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7:13
导语:在特色农业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保护好江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江西省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省有林地面积1036.6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9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05%;全省淡水已养殖面积33.72万公顷,淡水鱼类170多种,产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鲫、青、鲢等30多种。农业一直是江西的优势产业,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商品肉、农副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正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
二是要走农业特色化道路。就是要根据各地市的气候、土壤、温度等地理自然特点,按照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一市一品”或“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并以高标准设施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农产品,扩大优质高档产品出口。围绕绿色化和特色化的要求,以现有区域性蔬菜产区为基础,在城市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竞争能力强、市场潜力大、规模化生产的优质高效蔬菜和奶业生产基地。粮食、油料、生猪、花卉等要主攻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和品牌优化,提升良种化率和产品优质率。以南丰蜜桔和赣南脐橙为重点的水果,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保鲜、储藏和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培育和发展水果优势产区。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养殖淡水鱼为主的养殖业,要逐步形成若干个鱼类、蟹类、虾类的繁殖养殖基地,有目的地遴选几个繁殖点予以扶持,实行集约化经营,实行生物链的分层养殖和立体养殖,提高单产和养殖密度,形成产业化规模。
三是要走农业科技化道路。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效农业。深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一批以智能型为方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先进设施的完善配套,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之成为良种、良苗生产和高新农业科技的孵化器,提高其示范、辐射能力,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围绕优势主导产品,有重点地选择建设一批专用农产品和特色产品良种繁育和引繁中心。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积极推广新型绿色肥料、新型高效低度农药、病虫害综防、新型农业机械、保鲜储藏设施、先进仪器设备配套及有关成套实用技术,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创建一批以专业性区域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形式。培育适应专业化生产需要的各种民营科研推广企业,促使科研与生产、推广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巩固提高现有森林覆盖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观光林业,推进林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必要性
1.1 建设农业生态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建设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此生态园可加快青海循化花卉、瓜果蔬菜、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花卉、瓜果蔬菜生产是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栽培和繁育技术水平高。花卉、瓜果蔬菜产品是高新技术的物化,其本身具有承载与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而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是树立循化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利用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新技术,如种苗的繁育、科技产业孵化、精品生产等项目的实施,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循化林果业、中藏药材业的健康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态养殖结合生态链、食物链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快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技术水平获取高效益的关键。
1.2建设该生态园是丰富循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将会为循化人民提供劳动康体、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花卉、瓜果蔬菜产品、中藏药材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原无公害农产品消费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3建设该生态园是优化调整该区农业结构的需要
在种植业中,花卉、瓜果蔬菜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藏药材是经济效益很高的高效产业,也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瓜果蔬菜业、林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中藏药材种植业又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宝贵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又是青藏高原另一种特色养殖,高原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依据人多地少的国情,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前瞻性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有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区,集约化规模发展无污染农产品具有资源环境条件优势。因此,该生态园的建设,是对当地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优势有机结合,对促进项目区结构优化,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1.4该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发挥区域优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的需要
循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园区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同时该区域紧邻循化县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较发达,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牛羊鸡鸭等禽畜无公害农产品等的消费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中藏药材国内国外发展前景广,发展此特色农产品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市场优势。因此,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发挥当地农业区域优势,促进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1.5建设该生态园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又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致富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用现代物质与技术装备农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规划性质本生态园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花卉、瓜果蔬菜、林果树及中藏药材等品种结合起来,搭配生态养殖,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来本地区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陶冶游客情操、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
三、 规划目标
历史上的青海循化及生态园周边地区,曾是土地平衍、清流纵横、山林环绕,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现在的循化主要以经营农业、畜牧业及园林业为主,将循化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促进循化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为游人提供一处环境优雅、远离喧哗的田园度假胜地。
四、市场定位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己采摘);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
4.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化、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4.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特色禽畜和中藏药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青海循化县田园风光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兴建此生态园将成为青海循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用本园特有的田园风光特色来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旅游为主业的园区,促进了青海旅游市场的快速开发。
参考文献:
[1]朱祯.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1
[2]姚时章.城市绿化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OO0
1.1产业结构中农业经济占主体,并且农业形式多样化
湖北省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呈现出一个比较明的特点,那就是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经济构成了整个经济结构的中坚力量。但是湖北省在农业经济中并非单纯的以种植业为主,在湖北省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牧业、养殖业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是一种良性的经济发展形势,这种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湖北省的农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基础,并且在农业经济中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种植业还有养殖业和畜牧业。这种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1.2农业产业在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湖北省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以农业为特色的经济建设活动,各产业的总产值数额较大。但是这些产业在各个区域中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呈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产值的差异上,还表现为区域间农业产业的相互合作上。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加深了区域之间在农业上的差异,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各地对农产品种类和农产品数量的需求也不尽一样。这导致了湖北省在不同的区域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种植的数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量和种类的差异也进一步使湖北省在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表现的更加明显。
1.3农村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关联更加紧密
湖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宏观上表现为有的农业产值增加,有的产业产值在减少,有些产业发展充满活力,而有的产业则渐渐不被看好。比如棉花产业在近十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水产养殖业则保持着上扬的活力。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了湖北省在农业经济结构上的调整,这种调整直接导致了各种农业产业在近年来产值的变化。很显然,经济的增长促生了消费者对较为高端的服务业的需求,这种市场的导向使湖北省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改变了原有的凭经验凭个人喜好进行生产活动的情形。这些改变,都是在市场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有理由认为湖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关联更加紧密了。
1.4特色农业以及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众多的产业中,除极少数产业产值在下降外,水产养殖、特色农业和服务业产值都在走上坡路。其色农业作为新出现的一种产业,其发展则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发展态势较好的的服务业也同样在产值和发展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发展的规模上,而且还表现在发展的程度上。相比较之前的经济结构,新增加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方面的服务业之后,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更加有活力。这种良好的产业现状,也极大的促进了湖北省的就业,进一步使湖北省的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并且促进了省内经济的发展。
2湖北省产业发展趋势
2.1农业经济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经济是目前湖北省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目前湖北省内产业种类较多,且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农业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但是湖北省的农业经济会朝着科技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科技和科学的管理将能够在农业经济上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湖北省的农业以往是靠扩大农业规模来实现的话,那么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将能够摆脱以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现状。未来的时间里,湖北省的农业将能够在科技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有科技支持的情况下,还会加入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将推动湖北省在经济呈现出高效率的特点。
2.2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将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湖北省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一种适应市场、面向市场的特点。这种现状将会引导省内的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并且进一步促进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趋于合理,并且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更加快速。在产业结构在升级之后,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重要性将表现的更加明显。并且由于经济的长远增长,湖北省的消费能力将能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上扬的姿态。这种良好的消费状态必然能够带动湖北省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就湖北省而言,省内特色农业和服务业是有长远发展潜质的。
2.3农业产业和第二产业密切结合
就目前而言,湖北省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上相对较弱。但是总体来说,由于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也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下得到资源的补充。因此,随着农业产业化,大量的农作物产出必然会带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兴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周边的一些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将能够为湖北省工业产值作出相应的贡献。而工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2.4农业产业发展将呈现技术化和科学化趋势
湖北省产业结构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这种趋势将科技的力量带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的管理和新进技术将会在省内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并且将能够有较大的进步。在这个阶段,湖北省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将表现出一种用科学的方式管理,用新进的技术生产的趋势。因此,科学化和技术化将会是湖北省未来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不仅会促进省内经济的发展,并且科技的力量将会使湖北省在产业在整合上表现的更加内涵,并且在经济的发展上,湖北省将能够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结语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孝义市依靠能源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遇到的瓶颈,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农产品市场美好前景的召唤下,许多在工业中赚了第一桶金的企业家另辟蹊径,把目光转移到可以再显身手的生态农业广阔天地,实现了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循环,促进了社会大循环的发展。
从“黑”到“绿”的变奏
从孝义市驱车半小时,我们来到高阳农业园区,这是一个总面积达153公顷的农业园,2003年由政府投资5亿元设计建设。踏着残雪,我们走进农业园区的智能温室,郁郁葱葱的芭蕉树、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映入眼帘,畦畦嫩绿的苦瓜、西葫芦苗生机勃勃,不远处传来假山上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儿的鸣叫。走进田源阳光生态同,如同走进一座绿色的植物园,高高矮矮的绿色植物把偌大的生态园挤占得密不透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园里的珍稀盆景销往全国各地。
金绿禾公司的展览室里,燕风牌珍珠小米、燕麦精粉等小杂粮,以及利用从燕麦中提取的葡聚糖制造的胶囊、片剂等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很多新产品属国内首创。随行的高阳镇镇长冯芝旭介绍,别看农业目前还没有成为孝义的“强项”,但这家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燕麦种植加工基地之一,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企业创始人原先是搞焦化的。
放弃铝矾土“熬”出了养生汤
华鹿公司总经理武生禄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溜鹿茸养生汤的易拉罐和玻璃瓶。他说:“每道工序过后,我都要尝尝,感觉一下浓度、味道的变化。”神情俨然资深的饮料专家,若不是他自己说起,谁也看不出以前他是搞铝矾土生产的。
问起为什么转行,武生禄说:“铝矾土生产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污染太严重,对环境破坏太大,我是深有感触。所以,我决定转行,开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保健品。”保健品生产作为绿色产业,与高能耗、高污染的铝矾土生产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枸杞、沙棘、大枣渣子被用作了饲料,生产废水处理后用来浇灌绿地。
焦化厂废址上“崛起”生态园
恒泰科技生态有限公司是一家占地1000亩的高科技绿色农业有机生态园。其前身是恒泰焦化厂,当时排污严重,是一片被污染的土地。1998年,焦化厂的主人积极响应政府进行产业调整的号召,大胆转产,投身高科技有机生态农业,形成了“土肥-种植-加工-销售”的立体化良性循环农业模式。公司的远景是将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最终形成集园林绿化、花卉、水族、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开发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
“大循环”汇成生态农业“交响”
孝义市能够建起70个农业园,众多工业企业家投身生态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具备了几个条件才出现的现象:地方工业企业过多,竞争激烈,风险增大,准入门槛抬高;环境承载力有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环保、健康意识成为社会共识;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为土地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条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传统农业的产业化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高职考生 就读学校专业 影响因素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9-04
开展高职考学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可为学校进行特色办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招生宣传等提供依据。本文试基于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的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考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点启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想获取学生性别比例、来源乡村与城镇比例、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比例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第二部分是学生选择就读院校与专业倾向的内容,主要是想获取学生了解学校的途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选择专业所咨询对象、对就读专业可从事工作(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就业前景看法、否考虑重新选择就读专业等方面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共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的问卷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
参与调查学生1927人,其中,男生870人、女生1057人,男女生比为9:11,与2011级全体学生的男女比9:10接近。来自乡村的学生1525人,占79.2%;城镇学生405人,占20.8%。农业户口1562人,占81.1%;非农业户口365人,占18.9%。
从学生来源来看,80%学生来自乡村,81%学生为农业户口。这与该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有较大关系。农类专业是该校当家专业、品牌专业,农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想学农考生自然把该校作为首选学校。
(二)关于学生了解学校途径的调查
对于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校的问题,设置了13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看,学生了解学校4种主要途径依次是:《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招生考试院网站、学校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册。而通过报纸、参加招生咨询会、学校到中学宣传、电视4种途径了解学院的比例最小,均不足2%。
《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是广西招生考试院编印的,专供考生填志愿用,考生人手一册。从该书了解学校招生情况既准确可靠又便利。当今,网络已十分普及,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上网十分方便,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知名度,当然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招生学校的主要途径。另外,考生和家长对想报考的学校都会到学校网站去了解情况。现在,普通百姓很少订阅报纸,加之从报纸中查找信息不够方便,自然而然,通过报纸了解学校的人就少了。招生咨询会上来的多数是名牌本科大学,本科以下分数的考生一般不去这种咨询会;招生院校到中学去招生宣传通常是在高考前,学生正处于复习备考紧张阶段,还无心关注招生院校。
(三)关于影响选择就读学校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就读学校是基于什么考虑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48.4%学生看中学校“专业优势与特色”,34.4%学生看中“学校地处南宁市内”,28.2%学生出于“父母亲友的建议”,仅有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有7.0%学生是基于其他原因(主要是高考分数限制、个人兴趣、学费较低等)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农类专业数和学生人数均占50%多,“农”字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大部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是与农相关的,农类专业的社会知名高,影响力大。另外,大家都向往到城市里读书,学生和家长都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的考生家长大多数40岁左右,文化教育程度较以往的家长高,对子女读书和将来的出路有较多考虑,影响子女选择学校的作用自然就增大了。仅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时是很理性的,目的明确,即来学校是为了读书,而不是来享受生活。
(四)关于影响选择专业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专业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设置了11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结果看,有53.8%的学生把“将来的工作(职业)”作为考虑因素,有53.3%的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考虑因素,有45.3%的学生把“就业前景”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同时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有19.3%的学生把“有利于自己将来创业”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一部分高职生有创业意识,这可能受当前就业形势、家庭自有实业(生意)和个人理想等的影响。有11.3%学生把“专业热门”作为考虑因素,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是比较理性的,知道就读高职院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五)关于选择就读专业所咨询对象的调查
对于学生选择就读专业时会向什么人咨询,找谁商量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在选择就读专业时,56.8%的考生会咨询父母亲友,28.5%学生会咨询同班或同届同学商量。父母亲友、同班或同届同学都是考生身边的熟人,无疑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多数考生父母40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对子女将来的职业、出路有较多的影响。再者,从尊重父母、争取父母支持的角度考虑,考生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有23.8%的学生自己拿主意,说明高中毕业生是有一定的个人主见的,当然也可能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等背景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招生学校老师或同学熟悉情况,学校也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但可能存在陌生、联系不够便利等诸原因,选择咨询想报读学校的老师或同学的人数不多,仅占14.2%。
(六)关于对所选专业可能从事哪些工作的调查
对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所选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是否了解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于毕业后可从事哪些工作是有一定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达25.3%,一般了解的人达47.2%。这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了解较少和不了解的人占27.4%,表明有1/4的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这与近3年来每年新生入学时都有300人左右要求调换专业的情况基本一致。
(七)关于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看法的调查
学生对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看法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是:选择“很好”227人,占11.8%;选择“比较好”913人,占48.3%;选择“一般”726人,占37.7%;选择“不好”43人,占2.2%;选择“很不好”18人,占0.9%。如图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很好”、“比较好”的人占59.2%,表明近六成的学生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充满信心。选择“不好”或“很不好”的仅3.1%,表明对将来就业前景担忧的学生为少数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有关专业作了较多的思考和判研。
(八)关于是否考虑重新选择专业的调查
对于是否要重新选择专业的问题。有1699人选择“仍选现读专业”,占88.2%;有228人选择“另选其他专业”,占11.8%。另选的其他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园林园艺类、计算机类、畜牧类、建筑工程类、机电汽修类;另选其他专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两方面。
这一结果符合2011年该校实行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做法,除补录的少数学生外,学生专业志愿满足率达100%。
四、几点启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可得到如下五点启示:
(一)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1 招生宣传途径与方式。应将《高考指南——招生计划》一书、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学院网站、《学院招生宣传册》作为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尤其要加强学院网站建设,网站要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优势特色专业、就业工作成效等;抓住考生关注的问题精心设计制作《学院招生宣传册》。另外,可适当减少在报纸登广告、参加招生咨询会、考前到中学宣传、电视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以节约宣传经费,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益。
2 招生宣传对象。除针对考生进行招生宣传外,要重视对考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学校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5%的学生通过家长亲友了解学校,28.2%的学生选择学校是听从父母和亲友的建议,56.8%的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咨询了父母和亲友。
(二)注重培育优势专业,形成鲜明特色
好比是企业的主打产品,优势专业是支撑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拳头产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要科学地规划专业的发展,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要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位置,培育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摇篮。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环境
作为育人场所,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既要加强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又要加强生活、学习环境条件的建设,给师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设施设备先进、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使师生在校园内能开心生活、愉快学习和工作。
(四)加强新生专业教育,帮助了解专业
作为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一跨入校园就有一个较强的职业意识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无疑是帮助新生及早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职业),就业方向如何等内容,树立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前述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据调查,88.4%学生认为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后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43.9%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要把新生专业教育作为学生跨入校园艺的第一课来抓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
关键词:文化旅游 供给侧 路径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拓展旅游消费渠道,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将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一)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创意农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业产品创意模式,二是农业景观创意模式,三是农业饮食创意模式,四是农业文化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公众带来别出心裁的农业旅游体验,包括农家乐、采摘、农业种植体验、科普教育、农村生活方式享受等。同时,创意农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工业旅游
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工业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同时,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工业资源和工业遗产也会为工业旅游创造富有前景的发展空间。工业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产品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类。工业产品旅游是指通过展示工业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技艺,让游客获得对于工业产品更加直接的感官认识。比如,目前依托煤炭、水泥、玻璃、乳制品、陶瓷等众多工业生产内容开发出的工业博物馆、工业产品生产体验中心等,为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工业遗产旅游是指依托工业遗存开发旅游产品的方式。比如,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老工业区,以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闻名,鲁尔区2000年开始以创意为理念开始改造。通过创意改造,鲁尔区由一个灰头土脸、又黑又脏的工业区变为优美靓丽、乐享乐玩的旅游地,成为工业旅游的成功典范。
(三)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依托相关节日庆典展开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是依托地方的特色节庆,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设计,吸引消费者参与节庆活动,增强节庆体验,丰富旅游内容。节庆旅游为消费者带来了生动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反过来,壮大的节庆旅游又为地方品牌塑造带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促进地方综合发展。比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南京的秦淮灯会、河北张家口的张北音乐节等,都是以节庆丰富地方旅游内容的例子。
(四)影视旅游
与相关影视作品相联系开发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体系。国际上好莱坞就是影视旅游的典范,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旅游地。国内横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从影视文化做文章,逐步发展相关旅游业,逐步从单纯的影视基地发展成为影视主题旅游的战略转变。镇北堡西部影城不H成为了“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来”的宝地,更成为一处佳好的旅游地,带动了宁夏的旅游业发展。并于穆斯林同胞的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联系起来,与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联系起来,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五)特色演艺
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有旅游景观,缺乏旅游文化内容的问题。特色演艺与旅游地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特色文化创意设计与演艺业相结合形成特色演艺将为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印象刘三姐》是中国大型山水全景演出的首创之作,于2003年历经5年半创作完成,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连锁反应,很多国家和地方相继推出不同特色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中国新兴旅游演艺产业的标志,同时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区域品牌影响力。《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不仅在于票房的成功,在于对地区经济的带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文化创意对演艺业和旅游业的引领和运用。
(六)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地方发展的资源禀赋,文化创意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就是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壮大的有利抓手。鼓励和支持特色文化产业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与现代消费时尚结合,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样具有广阔前景。我国特色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比如景德镇的陶瓷、自贡的彩灯、吴桥的杂技等。
(七)博物馆旅游
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5年3月,国家新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结合,开发旅游产品,通过合法经营收入巩固博物馆发展资金,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博物馆将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融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促进区域发展。比如,毕尔巴鄂市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随着西班牙航运业的衰退,毕尔巴鄂市陷入了衰落。但该市建造的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典范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促进该市由一个衰败的港口城市转变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博物馆馆藏作品的创意开发,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统计,目前全国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超过20家,开发产品种类超过100种以上的30家。
(八)阅读之旅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为我们提高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开辟了新路径。依据图书内容以及作者经历开发旅游产品具有坚实的素材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爱尔兰著名作家普鲁斯特撰写的《追忆逝水年华》被公认为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小说其中记录了主人公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天游历的经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作家,就将小说主人公游历都柏林的那一天变成了一个节庆活动。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按照小说主人公游历的路线行走。这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经典著作很多,依据图书中的人物、地理、人情开发旅游产品潜力很大,比如《徐霞客游记》《西游记》等。文化创意与图书事业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已经崭落头角,阅读之旅极具潜力。
二、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尊重文化的价值和规律
文化旅游既要遵从经济发展规律,也要遵从文化发展规律,讲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益,而且要以社会效益为先。所以在文化旅游开发中,遵从文化发展规律是首要条件。比如,近几年的寺庙上市的事情,早在2009年前后,在强烈的反对声中,少林寺上市无疾而终。随后,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 “法门寺景区”的巨额债务让当地政府欲哭无泪。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国内知名景区,包括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随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借壳上市”成功,这所庙宇也将随着所属的公司,一齐登上资本市场的殿堂。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应该把握怎样的度,这个前提要充分尊重文化的特性和规律。
(二)注意活态保护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旅游有时候追求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活态的旅游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景区的走走看看。原生态、活态的旅游要求保留着生活气息,但是,与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因此要注意两者的融合发展。原生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原汁原味的保护。活态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活态保护和传承,要注意保护其传统的生活习俗,在日常的生活中将特色文化鲜活地保护和传承。而现代文明和旅游开发,难以避免对原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贵州侗寨的特色侗族文化应该受到原生态和活态的保护,传统的侗寨主要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许多侗族居民依然生活在这样的房屋中,这有助于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原生性。但是,木质房屋也同样具有一些劣势,比如,保暖性差、隔音性差,特别是防火性能差,近些年不断有侗寨失火的悲剧发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渐渐提高意识观念也逐渐开放,有的居民也开始建造砖头房子,现代建筑文明向传统的特色建筑和活态旅游提出挑战。
(三)要深度开发避免过度开发
文化旅游需要深度开发,首先要有文化内容,再有就是文化产品,再到文化营销,使得文化Y源形成产业化,再到资本化。培育文化名品、文化名人,有可看、可感、可用、可思的东西。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往往多指过度商业化。丽江古城,知名度越来越大,美誉度却时有隐忧。很多旅游地商业气息过重,文化气息过淡。北京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且最赋有老北京文化机理和风情的街巷,形成了南锣鼓巷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名人故居和文物古迹为节点,以老北京文化风情为点缀的文化品格。正是在这种文化风情的吸引和感召之下,南锣鼓巷的文化旅游让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近期“观光+小商品出售”发展模式,逐渐削弱了自身的文化魅力,没有文化,失去特色,就难有吸引力。
(四)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难免遇到规划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的情况,就需要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说过,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城市文化遗产,如何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索。例如,福建晋江市五店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处理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冲突时,采用了建筑的整体平移技术,将多处散落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并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负责土地、财政、人才的配套建设)、福建共生文化公司(负责具体街区运营)、七匹狼公司(负责资源输送),通过专业的市场运作,使其在保护为首的前提下,充分扩大了使用价值,做到了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完美结合。
深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出更多的极具特色,又具有观赏、体验、教育、休闲价值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提升公众生活幸福感的有利体现。
参考文献:
[1]祁述裕.文化建设九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关键词:休闲农业;温州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温州市休闲农业的类型
温州市出现了很多休闲农业园,这些园区分布在不同位置,其类型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科技观光型
科技观光型,顾名思义,这种休闲农业园区之中的主要观光项目是农业园区之中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用技术能够让前来观光的游客大开眼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平时从未听说过的技术,并在脑海之中形成关于这个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之中的应用方法。这对于城市之中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有启蒙作用的好去处,尤其是一些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会让学生们以此作为参照来印证教材上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这种类型的园区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温州的绿色乐园,不仅可以让游客进行参观,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集中参观的平台。
2.休闲度假型
休闲度假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则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让游客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让游客能够在自然风景的怀抱之中放松自己的心灵,真正做到休闲度假。这种休闲度假园区一般对于选址的要求较高,园区周围的自然景色较好,而且空气质量也较为不错,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园区利用简单的休闲设施建设,让园区成为很多游客减压休闲的好去处。温州白云山农业观光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农家乐型
农家乐型园区相对于前两种要简单且便于实现。其主体就是农村的家庭,一般而言都是以一户农村家庭为单位,将自己家中的空房布置为住处,或者将自己家中的农业用地布置为参观场所,其中农业作业的部分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动手参与。这对于城里来的游客而言是一种非常新鲜的体验,而且相对于前两种园区,这种园区更加贴近生活。由于都是以每一户农家为单位,基本可以保证一对一的全程服务,所以服务质量较高。游客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农业风光,体验农村生活,还可以吃到地道正宗的农家菜,这对于城市的游客而言无疑是十分新奇的,更重要的是,农家乐的价格并不高,非常实惠。而对于农民来说,农家乐是一个非常好的盈利项目,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这种园区由于规模不需要很大,所以温州有一千余家,都各具特色。
4.特色产业型
特色产业型指的是在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区域,游客可以在这片区域之中体验采撷收获的乐趣,回归质朴园林生活的活动。比如说一些草莓、樱桃自采园,都是凭借着独特的产业来吸引游客,让游客既能体验到亲手采摘的乐趣,也能现场品尝到最新鲜的水果,并支持游客将水果带走,让游客可以在归途之中继续品味。还有茗岳乡的油菜花基地,利用油菜花长成时一片金黄的景象来吸引游客,让游客切实去感受该产业的状况。
二、温州市休闲农业的区域特色
1.发展速度迅猛
近年来温州休闲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省级农家乐类型农业园区从2006年的5个增加到了2007年的10个,而市级特色农家乐村更是从11个剧增到了96个,这个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不仅如此,省级农家乐型旅游示范点也从2006年的7个增长到14个,而市级示范点则从21个增长到67个。在这几年的建设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7年,仅此一年就建成了10个示范园区,16个特色镇。温州农业园区发展速度提升如此之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温州市民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之中,消费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从原来的追求高科技到现在的崇尚自然,这无疑给农业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依托农业产业发展
温州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于农业产业。在目前的31个园区调查中发现有28个即90%以上是以种植业、畜牧业或水产养殖等农业第一产业为支撑,同时结合休闲观光内容的开发来经营的。其中,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种植水产、畜牧水产、种植畜牧水产养殖产业为支撑的分别为7个、3个、4个、4个、2个、5个、3个,31个中有9个(占29.03%)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是以种养相结合的类型。
三、温州市发展休闲农业具备的优势
1.基本条件良好
温州的地理区位条件非常具有优势,是浙江省南部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尤其是从交通上来看,温州不仅贯穿着数条高速,便于城际的交通,而且温州站也是几条铁路的交汇之处,是铁路交通的枢纽所在,还有城市内部的机场和正在建设之中的港口,使温州市成为了一个多种交通方式交汇的交通枢纽。
2.自然资源丰富
在气候划分上,温州市属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而且由于临海,气候偏于海洋性,相比内陆而言,水气更加充足,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灌溉。由于水气水平较高,白天的太阳照射会受到削弱,而夜晚则会提供保温效果,这就会让该地区的温度变化程度降低,避免农作物因气候灾害而受到灾害。同时,温州地处南方,积温较高,适于作物生长,而对于市辖区范围内的多种地貌,农民们都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便于市民进行观光游览。
3.市场机制灵活
温州人民的精神也是农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温州人民在刚刚起步的是市场经济之中勇敢拼搏,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市场之中进行资本的运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敢为人先。由于当时民营经济刚刚兴起,发展速度较快,温州市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利用这股浪潮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飞跃,而这种对于市场经济敢于跟进,对于市场机制灵活运用的精神也让农业的发展得到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土地等资本要素得以自由流动,让农业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市场条件。
4.经济基础雄厚
从经济水平上看,正是由于温州市在改革开放初期敢于利用市场规则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小商品批发零售业不断进军形成规模优势,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奠定了温州市雄厚的经济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保证了温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使得温州市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促使其转变消费观念,使得市内居民对于旅游,尤其是周边生态游的热情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沈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044-03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沈阳市现代特色农业主要分布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法库县、辽中县、新民市和康平县四个县域,以及沈阳市辖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和苏家屯区。目前,约有现代特色农业面积2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现代特色农业亩均收益1 123元左右,远大于一般的种植业收入,特色农业效益显著,扶持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已经成为带动农村区域经济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跨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构建良性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对于实现沈阳市农业、农村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面临的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虽然从2006年起至今沈阳市已经命名了几百家的农业龙头企业,但相对于沈阳市整体农业发展需求来看,龙头企业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对240户特色农业农户的调查显示,87.59%的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龙头企业带动分散农户发展的机制亟待完善。同时特色农产品精加工型龙头企业缺乏,限制了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欠缺。沈阳市特色农产品较多,但深加工型特色农产品少,特色农业初级化现象普遍。对100个特色农业品种的抽样调查发现,经一次加工或二次以上深加工的特色农产品仅占30.29%,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特色农业特色优势的挖掘。
3.品牌意识薄弱。调查中发现沈阳市特色农产品“有品无牌”现象严重。2007年沈阳市通过工商注册的商标和被农业部门认证的绿色标识总计24 000件,其中涉农商标仅占2.7%,而浙江省地级市平均涉农商标率为20%,商标保护意识相差甚远。同时发现沈阳市部分农户和农事企业对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特色农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导致以次充好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品牌的口碑。以新民市梁山镇梁山西瓜为例,“梁山”西瓜以皮薄、沙瓤、香甜可口而著名,市场认可度极高,但是由于没有重视商标标识的统一规划,造成“一流的品质、普通的价格”现象,品牌效益差,再加上打着“梁山”西瓜牌子进行销售的其他西瓜,严重削弱了品牌的形象。调研还发现沈阳市特色农业宣传推广机制薄弱,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包装粗糙,缺乏必要的宣传营销,有些产品产出后直接在农贸市场或早市粗放销售,不利于特色农业的品牌塑造。特色农业品牌意识薄弱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业的长远发展。
4.销售流通渠道不畅。对240户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进行调查,发现92.16%的农户在投资特色农业的时候担心特色农产品及服务的销售问题,77.21%的农户没有和企业或中介机构形成稳定的收购关系,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69.53%的农户因为盲目的跟风行为导致产出品滞销。销售环节存在的明显无组织性和恶性竞争的态势,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流通领域缺乏流通操作规程,造成农产品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或损耗,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农业物流体系亟待建设。
5.发展资金不到位。抽取尚未开展特色农业的100户农户进行调查,发现42%的农户很想尝试特色农业生产,但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特色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表现在:一是农民自身资金储蓄少,长年耕作大田作物的农民,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产品利润低,导致农民缺乏发展特色农业的资金。二是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困难,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限制条件多。三是政府资金补贴范围较窄,申请门槛较高。例如2005年下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规定,养殖鸡牛羊等都需要达到一定存栏量、具有养殖规模才可以申请政府资金补助,较高的补助条件,令普通农户难以企及;同时政府资金补贴标准落后于市场变动。例如2010年3月4日,由沈阳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的《沈阳市2010年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共35条,给予特色产业发展资金补助,但像今年物价上涨,原材料也上涨的情况下,农户收入并没有很大增加或者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不如去年的情况,严重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政府及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调整补贴标准,增强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
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和方向
结合沈阳市农业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建议重点发展以下十二种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并提出发展方向。
1.林果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寒富苹果、树莓和葡萄的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生产,把寒富苹果打造成极具东北寒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打造世界最大的树莓生产基地和全国大棚葡萄第一产区;加大名优特品种创新力度,重视新品种培育和市场研发。如苏家屯永乐经济区的美国白鸡心葡萄和正在试种的“巨玫瑰”葡萄品质优越,特色突出,特别是“巨玫瑰”葡萄目前市场销售价格可以达到每千克20元,经济效益显著。
2.蔬菜产业。继续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反季蔬菜,重视新奇特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如荷兰黄瓜、以色列番茄、彩椒等;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目前急需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推广工作,对农药、化肥等施用建立明确统一的标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特种专用玉米产业。重点发展以高直链淀粉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为主的原料玉米,以糯玉米、黑玉米、甜玉米等为主的菜用玉米和青贮玉米等专用特种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积极培育特色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饲料和玉米罐头等,增加特色玉米的加工转化率,走精深加工之路。
4.高油大豆产业。重点推广含油高、含蛋白高的辽豆11号、铁丰31、辽豆14等品种,加大对高油大豆品种选育力度,解决高油大豆品种较少,含油量较低的问题;严格按照《辽宁省高油大豆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优化种植,大力推行轮作方式。
5.优质特种稻产业。高度重视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和硒锌营养稻的研发和种植,严格操作规程,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研发黑米、紫米、红米、香米、软米、巨胚米等特种稻,并做好深加工。例如上海农学院以黑米为原料加工的黑米保健粥、黑米酒、黑米饮料、黑米双歧酸奶等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
6.食用菌产业。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发展多样化品种,尤其鸡腿菇、双孢菇、猴头菇等珍稀品种的引进培育力度。
7.西甜瓜产业。引进推广新品种,尤其是早熟品种,提高亩产效益;加大特色西甜瓜的品牌保护力度,维护品牌形象;建立西甜瓜种植示范基地,探索形成西甜瓜种植新技术。
8.花卉产业。壮大百合、玫瑰、香石竹、等适宜在沈阳种植的专业高档花卉生产基地,加大花卉的出口创汇;普及花卉的种植技术如花棚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努力实现科学化培育;积极试种引进新品种,加大培育力度,丰富花卉品种,如玫瑰新品种的培育“蓝色妖姬”、“双色玫瑰”等。
9.花生产业。建立花生种子繁育基地、鲜食花生生产基地;重视黑花生、彩花生等特色品种的引进培育工作;注重花生的精深加工,向花生奶、花生油、花生酱等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延伸,提升花生种植效益。
10.小杂粮产业。选择传统产区,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搞好小杂粮产品的深加工,例如荞挂面、荞香酥、苦荞速食面、杂粮八宝粥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11.特色养殖业。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以牲畜和家禽饲养业为主体,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并重点向有机化、绿色化养殖方向发展;加大狐貂貉特种养殖品种的引入力度,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巩固发展现有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鼓励开发引进名、特、优、新品种。
12.休闲观光型特色农业。鼓励将区域自然资源、新农村的村庄面貌和淳朴民风有机结合的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发展,建设过程中仍旧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的原则,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农业旅游特色产业;严格限制同质化发展和无特色的重复建设,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坚持特色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永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建议
1.选择和培育高素质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化。要注重选择那些具有产业开发所需的经济实力、区域种植所需的技术支撑和管理能力、产品成熟所需的迅速采收贮藏、加工能力以及商品上市所需的市场驾驭营销能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采取“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发展特色农业,并建立良性的龙头企业准入考核机制、评估奖惩机制、调控约束机制和清退考核机制,保证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中介组织带动特色农业组织化。中介组织包括运销联合体、农村经纪人、经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和运销服务公司等。要注重选拔培养特色农业带头人、经纪人和经销大户等,在场地、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鼓励其参加或主办技术培训班,树立品牌,实现地方联盟,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组建门槛,鼓励各种形式的特色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的注册登记,引导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安排一定专项基金,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并尽快出台“沈阳市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使各项扶植政策有法可依。
3.提高和加强惠农资金补贴和监管。惠农资金保障特色农业公平性。农业弱质公益的特性,决定了政府需要提高惠农资金额度,尤其重点资助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在资助范围和标准上建立市场联动机制。同时加强惠农资金的管理与发放,建立一套完备的资金监管制度,建立专款专用账户,确保划拨合理,足额发放,落实到位,保证公平。对违规挪用占用惠农资金、采取欺瞒手段骗取惠农资金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4.研发和推广新技术及规程。科技成果支撑特色农业科学化和标准化。鼓励农业科研部门加强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育名优特新品种、配套实用栽培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深加工技术、物流技术、包装设计技术、宣传营销技术等,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抓紧制定与国际国内接轨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严格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品质的统一优良。对规模化特色农产品要及时引导树立品牌,加强知名度宣传,实现品牌化经营。
5.加强和维护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监管保证特色农业秩序化。借鉴美国的食品溯源制度,从特色农业生产的源头入手,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产地、等级等进行记录,以便及时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严厉打击那些以次充好,扰乱秩序的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优质农产品的销售,维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殿有,张素凤.特色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J].农业经济,2005,(12):24.
[2]程计则,吴义周.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2,(3):91-96.
[3]刘婷婷,郭明顺.沈阳周边农村特色农业开发调查[J].农业经济,2010,(6):29-30.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Shenyang City
ZHANG Wen 1,2,ZHANG Guang-sheng1
(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A&F Economic Manage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2.Rur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Agronomy Colleg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一、休闲农业理论
(一)基本概念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自身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旅游业,为满足城里人对于释放压力、享受宁静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也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自然环境、生产过程、生活方式的一个完美的融合体。
(二) 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了农村的潜在优势,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得到增加,人们生活得到了改善,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向世界靠拢,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2、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给予了城乡之间很好地交流机会,转变了人们之前认知的差异,同时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形成。
3、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也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农村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农村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保持着强劲的活力,利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全国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美好,发展模式和发展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逐渐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休闲农业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会以更猛的势头蓬勃发展。
二、石岛管理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较大
石岛管理区已建成以及在建的生态园区共14家,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湖海田园生态农业采摘园、华东生态庄园、甲子山生态休闲农庄和北窑紫明山生态园已经发展成为县级休闲生态园区。
2、分布比较合理
除港湾街道外的5个街道,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休闲农庄的示范典型,其中赤山街道3个,东山街道3个,宁静街道1个,王连街道5个,桃园街道2个。
3、发展有特色
各个园区依据自己自身的优势特色,发展采摘、观光旅游、婚庆、垂钓等特色项目,在休闲采摘中包含的采摘水果的种类也颇多,包括无花果、草莓、葡萄、樱桃等。
4、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为了保证园区街道的长远发展,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在近年来也不断的完善着。而园区内停车场、灌溉装备等技术设施配套齐全也保证了生态园区的正常运营。
(二)问题
1、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低
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石岛管理区也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不够的现象,现阶段经营休闲园区的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不能很好地对园区的发展做出专业的规划。园区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也出自农村,专业素养不够,为了园区的长远发展,招聘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2、园区存在闲置问题
当地休闲农业把提供采摘园和垂钓活动作为主打项目,同旅游业相似都有自己的经营周期,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当作物处在成熟阶段时,大批游客纷纷前往园区观光游玩,园区里热闹非凡,迎来一年里的营业高峰期。作物成熟期结束后,游客数量明显减少,营业额下滑,园区内工作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园区存在闲置现象。
3、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园区内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经营者专业素质低,导致园区发展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经营者贪图一时的小利,盲目的引进别的发展模式来经营自己的园区,不能对园区未来发展给予一个明确的总体规划,不能突出自己园区的特色优势,使园区产业链不完整,经济效益减弱。
4、园区生态压力大
大量的游客的观光也使园区的生态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观光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随手乱扔垃圾等低素质的行为层出不穷,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成为了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1、专业化经营
鼓励经营者多参加相应的管理培训课程,提升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鼓励经营者大胆的引进新模式、大胆的进行管理创新,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营销、策划等,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规划,明确园区的定位。
2、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休闲农业的经营有一定的经营周期,在淡季时不仅资源闲置浪费,而且也使园区内经营的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解决资源闲置问题十分必要。园区负责人可以在经营淡季时组织员工进修,提升自身的修养;还可以引进新型的技术,错开作物的成熟期,保证一年四季园区都可以正常的迎接游客。
3、科学合理规划
结合本地的特色和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园区,通过聘请专业人才,给予明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园区规划。利用当地靠近海边、有大型港口、毗邻韩国和日本、是山东省著名旅游城市的优势,吸引大批游客,打造当地休闲农业的名牌。延长园区的产业链,发展成采摘、垂钓、婚庆、饭店、住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使游客们对于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口号。
4、加强生态保护
作物成熟时,园区迎来一年中游客观光的高峰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压力。为了持续发展,当地必须加强生态治理,鼓励人们保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要随意乱丢垃圾等低素质的行为而破坏生态。
5、利用政府政策发展
园区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支持可以保证园区以更扎实的步伐,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路,少走弯路错路。特别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农村、地方经济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给予园区政策支持可以看作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做法。
6、引进外部资金和模式
由于本地发展休闲农业的时间较短、经验和资金都不充足,园区应该本着谦虚学习的态度,定期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不断吸取外部充足的资金和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在园区内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