源的角度,要注意及时治疗并隔离流感患者,尤其在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宜隔离至热退,平均1周左右。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流感发病率,目前有2种疫苗,一种是经鼻腔喷雾或滴入的减毒活疫苗,其价廉而简便,但因为是单价疫苗,对不同流感病毒株效果不绝对可靠,而且活疫苗接种后常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另一种疫苗为灭活疫苗,通常是三价疫苗(2个甲型流感株,1个乙型流感株),其安全性好,接种成功则可保护孩子免受相应流感病毒株的侵袭和感染。
流感疫苗重点适用免疫功能较低、体弱多病的小儿以及有慢性心肺和肾疾患的小儿。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则建议:所有年龄在6个月以上,由于年龄或其他潜在疾病的影响而可能发生流感引起的并发症者,都应接种疫苗。接种剂量:3岁以上儿童0.5ml,接种1次;6个月至3岁儿童接种2次,每次0.25ml,两针间隔1个月。接种应在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1~2个月进行,接种后产生抗流感抗体维持约半年至1年,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1次。
特别提示:
从流行病学角度预防流感,接种疫苗和产生抗体保护作用的人群,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和范围,才能有效阻止流感的流行。目前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人群尚不普及,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活跃、可能产生新亚型毒株,从而使疫苗的保护率波动在50%~80%,使得已接种过疫苗的小儿仍有可能患上流感。
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出现,使药物预防流感有了希望。奥斯他韦预防流感的突出优点在于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并且不受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影响。有流感密切接触史小儿可在接触后2天内使用奥斯他韦,剂量每次2mg/kg,每日1次,连服7天。药物预防可以作为疫苗预防的有效而安全的补充,共同达到控制流感、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关链接:
家居环境自测
YES or NO
我们先给自己的家做个体检吧,到底家里有没有空气污染的情况呢?有一种简单方便的办法,可以自我判断出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
1. 清晨起床,觉得憋闷、恶心、头晕目眩。
YES?NO
2. 家人经常感冒。
YES?NO
3. 不吸烟也觉得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YES?NO
4. 家中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
YES?NO
5. 家里人有群发性过敏反应。
YES?NO
6. 家人有一种疾病,离开这个环境,症状明显变化和好转。YES?NO
7. 新婚夫妇长期不孕,又查不出原因。
YES?NO
8. 孕妇正常怀孕,但胎儿畸形。
YES?NO
9. 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易发黄、枯萎。
YES?NO
10. 家中动物莫名其妙死掉。
YES?NO
11. 有明显刺鼻、刺眼等刺激性气体,而且超过一年气味仍散不尽。YES?NO
结果
如果有2个YES――轻度污染!
如果有4个YES――重度污染!
如果有5个以上YES――极度污染!
什么造成了你家里的空气污染?
如果测试显示你的家里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你知道什么是罪魁祸首吗?
苯的危害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及其他神经性问题。刺激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破坏造血功能,并对肝、肾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诱发白血病,是强致癌物。女性对苯的危害较男性更为敏感,影响生殖功能,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的缺陷。污染源:有机溶剂,如油漆、涂料、黏合剂、捻缝胶等。建筑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等。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及其他装饰材料等。纤维材料,如地毯、挂毯和化纤窗帘及其他材料等。皮革制品,如皮沙发、皮椅等。
甲醛的危害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
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都有危害。它还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导致流泪、流涕,引起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污染源: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使用了人造板材料的家具,含有甲醛成份的其他种类的装饰板材,比如贴墙纸、化纤地毯、涂料等。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等。净化室内空气的高招知道了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后,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防止污染的措施,并改善生活习惯,实现长期有效的净化空气环境!
1.经常通风。
2.经常打理室内卫生。
3.加强室内绿化(绿色植物如仙人掌、吊兰等) 。
4.采用空气清新剂或果皮等来净化室内空气。
5.购买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6. 请专业空气净化公司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空气纯净度ABC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首字母缩写,也就是细颗粒物,而2.5则是指颗粒物的直径为2.5微米。换句话说,凡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都可以称为PM2.5,这些物质的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但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目前已经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
PM2.5从什么地方来?
PM2.5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二是人类排放的,尤其以人类排放为主。比如煤炭燃烧、垃圾焚烧、厨房烟气、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汽车尾气,还有自然界的花粉、真菌孢子、漂浮的海盐等都是PM2.5的来源。
雾霾天气外出记得戴口罩!
在雾霾天气里,如何保护自己的呼吸健康?出门记得戴口罩!首先,口罩要阻尘效率高,因为在空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因此,阻挡这类颗粒的吸入很关键。其次是口罩与人脸形状要尽量密合,否则粉尘或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不密合处进入呼吸道,口罩的隔离效果会大打折扣。第三,口罩的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
空气污染可能
导致癌症!
人每天呼吸约2万次,吸入空气15~20m3。大气污染物的危害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使疾病恶化,甚至数天内夺去几千人生命。人体成年累月地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
2万余人死于空气污染!
根据英国环保协会推算,全世界每天有2万余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因此空气污染必然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空气污染带来的症状!
在中度空气污染条件下,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会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也会普遍出现以上症状。环保部门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而在重度空气污染条件下,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会有明显不适症状,甚至患疾病。建议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也应避免户外活动。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
在怀孕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怀孕早期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门窗紧闭,孕妇外出时间较少,受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胎儿出现缺陷儿的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如果在春天受孕,天气多变,孕妇容易受凉,而且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温度逐渐升高,各类病毒的的繁殖和生长增速,使病毒性疾病明显增加并呈现出流行性,故使孕妇感染病毒的几率增多。
六招挑选空气净化器
提高家里的空气质量,比较给力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空气净化器。到底怎样才能挑选一款适合自家的空气净化器呢?3M菲尔萃健康专家为我们支招。
新房装修完的甲醛残留,不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未来胎儿的身体健康。这款空气净化器,对甲醛等物质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滤芯采用最新升级的活性炭Dual Fire技术,提供更强、更长效的吸附能力,使室内装修污染加以改良。
整合HEPA净化、催化活性炭分解、动态除菌、UFCO甲醛高效分解、污染物检测等技术于一体。独有的UFCO最新技术,可高效地将空气中的甲醛污染物催化氧化。
这款净化器很适用于大面积房间,如客厅、娱乐室、地下室等。它拥有目前最为领先的甲醛常温高效分解、高效催化活性炭以及HEPA高效微粒过滤等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配有先进的计重式颗粒物浓度的探测以及光、电显示功能,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方便知道室内空气的变化。可快速有效去除空气中甲醛、氨、苯、宠物异味、烟雾、细菌、病毒等。
应该根据使用面积选择自己需要的空气净化器,使用面积越大不等于过滤效率越好,盲目追求使用面积反而会造成耗电量的增加和滤网寿命下降。
全新净烟功能,能迅速感应到香烟味,并在急速计时模式下,连续高速运转10分钟,更快地净化室内的香烟味,适用于吸烟者的家庭和吸烟会议室等场所。低、中、急速、自动四种风量模式,可根据室内污染情况,选择需要的运转模式。
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是国际权威机构评价空气净化效能的主要指标,是由美国家电制造商协会(AHAM)严格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得出的空气净化器输出洁净空气的比率 。CADR数值越高,则表示净化器的净化效能越高。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空气净化器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
有些空气净化器采用功率较低的风机,虽然使机器产生较低的音量,但无法达到较好的滤净效果。有的空气净化器虽可达到较高的滤净效果,但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值。一台好的空气净化器即使在高速运转情况下,依然能保持静音效果。
小巧轻薄的体积,不仅能使空气净化器发挥更好的净化效果,同时也能在不同的位置方便摆放。时尚的造型则让空气净化器成为室内装饰的一个点缀。
空气净化器滤网的更换,直接关系到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以及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能力。滤网是承积有害物质的容器,因此选购空气净化器时应该选择可更换滤网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更换,以防止空气净化器滤网饱和造成二次污染,成为室内又一处过敏原。
@空气温度ABC
室内空气湿度不是越高越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如果空气湿度太高,人也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特别是对老年人尤其不利,会患上流感、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一旦空气湿度低于20%,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则容易使人患上感冒。
湿度+温度的危险指标是多少?
人体致死的高温指标与空气湿度有很大关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就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 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警惕加湿器肺炎!
人们在享受加湿器带来的湿润空气时,室内的各种细菌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这些细菌就是引发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元凶。这种被医生们称为“加湿器肺炎”的疾病,与夏季常见的“空调病”相似,都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经空气进入了人体的呼吸道并引发了炎症造成的。漂浮在空气中以及散落在灰尘里、
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一旦温度、湿度适宜时,就会快速生长、繁殖,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儿童等人群吸入细菌后容易感染。冬季室内的常见微生物除细菌外,还有霉菌、放线菌,这些都可引发肺炎或呼吸道疾病,而该类病症引起的痰咳,也会加速细菌的传播。
湿度要稳定!不可随意给新生儿的房间温度和湿度要相对稳定,室温以20~24℃、湿度以50%~60%为好。可将温度计和湿度计放在婴儿房间进行监测。任何季节每天都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房间温度过低时可用电暖气,但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夏天温度较高时,可用空调降温,注意空调不要直吹孩子,并根据室内温度给宝宝盖被以防着凉。
加湿器添加“作料”!
在使用加湿器时,不能随意添加消毒杀菌剂、醋、香水、精油等,否则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消毒杀菌剂通过雾化进入空气,被吸入人体后,其中的化学试剂对肺部和支气管的上皮细胞会产生刺激,长期使用,细胞会遭受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又如很多人会在加湿器里加几滴醋,认为能杀菌防流感,同时也不存在化学制剂的危害。其实,这样的做法同样欠妥。用醋做消毒时人最好先离开,杀完菌通风后再进入室内。
Tips购买加湿器时,要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来选择。同时要特别注意5点小窍门,才能将
一台贴心的加湿器带回家。
■ 第一,出雾量不宜太大。怎么判定出雾的大小呢?将手放在出雾口5秒,如果没有明显水珠,那就是合适的出雾量。
■ 第二,要带有湿度控制,最好是数字显示的。因为,如果湿度太大,对人和家具都不好。
■ 第三,注意电机声音,噪声要小。
■ 第四,最好是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结构。
■ 第五,选择大品牌,这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保证。
13房屋面积
决定加湿量!
室内湿度太干或太湿都不好,所以房屋面积是选择加湿器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20m2的房间适宜使用加湿量为270ml/h以上的加湿器,40~50m2的房间则应选择加湿量为540ml/h的产品。
实木家具也需要保湿!
14对于实木家具而言,保湿同样是重点。实木家具的表层,都有一的作用。因此,可以使用一些专用的家具护理产品,更好地锁住木质中的水分,家具中水分含量正常,就能够有效避免干伊莱克斯超声波加湿器 EEH350参考价格:500元
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技术,将水雾击成1~5微米的微细水分子,快速扩散到空气中,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根据室内环境,自由调节雾量大小。利用离子交换,高效置换出水中的钙、镁离子,软化水质,减缓“白粉”现象。独特夜光功能,七彩灯光色彩缤纷亮丽,颜色可设定。外观造型特别仿古青花瓷。美的加湿器S20U-S参考价格:169元储水量为2升,外形小巧,放置方便。功能设计也很实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加湿器的风道还采用了活性炭过滤网,这一设计能有效防止灰尘,细菌等进入风道,保证了空气清洁。旋钮式开关、雾量大小可调、防滑橡胶底垫、节能式线路,缺水自动断电保护等功能设计非常人性化,方便且实用。 亚都加湿器SZ-J031A参考价格:598元
活化银环保水箱,持久洁净,水盒可取出清洗,净化水质。同时,这款加湿器采用斜喷式转能器,载银散热片,可清洗蒸发芯,有利于全面杀菌。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功能设置,比如,具有4小时、8小时的超长定时功能,有标准、睡眠两种加湿状态可调,环保节能工作模式,功率消耗仅24W,而且水盒可取出单独清洗。
潮湿的空气会加重关节炎、糖尿病的病情,一般不建议这类病人使用。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去降低一些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因此最好使用纯净水或白开水。
不少人都只在刚购买空气加湿器的时候调整湿度,使用以后就很少再去调节,这样会使加湿器的作用大打折扣。一旦天气下雨,室内外湿度上升,加湿器的湿度仍不调低,会使人感觉黏乎乎的不舒服,长时间也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若天气变得过于干燥,而加湿器的湿度仍不调高,则无法体现加湿器的有效作用。
加湿器应该每天换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止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清洗时用软毛刷轻轻刷洗,水槽和传感器用软布擦拭,水箱装水后晃动几次倒掉即可。长时间不用应把水箱中的水倒干后,清洗擦干加湿器的各部分后再收藏。美的加湿器S30U-H参考价格:399元
缺水时指示灯呈现红色、缺水时自动保护、电流过载保护和水箱提起时自动断电,这些安全性设计使用起来会很放心。另外,水箱容积是3L,超大的水箱,比较耐用。外观采用仿生花蕊的设计,内部则采用黑色涂晶的工艺和离心力风轮的设计,使得组件延长使用寿命,雾量可调节,比较方便。
室内空气舒适度ABC
污染粒子越小越危险!
隐藏在空气中的污染粒子,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10微米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房屋中有300多种有机化合物!
在我们居住的房屋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达300余种,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有甲醛、苯以及总挥发性有机物。据称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存在挥发时间长、不易去除等特点。
减少空气污染源,记住清洗空调!
为了家人的健康和长期有效地使用空调,必须给空调做一个全面的清洗消毒。这样不仅可以让空调性能焕发如新,省电节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消除空调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隐患。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静电的吸尘作用,而且始终和外界保持着气流和热量的交换,环境中的灰尘极易进入空调。如果空滤器不清洁,其中的矿物纤维便会成为细菌、病毒和霉菌的载体,吹入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在空调清洗过程中,不仅要对外壳、面板和过滤网进行清理,更不能放过风管、吹风管以及内机和外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位。这些部位往往积累和堵塞了大量灰尘和细菌,非常适合病原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旦随风吹入室内,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病菌感染。所以,应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空调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
室内空气更糟糕!你知道吗?室内的空气污染其实比室外要高出2~5倍。弥漫在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粒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生物性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三是燃烧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包括人体呼吸散发出的病原 菌及多种气味;人体通过皮肤汗腺排出的体内废物、脱落的细胞;隐藏在室内温暖潮湿和不干净环境中的尘螨等。它们成为过敏原及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化学性污染:包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到的化学产品,譬如各种清洁剂、芳香剂、杀虫剂等,以及室内装修使用的各种涂料、油漆、墙布、胶黏剂、人造板材、大理石地板以及新购买的家具等。都会散发出酚、甲醛、石棉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它们可导致头疼、失眠、皮炎和过敏等反应,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
燃烧性污染:过去,厨房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很少被人们重视,其实它是隐藏在室内的重要燃烧性污染源。据研究表明,城市女性中肺癌患者增多,经医院诊断大部分患者为腺癌,它是一种与吸烟极少有联系的肺癌病例。进一步的调研发现,致癌途径与厨房油烟导致突变性和高温食用油氧化分解的致变物有关。
关注空调的空气净化功能
现在很多空调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调节温度,同时也能净化空气,这种多功能空调已成为我们的首选。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用科学有效的清洁方法杜绝空调变成污染源,还要让空调发挥出
空气净化的作用!
自动释放负离子
■ 有的空调具有负离子母料糅合技术,使室内风扇具有自动释放负离子的功能,在空调不运转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室内空气长久清新。纳米银离子抗菌过滤网
■ 经过纳米银离子抗菌过滤后的清新空气,能时时刻刻创造洁净空间。超强换气
■ 超强换气功能很有必要!有的空调具有智能感应系统,当检测到室内空气受污染时,能自动启动超强的换气功能。
你家电器制造了多少二氧化碳?
家里的电器,每消耗一度电的同时还会产生785g二氧化碳。城市里普通的三口之家,每年要产生1000kg二氧化碳。而一棵树一年才可以帮助地球吸收1~4kg的二氧化碳。
每年11.1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
你相信吗?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每天大约是304人,其中装修污染占了大多数。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就是肺癌,在世界上,每30秒就会因肺癌死亡一人。而得肺癌的主要原因是吸烟造成,而放射性接触、环境污染也是导致肺癌的直接原因。
要想全方位培育出味道宜人、感觉舒适的家居“气候环境”,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小帮手、小窍门。
只要在街道、停车场待过,鞋底就会沾染少许铅,回家后,若不脱鞋,铅便遗留在地毯上,容易对幼儿尚未发育的脑部造成危害。
干洗衣物所用的溶剂经常会含一种有害物质过氯乙烯,而且这项化学物质会停留在衣服上。因此,从干洗店拿回衣物时,不要急着挂回衣橱,最好放在户外通风处,减少衣服残留的化学物质。
制造蜡烛的原料中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的不适。在需要使用蜡烛的房间里要尽量选择天然蜂蜡蜡烛。选择人工蜡烛时要选取没有人工香料的蜡烛,也不要买有金属制成的芯,其中可能含有铅。同时还要避免将蜡烛盛放在塑料容器里。
海信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联合研制的全净化健康变频空调,在双模无氟的基础上独创“FPA全净化系统”,通过强力吸附,固化结晶和化学分解,高效去除空气中的“四害”:苯、甲醛、病菌、异味。
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氧气,也能达到一定的空气净化效果。同时。在密闭室内,像龙舌兰可去除甲醛,榕树(可购买盆栽)能吸收10%的三氯乙烯和50%甲醛,常春藤则能吸附90%的苯。将植物置于阳台上是好方法。不过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微生物滋生及过度潮湿。
特邀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药理学研究室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皋林
上海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封玉琳
上海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李 萍
你了解抗生素吗?我们该如何正确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呢?
我们一起来聊聊抗生素这个话题!
今年3月1日起,上海各大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据统计,上海人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远远高于周边地区,继北京、广州之后成为“病菌耐药性强”的地区。
本刊与新浪育儿频道联合做了网上调查:
1.你家宝宝用过抗生素吗?
A. 经常用40%
B. 曾用过55.71%
C. 从来没用过4.29%
2.你知道抗生素的用途是什么?
A.用于细菌性感染59.64%
B.病毒感染40.36%
3.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吗?
A.可以33.93%
B.不可以66.07%
4.哪里最容易得到或买到抗生素?
A.医院65.59%
B.正规药房61.29%
C.小药店26.52%
D.其他0.72%
5.什么情况下,你会要求医生给孩子用抗生素?
A.一般生病都会,如感冒、咳嗽等久治不愈时87.95%
B.自己开药时顺便要求4.91%
C.其他8.93%
6.滥用抗生素对孩子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A.听力受损38.18%
B.牙齿受影响20.36%
C.导致内脏器官问题50.55%
D.产生耐药性89.09%
E.其他0.36%
TIPS
开处方药的注意事项: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将不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摘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
调查发现,父母对抗生素了解得并不全面:
妈妈的误区
1.“抗生素就是强效感冒药,如果其他药吃下去没用,就得吃抗生素了。”
2.“有炎症就要吃抗生素了,把它当消炎药来用。”
3.“抗生素可以预防感冒!”
4.“越新、越贵、越高级的药越好!”
美国儿科医学会的观点
常见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有史以来最强有力和最重要的药物。合理使用时,它们可以挽救生命,错误使用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病毒和细菌这两种主要的微生物引起了大部分的感染。病毒是所有感冒、大部分咳嗽和咽喉肿痛的原因。
常见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随着病程的自然发展,孩子可以从病毒性感染中恢复。抗生素不应该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
反复或错误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增多
抗生素可以用于细菌性感染,但有些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反复或错误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增多。为保护孩子免受耐药细菌的感染,只有在儿科医生认为有效时,才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的感染是由对抗生素耐受的细菌引起的,他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经静脉注射使用更有效的抗生素。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什么时候不需要?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该由儿科医生来回答。
* 耳朵感染:大多数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不需要。
* 鼻窦感染:长期的、严重的感染病例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孩子的鼻涕发黄发绿并不意味着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期间,黏液变厚变色是正常的现象。
* 支气管炎:很少需要抗生素。
* 咽喉肿痛:大多数病例由病毒引起,只有链球菌性咽喉肿痛需要抗生素治疗,而且必须经过化验,确诊后才能使用抗生素。
* 感冒:感冒由病毒引起,可能持续两周或者更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感冒是无效的;在感冒自然的病程持续过程中,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
有些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菌感染,但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如果孩子的疾病恶化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确保孩子及时得到合理的治疗。
如果使用了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一定要全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
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成功分离并提纯出青霉素。
二战时期,神奇的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伤员的生命。
1950年代: 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等相继被发现。
1960年代: 头孢菌素开始萌芽。
1970年代: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
1980年代: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崛起。
1990年代至今:针对细菌耐药性开发新品种。
药理专家说――
刘皋林:善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正如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所说,青霉素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开创了使用化学药品消灭细菌、治疗疾病的新纪元。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们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孩子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耳聋,很多人的身体器官因此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它们会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令人类的疾病陷入无药可治的可怕境地。
数字说话
20~30年 这是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
1~2年
这是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
20%
美国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0%
80%
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8万
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
100万
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约有100万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的,并且还在以每年2~4万的速度递增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经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了。长期以来,人们将抗生素作为保险药、安慰剂以及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常用药,长期使用昂贵或新抗菌药物对付普通疾病,因而付出了昂贵的健康代价,殃及了无辜的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WHO)告诫道,假若人们继续滥用抗菌药物,新出现的对一切药物产生抵抗力的“超级细菌”,可能把人类带回旧时代,即一些小小的感染也能使人丧命。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三大对策
了解孩子的疾病,了解抗菌药物
孩子生病,大人心里肯定焦急万分。年轻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能慌了手脚。首先,你得了解孩子的病情,搞清楚它是否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另外,也要向医生充分了解一些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副作用等,保护你的孩子,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不用含抗菌剂的日常用品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日用品,如浴液、肥皂、牙膏、服装等可能含有抗菌剂,这些含有抗菌药剂的日常保健品本身该“保健”,因为它们可能破坏人体中有益菌与耐药性致病菌间的生态平衡,促使抗药性细菌生长。
配合医生治疗
有孩子患过敏性哮喘,久治不愈,经过敏试验检查后才知道,他对一些药物也产生了过敏。因此我们建议:在给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及细菌药敏试验,一旦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用药方案。
在我国,抗生素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我国抗生素问题的产生,除了生产、临床使用处于无序状态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兽用抗生素的滥用。我国每年生产的喹诺酮(兽用抗生素),有一半用于了养殖业,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大肠杆菌对它的耐药性已达到60%。
目前,人们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牲畜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性,猪、牛、羊、鸡这些家畜体内的抗生素已经使环境(包括水源、农作物等)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污染了。前些年,国内乳品业打起了“无抗奶”商战,厂家将“无抗奶”作为卖点,足见抗生素在牲畜中滥用情况之严重。
母婴用药指南
1、哺乳期妇女
通常母乳中抗菌药物不能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会对乳儿产生潜在的影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哺乳期妈咪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2、 新生儿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弱
*细胞外液容积较大,药物排泄相对较慢
*肾功能发育不全
(2)新生儿应用抗生素的注意点:
*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注意剂量和间隔
*尽量避免使用氯霉素、磺胺药、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禁用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不宜肌注给药
中医有方法――
封玉琳、李萍:中医临床应对炎症的妙方
临床上,中医医生也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包括使用抗生素应对炎症。
早在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出台之前,许多中医医师在临床上判断病人是否需要用抗生素,依据如下:
(1) 常以验血结果为依据,即白血球是否超标(>10×109/L );
(2) 如果病人咳嗽严重,还应拍摄X光片,看其肺部是否有炎症。
(3) 如果白血球在正常值范围内,胸片也无异常,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只需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清咽利喉的中药以缓解病毒引起的症状。实际上,临床所见的普通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传统的抗病毒中药就能解决问题。这一治疗原则对大人和孩子同样适用。
妈妈有主张
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多一分信任
文/张榕
现在很多孩子一感冒发烧就马上吃抗生素,甚至打针、打点滴,对此我一直抱有疑问,真的需要这样吗?我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从没打过针、没打过点滴,而且也有好几年没服用过抗生素了。倒不是孩子不生病,关键是孩子发烧后大人怎样对待。
我觉得发烧未必都是大不了的病,只要孩子精神好,能进食,能喝水,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家庭护理解决的。
常用家庭护理法:
1.多喝水
可是让小孩子不停地喝水,淡而无味的一直喝也非易事,改而多吃西瓜,既有水分又补充了维生素,一举两得。
2.香葱萝卜丝汤(我的常用“土方法”)
萝卜清热自不必多说,发烧时出汗丢失的盐分能从汤里得到一定的补充。我们都知道,发烧时通常口中苦涩无味,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甜、咸滋滋的萝卜汤下肚,感觉甚爽,有时身上会觉得汗津津的,热度也就有所下降。
3.按摩脚底
我经常在孩子发烧时给她按摩脚底,虽不一定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每次孩子都说很舒服,减缓了因发烧带来的不适,有几次按着按着孩子还出了汗,体温也降了。
诸如此类的家庭护理法再配合服用一点中成药,使我的孩子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打针吃药、去医院、挂急诊。急匆匆地路途奔波,在那嘈杂、多种病菌混杂的地方长时间等候,然后在医生面前坐不上两分钟,这对孩子究竟是利是弊,这是我每次带孩子去医院前都要慎重考虑的。当然,如果孩子不像一般感冒,伴有呕吐高烧、抽搐等在妈妈看来不正常的情况,就一定要及时就诊。
最了解孩子情况的是妈妈,只要注意用心观察、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大限度地减轻孩子的病痛,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折腾。
或许会有朋友说,何必这样又是观察又是判断的,去医院打针吃药解决问题岂不是更简单?我觉得除了上面提到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折腾让孩子受罪,还有就是对发烧的认识问题,其实发烧只是个症状,是体内免疫系统奋力战斗的表现,很多情况下不必借助外力(药物),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可以战胜敌人的,而且会越战越勇,可是,我们往往剥夺了孩子免疫系统作战的权利,使其战斗力越来越低,于是孩子生病后用药越来越厉害,如此反复循环下来,这样的声音就越来越多:我家的孩子一着凉就感冒,一感冒就发烧,一发烧就要打点滴。
还是让我们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多一分信任吧。
编后小记:
“医生,孩子感冒鼻塞,难受得不行,赶快给他挂吊针吧!”
“家里吃了退烧药,可宝宝烧还是不退,急死我们了,医生,快给宝宝打退烧针吧!”
“给我们多开点药,头孢也要,咳嗽药水也要。”
……
在儿科候诊室里,家长常常是心急火燎,孩子病了,如果医生不给开一大堆药,不让打针吊水,大人似乎就放不下心。
什么病都开抗生素;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医药费动辄上千元;儿童医院的输液室天天热闹得像集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家长过于迫切的,恨不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心态也起了催化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严重危害,身为父母,我们必须担负起责任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低药物成长!
中国家长经验谈
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
从一次糟糕的求医经历说起
文/桐桐妈(上海)
在自学小儿推拿之前,我和所有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生病就手足无措,别无选择地把孩子送往医院,直到桐桐1岁半时的那场糟糕的求医经历……
那时,大约是受了凉,桐桐开始咳嗽,我们慕名前去某医院儿科就诊。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说桐桐患了带喘的支气管炎,必须吊水,同时还开了几种口服药。
每次灌药,桐桐都难受得直叫“妈妈”,不过,更令人揪心的还是吊水。桐桐从没吊过水,再加上小护士技术不熟练,有时插好几次才找到血管,以至于每次吊水桐桐都从头哭到尾,声嘶力竭,脸色发青。几个小时吊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表情呆滞,见人就哭,白天拒食,夜里不停地从噩梦中惊醒……
连续吊了3天水,口服了好多药,本以为可以摆脱这份折磨了,不料,复诊时大夫却告诉我们一个更可怕的结果:双肺杂音很重,喘得厉害。吊水的量需从3瓶增加到4瓶!
桐桐爸拿好药单后,迟疑着不忍去拿药。看着怀里两眼迷茫哇哇乱叫的孩子,我们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吊了!赌一把,把孩子抱回家,加强护理3天,实在不行再来吊。说来也怪,出了医院门,桐桐马上精神起来。
回家之后,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尽量让桐桐多休息、清淡饮食,不吃鸡蛋、鱼虾、甜食、过咸等忌口的东西,桐桐倒也争气,一下子变得比生病前还能吃,睡眠日渐改善,小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红润,第二天就不咳嗽了,第四天,已经精神得像个小猴子……
桐桐康复之后,我开始关注抗生素的副作用,这一关注真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抗生素的副作用要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只是它的负面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累积效应”的现象伤害人的肝肾等器官,如果孩子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则他们成年之后患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然而,据报载,我国仍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了2007年的21.7%,但抗生素的使用量仍高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使用量。
这次经历过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小儿推拿,在一位中医的指点下,现在我已经基本能够应付桐桐的小毛小病。我总结了几个经验:
1.孩子生病了,我们往往选择去医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我们应该向医生争取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可以换个医院或医生,听听有没有较轻的处理。
2.不妨尝试看中医。我个人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当然,中医有时候见效比较慢,在炎症发作期可以用西医的疗法压下去,但最好接下来用中医调理一段时间。
3.不要以为只要药物进到体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其实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三分治七分养”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的病必须运用抗生素治疗,应尽量采取肌肉注射或吃药,保持孩子的好情绪并加强护理。
4.除了打针吃药外,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推拿,特别是呼吸道、肠胃之类的疾病,推拿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是在白细胞不断同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每次生病都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压下去,孩子的抵抗力根本得不到锻炼。
6.饮食对孩子的康复特别关键,一定要清淡饮食,适当忌口,否则很可能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
《为了孩子》贴心提醒:
抗生素的使用是需要有临床指征的,如:白细胞高于正常值、高烧、CPR增高。在使用时,一个适合的抗菌谱需要足量、足疗程、规范地使用。有些病毒感染也具有相同症状,但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
我对孩子用药的两大原则
文/嘀嘀妈妈(上海)
我儿子已经9岁多了,身体结实,精力充沛,跟一般孩子相比,他很少感冒。即使是偶尔感冒,一两天过后也就好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儿子没有诸如哮喘等儿童常见的慢性病。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每个阶段给他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鼓励他加强锻炼之外,我认为,孩子目前发育得不错,还跟我对他在用药上的谨慎态度,多少有一些关系。
家长需要意识到,尽量给孩子少用药,锻炼和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对于孩子的用药,我历来有两项原则。
1.尽量少用抗生素
现在,因为大量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某些医学专家戏称,人体已经进入了“非抗时期”。意思是说,即使一个人得了很普通的感冒,也非用抗生素不行了。这是互为因果的一对条件。正是因为滥服、过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部的平衡,使得自身的免疫力越来越弱,于是人也越来越容易生病了。
2.尽量少打点滴
每次儿子发烧去看病,我都会跟医生商量:“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行吗?”很多医生虽然不作正面回答,但最后还是遵照了我的意愿。回到家,我让孩子大量喝水,按时吃药,减少运动量,多休息。孩子的病很快也就好了。
打点滴虽然能够让孩子的病好得快一些,但是打点滴其实是改变人体体液,而且这些药物也会让孩子的身体形成依赖。经常打点滴的孩子,身体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甚至每月一次准时去看病,逢病必打点滴。
口服药与打点滴相比,不但更安全,而且更经济。
“平时不努力,病时乱用药”最最要不得。“不治已病治未病”才是上策。
功夫花在“未病”时
文/大寒奶奶(山东青岛)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小孩子生病经常是用世代相传的一些“土法”或中药方鼓捣。自从抗生素和打点滴出现以后,我们也确实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真是条件好了”。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就像现在肥胖和富贵病越来越多一样,在我这个“老脑筋”看来,如今的“好条件”在很多情况下正在被不加节制地“享受”,不仅带来了营养过剩,也带来了药物过剩。
我身边就有一对对比明显的例子――
楼下卖菜大姐的小孩,是个四五岁的健康小子。总见到他浑身脏脏的,在菜摊周围爬来滚去,笑容灿烂。偶尔感冒,几天就好了。
朋友9岁的孙子,长得白净匀称,但经常感冒,肺炎也是他的“常客”。他一感冒必定发烧,要退烧则必打点滴。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抵抗力差别如此大?我觉得,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完全交给医生,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在带外孙女和孙子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定要多花功夫在孩子未病时,即使生病也要尽量少用药。将此“理论”用在两个小家伙身上,成效确实挺好,外孙女今年10岁了,只在小时候生过两三次病;而小孙子如今5岁了,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打过一次点滴。
总结一下我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日常功夫须做足
中医认为体内正气充足就不会生病,因此保健的关键是坚持做好日常功课,维护身体正气,即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日常的功夫就体现在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细节上。
吃:各类食物搭配,不饥一顿饱一顿,少吃“垃圾食品”,少吃过冷过热食物。喝:多喝开水,少喝饮料。拉撒要有规律,如发现规律改变就需提高警惕。睡:早睡早起,不随意熬夜或赖床。锻炼:利用空气、土、水和阳光,经常去户外活动。日常保养: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衣食住行“不闪着”,即避免忽冷忽热、忽左忽右,不给外邪侵入人体的机会。
2.已病防变,推拿常见
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利于免疫力提升的,因此对于小病我们应“笑纳”,通过慢慢疏导,通过自身与疾病的斗争强化“正气”,增强体质。切忌心急乱用药。
在发现孩子刚有起病的症状时,就积极进行疏导。初期症状轻,病未成气候,通过多静心休息、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饮白开水等,给予一定的恢复期,往往就可痊愈。小儿推拿和生姜,是这个阶段我常用的两个法宝。
注意:若有急性炎症或高烧来势凶猛时,应先积极运用抗生素等西药进行控制,避免其短期对身体的过量伤害,待症状回归可承受范围后,再用慢功夫,扶自身“正气”彻底将病根除掉。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从小到大不打针
文/叶雨(日本)
儿子在日本出生,我对育儿毫无经验,又远离国内的家人,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常感惶恐,遇到儿子生病,更感手足无措。
记得儿子第一次生病,是大约8个月大的时候,我对日本低药物成长的认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虽时隔多年,当年日本老医生的亲切却让我这个“老外”至今感怀……
那时,8个月大的儿子低烧,哭闹了一整晚。翌日清晨,我便急匆匆地赶往医院。想必问诊的日本老医生看出了我的紧张与惶恐,他一边诊看宝宝,一边跟我聊着该如何照顾生病的宝宝――
家里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23℃左右,湿度在50%左右,这是最适合婴儿成长的环境。孩子的衣服尽量不要多穿,被子也不要盖得太厚。
孩子发烧时不要太紧张,因为你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别以为他小,他是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情绪的,你越是紧张、担心,他会越觉得自己病了,而且病得严重。
发烧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情,小婴儿吃得多了些,都会引起不适,导致发烧,所以并不是什么大事情。
老医生开了退烧、消炎药后,还一再叮嘱:
发烧是人体自我免疫能力在起作用,是体内的防御系统与病菌的“正邪战役”。如果身体可以自我调整解决,就不需要药物的帮助。久而久之,身体才会更具有抗病能力。
发烧不超过38℃时,只需在额头贴一个降温贴即可。热度高起来,也不要即刻服用退烧药,应该让孩子用身体“战斗”一下再服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低药物体质,否则,当身体有了抗药性,药剂只能越下越大,这绝非好事情。
回到家中,按照医生叮嘱的去做,但儿子的烧依然不退。与国内父母电话聊起来,老人都说不行就打一针,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经得起一直发烧呢。于是,再去医院向医生提出了打退烧、消炎针的请求。此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老医生的拒绝:“不需要!这样的小病不需要这样做,你放心,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不放心,咱们可以试服另一种消炎药,他只是咽喉有些发红,而且和前两天比,已经明显好转,再有一两天身体就会好起来……”
正如老医生所料,儿子再次就诊后的第二天,烧便退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曾经的小婴儿,而今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些年里,他曾无数次地因病去医院,但从未打过一次针、一次点滴。
在日本的医院里,用针、打点滴是非常谨慎的事情,不是病到非打不可的程度,即使家长要求,也不会出此“下策”。而对于婴幼儿用药量上,也是控制得非常严格,医生会在问清了婴幼儿的体重后据此来调整药剂的份量。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们穿得少,是日本的一大特色。深秋后仍穿着短裤的孩子随处可见,即使进入冬季,小学生的户外体育课也依然要求穿着运动背心和短裤,这是常年锻炼的结果。
假如你见到额头上顶着降热凉贴的小孩子,还在小公园的沙坑里玩沙,千万不要诧异,这事在日本一点儿也不新鲜……
在加拿大,每次看完医生之后,我们都变得更加自信,相信Nathan一定会很好,因为医生每次看病都会对我们说,不用担心,Nathan没事,很健康。
自然疗法――爱和耐心
文/赵薇(加拿大)
Nathan的几次看病经历,让我们对加拿大医生提倡的自然疗法深信不疑: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
去年10月份回中国,我们带上8个月大的Nathan一起登上了长城。可能是因为那天风特别大,回旅馆之后,Nathan开始有点小咳嗽,流鼻涕,但并不严重。Nathan一直是个强壮的宝宝,出生以来,只经历过两次轻微感冒,我都没有给他用过药,他自己便好了。所以这次我一开始也没用药,希望他能自己好起来。后来,Nathan开始咳嗽得厉害,体温也上升到38.1℃。表姐替我们约好了儿科医生,劝我们带Nathan去看病。
医生听过Nathan的肺部之后直接开单叫我们去照X光,X光的结果居然是肺炎!医生说必须要吊水,不然好不了。我先生坚决反对打针,于是我们请医生开了药,带Nathan回去观察。回到家,全家人都劝我说,“哪有小孩不打针不吊水的,你小时候还不是打,还打头顶呢。”晚上Nathan病情急剧恶化,他连呼吸都很困难,咳嗽时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一直哭。凌晨,我们决定带他去医院打针。打针时Nathan哭得令我们心如刀割自不必说。连着吊了3天的水后,Nathan顺利恢复了,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回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Nathan又病了。症状极似在中国的肺炎。小咳了两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声变得非常厚重,止不住地咳嗽、哭闹,连吃奶也安抚不了他。我们马上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对Nathan做了检查之后,对我们说,他的肺听起来非常健康,喉咙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鼻子上,是鼻炎引起的咳嗽。而咳嗽时没有痰音,说明是病毒性感冒,不用任何药物,他会自然好的。我呆了,告诉医生:“今天下午Nathan的情况非常糟糕,呼吸声厚重,你确定不用任何药物吗?”医生说:“这次Nathan得的只是普通感冒,不用任何药物就会自然好的,鼻塞的时候滴海水(盐水),如果发烧就用退烧药,你们的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你的宝贝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健康,你要相信他。”
一周后,Nathan的感冒全好了。期间,他3次发烧,只有一次超过38.5℃时给他吃了退烧药,此外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没有打针,没有吊水,全靠他自己坚强地战胜了感冒。尽管看到他每晚都咳到吐,十分令人心疼,但我们都相信,Nathan一定会好起来,这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是他和病毒做斗争、为自身建立抵抗力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父母能做的是给他更多的爱和耐心,还要准备很多的床单。
除了这次的感冒外,还有一次Nathan严重腹泻,10分钟拉一次,泻到拉清水。由于频繁地腹泻,小屁屁上都是红红的水泡,碰也不能碰。即便如此,加拿大医生还是没有开任何药物,还是用的“自然疗法”――暂停喂母乳(因为母乳中含有某种菌会使大便变稀),还有就是我们无限的爱和耐心。
孩子感冒,不必打针
对于儿童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一向有严格的规定。临床医生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最小的孩子,通常不许服用非处方药,吃药前必须看医生,要买药必须有处方。由于针剂的风险相对较大且很痛苦,因此,FDA特别要求,孩子感冒后,无论多严重,均不建议医生给孩子打针。
看病实在“难”
在荷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患者到医院看病,一定要把自己的病情描述得越严重越好,否则如果不是“火上房”,根本没人会搭理你。中国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在荷兰可算用到了极致,这就是荷兰看病“难”的独到之处。原来,荷兰的医生都强调依靠人体自身生理机能调节,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外力”,无论是药物还是医疗设备都是“能省就省”。
高度重视儿童用药安全
法国医生给孩子开的药量往往与说明书上的用量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法国儿童用药的剂量是根据体重换算的。事实上,药品推向市场前,只是针对成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儿童用量则是通过与成人体重的比例算出的。因此,法国每张儿科医生的处方上都会标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这些数字是医生制订用药剂量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