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六年级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5 15:42:35

导语:在六年级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六年级调查报告

第1篇

苏教版作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思路,在凸显生活魅力、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的努力正是其写作教学编写理念的一大亮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思想突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应该认真研究本次习作,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教师的指导应从何入手呢?我们决定从以下三方面来完成这份“调查报告”。

一、关注生活,开掘习作之源

1.从生活中选择题材

在本次习作前,我们决定先确定一个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内容开展一些调查。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确定一个他们感兴趣并且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我们先设计了一堂导入课。经过讨论,学生们敞开胸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个小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了本组同学感兴趣的内容。

经过辨析,一些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的、没有实际调查意义的内容当场就被淘汰了。为了习作指导课的方便,大家一致选择了“校园近视情况”这一内容来开展全班调查。

2.到生活中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内容是“校园近视现象”,调查者是全体六(3)班同学,调查对象是三至六年级全体同学。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调查表是询问调查的关键。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调查问卷,老师又向大家介绍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有关知识,小组同学根据本次调查的内容,合作设计本组的调查问卷。

课后,同学们走进各个班级,开始了他们的调查之旅。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因此,调查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鼓励学生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事先我们故意没有和其他班任何一个老师打招呼,为的就是让学生有真实的实践过程,得到真切的感受。

二、关注过程,丰富习作之翼

1.寻找过程中的小插曲

(1)“闭门羹事件”带来的启示

调查工作刚进行不久,三年级组的三个同学吃了“闭门羹”,听到这样的情况,我心中却乐了,这不正是我要的“小插曲”吗?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我于是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遭受挫折,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习作不正需要这样的挫折吗?

(2)“偷窥行动”激发探索精神

调查工作进入了数据统计的阶段,五年级组的组长统计了这样一组数据:五(1)班有近视者14人,五(2)班有近视者12人,五(3)班有近视者11人,五(4)班有近视者27人。

五(4)班的近视率远远高于其他平行班。为什么呢?这一点,学生没有注意到,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向更深的境界。因为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问题,仅仅有数据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据背后的故事。呈现这组数据,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五(4)班的近视率远远高于其他班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为什么五(4)班的近视率这么高呢?”我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先激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究。这一组12个人展开了“偷窥”行动。他们选择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和大课间的写字课时间,每两个同学一组偷偷躲在五(4)班的窗外观察他们的动态,及时记录在案。同时他们也去观察了相同时间段其他三个班的同学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绘制成曲线统计图,找到了五(4)班高近视率的主要原因就是普遍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写字姿势不正确。

本次行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在他们的调查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2.展示过程,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这堂作文课,既是调查汇报的过程,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三年级组汇报时,侧重指导对统计结果中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地表述清楚,或者采用一般语言的叙述,或者采用形象的表格展示;四年级组汇报时,指导的重点落在“感受真切”;五年级组呈现数据时,引导学生怎样把调查过程说具体;六年级组汇报调查结果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思考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把自己的研究、思考、感受、建议具体地写下来。

学生从呈现的一组组数据中概括了调查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小学生近视增多的主因。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谈了体会,明确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自己将来后悔!

三、关注语言,装饰习作之美

有了“活水”,本次习作学生们完成得特别快,但除了少数平常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只会用叙事的方式讲述他们经历过的故事,呈现自己的数据,而文章没有生动起来。我想,这就是我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

在学生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我又推荐了2~3篇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们的习作经过反复修改,语言的生动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平时作文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同学,第一次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中描写调查过程的只有寥寥数语,但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的习作让我喜出望外,深感模仿教学的魅力之大。

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发现我们学校旁边的河里、路上又有了不少新的垃圾。同学们也不保护环境,垃圾随手就扔,即使垃圾箱就在旁边,也不愿不去扔。为此,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写了一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采访一些学生和老师,问问他们有什么看法。

2.进行实地调查。

3.上网查阅有关织里被污染的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学生的看法: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保护环境,而不应该乱扔垃圾。而有小部分同学却认为织里镇的环境卫生不关他们的事儿,他们想扔哪就仍哪。(是一些六年级的男生)

2.老师的看法:应该让每个班主任都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们讲讲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保护环境 。

3.实地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织里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织里的工厂太多了,他们把污水排到河里,把有毒气体和严重污染空气的烟从烟囱里放出来。这对我们的家园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

四、结论

织里镇的同志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织里镇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去保护她,而不应该去伤害她。让来这里旅游的人能够喜欢织里,喜欢保护环境的织里。同志们,难道你们喜欢住在一个到处都是垃圾的的家园里吗?与其天天生活在到处都是垃圾的织里,还不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我们织里镇的环境!你们觉得是这样好还是生活在垃圾堆里好呢?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为自己加油,也为织里镇加油吧!最后再让我们喊一次口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3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新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小学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首次引入,赋予语文课标新的时代气息,也丰富了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笔者曾对宜州市某城区小学39名小学语文教师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不知阅读指导的教师占18%,不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师占28%。通过深入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课程实践价值及有效教学缺乏认识。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教研修三位一体”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与举措。作为学校,应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实施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师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教学实践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是数据表格、说明书、地图、时刻表、公交站牌等类型的具有直观、简明、实用特点的阅读材料,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较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二)通过表格形式,引导教师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如语文S版教材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纯非连续性文本,如三年级上册看漫画《父与子》后习作、五年级上册《七律・》的中国工农路线示意图等。二是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四年级下册“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的表格式读书卡、五年级上册“文明公民”调查表、六年级上册“今日家乡”表格式调查报告、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产品说明书、“旅游大使”中的游览路线示意图、“告别母校――我们的成长”中的请柬、海报等。通过梳理发现,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多出现在语文大课堂(即综合性学习)、阅读与习作平台及课文中地图、指南针等板块内容中。教师也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非连续性文本,如药品说明书、超市小票、旅游导览图等。

(三)结合课例分析,引导教师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多样,阅读的方法也因材料不同而异。比如阅读地图或绘制家乡景点旅游路线示意图,可指导学生按照“确定位置――找准路线――认清方向”的步骤完成;阅读产品说明书,可按照“抓关键词――图文对照――简单推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流程进行;阅读图表,可采用“读标题、看图表、比数据、得结论”的阅读策略。通过案例解读与内化,提升教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实践,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校本研修,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认识层面,教学中如何操作,还需要教师躬身实践,在实践中研磨,才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在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故宫》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旅游示意图,有效推进课文的阅读。笔者先让小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故宫知识与图片,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主要介绍的宫殿及介绍的顺序,画一画故宫示意图。分4人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如太和殿,模拟设计导游词,再上台根据故宫示意图模拟导游,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的语句、数据。学生在形象的示意图和导游的模拟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像移步换景的课文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长城》等,教师都可以恰当融入导览图,既帮助学生直观理清文章游览顺序,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教学时,首先展示“清凉油说明书”,要求学生看懂说明书,提取有效信息,并了解厂家写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品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时,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说明书语言简洁、实用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学习药品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写《小产品××的说明书》,可以按照“品名、外观描述、特色、功能、作用、注意事项、广告词”等内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如笔筒、布娃娃、花篮、不倒翁、传声筒等)向同学进行推介。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范例,在阅读中习得这类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形式、写法迁移,尝试习作练习。通过读写练习,学生在熟悉、内化、运用中提升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百花园二的语文大课堂,教材以表格形式呈现了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交通工具、居民住宅、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特色推销等)的资料,把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汇总、分析与整理,完成“今日家乡的×××”表格式调查报告。教学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信息,用非连续性文本“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简洁、直观地表达数据,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做出简单的比较判断,得出结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就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怎样“获取原始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与大家分享,不仅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行动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课标”小学高段新增阅读内容,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使非连续性文本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其课程价值,需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例如,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以《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为课例,对非连续性文本群(漫画、地球千疮百孔图文、保护地球节日清单、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等)的读写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成果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题阅读策略”的探索。再如,说明文《鲸》《新型玻璃》《太阳》等,是否可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表格)推进说明文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使用和教学后使用所起的教学效果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说明文阅读策略”的微型课题研究。再如,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结合课型研究,非连续性文本《旅游导览图》阅读指导策略,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与测试,非连续性文本的试题评析,等等,都需要一线教师付诸实践,在课例与案例的研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

这个月来外出学习不多,月初我就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的同学们即将面临毕业,又在下个月的月初要进行县监测,大概一周以前学校给了通知以及关于教研员出题时的范围和考试的指导,本次监测范围为科学第八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第二单元走进微生物世界,第三单元能量。还有科学第七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人体生长发育。前面的三单元,每次学习完成之后,都会给学生总结出一份单元知识点,再出一份单元检测试卷进行巩固。好在只有三个单元所以我坚持下来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只是记忆性的东西,真的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加强。

前几天,师傅给我发过来她总结的基础知识点,赶紧打印出来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掌握,基本的掌握了,考70分应该没问题,下面就是在能力和探究题方面给予引导。主要针对第七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人体生长发育中的调查报告进行辅导,使学生知道调查报告中包括几部分,调查步骤又是怎样进行的,了解抽样的调查方法,会简单的设计调查问卷。另外对学生生长发育的数据能够通过二维表格反映出来,会通过二维表格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会涉及关于霉菌生长受温度或者湿度影响的实验等进行重点讲解。对于部分学生抓住他们的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提升探究的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希望孩子们也注意一下,争取本次监测能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5月下旬的时候,去中关村三小万柳部分校听了大概五节课,本来是六节,因为时间问题,所以听到下午快三点的时候赶紧离开了。这次的六节课都是北京市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有来自北京市六个区县的六位有些科学教师教授,听了中关村三小杨老师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延庆县永宁小学乔虎老师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那个区老师的《植物是怎样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还有怀柔朱老师的《简单机械—斜面》。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生 零食 零食安全 分析与建议

1前言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这种缺陷的因素,在丰富小学生及家长合理营养的知识,减少儿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研究对象(广州市罗家桥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2变量的定义

本研究的结果所获得的资料为计数资料,知晓率一对问卷中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有效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形成率一持久拥有有利健康行为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态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态度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总人数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级学生共87人,占55.8%;六年级学生共69人,占44.2%。

2.2受调查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2.2.1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情况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报告的知识内容,参与人数,知晓人数,知晓率情况详见表1。

2.2.2小学生选择零食时的态度

小学生选择零食态度的调查的态度详细情况详见表2。

2.2.3小学生的零食行为

小学生零食行为调查行为内容,参与人数,该行为形成的人数及其形成率情况详见表3。

2.4受调查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以及调查情况详见表4。

2.5受调查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2.5.1性别及年级与态度的关系

性别及年龄与态度的关系调查情况详见表5。

2.5.2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在是否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是否会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6。

2.6受调查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态度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7。

3讨论

3.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3.1.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接近八成小学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鲜艳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对身体有利,零食配料中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着生产商、销售商和自身原因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学生较少,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晓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选择的态度是正向的

虽然在前面我们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掌握不够,但是,调查显示,小学生在选择零食时普遍能持正向态度,超过八成小学生买零食时会看厂家及品牌的相关信息,会认准了食品安全标志(Os)才购买零食,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够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部分小学生不会在意这些问题。

3.1.3广州市小学生在零食行为方面是有喜有忧的

行为指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饮食的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喜的方面,调查显示,82.1%的小学生不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州市的小学生从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形成较低,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广州市有89.7%的小学生的家长只允许孩子偶尔吃一下零食,这就会导致孩子不会有习惯去路边摊买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学生的零食来源是有家长的参与;第三,广州市经济发达,72.3%的小学生会从专门的零食专卖店或大型的连锁超市。

忧的方面,仅有48.7%的小学生在口渴时会选择喝水。

3.2广州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分析

3.2.1性别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男女性别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认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至X=7.731,P=0.021

3.2.2年级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零食对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知识上的知晓率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级的小学生要高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3.3广州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正确的引导,调查显示,2.7%的家长对儿童零食持支持态度,6.4%的家长持反对态度,89.7%家长持允许偶尔吃一下的态度。

4结论

(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的总知晓率为51.3%,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率没有差别。(2)有89.0%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持有正向态度。(3)广州市小学生对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的总形成率为69.2%,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上瘾和解渴方式的行为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代替三餐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此方面就有显著性差异。(4)有89.7%的家长允许偶尔吃一下零食。

第6篇

声音一:老师,您的眼里没有我

故事回放: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拟定通知时询问上课老师关于活动实施的年级和确定的主题,老师首先报上了实施的主题,再问上课年级,那位老师犹豫半晌,才嗫嚅着说:“我也不知道这个主题适合什么年级,觉得四年级可以,五年级也可以,嘿嘿,其实六年级也是可以的……”

给老师的便利贴:请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规律。从儿童心理学层面探知,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所以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题要相对侧重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培养初步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如《水的认识》系列活动中,三年级的定位是对“水的性质”的了解,知道水会流动,水能结冰,水会突然蒸发等,这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用一支笔和一张纸为小兔子或其他小动物设计制作一个“取水”的容器,确保水可以流动也可以堵塞,而且要使小动物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他们肯定是趣味盎然的。

五年级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适合开展简单的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自然环境的研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于是《水的认识》就可以升级为“水与生活”,让他们在雨天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水,学会测量降雨量,分析雨水中的物质,了解酸雨。还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个“完美的雨天装备”,可以使人不被淋湿的雨衣帽子和雨靴。孩子就会去关注生活,跃跃欲试。

而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展有一定深度的“水系研究”,实地走访、调查、绘制居住地的水系情况,了解居住地的水环境,一定会在太阳下、雨天中活跃在家乡的水系边,然后交上一份对家乡水系研究的调查报告。

本着对学习生长规律的尊重,三到六年级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水的认识”过程,分解到每个年段,老师介入的着重点又完全不同,而这些着重点螺旋上升,相互衔接,于是孩子就对“水”有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概念。

声音二:老师,您高估我了

故事回放:

一次参加教研活动,活动地点是一所农村完小,组织引领的是一位城里的优秀老师,活动对象是该完小的四年级学生,活动主题是《非洲原住民的调查和研究》。对于这个主题的选择我们当时都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它离孩子实在太远,尤其是农村孩子,在没有多大机会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尤其显得远,于是请这位指导老师说说选择这个主题的缘由。这位老师说:第一,农村孩子需要增加与外面世界的接触,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这么丰富;第二,非洲原住民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尤其是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他们的舞蹈尊重原生态,不要求标准的舞姿。所以,农村学生在舞蹈时要求不高,跟着节奏动起来就行;第三,四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参与活动应该会好热情。听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我们按捺住疑虑拭目以待。

上课伊始,学生确实如老师所讲,看着资料中原住民与我们的差别那满脸新奇,看着视频中疯狂大胆的原住民舞蹈充满向往,但当老师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表演时,不要说是跟着节奏动起来,就是离开座位那一小步都没有可能,看着殷切的老师羞涩着小脸――哎,哪敢有这冲动啊!于是,这位老师也是如意料之中铩羽而归。

给老师的便利贴:请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首先应该强调学生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将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相对于城镇孩子能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筛选、整理资料,农村孩子的信息就显得比较闭塞,但农村孩子对于家乡传统的认知和实践却是城里孩子不可比拟的。试想,教师拿着“体验非洲舞蹈”的主题去农村学校开展活动,孩子们如何理解这种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哪怕老师自己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让草裙飞扬起来,孩子们也只是一个看客而不会融入这个活动。但是如果我们的主题是“与狗交朋友”,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农村孩子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们与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之间的故事。

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时刻记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对象是学生,主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实用性地开展,最大程度地将选择主题的权利下放给孩子自己。

声音三:老师,我手才能写我心啊

故事回放:

一位五年级学生在日记《今天我不高兴》中写道:

“跳蚤书市”终于开始活动了,这是我期盼了很久的活动。我早就计划了我能为跳蚤书市做的工作――我想在这个活动中担任销售员,因为我家在小百货有摊位,节假日我经常在那里帮忙,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销售技巧,趁这个机会要好好表现一番。

可是,分配活动时,老师要我们六人小组分组,然后将六个内容分派给我们,我们组是“设计海报”,哎,设计可是我最糟糕的本领,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设计我要销售啊!于是我举手跟老师说了我的想法,可是老师说:那刚好,可以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哎,这样的结果我真的很不高兴!

给老师的便利贴: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成功感!

所谓的综合实践,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它包括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的综合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因此,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活动经验,实践能力在不断增强,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引自主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比如这次的“跳蚤书市”活动,面对五年级学生,这时候的老师何不开放点,从活动项目的设计、报名,甚至整个运作过程,让学生全权负责,而您只需从旁关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二,省时省心,何乐而不为呢?

第7篇

【关键词】同伴 同伴心理辅导研究 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05-01

一、调研背景

如今,小学生在享受成人陪同的同时,失去了同龄人相伴的快乐,他们不懂得分享,责任,不懂得如何培养友情、善待友情,出现了种种现实心理问题。而素质教育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有效地如春风化雨般地使全体学生心理趋于健康化发展呢?在我校多年的同伴教育课题研究中不难发现,传统的空洞的指示性说教,或者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再去处理,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利用同伴关系来进行心理辅导,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美国)青少年研究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儿童同伴关系研究专家张文新教授指出的,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心理逐步走向健康化、成熟化。

于是,我校就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这个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所谓的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指研究者对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一种心理相互辅导共同活动,共同成长过程的研究。它是一种能使自己和他人受益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小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要求。

这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经过充分准备,加上老师和同学提供宝贵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调研说明

1、调研对象

这次调研对象包括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为河小)三到六年级学生。

2、调研内容

这次调研是针对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这个内容进行的,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影响实施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的因素等诸多方面。

3、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2014年4月3日

4、调研方法

(1)、数据获取方式和渠道:

数据是调查员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后得出。这样的数据是采用对选项被选次数累加的统计方式得出的。

(2)、抽查对象的抽样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三到六年级共计541名学生采取普遍调查。

5、调研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样本数541人,通过班主任负责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41份,有效样本率100%。

三、调研总结

(一)统计结果分析

从统计情况来看,如今的小学生逐步摆脱了父母和老师为天的思维影响,而是逐渐地放大了同伴的影响力。同伴的言行举止都巧妙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为同伴的欣赏而愉悦,为同伴的疏远而伤心,为同伴的批评甚至于变得沉默起来。

不难看出,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相互交往的频率大大增加,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多,其社会往也逐渐更富有组织性:(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同伴的活动;(5)开始形成同伴团体;(6)更容易受到同伴思维、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7)学生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加,其中更多的是与同进行交往。

(二)对于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研究的建议

1、通过组织同伴活动的研究,帮助小学生学会同伴倾诉,同伴商量,同伴合作等同伴交往技能,尝试在脱离他人帮助的情境中如何面对自然,面对他人,面对成功与失败,并表现勇敢、坦率、真诚、想象力、批判力等人类的本性;

第8篇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课题研究人员:沈风云、吴丽丽、姜明芳、姜桂英

研究实施方案:

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题论证;

3、制定《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6、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①确立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发系列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学生责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

④构建小学生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4、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5、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总结阶段: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若干篇;

2、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3、小学生(分年段)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第9篇

关键词:语文学习;协调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拓展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活动研究》(JCJYC16181047)研究成果

G623.2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综合性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多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价值目标。

(一)如六年级上期的综合性学习“祖国在我心中”,在单元内容回顾时,让每个学生积累背诵有关爱国的词语,爱国名言、格言警句,赞美英雄的古诗词等。在说词、背句、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兴趣盎然。同学们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二)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增强民族责任感,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班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每位学生以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做时代接班人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成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同学们激昂的文字、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一次次感染了大家。

(三)再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品德和社会课上有调查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活动,美术课上有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颜料画,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几课教材的内容整合起来开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绘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既加强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实践过程指导,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我们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和黑板报。首先教师牵引着学生走好第一步,师生合作办好第一份手抄报和黑板报。接着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让学生办好第二份报刊,碰到疑难问题随时予以帮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大胆探索自行设计编辑。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给自己的报刊起一个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众长,每期栏目名称千变万化,内容越发新颖别致。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二、融入家庭生活,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应特别挖掘语文与家庭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一)五年级上期综合性学习“我爱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和家长共同读一本好书,让学生给家长讲精彩语段,共同谈读后感受,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在三年级下期综合实践活动“人间真情”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尽自己所能为妈妈亲自做一件小事,表达爱对妈妈的谢意,然后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而且在引领孩子为家长服务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体会到爱与付出的快乐、幸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纷呈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语文学习,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一)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

(二)再如五年级上期“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广告、门牌、标牌等使用汉字的情况,拍照录像,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最后交有关部门。这样,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另外,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