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13:46
导语:在茶文化的精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茶文化 公关传播 意义
一 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较而言,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领域而言,茶又贵为兄长,能入俗家之门,可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应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也跨越了国界,广传天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 公共关系传播
1.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公共关系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同组织的内外部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完整的、系统的活动,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传播的手段也是多样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是复杂、多元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多层次的传播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公众,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采用多种的传播形式,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面,使更多的公众接收到或向组织反馈信息。
2.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双向传播活动对于主体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其次,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传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
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接待贵宾,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这个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而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为公关媒介,让公关者把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形式传播出去,其在当代公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渗透,国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忘记自己文化的精髓。现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数人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茶具和茶礼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简化甚至是抛弃了这些东西,实质是抛弃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说明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做得还不到位,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将其弘扬广大,使海内外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文化。所以说,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需要通过公关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吸取其精华。
四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为世界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是万病之药”。在当代人们称之为天然的健康饮料,日本人称之为长生不老的仙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是“绿色”饮料和“绿色”食品,而茶就是纯天然、安全、保健的饮料。宣传茶文化,进一步提高茶的“国饮”地位,通过公关宣传,积极倡导以茶养生,让更多的人爱饮茶、会饮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体质。
2.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过举办公关活动,如茶文化节等,将其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引进外资投入,兴建茶文化景点,使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越省界、国界,广交天下朋友,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传统,赋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自己对茶的喜爱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弘扬中国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4.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茶具、茶礼的应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5.进入现代社会,茶是一种生活的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饮茶来放松心情,找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6.帮助下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馆、酒吧等舶来品充斥着饮食、娱乐市场,被一部分青年、白领青睐,已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久而久之,则会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国的茶人、茶文化爱好者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咱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为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饮料,而且在茶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我国茶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光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关系传播的推动,同时,公关传播也会更有力地体现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5)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
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现代足球精神;“殊途同归”
茶文化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不仅仅是一种烹茶饮茶方式、待人接客的礼仪以及修身养性之道,而且形成以“和”为精神内核文化形式,陈香白教授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1]。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每年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不胜枚举,尤其是足球世界杯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足球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项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产生于近现代的英国,使得足球在近现代文化洗礼中形成以和谐精神、个人素质、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等为内容的现代足球精神。这一精神与茶文化所注重以自然、和谐、包容、拼搏、团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相一致。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1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国茶文化从内容上来说,注重饮茶者人格上的完善和精神上的享受,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现代茶文化的内容凸显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本节从儒家和道家角度分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生活,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其思想的精髓,古人从天地万象之自然变换之中提炼出人生哲学,进而成就为了人生最高的道德性智慧。“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中”即是指“自然适度,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自然法则;“和”即是有序、和谐,万物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对人类来说就是符合法度思想、言行,情绪在合理的范畴内,不至于失控。“守住中庸之道,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强调培植人的韧性、知足、甘于处下的品质。“礼仁”是中庸的关键与核心,中国茶文化将儒家“中庸之道”的人生观、处世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茶道不仅仅在于待人接客之道、修身养性之方法,更是关键之处在于对“度”的处事哲学的把控。茶性平和,煮茶、喝茶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取水、火候把握、茶叶量的多少,冲泡方式、氛围的营造等等都需要重视,只有灵活掌握技术,熟能生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泡出好茶;其次,喝茶可以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在饮茶之过程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利于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在中国饮茶是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这体现出友善的精神,团结的意识,“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体现君子之德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酗酒打架之事,却很少遇到常喝茶打架。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意在强调和谐之美自然本性,淡泊名利的茶道精神,这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共荣。《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一是指摆脱外界的影响,二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有遵守规律才能体悟万物的生命之美[2]。道家这一思想影响着茶道的理念精神和道德观念,虽是体现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超脱社会的处事哲学,但其中蕴藏着崇尚自然、简朴的真善美的人生理念。这与足球运动以及各种体育运动不允许使用兴奋剂,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运动员进行竞技赛事,也即是(《老子》六十四章)所言唯有处于和谐、纯真的状态中,世界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3]从古至今中国茶文化不断丰富社会的人文精神,历朝历代都构画茶文化的形式,成就了不同阶段茶文化的特点,但其内容相同都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这一理念在依旧是近现代社会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2现代足球精神分析
现代足球精神是立足于现代足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现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形成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现代足球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现代足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其现代精神的内容也融合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足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运动,非常注重技巧性的运用,首先运动员不仅拼体力和力量还要斗智斗勇,赛场上足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足球运动员既要见招拆招,又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出奇制胜,因此,运动员要发挥拼搏、坚持、克服种种困难的竞赛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获得好成绩。其次,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进而形成了一种社会需要,推动现代足球成为一种职业,成就一种文化,缔造了一种精神,要求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一种团结友善的人文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公平和谐的竞赛精神,这些精神都源自于球员个人素质的体现。第三,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旋律,因此,现代足球被称之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中,各国似乎将足球上升到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如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牵动了多少人、多少国家的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进入决赛、取得世界杯的冠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荣誉,是本国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4]。从这里我也可以看出现代足球的第四个精神体现,将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民族以及国家精神和谐统一在一起。从简短的分析中,我们便能看出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公平公正、团结等人文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下文将重点概括两者的共通之处。
3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茶与足球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从文化形态上来讲,茶文化处于静态文化,现代足球运动属于动态文化;从表面上看茶与足球形成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很多人认为茶与足球没有共通之处,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从两者文化内核来考虑,茶与足球确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3.1和谐精神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和”,不仅仅是儒家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中庸和谐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现代足球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的产物,对精神生活有着高尚的追求,在展现力量与智慧的舞台上表达了运动员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奋力拼搏,其最终表现为在激烈的对抗中追求人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现代足球精神的精髓;在技巧的运用方面也体现出茶文化“和”的思想中对“度”的把握,对平和心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赛场中发挥实力。在这些方面,现代足球精神与茶文思想在和谐精神上达成了统一。
3.2个人素质要求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待人接客的礼仪,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因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的为人处事之风格,用现代通俗语来说,茶文化有益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帮助现代人解决精神困惑和消极情绪,能够使人的心态趋于平和。现代足球俨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对运动员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与队友的团结友善,互相配合、协助,甘于奉献,诚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竞赛对手以礼相待、以诚相见,用实力与能力和对手叫板。
3.3爱
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和”为中心的茶文化精神,其最终代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结,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茶作为中国文化与公共外交进行预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终浓缩为一“茶”字和一青花瓷茶瓶,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到的精神内涵,既体现出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共处国与国相处基本原则,也表达了华夏子女的爱国情结,对民族的感情。同样,现代足球精神也包含了强烈了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前所述,现代足球运动不再仅仅是对身体活动的超越、挑战等层面,而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精神。我们经常看到球员进球之后的狂热、球迷的疯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呢?从小处说是个人荣誉,从大处着想便是为国增光,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的兴奋,这种兴奋远比个人荣誉让人感动。
4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越发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趋向,纵使各国政治、经济竞争的激烈,但世界文化“和而不同”局势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各国存在文化差异,但在文化精髓方面存在相似性或一致性。笔者分析中国茶文化精神和现代足球精神的基础上,发现两者在精神内核上呈现出“殊途同归”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加以讨论、研究。
作者:吕彦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刘勇,陈东九.道家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启迪和借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101.
关键词:茶文化;健康保健;思想道德教育
茶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最无私、最美好的恩赐。茶的品饮之道以宽为其体,茶的品味之道以和为其魂。茶文化之中既包含了以茶示敬之仪,又包含了以茶养廉之义,同时,亦包含了以茶明伦之志,并且,更包含了以茶教化之理。
1茶文化崇高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
1.1茶文化中生态自然的和谐
所谓道法自然,茶依自然而生,集天地之美,蕴超然之气,独得自然和谐之机。茶之一物,深刻蕴含了天地有大美、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的自然哲思。大自然本就是和谐有序的浑然一体。而茶荈则孕育于自然,凝聚了生态自然中的山川之灵秀,与日月之精华,因此,茶荈既是大自然和谐产物,又是大自然和谐的表率。和谐既是中华民族弘传了数千载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所在。儒释道三教都将学究天人之际的和谐,视作一种最高的智慧与境界,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辩证思维精要,这种辩证思维精要,恰恰与茶文化的内涵不谋而合,同时,二者之间皆存在着在道法自然方面的与自然至理的深度融合。
1.2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之一字,草在上,木在下,而人居其中,由此可见,茶文化其实是一种人在草木间的悠然禅意,人即便是栖身于闹市之中,啜一盏茶亦能得人在草木间的山水之韵。显然,这种人乐活于草木之间的物我玄会的和谐,才是茶文化的至高境界,同时,这亦是人与自然一期一会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茶文化既饱含着生态自然的自体和谐智慧,同时更饱含着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和谐智慧。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孜孜以求的一种崇高境界,这种崇高境界以返朴归真,融于自然为根本诉求;以学究天人与自然达致的精神统一和和谐为基本标准[1]。在茶文化中,取材于自然、畅饮于自然、乐活于自然才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1.3茶文化中的人本和谐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渊源薪火相继达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礼仪的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性灵魂,其中的思想道德承袭更是礼仪美德之中的精髓,而茶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礼仪美德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草木间联结起了茶与人,事实上,人与社会其实更有着诗意的牵系与禅意的联系,数片青叶所承载着的又何尝不是一碗清香四溢的人生,此即所谓饮茶知味。由此引申开来,即是一种人自我本体的身心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茶之清能够成就为人之清与为官之廉,其次,茶之和则能够实现个体与他人的和睦、团结、友爱、理解,最后,茶之礼则能够完善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化的融洽与和谐。
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2.1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协作精神感召影响
茶文化中的和谐为本,既是以一心融于天地万物的负阳抱阴,又是我中华各民族一体和睦的相亲相爱,同时,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相依相存。对于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而言,未来工作过程当中,必然要较其他专业更频繁地与社会打交道,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之中,礼仪自然首当其冲。社会交往中的个人礼仪,是衡量个体道德程度、思想深度、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以茶道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作为健康保健专业同学的思想行为参照,能够使得同学们以茶道通晓人道,学会并懂得尊重之道、思考之道、取舍之道。尤其是茶文化中的一味同心的团结协作精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在茶道的表演实践过程当中,我们知道,通常需要多人紧密合作方能更好地完成,在合作过程中,亲密无间的团队意识与精诚合作的协作意识更是增强同学们相互之间紧密团结的金钥匙。
2.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境界影响
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物质文明,而且更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精神文明。中国的茶文化在其数千年的传承历程中,早已形成了围绕着人、水、器、艺、境、茶六要素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置身于闲适自然之境,取自然纯静之水,以自然锻烧成就之器,煮清香芬芳之茶,品怡情怡心之韵,全身心地融入到茶文化的秘境,真切地感受由自然传递至茶,由茶传递至人,由人传递至整个社会的那种整体和谐、整体愉悦、整体温馨的无上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不仅自己可以在沉浸于茶文化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受益,而且亦能够由同学们向周围以一盏清茶传递茶文化的馨香于世人。中国的茶文化之中,有着太多的可供健康保健专业同学汲取的思想道德教育精粹。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大系之中已是势在必行,茶文化中的乐活精神,更是能够赋予同学们以茶道领悟生命,以茶道缓释人生,以茶道增进沟通等其他学习过程中所无法体悟到的人生真谛。
3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3.1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有着正能量引导的影响,同时,茶文化所潜移默化熏染陶冶的情操,更能促进同学们的精神境界与审美修养的全面提高。而茶文化中的礼仪的运用则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收获一份茶文化中的冲淡宽仁的礼仪精神,以及纯洁雅致的性情本真。对于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不仅应关注身体的健康保健,而且更应关注心灵的健康保健,在人生的许多关键时刻,在人生的许多成败瞬间,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恰恰就是人的心灵,亦即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由此可见,茶文化的陶冶情操的身心综合修养的运用,将为健康保健的同学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并且,从健康保健的视角而言,身心双健才是一种真正的健康状态。而茶文化透过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对心灵的滋养则更加能够令同学们保持平和、喜乐、慈悲的心境,从而形成一种逆境中不屈服,顺境中不失足的坚忍、顽强、愉悦、昂扬的心志与意志[2]。
3.2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教育不仅应着眼于知识技能,而且更应着眼于对知识技能起内驱作用的人文思想素养与心灵世界的本质提升。茶宜静而唯宁静方能够致远,茶宜淡而唯淡泊方足以明志。大学时期既是大学生朋友们心志与意志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的极为重要的与社会开始反复交互的调试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从表象上而言可能是意气风发的,但是从心理层面而言,则显然仍处在整个世界观建构的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新时期新常态下扰动因素较多,因此,在这一至关重要的阶段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都极有可能侵蚀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可见,在这一举足轻重的阶段中,运用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涵养的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帮助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建构起正确的世界观,显然对于完善大学生朋友们的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进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化过程之中,同学们更宜学习,学习茶的既芳且芬;更宜学习茶的馥郁内蕴;更宜学习茶的轻标敦本[4]。
4结语
茶文化中深刻蕴蓄着个体思想道德涵养,与社会和谐大同的教化旨趣。而道德涵养与和谐大同显然最能够体现,亦最能够代表茶文化的精髓。在数千载的诸家思想的共同灌溉之下,茶文化与诸家思想的深度融合更使得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核心思想为基础,由个体思想道德的自觉觉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将使得茶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思想光华。同时,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亦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弘扬茶文化,并将茶文化不断地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显然是一种必要的双赢式做法。
参考文献
[1]张娟玲,李秋红.探究茶文化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0):229-230.
[2]张燕.茶文化和思想道德关系略论[J].福建茶叶,2016(7):340-341.
关键词:钢琴曲;《采茶扑蝶》;艺术特色;文化创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重视,对音乐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们思想境界提高的表现。钢琴曲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曲调,钢琴曲优美动听,音质独特。由传统民族音乐《采茶灯》改变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将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相结合,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人对茶的热爱根深蒂固,这首钢琴曲用优美的旋律展现了采茶的场景,带给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感受。《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蕴含着中国茶文化的民族特色,传递的是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对钢琴曲《采茶扑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其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创意进行了分析。
1钢琴曲《采茶扑蝶》的简介
钢琴曲《采茶扑蝶》是刘富安先生创作的,这首钢琴曲改编自传统民族歌舞《采茶等》,这是福建闽西地区客家的传统民间歌舞。这首钢琴曲吸取了原有曲调的轻快节奏,旋律优美,曲调高昂,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钢琴曲。采茶歌舞是我国民间传统舞蹈,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歌舞也是南方地区的主要舞种。《采茶灯》不仅有优美的曲调,还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茶农在劳动的过程中的快乐场景,茶女在茶公和茶婆的带领下,随心所欲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众茶女在采茶的休息间隙,还扑着碟,一片欢乐的景象。这种类型的采茶舞多是在传统节日中表演的,为节日增添热闹的气氛。一般的采茶舞又分为正和倒两种,正采茶歌舞多用抒情的方式,歌唱的部分比较多;倒采茶歌舞则节奏更快,更活泼,曲调更欢快,这一部分重视舞蹈。在钢琴曲《采茶扑蝶》中,分为采茶和扑蝶的场景,茶女们在休息时,看到被茶香吸引而来的蝴蝶,嬉戏追逐的场景,所以整个钢琴曲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2钢琴曲《采茶扑蝶》艺术特色
2.1音乐素材的艺术特色
钢琴曲《采茶扑蝶》在传统的采茶歌舞正采和倒采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扑蝶的部分,在音乐素材方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将传统采茶歌舞的元素提炼出来之后很好地运用到了钢琴曲中。钢琴曲《采茶扑蝶》在原有的采茶歌舞的曲调上利用钢琴的音效创作出加强音效的效果,带给观众更强的听觉享受和更加浓郁的民族特色,突出了钢琴改编的效果。无论是音乐的题材还是风格和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让观众在聆听时感受到福建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钢琴曲《采茶扑蝶》特殊的选材和主题,更加具有文化和民族气息,为钢琴曲增添民族色彩和韵味,更加具有画面感。
2.2音乐调式的艺术特色
在音乐的调式方面,钢琴曲《采茶扑蝶》采用了很多传统民族调式,具有清晰的钢琴曲的轮廓,让《采茶扑蝶》的情感更加丰富。在钢琴曲《采茶扑蝶》的和声部分,利用强大的结构和形式,对客家文化的传统音乐进行改编。用钢琴的音调展现音乐的节奏,转换曲调,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作为歌曲的铺垫,利用钢琴的高音区进行主题的强调,从而使整个曲调跌宕起伏,对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进行再现,对民族曲调进行创新和体现。采用钢琴特有的调式,与传统民族音乐相结合,让传统民族音乐更加开阔和宽广,更加有气势,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和听觉享受。
2.3民族精神的艺术特色
钢琴曲《采茶扑蝶》采用有特点的组成元素,将民族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民族精神是钢琴曲《采茶扑蝶》的重要内容,《采茶扑蝶》采用单三段体的方式,象征着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在钢琴曲的开始部分,利用钢琴的曲调对打击乐进行模仿,将听众带入活泼的气氛中,体现出采茶歌舞的特色。在音乐方面对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模仿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歌曲的场景,让音乐更加动听。钢琴曲《采茶扑蝶》是对传统采茶歌舞的成功改编,展示了民族特色和精神,对民族音乐的发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钢琴曲《采茶扑蝶》文化创意
3.1将歌曲与采茶情景相结合
钢琴曲《采茶扑蝶》利用无形的歌曲与采茶的情景相结合,利用优美的曲调和欢快活泼的旋律,带给人们美好的联想和精神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劳动的快乐场景,被采茶过程中的嬉戏玩闹所打动,想象出众茶女采完茶之后扑蝶的画面,从而随着曲子忘记烦恼和忧愁,感受着收获和喜悦。钢琴曲《采茶扑蝶》中传递出的青春灵动的气息和律动,让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心灵受到触动和洗涤,从而达到精神的享受。钢琴曲《采茶扑蝶》利用与茶文化创意的结合,带给人们全新的精神感受,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钢琴曲《采茶扑蝶》将歌曲与采茶的场景相结合,突出身临其境这一创意,利用音乐技巧的处理,勾画出采茶场景的画面,仅仅通过音乐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段落,让人们感受到歌曲中故事情节的变化,眼前出现一幅幅欢快的画面,融入采茶和劳动的气氛以及劳动后休息扑蝶的愉快情景。
3.2通过高雅的钢琴表现通俗的事物
钢琴曲《采茶扑蝶》通过高雅优美的钢琴艺术,表现出淳朴的采茶扑蝶的场景。利用钢琴的欢快明朗以及高亢激昂,带给人们振奋和喜悦的享受,从而感受到采茶场景的轻松愉悦以及现场的快乐。通过采用扑蝶的轻松画面,让都市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远离心里的嘈杂,享受到自然的安宁。高雅的钢琴与通俗的采茶题材相结合,传递出劳动人民的欢乐以及勤劳的朴实品质。利用这种题材反映出劳动人们的思想内涵,用通俗易懂的内容,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这种形式与茶文化也是十分贴合,茶元素本身也是高雅和通俗共同存在的,采茶这种场景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一种亲切的感觉,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到歌曲营造的氛围中。
3.3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
钢琴曲《采茶扑蝶》运用高超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创意,展现出了劳动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其中扑蝶的亮点反映出生活的乐趣和活泼的气息。这首钢琴曲旨在表现人们自由快乐的精神追求,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些对于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时间感受和接触。通过钢琴曲《采茶扑蝶》展现出乡土的宁静气息和茶乡的秀美风景,表现出当地劳动人民生活的淳朴和真挚,这得益于茶文化的熏陶,也是茶文化乐道精神的体现。通过采茶的场景表现出生活的哲理,借助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来感受人生,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体现出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钢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丰富的音乐层次和不同的部分,将采茶的协作场景以及扑蝶的欢快场景真实地还原,将无形的音乐与有形的画面相结合,调动听众的想象力,突出情感表达,让听众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3.4体现出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钢琴曲《采茶扑蝶》通过音乐的形式体现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精髓,这种思想精神也反映在劳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劳作中。钢琴曲《采茶扑蝶》通过劳动人们在采茶过程中的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精神展现出劳动的欢快场面,将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和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所讲究的和谐。无论是在钢琴曲这种艺术形式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作为指导,反映出中国文化的深厚,体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曲《采茶扑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创意,无论是从音乐的技巧上还是在调式的运用上,都将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利用音乐形式将采茶的场景完美的呈现出来,展现出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朴实,反映出生活的真善美以及茶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优美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带给人们无限的联想,带领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进入纯净心灵的美好世界,感受自然的气息和安宁,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洗涤。
参考文献
[1]叶碧青.浅析刘福安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60-62.
[2]吴红叶.龙岩“采茶灯”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06:118-119.
[3]陈志强.试探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之“扑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116-119.
[4]秦杰.《采茶扑蝶》音乐特点及美感体验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4:265-266.
[5]朱琼.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征[J].福建茶叶,2016,02:242-243.
[6]祁亚楠.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茶文化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6,07:123-124.[7]许慧.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13,10:45-46.
[8]习英.从传统中丢失了“集体舞”精髓——从福建民间舞《采茶扑蝶》看从传统中失去了的集体舞精髓[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202-204.
[9]周正昌.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征[J].音乐大观,2014,04:119.
试想赏画品茗,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最近,三和名茶特意推出了一款“盛世茗典”纪念茶,茶品和画品相得益彰,可谓茶人茶画茶心的完美结合。
专家鉴茶
茗典与珍著的结合
此款极品铁观音选取自海拔800米的正宗红心茶树之上,由“世纪茶王”吴荣山先生亲自调制。经过每年一次的精心烘培,再将不同年份的铁观音相互融合,才成就了这陈年铁观音的极品――“福韵”。铁观音的经典之品配以中国著名书画家张尚明先生的《茶经图》限量复制版,“盛世茗典”全球限量发行2008套,一盒一号并配收藏证书,且有两位大师的亲笔签名,可谓世间珍宝。
“三和福韵”的外形
“三和福韵”选用上等鲜叶,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精心调制并秘藏。其茶条卷曲、壮结、沉重。陈年铁观音虽不显当年的翠绿,然而仍有较强的光泽,有着独特、细腻的陈香,深深地嗅还能闻到陈年韵香。
“三和福韵”的口感
品茗“三和福韵”,茶汤入口温顺、柔软;回甘甜,且香气犹长;其滋味重,口感醇厚、饱满,属浓香型。十泡过后,嘴中有着如铁一般的独特韵味,久久不散!“福韵”适合“茶鬼”饮之,如陈年老窖,陈香袭人。
《盛世茗典》的收藏价值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内容丰富、翔实,被后人奉为“茶文之经典”。而《茶经图》则以茶界圣经为“剧本”,以其鬼斧神工的绘画技艺真实展现了“茶的大观园”。从茶史、制茶、茶禅、茶艺、茶俗等不同角度看到完全不同的茶世界,真正演绎了“茶画合一”。
赏茶画怎可无香茗?陈年秘藏铁观音“三和福韵”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三和福韵”口感柔软、顺口、,堪称茶叶极品中的经典。同时,《盛世茗典》中的《茶经图》和“三和福韵”分别是由张尚明和吴荣山两人共同签印的,同时附赠的收藏证书亦有二位的亲笔。
两者双璧合一,价值不言而喻。
茶人评价
房地产公司林明先:“《盛世茗典》里集中体现了茶神陆羽名著《茶经》的思想精髓和茶叶中的精髓,这对于我们搞企业的人来说很有教益。每个人都是一道茶,拥有茶的特点,所以,品人如品茶。很多人都喜欢铁观音,品铁观音的时候,就如同在品情人,距离远点是‘淡香怡心’,距离近点是‘浓香提神’,品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那么美妙。再说《茶经图》,虽然说的是茶,但是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身在商海中很多东西都是融会贯通的,图中阐述的那种思想是穿透心灵的,现代企业领导有时候缺乏的就是这种气度!”
商贸公司刘峰群:“我打算给我最好的朋友送一盒《盛世茗典》,我感觉它可以见证彼此的珍贵情谊,还可以寄托吉祥的祝福,新年快到了,我要给他一个惊喜!”
退休干部姜宝华:“我一辈子就喜欢喝茶,也读了很多关于茶的书,就是没看过茶、图并文,我今天有幸欣赏《茶经图》真是三生有幸,回去我也一定要买一盒。不但因为我喜欢它是世上唯一的《茶经图》和陈年极品铁观音,能永远珍藏,还因为我喜欢它的品位和文化。”
相关链接
吴荣山:茶人茶画茶心是相通的
吴荣山是一位一直潜心于茶叶的青年企业家,他制作的茶叶在2000年举办的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剑斗杯”茶王赛中,荣获铁观音金奖,也因此被誉为“世纪茶王”。
“茶文化,做不完的产业,其市场深不可测。”吴荣山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他对茶道精深的感悟。他对茶文化的研究从没间断过,遍访名师,虚心求教。从1995年成立“三和企业”以来,吴荣山不仅把推广茶文化作为市场的需要,更作为一个茶人的责任,“茶画结合”便是他尝试的一个新鲜的形式和突破。在他看来,茶作为纯粹的物质商品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必须结合中国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茶文化,让茶本身具备超出物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其价无穷且有意义。
“茶人、茶画、茶心是相通的。”吴荣山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张尚明:中国画茶第一人
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亦随其发展而衍生。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亦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涉及到的领域亦越来越多。其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茶文化德育不同于普通德育课程,其内容更丰富,也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课程,既是丰富德育课程的体现,也是推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德育;大学思想教育;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并且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内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于历史而言,茶文化因岁月的沉淀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感;于大众而言,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不管是对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影响,还是基于高雅的艺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既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又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茶文化中的德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人格、形成优秀品质的理想途径。在大学教学中,常常会以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将茶文化教学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思想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有记载,茶因其“性俭”而适宜“精行俭德”的人。在《茶十德》中,也有关于茶的功德记载,其中包含着茶礼、茶道等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以茶寄情,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品茶既是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即以茶明志,彰显茶德。关于茶文化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打磨后,今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许多人研究茶文化,深深被茶文化所吸引,在茶文化的领域里,探索各种各样的哲理、知识、艺术以及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理论具有广泛的渊源,而且包含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在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内均有诸多渗透,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人精神则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普及茶文化,则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1.2激发民族自豪感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最初的发现一路走到今天,茶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是通过中国的茶叶流传至世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人由于酷爱喝茶,因此大大减少了酗酒的几率,身体更加健康,茶的保健功效亦毋庸置疑。中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而且口味地道,质量上乘,多远销海内外,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国因茶而自豪。
1.3修身养性
人们喜欢品茶,不仅是由于茶的味道,而且还因为茶可以提神,使人可以更加精力充沛。茶本源于自然,品茶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中国的茶道十分受到道家推崇,讲究天人合一,饮一杯茶,感悟人生。人生亦如这一杯茶般,有从热转凉的过程,也如这茶叶般起起伏伏,荡气回肠。许多失败都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奋斗的意识。这就是茶的修身养性,也十分适合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坚定意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1.4陶冶情操
茶作为大众喜欢的饮品,其意义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或保健品,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出现。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拥有更高的品味,无疑是很多人的向往。实际上,茶与中国的诸多领域学科息息相关,四通八达。君子饮茶,更能彰显翩翩君子之风;认真品茶,细细回味,亦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灵。品茶即品人生,缔造精彩的人生与高尚的人品分不开,茶之美德,恰恰是人之品德的最佳体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茶文化,通过茶文化陶冶情操,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性。
1.5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多人不怪”。茶文化中的茶礼是一门学问,也是礼仪中的精髓。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关于泡茶有许多礼数,水好、茶好是关键,奉茶的茶具也通常十分精美,与茶叶的质量相得益彰。而且,如何端茶,倒茶也关系到礼貌。中国的茶礼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修养的体现,与做人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提倡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端茶、泡茶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谦谦君子作风,文明有礼。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包罗万象,如何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展,方能逐渐形成效果。现代大学生很有主见,而且十分有个性,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则会很容易走弯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有效开展,方可见效。
2.1设置茶文化课程
在高校教学之中,可以设置茶文化课程,以选修的方式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在课堂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茶文化知识一一陈述,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对茶文化课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从茶的起源讲解,沿着历史的脉搏一一进行。当学生对茶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茶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推荐学生看与茶有关的典故,文学作品,诗歌,茶叶知识等等,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
2.2设立茶文化实践基地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于茶文化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那么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立实践基地,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更加深刻。高校可以设立茶艺培训中心,或开设茶馆,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在茶馆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在纯净的校园中开设茶馆比较创新,既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普及,又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2.3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不同层次的茶文化调查研究。如有的学生可以针对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的可以针对茶品牌推广,有的可以针对茶文化的风俗习惯,有的可以针对茶中国茶文化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研究。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茶文化调查研究时,都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
2.4组织茶文化社团表演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于茶文化领悟得更加深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和表演,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活跃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和表演中掌握茶文化,熟练运用茶文化。关于表演,可设定茶艺表演,学生身着漂亮的茶艺服饰,进行茶艺表演,既可以展现自身才华,还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索与追求更加执着。
2.5设立校园茶文化周
在校园中积极推行、普及茶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使茶文化常态化。在校园中设立茶文化周,使大学生可以学习茶文化知识,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茶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现状,以及茶文化在世界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宣传茶的保健知识,使学生养成品茶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体更加健康。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中,通过表演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到茶文化的巨大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品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之修身养性,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寻找品茶的意义,感悟人生真谛。通过品读茶文学作品和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可以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需要各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众多教育中,“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在课堂中机械灌输,鲜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而茶文化课程却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新的诠释,其中的德育功能既丰富又新颖,而且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校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修身养性,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颜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2(4):89-92.
[3]孙传新,陈锋,杨洋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962-965.
[4]古力泥沙•麻木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66-167.
[5]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6):13-23.
[6]董同彬.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1(12):102-103.
[7]郑小红.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经济师,2008(2):118-119.
关键词:奥运精神;中华茶文化;和平友爱;公平公正
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来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对人力量和健康的追求是奥林匹克运动发源的基础,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竞争与拓展精神。随着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逐步发展,已经从追求挑战极限、突破自身发展到追求公平竞技、和谐共存,和平、友谊、团结成为奥运精神的主题。自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开始,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茶作为一种特殊载体,承托了大量中国文化,衍生出以和平与友谊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茶成为“和谐”的象征。近百年来,承载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寄托中华文明的茶文化在文化接触中相遇,文化主题的相似,体现出两种精神的高度契合。
1中华茶文化
1.1中华茶文化起源。茶的起源,自神农始,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开始被用来入药,经过不断发展,人们将茶发展成为饮品。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伴随着中华文明的逐步发展,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中华茶文化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潜移默化中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1.2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生活中,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古老的中华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承载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步扩大,变得愈加多彩。中华茶文化萌芽于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从一般的生活习俗逐步上升为人们对高雅精神的追求,在人们对生活的探索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美学情趣的寄托。唐朝茶圣陆羽著《茶经》一书,标志着中华茶文化的基本成熟。伴随着中华茶文化的发展,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文化表现。陆羽在《茶经》有言“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宋徽宗赵佶著有《大观茶论》,评论福建“北苑贡茶”时说到“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将茶文化提升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宋朝时期,茶肆文化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儒家读书人的进一步发展下,中华茶文化成为承载雅蕴的文化艺术。1.3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儒、释、道三教思想影响颇大,贯穿文明的中华茶文化也深受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儒家有“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道家有“宁静致远,道法自然”,佛家有“茶禅一味,梵我一如”,最终都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沟通,强调“天人合一”,体悟自然。茶文化的发展起源于道家,道家赋予了茶文化“和睦清心”的文化追求,成为其文化精髓之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饮茶发展了茶道文化,通过儒家修身立德等方面的文化塑造,茶道文化通过对茶人进行礼法教育、道德提升。茶道文化中提倡的茶德为“廉、和、敬、美”,通过茶事活动来增进友谊、修身养性,进而陶冶情操,追求自然意境。人们在享受茶文化意境的同时,提升了个人品格修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进入现代,中华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后,茶已然成为了“和平、友谊”的使者,寄托了中华文明对“友谊、和平、团结、和谐”的期望。中华茶文化提倡“尚中贵和”。“尚中贵和”重点表现在“中和”二字上,“中和”包括“中”与“和”两个方面。其所谓“中”,是指合适、正好,“和”的含义则是指和谐、和气。中华茶文化的精髓首推茶道,茶道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中,吸取了中华文明中宗教、艺术、德操等方面的文化精神,通过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尚中贵和”的茶道灵魂。中庸尚“和”,《周易》有的“保合大和”、“和”而阴阳协调、“和”而五行共生、“和”而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茶道,在通俗意义上讲,即通过茶事活动,在茶人享受美好的过程中,通过“天人合一”即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完善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过程。陆羽的《茶经》中有对煎茶风炉的讲解:即铁铸的风炉属“金”,风炉置于地上属“土”,炉中薪柴属“木”,薪柴燃烧属“火”,炉中茶水属“水”。通过五行的分析,阐述烹茶即通过五行相生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2奥运精神
2.1奥运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来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对人力量和健康的追求是奥林匹克运动发源的基础,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竞争与拓展精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古希腊的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从饥寒交迫中解放出来,从太阳神阿波罗处盗取了火种,将火带给人类,普罗米修斯被惩罚后,火种也无法收回。后来宙斯规定,在人类燃起圣火之时,必须祭祀他。最开始,火炬传递是作为一种夜间的宗教活动在古希腊进行的。之后,圣火传递发展成为古希腊的集体体育项目,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第一次开始举行,奥林匹亚的圣火开始燃烧。当时,在运动会开始前,信使们就会在各城邦宣布比赛时间。信使邀请各城邦公民到奥林匹亚城观看参与运动会,宣读在运动会期问停止一切战争的《神圣休战协定》,自此奥运会被赋予和平的象征。现代奥运会是由法国的顾拜旦倡导并通过积极活动复兴的,从1896年开始到现在,从巴黎发展到全球。体育盛会地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成为人类向往“和平、光明、友谊、团结、公平”的象征。随着奥林匹克活动的发展,《奥林匹克》将“奥林匹克精神”定义为: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赛事,它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已经不再单单影响体育界,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产生影响。从历史层面上看,是时代造就了奥林匹克运动,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不同国家都迫切希望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连接起国际交流的纽带,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在国际大交流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萨马兰奇曾经说奥林匹克运动是“文化加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中产生的各项成绩和记录都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成果。2.2奥运精神的内涵。“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奥林匹克运动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精彩的体育赛事,还促进了作为举办方的城市经济繁荣,更使得人类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世界国家地区的交流与世界和平。2.2.1奥运“五环”的寓意。奥林匹克比赛作为国际赛事,拥有非常醒目的标志,且寓意丰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蓝、黑、红、黄、绿五个不同颜色的环构成。它在寓意上包含了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大友爱,寄托了参赛各方互助友爱的美好期盼;在另一方面,五环相扣,代表着全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竞争关系,公平公正参赛,成败不论,重在参与。2.2.2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奥林匹克运动会参与方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会引发各种问题。这些风俗习惯和文化的差异,也会使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理念等不同而增加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和平、友谊和团结,各种文化一齐绽放,,展现全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将相互的文化差异向互相理解、互相交流、摆脱自我封闭、文化偏见和轻视转变,以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各种文化,和理解其它国家民族的不同事物,体会其它民族的创造力和异域文化,虚心学习他国文化的先进部分,充分开展国际交流,真正实现文化大融合。
3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性
3.1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相似。中华茶文化起源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奥林匹克精神则是起源于西方古希腊文明,都是在悠久古老的文明中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在古希腊举办,历经293届的举办历史,到古希腊灭亡被废止。顾拜旦于1892年发表了旨在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大会同时推出《奥林匹克》,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办,从此四年一届至今。经历了全世界文明的融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赛事,它以和谐且激烈的竞技方式承载了全世界美好的人文精神。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茶经历了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各个时代的文化熏陶,在人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承载了中华历史精华,既包含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情怀,也汲取了佛家的“禅韵”,更加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从庙堂到市井,将三教九流的雅俗文化深深刻印在茶文化中。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一个提倡和谐自然,中正平和,一个提倡友爱和平、包容公正,两者所倡导的文化精神都是提倡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促进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两者一东一西、一静一动,不约而同的倡导着和平友爱、和谐公正。3.2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契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将象征和平的奥运圣火传播到世界各地。奥林匹克精神包含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全世界奥林匹克人对和平、团结、友谊的不懈追求,描绘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历史。中华茶文化提倡“尚中贵和”,其中的“和”,表达了中华茶人对和谐自然、和谐自身、和谐他人的美好追求,通过感悟自然、修身立德实现行事有度、与人和谐相处,从不同的方式上表现出茶人对和平、团结、友谊的追求和向往。随着世界文明的大交流,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同时带去了中华文明的和谐、友爱,为彼此增进国家民族友谊,成为精神层面和平的寄托。它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样,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展现出对民俗、观念以及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包容,促进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和谐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茶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了中西合璧、互相融合。不同的起源,一致的理念让它们融合在一起,在精神层面为世界和平、友爱、公平、公正做出了贡献。3.3中华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一致。技能和美是两者共同的追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活动,决定了参与各国各种族展现自我,将人的体育能力绽放,充分体现人类的运动美和各国的文化风貌,促进人类体育技能的发展;在中华茶文化中,包含各种技艺,比如茶的种植技术、茶的制作技术、茶的烹品技术、茶的储藏技术等等。在中国,各地还经常有传承自古代的“斗茶”的茶艺大赛,在关于茶的技艺上,可谓追求卓越。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身姿美,拼搏奋斗的精神美,各承办赛场的建筑美,因比赛而绽放,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茶文化中更是注重美的追求,茶人追求意境的纯净和谐美,追求茶汤的甘甜回味美,追求茶具的或古朴或精致之美,追求感悟人生的哲学之美,或典雅,或古拙,将美发掘到极致,有道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两者在美的追求上,体现全世界人民对美的追求,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殊途同归,互补互契,内涵相通。
4结语
中华茶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在理念上都追求和谐友爱公平正义;在起源上看,两者虽发源地域不同,但都是从古老的文明中发源而来,经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作用方面,两者共同作为世界良好文明的承载,不断地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全人类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理解包容、向往公平的共同期望,成为人类精神上的宝贵财富,高度契合地展现了全世界人民向往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钱坤.人文奥运精神的后现代性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杨利芳.中国茶道精神与世界奥运精神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6(5):250-251.
[3]李庚,范燕丽.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与中国茶文化的发扬—关于奥运与茶文化精神世界融合的十点探讨[C].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06.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教育价值
音乐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家,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影响人的思想与情操,为社会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茶文化与当今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直以来,茶文化和音乐关系密切,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是以茶文化为载体进行的。茶文化中蕴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在音乐教育中也得到彰显,不仅使得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得到延续,还承载了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一方面,茶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日久弥新的文化形式存在着,而音乐一直以来都兼顾信息交流与情感传递的作用,在历史的进展中两种文化不断磨合、融合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茶文化吸取音乐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利用音乐来进行情感释放,陶冶性情。而茶艺凝聚着茶文化的内在部分,在实际过程中也需要投入情感,要求修身养性。另一方面,茶文化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文化载体,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茶文化基础上的。我国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音乐文化的内涵需要借助多种形式进行承载,茶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正如茶艺赋予音乐更多形象化的东西,音乐也塑造了茶艺的内在灵魂,茶艺与音乐融合,音乐就有了更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更具有魅力。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采茶歌还是茶艺表演,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不仅需要掺入丰富的审美内涵与茶道精神,还要有意识地增强其中的韵律与美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不断系统化,有了更多的认知提升,能够更好地认知音乐作品中的茶文化,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为想象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能力进行自我情感表达,比如在学习《十二月采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词曲中蕴含着茶农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想象,感受到茶园中茶农辛勤劳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拓展。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尚的人格与情操,无数的文人学者都是在茶的陪伴中知人事,懂世事,茶文化已经演化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代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入茶文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读懂茶文化与音乐的内在,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一直以来,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都被摆放在副科的位置,教学地位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经常发生音乐教材缺乏创新,与时代脱节等现象。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音乐教育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动,如果教材不相应地进行调整,依然采用过去的老教材开展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需要及时针对音乐教材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茶文化的内容,将茶文化相关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有效提升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使得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音乐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大范围的应用到教学中,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时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改变过去单一的唱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优势,提高教学的示范性与专业性,借助多媒体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个角度来看,在音乐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展示,将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播放出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巨大影响。
3.3开设茶文化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
在开展茶文化音乐教育时,离不开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选择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以《茶哥》、《茶中杂咏序》等舞蹈、歌曲作为欣赏课程内容。当然,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不仅仅只有这些,还包括由文人墨客整理之后在民间传唱的歌谣以及从事茶相关工作者创作的民歌,这些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音乐,提升个人学习效率,更深刻地感受到茶文化在音乐中妙不可言的魅力。
3.4组织茶文化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茶文化音乐。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能力,提升个人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比如音乐茶会、茶音乐竞赛等形式都能够帮助学生开展系统化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音乐教育过程中去,还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个人展示机会,更好的实现学生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审美力的提升。
4结束语
蕴含有茶文化的音乐是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入茶文化,合理借助茶文化音乐,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育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中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晓盈.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3):38-41+7-8.
[2]吴璐岑.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及应用[J].福建茶叶,2016,(05):316-317.
[3]张磊.浅谈燕赵音乐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审视与发展路径[J].大众文艺,2016,(08):212-213.
[4]许嵩,晋瑾.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理念刍议[J].艺术教育,2014,(05):64-65.
[5]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03):25-31.
[6]冯国蕊.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