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4-01-12 15:38:14

导语:在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化和动态化,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成为主要的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类高密度聚居地的城市,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文明成果的应用,当代的城市景观建设,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新的趋势:

1、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化

以生态文明观为主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化、人性化特征。生态文明的思想尽管在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就有所体现,但是作为全球化的共识和实践,是在人类经历了工业时代的惨痛教训,通过各个方面科学、体系化的研究和实践得来。生态文明,不再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欲望,而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化和谐化,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措施减排节能、打造低消耗城市。生态文明成果在城市景观上表现为建筑上的节能减排设计,在建筑形象上,展示出新的生态科技面貌。另一方面表现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更加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发展需求,在城市中心建设城市绿地,强化城市与自然绿色空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不同规模的绿地建设,在城市内部、城市与外部的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网络化、有机化的绿色网络,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游憩休闲等各种活动使用的绿色自然空间。营造健康、舒适、风景怡人的人类聚居环境。

2、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和挖掘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也包括文化精神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主要起到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等作用。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明的结晶。城市建设集艺术、科学、技术、经济、人文为一身,寄托了人类对文化、审美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和场所,其深远的人文特征和意境,为人们带来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历史文化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经济价值。1998年世界银行的《文化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场所的保护和再利用,充分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立足文化,延续传统,更强调现代知识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文化创业产业提供了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了整体生活环境的提升。

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孕育和发扬。凸现城市人文内涵、注重文化、艺术、个性化特征表现的城市景观体验,为城市景观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文化建设是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的必然需求,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同和青睐。多元的文化环境,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发展,文化本身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会造成城市精神层面的维度缺失,更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群居留和资金的投入,因此打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设和挖掘,成为经济时代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在城市景观上的表现——电子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动态景观体验

在保护城市文化历史遗迹特色景观的同时,更多新能源新技术在建筑和城市景观上的应用,打造具有时代感的城市面貌,与传统的城市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凸现时代特征,使城市景观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城市夜景灯光照明设计上,以及大型商业中心区的商业氛围营造上。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强调互动技术的现代科技成果在城市户外空间里的运用,使城市景观呈现出多感官、动态化、实时化的特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多种感知方式的综合体验促使城市更加人性化和高效化,体现出现代城市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在室外空间的使用,强化了人们的参与感和主体感。增强了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互动性和共时性,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主要特征。便捷高效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强化了城市的现代气息。

美观、易识别、富有生机和趣味性的城市景观构成的开放空间,使人们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乐趣。

4、整体观下的城市景观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化建设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整体观念下进行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规划、整合各项资源,使城市景观更加立体化、人性化。有效组织城市交通网络、商业休闲、居住生活空间等不同功能体,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城市生活体验系统,是获得高品质城市生活体验的基本保证。而高质量、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必然为城市带来高素质的人才和充足的发展资金,促使城市经济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和繁荣。

总论: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在电子技术基础之上的文化、信息、资金流动上的经济发展,是维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城市景观与形象成为重要的竞争资源,它向世人展示城市的品味和层次;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知识和资金在城市的集聚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促使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城市景观将更加简洁高效、特色鲜明。

【参考文献】:

1、武普照.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J]《前线》,1998年第05期[总第035期]

第2篇

一、会计枝式的分类与知识经济会计伎式的提出

会计模式是会计实践本质特征的基本映现。由于人们所依据的会计实践的特征不同,因而有着多种不同的会计模式分类的方法。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G·G·米勒将各国会计按会计发展划分为四大集群,再按企业环境划分十大会计模式;美国会计学会(AAA)按"势力范围"将各国会计分为五大模式;英国会计学家C·W·诺贝斯按照各国现有会计惯例,采用分级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分类系统;我国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课题组将会计模式按经济体制分为六大类型等。

其实,会计是一个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依据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两重特征,是社会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就目前情况看,对会计模式的分类一般都是从会计的社会性特征方面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关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很少有人从会计的技术性特征出发,亦即从会计的技术环境和会计技术方法重大变革的角度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

我们认为:(1)会计模式的分类应从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双重特征进行,使之适应于不同经济社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2)作为会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必须是便会计得以产生并推动会计向前发展的动力基础,即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重大技术突破。按照上述标准,抛开国别会计差异,我们可以将会计模式划分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农业经济会计模式)、工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和知识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

农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一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及简单的算术技术出现后形成的,以单式记帐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工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二次经济革命(工业革命)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形式的出现,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以原始成本计价和复式记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知识经济革命),特别是知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的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将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帐为主要特征。

二、知识经济会计枝式的特征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掌握知识、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会计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应如何真实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人才和知识智力资源门如何真实反映企业资源,的未来发展前景?(2)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它充分应用于会计后,会计应作出哪些反应?对提高会计的功能有什么意义?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

决策有用性与经管责任性相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产业成为"主流",日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电子通信技术将广泛应用,信息高速公路使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限制大大缩小,经济将趋向全球化;资本将趋向国际化,世界将逐渐演变成"地球村"。

关于会计目标,在会计界主要有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个学派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之上的:经管责任观主要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基础上的,委托者可以就受托资源的管理向受托者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决策有用观则认定两权分离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从而要求资本市场的资源管理者提供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我们认为:(1)决策有用学派对两权分离的认定更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通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因而,决策有用性对会计目标的表述更为确当。(2)两个学派各自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同时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既有能够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也有中小股东。从理论上,知识经济时想的会计目标观念应当是两个学派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经管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迫切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要求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尺,用未来现金流尺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财富)。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方式进行怅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既用清算价格又使用非清算价格进行计价而有持续经营假设;无法实时报告而有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尺又使用非货币计尺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尺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使知识经济时代一改工业经济时代下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定、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分期报告、币值稳定等假设都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快速、高效、计算成本低廉等特点,上述各项假设均可以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且肛性同时并存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分期报告又有实时报告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且又有非货币性计三的信息系统。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于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也不能抛弃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是多种原则的并存。以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例:

(1)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以成本作为评价及入帐的基础,除非有新的交易发生或消耗,入帐的成本就不再变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条件的竹况下,显订了采用单一原始成本计价有很多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且。"软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有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确认的资源,主要是一些无形资产。例如,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已十分巨大并不断增值,但在这家公司的定期财务报表上却没有反映为资产。与此类似,绝大多数的高科技知识财产,都没有被拥有这些财产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向知识密集产品转变,软资产的类型日益增多,价值越来越大,在各个企业的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原始成本计价下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予反映,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资产负债表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使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

原始成本计价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可放弃原始成本计价,原始成本在完成经管贡任会计目标方面还是相当出色的。因而,我们的结论是:原始成本计价将和其他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失去的只是其"一统天下"的局面。

(2)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贡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用来确认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方法。权贡发生制在影响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同时,也影响到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权求发生制受到挑战的原因主要在: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众所周知,现金流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而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收入确认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实施,使企业的现金流且和经营业绩脱节,而且,忽视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其次,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些未经证明的假定。尽管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会计实践、财务实践却似乎否定上述假定,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且表这一事实就是反证。但与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它将与现金收付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句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会计是一定经济环境下的,以反映为主的信息系统(监督是建立在反映的基础上的,是反映的目的)。在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后,会计工作的中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密集和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其主要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等)也将替代稀缺资源(少数除外)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从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知识资源为核心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知识资源按照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已编码的知识资源和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已编码知识资源的存在形式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未编码知识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知识经济会计是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三、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技术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和经管贡任相结合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是无法实现的,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型进行改造。本文简单说明以下几项策略。

1、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按照"凭证+帐薄+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理的,我们把这种会计处理程序称之为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顺序化程序采用单一计价模式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提供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求会计不仅能够"落实经管责任",而且能够"决策有用"。在决策有用的要求下,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往往是难以区分的,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在决策时,专用信息可能比通用信息更重要,因而,单一的顺序化模式不能满足决策有用性的斋要。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应采用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iven)。"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用在会计上,即意味着,平时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便能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模式下,可把信息使用者所宙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千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过程处理程"序"模型,当决策者枯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从而提供相应信息。比如,可以把事件划分为历史性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分部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无形资源信息、非货币性信息等。通过联机实时系统(on-linerealtimesestem),使用者可通过网络,根据自身特要随时得到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决策者从被动接受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的转化。

2·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用货币进行计量,以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帐薄分类汇总,然后通过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此即价值会计。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申,经济业务发生后,除了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其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如果继续使用工业经济下的会计模式,就需要为各种决策模型设计出各种"分类帐簿",即要为各种决策铸要设计不同的信息汇总组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采用事项会计取代价值会计,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间题。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约翰逊指出:"事项(event)是指一项活动(action)特征的可行观察结果,这项活动的特征,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并对信息使用者具有经济含义。事项理论的核心就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进行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3,复式记帐法发展为多式簿记法。

自从十五世纪中叶以来,广泛应用的复式簿记制的核心是"经管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当我们的会计目标转向"落实经管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性"时,多式簿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酉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屏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薄记等,为多式簿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在六十年代,索特(Sorter)、约翰逊等提出的事项理论,与多式簿记理论结合得近乎完美。但无论是多式簿记还是事项会计都面临簿记成本的难关而至今无法实施。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网络组织结构技术的发展,为多式簿记和事项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报告。

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如何提供以及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会计目标的双重性和多种确认制度及多种计量性的存在,其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全国可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关事项性质通过E-Mail传向该中心,该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的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供决策之用。

(1)会计报告的传送方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传送会计报告,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和"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在这两种传送方式申,应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它可以满足潜在信息使用者的佑要,同时应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必要的补充,向已知的、合同规定的和法律要求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必须报送的信息。

(2)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发送会计信息给特定的使用者。

(3)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在采用联机报告的情况下,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可使用实时报告方式,即联机实时系统(on一linerealtimesystem);在采用脱机报告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定期报告方式,定期报告的期限则可以大大地缩短。

(4)信息风格多样化。如上所述,如果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自己加工信息,信息可以进行多元结合,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的个别信息和汇总信息。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

四、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冉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系统模式的建立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而且往往在系统成熟完善时就是另一个系统孕育萌芽之初。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在二十世纪才达到成熟,也正恰恰在此时,人们对工业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目前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显然在理论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

1·事项理论的不足。

事项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会计学家索特(GeorgeSort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几年历史。但事项理论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到目前为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多重计量方面。多重计量到底该用于哪些属性?使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如何在会计上实现?如何实施审计?等等,目前均未有现实的标准。其次,事项理论将怎样使用会计事项信息?怎样将决策留给信息使用者自己处理了而信息使用者的处理能力能否达到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能达到,则预期的目的可以实现;如果达不到,则系统将会全面失败。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建立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信息使用者众多且分布较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效率,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这一模式主要适应于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落后性。

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中心问题,然而,目前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保守性,特别是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国大地出版社。

2汤云为、钱选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肖泽忠:(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

第3篇

论文摘 要: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工业经济,它突出知识的使用与创新,面对着新的知识经济,企业需要转变管理方式,更加重视知识技术和人员素养对企业增长的作用,在增加信息技术成果利用的基础上,重视人的效能,让人财物在新的企业知识管理中迸发出创造性。

一、知识经济简析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知识驱动。其概念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首先是马克鲁普提出的“知识产业”,其次是奈比斯特的“信息经济”再到布拉马提出的“知识经济”,最后是1996年国际经济组织正式采用的“知识经济”概念。知识经济以知识与创新为基础,不是对工业与农业经济的否定,相反则是对工业与农业经济的根本性超越。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企业管理的转型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内涵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内涵也会发生新的深刻的改变。首先企业考虑的不仅仅是所要投入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与技术,或者更具体的是知识性的核心竞争力。传统上,企业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资产则是知识资产,这些知识资产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的经营理念,良好的信誉,周到的售后服务,鲜明突出的品牌等。第二,企业所发明的专利,注册的商标,以及出版的版权等智力资产,或者说是知识产权。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企业运营的文化以及所采用的现代化信息系统等内在驱动力资产。

2、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在丰富企业内涵时,同时也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传统的管理讲究的是机械的控制和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知识经济则是创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依靠寻找人们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策略的联系。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所采用的是金字塔管理模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采用网络型管理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广泛采用,管理的层级减少了,所以加速了企业中信息的传递反馈的速度,而且也减少了一些以前管理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3、对企业人员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与技术,需要高素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知识型的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大,所的得到的报酬也会越来越多,成为管理企业的主体,成为改变经济产出量的杰出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白领阶层要比蓝领阶层人数要多。 转贴于

(二)企业管理转型的新特点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初期中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经验管理,随着竞争的压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管理做到现代化,规范化。面对着知识经济的大的形势,企业管理转型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企业结构的柔性化,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层级将显著减少,结构更扁平化。其次是组织界限比较模糊,像虚拟企业的产生,界限的模糊有利于企业的视野的拓宽,也使得企业之间开展更是为广泛的合作。再次是信息化,现代化的知识型企业,更注重企业信息的传递,加大了信息化设备的突入,有些企业不仅建立自己的内部网,而且与别的企业合作,构建了专门的通信网络。

三、企业知识管理内容及模式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企业知识管理不仅是编码,加工,存储,检索企业工作中的信息流,而且也对员工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检索。企业有意识地创建一个员工之间的知识相互交流,达到技术与知识创新的目的,最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生命,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2、与传统职能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相比较而言,企业知识管理注重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将知识与技术渗透在产品中以提升附加值。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相比较而言,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是信息管理的更高阶段。

(二)实施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方面

首先要培养员工的交流意识与责任共享意识,使员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勇于承担责任。其次建立知识网络平台,以适应交流合作的文化氛围。带领员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与条件,进行技术与知识创新,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要保证企业资源的不断扩大,以及将其融合到生产与服务的管理过程当中。

(三)KERP知识管理模式

KERP知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以KMS与ERP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为基础。该模式通过ERP系统中的采购,制造模块,分销模块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联系在一起,知识战略管理中心实施综合战略的管理,来自ERP与因特网的信息,通过检索进入知识库达到共享与交流。

参考文献

第4篇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住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新晨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在联系; 解决的对策

一、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1、知识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经济的实践活动主要以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力为生产要素。由于人们日渐膨胀的消费欲望,对资源环境的盲目乐观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等,最终引发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这不仅使人类在当代的发展面临困境,而且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正是工业经济的这种非持续性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人们努力寻求一种可替代生产的要素―――知识。知识具有无形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可传播性、无限性等特征。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高度介入,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以美国微软为例,微软创立不到20年资产已达500亿美元,它的产品就是软件和软件中包含的知识,它们消耗的物质资源微乎其微,这个公司的发展业绩说明知识的巨大作用,它能够节省资源、节约能源、无污染、产出效益高。

从产业特征上看,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是制造业,其支柱产业大多与环境污染产业相联系,而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是其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特征,而且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之上,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清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有助于消除贫困,提高人口素质。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时常受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而使经济增长过程不稳定,并形成周期性经济波动。知识经济能够克服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使经济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以高新科学技术为核心,基于人口的要求,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人口素质的高低,人才的多少。因而,提高人口素质,意味着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可持续发展为知识经济催生可持续发展它的持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几方面。

可持续发展作为面向21世纪全球性中心课题之一,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关系长期反思的结果,是人类走出困境,谋求永久生存和长期发展的科学战略,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也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唯一的选择就是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合理、科学、有效的开采利用资源和能源,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然而所有这些与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不谋而合。可持续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催生婆,促进知识经济的诞生。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观一旦形成,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分配这一强大的基础上,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之后,大大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孕育与发展。因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在能源、运输、制造业、建筑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这就要求人们要有效地使用能源,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研究开发效率更高的材料,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把污染控制在第一发生现场。为此,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这将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经济形态的变革。导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高污染的工业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清洁型的工业所取代,其结果使众多的国家从简单的资源经济向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过渡。

二、知识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经济要有充分开放的信息、流通、交换机制,要有公平、公正的社会评价及回报机制,知识经济呼唤法制经济,这并不排斥政府在宏观上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职能,但政府不宜直接干预,不宜管得过死、过细,而应以投资、税收、金融政策等经济杠杆和经济、环境法规等法律手段来间接管理经济,决不能破坏国内大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尽快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还应强调一点的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否则市场环境的完善性将大打折扣。另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配合。

经济持续发展要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条件持续增长本来指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要求的资源的前提下的发展,即不以牺牲未来世代人利益来换取当代人利益的发展,或既顾眼前又顾将来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可选择的道路有二:外延型和内涵型发展。外延粗放增长方式必然是资源掠夺性的, 阻碍持续发展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用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来增加产量,而用高消耗低产出来求增长,资源消耗系数极大。

发展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要靠建立法制,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靠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应该因地制宜,该用高技术的用高技术,该用新技术的用新技术,也可高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重点解决污染大户和乡镇企业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的开发,现在难于在大量产生污染物的大型企业中进行,也难于在乡镇企业中进行,多数大型企业致力于企业改革,无暇顾及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开发,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开发能力。因此有必要由国家管理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作中开发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并使之产品化,再应用于产生大量污染物的大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中。

科教兴国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近年来,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以期在经济时代的激烈角逐中占领战略制高点。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快各主要产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强基础研究的高技术研究、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要进一步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把经济的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工作要注重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大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要促进科学成果,尤其是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使科技进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郑示峨.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F].北方经济,2005,5:43-46

[2]孙洪芬.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05,9:58-62

[3]梁彤伟.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F].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9:32-35

第6篇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各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暴露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人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蜕变、贫富悬殊等世界性危机,促使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的长期发展的模式。人类的社会实践表明:人的需求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文明总是不断向前推进,发展是硬道理。人类应当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从生态学范畴中引伸出来的,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DC)于1998年发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有经济的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2.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需求,要实现人、资源、环境协调一致的发展。3.经济发展应与生态发展协调一致,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人类自然观的转变,由对立到和谐,是人类经过几个世纪摸索和努力,逐步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和创新。

二、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频频、日本经济衰退、俄罗斯金融动荡、欧洲经济发展迟缓之际,而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至今已连续120多个月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战后美国增长周期平均50个月的水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经济确实与众不同,出现了许多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新经济现象,这种新经济现象的本质就是知识经济[1]。它的本质是对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确切的知识经济的定义为: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产生)、分配(传播)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2]。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高速、互动、共享知识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的巨大推动力量。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激发人们智力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由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一些特征,正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技术特征。

2.高科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高技术产业将逐渐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增长的核心,高技术产品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能力与效率。

3.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Schumpter在1934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当代创新的内涵就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技术,也就是通过科研产生高科技的过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就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改变时代的知识经济的“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竭资源,知识经济依靠智力资源、知识产品和高科技,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4.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按经济学生产理论,知识经济的生产函数[2]可表示为:Y=f(K,R,C,L)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智力资源;R代表自然资源;C代表资本;L代表其产品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稀缺自然资源投入相应增加的劳动。知识经济改变了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获取最大利润为生产目的的工业经济,代之以高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成了生产要素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人的智力资源是无限的,人用智力资源来集约利用稀缺自然资源的能力是近乎无限的,人用智力资源开发富有自然资源来代替现在不得不依赖的稀缺自然资源的能力更是无限的,无限制的知识资源可以推动无限制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无限制的科学技术发展,可以推动无限制的新产品开发。因此,知识经济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5.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将成为社会组织的骨干,全面数字化将成为社会组织的主导。世界各国经济的互相融合日益紧密,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的教育观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以交互式、网络式向人们提供知识,使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方式、效率和速度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任务。教育工作必须抓住创新这一知识经济的灵魂,努力转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把培养创新精神,推动创新活动,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

1.建立新的培养机制,加强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是教育的单一性,二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三是忽略了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知识经济是在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整个经济的基础不是技术化而是知识化。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知识不仅仅是指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在内的广义的知识体系。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综合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智力的不断提高。因此,知识经济的教育不能再是阶段性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知识经济的教育要求包含单独的学科知识、综合知识形成的素质,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取、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把自己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把自己素质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任务。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字型结构[3]。“一”代表掌握知识的宽度,“I”代表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素质教育应该是精深专业知识与广博基础知识相结合的通才教育。#p#分页标题#e#

2.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没有创新的民族将无法生存,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但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探索问题、追求创新的意识,把握机会和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它强调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为传授和积累过程,形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生满足于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数,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知识经济的知识是各种知识的整合体,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整合性。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化的人才,必须具有对各种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高等教育改革中既要强调素质综合化,又要强调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创造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新型人才素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3.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当今背景下,人才是指那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中具有较高水平与才能并已有一定贡献,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人员[3]。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的根本是拥有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研究开发现代科学技术并指导其实施的主体是科技人员,不断培育新一代科技劳动者则又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目前,我国的学生往往知识片面,文理科分明,采用灌输式的教育,难以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把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4.建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和办学模式。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涉及物质结构、生命本质、人类生存环境、宇宙起源和人类智力,有人将它称为第四产业,它实际上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传统学科的基础学科知识不能完全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高等教育教学内容要重点转向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方面的课程;教材改革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专业设置要适应跨学科的需要;教学计划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手段向远程网络教学、计算机教学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突破了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即所谓的学校教育模式,就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一个人只接受学校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知识经济广泛的内涵对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该是全民的、终身的、参与式的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高速公路,使得全民的、终身的、参与式的教育成为可能。

5.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无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成长的摇篮[6]。而教师的自身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关键。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可从三方面入手。

①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当代教师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如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以创新为本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第7篇

1.1知识经济的概念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代替工业经济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比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更深远,意义更重大。

1.2知识经济的特征

1.2.1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经合组织的专家提出,体现于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1.2.2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密集型产品(软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

1.2.3知识产品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说,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知识经济是速度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具体到产品上,一是产品自身运行速度正不断提高(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二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三是生产过程的节奏越来越快。

1.2.4知识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经济,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以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的衰落。

1.2.5知识经济的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经营管理、财务核算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2.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2.1.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十一条)。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会计目标理论有决策有用观和经营责任观两种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企业的“现金流转”,而是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进能力”的信息。

2.1.2对会计基本前提的影响

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之上,知识经济的出现对这四个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

①会计主体。知识经济时代,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发展,使会计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时分时合的临时性虚拟化的网络公司(临时结盟的“虚拟公司”),导致会计主体存在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冲破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形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以往的有形会计主体假设。②持续经营。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互联网相互联系起来,完成一个项目,当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就会立即分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将十分普遍,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对它们不再适用。③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在新经济时代,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企业内外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动态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期已无存在的必要。④货币计量。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的发展提高了对货币计量的要求,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为电子货币计量;电子货币的出现又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控制货币量的运作模式,对币值不变假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另外,单纯采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计量将呈现多样化,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灵活性相兼顾的方法,货币计量的唯一性受到挑战。

2.1.3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现行财务会计把会计要素划分成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各项无形资产为代表的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一种动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显得日益重要。它要求会计对知识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严密的核算、监督与控制,并对应用知识后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有效的计量、分析和评价。这就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划分更加细密,更有层次,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

2.1.4对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程序也就是把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方法按一定逻辑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处理流程。当前部分小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中使用的会计软件,其会计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按照手工会计处理流程进行设计的,即根据原始凭证的业务内容编成记账凭证输入系统中,凭证经审核后,据以自动记账、结账、生成会计报表等,会计流程基本上是模拟手工核算的流程。这种流程已不能适应新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知识经济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必将加快新型会计流程的构建,促进会计工艺手段的现代化。

2.1.5会计确认和计量

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对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知识资产进行公允的计量,因而也就无法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将知识经济形态中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要素纳入会计系统加以确认。同时,在会计的计量环节,采用公允合理的计量模式,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何种计量属性能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如何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如何针对众多的不确定性事件和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知识资产设计恰当的计量模式等等,都有待于会计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1.6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企业的会计报告,由于受到传统计量方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限制,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满足所有者、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创造的现金流量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现行市价交易发生的现金流量,历史成本是无法计量的。因此,必须改进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重构会计报告体系,丰富会计报告的内容,做到形式多样化,表式与图像化信息并重,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在会计报告中要建立预测信息制度,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2.2知识经济对会计技术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

2.2.1繁琐的手工劳动为快速、准确的机器程序所代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将改变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经营信息相互分割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会计与生产经营活动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与兼容,同时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极大地解放了信息系统的潜在能量。

2.2.3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传统会计期间的季报,还是半年报都不能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求,将被新出现的在线系统、即时系统等新的报告形式和渠道所代替。同时,电子计算机以足够的容量和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信息的及时处理,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3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第8篇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

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能够把他们所有知识积极地投入进来。而雇员必须具备更强的能力和承担更多的责任,必须迎合企业和企业家与社会的需要,这将使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劳动含义发生根本性改变。

七是向知识社会的过渡必将推动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一种新型的职业和B常成人教育体系将产生,虚拟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按需提供多媒体信息教学和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各方面要求。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专业化的合格人才将是知识社会的栋梁。未来的科研体制将以系统研究方式出现,虚拟的研究所将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面目展现在面前。科研成就不再是“天才的孤寂和孤寂的天才的个人的反射”,未来的科研体制将基于集体行动的网络化,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愈来敷紧密。

八是知识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推动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知识社会将带来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市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也必然会引起社会政治环境的巨大变革。知识和一切新生事物无不都在推动着人们思维和观念的变化。社会的技术进步在不断改变着世界政治。因此,知识社会对世界政治环境的整合作用越来越大。

二、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依存与发展

知识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之快速向知识经济过渡。知识社会造就知识经济,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在知识社会条件下并不排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反却能产生极大的推动力量。在现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是所占比重差别较大而已。

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为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振兴经济最重要的任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以较为充分发展的传统经济为基础,必须有较高的社会知识水平,有较强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高技术基础和一定的硬件条件。产业革命必须以传统产业被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为特征。因此,发达工业国家,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竞相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机电设备信息化,建立能控制生产过程、监督产品质量的自动化体系或使用揉性生产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通过这种根本性的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传统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并使传统产品多样化,加速更新换代。在知识经济推动下,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农业从传统的种养业向微生物产业、食品制造产业乃至新生物制剂产业拓展,出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竞争国际化的新趋势。但这丝毫也不能说明传统产业在知识经济中只是无足轻重的被动接受者。相反,知识经济最重要的任务不仅仅是建立新产业,而且使旧的产业发生革命性的改造和发展。因为这是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即使在知识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其支柱产业仍然是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信息产业是唯一可与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高技术产业。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建立在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一产业,而是大量地附加在不同产业中。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更离不开知识经济的渗透和兴起。传统产业通过注入高新技术可以发生裂变,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技术机会和商业机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知识经济的成果,向传统产业注入高新技术,注重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出水平,特别是提高工农业等主要生产领域的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是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浪潮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运用知识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从国情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市场需求迫切又有产业化所需条件的项目,重视那些对国家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不应仅仅盯在一些高水平的尖端技术的发展上,而忽视工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的主导产业的培育。不仅应重视少数显示度高的技术,还应特别重视实施产业化的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实现产业化的工农业基础的建设。

当然,知识经济是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资源,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宏观特征。知识经济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持续投资得到持续经济增长而不降低投资回报,从而使得传统经济学密集投资回报递减规律成为历史。知识经济是“低耗高效”的经济,在传统工业经济中,GDP的增产是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同步增长的,但在知识经济中,在保持GDP的持续增长时,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是持续下降的。知识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要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就业结构高技能化。因此启动科技创新工程,有助于推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做好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双重文章。

三、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还是知识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来支撑、来促进、来提高,必须依赖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因为技术创新就其行动内容看是由一系列的技术活动组成,但就其价值取向看则有明确的商业赢利目标。一种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形态,都需要通过源源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去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信息 信息服务 服务质量

1 什么是知识经济

根据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OECD)的定义:就是指直接根据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其主要特征:(!)科学与及时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发展中扮演了主要角色;(4)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在21世纪,知识经济将得到迅猛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是更加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信息环境。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高效化,渴望图书馆提供的信息面广,内容新颖、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快速等高质量的服务。但现在的图书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2,1由于经费短缺,我国公共图书馆年均购书总量每年递减9,6%。到1998年,全国人均藏书仅为0,26册。面对采购经费的严重不足没我们应该调整采购策略,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利用,提高服务质量,使我们的动作环节更加的贴近读者。做到每本书都有读者,每个读者也都有其需要的书,另外,我本人很赞同创办“图书银行”或者叫“知识储蓄系统”,它可以吸收私有资源加入到图书情报部门的资源共享体系中来,是现有馆源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经费短缺造成的藏书量不足。 2,2图书馆设备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利用,信息资源不断的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在形成全球一体化的,高效率的传输体系,改变着人类信息生产,传递和利用的格局。但是,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图书馆一直以各类文献为主要工作对象。以手工作业为主要手段,对文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和传递。这种设备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与信息时代不对称。 2,3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提高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主要是从事印刷型文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传递工作,因此,馆员知识结构仍以人文科学于图书馆专业为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文献载体的变化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图书馆员必须重视自身的充电,否则,难以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化的需要。

2,4图书馆对信自资源的垄晰地位正在动摇

图书馆自产生以来,一直是社会文献信息的保存和传播中心,图书馆依靠丰富的馆藏向社会提供信息,对信息资源具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因特网以电子方式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出版商、个人、机构及商业公司连接为一体,并对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正规的图书馆资源,还包括各种机构生产的数据库、电子文本、多媒体以及数以百万计的相互作用的人类智力因素,这比任何一个孤立的图书馆资源丰富的多。图书馆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公司企业、电脑中心、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可以利用全球信息资源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并与图书馆情报中心形成竞争,引起了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和获取方式的根本变革,彻底打破了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垄断。

3周书馆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3,Ⅱ更新设备

知识经济将强化图书馆的信息功能,面对日益膨胀的信息以及诸多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图书馆首先必须更新设备,拥有先进的终端技术。提高信息的反馈速度;二是配备组网设备,采用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网络检索服务;三是配备联通国际互联网的设备,提供网络化服务,电子邮件借书等业务。更新设备,引进现代技术是图书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图书馆员工在只是结构上专博结合,具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与网络技术,具有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能力。这类人才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管理和提供知识信息;能够实现从文献组织到信息组织与服务的跨越;他们不仅能够适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而且能够胜任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的一切只是信息组织和服务,是知识经济时想的图书馆\才。

3,3改善服务机制

只是经济时代对信息的利用要求更加准确、迅速、有效。面对膨胀的信息和我能够落得迅猛发展,图书馆的工作就要全方面的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激光技术、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赋予图书馆新的内涵,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仅仅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有形实体,二是数字化信息空间站的站点,是知识和信息贮存传递的中继。图书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首先,图书馆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电话服务,计算机检索服务,电子阅览,网络服务、远程服务等,如提供金融、管理、法律、就业、投资、人口、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图书馆机制的改善能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快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3,4提高服务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服务业重要的一员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指标,它能使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意生存和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提供有序化信息服务。当今时代,人社会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人们也就不再满足初级信息提供方式,从而要求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已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注重知识内容的服务,根据用户问题和用户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分析和重组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或者帮助用户找到解决的方案,并对提供的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因而也被称为知识服务。这种服务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用户进行知识获取分析重组及应用过程。根据用户需求动态的连续不断的进行服务。它强调图书情报工作者利用自己独特的信息产品、为用户解决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