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7:13
导语:在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工作目标
加强扶贫开发局各部门垃圾分类规范化工作,实现干部职工办公区域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垃圾投放准确率力争达到100%。
二、组织机构
为提高工作认识,有效推动局机关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全局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组员,并下设办公室,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具体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联系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宣传培训
一是开展阵地宣传。通过单位宣传栏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微博平台、微信群及时推送垃圾分类知识,机关会议集中传达部署垃圾分类工作,确保每名扶贫干部职工了解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并引导人人参与分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工作培训。根据市垃分办工作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县市垃圾分类动员学习会等培训,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提升干部职工垃圾分类规范化工作的综合能力。
三是拓宽宣传领域。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模范先锋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带头做好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宣传员、督导员,并结合主题党日、假日走基层等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影响身边人参与全市垃圾分类规范化工作。
四、设施配置
1.由办公室负责对机关办公楼2、3楼分别设置分类垃圾桶2个(分别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
2.办公室按照市垃分办要求规范设置宣传展板。
3.同时通过机关宣传栏及时粘贴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五、落实责任
单位主要领导对全局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班子其他成员对所属领域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教育督促、各股室负责人分别对所属人员做好垃圾分类教育宣传,以实际行动做好示范引领,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确保把生活垃圾分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六、健全机制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生活垃圾产量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生活垃圾问题依然严峻,垃圾围村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痼疾”。在此情况下,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日趋紧迫,势在必行
(一)垃圾分布从遍村到围村,清运处理紧迫性凸显。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垃圾遍村问题有了根本好转。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清运无组织,农村日常生活垃圾开始向村头、村外转移,部分村民将以前倒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在村头、河边,垃圾围村已成为农村“脏、乱、差”的新特征。
(二)影响危害从地表及地下,清运处理重要性凸显。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之前,农村保洁机制尚未形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环境问题的真实写照。而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保洁工作日益完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垃圾清运机制,很多村庄垃圾积累达到一定量之后,随意填埋、随处填埋,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据有关数据分析,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袋、地膜等“白色污染物”,自然降解时间需要100~200年,它长期不腐烂,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破坏了土质,导致植物生长减慢,甚至无法生长。模拟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废膜达37~45公斤/公顷时,小麦和蔬菜将分别减产7%和1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垃圾的随意倾倒、填埋极易污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时垃圾堆放的发酵废气以及风扬颗粒时刻污染着周围的大气环境,这些都会给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危害。
(三)公共服务从二元走向统筹,清运处理必要性凸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工程,但归结起来,就是在加快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目前,虽然农村公共服务日益改善,但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顺畅,没有实现一体化清运处理,已成为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因素。
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基础良好,现实可行
(一)群众愿望迫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推动了农民卫生保洁观念的转变,“爱干净”的思想意识日益增强,更加迫切地希望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管理硬件设施和清运处理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二)试点成效明显。近几年来,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为契机,各地纷纷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处理的新路子、好路子,像一些地方研究提出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一体化、一条龙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同时配套建立了资金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等保障机制,并积极开展试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财力保障可靠。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力明显增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加大,实现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在资金保障问题上是完全可靠可行的。
三、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需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等等。因此,推进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一)立足当前,继续完善“四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卫生填埋仍是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垃圾处理方式,清运都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应继续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一是从垃圾清运的专业性和集约性来看,因为需要配备清运队伍和清运车辆,并要有专业清运资质,从节约资金资源和便于统一管理的角度,垃圾清运应由县级环卫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二是鉴于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资金投入较大,启动阶段需要一定激励和奖惩措施,各地应当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补助。同时,要逐步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子;三是针对运行环节比较多的特点,应当建立县对镇、镇对村、村对保洁员逐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并配备适当的奖罚措施。
一、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活垃圾处理的有序管理,努力提升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消除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而导致疾病传播的隐患,营造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增强村民的环保和卫生意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树立绿水新形象。
二、基本原则
1、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全镇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置要围绕改善和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展开,努力构建“镇村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垃圾处理体系。
2、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按照“适当集中、连片治理、区域共享”原则,结合各村(社区)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垃圾成分和性质等情况,合理选择适合村(社区)实际的经济、适用、安全的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因地制宜地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设施布点实行全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镇垃圾收集和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鼓励和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鼓励垃圾资源再利用。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镇村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分类标准
农村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二)处理方式
1、在__*村、__*村、__*村、__*社区、__*村、__*田村、__*村等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集镇规划区域内的村,实行“户收集、镇负责”的模式。“户收集”:农户将自家清扫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送到公路沿线的固定垃圾收集箱。“镇负责”:由镇城管中队统一安排保洁员,负责规划区内街道垃圾清扫、垃圾收集,并将垃圾运到镇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
2、在其他各村实行“户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模式。
集中收集:各村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民垃圾收集投放等日常行为,并选聘好村级保洁员,原则上1个村设置1名保洁人员,大的村可酌情设置2名保洁员,村保洁员工资采取村民自筹和镇财政补助的方式解决。结合村民居住情况和村建设规划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建垃圾池,一个村民小组建一个垃圾池或设立1个垃圾收集箱,垃圾池或垃圾箱的选址要防止因堆放垃圾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
就地分拣:村保洁员对垃圾池或垃圾箱内未分类垃圾进行分类工作。
综合利用,集中无害化处理:村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后,按照分类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对于可回收的废品垃圾,由村保洁员自行收集变卖;对于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进行采用生物堆肥的集中处理方式,实现循环利用;对于电池等污染类垃圾,则转运至镇垃圾焚烧厂,进行集中处理。
(三)工作步骤
1、3月20日至4月30日,调查摸底阶段。组织对各村(社区)内垃圾日产量、垃圾成分和性质、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初步确定垃圾池或垃圾箱位置。
2、5月1日至5月30日,宣传动员阶段。制订工作方案,同时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各村(社区)召开村民小组会议、院落会,宣传教育群众广泛参与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来,杜绝出现政府主动、群众旁观的现象。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利用村宣传栏做好垃圾分类等知识宣传,加强村民文明素质培训,宣传教育群众学习文化礼仪知识,改变生活陋习,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强化村民的环境意识培训,改变垃圾乱倒乱扔乱堆、杂物乱放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觉参与改善自身环境卫生意识。
3、6月30前,全面启动全镇18个村(社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场地建设: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建设垃圾池或放置垃圾箱。
队伍建设和设备配置:集镇规划区内各村(社区)由镇城管中队负责;其余各村根据人口情况,确定村级保洁员人数,并公开选聘村级保洁员,配齐相应的扫把、簸箕、三轮车等卫生保洁设备。
条约制定:各村要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垃圾收集投放等日常行为;建立保洁员管理和考核制度,实行常态化管理。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我镇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镇成立了生活垃圾处理领导小组,以镇长向寿刚为组长,分管卫生的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刘海丰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村书记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镇垃圾的处理工作。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关键词:生活垃圾 综合处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增强,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在我国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研究和应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填埋场、机械化堆肥厂和焚烧厂等多种处理设施。但对于某一地区来说,不同处理设施往往处理同样的混合生活垃圾。由于每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技术本身、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均只适宜处理生活垃圾中的某些组分,因此这种单一处理模式不仅难以满足数量日益增长、成分日益复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而且使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前处理和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复杂,处理费用高。
为了解决这种单一处理方式的不足,生活垃圾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式。所谓综合处理,就是将多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以适当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每种处理技术或设施仅处理适宜的生活垃圾组分,从而改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降低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用,在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1 单一处理与综合处理的比较
1.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法由于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是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填埋混合垃圾有以下缺点:(1)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可焚烧组分或可堆肥组分等可以实现资源回收的部分被一并填埋,即使考虑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混合垃圾填埋的资源化水平仍很低。(2)我国混合垃圾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都很高,因此渗滤液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沼气产生量大,控制其排放也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限制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是填埋法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有关政策,都提出了进一步限制进入填埋场垃圾有机物含量的规定[1]。(3)在场址选择日益困难,填埋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混合垃圾会大量占用填埋场的空间资源。
1.2 堆 肥
高温堆肥可以使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成为可供施用的农田肥料,同时消除其环境污染,杀灭垃圾中的病菌,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特征。但我国的堆肥厂主要处理混合生活垃圾,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普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因此入厂垃圾中含有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多种不可降解组分,这些废弃物必须分拣出来,另行处理,分选工艺复杂,费用很高。(2)即使采用了分选工艺,生活垃圾中的不利于堆肥处理的组分也不能完全剔除,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会进入堆肥,如农田长期大量使用堆肥,可能会造成潜在污染,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将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受到堆肥产品成本和质量的约束,堆肥产品存在销路不畅的问题。
1.3 焚 烧
焚烧法具有减量化程度高,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燃烧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等优点。近年来焚烧法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焚烧混合垃圾有以下缺陷:(1)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需要更多的辅助燃料,此外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多也会影响焚烧效果,最终导致焚烧成本上升。我国目前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其它城市的混合生活垃圾热值低,含渣量高,不适宜焚烧。(2)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混合垃圾中厨余垃圾较多,含盐量较高,对烟气中氯化物贡献较大,HCl会腐蚀焚烧炉,也增加了烟气处理的难度和污染控制成本。
1.4 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方式可以解决混合处理方式出现的问题。采用综合处理方式后,易腐物和可燃物都得到了利用,故填埋物的量很小,只占总体积的15%~20%,填埋物主要为砖头、瓦砾等无机垃圾,不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节省了填埋空间;综合处理中仅可燃垃圾进行焚烧,焚烧物易燃,产生的烟气少,二次污染小;采用综合处理方式后,堆肥法只处理易腐有机物,成分单一,容易堆腐,而且处理费用低,产品质量好。
2 综合处理的不同概念及研究内容
由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诸多优势,国内很多研究者和管理人员对综合处理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对综合处理概念理解的不同,其研究方向存在很大区别。
2.1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MSW 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的概念是多种处理设施(收运车辆、转运站、分选中心、回收站、焚烧厂、堆肥厂、填埋场)构成的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对应于这一概念,研究者希望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提高综合处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减少系统运行的费用,减少系统运行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2-4]。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处理方式的优化选择。在对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组合。实践中常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对多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其组合进行分析。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本身也是一个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因此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也引入系统决策方法,如层次分析法[5]、模糊数学决策方法[6]、多目标动态模型[7,8]等,其中多目标动态模型选取的目标是综合效益最高,费用最小,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出每年各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处理量和比例。
处理设施的优化设置,包括确定其位置、数量及规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一般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现有处理设施等情况综合考虑得到,没有固定的技术路线。处理设施的优化设置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优选结合紧密,在确定了可能的选址后,依据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当地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组分可以确定各个处理设施的类型和规模,尤其是采用多目标动态模型后可以确定不同处理方式的最佳处理量,从而为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置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提供了依据。
垃圾物流的优化分配。垃圾物流优化分配是综合处理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优化手段包括多种规划方法和数学模型[3]。最常用的垃圾物流优化模型为最小费用模型。模型目标为总费用最小,总费用为运输费用、填埋费用、堆肥费用、焚烧费用、回收费用之和减去回收材料收入、堆肥肥料收入、焚烧能量收入。在实践中,陈炳禄等[9]对广州市的生活垃圾物流利用最小费用模型进行了优化分配。
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以及混合收集的影响,目前从国外借鉴的一些模型和规划成果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如在选择处理方式及其比例时常用的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由于是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模型仅按生活垃圾中厨余物的数量设计可堆腐参数,按可燃物的数量设计可焚烧参数,但实际中混合垃圾一般不进行分选,或者仅进行简单分选,得出的结果实际意义不大。此外由于模型中存在很多主观参数,对市场等因素缺乏考虑,模型结论也难以在规划中实施。
2.2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研究者为解决单一处理方式的不足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构想,但是这种构想区别于国外广泛应用的综合处理系统概念,而是指通过分选等预处理技术把不同垃圾组分进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理单元,这些处理单元集合在一个厂内甚至一条生产线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不同垃圾分别采用适宜的处理方式的目的,为了便于区分,本文称其为综合处理工艺(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根据综合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预分选合处理工艺、预堆肥综合处理工艺、预消解综合处理工艺等,其中前者一般采用物理分选技术,经过多次分选将垃圾分为几类,其分类类别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确定,而后两者虽然也有一些分选步骤,但是其预处理技术核心为堆肥或消解。此外,综合处理工艺的能量回用和自给也是其研究方向之一,为了便于说明,本文称其为能量自给综合处理工艺。
预分选综合处理工艺是指利用物理分选技术把混合垃圾中的不同组分按处理目的进行分离,使不同组分分别进行处理,这也是应用最多的综合处理工艺,研究重点集中在分选系统[10]。它面临的问题有:一是我国生活垃圾实行混合收集,在发达国家由产生者进行的分类工作不得不由厂内的分选系统完成,分选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很大;二是目前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处理规模均较小,焚烧量和填埋量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单一焚烧或填埋,综合处理如何实现经济上的比较优势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预堆肥综合处理工艺。堆肥过程可以降低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因此可以把堆肥过程作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步骤。对焚烧而言,经堆肥处理后垃圾易于燃烧,热效率高,产生的有害气体量较小;对填埋而言,经堆肥处理后减少了填埋量,降低了渗滤液的产量和处理难度,减少了填埋气的排放[11]。虽然堆肥预处理对于综合处理工艺具有明显的益处,但是尚未有深入研究,更没有投入运行的工程项目,此外,堆肥预处理工艺还存在成本高、堆肥时间长、周边环境差等缺点。预消解综合处理工艺与预堆肥综合处理工艺类似,相对于堆肥预处理,消解预处理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减少堆肥的时间,其环境影响也较小,但是成本更高。
能量自给综合处理工艺也是一种结合多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工艺,它以系统能量的完全自给为目标[12],因此与垃圾焚烧厂的余热利用系统不同。系统中的能量一般来自焚烧系统产生的热能或电能,也可以利用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产热发电。国内一些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是缺乏对系统能量流的深入研究和经济性分析,而且由于现有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尚不能利用垃圾自身的能量解决工艺过程的高能耗问题,实际生产中难以实现。
总的说来,十多年来大多数这类综合处理研究还停留于简单的构想阶段,缺乏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对综合处理工艺的组织特性、环境特性、经济特性等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对于分选垃圾区别于混合垃圾进行焚烧、填埋的特性也没有研究。工程实践中,我国目前运行的综合处理厂很少,规模也不大(处理量一般小于300 t/d),而且限于分选工艺与填埋、焚烧和堆肥的结合,吨投资一般在20万元/t以下。由于这种综合处理厂整体规模不大,其中的焚烧量、填埋量都很少,焚烧工艺效果较难控制,二次污染控制较差。其次,这些综合处理厂大多以堆肥或其它制肥工艺为核心,但由于我国堆肥质量和市场的原因,堆肥处理在很多地区面临困境,这也影响到综合处理厂的运行效益。另外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适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也有所不同,而目前有些地区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和其它地区的经验,使得部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这些原因,这类综合处理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综合处理的发展趋势
对于国内提出的综合处理工艺(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虽然现有项目的投资成本较低,但其处理规模小,运行费用高,二次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虽然垃圾处理的能量回用是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系统的能量自给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来难以实现。从生活垃圾处理的经济性分析,这种“小而全”的综合处理工艺难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推广。
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的历史和经验说明,源头分类(产生者分类)是最经济有效的垃圾分类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并通过数学模型优化设置各种收运处理设施、分配车辆和垃圾物流,可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低成本、高效率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虽然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模式,但分类收集对于垃圾处理、资源回收等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知,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完善,分类收集和综合处理系统将互相促进,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在这一前提下,深入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的系统特性、运行规律,提炼总结适应我国现阶段及发展需要的系统模型和优化方法,将大大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水平。我国目前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基于这一前提,利用数学方法优化不同处理设施的数量和选址,优化生活垃圾物流在不同处理设施之间的分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 益.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见:张 益,陶 华主编. 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6~114
2 Barlishen K D, Baetz B W.Development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planning.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1996,14(1):71~86
3 Everett J W.Optimal regional scheduling or solid waste systemsⅠ:mode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6,122(9):785~792
4 Modak A R,Everett J W.Optimal regional scheduling of solid waste systems Ⅱ:model solutio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1996,122(9):793~799
5 郭广寨,陆正明,石 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的选择.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37~40
6 陈绍伟,郭广寨,陆正明.模糊数学决策法的改进及在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评价中的应用.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26~428
7 陈炳禄,王志刚,陈新庚.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物流管理方案优化.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11~515
8 刘常青,陈健飞.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优化设计及规划.资源科学,2003,25(4):68~72
9 陈炳禄,王志刚,陈新庚.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物流管理方案优化.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11~515
10 刘克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实践与探讨.见:张 益,陶 华主编.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工出版社,2002.253~258
11 陈朱蕾,黎小保,周 磊,等.堆肥化技术对生活垃圾预处理效果的研究.环境卫生工程,2004,12(1):11~13
关键词: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管理
Abstract: attempts through the recycling bin, Huangyan garbage collection point, toilet, garbage transfer station, garbage harmless disposal field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facilities management, actively explore the r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layou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period.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框架日益拉大,这对黄岩地区环境卫生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积极探索新时期条件下的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管理模式。
黄岩城乡环卫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厕所
黄岩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约有公共厕所33座,其中一类4座,二类26座,三类3座,一类厕所仅占12%。城区中还存在三座三类公共厕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街道乡镇区的公共厕所数量分布差异悬殊,部分乡镇镇区范围内没有设置公共厕所,这给外来人员带来了很大不便。乡镇及村公共厕所等级都较低,部分村还存在较多露天粪坑。
1.2垃圾废弃物收集点
城区垃圾收集点多为小型的垃圾房,密闭式,缺少排水系统 [1]。乡镇垃圾收集点数量较少,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中收集点。市区主干道废物箱设置基本合理,但其它街道及各镇区的一般街道地段设置间距过远或没有设置。另外,大多数镇的废物箱还缺乏必要性日常维护管理,存在质量较差、容易损坏等问题。
垃圾转运站
黄岩主城区共有18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其中9座压缩式、4座吊装式、2座拉臂式、3座简易式。11个乡镇中有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其余各乡镇均没有简易垃圾转运站
环卫工人作息点和环卫工人宿舍
黄岩区仅有环卫工人宿舍3处约200间左右,缺少环卫工人作息场所和工具间。长期以来从事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卫一线工人严重缺少集中点名、学习、更衣、避雨、停放小型车辆、工具和休息的场所。部分工人利用垃圾转运站或基层环卫机构作为休息更衣场所,大部分工人的小型清扫保洁、清运工具均要班前班后自行携带,遇到风雨或应急事务都没有地方躲避,这给环卫工人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黄岩区卢岙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于2007年9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一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总库容261万平方米,填埋场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场库区总容量87.6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350—400吨,使用年限约8年,于2003年基本填满。二期工程于2012年开始建设,预计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量为400吨,预计使用年限12年。
2 黄岩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2.1公共厕所
黄岩主城区各街道公共厕所配置数量须结合其未来的发展功能及对公共厕所的需求程度进行设置。东城街道是黄岩主城区,远期规划37座,需新建12座,其中一类8座 [2],二类4座。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也充分考虑其各自特点,进行公共厕所的配置与规划。同时,在商业区、市场、根据人流量适当增加流动公共厕所,以解决公共厕所紧张问题。
乡镇集镇区公共厕所数量应按公共厕所设置标准的下限配置。新建公共厕所应按二类以上标准建设。各旅游风景区应设置不少于2座公共厕所,等级达到二类标准及以上。在旅游业发达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公共厕所数量并提高公共厕所等级,从而使各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升黄岩区风景点形象。各中心村(行政村)至少设置二类标准公共厕所2座,可设置在文化中心或集市、候车区等人流集中地。各自然村因人口规模不一,因此可按服务区域进行公共厕所配置。建议逐步取消乡镇及农村的露天粪池。
垃圾回收箱
在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回收箱。中心商业街区,回收箱设置间距为80米。在主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有辅道的快速路如二环东路南延至黄长复线、黄长复线、世纪大道西延、二环南路、劳动路、二环西路、工业大道、北院线、站前大道等近期拟新建道路和主城区已有的主、干道侧箱设置间距宜为150米。在黄岩主城区逐步推行分类收集废物箱,新增加的废物箱以分类收集废物箱为主。
乡镇垃圾回收箱按照上述配置原则根据各乡镇总体规划中道路及广场设置情况进行配置[3]。在主干道、繁华街道两侧宜按80米间距设置,支路宜为300米。生活居住区、商业金融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间距适当调近。
垃圾转运站
东城街道现状有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其中有3座转运站因为建设年代已久,为老式的吊装式或拉臂式设备,压缩性能较差且密封性不好,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没有必要的绿化隔离带,夏季蚊虫孽生、气味难闻,环卫工人清晨就开始作业,人声吵杂,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周围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如电大路吊装式转运站,与电大路公共厕所合建,位于居民区内,跟周围居民仅隔一条小通道,每天环卫工人用小三轮车拉入的生活垃圾也经常会出现漏、滴现象,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近期应着手将这些对居民影响较大的老式转运站进行设备更新,转运设备更新为新型压缩式设备,并建设绿化隔离带。拟新建2座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占地面积分别为6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同时,为保证永宁江水面清洁和水面清捞垃圾的及时转运,可考虑将东城街道1号或2号垃圾转运站建设成水上垃圾转运站。对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的垃圾转运站设置参照具体情况考虑,新建、改造方式基本同东城街道。对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桥街道原有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并规划转运能力,设计为80吨/日。
大件垃圾处理厂
大件垃圾主要指废旧家电和家具,如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脑显示器、沙发、床等[4]。规划在黄岩区内形成电子垃圾的回收中心,形成对电子垃圾产生、收集、储存、处理以及再利用的全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的科学体系。同时应实现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并且,积极发展先进的拆解工艺技术,电子垃圾的拆解是相对于电子产品组装过程的逆过程。可考虑由台州市统一规划在整个市域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征地100亩,建造大件(电子)垃圾处理场,对大件(电子)垃圾进行拆卸、分类处理。
环卫工人作息点和宿舍
在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工人作息场所,以供工人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根据黄岩区实际情况,环卫工人作息场所设置标准近期取1个/1.2万人,远期取1个/1万人,每座环卫作息点相应的用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环卫工人作息点一般依托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建设。近期规划新建环卫工人作息点45座,远期新建11座,总数达到56座,规划总数小于公共厕所和转运站规划总数,因此,规划新建的环卫工人作息点与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合建,不再另外选址。
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此外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因此,建议卢岙里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以大力发展垃圾综合处理为主,综合处理厂由以下处理线路组成:对进厂原生垃圾进行适当的分选/分类或分流,再采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对垃圾中可利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加工和重复利用;对无法直接回收利用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处理或焚烧回收热能;对石块、砖瓦、泥土和焚烧残渣等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进行填埋处理。
城乡环卫体系的建设
环卫职工队伍建设
环境卫生队伍层次的高低是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前提,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卫生队伍的业务指导,逐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想道德、精神文明素质建设,树立“为人民服务”、“美化城市人人有责”、和“主人翁”的思想;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加强劳动保护,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适才选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加强管理理念的引导、法制宣传,完善法规,提高社会环境卫生意识。
环卫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卫生作业市场的开放,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盘活现有存量,实行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制度。凡委托环境卫生服务单位清扫保洁以及收集、运输和消纳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非公益,应按照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协议价缴纳服务费。加快环境卫生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境卫生实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保洁服务市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和生活垃圾处置市场逐步向社会开放,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环境卫生事业中。
环卫信息系统建设
构建覆盖黄岩主城区及各乡镇环卫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并配备绘图仪、数字化仪等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全面、实用、科学、新颖的环卫管理信息系统,黄岩环卫信息系统规划,包含环卫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保洁管理系统,渣土管理系统,垃圾处置管理系统,市容环卫投诉处理系统及综合信息查询与决策系统,并与黄岩区“数字城管”系统接轨。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据分析,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并通过对废弃的电池、废塑料等严重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回收及各种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结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向乡村区域辐射,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保障城市管理常态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黄岩区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管理的思考,希望对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发展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明.广州市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2]张瑞久,逄辰生.浅谈国外环卫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04)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垃圾;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每年也以较快速度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审视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系统地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路径,重构和完善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运作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如何在数字化的今天更好地寻求垃圾治理路径成为摆在城市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 相关概念
(一)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思想在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具体实现,即是运用信息共享的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物质城市数字化重建,据此整体研究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系统。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数字城市概念即城市信息化。它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王宏伟,2009)。狭义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传统的数字城市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实施和信息系统。其本质是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并在其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研究采用的则是狭义的数字城市的内涵。
(二)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城市垃圾,建筑城市垃圾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差异很大应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由各工厂直接或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放置于划定的地区。建筑城市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可用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多指人们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它伴随居民生活而产生,成分和产量也伴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研究主要是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要分析对象展开论述的。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城市垃圾治理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城市垃圾治理措施只能够在一种比较被动的情形下进行实施以便解决城市垃圾治理问题。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去面对城市垃圾问题,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或是尽量处于主动的位置。同时,现行的某些制度措施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制度上的局限,某些信息可能不被重视;内、外部评价所占比重不明确,绩效评价受政府内部掌控,透明度不高、操作不规范,中心的监督指挥系统负荷过载,实际运作中存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有了这些支撑和保障无疑会对我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 现代城市垃圾治理现状分析
从国外看,日本的垃圾治理主要将减量化作为垃圾治理的长期战略,强调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工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治理垃圾污染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三元管理”体系,实现垃圾综合管理。美国城市垃圾处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序列,垃圾卫生填埋、焚烧以及堆肥方式还仍然继续利用,但统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堆肥和路边分类回收、废物回收、庭院垃圾处理、餐厨垃圾治理等组成废物变资源序列,促使废物回收与再利用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新的时期,美国是一个既能够有效防止污染,又能够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正在得到快速提升;西欧国家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北欧也在迅速发展。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另外,现阶段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已在陆续出台。研究认为,有效健全中国的垃圾管理体系,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参照国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及处置的体系,建立一套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贯彻“4R”理念,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研究则在此基础之上从一个新的角度――管理与技术角度去探讨城市垃圾治理的新路径,目的就是为努力提高城市垃圾治理的效率和效益提供思路。
四 数字化时代城市垃圾治理的趋势与路径设计
(一)发展趋势
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垃圾的治理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会大大提高治理的效率。研究认为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或发展原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最优效率和最佳效益。目前国内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三部分:一是各级政府努力构建综合性数字城市发展平台及应用系统。其次是实现数字化与城市垃圾治理的有效对接;三是完善数字城市中垃圾治理的操作流程与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体系,能给城市垃圾科学化治理提供科学的保障。
(二)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路径设计
1.垃圾处理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
基于数字时代垃圾处理网络化的基本要求,垃圾处理网络化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而且是现行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构建垃圾治理的信息处理体系时机已趋于成熟,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进行规范化垃圾回收、运输、登记管理工作。所谓规范化就是要不断提高此项工作的效率性和可操作性,在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方面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操作与控制,不断提高垃圾回收的效果与效率,实现垃圾回收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二,不断创新完善垃圾运输实时监测技术。根据我国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对城市垃圾处理车进行编号,并安装卫星定位器,以便对其进行空间直观控制。此外,对城市固定垃圾处理池进行卫星定位器置放,通过卫星的监测技术进行定点管理等。三,垃圾处理登记管理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目前阶段,我们可以使用电子刷卡技术定位垃圾处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车的工作状况,为我们以后建立更为便捷的电子信息档案打下基础。
2.垃圾处理信息化收费体系建设
城市垃圾是个社会性的问题,问题由社会产生,理所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利用社会的力量进行垃圾处理工作。城市垃圾污染防治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来建设大量的无害化处理工程,所需要的建设资金原则上应当由国家、地方和受益者共同承担。研究以为,城市垃圾的清运处置费用可以通过资源化产品的出售、已封闭城市垃圾处理场地的地产开发、城市垃圾收费以及财政补贴等途径予以补偿。外部效应存的存在要求政府与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建立相互间的利益制约关系。简单来讲,包括以下几点:政府对于不同的获得城市垃圾处理权限的组织应该予以定期绩效评估,对有较大成绩的组织给与政府补贴或给予税收优惠;对其他组织和个人也应落实“排污付费”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开征城市垃圾费,以补充城市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的不足,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通过网络数据库则可以更快实现。
3.垃圾处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垃圾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更有利于垃圾治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对策。一是垃圾处理特殊许可证制度。另外就是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政府部门根据辖区内的城市垃圾管理目标,综合考量各区域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消纳量和区域发展规划等因素,确定每个区域城市垃圾的最大排放量;然后,通过发放城市垃圾排污经营许可证具体分配排放指标;同时,通过建立城市垃圾排污权交易市场,使排污权能够合法合理买卖。
4.垃圾处理信息化竞争体系建设
优化绩效的评价体系,虽然分出了内评价与外评价两方面,但是对于内外评价各自所占的比例应该做适当的安排,不能盲目操作。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监督的同时建立起合理的社会评价竞争体系,充分体现出公平性,不同主体不同对待,如做好对不同主体处理垃圾数量的统计、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奖励或是进行财政补贴等。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城市垃圾处理投入产出机制,实现社会资本资源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领域的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用。
(三)小结
研究主要是从数字城市发展和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城市时代垃圾治理路径进行了基本的分析,比较详细的理论基础体系并客观地预测了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和侧面,比较深入地说明了现有的城市垃圾治理的努力方向,即从加强管理制度与提升技术操作手段方面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提出了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垃圾治理的路径设计,也为数字化时代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城市垃圾、保护环境,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准备了思路。研究认为,数字化时代城市垃圾治理会有更好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6,43(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 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4] 梁勇等.数字工程导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永田.建设“数字城市”的设想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6).
[6] 王凤霞等.“数字城市”研究初探[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7] 王兆喜,方伟.城市公共管理的新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07.
[8] 金龙,赵由才.计算机与数学模型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 梁勇等.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10] 徐青.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11] 史旭晖,罗斌.用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城市垃圾管理模式[J].当代经理人,2006(4).
[12] 吉林省建设厅.年底前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J].长春晚报,2007.
[13] 田宇,孙建亭.湖北省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和对策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关键词:垃圾桶;丢垃圾行为;环保;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208-01
一、绪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数量也快速发展,垃圾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垃圾泛滥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其占据的领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宇宙空间,成为一个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
解决问题就要就其根源,研究人类在垃圾产生与处理过程中的行为、技术、方法等细节方面问题,提出适当有效的解决方案。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垃圾桶虽小,但必不可少,而且在改变城市容貌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设计方面也应当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或融合,或对比,垃圾桶的设计风格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个城市或地域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人处理垃圾的行为意识分析
基于丢垃圾人的本身行为分析,整个活动过程为:
制造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种类较多的是纸类、家庭废弃物、食物垃圾、塑料。其次是金属、玻璃、木制品纺织品。其中回收利用较大的依次是纸类、家庭废弃物、金属、玻璃、塑料、纺织品。
整理垃圾:人们在整理垃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细节的问题。例如,对于没有喝完的带有液体饮料包装,是否会选择在饮用完之后再扔进垃圾桶;扔垃圾时是否会将其分类整理好之后再扔进垃圾桶等。
根据以上现状分析可知,针对解决城市垃圾所产生问题主要从三个环节入手,即“制造垃圾”“整理垃圾”“处理垃圾”。
首先,脱离垃圾桶本身问题,中国公众意识与西方国家还仍有差距。人们处理垃圾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合理处理知识尚未达到一定的普及。
其次,据垃圾性质分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垃圾。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不可回收物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总之,垃圾的充分回收再利用,关键在于分类。
三、垃圾桶设计的具体功能要求
首先,垃圾桶就使用场合可分为公共垃圾桶和家庭垃圾桶。就盛放垃圾形式可分为独立垃圾桶和分类垃圾桶。就加工材料可分为塑料垃圾桶、不锈钢垃圾桶、陶瓷垃圾桶、木质垃圾桶、水泥垃圾桶和纸浆垃圾桶等等。就开启方式有敞口式、揭盖式、踩踏开盖、感应式等。
垃圾桶只与两种人打交道――丢垃圾的人和收垃圾的人。垃圾桶作为物质存在为这两种有意识的人服务,垃圾桶的功能形式应满足丢垃圾者和收垃圾者的需求。
(一)对于丢弃垃圾的人来说,垃圾桶需要满足的功能是:
1、具有明确易解的识别功能。包括如何吸引丢垃圾的人;如何使人明确其使用方法等。
2、方便丢垃圾的人准确规范地丢垃圾。包括垃圾桶的敞口大小、位置以及敞口形式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等。
3、在不同的场合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分类垃圾箱的应用决定与人们所在场合的活动性质及其频繁度。
(二)对于丢垃圾的人来说,垃圾桶应该具备的功能是:
1、垃圾桶的收集方式方便收垃圾者收集,应简单易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奥地利制成一种精确的垃圾收集车,能计算出桶内垃圾的多少,按量收集,算出垃圾的体积,据此收费,从经济上鼓励居民减少垃圾。
2、分类明细。分类垃圾回收处理是现在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的必然要求,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因此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垃圾桶分类等级,方便垃圾处理者的工作。
【关键词】环境工程;必要性;节能减排;建设
前言:本文将就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相应措施,期望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
1.1未及时处理城市污水
我国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径流污水。在这三个主要污染源中,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最大。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公共卫生设施、商业区卫生设施和家庭卫生设施。这些卫生设施中产生的洗涤污水和粪便通过城市的排水通道流人城市的地下污水区域。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工业日常污水包括大量难化解且腐蚀性高的废水,特别是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更大。除此之外,城市径流污水也是重要的城市污水来源,它具有非常显著的季节特征,并且成分十分的复杂。 就目前来看,这些城市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净化,导致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在新城区建设和扩张时,没有及时处理好新的开发建设和旧的城市雨、污水系统的关系,造成旧的污水系统无法满足城市日新月异的开发建设的需要,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城市景观绿化水面的污染尤其严重。
1.2 未及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垃圾,使得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产生于商场垃圾、生活垃圾和餐饮服务业中产生的垃圾,这些生活垃圾日产量非常巨大,如果没有及时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将严重的影响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未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及时处理,成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一)资源与环境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与资源的耗费是离不开的。但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将面临能源枯竭的境地。当前伴随着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更是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人们已经花费的高昂的治理费用。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消耗资源与原料,因此实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和建设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更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态家园的需要。假如我们当代城市建设,只是一味的搞粗放型发展,浪费与消耗资源,并不顾对环境的破坏,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健康状况恶化、城市竞争力减弱的问题,更是让后代子孙面临无法生存的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利用科技创新和进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已迫在眉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长期保持繁荣昌盛的战略性问题。
(三)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有之路。但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总体系统规划,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更是一片空白,致使在城镇化进程,导致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果一味的进行粗线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不仅不能体现城市灵魂和形象,更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美学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在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法规,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路线和途径,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机构,生态城市建设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监督、奖惩措施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其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当前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和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污水回收利用工程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现象,现在处理污水需要将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不断形成点源、面源以及区域这三个不同层次中水回用循环体系,将城市污水资源的总利用率进行提高。同时,针对学校、宾馆、家庭、政府机关等相关生活过程中产生污染不是太严重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达到基本用水水平后,可以用于绿化、景观、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
(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实施综合管理,制定严格措施,防止废弃物乱丢现象。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固体资源的循环利用。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围城、工业废物堆积的现象,还应该建设垃圾处置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消除各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立废物回收利用系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工程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采取节能减排,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行业来说,要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四) 鼓励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城市生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管理问题。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态理念和素养。建立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制度,普及环保理论、环境伦理、环境国情省情市情、环保政策和法律等生态科学知识,树立环境友好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切实提高公民的生态理念和素养。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社会舆论及公众举报,对污染者、生态破坏者以及执法者施加压力,由此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把公众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经常性组织环保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培养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调动群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利益机制,建立环境诚信制度,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监督权、议政权和索赔权。建立以走访、问卷调查、听证会、座谈会等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反馈公众参与意见,使公众参与到政府环境政策和规划的编制、城市环境立法工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增强公众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了解,把建设生态城市的决策,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结语
综上所述,把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城市结合起来,是加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通过环境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生态城市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业污染;策略
中图分类号: S2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农村地区在面源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持续推进生态乡镇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一)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很多乡镇企业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存在偷排、超排等行为,对周边农村地区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二)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农村地区生活、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产生量与城市逐步接近,难以自然降解的成分也不断增加,远远超出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逐年增大,绝大多数村没有建设完备的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三)种植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我市多数乡镇是传统农业乡镇,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耕作水平的提升,广大农民一方面通过塑料大棚等方式,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不断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化肥和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约在30%左右,大量的化肥没有被植物充分吸收和利用,污染了土壤环境,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积累作用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四)养殖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传统的养殖是以农村副业的形式出现,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作为农家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水大量增加,相关存放、处置设施不完善,在部分养殖业集中的区域,养殖粪便和污水随意堆放和外排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仅污染水体和大气环境,畜禽粪便中所含的病原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染防治上面,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还未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没有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造成农村环境历史欠帐较多。部分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较为淡薄,为了追求更大的产出和效益,往往是一味增加农药、化肥和农膜的使用量,对因此带来的环境危害却置若罔闻。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基础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现行法律大多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目前农村地区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协调、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三)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
由于受机构、编制、人力和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全市环保系统还未建立起与农村环境工作形势相适应的工作队伍。全市绝大部分乡镇没有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少数乡镇虽配备了1-2名兼职人员,但存在业务能力欠缺、工作体制不顺等情况,难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配套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极低,大量农村生活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
(一)切实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
(二)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农村污染情况各异,各乡镇应当认真调查辖区内农村污染现状,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污染防治道路。一是深入推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大环卫”格局,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将农村地区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妥善处置。逐步建设专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二是统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生态乡镇(办事处)、村创建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水、气环境质量。三是着重做好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少污染、无污染的企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三)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投资保障机制,在现有市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金支持规模,着力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入。二是逐步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制度,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资金支持措施,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运行管理机制,广泛带动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确保整治效果。三是全力实施好“以奖促治”、“连片整治”等资金项目,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争取资金。
(四)认真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开设农村环境保护相关培训课程,分期分阶段对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级领导干部进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培训。二是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农村中、小学教学计划,引导农村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习惯,带动并影响整个家庭提高环境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公布与农村有关的环保法规政策、环境执法检查情况以及环境质量状况,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克斌.农村生态文明与社会稳定——以农村环境纠纷为视角[J]. 农业经济.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