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慢性病基本防治知识

时间:2024-01-15 14:54:31

导语:在慢性病基本防治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慢性病基本防治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慢性病; 社区; 防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1.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8-02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一组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居民慢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其最主要的原因[2]。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社区作为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促进健康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目的就是帮助个体和社区建立克服这些障碍的桥梁。

1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中用于慢性病防治的经费不足,社区医生待遇偏低: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建设方面,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省、市政府投入为主,每年拨出的经费有限,主要用在社区开展几种主要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项目。除了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找到更多的补偿渠道。此外,社区医生普遍报酬偏低,再加上晋升空间有限,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管理不到位:在全国多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普遍进行了居民慢性病情况摸底调查,涉及社区中居民详细的既往病史和身体健康情况资料,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资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档案在建立之后疏于管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均成为死档,并没有跟踪居民的健康问题,因此,也不能通过健康档案体现慢性病病人的病情进展和防治情况,产生动态资料不足,管理资料不齐的现状。

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有限人员素质偏低: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其相应的医疗配置落后,在社区规模和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已有些不相适应。其次,全科医生缺乏必要的慢性病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不具备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对工作开展评估的能力。

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从事慢性病管理的人员: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居民集居不平衡,乡村居民地广人稀,按国家规定 1000:1.3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慢性病管理需要。造成偏远山区居民不能享受到慢病健康管理的成效。

2相应对策和经验

2.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主导的资金来源最直接的方法是将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指标,如政府年度财力投入、标化后的主要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慢性病的控制率、吸烟控制率等列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社区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对责任主体的问责,明确政府作为问责“第一责任人”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的途径,提供优惠的扶植政策,如减免税收,政府给予适当比例的医疗投入。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政府直接补贴,提高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保留优秀的人员。

2.2健全长效应答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以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作为根本,实施慢性病三级预防保健策略,注重早期预防,对那些在档案中表现为轻中度病症的患者,实施定期体检办法,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并将在社区中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作为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措施,提高防治效率。同时,对于重度病症患者,应建立实时的咨询诊断关系,对于与三甲医院建立双向导诊的社区医院应将病情异常的重度病症患者及时导诊,使慢性病的“防”和“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结合起来。

2.3定期开展预防保健宣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为住户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资料,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技能培训讲座,开展慢性病健康咨询以及戒烟、限酒、少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 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高血压、糖尿病人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2.4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设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加强双向转诊信息沟通,真正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动态转诊体系[3]。加大培训杜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力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综合素质,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控人才培养计划。各地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人才计划。划出培养专款,用于师资、基地及教材的开发。通过组织大中型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发挥退休人员余热等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和充实全科医生队伍[4]。

2.5统筹城乡人员管理,建全晋升机制:城乡慢病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按比例区别对待。保证待遇情况下多恰当安排边远山区的慢病管理人员。由于偏远地区生活水平和收入偏低等因素,导致这些地区很难吸引优秀的全科人才,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致使偏远地区更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慢性病防治人员,这就需要本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健全全科医生的晋升机制,使得专业技术水平高与经验丰富的人员有更大的晋升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也为新人的引入提供有效的参考。

3结语

我国自1997年开始在社区中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目前我国政府的卫生区域规划、医政部门、基层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5]。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规划,将慢性病管理纳入专项和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之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自身的资源制定年度进修培训和日常学习计划,要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工作机制。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又繁琐的工作,是需要多系统的综合配合,是需要长时间的社区层面的广泛健康教育宣传、健病预防机构的联动,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筛查、管理、干预、治疗的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医院以及慢性网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WHO. Updated 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2002-2030:Data sources, methods and results[R]. Geneva:WHO.2005

[2]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12

[3]孟秀焕. 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医学信息,2011, 9:4618-4619

第2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6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做好老年人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我社区于2012年03-07月对部分老年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04-07月到西董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居民共471例,其中男162例,女309例。60~69岁274例,70~79岁168例,≥80岁39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2.43±9.62)岁。

1.2 方法 对查体居民询问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病史,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建立健康档案,并将查体结果录入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症诊断标准 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1】。

1.3.2 心电图异常 按《临床诊断学》【2】。

1.4 统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3.讨论

目前,我国慢性病现患病率已超过25%【3】,慢性病的防治形势也日趋严峻。本文对471例老年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患病率前四位的依次是高血压病(32.3%)、血脂异常症(28.7%)、心电图异常(28.7%)及糖尿病(16.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高血压病患病率32.3%,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18.8%,心电图异常及血脂异常症患病率同为28.7%,均高于陈少萍等报道的21.0%、14.2%【3】,1996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3.21%【1】,而本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16.1%)明显高于该结果。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及年龄组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检结果表明,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威人群,应重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大力宣传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相关知识及危害的认识。定期对社区老年居民查体,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慢性病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46-1022.

[2] 欧阳钦.临床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58-4-7.

[3] 陈少萍,黄萍芳.1746例社区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2(8):62-63.

作者简介:

袁春霞(1974-),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第3篇

一、健康教育背景

健康教育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最好的办法,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制定了2015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一)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三)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母亲等。

(四)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健康问题。

(五)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问题。

(六)中医中药的预防保健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后遗症等健康问题的中医中药保健。

四、健康教育形式及次数

(一)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12次,其中中医中药健康指导讲座不少于4次。

(二)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发放宣传单、宣传资料及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其中中医中药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2次。

(三)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户外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每月更新1次,每次两版,其中中医中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不少于1期。

(四)积极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资料根据实际本地区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件、传染病疫情需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等情况自行印制,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小册子等。放置在卫生院的候诊区、诊室、输液观察室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年度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资料,其中中医中药资料不少于2种。二是在卫生院正常开诊时间,在候诊区、输液观察室、健康教育区等循环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

(五)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要有针对性的利用门诊、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的健康教育。

五、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本镇的实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健康教育活动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妥善 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数据,包括文字、图片、 影音文件等, 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六、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需要的设备及材料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需要的设备及材料准备有数码相机、电视机、DVD机、投影仪等基本设施,充分利用机顶盒每天不间断播放健康教育的相关视频。同时,开展健康讲座前要准备好讲课课件、发放的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以及居民签到表等资料。

七、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及咨询。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利用5.3世界哮喘日、5.31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爱眼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碘缺乏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进行肠道疾病知识指导。

八月份:开展一次夏季防病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调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17―0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疾病转化。本文对526例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双甸镇区老年人526例。曾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患者215例,患病率为40.87%。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29例,占24.41%,心血管疾病患者85例,占16.16%,糖尿病患者22例,占4.18%。

社区居民对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居民的文化素质与保健需求呈正相关,而社区的居民文化层次较低。本次调查发现老人中文盲比例较高,占88%。体力劳动者为442例,占调查对象的84%。尤其是居民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16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答卷为136份,回答生病后上医院的42例,占30.88%;回答自己买药吃的50例,占36.76%;采取其他办法的44例,占32.36%。回答老年期应主要预防哪些疾病,基本回答正确23例,占16.91%;若患糖尿病后应怎样调整饮食结构,能正确回答的8例,占5.84%:是否知道吸烟与肺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回答知道的21例,占15.44%。而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作定期体格检查的则更少,只有5例,占3.68%。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

2.1.1 农村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住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保健是有钱人、有权人的享受,宁愿花钱去自杀(如喝劣质酒、抽劣质烟),甚至于花钱搞封建迷信活动,也不愿花钱保健康。因此医务人员有责任向社区居民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彻底转变社区居民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2.1.2 社区健康教育能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提倡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2.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

2.2.1 从慢性病的构成来看,居民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显然这些疾病一经诊断,经过正规的治疗和护理都能得到康复。而且慢性病大多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2.2 必须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要通过强化宣传,灌输式的教育,使居民充分认识健康保健的重要性,了解许多疾病与不良卫生习惯密切相关,要预防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保健。

2.2.3 培养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疾病有几个特点:①长期性;②反复性;③预后和疗效不确定性;④影响日常生活;⑤消耗一定费用。慢性疾病患者渴望获得相关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实施自我管理疾病。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教会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2.4 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社区进步与社会文明的象征之一。因此,提高人群保健意识的能力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满足社区人群疾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矫正、自我保健参与意识和保健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3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3.1 有线广播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网或村内大喇叭以进行社区宣传,是宣传卫生知识的一种经济而简便易行的方法。

3.2 专题健康教育

如举办专题科普讲座。

3.3 培训家庭保育员

农村家庭主妇是家庭卫生保健活动的主角。通过农村妇联、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把农村家庭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和行为指导,使其成为家庭中的保健员。

3.4 开展“卫生科普入户”活动

将健康教育材料(如小册子、卫生报刊、卫生传单、张贴画等)发到每一户,使农村卫生状况逐步实现由个人、家庭、邻里到社区的改变。

3.5 相关教育、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

给农民送医、送药、送知识,结合送医送药活动,将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科普材料送到农民手中。

3.6 相关职业人员培训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88-0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全面启动。这必将给实施医疗保险的主要载体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实施医保险后,个人账户的建立使参保者增强了费用意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的建立,将使消费者小病不去医院而直接到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购药治疗成为普遍现象,因为以前小病到医院就诊是为了报销,而现在用个人账户的钱和花自己的钱到定点药店购药是同样的性质,而后者还能节省挂号、检查等部分费用且免除了排队等候等许多麻烦,这必将使医院门诊就诊人数减少。新的医疗体制使医保部门和参保单位增加了对医院选择性,使各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提高门诊就诊人数是医院门诊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才能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改变医疗管理模式,扩大医疗服务范围

1.1 转变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医院大部分人员注重医院的公益性、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生产性、经营性,开成了“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服务上以我为中心,坐堂行医,不去了解、研究自己所在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医疗保健需求,一旦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很快就会失去自己所占医疗市场的份额,就医人数将会显著减少,只有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要认真研究医疗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医疗需求,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满足不同层次病人需求。如对老年及慢性病人,开展定期的健康体检、设立家庭病床。面对独生子女的消费市场,开展儿童保健咨询,计划免疫,母乳喂养咨询,优生优育咨询、双休日开设小儿专科门诊等。对部分高收入阶层的患者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同时开展医学美容,开设皮肤性病和男性病门诊以及心理咨询门诊等等。

1.2 建立社会服务网

与各企事业单位签订定点医疗合同,开展定点医疗服务;与各基层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在社区设立医疗站及门诊,根据所在区域居民健康状况成立有特色的社区医疗护理中心,如在老年人多的社区成立有老年人治疗中心,慢性病人多的区域成立慢性病治疗中心等等,由门诊定期派出专家指导工作,或根据这些中心的要求不定期地派出专家指导、授课等。这些都有利于“外引内联”。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指导外地医院诊断和治疗疑难病例;开设自己的医疗网站,不但可以接受各地患者的医疗咨询,同时还使医院的特色得到宣传、大量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2 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提高竞争力

病人到医院的目的就是解决病痛,提高生存质量,高质量的医院是他们选择的目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疗技术队伍正是一个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关键。门诊是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医院必须在整体安排方面将技术力量向门诊倾斜,根据门诊人次结构与每个工作日、季节等关系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保证各科门诊每班均有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坐诊,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对于长期安排在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还必须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充电”,让他们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提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

3 加强素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建立与完善各项医疗服务措施

3.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对门诊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医患者换位教育及“四满意”活动,推行文明用语,使患者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在门诊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科室”、“文明窗口”、“优质服务”、“全程优质服务”、“患者在我心中规范化服月”、窗口百优质服务比赛等活动,促进门诊医务人员素质提高。

3.2 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系列便民措施

在门诊大厅设置医疗咨询服务台,增添挂号收费窗口并实行电话预约挂号及门诊计价、收费、取药计算机一体化,建立患者服务中心、悬挂就诊流程图和明显的导诊标志、设立导诊制度。加强门诊各医技部门的工作力量,保证一般检查不预约,当日完成。将过去由临床科室安排门诊医师,改为固定门诊医师3个月,在此期间由门诊部负责统一管理,要求门诊医师提前30分钟上岗,增设中班,改变过去患者等候医师现象。

4 增添基础医疗设施,美化门诊环境

装修高标准的门诊大厅、候诊厅、诊室及卫生间,在门诊大厅及各候诊区安装大屏幕电视,墙画、播放轻音乐及防治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烦躁、忧郁的情绪,在门诊大厅及各候诊区设电动饮水机,全天供应开水,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6篇

关键词:中老年人;艾滋病;慢性病;知识知晓;影响因素

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健康教育成为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为目标的主要干预策略,为国内外公认的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战略决策[2]。另外,经20多年的摸索,以社区为水平的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已被多个国家证实[3],然而针对艾滋病仍无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依旧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慢性病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措施或者策略的实施虽然存在不同,但随着老年人艾滋病疫情逐年严峻[4],对同一社区来说探索有效的整合慢性病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资源应该成为今后工作策略之一,而评估当前的健康教育效果也是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特此,我们将通过调查社区≥50岁中老年群体的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知识知晓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中老年社区综合性健康教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主要来自玉溪市2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50岁及以上人群及到玉溪市疾控中心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求询者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2w患病情况、最近1年患病情况、艾滋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等。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取二阶段分层等距抽样、整群抽样进行样本的抽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抽取玉溪市2个城镇社区、2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按门牌号差距为1抽取至少150户,每户随机选取1名50岁及以上、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对象外出,搬迁或拒绝参加调查,按照门牌号顺延。整群抽取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到玉溪市疾控中心进行VCT的求询者。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3月。

1.2.3 知识知晓及患病计算 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为0分。艾滋病知识满分8分,≥6分为知晓;糖尿病知识满分6分,≥4分为知晓;高血压知识满分10分,≥8分为知晓。两周"患病"定义[5]:具有以下情况者定义为"患病":最近两周,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确认有病或接受了治疗,据此计算患病率。

1.3 统计学分析 共调查558份,有效545份(97.7%)。采用EpiData3.0软件对问卷进行双录入及一致性检验,用SPSS15.0进行统计描述性、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三个不同的样本来源共545人,其中城镇居民199人,农村居民316人,VCT求询者30人;男性247人,年龄(67.2±8.5)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文化为主(64.9%),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82.5%),民族以汉族居多(89.2%),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69.7%)。除性别在三类人群中分布五统计学意义外(χ2=3.312,P>0.05),其余人口学特征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均≥16.145,P均≤0.001)。

2.2 知识知晓 同一疾病知识知晓率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VCT求询者3类人群中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VCT求询者最高(53.3%),城镇居民为46.2%、农村居民为25.6%,χ2=27.274,P=0.001;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以城镇居民最高(37.7%),VCT求询者为30.0%、农村居民为25.0%,χ2=9.378,P=0.009;高血压知晓率普遍偏低(χ2=11.826,P=0.00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VCT求询者分别为27.6%、20.0%、15.2%。

2.3 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分析 以人群类别(城镇居民=1,农村居民=2,VCT求询者=3)、年龄(50-=1,60-=2,70-=3)、文化程度(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及以上=4)、婚姻状况(再婚=0,同居/离异或丧偶/未婚=1)、职业(农民=1,无业/待业=2,教师、医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3,老板/商人及其他=4)、民族(汉族=0,其他=1)、性别(男=0,女=1)、两周患病(否=0,是=1)、近1年患病(否=0,是=1)、近一年是否患高血压(否=0,是=1)、糖尿病(否=0,是=1),艾滋病、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知晓=0,不知晓=1)等1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三种知识知晓以否(不知晓=0,知晓=1)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知识知晓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知识知晓、艾滋病知识知晓、民族;糖尿病识知晓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最近一年是否患糖尿病、高血压知识知晓、艾滋病知识知晓;艾滋病知识知晓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血压知识知晓、糖尿病知识知晓、年龄、婚姻状况。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玉溪市50岁及以上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4.7%、高血压20.0%、糖尿病29.9%,可见,玉溪市50岁及以上居民对3种疾病知识知晓偏低。34.7%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与黎玉芬[6]等人在桂北地区老年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23. 40%的调查结果,但是低于徐文叶[7]52.33%在平阳县的调查结果。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群体,有研究显示[8]:他们性活动依然活跃,且多种高危并存,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抗体检测率低。这些危险因素从都另一个侧面反映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可能导致高危行为的发生。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在三类人群中别为27.6%、20.0%、15.2%,虽然城镇居民相对稍高,但是知晓率仍然偏低。研究显示[9]:即便是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也较低(5.0%~40.63%),知识知晓的不足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对基本危险因素及危害性不了解或导致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都在较低水平;糖尿病知识知晓在三类人群中分别为37.7%、25.0%、30.0%,与李慧[10]等人的研究结果27.3%基本一致,即使已经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但对各种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差。提示,玉溪地区老年人群对3种疾病的知识知晓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提高健康教育和提升健康促进的水平。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①三种疾病互为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均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起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与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艾滋病则与高危行为如:不安全、吸毒、血液接触等有关。提示需要针对50岁及以上人群给予特殊健康教育如:性教育,在中老年社区开展多病种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糖尿病、艾滋病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获取相关疾病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要更好。提示,需要对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在进行中老年人群健康教育策划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③民族是影响高血压知识知晓的一个因素,这可能与抽样结果中,汉族占据大部分原本所致;④糖尿病的知识知晓情况还受到是否患糖尿病(P

综上所述,玉溪市50岁及以上居民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不容乐观,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①整合三病社区防治资源、部门联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成为决策及行动的主要策略;②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考虑老年社区的文化适应性、多样性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开发等;③同时注重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措施与同伴教育工作的结合,如:在年龄大者、离异或丧偶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有特殊情况者中实施同伴教育疗效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Horton R. The neglected epidemic of chronic disease[J]. Lancet, 2005, 366(9496):1514.

[2] 陈育德, 赵文华. 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 44(4): 286-287.

[3] 陈秋兰,颜江瑛. 艾滋病与社区卫生[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10(6):474-476.

[4] 高良敏,陈黎跃,蔡英,等.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1年老年HIV/AIDS流行特征[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2):163-165.

[5] 林淑芬,谭支佳,曹钰芹. 佛山市南海城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3,27(2):75-77.

[6] 黎玉芬, 张萍萍, 陈宜香,等.桂北地区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及法规知晓的调查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 ,24(11):1030-1032.

[7] 徐文叶,温环环. 平阳县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4):83-84.

[8] 许艳,王璐. 国内外≥50岁年龄组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66-1169.

第7篇

摘 要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及卫生行为变化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个体需要及生活环境,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个体化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卫生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显著提高,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社区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卫生行为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发展及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3]。高血压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不仅表现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上,还直接表现在对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上。调查显示,仅高血压本身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360亿元,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300亿元。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显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卫生行为变化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本辖区内2个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的管理社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已经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9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488例,女474例,年龄29~92岁,平均58.62±24.66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4,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即为高血压患者。

方法:①分级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为1、2、3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随访主要指标是血压,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措施。1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随访观察3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3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患者除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可随访观察1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2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的同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1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1个月随访1次。根据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需要确定实验室辅助检测的频率:如心肌缺血、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肾病者,可根据病情增加相应指标检测次数。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教育并帮助患者养成规律、合理服药的习惯,并帮助患者选择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价格合理的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多途径的强化健康教育,如健康讲座、发放宣传品、网上咨询等,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进行定期随访管理,措施包括:限盐、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限酒或戒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以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后、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干预前、后血压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随访结束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死亡17例,因故外出21例,最后完成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99例。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7.4±13.8mmHg,舒张压81.7±11.2mmHg。干预后收缩压下降16.4±5.9mmHg,下降率10.4%±3.7%,舒张压下降4.4±4.1mmHg,下降率5.4%±5.0%,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变化:干预前高盐饮食(≥10g/天)85.97%、吸烟≥1支/日23.08%、饮酒≥100g/日18.81%、运动量≤2次/周65.90%、注意控制体重12.27%、规律科学服药8.80%,干预后分别为41.79%、15.07%、8.94%、34.20%、29.52%、90.7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变化:干预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91.3%、87.5%及61.9%,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6.4%、27.9%、5.4%(P

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变化比较:干预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干预前,P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保制度的推广,我国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实行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内外的经验都一致证明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5]。高血压防治工作开展的社区化程度,对于高血压防治整体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意识相对欠缺,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管理和干预,开展社区性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指导患者形成规则的用药习惯和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高盐摄入、吸烟、饮酒、运动量小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加强锻炼、注意体重控制、规则服药等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养成,使干预前、后的血压均值显著下降,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社区干预不仅能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行为习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其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对相对减轻上级医院住院负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真正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的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2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6-247.

3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第8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医院;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2-02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健康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1],人们对企业健康管理带来的好处的认识也不断加强[2,3]。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表现出对健康管理的需求[4],但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上存在差距[5]。国内一些大型企业自办的职工医院或门诊基本属于疾病管理或体检主导的模式,并且这类医疗机构已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与企业脱钩。有资料显示,国外已有较多国家的大型企业通过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职工健康管理策略[6]。结合我国国情,以社区医院为服务的提供方,对企业职工进行健康管理是有益的尝试。本次研究选取国有大型企业与社区医院合作,将社区医院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方式融入到企业中,对企业员工进行健康管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市闵行区某国有大型企业作为试点,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开展健康管理的合作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资源、人员整合:将社区医院与企业医务室的卫生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在企业内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点。

1.2.2承担企业职工体检:通过对试点企业职工进行体检,了解企业人群健康状况和职业病患病情况。

1.2.3开展健康管理

1.2.3.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全体职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充分利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管理信息模块、居民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以及闵行健康网等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企业人群健康管理。

1.2.3.2高危人群干预:对企业中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如进一步追踪复查、开展用药指导、随访监测和健康教育等管理措施。

1.2.3.3健康宣教及健康讲座:定期与企业工会联合举办“职工健康宣传周”活动,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以设摊宣传、宣传册、版面巡展、健康教育大讲座等形式开展企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 结果

2.1 体检结果分析

2.1.1 一般情况

共有3634人参加体检,其中男性为2913人(占80.16%), 女性为721人,(占19.84%),其中30~49岁的人群占49.17%。见表1。

2.1.2 疾病检出情况

体检项目包括一般检查、心电图、B超、X线、眼科、五官科及生化检查等。疾病检出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血脂异常的人数为1322人,占体检人群的36.37%,其次为血压高的人数为724人,占19.92%,脂肪肝的人数为631人,占17.36%。

2.2 电子档案建立

全厂职工共有3634人,均建立电子档案,遵循保密原则。电子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及个人相关因素等。

2.3 慢病及高危人群干预

2.3.1 确诊的慢性病人群 针对体检结果有异常的人群,经核实,确实患有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的人群,分别建立疾病档案并进行分级分类,按照上海市慢性病防制要求进行管理,定时随访,监测病情等。慢病人群建档管理情况见表3。

2.3.2 高危人群的管理 通过体检结果分析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追踪随访,督促其尽快进行进一步检查。

2.4 健康宣教及健康讲座

共举办了大型讲座4场,并在每季度举行一次“健康宣传周活动”。内容包括艾滋病、麻疹、结核病、疟疾、流感等传染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合理膳食、居民健康素养、职业病防治、心理卫生、妇女保健等,倡导企业职工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传播多发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3 讨论

3.1 体检情况

从体检的结果可以看出,发病率最高的血脂异常人数占体检人数的36.37%,依次为血压高人群19.92%,脂肪肝17.36%等。而血脂异常既是高粘血症的直接因素,又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等重要的致病因素。造成高脂血症高发病率,固然与精神、环境、饮食及遗传有关,但人们在生活中喜食高粮厚味、饮食过量、烟酒过度,再加之部分人缺乏运动有关,尤其试点企业职工承担国际上多个国家的生产任务,压力大、任务重,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及生活负担过重,又没有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使机体代谢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引发了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这说明大型企业是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高发群体。而高血脂、脂肪肝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初期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或漏诊,这就给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这种隐患正在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做好健康体检,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及时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并给予必要的药物辅助治疗,是我们实施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

3.2 健康管理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对企业的3634名职工全部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对每个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包括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具有哪些危险因素进行记录,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继而进行跟踪随访和健康指导。确诊了高血压患者408人,糖尿病患者45人,及其他异常人群。已确诊的疾病人群进入相应的管理模块进行管理随访,对有异常的人群根据各项指标确定是否进入高危管理库。通过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厂保健站的人员、硬件设施、业务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形成的新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拓展企业健康管理的内容,从常规性诊疗、健康体检、健康监护等,拓展为集健康危险(害)因素干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追踪、疾病早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规范管理等于一体的全程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社区医院作为承担面向居民开展主要公共卫生工作的载体,其部分工作内容属于健康管理的范畴。社区卫生服务收费相对较低,能将更多人群纳入到健康管理中,且由于空间上的优势,能更好地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具备服务于企业开展健康管理的能力,并在本次研究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颖,许亮文.国内外企业健康管理实施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8):591-593.

[2] 张瑜,高玮,孙杨等.健康管理对高科技企业员工体成分和骨密度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54-3656.

[3] Edington DW.Zero Trends:health as a serious economic strategy.Michigan: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9.

[4] 袁红,张丽华,张学鹏等.荆州市104家企业健康管理需求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04(6):337-339

第9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27-01

预防医学以成为现代医学观的主导思想,现代医学的发展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实现“人人健康”成为现代医学的最高目标,疾病预防与控制成为现代医学的核心任务。

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以正确的防治对策为指导,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以及保护、增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不仅是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具体工作,也是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关心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三级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疾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第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三级预防中最重要的,是现代医学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在第一级预防中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接种,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中老年保健等。所以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先导,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

1.1 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在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中的今天,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进入20世纪以来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霍乱、鼠疫发病率的下降,人类天花消失,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疯牛病、甲型H1N1等)的预防知识得到了普及。

1.2 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人们行为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人们自觉地、主动地追求健康,增加健康投资,提高生活质量,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在全民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建健康社区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内容及措施

2.1 全民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以最基本的、普通的健康教育为内容。如:个人卫生、日常生活方式、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内容,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2.1.1 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传染病的发生在20世纪里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但是由于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改善、新的群体状况的产生,使人群对于新的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有效治疗手段缺乏,可能造成新的传染病流行或旧的传染病重新扩散蔓延,人类面临新旧两类传染病的双重威胁。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人们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在突发传染病时,全民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消除恐惧,稳定情绪。

2.1.2 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近年来随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急性病和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首要任务。

2.1.3 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问题多种多样,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心理健康涉及人们的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等方面。通过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与控制方法的教育使人们通过健康心理的促进和维护,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乐观生活、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结交知己,与人为善;挫折磨砺、自强不息。

2.1.4 健康相关行为知识:[1]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合理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定期检查、避免有害环境、戒除不良嗜好、预防事故发生和发生后正确处理的行为、主动求医、积极配合、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另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过度、偏食、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进食过热过快)、不良疾病行为(瞒病行为,对疾病自暴自弃,对疾病恐惧行为,疑病或拖延行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2 全民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2.2.1 组织措施 ①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2]。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基层卫生机构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为了疾病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健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功能,注重健康教育,为社区人群健康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②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各级医疗单位、专职健康教育机构、经常进行全民健康教育。③保证政府经济和政策的支持。

2.2.2 经常性措施 ①对基本卫生问题要常讲常抓。如:个人日常卫生习惯、生活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和食品卫生、生活垃圾的处理等。②专题讲座或报告。针对疾病流行和发病的季节进行讲解。如:冬春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的肠道传染病。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等文化载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传播。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传播。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参与能力,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