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2024-01-18 14:39:21

导语:在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非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前景,更对促进大学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分析了非优势学科形成原因,并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管理学科的建设之路。该学科积极推进专业改造,加强人才建设,努力形成学科特色,扩大学科发展,在竞争中从弱变强,脱颖而出。

关键词:

非优势学科;中医药管理

0引言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环节,是大学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提升的必要途径。纵观国际国内的许多著名大学,都有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优势学科,同时一些不太著名的学科,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非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前景,更与学校现有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发展非优势学科将有助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本校其他学科相比,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管理学科基础略显薄弱,起步晚,发展状态比较处于相对落后地位。本文从非优势学科形成原因、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管理学科现状与地位分析,得出建设与发展非优势学科的心得与体会。

1非优势学科的形成原因

1.1外在因素

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倾斜方向影响学科的建设发展,是否得到国家和学校政策的辅助是学科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各政策对其扶持力度不大,就很容易使得此学科发展成非优势学科。学科是一所高校的基本职能单位,每一所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因为它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提升的基础。但有些高校为了更好地快速提升自己的各方面实力,在学科发展上面,由于学校内部的一些政策倾斜作用,使得学校优势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在资源分配上相距甚远,仅仅重视优势学科的发展,没有很好地做到优化学科结构,孤立地去发展某些学科,忽视了非优势学科的发展。虽然水平有高低,基础有薄厚。但还是应该有较强的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做支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在重点学科领域首先突破,真正达到国内货国际一流,并带动其他学科整体上水平的提升。学校从体制、机制到人、财、物的投入等方面全方面倾斜,促使其持续快速发展。

1.2内在因素

如果一个学科是新兴学科,但学校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索和判断不够及时准确,就会导致非优势学科现状的形成。而学校要发展也离不开这些新兴的学科,因为它们的存在切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的结构,所以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很多优势学科。但这些学科因为起步较晚,发展阻力也较大,所以发展缓慢,所以如果不及时把握机会,不能很好地找到发展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就失去成为优势的机会和潜力,成为非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如果学科之间没能形成很好的竞争与合作,也很容易形成非优势学科。学科之间要形成竞争,相互合作,要出现学科的交叉和学科的融合,只有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各学科建设才能见其成效,才能更好全面的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才能出现新旧交替,新的优势学科取代已有的优势学科,体现学科的生命力,保证学校平稳有效的发展。另外若一些非优势学科的发展没有构建有效长远的战略目标,仅仅把自己定位在非优势学科上,对其发展不够重视,不努力去创新,那么这也会使它永远只能是非优势学科。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只有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如果此学科的科研不突出,没有优势,没有特点,科学研究就很容易形成非优势学科。之所以科学研究不突出,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没有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师资队伍中的核心。他不仅能带活一个学科,而且还会对整个学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②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只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才能更有效地去进行课题研究,完成高质量的科研内容。③学术梯队结构不合理。比如职称比例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学科科研实力无法取得优势的障碍。④学科内部的氛围不和谐。只有在积极良好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管理学科作为一个非优势学科,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中医中药学相比,建设起点较晚。相对短暂的学科建设历史在某种程度上积淀不够影响学科的发展,也使其在学术带头人及学术梯队的构成等方面都受到了制约。再者,由于政策倾斜作用及多种原因,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内部优势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在建设经费等资源分配上同样相去甚远,非优势学科建设经费严重短缺。因为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和重点特色学科的政策影响下,学校从体制、到人、财、物的投入等方面全方位倾斜,这也形成了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暂时的非优势地位。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1更新观念

思想的产生首先在于观念的改变。非优势学科的成员应丢弃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更新观念,不管历史情况、外部怎样,我们都要想尽办法,把自己学科的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管理学科始建于1995年,2006年获得“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二级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在硕士点申报成功后,继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加强科学研究,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全面提升中医药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注重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弘扬传统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

2.2加强人才建设,加大学术队伍的培训力度

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形成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才能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学科要公开设岗,定期流动。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人才,要给人才创造条件,使其有机会进修学习,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有机会进入各类学术团体。创造学术环境和条件大胆使用青年学术带头人,压担子、定任务,使他们尽快成长。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磨合,形成了中医、中药与管理经济的学缘互补知识共享,协调创新的团队。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高级职称比例超过30%,共有2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100%,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在读的超过30%,共有26名,已经形成了学历年龄结构、师资职称结构和知识学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其次,聘请校外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中的知名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以更好地提升学科队伍整体学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人才知识互补效应。此外,非常重视师资实践培训。每年输送一批优质师资去国内外相关大学进行培训学习,同时还派教师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进行实践培训、课题研究。这些都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并保持稳定和集中

形成具有自身学科风格和学术特色是学科生存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非优势学科,由于自身人才、科研水平和影响度等的限制,不要选择在热门研究领域去和别人拼实力,而应立足现有基础,选择一个相较“冷门”而重要的领域,集中实力进行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改动,不能因人而设,不能过于分散,应以3—5个为宜。本学科目前在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药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中医药服务与政策研究、中医药传承与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医药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

2.4改善学科结构,与其他学科交叉联合

新的学科增长点非优势学科由弱变强的突破口,也是其拓展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非优势学科而言,在硬件条件和资金上处于不利位置,应该学会与优势学科交叉、渗透、联合,形成合力,孵化和推动非优势学科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本学科融合公共管理与中医药学,在服务政府行业决策等领域形成自身优势特色,在行业内已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2012年以来,每年至少主办一次主导中医药院校医药管理学科建设方向的学术研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学科的药事管理专业排名位列全国第三。2016年武书连大学评价: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2012年以来,学科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举办6期全国中医药文化培训班和全国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干部培训班,凸显学科的行业影响力。学科与国外众多高校如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等开展交流合作。2014年、2015年学科分别主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医药法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东亚医药卫生管理高峰论坛”,学科多人参编的国家汉办立项资助的首套中医孔子学院教材被向全球推介,这些都提升了学科的国内外影响。

作者:房莲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理论独特,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它不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近10年来,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人数剧增,据统计先后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700余名留学生、进修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我国建立的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国外各类中医药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在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两次国际中医药大会,为世界医药界所瞩目,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医和针灸的认同,许多国家陆续和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订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甚至有很多的西方国家建立了中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或是在本国的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和针灸专业课程。

2.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医学诊病的手段和方法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这种诊断方法,集中反映了中医理论的精髓。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医学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医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中医药医务工作者开展了多方面的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使中医药制药和诊病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实现了新的跨越。先后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研究新技术和新成果,特别是利用中医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世界性的疑难杂症、不治之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二、现存的问题

1.盲目崇拜西医,严重影响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前景虽然比较喜人,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相信中医,盲目崇拜西医的现象。这种势头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盲目崇拜西医,对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冷漠,这种思潮严重影响了中高等医学院校中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选报了中医专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思潮严重影响着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2.与中医理论相比,中医实践经验薄弱: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我国中高等医学院校和高等院校中的中医专业虽然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中医理论的人才,但就目前临床调查发现,由于接受中医诊疗的病人不多,已经走上中医诊疗岗位多年的中医专职医师大多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具有良好的中医理论素养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奇缺。此外,中药新药病证选择的问题、中药新药处方和中药小复方制备工艺、剂量配比、方剂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医现代化今后的发展

1.加大中医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中医专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各级各类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增强实践能力。

2.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加强中医药研究的科研力度:在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加强中医药研究的科研力度,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积极宣传中医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用事实提升大众对中医的认可度[2]。同时,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吸收西医的先进技术丰富和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创新,使传统中医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互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技术推动中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3篇

【摘要】 为了解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和完善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7、2008年级的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2.8%的学生认为目前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调查有22.4%的学生反映存在脱节现象;34.8%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部分学生在受教育的培养模式方面认识较为模糊,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作为新办专业课程体系在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基本合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为近年来的新兴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善于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强理念性、高技巧性、强实践性的特点有别于其它管理类专业[1]。我校于2008年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本科教育,与国内许多开办类似专业的院校一样,在该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缺乏办学经验。如何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使课程体系体现“懂医药、会管理、通营销”的培养要求,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笔者在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调研,以期通过分析现状,探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方向。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和2008年级的管理学、药学、预防医学三个专业学生,按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1.3%。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其它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去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 数据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核心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商法药事法规、药剂学、中医药学基础、药物化学、医用化学、药理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市场调研与预测、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推销艺术与技巧、公共关系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理论与实务、项目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统计学原理和运筹学等24门。认为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合理的有100人,占47.6%;部分合理的95人,占45.2%;不合理的15人,占7.2%。

2.1.2 学位课程 由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见表1。表1 210名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调查在学位课程设置“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的学生中,针对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分别进行了调整和增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

2.2 实践能力培养

2.2.1 课程设置 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毕业实习共22周。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仅有19.5%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程度密切;对能力获得问题,47.2%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详见表3。

2.2.2 生产(毕业)实习 我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生产(毕业)实习为22周,在调查中认为实习时间合适的占55.2%,时间过短占39.8%,时间过长占5%。

2.3 专业前景和毕业意向

2.3.1 专业前景情况 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的73人,占34.8%;认为一般的76人,占37.6%;而认为不乐观的20人,占9.5%;还有41人不知道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表3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

2.3.2 就业意向调查 医药工商企业、医药商贸公司71.9%;药品检验所及药品监管部门34.8%;大专院校从教 11.4%;从事药物科研7.1%;其它6.7%。

3 讨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既要体现培养目标,又要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课程设置其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体系除思政课和公共课外,学位课程由6门医学基础课、7门专业基础课、11门专业课和11门选修课构成,基本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建议加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的开设,例如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课程实训等课程的设置,以扩大专业知识面,进一步体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我校教学大纲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实践课的教学限于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方法相对单一,今后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校内、校外以及校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成的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方式,[2]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引导正确的就业理念,加大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有专家预测[3],未来3~5年,医药行业将提供10万个营销岗位。营销管理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熟悉和了解医药行业的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从事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等等[4]。

参考文献

1] 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2):195-196.

[2] 张黎,于芳,娄鹏宇.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54-55.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5-02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护理教育是以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专业队伍[1]。现行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否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能否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是值得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于2007年1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4年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为专业认知情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实训安排和师资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并抽取了其中15名学生进行专题小组座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中女生56人,男生14人。

2 结果与分析

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中医护理类专业的主要期刊,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词搜索,再结合调查结果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如下:

2.1 关于专业选择

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者8人(11.4%),第二志愿者37人(52.9%),第三志愿者3人(4.3%),服从分配者22人(31.4%)。填写专业时对专业性质很不了解者9人(12.9%),不了解者18人(25.7%),比较了解者29人(41.4%),仅14人(20%)表示很了解。

2.2 关于专业思想

调查显示,对中医护理学有一定了解的53人(占75.7%)。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理论与技能同现代整体护理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优势”。喜爱护理专业、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58人(占82.9%),认为自己将来能开展中医护理的27人(占38.6%)。在专题座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尽管自己刚进校时对中医护理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当了解到有些情况并非尽人意时,便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以致无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有的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不是由护理人员完成,而是由医生操作等等。

这说明,相当的学生专业思想较为巩固,对中医护理有一定认知度,对目前的中医护理教育特色优势持赞同态度,且对中医护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中医护理在现实中的不利因素而对职业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悲观。

2.3 关于护理教学

调查显示,认为专业课教学中突出中医特色的47人(占67.1%),仅有12人认为自己已初步掌握了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和熏洗等操作技能(占17.2%)。访谈发现,这除了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有关外,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护理本科专业大多属于中西医结合下的护理专业,中西医课程比例分别为10.3%和25.26%,公共课程占21.35%,人文社科占14.69%,护理专业课程仅占了28.41%。这一课程构成比反映出,人文课和公共课课时过多(合计超过30%),护理专业课程虽然占到了28.41%,但从教学内容上看,还是沿用医学分科体系,侧重于医学知识传授,护理知识则显得零散、重复,中医护理内容更是薄弱。加之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中西医两套课程体系授课,因此重复内容较多,公共卫生类课程较少,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方面,实践教学的比重不足1/3,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使课堂讲授与临床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

2.4 关于师资结构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则更显匮乏,且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中医药专业和西医护理专业教师担任中医护理专业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医护理教育是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的“法宝”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且各院校在专业思想和特色优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招生专业宣传,转变社会对中医护理的认知观念

中医学历来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所谓“养”的具体实施就属于护理范畴,它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舒畅情志、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和传统技术等。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琐碎的服务性工作(甚至有人认为推拿、保健按摩是非正当职业),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并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确立。因此,应加强招生宣传,强调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与职业价值,突出宣传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可选择一些典型故事对中医护理进行重点介绍,以增加感染力,让公众了解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专业所长,减少学生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观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专业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上体现,更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具有基础扎实、眼界开阔、专业能力提升快、能长足发展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要指出护理本科生的共性问题,如普遍存在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基层、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通过生动的护理实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职业荣誉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此外,还可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贯穿于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中医护理需求的增长来巩固专业思想。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减少残障等服务在内的整体健康服务,这为简便易行、价廉安全、疗效确定的中医护理技能的优势发挥提供了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3.3 调整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

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不太合理的现状,笔者建议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1)调整医学类课程与护理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护理专业与医学既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其课程设置不能是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缩小,教学内容应有自己的特点,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尤其应突出技能的训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此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实习过程的安排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临床见习和实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验证,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使学生建立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正向的值观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3)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加大中医药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中医药护理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4)适当增加人文知识和有关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5)教材是制约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材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教育专家协作攻关,材内容和教材编写格式,形成一套系统的、符合现代医学的护理专业教材[3]。

3.4 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人师表,必备其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态度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由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专业的教师担任中医护理的教学工作,则很难准确地将中医学的思想内容与整体护理的内容融会贯通。因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师资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师资的学历水平。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师已基本具备了本科学历,但具备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问题若不得到足够重视,必将影响本来起步就较晚的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的本科护理教育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又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接轨,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最终实现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王岩梅,黄铮.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3):251-252.

[2]陈耀璋,许以秀,唐凤鸣,等.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改革护理专业教育的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7-9.

第5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第6篇

【关键词】 中医内科; 疑难急危症;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71-02

临床上,对于一些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一些常规的临床治疗外,积极地介入传统中医诊疗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大量内科急危症患者的治疗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中医治疗,发挥中医的药学疗效尤为关键[1]。本次研究中,对选取的20例内科危急症患者进行中医方式的治疗,将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具体情况详见下面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8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黄疸肝炎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入院治疗检查问询中发现5例有心绞痛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虚汗,观察口舌,呈现暗紫色。急性肠梗阻患者入院前腹部有剧烈疼痛,舌头潮红,把脉就诊发现其脉象弦滑,同时曾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但疗效不佳。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眼部及身体出现发黄症状,患者尿色赤黄,食欲下降且恶心呕吐。

1.2 治疗方法

在以上所选患者中进行中医诊断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及病理进行诊治。其中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以理气药、消导药为主,来开结通腑攻下。重要主要选取干姜、党参、蜂蜜以及炒菜菔子等,剂量为10 g[2],这些药材对于疏通化气、温阳散结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笔者采用大黄、厚朴、乌梅以及槟榔片、元明粉等各10 g[3]以通腑泻下。

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诊疗重在补充心阳,养心护心,让患者的血脉得以疏通。对此可在中医上选取红花、桃仁、枳壳、人参、三七以及红花、陈皮、甘草等各10 g,当归、生地15 g,芍药12 g,五味子6 g等中医进行调配煎服[4]。

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重点在于清热解毒、滋补肾阴。药材上一般选取山栀12 g,大黄6 g,茵陈15 g,郁金9 g,板兰根30 g,柴胡12 g,茯苓15 g,川楝子9 g,神曲15 g,蒲公英15 g,泽泻9 g。水煎服,一日2剂[5]。

1.3 诊断方法

和西医治疗不同的是,传统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观察及问询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需要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来辨别、查找器官主要的症候所在,并进行病理的分类。对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临床表现为诱导进行深入总结和归类。

2 结果

在治疗后的7~30 d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患者在定时、定量服药之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其中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刺痛症状明显好转;急性肠梗阻患者腹部胀痛情况有效缓解,疼痛也大为减轻;急性黄疸肝炎患者尿色及肤色等均恢复正常,身体瘙痒症状好转,舌苔厚腻消失。

3 讨论

临床上对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当前大多数采用西医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积极地接受中医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诊治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传统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对症下药,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中医药师调配的药方,患者按照要求按时定量服用,相对于西医的手术治疗来说,其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少。与此同时,中医更加注重标本兼治,能够有效地清除病根并注重对患者身体的调养。

具体来说,中医的诊断主要按照以下步骤展开。一般对于急诊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疼痛一般为上腹部,但一段时间后疼痛呈现蔓延趋势,可覆盖整个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6]。具体的诊断方法可以用手按压,看有无压肌紧张的现象,在按压的时候若感受到腹肌有明显的紧张,还可以扪及胆囊位置,判断为结石或者胆囊炎等。对于肠梗阻患者,其临床上一般出现腹胀现象,且可以观察其腹部,看是否有肠蠕动波,然后注意听诊,看有无肠鸣以及气过水音等。

总之,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按照中医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并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当中笔者也发现其对于一些顽固危急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起来,并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广源.内科急危重症中医治疗与抢救全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2]周巍然.浅析中医内科急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44):43-45.

[3]蒋丽.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展望[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2(23):135-142.

[4]程德纲.心悸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9):453-462.

[5]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11(14):120-122.

第7篇

关键词:医药类;研究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由“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就业尴尬的群体,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下嫁成风”,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高校应狠抓研究生就业工作,制定新模式的就业指导方案,动员全体教师、导师、校友以及所有社会资源为研究生就业指导提供支持和帮助,积极促进研究生就业。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201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63.1万,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2005年的34万多人相比,10年间增加近一倍。2014年在校硕士人数达到184.8万人,毕业生53.6万。近几年来,各地高校均普遍出现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现象。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药类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样也面临着就业遭遇尴尬和就业难的问题。虽然中医行业医疗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尽管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但由于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还是不能更好的解决医药类研究生就业问题。

据调查显示,75%的研究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但其选择单位时的期望值仍居高不下,研究生的期望值和用人单位给予的报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地域来看,大部分研究生都愿意到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就业,60%以上的人选择了北京、天津和高校所在地,对小城市、边远城市和经济落后城市不予考虑。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主要倾向于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三甲医院等事业单位,而对基层用人单位、民营公司和个体企业不太感兴趣[1]。

二、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经验介绍

(一)加强全程就业教育意识和就业指导,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新生入校后即在入学教育中开展就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并做到各阶段有所侧重。低年级时重在培养研究生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研究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如名师论坛、博士论坛、授课技能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研究生暑期培训学校、学术论坛以及“博硕医疗服务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毕业生举办相关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名师为研究生解读求职技巧难题、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开展执业医师考前系列培训,帮助更多的研究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开展模拟招聘活动,提高就业经验。

此外,在每学期工作会议上开展就业指导宣讲,帮助研究生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积极开展就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诚信教育,鼓励研究生“先就业后择业”,面对现实,降低期望值,走向基层,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就业。宣传党和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研究生了解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增强他们顺利就业的信心。

(二)积极开拓多种就业渠道和就业资源,实施全员参与就业。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上下一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外联系,积极走访、联系省内各级中医医院、中医卫生局,了解用人意向,并做好就业推荐工作;邀请用人单位在校内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应届毕业研究生提供和用人单位直接对接的平台;同时对以前的招聘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和回访,巩固和拓展就业市场;通过校友录、校友QQ群和微信群联系广大研究生校友,寻求招聘信息,并给毕业生推荐工作;建立研究生毕业班微信就业交流群,鼓励同学们分享招聘信息资源和找工作经验,从而丰富就业信息渠道,更好的帮助研究生就业;鼓励毕业研究生走出去,到用人单位直接洽谈;指导毕业研究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各省市人事考试网、人社网等社会招聘信息,关注各中医类高校就业信息及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了解最新招聘信息。

(三)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责任人、主考官、信息员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信息员作用的体现就是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导师所表现出的高度信息灵敏性,通过其拥有的大量人际关系资源、优质的社会信息资源,可在第一时间内协助研究生获得就业信息[2]。导师作为研究生直接管理者,可对研究生做出系统、真实的评价,并可借其在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优势推荐研究生到友好单位就业,帮助解决研究生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建议研三上学期,辅导员老师要针对毕业班研究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将研究生的就业意向通过信件形式反馈给导师,促使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教育和就业推荐,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应聘的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四)探索建立“订单式”就业。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探索建立“订单式”就业――为企业制定所需人才类型和培养方案,这种“订单式”就业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有针对性的培养研究生人才,解决了研究生无就业规划的问题。

2016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我们要趁着这一优势和政策,鼓励研究生放开眼界,到更多的中医医疗机构工作,不能把眼光紧局限于三甲医院等事业单位。在新常态下,做好研究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力争研究生就业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娜娜,李楷楠,阚俊明.浅谈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J].青年时代,2015,08.

[2]朱崇梅,陈翔,黄平.中医学专业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125-126.

作者简介:赵娜娜(1984-),女,吉林松原人,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8篇

关键词:抗辐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研究进展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以来,辐射的威胁就没有离开过我们。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更是使得人们对辐射损伤越来越重视。如今随着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与放射线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寻求有效的抗辐射药物和疗法是一种趋势。中医药在抗辐射损伤上的研究和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不深入,但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本文就中医药抗辐射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介绍。

目前中医药预防治疗辐射损伤主要集中在中医病因病机探索和抗辐射中药开发上,现就这两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1 辐射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识疾病与西医截然不同,其整体观念对于疾病病机的认识别具一格。如能研究出辐射损伤的中医病机,以中医辩证施治思想来治疗辐射损伤,必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给辐射损伤的治疗带来一片新的天地。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为数不多,张蓉和石鹏展等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主要有温病论说,毒邪致病说,火热邪致病说,肾阴亏虚等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但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这里对相关研究做些梳理介绍,以启后人!

1.1急性放射损伤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我们知道自明末吴又可的《瘟疫论》问世以来,即标志着温病学派的创立,其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等名医更是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冯全生[1]做了大量研究,认为急性放射损伤符合中医温病的特征,其病理演变符合卫气营血、三焦的温病演变规律,并进行了一系列抗急性辐射损伤的研究,发现用补肾填精为主,补益气血、清解热毒为辅的方法治疗,能显示出较好的防治作用。

1.2毒邪致病的病机 张蓉[2]从毒的含义和电离辐射的概念入手,发现辐射致病和毒邪致病内涵相一致。认为辐射损伤的病机是毒火炽盛,直中脏腑;毒热入络动血,痰淤阻滞;毒热伤阴,气阴两伤等。

1.3火热之邪致病 石鹏展等[3]主张从火邪致病角度探讨核辐射损伤的病因病机,认为核辐射损伤人体体液和免疫系统与中医火邪致病耗气伤阴特点相符,损伤造血系统导致血液系统肿瘤与火热易致疮痈相符,损伤神经系统又与火邪耗阴伤血影响心藏神志相符。认为可以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核辐射损伤。

1.4肾阴亏虚病机 张蓉等[4]又结合其前期的中药抗辐射损伤动物实验研究,对核辐射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从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水不润金,肺肾阴亏;肾阴不足,后天失充;乙癸同源,水不涵木等方面分析,主张核辐射从肾阴虚论治。

2 抗辐射中药

就抗辐射中药开发上,与西医用合成或天然来源的化合物作为辐射防护药相比,中草药具有不良反应小、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给药途径多等优势,且中药的开发度小,探索其抗辐射作用的前景广阔,对开发新的抗辐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对于中药防治辐射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在单味中药抗辐射、中药复方抗辐射、中药活性成分抗辐射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2.1单味中药抗辐射 中药一直以来是中医治病救人的利器,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医家一直积极的对中药的功效进行探索,虽说中药主要是靠组成方剂来治病,但古代即有单味中药治病的例子,如只有一位中药的"独参汤",还有那"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中药丹参。目前发现很多中药都有"抗辐射"的功效,且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多,足称汗牛充栋,现就比较典型的一些中药作归纳介绍。

2.1.1人参 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跟或根茎,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参皂苷的抗辐射作用,姜建华等[5]的实验发现给60Coy射线全身照射后的小鼠灌胃人参皂苷后,受照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增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数明显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的降低,从而得出了人参皂苷对辐射所致损伤有保护作用的结论。

2.1.2红景天 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味甘苦,性平,归心肺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张茗昱等[6]实验发现:X射线照射前服用红景天药物的大鼠血清GSH-Px和SOD活力值显著升高(P

2.1.3阿胶 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吴宏忠等[7]实验发现阿胶有效补血组分A、B能升高射线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脾表面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量和血清中GM-CSF、IL-6含量,保护骨髓和脾造血干 祖细胞集落BFU-E、CFU-E、CFU-GM,降低骨髓细胞内ROS含量,增加血清内SOD、GSH-Px和肝脏内SOD含量,对损伤小鼠造血系统有保护作用。

2.1.4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w、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胥正敏等[8]报道了黄芪总黄酮TFA 在一定范围内与60Coγ 射线照射后人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存活率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经TFA预处理的hMSCs凋亡率均低,证明了黄芪总黄酮能保护经射线照射后的人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1.5刺五加 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益气健脾、补气安神的功效。陈月等[9]的实验研究发现,灌胃过刺五加皂苷(ASS)的实验组小鼠与没有灌胃过刺五加皂苷(ASS)的对照组比较,胸腺指数、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血清SODGSH-Px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说明了 ASS对X射线照射小鼠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2.1.6南沙参 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的功效。唐富天等[10]做了相关实验,对两组大鼠分别灌胃同等剂量的水和南沙参多糖(RAPS),连续14d,第15d均进行60Cy射线照射一次,结果发现灌胃过RAPS的大鼠50d存活率较高,且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回升,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增强;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得出RAPS有抗辐射的作用的结论。

2.1.7当归 为伞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关雪晶[11]的实验表明,当归多糖( APS)可能是通过促进射线照射损伤小鼠BMSC VEGF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受损的骨髓造血微环境;还有可能通过提高射线照射损伤小鼠BMSC勃附分子CD54, CD106的表达,而加强BMSC对HSPC的勃附能力,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证明了当归多糖的抗辐射作用。

2.1.8枸杞 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赵亚兵[12]的实验应用60Coy局部照射组织,造成大鼠的损伤的模型,研究辐射对ABP的影响,给以中药干预后,发现枸杞多糖对Sertoli细胞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说明了枸杞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

此外,查文献发现还有很多中草药具有抗辐射活性,如苦豆子,刺参,胡桃楸,肉豆蔻,藿香,莪术,肉苁蓉,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2.2中医方剂抗辐射 中医方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按照君臣佐使的理论,单味中药组成一个方子再上阵杀敌,祛邪扶正,从根本上来说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奏疗效,而不是群药分逞其能,因此中医方剂相对单味中药来说有着其不能比拟的奥妙,从目前研究来看,其在抗辐射损伤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如传统经典的名方,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四物汤"和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等都有有较好的抗辐射作用。

2.2.1补中益气汤 郝晓玲等[13]探索中药抗辐射机制,用复方阿胶浆、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做实验,发现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小鼠外周血清中MDA含量,增强SOD活性降低,说明抗氧化的活性可能是补中益气丸的抗辐射机制之一。同时还发现补中益气丸能够升高受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CFU-S数,说明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可能是其又一辐射防护的机制,而其他药未见明显作用。

2.2.2四物汤 郭平,郭霞[14]等做实验,用3.5Gy60Co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来制备小鼠血虚证模型,发现四物汤能明显提高血虚证模型小鼠骨髓BFU-E、CFU-mix、CFU-GM、CFU-E、数量,增强骨髓细胞IL-7R和IL-4R基因表达。证明四物汤具有抗辐射作用。

2.3中药活性成分抗辐射 在介绍单味中药抗辐射作用时,实际上不少都是其中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就是典型的活性成分。

柴胡多糖、南沙参多糖、枸杞多糖、芦荟多糖、灵芝多糖、银耳多糖等均有抗辐射作用 李秀芹等[15]发现多糖类物质对人体的免疫和造血系统有保护作用,而且能使受损伤的造血和免疫系统恢复其功能。此外,多糖类物质照射前和照射后给药都有效,尤其对免疫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且其有毒性低,代谢后成为机体的营养物质,无蓄积作用等优点。

赵璐等[16]查阅文献分析发现,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对受到辐射的动物和人细胞都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3 总结

总的来说,中医药预防与治疗辐射损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药物开发上,都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单味中药抗辐射可谓汗牛充栋,为寻找抗辐射药物提供了广阔空间。但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医理论方法,辐射损伤的中医病机理论研究也较少,且众说纷纭,尚难以辩证施治来抗辐射。不过其中医辩证论治的优势明显,研究前景广阔。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正说明了从中医药中开发抗辐射方法与药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全生.从温病论治急性放射损伤[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

[2]张蓉,骆斌,等.从毒邪致病论电离辐射损伤的中医病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9).

[3]石鹏展,张蓉,等.云霜关于核辐射与中医火邪致病的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2013,34(9).

[4]张蓉,石鹏展,等.从肾阴亏虚探讨核辐射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3).

[5]姜建华,张学进,王育丽. 人参皂苷对~(60)Co照射小鼠不良反应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1:25-26.

[6]张茗昱.红景天对X射线照射大鼠外周血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5).

[7]吴宏忠.阿胶有效组分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4).

[8].胥正敏.黄芪总黄酮对人正常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抗辐射损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3).

[9]陈月,王宝贵,等.刺五加皂苷的抗辐射损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2005,31(3).

[10]唐富天,梁莉,李新芳.南沙参多糖对大鼠的辐射防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

[11]关雪晶.当归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骨翻基质细胞的作用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12]赵亚兵.枸杞多糖对大鼠支持细胞辐射损伤的恢复作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3]郝晓玲,吕秋军,周哲,等.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的辐射防护作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 26(4 ):366-369.

[14]郭平.四物汤对辐射致血虚证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 L-4 R和I L-7 R基因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

第9篇

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它是指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在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所应具备的整体能力(关键技能、心理条件和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对于创业者选择是否创业非常重要。机会识别能力中的机会,在这里特指创新机会,包括发现机会、辨别机会、选择机会三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机会识别能力,关系到能否将创新机会转化为丰厚利润,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一构成要素。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创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业实践能够达到的高度。无论创业前的准备还是企业管理与经营,都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体系和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作支撑。领导决策能力有利于塑造并加强组织凝聚能力,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维持组织内部稳定和组织外部发展;良好的管理沟通能力则能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公众危机事件,也能与合作伙伴保持融洽的关系,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政府、媒体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与合作。组织协调能力是支撑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获得组织内外他人和社会的支持,对创业成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业是存在风险的,创业风险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因此,挫折承受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创业者的创业状态。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医疗卫生改革使得各大医院、医疗单位的自增加,这些机构或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而中医类毕业生对就业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值,这使得中医院校毕业生承受着高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就业压力。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启动创业教育。然而,由于中医类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调查显示,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任务较重、学业周期长、创业意向普遍较低。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培养目标较狭窄、内容较专一、创业教育缺乏体系性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创业教育的主体而言,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热情不高。一方面,大多数医学生课业负担重,且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创新思维较为薄弱,这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是不利的。多数医学生及其家长都秉持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医生”是“铁饭碗”,希望毕业后能到医院工作,追求工作和收入的稳定,甚至认为放弃医生的职业是“不务正业”。小部分人只是在就业无法实现时,被动地考虑选择创业。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较强的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医学生甘愿放弃五年、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医学教育转向不熟悉领域创业的学生很少,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在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求学过程后,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医疗事业单位里相对稳定的体制保障,同时也渴望在救死扶伤中体现医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二是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虽然有些中医药院校现在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开设了大学生创业的课程,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有组织讲课、讲座、相关活动、创业实践等,采取的形式大多是开设创业课程和讲座、沙龙,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标准等还没有统一的要求,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理念教育和知识体系;大部分创业课程为选修课,且医学生选择创业的人数极少,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大学生创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形成规范化的教育体制。授课教师大多来源于非专业创业老师,缺乏创业教育的资质,系统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创业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到位的情况并不多。在“创业热”的背景下,许多中医药院校仅限于开设创业课程,没有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后续的指导,导致有些医学生的创业计划“虎头蛇尾”,甚至“胎死腹中”,这显然不利于创业的持续性发展。三是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大学生“创业热”“创业教育热”等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从政策层面看,虽然国家明确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为医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政府引导中医类医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仍然不够。受传统医学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普遍对医学生的创业教育认识有限,现阶段仍未形成全社会重视创业教育的环境。其次,通过调研发现,当今大学生创业心理普遍较为理想化,缺乏创业知识及风险认识,大部分创业大学生迫切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于创业资金、经验以及政策上的扶持,然而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和执业资格的限制使得医学生的创业更加艰难。虽然医学院校一般都有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用于学生的见实习任务,但很少有创业方面的实践基地。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学校内,与医疗部门、药企联系不够,缺少创业成功典型经验的实践指导,使得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这些只能让缺乏社会经验和风险应对能力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医学生创业能力,既是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又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1.以提高中医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完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上文提到的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六个方面。为了转变大部分医学生的“被动型”就业观念,提高中医类医学生创业能力,应该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在注重培养医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主动性能力的培养,即开展以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以培养医学生创业意识为契机,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纵观全球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药源性、心身疾病以及老龄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要课题,人们对于预防保健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中医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院校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如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和设计大赛,激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或是邀请创业成功的医学生来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各个专业的医学生利用不同专业优势,熟悉相关政策,拓展创业思路,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三是进行分层次、差异化培养模式。针对全校学生,可通过讲座、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鼓励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设计有机结合,开展基础性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对有创业意识但创业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要注重创业能力和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要注重专业性创业方面的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2.通识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完善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创业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而创业教育课程则是落实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教师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医学专门人才向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要涉及到创业意识培养、经济学、机会识别、银行贷款、企业管理、工商、风险控制等内容,指导学生了解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还应了解卫生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此来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度。同时,医学院校创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专业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比如,中医药院校有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大学生可以依托此技术团队进行创业,来提升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中医美容康复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托所学专业开办诸如中医美容与保健养生所,或是开展相关专业资质培训业务等。

3.发挥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向产品转化。

创业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医学院校由于其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创业,中医类医学生创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并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资源优势,积极为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厂房和设施支持,确保学生创业实践场所。通过创业主题实践、建立企业实习岗等针对性举措,使广大医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另外,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创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医药类相关行业,也可与其他专业合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合作训练基地,创建合作团队,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期刊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