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4:23
导语:在服装设计的技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思维能力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设计就是将抽象思维在脑海中形象化并创作出来,而思维能力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为了创作出新的设计,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而在查阅资料的同时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配合,在图纸上不断勾勒出思维中显现的服装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思考过程。
(二)思维能力是创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创造性是一名合格设计师的基本原则,创造性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成果,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高校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部分。对于一名服装设计师而言,作品必须注入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
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些学生因为文化积累不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吸收专业知识时进度较慢,缺少大胆创新的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倦怠不前。
(二)高职院校教学忽视了学生与市场接触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将设计出的服装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好的设计必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顺应潮流、引领潮流。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忽略学生与市场的联系,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学内容本身上。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服装工业制版技能,减少了学生接触市场的机会,使得很多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导致其设计与市场发展相脱节。
三、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服装设计思维能力来自于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着装变化、这些着装蕴含的意境,以及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穿着的服饰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具有怎样的联系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设计思维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
教学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多以灵活轻松的教学模式进行。比如多给学生观看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服装表演,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或者给学生提供题材和背景,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一套衣服或者一套配饰,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设计出的服装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运用动态、静态、剪贴、图片、摄影等多种视听方式感染学生,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对服装设计充满想象。
(三)给学生灌输市场为导向的设计
让学生在完成设计时,应认识到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否则设计的产品将不会被市场认可。服装设计专业要多组织学生和教师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紧跟时代,并将这种实践活动作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
四、值得采用的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方式
(一)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方式
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擅长的方向选择其他对应的课程,扬长避短,专攻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学生不但自己有兴趣学习,而且能够在某一项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能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探索式的学习,开启设计的自主思维模式。
(二)采用教育游戏方式教学
寓教于乐的方式一直是教育学者比较推崇的教学方式,对服装设计来说同样适用。例如手机换装游戏“暖暖环游世界”,这款游戏让玩家在环游世界的途中遇到很多关卡,通过闯关,能够得到更多的服装款式以及更多的色彩和面料的选择权利,从而搭配出更多的服装效果。而只有搭配出符合游戏场景的服装风格才能过关,在成千上万的服装面前,这无疑是对学生审美和搭配能力的挑战。一旦自主搭配的服装闯关成功后,学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此外,游戏中还能够自己设计制作衣服,运用游戏中获取的材料和设计图,制作出衣橱里没有的服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游戏中提供多种服装单品设计、整体设计方案,每种方案包含子目标和子问题并各有侧重和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喜好确定不同的设计风格。注重“方案非唯一化”的游戏机制提供给学生分层学习、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被里面的游戏情节吸引,从而不断探索服装设计和搭配的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力,从而带动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五、结语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 空间想象 形态分析 图形表达 读图绘图
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服装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把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制图教学当中去,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这点尤为重要。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修养
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想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但能否取得成功,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上,如在服装结构制图的课堂上,学生怎样理解服装结构点、线、面及形状规则,线迹与形状的关系等;而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本身对服装专业的修养、意志品质、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活动中的适应能力上。以上这些情况,往往对一名学生的日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内容,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育人就是提高每个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修养,教育学生在学知识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由于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在学生的四年过程中,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每个学期都要开设结构制图课程。对于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要让其认识到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是重要的一部分,且要向学生介绍,服装从开始测量到最后成衣,衣服形状的美与丑、结构线形状的合理与否等都是用结构图形来表达出来的。
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能力就是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层层积累起来,在需要运用的时候,把其提取出来融入服装结构制图的过程中去。结构图表现为形状的分析能力、图形的表达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在运用过程和结构图变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制图中的技巧。如果说对服装结构制图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就谈不上去运用它、掌握它,这会使学生仅仅认识到图形上的表面现象,而很难获取图像分析、表达、绘制方面的知识。例如服装结构课是以掌握基础理论以及绘制步骤为前提的课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后,就可获得结构图形里,包括直线、曲线、领口、袖笼、兜位里更多的新知识及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制图能力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又是获得知识的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构制图的同时多阅读一些服装方面的书籍,因为制图能力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例如学生在学习服装款式图后,能对服装结构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能目测到款式图,落实到结构图里哪个部位不合理等,如果学生能具有这种修改的能力,就说明其能够掌握结构图画法并能及时解决平时绘制时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服装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能忽略专业基础知识的,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三、更新观念、进行创新改革
(一)培养学生对结构制图的兴趣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占一组款式图形课时的50%。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服装专业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授课,课后要求每名学生绘制1:500及1:1服装结构图。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服装结构图的兴趣,可为其提供一些服装方面的资料作为参考,让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任选自己喜欢的款式图进行绘制。另外,要让学生拥有创新和想象能力。每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服装结构图形,衣服分割线要有创意感,结构的比例及衣服的规格数据要准确合理。要注意,每件衣服款式结构图的前身及后身开剪线是有所不同的。只有认真练习绘制方法,才可以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服装结构制图要求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每个人都要在头脑中想象服装立体模型,并将服装立体形状改变成服装平面结构图,两者间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常在服装结构图教学中往往只是巩固概念,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而学生只是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作业,自主发挥空间较小,缺少创造性,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在分配作业的同时,需要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款式,在不破坏服装结构图原理的基础上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对服装结构图形局部、分割进行合理运用,使服装结构图在规格上、图形上都有合理显示。这种综合想象力和思维过程,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又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所穿的服装有很多需求,其中舒适度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智能孕服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心、血压、环境等诸多因素。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智能孕服应该做到监测孕妇在孕期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而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孕妇,要能够及时对孕妇采取护理措施。
一、智能孕服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从孕服的特殊设计结构和实际的使用需求角度出发,从孕妇的生理特征指标和服装的系统参数信号等方面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监测。
(一)智能孕服测量要素分析
孕妇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孕妇的各项生理指标信息传送到服装的信息传感器中,通过对孕妇服装的参数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而方便为孕妇提供及时的护理措施。在各种测量要素中,孕妇的体温变化是胎儿和母体的身体状况的最佳诊断书,血压作为人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维持着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而在整个孕期护理过程中,心率则是决定胎儿是否健康的关键衡量指标。综上,血压、心率、体温成为智能孕服测量的重要因素。
以下再从孕妇身体与服装的热湿程度关系及孕妇服装的款式、材质等外在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1.热湿影响因素。涉及孕妇的体温变化与服装的透气性及智能服装所能控制的温湿度参数范围。通常情况下,对孕妇服装的热湿舒适性的研究主要基于“服装―人体―气候”系统模型。
2.孕服的款式。孕妇主要需要经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孕妇的形体特征变化比较明显。根据不同的孕期阶段设计合适的款式,可以极大提高孕妇服装的舒适度。
3.孕服的材质。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孕妇服装尤其是智能孕服对服装的材质要求比较高。在材质的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多采用无污染的天然纤维等生态面料,如大豆蛋白、甲壳等生态面料。
(二)智能孕服测量手段
1.体温监测。在体温监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孕妇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测量方法。因为孕妇一般行动较为缓慢,在测量的过程中也不易脱衣,因而不便对腋下和进行测温,而且如果对进行测温,则会对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
2.胎心测试。传统的心率测试一般都是采用人体脉搏信息处理法,即在一个脱机系统中进行人体脉搏信号的采集和运算等操作。而现在采用一种新型的胎心测试方法,通过一种专门的硬件设备采集人体脉搏信号,再联机将信号上传。考虑到孕妇的脉搏信号一般比较弱,采用微型硬件系统进行胎心测试可以满足运算速度及准确性方面的需求。
3.血压测量。血压测量装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监测母体在孕期中的血压情况,以便在出现突况时能对孕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一个简单的血压监测系统可以实现:
(1)对孕妇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并实时显示监测到的信息数据,测试的误差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2)在监测的终端显示器上可以有血压的上下限值,超过了此限值系统会有提示,而且这个上下限值是可以调整的。
二、基于孕期监测功能的智能服装设计考虑因素分析
(一)信息科技信息探析
基于孕期监测功能的智能型服装设计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在孕妇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应用。采取服装与微电子元件和智能元件有机结合等方式,使服装能监测到孕妇体内的变化,以便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在信息科技的运用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生理特征的监测,能够预防孕妇所处的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二)材料复合因素探析
材料是服装设计的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孕妇服装对材料的选择更加谨慎,所以,材料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环节。材料复合主要是通过微胶囊化加工等手段从而实现材料的多功能化。在目前采用的材料中有形状记忆材料、光学纤维等材料,而且有的材料设计利用到面料分层系统,利用多层面料系统设计的方法可以使孕妇服装更加舒适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的需求,保证孕妇健康。
三、智能孕服设计原则
(一)满足应用需求
孕妇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孕妇的需求,从而给服装厂商带来利润。因此,在设计之前,应该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建立决策树模型、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孕妇服装在应用调研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细致和全面,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也应更加科学。通过调研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喜好,从而设计出更有价值的服装。
(二)确定安全隐患
安全因素是孕妇服装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安全隐患包括服装固有的和外界对孕妇的伤害两大因素。服装固有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服装的材质及服装的加工两方面因素决定的,而外界的因素主要是孕妇所处的环境对孕妇影响。只有确定安全隐患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应对孕妇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总结
关键词:服装;智能选购;系统设计
1设计背景
现有电子商务服装网站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服装网站的查询功能,但缺乏个性化。顾客不能通过查询功能查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服装;想找到合心意的要一页一页地逐页浏览,对耐性的折磨。2)现有服装网站没有结合专业的个人色彩搭配知识来帮助客户挑选服装,即不够专业化和智能化。网站不能根据顾客的个人体征信息,依照专业的个人色彩搭配知识,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装搭配建议,并给出相对应的搭配服饰;即不能解决:什么颜色的衣物搭配在一起才合适、科学;什么款式与颜色的搭配才尽现个性;什么样的服装搭配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更没有根据流行的个人色彩规律进行服装的分类,以致错失色彩服装行业销售市场的机会。
2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概述
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是根据每位女性与生俱来的人体色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类,研究各色彩群对其的适用程度,划分出与其相协调的色彩范围,并根据每个人的细节特征给出服饰化妆色彩的搭配规律。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是由四季型人的划分和用色规律,服装色彩搭配规律构成[3]。四季色彩理论体系是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季色彩理论体系对人的肤色、发色和眼珠色等“色彩属性”进行了科学分析,总结出冷、暖系人的身体特征,并按明暗和强弱程度把人区分为四大类型,且给出了用色规律。四季型人的服装色彩搭配规律:1)春季型人适合对比搭配,来突出朝气和俏丽。2)秋季型人适合同一搭配、类似搭配,来突出稳重和华丽,不适合对比搭配。3)夏季型人适合同一搭配、类似搭配,来突出温柔素雅的气质,不适和对比搭配。4)冬季型人适合对比搭配,来突出醒目强烈的气质,不适合类似搭配。
3系统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
结合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服装智能选购系统提供的特色服务有:服装选购、专业的着装建议和搭配服装推荐。服装智能选购系统应该包括服装管理模块、服装搭配模块、购物车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4具体实现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通过设计实体-联系图(简称ER图),可以保证各个数据表的一致性,从而避免由于误操作导致数据库的崩溃。实体图如图3所示,ER图如图4所示。4.2关键模块中间层设计
如下两图,左图为服装管理数据流程图,右图为服装搭配的数据流程图。
5结束语
电子商务服装智能选购系统的特色之处主要体现在:1)本系统的服装检索功能针对目前普遍的电子商务服装类网站存在的不足,缺乏个性化和专业化,满足了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例如服装搭配师)的个性化与专业化需求。2)本系统能够根据目前较为权威的色彩搭配规律,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功能外,并根据权威的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着装建议,智能的为用户挑选出合适的搭配服装。
作者:朱振兴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6年中国女性时装市场分析预测报告[R]./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4599.
[2]于西蔓.女性个人色彩诊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41-49.
[3]西蔓色研中心.中国人形象规律教程——女性个人色彩搭配分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2-101
[4]ChrisUllman,1.1WithVisualC#.NET2003[M].NewYork:WROXbase,2004:54-56.
关键词:褶裥造型;面料密度;工艺吃量;机械性能
一、服装褶裥造型吃量与面料性能
褶裥在服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从古至今都服装中都有利于褶裥来表现服装魅力的成果实例。所以褶裥也就成为了服装中常用的造型手段之一,褶裥造型的强烈立体感与流体感觉都为服装赋予了丰富的艺术感。褶裥主要的工艺形式是将接缝的一边进行加长并将对于的材料缝制起来,形成了具有一定纹理的褶皱。褶裥的造型好于坏直接影响了整件服装的美观性,造型不好的褶裥将会使得某些服装的某个部分出现不平整的情况,由此影响了整个服装的艺术效果。
褶裥通常应用的范围是腰部、裙摆等,因为应用了褶裥的效果这些位置成为了服装的中心,是吸引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影响褶裥造型效果的因素不仅仅限于设计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其面料的质量将决定其成功与否。这里不得不将材料褶裥的吃量与面料性能联系起来。因为在设计和制作中,材料始终是服装的表现基础,面料的色彩、材质等都是影响服装设计与造型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在褶裥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吃量与造型就会形成一种紧密的相互关系,吃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褶裥造型的外在表现能力,其面料的松紧度和外观效果就会直接受到吃量的影响。经过研究和模拟,可以了解到,褶裥的吃量与面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其中密度对褶裥吃量的影响最大;可以证明其密度与吃量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大其褶裥的吃量越小。此种线性规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表现,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模拟获得精确的密度与吃量的关系,这一结论可以指导褶裥造型设计中针对不同面料的加工工艺设计。
二、褶裥造型与面料性能分析实验
在利用计算机分析吃量与面料支关系的思路基础上,针对褶裥造型与面料材质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研究的方式就是采用典型的褶裥设计,并采用不同的面料进行褶裥造型,最终从主观鉴赏、客观测量等方式完成对其外观效果的判定,并寻找面料力学性能与褶裥造型之间的内在关系。其研究的内容要多用前面的吃量与面料的研究。具体方式如下:
1.样本的选择和测试
在试验中选择不同的厚度、密度、支数、组织等10种面料进行了试验,考虑到采用织物风格测试的准确性,选择面料的试样基本属于毛型面料风格。在测试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织物风格仪完成面料的力学性能侧测试,并将其数据绘制成图表方便分析。
2.褶裥效果测试
试验中选择10种面料分别按服装结构和工艺通常使用的工资褶、碎褶裥、顺风褶裥等造型对不同的面料进行造型制作,并评定其效果。在评价褶裥效果的时候利用主观评级和客观定量分析的两种方式进行评定,以此为基础拟定对褶裥的测试方式:垂直方向上的曲线投影、正面底边的弧线投影、正面底边弧线的投影高度、褶裥高、褶裥弧度等各种参数的采集。
3.主观评价
评价中利用秩位法对织物形成的褶裥造型进行效果评价。结合前面采集的正投影曲线,将实验采用对同一褶裥不同面料的造型效果进行评分的方式进行主观比对,其效果最佳的为10分,最差为5分。参与评价的都是专业评委,共计10人。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打分将面料分为五类,即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
三、褶裥造型与面料性能关系的分析
在测定实验采用的10种面料时,对不同的性能面料对服装造成的影响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统计。为了消除测量过程中各种面料性能指标之间的影响,找到对应的影响褶裥造型的主要因素,实验采用了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辅助进行分析和评定。如:借助Matlab软件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制图。按照不同影响因素对造型的影响的权重比例,得出了各种力学指标对服装褶裥造型的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剪切型、悬垂性、经纬向刚度等。
l_材料剪切刚度
此种性能对于造型影响的分析如下,人体姿态的差异会给穿着的服装带来一定的剪切力,此种效果来自服装的穿着行为,如果面料的剪切刚度过小,则对服装还是褶裥造型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即服装容易变形;而剪切刚性过大则容易形成大量褶皱,同时因为刚度大而不容易恢复原貌,此时对服装的穿着效果产生极大的破坏,所以在褶裥造型过程中应当选择刚度适中的面料,其优点是容易成型和保持形状,而不易影响正常穿着。
2.悬垂性影响
悬垂性对褶裥造型的影响主要是从服装造型的整体性进行考虑,因为悬垂性是服装造型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悬垂性较好的面料对服装的造型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对利用褶裥造型的裙装而言,此种悬垂性是保证服装自然的重要性能,而良好的悬垂性可以保证成品更加自然、柔和,从而达到褶裥与服装整体的完美统一。
3.弯曲刚度
弯曲刚度和抗弯长度对褶裥造型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对于服装褶裥造型而言,弯曲刚度和抗弯的长度应当是一个比较适度的值。这是因为,弯曲刚度和抗弯长度的增加,会导致面料的偏硬,在穿着过程中无法体现服装的随身性,宽松款式的服装采用此种面料就会显得僵硬,带有褶裥的时候就会使其整体失去自然摆动;如果相反,则织物会显得过于柔软,而仅仅贴合人体,此时就会显得过于紧裹,不适用于垂坠宽松的设计。
【关键词】智能衣架系统;AT89C2051;硬件电路; 软件设计
一、引言
服装行业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服装行业对我国的创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福建是我国服装生产的大省,特别是闽南地区,已经成为服装产业的强势地区。服装生产企业每天衣服的产量都是巨大的,企业必须统计仓储情况,包括成品和半成品衣服的种类和数量,衣服进出仓库的情况。在众多服装当中,有一类贵重衣服,如大衣、风雪衣、西装等,仓储管理要求比较严格,都是以衣钩的形式挂在衣架上进行管理,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对半成品和成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清点。目前服装行业仓储管理还停留在人工清点阶段,工作繁杂且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不高,制约我省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本设计采用简易的方法对衣架和衣钩进行改造,使该系统能自动识别衣架上衣服的种类和数量,免去传统繁杂的人工清点工作,提高我省服装行业仓储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二、功能设计和系统结构
本设计系统能够液晶显示衣架上所挂衣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把衣架上衣服的信息用EEPROM存储起来。通过RS232串行通信实现多机通信,下位机根据上位机的命令,把下位机上存储的衣服信息送到上位机进行统一管理。在上位机上建立衣服、衣架的数据库,把下位机传送上来的数据入库,配合上位机的其它软件,可以对仓储进行生产效率管理,物流管理,统计仓库的库存量情况等。
仓储智能衣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传感器、MCU、A/D转换模块、LCD显示电路、看门狗与EEPROM模块、硬件时钟模块及串行通信系统几个部分。
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一)单片机 选用AT89C2051也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2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二)传感器 把衣钩的个数转化为同一类电阻的个数,单片机系统通过检测衣架上同类衣钩的个数(即电阻的个数),即可知道衣服的件数。该方案的优点:检测电路简单,成本低,衣钩在衣架上挂的位置灵活,不受限制。缺点是:检测的可靠性不高,得配备专用的衣架和衣钩。
(三)显示电路 选用DM12232F汉字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内置8192个中文汉字(16*16点阵)、122个字符(8*16点阵)及32*122点阵显示RAM(GDRAM),模拟实时显示衣架上所挂衣服的种类和数量。
(四)A/D转换模块 本课题没有选用现成的A/D转换芯片,而是利用AT89C2051中的模拟比较器,结合电容充放电电路与程序,自己设计低成本的A/D转换电路。本课题A/D转换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电容充放电电路,检测衣架上衣钩的个数,即电阻的个数。本系统中A/D转换电路,检测的不是电阻的具体阻值,而是电阻的个数。经过调试,我们设计的转换方法可靠,精度较高。同时这种转换方法具有元件数量少但转换时间长的特点。
(五)硬件时钟模块 选用DS1302 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电路,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为2.5V~5.5V。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DS1302内部有一个31×8的用于临时性存放数据的RAM寄存器。
(六)看门狗与EEPROM模块 选用X5045芯片是美国Xicor公司的生产的标准化8脚集成电路,它将EEPROM、看门狗定时器、电压监控三种功能组合在单个芯片之内,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了对印制电路板的空间要求,降低了成本和系统功耗,是一种理想的单片机芯片。
(七)通信系统 每隔2分钟通过RS232串口向计算机发送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可以观察到发送的数据。
四、软件设计
本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将软件设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系统层、驱动程序层与应用任务层。
系统层:负责系统的各模块的初始化和自检,提供程序运行时标,提供中断支持及协调系统的运行。
驱动程序层:提供各种芯片和外部设备(如LCD显示模块,继电器驱动等)的软件接口。该层为系统层和应用任务层提供透明底层的接口,只需负责底层接口驱动,而无需考虑应用任务的层的工作。
应用任务层:提供针对控制系统实际需要的应用程序,及系统的监控程序。应用任务层不需要关心底层的硬件,只需要专注于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软件根据所关心的任务的不同,我们将软件分为系统层、驱动程序层与应用层三个层次,这样有利于提高编程效率和软件的可维护性。
五、抗干扰设计
AT89C2051单片机控制装置在硬件上有合理的抗干扰性。在软件上处理干扰措施有:一有软件自检,在上电复位后,调用自检子程序;二是设置软件陷阱拦截程序乱飞。
本系统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控制系统核心,将软件编程与AT89C2051单片机控制装置的其它硬件模块相结合实现仓储智能衣架系统的设计,显示直观,操作性方便。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易于排出故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建构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工艺制作训练和个人设计方案的推广,实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以此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创新的教学模式上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第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体系建构。部分院校的教学理论比较陈旧,无法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对课程的理念和技能认识不到位,无法应用于课程实践。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仅注重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讲述,忽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被激发,教师所教的内容在学生毕业之后毫无用武之地,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三,在教学实践方面,部分专业院校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应试教育的考试之中,使许多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极差,使得学生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脱轨,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体系创新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的不断创新。具体而言,在专业基础的设置上,服装设计专业创新要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服装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在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上,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布面料的认识、手工缝制与机械缝制的基本技术、上衣和裙子的原型样纸以及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课程理论创新上,主要强化服装设计技术与专业素养的完美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设计和平面的结构构成的基本理论。在专业技能模块的创新方面,要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对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作品的制作和设计,在课程的要求方面,学生先针对服装进行款式设计,并根据体型要求进行打板、假缝以及补正,最终完成作品的缝制。对于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要做好搭配和整理,辅之以合适的配饰或者配乐,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实现教学的目的。在专业实践创新方面上,服装专业设计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学生的课程理论和技术的基本功,并将学生优秀的个人作品通过学校和企业推向市场,使学生能够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学生的今后就业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要注重个人设计方案实现和样纸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训练。具体而言,在服装设计方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服装设计院校要尝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中安排学生按照固有的方法制作同一件艺术作品,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生个人设计方案的打造和实现上。学生通过设计和思考艺术作品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或理论上的难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最终所形成的作品必然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风格和造型风格于一体的艺术成果,有利于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运用,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在样纸设计创新上,服装设计专业院校可以将原来的1比5的小图作业更新为1比1的实际样纸,通过假缝试样实现作品的合体性。在结构设计上,院校的指导教师将CAD的设计技术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提升教学效果。在工艺制作训练方面,服装设计院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工艺方法,将高效率的生产技艺不断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缩短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要求间的距离,为设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实践创新
在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方面,教师要将校内实验课程与校外企业的实地训练相结合,更大范围的给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平台。通过介绍国内一流的服装设计理念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设计制作流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安排学生在企业实践环节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熟知设计理论和生产营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在培训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收益。整个教学实践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为学生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使学生增强收集、分析和预测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技能和方法,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创新上,教师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建构,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宇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2]姚思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
【关键词】创新思维 服装设计教学 改革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等教育自从吸纳服装设计专业之后,对于服装设计的创新性、技术性等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服装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服装人才市场需求较大,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跳槽、改行行为非常普遍,且目前很多服装设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服装设计课程过度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则重视不足,造成实际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
2.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
人们审美观念不断变化,服装行业的市场不断更新,新技术及新观念不断涌现,但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知识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这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提升,使得设计新产品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3.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今,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理论传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及个性,也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服装设计学习的兴趣。
4.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不全面
现今,服装设计专业仍采用考试模式进行课程的考核,由于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则难以体现。这会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服装设计能力,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只重视分数,忽略过程及实施过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较差。
基于创新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1.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为了使服装设计专业跟上时展步伐,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不断学习,努力获取与服装设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
(2)不断积累知识,并结合现有的知识及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把创新理念作为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4)意志品质,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创新过程中充满挑战,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及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5)求异存真,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想象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并尽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应以产业发展需求作为重点,与企业紧密联系,明确专业培养方法,依托企业,进行研究、学习、生产一体化。因此,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修订,实地考察企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设置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积极展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正确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如此,才可以确立学生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互动式、导师式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主动学习,增强求知欲,提升创新能力。
(2)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个性的发挥作为教学的前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充分以学生的个性、认知以及情感作为基础,因材施教,不对学生的好坏轻易作判断,方可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应借助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软件等,更直观、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强综合技能训练,包括服装市场调查、服装设计与服装制作,可以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5)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等亲身体验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服装设计的主动性,提升认知水平。
(6)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服装设计资讯,使学生进入社会时,所学知识与信息与时代同步。
4.完善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自学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服装设计专业课,对于综合性、实践性及操作性都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具有很好的包容性,并与市场接受度相结合,然后对学生的服装设计作业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作品需要从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模拟企业作项目设计,另一部分则是对概念进行设计。通过此种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能力。并且这两种作业的有机结合,可以获得最优的服装设计效果。
5.实施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实行校企联合教学,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可以增强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及动手能力。
6.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标新立异
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基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考方法,从多方面寻找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模式。譬如,以“荷花”为主题的仿生设计,常见的做法是以荷花的花瓣作为基础,依据服装的结构和人体的运动规律,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这种几乎完全是荷花的自然造型。运用发散思维,也就是将荷花抽象化,依据抽象几何图形及服装造型设计,同时采用人体特点进行服装设计,可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造型。
由此可见,进行发散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增加服装设计的选择余地,因而,可以增加服装设计的质量。
结 论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服装设计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便是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课程进行变革。现今,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对课程进行改革,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思想及观念的改革。本文对基于创新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探析。希望为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严丽丽:《创新思维下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第7期,第222-223页。
[2]胡俊敏、唐利:《浅谈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与教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李学伟:《从接受美学角度创新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3期。
Yang Siming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214153)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摘要: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改革原有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模式。文章对如何建设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服装设计生产性实训室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一套具体建设方案。
Abstrac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s majored in fashion design of vocational college is increasing. It is the top priority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to know how to create feature and build up their own brand. To enhanc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meet the manpower needs of society, vocational schools must rely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give prominence to skills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nd reform the existing practice of teaching ideas and models. The article makes exploration on how to build a productive training room with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features for fashion design and proposes a concrete building program.
关键词:高职 生产性实训室 服装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oductive training room;costum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57-02
0引言
目前,社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是出现了有些岗位虚以待位、招不上人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都光有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颇为不足,而用人单位一般不想招收这样的员工,他们希望应聘者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还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工作起来,他们不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训新人,相对来说能节约一定的成本。然而,我国的高校教育,侧重点主要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实践能力方面颇为欠缺,使得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远低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
全国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展开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培训。近几年来,各专业院校分别就自己院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培训情况我们谈一谈具体的课程情况。我们在人才培养、实训室建设、课程编写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实践,为适应服装设计专业的整体专业建设,我系在服装设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服装设计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服装设计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很多,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但在实训室建设方面缺乏生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建有服装设计实训室,但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实验设备,以演示为主,无法锻炼学生对服装设计知识、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对服装设计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现有设备只能开展部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离真正的实际服装设计岗位环境相差甚远,无法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谈不上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由于缺少与实际岗位环境贴近的实训条件的支撑,很多教学改革模式力不从心、无法开展。
2服装设计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2.1 建设思路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分析发现服装企业与学校联合共建服装设计实训室是具备一定的基础与可行性的,服装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服装设计实训室,参与社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可以树立服装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建成的实训中心又可以成为企业员工培训场所,而个性化的企业人才需求也得到了保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与学校联合共建服装设计生产性实训室,从根本上符合服装企业自身利益,可以实现合作双赢。通过我院的积极争取和不断努力,红豆集团、中国童装中心与我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2.2 建设目标建设集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依托中国童装中心,整合校内资源,实训基地拥有服装工艺实训室、服装制版实训室、中国童装中心无锡商院研发基地等三大实训场地,总占地面积416.44平方米;资金总投入26万元,生产性实训室拥有在行业中占有主流和领先地位的 “佑手”CAD软件及配套的切割机、绘图仪、热转移印花、电脑自动剪线高速平缝机、锁眼机、包缝机、粘合机、绷缝机和针织专用的横机设备等一批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的需要。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训练得到有力的保障。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100%。
2.3 建设原则生产性实训室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实训室。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生产性实训室建设上,既要重视实训室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实训室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服装设计实训室建设的具体实施
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院与红豆集团、中国童装中心等几家企业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增补设备,共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功能生产性服装设计实训室,并引进中国童装中心的培训理念和教学资源,完善了服装创意,立体裁剪,服装制版,摄影等实训工作室。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师生专业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活动空间,全方位,多元化开展产学研活动,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经营之间紧密握手,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实训效果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开设一系列实训课程和训练项目,使学生精设计、重创意、懂加工、懂管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3.1 实训室建设规模考虑到一个服装工厂的整体系统构成,以及目前此行业的发展需要,我院服装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体现了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思想。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中国童装中心无锡商院研发基地;服装制版实训室;服装工艺实训室。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资金能力有限,而高职服装人才就业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服装的设计、服装生产、流水线操作工、跟单员、管理等,所以服装专业实训室建设要有设计研发、制版、工艺等实训环节,这样才可以多角度、多技能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满足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该生产性实训室满足下列两个方面的需要:①教学需要。能满足4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需要,包括课内生产实践、验证、毕业设计。②实习需要。能较好地满足毕业班学生实习的需要。
3.2 可开展的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本实践(验证性实践)、提高型实践(综合性、应用性实践)和创新型实践等三种类型的实践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目前,该生产性实训室主要用于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校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可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班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前培训。可提供如下几个方向的实训:①童装设计;②童装样衣制作;③服装质量检测;④跟单与理单技能;⑤服装市场营销。
4生产性实训室的校企合作途径
4.1 校企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与教材依据“三段培养、厂校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了《童装样衣制作》、《服装质量检测》、《跟单与理单技能》、《服装市场营销》等多门特色实训课程,共同编写并出版服装设计专业系列校本教材,依据服装制版师、服装样单制作员、CAD出图员等职业岗位技术规范制订定岗操作手册和相关课程标准。
4.2 校企双方互派员工,构建双向交流机制两年来,先后有王剑新、郑昌恕等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在校内承担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研发项目。同时学院安排程雅娟、孙喜英等多位老师到中国童装中心、骑安公贸集团、大华制衣配合企业技术师傅进行厂中校教学,并担任企业设计师、制版师等专业职务,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指导。促进了服装设计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4.3 投资共建了集产品生产与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引入江浙服装行业普及率较高的“佑手”CAD软件及配套的切割机、绘图仪及热转移印花等设备,提升了服装制版出图率与服装设计能力。开发了系列“佑手”CAD童装版型,并在羽绒服胶印图案制作工艺上取得较大突破。
5生产性实训室所形成的特色
两年来,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企共建实训室,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四个合一”实训教学特色。
5.1 车间、教室合一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现场感受真实的服装生产工艺流程。教师边讲边做,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教师现场示范,学生现学现用,强化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减少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操练,确保了职业技能训练水平。
5.2 学生、学徒合一学生直接参与中国童装中心研发基地各项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敬业、遵守纪律、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体会未来的职业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即是学徒,实现了学生与员工身份零距离对接。
5.3 教师、师傅合一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生产任务,在生产活动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师傅,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高的生产技能,从而也培养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双师素质。
5.4 作品、产品合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教学的作品也是企业的产品,通过由实习作品的“及格”到产品“合格”的提升,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工作的成功。
总之,通过我院与中国童装中心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及时开展良好的培训与新技术交流,为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机会,也为将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提供了基本实训、在校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的开放平台,极大地改善了服装设计实训教学条件,全面提高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与知名服装企业专业合作,引进先进的企业生产模式与理念,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服装职业技术人才;建设生产性服装设计实训室,对学校自身的教学和发展,对探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均有重大意义。目前我们仅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方面做了初步摸索和实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伟国,徐静镣,姜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