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1:52:44
导语:在古典园林的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是园林建造最早的国家,商周时就已经在大规模的修建园林,当时的园林模型被称作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园林的建设特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地域的造林特点也不同,正是如此,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一态势也为现代化园林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现代化园林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此,笔者首先分别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特色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特征进行了对比,而后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对于现代园林的影响。
一、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以及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1.对于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特色分析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具有诸多的特征,究其根本,无外乎它所涵盖的种类较多,其中不乏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等等,这些园林的种类不同,所以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其一,对于皇家园林的特征分析。正所谓皇家园林,从其概念上就已经能体会到它所具备的特征,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历史特征显著等等,这些皇家园林大多规模庞大,建筑的主体较高,比如,北京的北海公园以及颐和园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古典园林不仅对施工以及设计的要求和手段较高,同时它们也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不同,它们还会存在着园中园的现象,同时,园林的建造初期就会明确主题,而后再针对性的运用丰富的建筑对园林进行点缀,丰富园林的形式和内容。
其二,对于寺庙园林的特征分析。寺庙园林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也不同,它更加针对寺庙或是其他具有的地域而建造,这些园林由于其信仰和理念不同,因此,最终的园林特色也不同,也正是由于它们的种类多样,也对我国古代的园林特色进行了拓展和扩充,丰富了园林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园林的发展。
二、对于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比较,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建造的园林,进而将这些园林特征予以归纳,最终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园林形式。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化的园林发展更具自然、社会、科技以及其他艺术的特征,促使现代园林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对现代化的园林特征予以总结,无外乎两点,其一就是对园林艺术、城市建筑以及城设施等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二则是大多是针对大众的要求来建造的,更加偏向于顾客的需求。这样的形势为现代化园林的建造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造特色大多已经被传承下来,它与现代化的园林建造的特色具有一致性,它的创作方式也对当前的园林建造具有重要的助推性作用,在现代化园林建造的过程中,应当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有效地融入,与时代的发展理念相符合,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
1.精细勘探,细致分析
要想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特色融入到现代化的园林建造中,首先就是要将勘探落实到实处,只有将勘探环节予以良好的把控,才能使后期的设计和建造尽可能的做到因地制宜,进而形成独特的、适宜的园林建造风格。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设计的效率,不可一味的追寻某种设计风格而浪费了园林的诸多的建筑材料和场地,无法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落实到实处。
2.将情寓于景,凸显艺术气息
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实现有效地融入,就要将古典的园林建造的手段和特色予以切实的发掘,不仅如此,还要切实的将其主题内容予以确定,而后分析古典园林建造的表达方式,进而做到将情寓于景,让人们在欣赏现代化园林的过程中,观景生情,达到弘扬古典园林的精髓的目的。
3.应用古典私家园林的特色,拓展F代化的园林特色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不仅对住宅花园的特色进行了浓缩,同时它的建筑手法也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私家园林中,可以体会到它特别的韵味和含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修养和文艺,这也体现了古代人们所推崇的“雅”的特色,此外,私家园林还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集“居”和“游”的功能于一体,人们在游览了私家园林的景色之后,将会感受它的别致,并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到私家园林给人带来的醉人的感受,同时也会被艺术的气息所陶醉和熏染。因此,现代化私家园林建造的过程中,也要将这些古典建筑的特色予以凸显,而后将二者实现切实的结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形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要想将园林设计和特色有效地凸显出来,就要不断地汲取古典原料林的建造优势和表达手法,以此为基础,实现现代园林建造的古典化,促使现代化园林建造和古典园林的手法实现有机的统一和融合,不仅促使当前现代化园林建造的发展,同时也会将古典园林建造的精髓切实的弘扬。
参考文献:
[1] 张媛.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禅境的营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手法[J].科技与创新,2016,12(5):49.
[2] 谢伟岸.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20):46-46.
[3] 陈宇,涂钧.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光影分析――以江南园林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6):117-122.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0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关键词:园林;古典;现代;现代居住区
Abstract: the Chinese garden art contains the great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essence, pregnant with all the people for the active pursuit of art and aesthetics, and art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garden engineering reflec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for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classical gardens, emphatically from the explora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to explore how to 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al element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knowledg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 landscape; Classical; Modern; Modern residential
中图分类号: 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的来说: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立意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的观点是《园冶》对人在园林环境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平共生情景的描写。其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自然生态审美观。人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自然环境可接受的方式改造自然,建设环境,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实现人工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园冶》还很重视根据自然规律营造环境,提出要在考察当地季候特征、水体来源与去向、山脉走势后再营造园林。
正是基于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园林建筑布局,追求园林环境的意境美,强调风景如画,要求所观之景必须具有“人画”的品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如《园冶》在确定楼阁的地基位置之后,如园内有山,便打破常规,将楼阁设立在半山上,借助山的高度,使人可以望得更远。在假山基篇中提到堆山的时候,要注意山的高度和形态,兼顾假山对地面上和楼上的人的空间感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对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由来己久。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造园者将自身的思想情感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园林景物中,充分的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园林意境的形成需要对自然的提炼选择和情与意的投入,两者统一,才一能见景生情,缘情而取景,最后寄情于景,创造出有意境的园林。正如叶朗先生所言:“‘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园林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人与自然化思考方式之间所建立的整体共鸣。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
(一)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在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同时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在中国现代园林设计中,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将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中最显著的是人性化空间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现代园林景观更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出发,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大到城市设计(园林城市)、中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带,小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无不以此为起点,开放、大众化、公共性以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工程中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应用
(一)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不同于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现代居住区园林环境在各个场所功能空间也是区别对待,或强调视觉礼仪感或追求自然精致,或围合或开放,根据流线和受众的不同园林形式内容多样化。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常是在有限的建筑空间环境里,尽可能地调动各种造景要素,营造自然与人工气息夹杂的居住环境。
(二)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古典园林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可以因借的景观因素有限,但只要有可能都应充分利用。如将公共优美景观尽量均衡分布面向住户,多方位开拓景观视线对应于重要景观,强调可达性及共享性。同时建筑亭廊花架、风雨走廊等观景、点景类构筑设施,尽可能地挖掘赏景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对于位于郊区的居住区园林常邻近大型水体湖泊等可借景因素,也往往在高处、开敞处建造观景平台以眺望美景。
(三)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 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 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 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而非一览无余,这些古典园林设计手 法在现代各种尺度的居住区园林中同样可以精心设计加以应用。
(四)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将现代居住区园林划分多个功能分区和景点、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例如部分一层或下沉小院的设计,尤其需要小中见大,尺度适宜,而一些别墅豪宅的超大院落,则又需要适当分割整体划分,不可以显示出空旷和单调。
“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营造园林意境。
(五)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各景点创意皆可从文化上寻找源头。如一些小区从太阳、露珠、星河、自然水体等自然要素入手,体现到整体设计中,居住区园林景观显得生动而有灵魂。而局部景点的设计,更是易于从园林文化着手,如利用雕塑、景石等刻画主题,或利用有特色内涵的植物、有一定符号的园建小品等,精心刻画,将文化融于自然。
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一)与时俱进,拓展园林设计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性,在于习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弱。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如何自我更新。 拓展设计思路和领域,将中国园林理念与内涵带入人居环境、城市景观、风景名胜、自然保护、郊野公园、乡村景观、工业园区以及道路河流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
(二)开阔眼界,研究园林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要走向世界,前提是开阔眼界,对各国园林发展史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普遍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的潮流下,中国现代园林如果还停留在抄袭模仿中西方园林,大搞形式主义,注重实体景观而忽视空间塑造,强调张扬和人工堆砌的设计手法上,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三)立足本土,再现地域文化景观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长期的艰苦努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关注现代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园林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类型和人文历史类型。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造景元素,营造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的景观类型。
(四)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但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也应研究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现代园林之短。融西方园林现念与设计方法于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之中,是加速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捷径。
结语
综上,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苏相健.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古典元素[J].农林科技,2010.4.
【关键词】古典文化;当今园林;启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明天,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加大了对园林建设的力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技术和设备以及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及设备,从而为现代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古典文化不仅能够提高现代园林的形象,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的要求。而随着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还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古典文化是我国以及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些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为了促使古典文化与现代园林的融合,就必须要加大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运用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出发,对古典文化和现代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园林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古典文化中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
世界园林史表明,各种园林形式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发展―成熟―衰落的轨迹,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并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园林从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3 000余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尽管传统园林有着种种局限性,如果因此而将它简单的全盘否定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古典文化中传统元素的现代意义
关于传统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传统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
就中国传统园林的警示作用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国传统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这是中国传统园林使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正在建造中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惜在平地上挖湖堆山,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
(3)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人融入真山真水之中已十分便利,无须再在城市之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其丰富的景观环境却是假山假水难以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传统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紧紧抱着传统园林形式不放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
(4)中国传统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与传统园林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园林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5)中国传统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园林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
(6)中国传统园林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在追求急功近利、希望全盘照搬的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摈弃。
虽然传统园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发展与成熟。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与时俱进,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创新。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不仅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示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古典园林;审美;空间;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一个自然化景观。建筑工人利用周围的环境,结合当地风格,建造园林为自然环境增添情趣,建筑是人工因素,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代表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园的生活状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涵盖太多内容,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都产生不小的影响,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突出自然的美。本文简单探讨了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使人们能从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来对古典园林进行欣赏。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超越了有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3.1雕梁画栋的细腻精致的审美意境
木雕装饰和彩绘是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装饰特点,是区分世界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我国,无论建筑、私家园林还是寺庙道观,都有着精雕细刻,细腻描绘的内部装饰,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建筑彩绘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然后用油漆等燃料来进行装饰,除了美化园林构造外,还能防潮、防风化剥蚀、防虫等作用,大大保护了园林构造材料,增强园林的寿命。彩绘可以为园林群构造出一种文雅或者优美的氛围,给园林增添生机和色彩。
3.2含蓄婉约的审美意境
从园林布局来讲,通常通过虚实、藏露、曲直的造景来营造意境之美,一般的中国园林建筑外面都有较高的围墙或者花池、桥等景物吸引人的注意力,高墙外端仅露出园内的一些飞檐、垂柳花木和较高的建筑,偶尔传出令人遐想的音韵。园林中的长廊和漏窗是惯用的表现婉约含蓄的主要手法,廊是整个园林建筑的脉络,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可让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领略四周的不同景致,体验自然的变化,给人与期待的意念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如同相机的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分隔成一幅幅有独立内涵的风景画。漏窗是中国园林有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4.“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物质体现
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水景,是构成园林艺术三个重要的物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也是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得以体现、升华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依次说明。
4.1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意境美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园林中都是通过其优美的形态和若隐若现的布局来达到造景和观景的目的,同时又结合四周环境用景题、匾额、对联的方式来表达人对景观意境的追求。
4.2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景的意境美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早期时是以模仿自然界的山石、水景进行构景,到了中后期时,是以写意性为主的构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我们通称为“假山”,它源自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山石造型,千变万化,从山石的造型类型上,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主要通过造型模仿一些人间存在的物象,但这种造型的模仿只是有几分形似,介乎似与不似之间,主要目的是传达一种寓意和神韵。中国古典园林的水系既有旷阔之意又表达了深奥的审美意境,水能发人远思,这一文化心理积淀在园林的审美主体乃至审美客体之中。例如:以水面为镜、倒景为图作影射景等,使人心旷神怡,在表达主体情思和审美意趣的同时,也体现出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得审美特征。
4.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园林植物是造景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象,人们通过千姿百态的园林植物单体或者群体所组成的景象进行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这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主观的思想情趣,使园林植物具有了优美的形象,所以人们从对景观的直觉开始,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优美生动的园林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主要表现在:园林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节律,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换出不同的空间、时间的意境美效果;园林植物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物质形态,还有着各自独有的色彩和气味,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渲染,能很好的表达出园林植物的意境美效果,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园林艺术的意境美内涵;植物的形象常被人们“人格化”,常用来表达人的性格、思想、品质等,从而表达人们感情的寄托。
5.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处理是以自然手法为基础的,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每个方面都追求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与园林的整体相呼应,使万物适应自然的性情生长。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十分重视,古典园林对于赏园人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的特征,而是将人的心灵与园林中的氛围相融合,从而可以将自己带入更广阔的空间。这种靠直觉来感知,从心底来感悟的园林风格,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感情。中国人历来对择居非常注重,往往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地方来建造园林。古典园林周围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地理条件,维持了自然原貌,将人工修饰之美也融于其中,这就将中国古典韵味很清晰的表现出来,给园林带来了生机和自然气息,使得园林建筑除具有一般建筑的实用性外,还具有了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功能,在丰富和扩大园林空间美感,创造园林艺术意境中发挥独特的审美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人们装饰建筑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积淀。造园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各种古典文化民族风格融于现代化园林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特点和建筑精神,营造出一种建筑空间意境。古典园林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建筑群体的诗意塑造含蓄深远,古典园林中审美意境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而更重要的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去分析园林的艺术精华,总结园林的建造经验,正确、深入地去认识、了解,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勋祥.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工程与建设,2009.
关键词:居住空间;景观设计;古典园林
1 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1.1 追求神韵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山水植被为基本要素,其中,以自然的山水为根本,植物为点缀。但并不是简单按比例仿制这些景观要素的自然形态,而是人为的加工、调整、剪裁、结合,以追求“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韵境界。
1.2 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而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其所创造的美妙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1.3 建筑与美学的结合
园林艺术起源于先秦,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将物质生活条件同对自然环境的精神审美结合起来。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开始大量修建行宫别苑和亭台水榭,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人工修建的亭台楼阁把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修饰的更具民族色彩和民族精神,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2 古典造园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1 灵感源泉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源泉,其设计思想更是当代园林艺术的理论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设计的典范,是设计师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高超造园手段,将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组合,形成源于自然环境,又高于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2.2 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对国内优秀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观元素加以运用,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味道”的风景园林景观作品。园林景观艺术是直观体验性艺术,观赏者无需接受专门的培训,就可以感受到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同时,这种直观艺术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可以使观赏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当时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3 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常见问题
3.1 不尊重自然环境
许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对景观的功能性考虑不足,注重表现外表的美观。某些开发商为了追求表面的气势和美观效果,达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购房者的资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
3.2 缺乏神韵
现代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设置的休闲活动空间充足,有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地、休闲步道等,这些空间普遍尺度较大,且多以铺装为主,相对缺乏可供好友休闲小憩的私密空间。
3.3 施工时间短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传统建造技术已经被机器化大生产式的快速施工技术所淘汰,当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使得传统建造技术开始失传,其精髓更难以再现。现代居住小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其它建筑材料仿制木材建成的亭台水榭,虽然形似,却没有了木材的生动,传统工艺的风采不复存在。
4 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居住区的影响
4.1 理解古典园林的内涵
要设计具有中国元素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新材料,更不能对现代西方园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学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的造园理念和设计手法。
4.2 尊重自然原则
大自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遵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和谐。尊重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态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以自然景致为主,强调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表现。
4.3 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依山林而建,通过借景、比喻等方法将园内景观和周围自然生态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使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连接、渗透,彼此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现代景观设计也要求设计师将视域作为设计范围,以地平线为空间参照,突出与本地区景观的融合。这与古典造园手法中追求无限想象的外延空间理念是一致的。
5 结语
在新的社会生产环境下,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要实现新的功能要求,应当着力学习,继承古典园林的精妙,而不是简单的对形式进行模仿,更不是用简单的工艺手段,制作简化的经典元素。这样不仅是对创造力的约束,也是对古典园林形式的人为视觉混淆,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损害。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意境;园林设计;淼庐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合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设计日新月异,包容着每个时代的不同内涵,朝向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但是如同书法、绘画、曲艺一样,园林也需要自己的灵魂,其设计建设也同样离不开“意境”这种无形的、本源性“空间”。出于对意境的重要认识,现代园林设计始终将重点停留在对意境空间的营造与把握。
园林意境
意境,《辞海》的解释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意,审美体验或是审美意象;境,有情趣的自然景色。从这种解释来看,园林设计一方面为了达到“情景融合”的目的,应着力于对“境”的把握,从而为使用者带来“意”的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出自己对“意”的感悟,尽可能地发挥“境”的效用。园林只有结合意境,不仅是使用者进入空间,空间也反馈予使用者,才算园林设计最好的完成。这一点在流传至今而不衰的中国古典园林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园林是自然的空间组成部分。自然中并非处处皆有意境,各色山水才有了高下之分。园林的意境,不局限于其所依赖的环境本身,而是综合在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不论借景生情,还是超然物外,只有此时此地的园林境域与使用者的主观情感达成共鸣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的特征
在一定的地域,可以通过地形、树木花草、建筑和园路等的设计营建园林,在取于自然的同时还于自然。不同于曲艺音律、书法风格均有其特定的意境,园林意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园林的意境可以随着客观的时间流逝演替变化,包括日升日落朝暮改的时相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替的季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云的气象变化;园林意境可以随着自己的生命增长不断变化,随着花草树木的生长呈现龄相的变化。是为园林意境的特征。
园林的意境是综合艺术效果的体现,园林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必然要考虑到将园林变化过程中,呈现最佳状态且该状态发生频率较高的情景作为该园林的主要意境,将设计围绕该意境展开。历史文人常咏物抒情、托物颂志,造园如作诗文,园林设计者也应在营造不同意境的同时,表达其特定的情感特征。
古典园林意境造景方法
“道法自然”对萌芽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影响颇大。通过人为地叠山理水,将自然的山水凝聚于方寸间,是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意境可以触发人的联想,增强场地的空间感,是我国园林设计布局上的高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延续设计初衷,借助建筑空间构成的物境表述已拟定的主题。
由于意境的表达很多时候受限于时间、季节和气候,不同的地域故此才有各自的风格,如北方、江南、岭南等。外界对园林本身造成限制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可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常常利用如此产生的“虚实”,为意境“点题”,给予使用者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 如杭州“断桥残雪”、扬州“四桥烟雨”等,均是利用虚实的结合,完成园林的艺术品。
虚实相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分景、隔景、借景等设计手段组织空间,在保证移步换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们对空间的想象力,扩大空间。是为“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处。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唤起使用者共鸣,是园林意境营的进阶层次。诗、画的使用,升华了场地的精神,丰富场地使用人的情感体验,亦是我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段。
大自然与缩影,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情与景,相互补充,保证“意”与“境”的高度统一,共同完成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营造。
意境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淼庐为例
淼庐是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一幢独栋住宅。之所说得天独厚,是因为位于美丽的云南丽江郊外,玉龙雪山脚下,依山傍水。建筑的坡屋顶迎合山势,中有水院,外环水池,被三块镜子一样的水面安静托起。
图1 淼庐全景图2 “没有边界”的广场水面
玉龙雪山脚下原是一片开阔的平野,四面环山,前有玉湖,山石斑驳,树影婆娑,是一处色彩与质感俱佳的世外桃源。如何在此处营造一栋建筑且符合这里的气质,是设计者需要挑战的难题。它需要“生”在这里,浑然天成,亦要体现自己的意境;建筑的气质为主,技术为辅。
为了让这栋建筑在平野之处独立而不特立,与周围美景融合并纳为己用,设计者需要将其建设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其采用的具体手段与古典园林意境造景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必叠山理水,建筑只需将自己融入其间。建筑被置于利用山脚碎石筑起的平台之上,如果从低处走向建筑,眼前看到的是和山体颜色相仿的碎石墙,而非突兀地建筑主体。只有走进石墙内的门洞,踏过几级台阶,才能看到位于空旷平台上的建筑。这种开放空间的建筑表现形式,增强的建筑本身的固有气势。
广场用大小、颜色相仿的卵石铺地,镜子般的水面边缘整洁,一直延展至广场的边缘。这一手法隐去了广场的边界,增加的场所的开放性,也使设计本身更宜融入自然。
建筑通过体块、屋顶转折关系和植物的搭配体现层次、营造空间,巧妙地将虚实结合,将建筑背景隐于山体。建筑本身的语言与情感,与天然之景相辅相成,又各有味道。
建筑师李晓东说:“有时候,一个建筑其实就是一个激活点”,一个对特点的地域,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激活,于是,风景中有了人文的一笔轻轻勾勒,风景也被激活了。”他的建筑,正很好地体现了自己建筑设计的意境以及意境对园林精神世界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意境空间造景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从淼庐的案例不难看出,设计者取既往之精华,从时下人们更为理解和崇尚的角度出发,构建理想的意境,这在设计手段和技术上是不难实现的。除了更为娴熟的叠山理水设计手段外,现代园林设计的空间组织形式依然延用延伸空间和虚复空间的“虚与实”意境营造手法,扩大空间,增强园林景深,丰富空间类型。随着科技手段的加入,视、声、影、光、香等虚景的创造将更为精彩。
意境为园林设计的主旨,确保园林景观的形式更为多样,特点更加丰富,具备多元性和自由性,为园林的发展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一个有意境的园林设计,亦会避免城市继续出现繁乱芜杂、缺少灵魂的设计,避免技术的喧宾夺主,从而确保精神的延续性。
结语
关键词: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理水意境;理水手法;理水技术
水作为园林构景要素之一,素有无水不成景,无景不成园之说,人们通常把水喻为园林的灵魂。中国古典园林理法强调“意在笔先,心中有境”,讲究理水的精巧,虽然“师法自然”,并不是对自然水体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水景做抒情写意性的艺术再现,同时满足园林的功能需要。经过艺术加工而造成的园林水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湖泊、池塘、河流、溪涧、泉源、渊潭、瀑布等[1]。
一、理水意境
文人对造园有着浓厚的兴趣,贯穿中国造园的主题始终是文人思想。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园林应该说是‘文人园’,其主导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说士大夫思想,因为士大夫也属文人。其表现特征就是诗情画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烦嚣,寄情山水。”他们把水赋予了“德、仁、义、智、勇、正”的品德。即:水是无私的,人类和动植物都可以摄取,因而有“德”;凡是有水源的地方都有生命的迹象,因而“仁爱”;水的流动直与曲都循其理,因而“义气”;水深不可测,因而“智慧”;水总是赴百仞而不疑,因而有“勇”;水能帮助人们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因而最为“公平”。
造园师往往把游历中的自然山水在记忆中提炼加工,将自然界的各种水形特征再现到私家园林中,使人们在有限的私家园林空间中感受到恢弘的自然景观效果,进而触景生情,达到精神空间的理想美境界。园主往往寄情于山水,表达志向与抱负。如苏州沧浪亭园主苏舜钦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将水比喻为“沧浪”,自号“沧浪翁”,以表达自己超然世俗名利之外,归情自然的清高意趣。如拙政园中“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听雨楼,如“清风起兮池馆凉”的清风池馆,都反映出园主的精神寄托。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通过心理暗示来引导人们对美的联想。理水的意境是深层次的,不停留于个别审美意象的局部,蕴涵了造园者个人的意志品质、思想感情、人生态度等内容。
二、理水手法
古代造园师崇尚自然,在私家园林的建造初期,注重分析场地特征,因地制宜,在地形低洼处挖池塘,地形高处堆筑假山,在园林空间的组织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就古典理水设计手法而言, 可分为形、声、色三大要素。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非常重视“意”与“形”的结合。从形式上看, 有点状、线状和面状之分。从情态上看,有静水和动水之分。从布局上看,有集中和分散之分。再者,古典理水还擅长借助听觉的变化,来营造诗的意境。水在流动过程中, 必然会与山石、河岸等发生摩擦,产出各种如天籁一般的声响,为园林增加了不少情趣。此外,水的质感也是理水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映射成景的手法也的确多种多样[2]。不同的水景,能给人以不同情趣的感受。例如,苏州网师园仅400平方米左右的水面,即造成湖水荡漾的烟波效果;无锡寄畅园利用杯水细流,即创作了“八音涧”的动人景观。以不大的水面和水量表现湖泊、溪流等自然景观,关键在于把握不同水体的景观性格特征。
在空间处理上注重虚实变化,具体表现为水面的分隔和掩映。
隔:水面大则分,小则聚;分则萦回,聚则浩渺。大的水面可以通过筑堤、跨水浮廊、汀步、小岛等实体,将水面分割为几块,各自营造、布置成独特的景致。私家园林中的桥,除了实现交通功能外,还有分隔水面的作用,使水面处理富于变化,突出层次感。苏州怡园中的曲桥、无锡寄畅园中的七星桥,在水面空间上起到了“隔”的作用。掩:用建筑物、树木、湖石尽量遮掩水源或者水岸,造成含蓄、幽深、视觉无尽的感觉。俗话说:水令人远,不掩不远。将建筑物临水的一侧架空,挑出水面,可以使观赏者看不见池水边岸,从而打破池水视界的局限。映:利用较开阔的水面,使岸上景色甚至园外景色倒映到水中,“虚借”景色,形成虚实、远近映照的景观效果。特别是水平似镜、静练不波时,水能收纳万象于其中,体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虚涵之美。《园冶》中的“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俯流玩月,坐石品泉”就是这种效果[3]。
三、技术手段
理水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会受到生产工具、水利技术、材料技术的制约。对理水影响最大的是古代水利技术,我国几千年来的城市水利就是在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因素,不断解决水土矛盾的斗争中逐步演进的,为理水奠定了条件和基础[4]。
古典私家园林往往须设法引河川、湖泊、涌泉为水源。再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整理。因而,在造园之初,就常以水源丰沛与否作为“相地”准则之一。在理水的过程中除了地表水的各种形式外,造园家在进行园林建设时还同时会考虑到四季、气候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比如说,雨水、雪等对地表水域的影响。
苏州私家园林在水源上有三种手法,即“引水”“借水”“掘水”。苏州私家园林的水面较小,且都贯通于苏州的河网之中,那么无水网可连的,那便采用凿井的手法,人为灌注地下水[5]。
在缺水的地区,如北京,北京内城更多地方无活水可引,而且明清两代朝廷也严禁民间私自引水。一般私园的水源主要靠两种方法: 一是在池沼附近打井, 然后通过人工, 利用辘轳等器具注水。井旁常设水槽, 汲水后可随手注水入槽, 再引入池中。另一来源则是通过屋檐下的明沟来收集雨水, 有专称曰“ 堂溜”, 可见于《帝京景物略》所述明代宜园理水:“ 台前有池, 仰泉于树杪堂溜也, 积潦则水津津, 晴定则土。”为了集中房檐、树梢上的所有雨水, 必须精心处理所有的散水和明沟, 把水全部引到水池中。清末宝宅园和民国鲍氏宅园中尚可见到这样的做法, 在所有的散水处均设有沟渠, 并汇集至池边。这种积水之沟在晴天一般都是干涸的, 多用青石构筑, 也可以铺砌石子以作美观;或通在其边上加以叠石, 处理成低壑形式, 有雨成沼, 无雨则为壑, 均有景可赏。东城可园东侧轩下, 亦为此类手法。清末民初以后, 京城富家宅园多设自来水, 保证了池沼的水源供应[6]。
北京私园中水池的底部通常采用夯土处理, 也有的作墁砖。夯土极为费工, 需加特殊的防渗措施。民国以后多改水泥铺砌, 虽然防渗效果更好, 但显得生硬粗糙, 且容易导致池水浑浊, 景致不佳。水池内多种荷花, 以营造荷塘效果[6]。
四、结语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理水艺术是园林设计中的瑰宝,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可能实现的设计手法与技术手段作整体考虑,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理水在意境追求、营造手法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
[2]黄炼,钟虹滨.水韵依依入化境―从麓山别墅水景设计看
中国古典理水理念之现代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7.
[3]薛保华.论《园冶》掇山理水的设计[J].美与时代
(上).2010.3.
[4]汪霞,李跃文.我国古代城市理水[J].华中建筑.2009.3.
[5]韩亚静.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理水之水出入口设计研究[J].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