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4 15:55:08
导语: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0
【摘 要】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保证呼吸系统的不同作用,合理的雾化吸入临床操作手法,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可以加深药物浓度的病灶针对性治疗,保证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的良好雾化效果,本文将针对临床中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相关呼吸类系统疾病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比较氧气压入式雾化、超雾化控制压缩控制治疗的方式和相关作用,从而分析未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医生研究工作者与患者对于雾化吸入方法治疗的研究性,保证相关系统的有效治疗过程,提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 临床
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较好的采用药物化痰、消炎的方法治疗呼吸类系统疾病的方法。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从而提高治疗病灶药物接触性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低药物对于其他机体病灶的毒副租用。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液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患处,效果较为明显,局部性的药物浓度增高处理,可以避免全身性激素反应,治疗患者只需要被动的接收,完成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加深药物的有效性治疗和控制。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已经普遍的使用于各类的呼吸类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多的呼吸类问题治疗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来完成。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种雾化吸入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确定,本文将针对三种常用的临床雾化吸入方法进行介绍,从而认识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从而加深医学领域关于更好的雾化治疗方法的研究。
1 雾化吸入的常用临床呼吸系统治疗方法
1.1 超声式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超声式雾化治疗的方法通过应用超声波的能力,将相关治疗药物以细微的方法由呼吸道吸入体内,从而达到患者病灶,从而完成治疗的目的。超声式雾化吸入具有雾化量可以调节,雾化滴的比例均匀,在雾化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湿和加温深,提高雾化通气的功能效果,有效的控制支气管相关炎症,从而更好地完成超声式液体游离入体内病灶,从而空气离子的相关作用。由于超声雾化过程中会造成药物鼻咽腔内的沉积,从而可能破坏药物的结构,影响雾化过程产生的热量,降低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因此,控制超声雾化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雾化过程,从而逐步的保证药物浓度完成临床呼吸系统的有效治疗。其作用在于可以加强咽喉炎症、气管炎症、支气管炎症、毛细血管炎症以及肺炎等慢性类的呼吸系统的治疗和控制,从而有效的完成相关呼吸系统产生慢性肺心病、肺结核等疾病问题的治疗和控制。
1.2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氧化式雾化吸入的方法通过药液在氧气的气流变化中逐渐形成雾化状态,让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一种治疗方法,将细微的药液转变成气雾形态随氧气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氧化式雾化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可以对雾化量的大小、均匀程度进行系统的有效性调节,药液可以随着患者的呼吸道直至支气管患处和肺泡中,从而达到消炎病灶、镇咳祛痰、消除支气管痉挛情况,改变整体通气的功能效果的目标。氧气雾化吸入以氧气为主要的气源,氧气流量可以控制呼吸道接触药物浓度的情况,从而保证呼吸道对于病灶感染情况的有效性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需要保证雾化的药液浓度较高,相对的分析颗粒较小,从而有效的控制化痰效果,不易发生因患者的呼吸道刺激造成呛咳的反应,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便,患者对于这种雾化方式易于接受,没有副作用,得到临床反馈的较好评价。
1.3 空气压缩雾化治疗临床呼吸系统
空气压缩雾化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压缩空气的方式加强药液的雾化效果,从而得到充分的吸收。压缩后的雾化的分子极小,患者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容易的完成药物的进入,从而使雾化液进入,仪器控制雾化和吸收的效果,从而提高药效。临床上常用的空气压缩雾化仪器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方便患者随身携带,保证要口腔、咽喉部位药物的整体沉积面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保证雾化药物颗粒的大小程度均匀,保证对病症的效果。空气雾化压缩的吸收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效果较为显著,副作用较小,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童的呼吸道治疗中。空气压缩雾化的方法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直接,全面,副作用小,比口服药物的效果快,与超声雾化方式相比更易于儿童接收与配合治疗。
2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相关问题的临床未来发展
雾化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问题会为治疗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有良好的效果。例如,诱导性痰检,支气管镜像检查、辅肺心病的右心衰竭检查,急性的哮喘病症的治疗等。采用雾化的方式加强相关病症的有效控制和良好治疗,加强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呼吸系统的临床研究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给药方式,通过直观合理的方式完成药物控制,操作简单,副作用低,对于慢性肺心病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而完成雾化系统的相关治疗方法。未来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将在医疗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赫考维茨著, 海涌等译. 呼吸系统[M].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901:25-112.
【关键词】 抗生素;临床治疗;联合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15-02
Analysis of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ZHANG Bin-gx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 City,Dali,Yunnan,671000
【Abstract】In modern times,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cal research,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creasingly common.Respiratory Medicine,as a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hospitals,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by the concern of physicians and patients.In determining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but also affect the economic burden on pati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details of clinical use and precautions.
【Key words】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Combination therapy
抗生素中具有抗病原体,能有效抑制细菌或者真菌的再生,在一些容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患者对病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呼吸内科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部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关系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效果,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当代医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
当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临床用药。这种方式虽然是采取“科学”的方式针对性的用药,但却忽略了患者日常药物的使用,患者自身的耐药性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药物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平时极少使用抗生素,这种用药方式很容易让患者对抗生素产生强烈的耐药性,当呼吸道再次感染时,就必须使用抗菌性更强的抗生素来抑制病菌的再生。例如,患者平时仅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给患者使用了头孢4代,这种用药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呼吸道感染问题,但患者日后感冒服用阿司匹林就不会产生任何抗病效果,就要服用头孢四代或抗药性更强的药物。如果患者日常经常服用头孢1、2、3代抗生素,在临床治疗时,医师就要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用药的种类:病情较轻的患者服用头孢1、2代药物,病情较重的患者服用抗药性更强的药物以减少患者体内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临床用药方式要把患者日常抗生素用药情况纳入考虑的范畴,这样不仅能提高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抑制患者体内高等级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这样有利于完善当前的抗生素临床用药体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2 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抗生素临床用药并没有行得通的、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2.1 要把患者日常用药情况作为药物选择的基础 从上文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针对结合患者日常的用药情况来选择抗生素种类能起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抑制患者体内抗生素耐药性能的产生。就目前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研究层面来看,结合患者日常用药情况的择药方式的基础是合理的,它把当代的医疗发展趋势和药物研究进行了择优综合,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用药理论。因此,医师在临床用药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素抗药性能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2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不是简单意义的滥用药,而是对统一的病症都使用抗生素药物,例如患者上呼吸道发炎均使用抗生素药物。现代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中明确指出,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要根据病根的原因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结果严重的会导致菌群失调。针对这些问题,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要根据病因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病毒感染疾病使用抗病毒类抗生素,而不是统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盲目用药能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它也是完善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的基本途径。
2.3 抗生素联合用药问题 抗生素联合用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针对病因未明或危及生命等感染性疾病时,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抗病效率,达到综合除菌、杀毒的效果。出现下列几种情形时,可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感染;患者有免疫缺陷且病情较重;多种细菌共同导致的系统局部感染;日常使用单一的抗生素导致耐药性较强。笔者多年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在治疗呼系统感染性疾病时,经常遇到抗生素临床用药可选种类少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医生都会根据用药习惯来选择抗生素,并没有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因此,在现代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师要了解患者感染疾病的特点,结合实际病因,选择何种药物、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要充分利用联合用药的优势,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4 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问题 药物用量问题是所有药物治疗都必须注意的事项,在利用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药剂用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半衰期、患者病情等基本病情科学的定量药剂用量。同时,临床医师还应根据抗生素特点选择溶媒,如果溶媒不合适,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错过病症最佳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需要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进行不断的归纳和总结,选择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式来确定用量的大小,以实现临床用药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抗生素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生素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用药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用药方式和药剂量,避免盲目用药。要把合理性、科学性作为抗生素临床用药的基础,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纳洛酮;常规治疗;临床效果;安全性;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
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合并症较多,死亡率和机械通气插管比例较高[1]。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纳洛酮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4.50±3.00)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病程时间(2.00±0.50)岁;联合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4.00±3.50)岁,病程时间1.5~5年,平均病程时间(1.00±1.50)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脑出血、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结核、精神系统疾病等情况。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 常规组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常规的,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气管插管吸痰等措施治疗[2]。
1.2.2联合治疗 联合组患者100例,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良好的评估,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方法同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纳洛酮 (2.4 mg/d) 输液泵控制持续静脉滴注24 h,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3]。
1.3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患者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正常, 肺部干湿音消失PaO2 80~100mmHg,PaCO2 35~40 mmHg;有效:患者血压、心率、动脉血气基本正常, 肺部干湿音有所减少PaO2 60~80mmHg,PaCO2 45~50 mmHg; 无效:各项体征无明显改变,PaO2≤60 mmHg,PaCO2≥50 mmHg[4]。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治疗情况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 联合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伴随环境的污染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比例逐渐增加,同时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和障碍,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5]。其中呼吸动力以及呼吸阻力之间的不平衡性而导致发病的说法较多。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机体之中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时,机体内的β-内啡肽浓度出现显著性升高,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COPD合并呼衰通过常规的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pH值,升高PaO2、SaO2,降低PaCO2[6]。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是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时可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的24 h之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和病死率,尤其是机械通气插管比例,显著降低,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洛酮(Naloxone)属于一种特异性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好的拮抗以及逆转β-内啡肽所导致的中枢性呼吸性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了缺氧以及CO:潴留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功效[7]。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进行临床治疗,明显缩短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对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秀芬.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63-64,67.
[2]马存有.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58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9):4126-4127.
[3]罗战云,李志平.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9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1784-1784,1785.
[4]赵燕.纳诺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5):5189-5190.
[5]戚迪,何靖,叶媛,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肺性脑病的Meta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6):533-536.
[6]常振东.氨茶碱联合纳洛酮在原发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75-3776.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呼吸指标
doi:10.14033/ki.cfmr.2017.5.06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气道阻力增加、气道呼吸阻塞等症状,迁延不愈者将会发展成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研究证实,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缓解的需求,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则能有效增加患者通气量,对纠正患者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均有良好效果[2]。本次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60.8±5.6)岁;病程2~15年,平均(7.8±2.5)年;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
11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5~81岁,平均(61.2±5.4)岁;病程2~16年,平均(8.1±2.4)年;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消炎、解痉、平喘、吸氧、水电解质紊乱调整、酸碱平衡调整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次研究中所用仪器为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NDI-200神经电检查仪及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Harmony S/T 30呼吸机。护理人员将面罩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后调节系带拉力,确保患者面罩应用时不会发生漏气现象。具体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氧流量设置为2~10 L/min,模式选择自主呼吸双水平(I/E)模式,同时吸气压力(IPAP)为15~20 cm H2O、呼气压力(EPAP)为3~5 cm H2O、备用呼吸频率10次/min。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整呼气、吸庋沽Γ确保患者病情症状稳定。常规患者氧气浓度的设置应该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90%,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需要、治疗允许的情况下间歇摘下面罩,更换为鼻导管吸氧方式。若接受无创面罩夕阳治疗且持续时间≥24 h后仍然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医生应该立即将其治疗方式更换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患者治疗后意识恢复清醒,同时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明显改善,能够停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48 h;无效:患者治疗后意识状态无明显改善,气促、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无法良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需要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2)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呼吸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呼吸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H值、PaCO2、PaO2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对比
组别 血pH值
PaCO2(mm Hg)
PaO2(mm 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56) 6.8±0.1 7.2±0.2 88.9±9.4 45.8±7.2 43.6±5.4 92.2±8.8
对照组(n=56) 6.7±0.1 7.6±0.3 89.0±9.2 54.3±7.7 43.6±5.6 86.4±7.6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以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发原因与自身体质、外在环境等均有密切关系,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其病程的发展分为慢性稳定期、急性发作期两种[5]。而临床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民众职业、生活环境均不断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发率也在不断上升,但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却逐渐下降[6]。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项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类型,患者由于病情本身携带的气道阻塞、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肺脏功能衰弱等现象进一步引发各种心肺疾病并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病情严重者将直接昏迷,对患者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也造成了更严重的威胁。
以往临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为主,其是临床公认的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7]。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需要实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性、侵入性操作,很容易引发患者器官损伤、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症状,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不经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来达到改善患者肺泡通气功能的方法总称,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面罩完成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无创通气治疗能够凭借自身双水平气道的设计有效为患者提供呼吸、吸气的压力,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提升自身呼吸通气量,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氧合功能的同时缓解患者呼吸肌负担过重的现象。无创通气治疗能够为患者气道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对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减少无效死腔、增加功能残气量及改善患者肺泡弥散功能等均有良好效果,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良好交换与排出。同时无创通气治疗还能降低患者呼吸功耗及呼吸负荷,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现象,对提升患者体内PaO2浓度、降低患者体内PaCO2浓度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讲,无创通气治疗与有创通气治疗的区别就在于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术者只需要以无创的方式完成正压辅助通气,就能有效达到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临床统计显示,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呼吸衰竭有重要帮助[8]。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S海星,张晓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4):12-13.
[2]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10.
[3]张菊英,谭俊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12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9):328-329.
[4]吴建,胡政,熊泽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9):42.
[5]谭伟,孙龙凤,代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B):147-150.
[6]刘祁汨,陈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69-2971.
[7]王轶娜,杨宇,陈平,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12,37(4):325-331.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无创机械通气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62岁;全部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PaO250 mm Hg。治疗应用无创呼吸机,根据患者缺氧及CO2潴留程度、自主呼吸强度及心、肺功能选择工作模式。在无创通气期间,如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动脉血气改善,可间歇性停止机械通气,卸除面罩,用鼻导管吸氧,同时可让患者咳痰、饮水、进食。随着病情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减少每日无创通气时间,延长卸除面罩停止机械通气时间。除6例因病情恶化给予气管插管外,全部顺利脱机。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向患者与家属介绍病情,让其认识到目前是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最佳时间以及使用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解释无创通气的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情绪。患者因交流方式的改变,护士应仔细分析其眼神、表情、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增加其安全感,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有效处理。
2.2 一般护理
2.2.1 上机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鼻面罩,一般危重患者呼吸较弱,多用嘴呼吸,故选用面罩;面部小、颧骨突出较瘦的患者可用鼻罩。在使用前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让患者试戴。可根据患者面部大小和自主呼吸方式来选用鼻面罩,不可让患者有过强的压迫感,在易摩擦部位用纱布保护皮肤,避免压伤和擦伤面部皮肤。
2.2.2 无创呼吸机检测 护理人员在上机前必须严格测试呼吸机的功能是否完好,检查各管道是否消毒完毕,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电源是否稳定。另外,应准备好急救设备,创造紧急插管的条件,当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应积极改为有创通气。
2.3 使用中的护理
2.3.1 生活护理 应用机械通气后,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要求护士严密观察,建立有效沟通方式,正确判断患者意识。
2.3.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无创呼吸机是经患者自己的呼吸道进行通气,虽然不建立人工气道,但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不畅,仍可影响通气功能。故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可取半卧位、坐位等。协助翻身、叩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多饮水。对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剧烈,可停机20~30 min,让患者休息片刻,将痰咳出。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呼吸机。
2.3.3 病情观察 应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呼吸机是否同步,通气量是否适当,患者的安静情况,自主呼吸与机器的同步情况。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由于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有关,应及时清除痰液,增加通气量。同时,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出入量、SpO2以及血气分析。护士应加强监护,因为患者的不自主活动或睡梦中的行为,易造成氧气管脱落或摘除面罩。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腹胀 腹胀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46%[1],同时易产生误吸。护士应指导患者嘴闭紧,用鼻呼吸,并减少吞咽动作,避免把气吸到胃内,造成胃胀气[2]。对腹胀明显的患者可尽早采取胃肠减压。
2.4.2 压迫性损伤 压迫性损伤发生率在7%~27%[1]。由于患者持续使用鼻面罩,鼻梁、鼻翼两侧长期受压,出现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溃破。所以,可对连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隔4 h放松1次,每次15~30 min,并局部垫纱布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损伤。
3 呼吸机消毒
呼吸机在使用中需维持一定的温湿度,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故应定期消毒呼吸机的细菌过滤器、过滤膜、管道及鼻面罩。鼻面罩每日用75%酒精擦拭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1次。每周用2%戊二醛浸泡螺纹管2次。每次30 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撤机后,除上述步骤外,呼吸机内部还需给予清洁、洗尘、调试和保养。
4 讨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增加通气,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和家属更易接受。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指没有经过人工气道而进行通气,而通过鼻面罩装置将病人和呼吸机相连接,经呼吸机进行正压提供,来完成通气的辅助的人工的通气方式[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现进行性的发展,不完全可逆,伴有肺和气道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所致的慢性炎症的反应增加。呼吸衰竭,指由各种的原因而导致严重的呼吸功能的障碍引起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不伴或伴有动脉的血二氧化碳的分压(PaCO2)升高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紊乱临床的综合征[2]。它是一类功能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由于肺部疾病或各种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治的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7.23±12.14)岁,病程5-31年。以上所有的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的呼吸病学分会的相关慢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确诊,并且排除了伴有重症肌无力、严重脏器的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气胸及无法进行呼吸机的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流量的通气治疗。
1.2.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解痉平喘、激素、纠正电解质、控制感染、酸碱失衡、化痰的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美国维康的Bi―PAPS/T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触发/通气的模式,吸气压(IPAP)为10-16cmH20,呼气压(EPAP)为2-4cmH20,吸气压比呼气压高。压力调解是由小到大的延时升压5-lOmin至到患者感觉到舒服水平,氧浓度为30%-50%,维持PaO2>70mmHg,使经皮血的氧饱和度维持于90%以上。通气前3d连续通气的时间为12h以上,以后通气时间递减,稳定保持每次2-3h的通气,通气的过程患者可以暂时停歇便于咳痰或进食每天3-4次具体的病情确定,一般3-10d。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低流量的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的不宜继续使用面罩通气状况,则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
1.3 指标观察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的动脉的血气分析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的分压(PaC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的指标变化情况,气管的插管率和病死率,且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及费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来表示,计量的资料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的血液中pH、PaO2、SaO2和PaCO2临床指标情况 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研究组的pH、PaO2、SaO2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H、PaO2、SaO2、PaCO2、HR、RR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的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情况 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研究组HR和R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R和RR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的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插管率17.86%,患者的病死率3.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慢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的认为慢性肺疾病的特征是肺实质、肺血管和气道的慢性炎症,在肺部的不同位置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加,部分的患者的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3]。激活的那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多种的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1L-8)、白三烯B4(LTB4)及其他的介质。这些介质可以促使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或破坏肺部的结构。除炎症以外,肺部的抗蛋白酶和蛋白酶出现失衡、抗氧化与氧化及自主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紊乱等也同样在CO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低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致使呼吸功能的受损,导致肺泡一直处于低通气的状态。通过机械辅助通气的应用,能够辅助患者呼吸,有利于呼吸肌的肌力恢复,从而改善低通气所引起的乙烯类的生理病理反应。
慢性肺疾病的致使危险因素有两方面,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的因素,两者进行相互影响。个体因素,某些遗传的因素可能会增加COPD的发病危险性。已经知道的遗传因素是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重度的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和非吸烟者肺气肿的形成相关[4]。在我国的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引发肺气肿,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正式的报道。COPD的危险因素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环境因素和集体的某些基因相关。环境的因素中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的概率较高,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年下降率较快,吸烟者死于COPD的人数较非吸烟者为多。
传统的慢性肺疾病的治疗时期,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的常见且多发病,通常采用气管切开或是有创的气管插管进行治疗,但是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治疗的时间长。
从采用无创正压的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以后,已经成为用于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一线的治疗手段,并且疗效显著。通过上文中的各项临床数据比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研究表明,采用无创正压的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动脉的血气指标情况,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的费用,显著地降低了插管率和病死率,治疗的成功率在80%-88%。建议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和氧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时,推荐尽早的采用无创正压的通气治疗,以防病情开始进一步的恶化,并且作为慢性肺疾病的治疗中的一项新的标准。
无创正压的通气辅助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已取得较好疗效,在一些较大医院中已较为普遍的临床应用。呼吸衰竭如果能够尽早的进项治疗,可以预防发展至严重阶段,对于呼吸肌的疲劳较为明显时,是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最佳时机。
在进行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①争取到依从性: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向患者讲解清楚应用呼吸机的必要性。②呼吸机的模式选择:选择S/T模式比较安全,保证足够通气量。③呼吸机的参数选择:EPAP从0-2cmH20段开始,逐渐增至4-6cmH20,常IPAP从8cmH20处开始,每5分钟进行一次增加,使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呼吸频率16―25次/min,一般20-30min可以调试至合适IPAP水平,避免直接的选用高IPAP,但是需要考虑患者能够耐受范围为基本条件,否则会影响到治疗效果。④面罩佩戴:应该先将呼吸机的面罩连接良好,戴好面罩后进行开机使用。切勿先行开呼吸机,后进行面罩的固定,因为呼吸机存在漏气补偿的功能,致气流较大,患者由于气流太大,透不过气,不能切换成呼气,难以接受。⑤加强监测:进行无创通气以后,密切的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分析变化。⑥设置合适参数,压力过低时PaCO2不容易下降,过高时易引起面罩的漏气和胃肠胀气。⑦无创通气只进行呼吸支持,需要重视原发治疗及诱因去除,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及时的纠正内环境的紊乱、低蛋白血症等一些因素。
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随着时间pH、PaO2、SaO2呈显著升高,PaCO2、HR、R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的气管插管率是17.86%,比研究组53.57%低,治疗组的病死率是3.57%,比对照组28.57%低,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均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虽然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是通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进行治疗后,相比传统的采用气管切开或是有创的气管插管进行治疗,无论从动脉的血气的各项指标、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的恢复正常的变化显著,并且患者进行气管的插管率和病死率明显较低,并且通过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及费用明显较低情况。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伟东,林常青,吴峰,等.两种方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21-722.
[2] 张栋,郎韧,金中奎,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1,11(4):237-239.
【关键词】硬皮病;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33-01
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也可影响内脏(心、肺和消化器管)的全身性疾病[1]。一旦疾病未及时控制、可使内脏受损而危及生命。本病较为少见。2007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系统性硬皮病3+年的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逐年加重,情绪低落,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悲观失望,烦燥易怒。为使患者安心治疗,树立治病信心,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7岁。因“全身皮肤僵硬3+年”就诊入院。体查:肌肤僵硬,皱纹消失,面容刻板,嘴唇变薄、内收,张口受限,吞咽困难,进食后有发感,饱餐后胸骨后疼痛感,胃反酸明显,烦燥易怒,大便干燥。心、肺、肾(-)
2 入院评估
患者全身营养差,手指像被皮革裹住一样,皮肤呈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捏起,。头颈、上肢、胸腹及背部皮肤色素沉着,间以脱色白斑,毛发稀少,牙齿松动,肌肉萎缩,左手指明显短缩,双手指呈鼓槌形且不能握拳等雷诺现象。
3 护理诊断
3.1 悲观:病史长,病情逐年加重,愈后差。
3.2 焦虑:自理能力缺陷,需他人协助,经济负担重。
3.3 恐惧:躯体及容貌(呈面惧样)的改变增加恐惧害怕心理。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去除不良健康思维,加强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和避免精神刺激。
3.2 血管活性剂治疗: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可用丹参溶液20亳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可减轻皮肤硬化,张口受限,吞咽困难以及色素沉着关节僵硬等症状。
3.3 保护食管粘膜:可服组胺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降低胃酸。另外还可增加胃肠动力的药物,西沙必利5~10mg,每日3次,能增加胃张力,有利于胃排空。
3.4 中药泡洗治疗:可选透骨草30g,桂枝15g,红花10g,煎水擦洗皮肤、泡脚1一2次/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肌肤。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多次住院,经济负担加重,致患者产生蕉虑状态。身体的痛苦,躯体形态的改变,增加患者恐惧害怕心理。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痛苦,观察情绪的变化,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向患者解释说明硬皮病并非一般普通病,而是疑难杂症。不是服用几付药就能康复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冶疗时间,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配合医生治疗与疾病斗争,才能最终获得康复。同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增加关护行为,将中草药制成药丸服用,减少一定的经济费用,使患者安心住院,树立治病心信。
4.2 饮食护理:进食前给予头高脚低位,餐后取立位或半卧位,其目的少胃及食管返流。加强营养指导,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且少量多餐。禁饮辛辣及冷饮冷食或过烫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及蔬菜,预防便秘。
4.3 静脉穿刺的方法:皮肤病变既是本病标记性特点也是静脉穿刺给药的难点。因此,掌握穿刺技巧是治疗疾病成功的关键。为此、穿刺前热敷穿刺部位皮肤10min,使肌肤相对柔软,减少进针阻涩感,再根据硬化病血管相对固定的特点进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4.4 生活调理:指导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性,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气温变化及时添衣。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愉块乐观的心情。
4.5 功能锻炼:指道患者主动锻炼,如:床上抬头、扩胸、深呼及双上肢的自主活动,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及双上肢的肌力。适量户外活动,以散步、太极拳为宜,增强身体素质。
5 小结
经住院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全身皮肤逐渐变软,面部出现皱文和笑容,肤色变浅,生活自理,能户外活动,做一些轻微劳动,生活质量提高了。由此可见,从用药、饮食、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等方面给详细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硬皮病患者治愈率提高的有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通常出现于急性中毒的第2~4天,个别出现在7天之后,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出现呼吸麻痹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引起死亡。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严密观察与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均为口服中毒,量约50~400ml,在出现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后,均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时间2~11 d,平均7 d,24 h专人护理直至脱机,22例病愈出院,3例死亡。
2 观察与护理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应用氯磷定、阿托品、东莨菪碱、氟美松等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2 心理护理 因患者神志清醒,对机械通气有恐惧心理及不适,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交流,掌握其心理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让患者认识到不适是暂时的。同时在家属的配合下,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重视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通气时胸廓起伏幅度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等,每日常规检查血胆碱脂酶活力,以配合临床治疗。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努力把痰咳出。(2)要注意观察病情,如听诊出现痰鸣音,以及患者示意有痰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或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咳嗽、脉率加快或呼吸肌的吸气峰压增加,出现高压报警时,要及时吸痰。吸痰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要硬度适中,过软易被负压吸扁影响吸引,过硬易损伤气道黏膜,成人一般用10~12号吸痰管,长度在40~50 cm,太短吸痰不彻底,吸痰管要有侧孔数个,以减轻负压,减轻黏膜损伤,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吸痰时要迅速,动作要轻柔。吸引时负压不能超过-50 mmHg,以免损伤黏膜,如痰液粘稠时,可在吸引前滴入生理盐水3 ml以湿化稀释痰液,然后再吸引。(3)加强气道湿化,采用蒸汽吸入、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药液等,在药液中加入糜蛋白酶及抗生素等药物,起到痰液稀释湿化气道的作用。
2.5 加强呼吸机使用管理 (1)专人管理呼吸机。要掌握呼吸机性能及使用方法,根据病人情况选用合理通气模式,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2)观察气管导管是否固定,避免导管或套管脱落。呼吸机各管道是否连接紧密,各管道是否有脱落或扭曲,观察呼吸机各部件运转情况,是否运转正常。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有无人机对抗,出现报警及机器故障时及时排除。(3)观察并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如肺不张、肺与纵隔气压伤、通气不足与通气过度等。(4)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可观察撤除呼吸机,撤机宜在上午,撤机后应继续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床边备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等抢救物品及药品,以防不测。
2.6 加强营养支持 应记录24 h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能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每次150~200 ml左右,每日1500 ml以上,并可行静脉营养支持,适当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7 预防感染 (1)严格管理,设置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一定温度与湿度。(2)每日应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次30分钟。拖把固定使用。使用消毒液清洁地面,每日4次。(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4)呼吸机管道中冷凝水及时清除,防止滋生细菌,呼吸机管道持续使用48 h后,应予以更换消毒,呼吸机湿化器中蒸馏水及时更换。以减少细菌污染。(5)气管切开病人每日换药,保持气管切开部位清洁,定期更换气管内套管。
[关键词] 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07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9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both given with routine treatment,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added with nikethamide and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added with naloxone.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results of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87.1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64.1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aloxon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常应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和有机磷中毒等,并具有兴奋呼吸运动的作用[1]。近年来,纳洛酮被逐渐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且效果较为理想[2]。本研究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4月29日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60~85岁,平均(60.15±5.13)岁;病程10~30年,平均(24.5±3.2)年。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如果需要对于呼吸抑制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通气治疗。治疗组给予纳洛酮(生产厂家: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203)2 mg加5%葡萄糖(生产厂家:新乡市新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1015)250 ml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对照组给予尼可刹米(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701)1.875 g加5%葡萄糖(生产厂家:新乡市新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91215)250 ml,连续用药7 d。用药期间,严格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气等生理指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临床表现和体征基本缓解;有效: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临床表现和体征得到缓解;无效: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无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均有改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其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可能与其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应用支气管扩张剂[6]。而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Ⅰ型呼吸衰竭进展为Ⅱ型呼吸衰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会反复发作高碳酸与低氧血症[10],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死亡[8]。纳洛酮作为一种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中常见的一种。它不仅降低了β-内啡肽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9],同时还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使患者的呼吸加深加快,并且纳洛酮有保护脑细胞和心肌的功能[7]。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综上所述,将常规疗法加纳洛酮联合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存有.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58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9):4126-4127.
[2] 胡湘明,刘洁.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及实验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9,20(8):4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 25(7):453-460.
[4] 周新,白春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
[6] 秦小雯,蒋翎.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10,17(10):1486-1487.
[7] 石,梁新英,陈中红.舒利迭吸入剂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科医学(医学专业),2010,12(18):51-52.
[8] 吴宗劲,莫松柳,莫健平,等.纳洛酮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1):28-30.
[9] 彭恩强.肝素与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下):4876-4877.
[10] 冷玉来,顾建军.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4):142-143.
[11] 郭吉培,杨怀远.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7(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