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小学教育方针

时间:2024-01-17 16:20:21

导语:在中小学教育方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小学教育方针

第1篇

我们认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联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开展教学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设计至少可以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选题指南

1、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优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课程现代化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改革普通高中课程适应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2、教学论研究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方法论的实验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各种教材(特别是地方教材)应用研究。

3、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计算机辅助(整合)学科教学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研究。

4、教学管理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

5、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研究;儿童潜能开发研究;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6、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目标要求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及途径的研究;先进教师选拔与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1)明确研究方向;(2)周详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

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是完成八个要素的推敲,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

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南京市教研室承担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三期)重点课题“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立项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其中主题词“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定语“初中”和“语文”,技术说明“教学模式的研究”,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

2、目的的论证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目的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单元为依托,以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开发性的单元教学模式。其理论价值是以构想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习心理学,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等为支撑。其实践意义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语文学科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二十多年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背景,我国语文教学中接受式教学、分析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的模式几乎一统天下,长期陷入“高投入低消率”的怪圈,语文教改不从宏观上着眼,仅仅停留在一技一法的改革上显然是不行的背景。另外,借鉴了河北省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和构建的“一体两翼”(“一体”指课堂教学,“两翼”指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环境)的框架以及宜昌市开展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加深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

4、基础论证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除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以外,还包括课题组的工作环境情况等。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均是南京市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另一方面是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二期)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深拓宽的。

5、内容设计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八课型”,“八课型”也就是子课题。“八课型”是指“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

作文课”“测评课”几个部分,每一个课型均有学校课题组分别研究形成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模式)。最终构成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主体内容。

6、步骤设计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7、方法设计指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

8、成果设计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师和学生)、教学案例集、制作(光碟、教学具)等。

三、中小学教学课题研究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怎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过程性原则

学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影响,引导或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向教育者预期的目标转化的过程。教育要求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成为他自己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不是在研究室里查资料,一蹴而就的。

4、合作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

5、推广性原则

第2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杂志社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008-8792

国内刊号:45-1317/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一、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远程教育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无异于思想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远程教育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教育动态》、《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动态》和《课程改革》栏目使我们可以把握教育动态,了解同类教材的不同教学形式,了解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评价、课程结构方面的内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先进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谋求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

三、利用《同步学堂》,组织常规教学

《同步学堂》栏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运用媒体播放程序,全部由特级教师授课,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结构合理,深受学生喜爱

四、利用《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栏目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正确和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效果好多了。

五、利用远教基地 培训教师

第4篇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0、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11、每学期各校要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报告要上交镇教研中心。

三、学科教研组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

2、负责组织和审查本学科各年级的单元过关试卷和期中测试卷。

3、组织教师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教研活动,组织本学科

的观摩教学,进行教改实验。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组内交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5、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状况,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6、对本学科的教学基本环节作统一要求,形成规范。

7、教研组学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85,期末写出教研工作总结。

第5篇

主要工作:

1.顺利通过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区今年代表长春市教育局迎接了吉林省教育督导工作检查,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正处长级督学许世彬同志带领下,一行5人,于xx年11月14日—19日,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张峰主任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刘金山、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学王淑丽同志的陪同下,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期间,分别听取和审阅了区政府及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公安、农业、地税等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抽检了合心镇和所属的中学、中心小学、村小、中心幼儿园和化技术学校各一所。在城区共抽检了两所中学、两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考察了长春市第87中学、迎宾路小和幼儿园,省督导评估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审核分析相关数据、实地查看办学条件、访谈师生、分析汇总等办法,对绿园区教育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督导评估,并召开了反馈会。检查组对我区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省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加快了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实现了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新的飞跃,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了第三批省“三a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的要求,我区迎接了第三批“三a”学校的复检,xx年12月12日,市督导室一行7人通过看材料,实地踏查,对我区迎宾路小学,合心小学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对两所学校所取得的成效给了充分的肯定。

3. 全面完成了长春市xx年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检查工作

按照长春市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将市教育重点工作细则分解到各科室,加大工作力度,与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对全区学校落实市重点工作和局工作要点的过程性的检查指导,重点抓好迎检学校的督促、检查指导。

4.开展了全区中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综合督导评价机制,旨在激励和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自主办学,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按照省、市重点工作督导评估的要求,督导室于 11月29日—12月16日对34所中小学进行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5. 加强督导信息建设

创建了绿园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网并与吉林省教育督导网,区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几点意见》,仅xx年,已向省督导网投稿22篇,其中有9篇督导信息在省教育督导网公开。

6.落实了专项督导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区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于12月10日、13日由督导室组织,幼教科、体育卫生科参与,对我区11所幼儿园整体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家长问卷、实地踏查、查看账目等方式对幼儿园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全面的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限期整改。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素质培养

引言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中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合理地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寻找有效的措施,实现美术教育的更好落实与发展。

1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在现代教育中为了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相关部门特意制定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受到了种种阻碍。美术教育时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门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之前美术教学并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短缺,学校重视程度较低,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不够高等原因,始终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种种弊端。这就需要各中小学校深刻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组织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做到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校方组织进行相关学习之后,各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积极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校方还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学相关教具的投入,针对各年级所需要学习的美术课程,为其配备较为充足的美术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帮组学生置办美术用品,这样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物质保证。美术教师也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工作,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掌握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这样通过校方和教师的不断努力,转变美术在传统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正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

美术教师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之后,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激发其创作力及想象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所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需要进行美术创作的主题。在学生完成了美术创作之后,教师要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挖掘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对于一些在创作上存在不足的学生,只要其作品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和学会运用美术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非必要的课程,教师尽量减少学生对物体的描摹或者对大家作品的临摹,给学生足够的进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美术教师需要交会中小学生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才是最与价值的。例如在进行与版画相关的创作时,教师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制作版画即可,不需要为学生制定版画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版画的主题,这样学生制作出来的版画才能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再制作版画时能够大胆进行想象、构图、色彩搭配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充满创作力的美术作品才是最具有特色的,是值得观众欣赏的。

3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加以利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相关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美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美术相关知识技能,使得教学目标更为高效的落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演示给学生,使得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和图片以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进行欣赏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将名家名作展示给学生进行欣赏,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细节的放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美术名作进行观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小软件,利用电脑帮助学生重复练习和理解,这样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掌握相关绘画技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素描的知识时,由于素描的色彩较为单调,容易使中小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相关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运笔等绘画技巧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

[2]崔达厂.谈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11,07:266-267.

[3]张旗.构建素质教育下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龙凯音.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3:104-105.

[5]杨洁.浅析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06-108.

第7篇

不可否认,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有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艺术这门课,只有语文、数学这两科。这些现象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办学理念陈旧。因为认识的差距,办学理念落后,一些农村学校领导不具有开放的教育思想和艺术素养,总是把艺术教育课程看成可有可无,只重视“智”的教学工作,忽视了音乐、美术学科等艺术教育的课程开设,挤占、挪用艺术学科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教育硬件受到限制。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十分紧张,放在艺术教育这块的投入就更加有限。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器材配备根本不能适应当前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的学校只有一架破旧的脚踏风琴,有的甚至没有可供上课用的乐器等。器材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限制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发展艺术教育,需要艺术教师的辛勤耕耘,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还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做保证。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非常少,甚至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即使有些农村中小学分配来了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但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也只能先教语文和数学。例如2014年丰城市某乡镇中心小学新分配来了两位音乐科班生,但因学校三位主科教师离职,所以这两位艺术教师只好弃“音”从“数”或从“语”。如此情形,根本不要谈培养农村学生的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

如何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要有这样的理念,艺术教育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校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公平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学校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发展的机会。

(二)形成合力扩大投入。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应形成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硬件投入制度,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创造必要的硬件。有了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才能直观、形象地感受艺术之美。

1.农村学校要立足实际,克服“等”“靠”思想,多渠道多措施地筹集资金,开展好艺术教育。地处山区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资源,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例如丰城市荷湖乡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利用本乡地处山区多产竹子的特点,指导孩子们用竹子制作出各种打击乐器快板、双响筒等竹制乐器,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了大自然,一举数得。此外,学校可尽量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加大艺术教育的开支比例,为艺术教育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2.开展必要的社会捐助活动。社会应该广泛关注农村学生成长,呼吁人们进行献爱心活动,如图书捐赠、艺术品捐赠等物质精神的奉献,呼吁大学生投身到农村艺术教育中。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相信农村孩子公共艺术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3.争取社会信任。其方法是通过向社会、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阶段性的艺术教育成果,以一流的业绩、辉煌的成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用满意的效应、信任的效应争取社会各界、上级领导增加对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较强的师资是做好艺术教育的基础。学校要重视音乐、美术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从本校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高,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而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则可以采取假期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四)挖掘资源,提升教育视野。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言,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同样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用大教育的视野去审视身边的艺术教育资源。

1.借力而为。笔者所处的丰城市河洲中心小学由于各种因素,开展艺术教育的条件有限,2014年下半年,学校附近建起了丰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河洲中心小学借力而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手,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师资力量,先后开展了绘画、美术、舞蹈、书法、象棋、围棋、航模、京剧等多种艺术教育,全校有三百多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取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质量;全面发展

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哪些?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纵观很多中小学,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学行为的精神置若罔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幼儿园是小学的生源地,理所当然自觉适应小学的教育观、质量观。

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认识肤浅

初中小学教育质量观都偏失了,众多家长认识水平还会超越学校吗?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让其背书、写字、做计算,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

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落后,不适应幼儿全面发展需要

大道理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可是谁来促进?谁来引导?主要在教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全面的素质,要有过硬的本领。而今,很多地区尤其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才起步,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门槛低、职业考核标准低、工作待遇低。很多教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教幼儿识字计算外,别无他法,怎么能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呢?

四、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综合评估的标准仅仅是个框架,评估形式单一、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对办园思想方面往往避重就轻,从主管部门到幼儿园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措施乏力。

作为幼儿教师,理应自觉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以下是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制订不同年级幼儿发展目标,与家长互动

按照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拟定各年段幼儿在体质、心理素质、认知、阅读、记忆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并印发致家长,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进步。我常常在家长会上与家长探讨这几个问题:1.你在家中是怎样辅导宝宝学习的?2.你从哪些方面认为你的宝宝是否聪明?3.你认为你的宝宝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我对家长的意见进行了尊重性评价,再告诉他们:教育专家积极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大自然、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多让幼童用五官感觉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心去体会数字的意义,用手去操作,用思维去判断,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知分辨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

二、广泛宣传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对幼儿成长的危害,让社会参与

通过板报、简报、家访等形式,扩大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过多在幼儿大脑里灌输呆板而没有理解的东西,过早地让幼儿用死办法重复计算,不加思考地书写,只能是剥夺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抹杀幼儿发问、好奇、思考、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孤僻、内向、挑食、软弱、呆板等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对今后长远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曾经报导:某省一名男孩13岁就考入大学,17岁前往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但20岁时却不得不退学,原因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让幼儿乐有所学,学有所得

专家认为:幼儿在集体中玩,在游戏中玩,不仅能学数、学字,更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动手动脑能力、探索创新意识,还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爱整洁、讲卫生、不挑食、爱锻炼的行为习惯。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腐败 教育伦理 教育管理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强,教育系统腐败案多次曝光,牵涉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招生录取舞弊案、工程改扩建招标违规招标,甚至学生教材、校服、课外资料等。据《法制日报》报道,近5年来检察机关查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八成大要案集中在区县中小学。为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2012年8月18日,教育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不得提高“一费制”收费标准,严禁学校为学生统一办理保险、征订和购买课外教辅材料。如何杜绝教育腐败,还学校一片净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的深化,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问题引起了社会全面而广泛的关注。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重新树立教育工作新形象、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建立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理想愿景是现阶段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中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的原因,并初步提出解决对策,这是深化中学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管理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科学。因概念本身就包含多个方面,因此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失范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学校伦理失范方面的相关研究的成果,我国的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管理伦理意识失范。

中学管理伦理意识失范主要表现为学校管理主体政治信仰不恒定,在学校教育管理环节和教学业务环节出现困难时,不能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别在人事这样更需要处处体现平等的部门,处理工资晋升、职称推荐、选拔任用干部、年度考核、考勤检查、兑现奖惩、人员调配等问题时,常出现行贿受贿、暗箱操作、欺诈瞒骗等丑恶现象[1]。这是由于管理体因缺乏崇高的道德理想,未形成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念所致。管理主体在道德认识上,由于、行政主义、形式主义的作祟,法治观念越来越淡薄,官本位、权力本位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淡化所致。

2.管理伦理行为失范。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短缺,而教育消费,尤其中小学教育消费又是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供需矛盾往往成为各种腐败滋生的温床,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行为的失范又多与这些腐败现象密切相关,我们大致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政治意识失范,主要有官本位意识和权力寻租意识。二是经济活动失范,主要有收受贿赂、贪污腐化、不正当谋利。三是权力运用失范,主要有人事调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工程发包等。四是道德行为意识失范,主要有挥霍公共资源、生活作风不正派等。

二.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的主要原因

中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者对公共利益的淡化。

学校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受社会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当管理者面临学校的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的措施是淡化公共利益甚至侵占公共利益。从内因方面来说,一是学校管理组织的目标任务、办学宗旨背离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如干部考察时,偏重教学能力、科研等考核,忽视了德与廉方面的考核;二是学校管理者的道德约束能力、防腐能力降低。如果单从人性这个层面来看,管理者有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欲望并无不妥,但是如果丧失了是非观念,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时,个人在对待私人财富、集体财富和公众财富时,对于自己不经过努力就获得的非份之财,是否会面临良心这个“公正的法官”的审判,是否会受到社会大众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这是学校行政管理伦理中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2]因此,公心的丧失和个人私欲的膨胀是引起学校管理者道德败坏的心理根源。如果管理者丧失了自省自律意识,那么这种贪欲将演变为腐败行为。因此,在选拔和考核学校管理者时,除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能力外,还应当注重对象的人格特质,比如关爱自我和他人,关心公共利益和公共幸福,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控能力,具有怜悯心、服务奉献心和社会责任感。

2.管理环境中刺激因素的助推。

学校管理环境中的主要刺激因素按来源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来源于学校的内部环境,如对于人事、财物、招生等资源的控制和使用权;二是来源于学校的外部环境,如社会评价标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同化影响。一般来说,环境刺激,尤其是负面的刺激因素往往形成各种诱因,刺激学校管理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形成功利型人格,最后导致管理伦理的缺失。尤其是经济诱因为学校行政管理伦理缺失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学校本身不是经济实体,如果追求经济利益的导向作用,就会使教育精神和伦理精神被世俗文化所取代。由于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伦理道德的抽象性,致使教育教学中的腐败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放纵。兼之教育体制改革本身要求行政干预行为要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淡出,让位于教育市场的主体,这就使学校有了与各个不同教育体之间有了“权钱”交易的机会。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中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社会对中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大,更在客观上助推了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腐败行为。

3.公共伦理精神及制度建设迟缓。

现阶段,我们的公共伦理文化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公众对中小学教育需求量和期望值不断高。但与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财富快速积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公共伦理文明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化经济追逐中,社会的公共伦理标准经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刷,它原本固有的社会基础已显疲惫和脆弱。公共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建设有待加强。

三.提升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的途径

目前,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问题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其独特性。在城市中小学比乡镇中小学突出,名牌中小学比普通中小学突出。因此,防止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缺失的重点应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于他们,应该严格进行行政管理的伦理观念和法治宣传教育。

1.明确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的规范标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管理部门及机构应当加强中小学行政管理内容的研究,明确中小学行政管理的范围及其相应的伦理标准,区分中小学行政管理中管理组织与管理者伦理的不同要求,同时明确社会受众的公共伦理规范。根据中小学的教育对象和性质,制定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伦理考核标准和道德规范,拓宽中小学伦理体系的有效范围和覆盖层次,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者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其次,加强对中小学行政管理组织的监督工作,加大对管理者的道德约束与考核。再次,一般组织的伦理考核标准不适用于中小学,中小学行政管理的伦理建设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要强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

另外,在中小学行政管理伦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古今结合、中西结合。既要有保留优秀传统文化中已经形成的伦理思想,又要结合现阶段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背景的具体内涵,比如八荣八耻;同时我们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伦理体系中优秀成果,不固步自封。

2.加强校园伦理环境的监控。

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渠道多样,一方面是教育管理的权力膨胀、监督滞后,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权力的滥用和职务犯罪的加剧。因此要建立健全覆盖整个教育系统的伦理环境质量监控体体系。以法制和监督体系为平台加强教育管理环节和教学业务环节的监督。在学校教育管理伦理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教育反腐的举措。学校管理组织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依法依规解决教育资源短缺,促使教育资源的社会分布和享有公平、公正、合理。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依法依规办事,讲求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廉洁意识,强化教育岗位的非经济性特点,以服务代替管理。

3、塑造道德典范,加快教育伦理建设。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育管理伦理主要是向教育受众提供道德人格自律和教育制度安排等精神产品。[3]教育管理机构的目标和任务是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幸福的追求,应当塑造教育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者的道德人格典范,通过典范的示范作用,扩大教育管理者的社会信度;明确教育管理者的任务和作用,把教育管理伦理放在整个国家教育发展创新层面上来思考。并在服务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制定出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规定。

参考文献:

[1]郑斯霞:浅谈教育行政管理中价值伦理失范现象[J]. 教育决策与管理,2005(9)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