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6:12:25
导语:在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企业;环境污染;生产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为共存共荣,兼筹并顾之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掠夺环境资源成就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事实,在上个世纪中期面临考验。因大量使用气氯碳化物等化学物质导致臭氧层破洞,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致使皮肤癌及白内障等病症罹患率增加;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暖化,继而引起气候变迁;因医疗废弃物及有害事业废弃物的任意弃置,垃圾掩埋场的不敷使用或未做妥善的防护措施等,严重污染环境;为求生活的便捷,大量使用对环境不友善的物质,增加环境负担;为了达到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水准,相对牺牲了环境的保护。
一、生产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国内生产企业存在“偷排现象”。生产企业每天都会产生数量巨大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无论是堆放还是处置都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运行成本。当前,我国的小型企业大多数都是不具备防治污染的资金、技术和相关经验的。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为了解决当地人员就业等社会问题,会对一些环境不达标的企业放行。
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大中型企业则突出表现在一些缺乏必要的诚信经营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些企业宁愿选择不讲社会公德的乱排放,不惜损害周边群众的利益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在经营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长远的环境利益。
2.跨国公司的“入乡随俗”。跨国公司通常都是历史悠久、资金雄厚,而且拥有领先的技术和防治污染的经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避免污染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据报道,肯德基、必胜客、百事可乐等九十家跨国公司上了环保“黑名单”。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保护环境甚至已经成为了那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有一家日本公司,其在日本的八家工厂里有七家都达到了零排放,但是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没有达到。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很快就“入乡随俗”,降低了环境标准。跨国公司的管理非常严格,环境标准也很高,但我们发现有很多跨国公司竟然连最基本的环保标准都不能达到,结果真让人无法置信。
3.企业违规排放的危害。环保法规定企业产生的污染水体在排入城市管网前必须经过企业内部的预处理达到标准才能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和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比较苛刻,若企业将不经预处理的污水排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会将微生物毒死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瘫痪。有些企业在郊区江河边设厂,直接将未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中污染周边区域的土壤和地下水,不仅使该地区的农作物受到污染而且会严重污染依赖饮用地下水的附近郊区居民的饮用水,威胁着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4.环境污染对企业自身的危害。根据我国的环保法规,受到环境监察机构查处的污染企业将处以罚款和停产整顿,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会被关闭取缔。由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表现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企业一经在社会公布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
二、政府解决企业违规采取措施
1.排污费标准提高。在环境污染方面,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我国现行的2003年2月28日颁布实施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其中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只相当于目前污染治理成本的一半,实际征缴率更低。为了使排污费征收标准接近污染治理成本,国家环保总局有望近期出台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去年7月25日曾表示,我国准备分3年将现在的排污费标准提高到污染治理的成本,促使企业自觉减排污染。
2.环保纳入诚信系统。去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保总局已经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将环境违法企业信息纳入银行的企业诚信系统,作为银行系统放贷的依据之一,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今后将会因在环保方面的不良记录遭受银行信贷限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同时与商业部联合了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严格控制环境违法企业的产品出口,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3.政府提供法律援助。已往出现环境污染损害案件,受害者面对企业由于缺少法律援助而处于弱势,这种状况将有望被转变。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筹建12369投诉中心,下一步将鼓励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就环境污染问题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讼。
三、对生产企业解决环境污染的几点建议
解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首要是解决企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通过清洁生产在产品的原料选择、生产加工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工业废物得以避免、减少和循环再利用。
1.源头削减,防范于未然。企业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从而减少废物;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发新材料来代替原来使用的材料。新材料应当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性能,在新材料的获得和处理过程中应当产生较少的废料;使用的新材料要保证无毒无害,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2.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循环使用工业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深圳日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采用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废弃塑料生产加工各种再生塑胶原料,实现塑胶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一天可吃掉“废物”100多吨。包头钢铁集团采用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都再用于生产,让用水全部循环起来,使包钢工业废水实现了零排放。
3.建立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废气需经过专门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某些废水废气排量较小的企业,可以将废水废气收集运送至专业废水废气处理厂,而对于那些排放大户,必须建立自己的小型废水废气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
[1]张钢.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J].环境保护,2002(12):34~35
[2]黄新欣.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福建环境,2002(6):38~39
关键词 近郊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44-01
1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
目前近郊农村的环境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渠道,一是农业自身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另一种是外界对农村的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一些污染性工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再加之农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观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解决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环保意识的增强。但是我国农村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传统的小农意识重视私有,缺乏共享意识,重视现实,缺乏未来意识。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而忽略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缺少专门的农业环保管理机构。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目前在农村基层环保监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环保部门队伍薄弱,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素质低、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短缺, 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3)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综观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防治污染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这些环境法虽然或多或少的有关于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但是这一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关于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此外,在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
4)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环境保护资金大部分用于治理工业和大城市的环境污染。但是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一些城市环境污染开始向农村的转移,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这些都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事业举步维艰。
3 保护和改善近郊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相关领导环保意识。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本身起步比较晚,加上农村传统意识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意识较弱。此外乡镇和农村的一些领导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要想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就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环境公德以及环境法律观念;
2)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强化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根据环境保护法,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环保体制,在农村环保执法过程中,应该以环保局为执法主体,独立于当地政府之外,当地政府可以参与辅助本地环保机构工作,但是不能直接进行行政干涉。这样各地各部门的环保工作都由统一的环保机构来行使职权,各级政府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内部的环保法制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
3)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要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生态安全及乡村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
4)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和企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农村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方式。
4 结论
总之,在我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雪艳,孟祥德.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
[3]殷广平.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河北环境保护,2008.
[4]杨永坚.我国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影响的研究综述[J].长安刊,2010(3).
关键词:环境绩效;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却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结果已明显危害到公众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我国当前面临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存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的实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环境绩效,环境绩效评价将成为企业持续经营和战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发展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企业很少注重环境的保护,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管束。另外,在环境保护上也缺乏完善的指标体系,尽管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也已经建立起了系统的管理和考核指标体系,但是,在关于企业环保方面的考核却远远不够。一些企业片面追求产量,成本等生产指标,忽视环境管控和污染状况的治理,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环境效益的低下,这种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不仅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更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效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逐步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控制影响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和污染源排放,使得环境污染的形势得到了控制,也为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做了相应的准备和保护工作。但是,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一些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面对如今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状况,企业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环保政策,提高经济效益,但仍有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不惜环境效益,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必须要加快开展环境绩效评价的步伐,逐步引导和推进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二、推进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现在经济快速的发展,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凸显。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和很多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但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概念以及工作目标不仅需要高度重视,更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量化。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还要促进经济建设的循环发展,另外,相应的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手段也是必要的,与此同时,结合相应的税收制度和环境公报制度以及其他鼓励性和监督性政策手段,全面而有力的推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并投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发展战略的实现。
1.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根本保障。我国应以保护环境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大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经费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行政管理体制和科技研究开发体制。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节能法》等,但是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具体内容和强制性规定,滞后于实践,也相应的缺乏调控手段。实际经验表明,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逐步引导和促进社会及企业主动参与并履行相应的环境法律体系和责任。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从环保角度出发,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大因素,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转变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是推进环境保护建设的必要举措。另外,要加强监管由发达国家转嫁到我国的具有破换生态环境的产业和企业。
国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结合,把环境要素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促使国家走向环保的经济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科研支持等手段逐步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注重环境保护建设。
3.实施促进企业环保措施及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过分依靠政府的强制监管,忽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性,缺乏内在环境管理的意识和动力。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国家应该重视和发挥市场的作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运用多种经济手段,促进企业的环保热情,并结合运用绿色税收,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绿色保险等多种政策手段,鼓励并促进企业宣传和生产节能环保产品,逐步加强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完善并发挥企业的环境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快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
4.倡导全民形成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同样环境保护的建设也是离不开公民的参与。我们应该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导向,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公众自觉的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企业自主的提高环境绩效。因此,我国应不断的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管理的自主性。
就环境而言,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因此,减少破坏并加强环保意识是我国每个公民以及各企业主体义不容辞的义务。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人们形成环保建设的主力军。
结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存在不健全,不合理的问题,如果只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环境的建设,必将导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致使国家走向不健全的发展之路。因此,经济的发展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协调发展。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的需要出发,通过对我国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我国针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对策和相关建议。(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詹翠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7
[2] 罗宏,朱开悉.企业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
[3] 胡健.中小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J].科研管理.2009(5)
[4] 刘德银.企业环境绩效综合评价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7(1)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部分工业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工业企业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视以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也给我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1工业企业强化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生态环境的要求
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发展可持续经济,然而当前部分工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仍旧采用高消耗与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这些工业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崩溃局面,工业企业必须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防范工作[1]。
1.2满足社会用户的绿色消费需求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关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工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绿色环保观念,自觉承担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责任,积极开发设计绿色产品,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便适应人们绿色消费的发展需求。
1.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代要求
传统工业企业如果不顺应时展要求,一味坚持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原则,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会导致周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进而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利用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自然与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2当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环境法制建设环节薄弱
当前,若想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二,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但从当前来说,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有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原则性条例过多,但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虽然存在很多要求市场工业企业履行的社会职责,然而这些制度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因此,即使某些工业企业违反了制度与规定,也不会受到相关环保部门的制裁和追究,环保执法部门对于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另外,当前我国还缺乏高素质执法团队,相关执法人员未能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2]。
2.1.2政府和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没有将收费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挂钩,收费用途和目的也不明确,导致一些工业企业仍旧不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更不愿意投入资金推进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生态环保投资工作上存在问题,在一些环保领域,政府既没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也没有通过政策对投资进行针对性引导,只依靠舆论方式调动民间资本进行环保投资。
2.2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对环境污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内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树立先进的环境法制观念,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普遍认为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会加大企业的费用支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无法给企业带来利益回报。此外,还有一些中小规模工业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在污染治理上钻国家政策漏洞,采取偷排和隐瞒真实排污数量的手段,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3]。
2.2.2工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奖惩制度
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尚未与经济责任制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这些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环保建设的管理监督工作,根据相关的环保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并与实际经济利益挂钩,进而提升工业企业在环保工作中的积极性。只有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励工业企业积极投入到环保事业建设中,强化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
3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相关策略
3.1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污染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由此可见,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往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多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若要切实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单单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要强化法律的约束力,将治理污染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法律体系,确保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时,治理环境污染还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因而要提高违法的成本,以强化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明确政府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能定位,坚持依法治理,确保污染企业不踩红线、不越底线。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污染减排
当前我国仍旧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因而,我国若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就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加速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过渡,在不大规模变动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之上,革新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企业的产量,获取经济利益,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方面的消耗,减少“三废”的产生,并实现污染物的大量减排。
3.3加大企业对环境污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并落实到环境污染治理管理层面。企业应该不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这对于解决企业污染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企业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能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来看,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获取生态环境层面的效益,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建设绿色文化品牌企业,创新生产技术
工业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节能环保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促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健康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要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4]。企业在内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环保道德规范,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先进的环保观念,积极投入到绿色环保建设事业中。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设计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并提升企业的绿色产品质量,避免各项资源的浪费,促使我国工业朝着环保化、科技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提倡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必须高度认识环境污染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生产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工业企业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绿色环保文化教育,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进而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企业文化,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推动整个行业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作者:范笑莹 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琨,姚中杰.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5):12-15.
[2]杨琉璟.小议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9):94-95.
1.1选题背景与动机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缺乏瓶颈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十七大报告提出“环境保护”,十报告再次提出“生态文明”,呼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走生产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屮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环境保护关乎后代存续和人类福祉,己成为全球性的一个重大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己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工业企业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日益枯乡,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越来越严格地制定相关的环境法律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工业企业,越来越与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是企业,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企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必须有企业来承当;第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信息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借此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第三,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治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履行环境贵任。最后,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必须注重企业形象,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否则其财务状况会受到影响至难以持续经营。在社会生产活动的实践中,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都能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己经给环境施加了严严的负担。综上可见,环境保护观念已成为国际共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而企业为了能够使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理应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应当主动进行污染治理,特别是工业企业。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经济人,属于营利性组织。我们要求企业成为绝对环保主义,即放弃财务绩效而单纯的承担环保贵任,这只是空中楼阁式的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的状况是财务绩效与环保贵任的“双赢”,即两者同时提升,企业与社会同时获益。近些年来,一些公司渐渐发现对有关环境方面的问题,如果采取更多有意识的、前瞻性的行为,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而且,己经有大晕实证证据和案例研究表明,这是完全可能的。随着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发展,环境绩效评价除了纯粹环境方面的单一指标外,还应将其与财务指标相结合,构成复合指标。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应用于企业环境会计绩效评价目的的环境会计指数体系,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无法对环境会计指数体系建立方面提供规范与指导。因此,结合环境会计以及绩效评价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环境会计指数体系,对企业环境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为中国企业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提出一些关于企业环境缋效评价的建设性意见。本研究围绕企业环境管理绩效评价的目的,试图借鉴会计指数体系的研究内容为企业建立一蜜环境会计指数体系,使企业的环境管理更加透明化,有助于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有助于政府了解各企业的环境管理对社会环境保护的贡献程度,从而对企业环境管理进行监控与管理。同时,基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没目的的环境会计指数的建立,使得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简易化,也有助于具体到中观层面的各行业环境绩效情况的排名比较,更有助于宏观层面国家环境绩效水平的评价。
2环境会计指数体系相关文献综述
2.1环境会计指数体系相关国外研究起源与现状
环境绩效评价虽研究不广泛,恨其起源较早,有几十年的历史。196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引用了环境绩效评价的叙述,之后陆续开启企业环境管理产生的业绩影响评估。环境绩效评价所需要的环境会计指标最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在对空气污染模拟化应用中,英国制定了 ?套环境指数来评估各个方面的环境影响。多层指标通过分析加权后集成整体指数,这就形成了国际第一个环境指数体系。随后,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进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从而,环境管理转向了环境治理方面,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与环境治理扣关联。于是出现了生态风险评估,这是对环境绩效评价工作内容的概括与补充,生态风险评估至此成为了环境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工具。环境绩效评价真正有系统性的发展与定义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IO出台IS014000标准,考虑了环境因素,评价了环境业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其中IS014031标准为提供了一个“环境绩效指标库”,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了依据。2000年,经过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在对环境绩效评价成果研究的基础上,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 “生态效率”概念,其以生态效益指标为主的生态效益评估标准主要是运用于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估,从而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环境管理决策,改善环境管理情况。在整个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的指标架构下,生态效益的指标可用以下通式来表示: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2.2环境会计指数体系相关国内研究起源与现状
[关键词] 环境 评级 生态经济
一、问题背景
泰州市环保局2009年6月4日公布了2009年泰州市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结果。其中,绿色企业61家、蓝色企业924家、黄色企业588家、红色企业158家、黑色企业41家。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我国企业破坏环境的程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的措施来帮助企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王远,陆根法等指出,伴随着信息手段在环境管理实践中的逐步引入,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政府作为社会的惟一机构,限制(如制定环境标准)和刺激(如排污收费)企业的环境行为,正在向污染控制的三角管理模式逐渐过渡. Afsah, Shakeb等认为的三角管理模式也就是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引入市场和社区对企业所施加的刺激作用,并且政府的责任也不再只是制定、执行法规和标准,以及监督、检查企业执行法规和标准,而是能够通过加强社区和市场附加的激励作用帮助达到污染控制的目标。
世界银行1993年在印度尼西亚发起了一项“污染控制、评价、分级”计划((Programforpollution control,evaluation and rating)。Pargal(1996)介绍了该项目将参与评级的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表现归纳为一个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的单一指标,并把该指标的级别用5种不同的颜色(金色、绿色、蓝色、红色、黑色)表示,针对不同企业的污染控制表现给出相应的表征颜色,并定期将评级结果公开曝光。这一项目在印度尼西亚成功施行,并在企业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行为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除了泰州之外,目前中国很多其他的城市也都采取了企业环境评级分析,比如镇江等。2009年泰州环保局对1772家企业进行2009年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评级,比2008年度增加了308家。评级结果表明,绿色企业比去年增加22家,蓝色企业上榜量比去年增加424家。评级结果全部纳入银行企业征信系统,金融系统对环境行为被评定为“绿色”的企业,在信贷上给予优先支持;而对环境行为被评定为红色、黑色的企业,信贷上则给予拒绝,直至追回已经发放的贷款。可以说企业环境评级在最近的十年中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图1表示了这一环境评级的基本循环。
但是,是不是企业环境评级这一政策对所有类型的企业都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呢?能不能在此模型上再做进一步的改进呢?本文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进行讨论,全文安排如下,先是介绍问题的背景,之后介绍生态经济盈利模式,然后我们会借鉴这一将经济管理理念加入到生态商业中的新兴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望提供更加可行的政策建议,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生态经济盈利模式
生态经济盈利是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先出现在1991年的匈牙利格拉茨市,是一种由政府作为组织者,针对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和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王洪辉介绍说,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并支付大部分的咨询费用,外部咨询公司给予技术操作咨询指导,许多企业同时参与其中,共同进行环境管理。我们可以用图2来表示生态管理模式的循环模型。
分析这种生态管理模式,我们能够发现其与ISO14001中的EM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有着明显的区别,在ISO14001中的这个EMS――环境管理系统指的是组织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是用来建立和实施该组织的环境政策和管理其环境的各个方面。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在生态管理模式中,政府不仅仅是站在监管和评估的角度,更多的是站在协助企业一起保护环境,也就是通过管理,政府和企业都能够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
王洪辉介绍说,“生态经济盈利”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系统的管理方案,对企业中材料及能源的使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改进计划。实行生态经济管理项目后,企业获得一个生态经济企业的证书,并可用于企业的广告宣传。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更加愿意参与这一形式的生态经济验证呢?王洪辉指出这一形式特别适合于那些已认识到如果进行系统的企业环境保护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实惠,但又不想按照ISO14001或EMAS的标准进行详细而又繁琐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针对于我们国家的国情,目前有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他们的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跨国企业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去通过ISO验证,如果政府强加这些政策给这些企业,那么后果会是这些企业想法设法的应付上级的检查,从根本上不愿意拿出资金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恰恰又是这些企业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政府能够提供环境保护相关方面的咨询服务,使得企业了解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成本最低,但却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的话,在加上每年的评级活动,会激励那些做的良好的企业,惩罚那些做的一般的企业,那么中小型的企业会有极大的动机去完成应该做到的环境保护事项。
在生态管理模式中,也有许多企业先参与“生态经济盈利”管理项目,使自己的环境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继续实行ISO14001或EMAS。通过先实行“生态经济盈利”,再做ISO14001或EMAS,将整个过程分成了两步,对于企业来说也易于实现,特别适宜于原先环境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
三、政策建议
针对于泰州市的企业环境评级分析,我们借鉴了生态经济盈利模式来改进这个评级模型,以求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有着足够的动机去保护环境,真正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下面是我们该改进后的企业环境评级模型。
对目前已有评级结果的企业,分类对每个级别提供不同比例的环境咨询服务资助,咨询公司不仅仅对企业负责人,更要对政府负责,根据咨询公司的咨询结果,企业加以整改,一年之后再由政府进行新一轮的评级。评级的结果会对企业的融资,税收等政策造成影响,评级结果高的能够享受优惠的融资政策以及减免部分税收,评级结果低的企业将会被限制融资以及缴纳相应的罚金。每年一次的评级是针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但如果评级较低的企业认为自身已经达到咨询公司的要求,能够提高级别,政府会特别组织这样针对单个企业的融资,重新评级后,企业将享受重新评级得到结果的相应政策,但此次评级的费用将有相应企业自行负担。企业评级的结果可以发成证书,作为宣传企业的一项工具来用。图3表示的就是企业环境评级――基于生态经济盈利模式改进后的模型。
参考王远、陆根法对镇江市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得分类,我们得出下表关于企业环境行为分类中对外部咨询公司自主的参考比例,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这个比例是可以改变的。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部门如果仅仅是充当监督的角色,是没有办法使得企业愿意付出努力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的,那么,如何做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双赢是目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企业环境行为评级是目前比较好的,能够协调政府和企业这两者关系的工具,但是其本身还是有欠缺。
本文是基于生态经济盈利模型对我国企业环境行为评级模型进行改进的,我们分析了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和生态经济盈利管理模型,发现若能把生态经济盈利模型中的相关思想引入到企业环境评级中,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们建立了图三的模型。我们这一模型中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1.咨询公司不仅对企业负责,而且要对政府负责,这双重的制约使得咨询公司与企业不是利益共同方,他们没有动机与企业一起做出假象来欺骗检查部门,而实际并未开展相关工作。
2.每一年的评估结果与企业息息相关,既可以约束企业,同时又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3.替企业聘请咨询公司,并支付相应比例的咨询费用,这一举措既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免除企业白白支付咨询费,但却收不到实际效果的顾虑。
4.这样的评级,可以更多的让企业慢慢来,一步一步的改进企业的生产环保性,避免企业的反感情绪,使得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完成清洁生产的转型。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这样的模型改进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更多企业参与到清洁生产中来。
参考文献:
[1]Afsah, Shakeb, Benoit Laplante and David Wheeler. Controlling Industrial Pollution: a New Paradigm.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R], 1996
[2]Pargal, S, Wheeler D. Informal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1996
阜阳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除了小部分用作肥料,少数镇设有垃圾填埋场进行统一填埋外,很多村庄的垃圾随意堆放在公路旁,田间地头,水塘沟渠边,。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二:有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偷排、超排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乡镇普遍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许多项目没有经过环境评价和审批就建设投产,环境保护和治理明显落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加上多数工艺设备落后,废渣,废液,废气排放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恶化了农村环境。
三:许多农村现在是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已大大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据有关部门统计,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农用化肥、农药流失率还普遍较高,其中氮肥流失率约 10-25% ,磷肥流失率约 4-5% ,农药流失率则高达 70-80% 。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养殖方面,每年投放在河面上的各种饵料、肥料约有 25% 没有利用而分解在水环境中,从而使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增加,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四:全市目前畜禽粪尿直接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又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这一状况已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早重视、防范、治理,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养殖业污染上大量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积,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生活垃圾上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随意堆积,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
针对目前农村现状的建议
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整合的理念,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来思考、研究和谋划对策。 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优化机制,加强治理,强化监管。
一:要更新观念。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把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到农村职业学校,中小学课程,让广大农村中小学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同过他们把环境保护知识和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通过举办乡镇,村干部,加强乡镇村领导的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培训,争强农村各级干部的环保意识,提高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能力;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报道,以增加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
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对策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自然资源也在不断耗竭,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在不断显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反映企业对环境影响程度的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研究对象。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1)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解除自身社会责任的方式。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者,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资源,无时无刻不对大自然产生影响。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急剧增加,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2)环境信息披露是我国严峻资源环境现状的需要。我国耕地人均水平为1.2亩,约占世界人均的2/5;森林储蓄量人均水平为8.4立方米,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也是世界水平的一半。(3)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公众及政府监督部门想要了解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只有通过了解企业向外部的环境会计信息,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来检查自身的环境业绩,评估企业的环境工作成果。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及内容
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致可以包括两部分: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环境会计要素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可以货币量化的内容,一般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企业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环境绩效信息反映的内容与环境会计信息大致相反,反映的是不能量化的内容,一般不能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只能以其他形式披露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其更多的属于定性的描述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阐述。
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一:环境会计要素信息。(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企业已经取得或者能够保持资产的控制权的,能以货币计量,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用的环境资源。其披露应以资产项目的不同类别为依据。环境信息使用者急切需要了解企业的环境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信息,因此企业会在环境会计报告中披露与环境有关的期初量、本期增加量、本期折耗量、其他减少量和期末存量;(2)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企业不论是承担生态环境破坏费用,还是支付生态环境补偿费用,只要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就应将其确认为负债;(3)环境费用。环境费用一般按照费用项目类别进行披露,通常分为环境资产耗减及损失费用和环境保护费用。企业应单独进行披露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形成的罚款、由于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企业治理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收益,环境资产产生的环境收入。企业发生了环境成本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收益做为必要的补偿。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增加企业的声誉,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附加值,企业可能会直接或间接获得某种经济收益;(5)环境利润与环保基金。上面所述的“环境收入”不一定与“环境费用”的发生有联系,互相配比,上面提到的“环境费用”是狭义的费用,不是广义的“环境成本费用”,它包括的内容比较有限制,它只包括“环境成本费用”中已销售出去的即已实现的,计入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中的环境费用,以及已经计入当期损益中的环境费用,不包括资本化计入环境资产或固定资产价值中的那部分环境费用。“环保基金”指的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的,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累积资金;(6)会计政策。企业披露环境负债、资产、费用、收入等所依据的会计政策也要做相应的披露。现在,我国已经披露了许多有关环境的相关政策,企业一定要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披露;(7)其他披露内容。首先,报表中应披露确认的环境负债和环境费用的性质,比如企业对环境的损害程度的说明,企业对一些损害做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环境会计核算所依据的现有法律和法规的说明。其次,应披露某一企业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最后,应重点披露政府为鼓励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给予的任何鼓励,比如专门拨款或税收方面的优惠等。环境会计要素信息的披露模式。(1)非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非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即企业不用单独的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只是利用企业现存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来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全面考虑因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具体的披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增加现有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披露方式,在现有会计报表内进行披露,不单独列示项目。在会计实务中,这种做法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一些缺点。企业把环境费用支出反映在一般费用中,没有办法使环境信息使用者获得体现企业环境管理绩效和水平的信息,并且也会影响重视企业环境管理的企业的净利润,打击企业的积极性;另外,企业反映的信息不全面,有关的环境资产支出,形成的环境负债没有反映在报表内部;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在现有的财务报表中增加相应的项目,并以合适的项目单独列示反映企业环境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基础上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增加相应的环境项目,另外增设附表或补充报表单独反映相关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或财务说明书中进行相关的披露。(2)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即利用传统的年度报表以外的独立报表形式,即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二:环境绩效信息。企业反映的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履行环境法规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以及未能执行的原因;(2)企业环境质量情况。例如对于污染事故的披露,污染物排放的情况,厂区绿化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例如污染治理进展,环境治理、环境监督人员的情况,污染物回收情况。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模式。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披露目的。一般,环境绩效披露包括以下两种基本模式:(1)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披露。在我国传统的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工具中进行揭示。(2)编制单独的环境绩效报告。企业为了方便信息使用者的应用,可以编制独立的专门的环境绩效报告。单独编制的环境绩效报告应该是一种通用报告,也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少。总体来说,我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目不多,而且多集中在重污染企业。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9月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规定,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而对于非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则采取鼓励披露的方式。(2)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不统一。一般,企业会有选择性的披露环境信息,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企业披露的内容比较少,内容不充实,对社会大众和相关政府部门来说,披露的内容实用性比较低。企业披露的现有环境信息主要有:遵守环境法规的情况,环保因素制约,环保项目支出,环保风险和对策,环保相关质量保证。(3)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为历史性信息。企业年报,董事会会议,重要事项中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多为历史性信息,都是企业以前年度的环保支出,对于今后的发展没有详细的信息说明。对于社会大众和相关政府监督部门只能对企业以前的环保情况做一个评价,对于以后的发展状况,没有很好的预测依据。(4)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为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描述。我国企业在相关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是定性描述,比如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一般不会涉及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企业一般很少披露环保支出、环保收益的具体数字。针对这种现状,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信息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环境信息使用者根本无法判断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5)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形式不统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但在实际中,由于独立环境会计报告要求告、成本高,企业大多选择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包括年度报告、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等多种形式,企业往往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选择披露形式,披露的形式复杂多变。
四、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社会大众是环境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介来大力宣传环保意识。社会大众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呼声高了,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就必须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这样,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在社会大众的监督下会改善的很好。(2)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非重污染行业披露信息少,企业披露内容不广泛,披露形式不统一等现状,都可以通过环境法规的加强来改善。首先,应该明确企业予以关注的环境范围,划清政府与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其次,应该确定合理的环境污染的计量方法,使得环境污染可以货币化;再次,应该统一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使企业在环境信息方面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3)培训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财会人员。整体提高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培训相关财务人员是比不可少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环节。环境会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因此,对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要求比较高。为了使相关会计人员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可以聘请资深的环保顾问,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环保知识,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环境技术人员作为财会部门的顾问,与财务会计人员一同参与企业环境会计工作。(4)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信息理论方面或环境信息实务方面远远超越了我国,为了快速发展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领域,我国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一要重视介绍和吸收国际上成型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二要在研究中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运用,以促进环境会计与报告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三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现实,发掘我国自身在环境会计上的典型经验,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蒋麟凤.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研究[J].财会通讯.2011(1)
关键词: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其中企业运作对环保问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市场监督、环境管制的提倡与发展,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渐渐成为关注中心。虽然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发展迅速,但对比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显然还有相当的欠缺。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向社会公开其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情况。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如果企业能够增强环境价值意识,培养良好环境价值观,披露就能够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对此有着更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其中美国作为最早提出环境会计概念并践行的尤为值得关注。
二、美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总的看来,美国的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一些研究美国环境法的学者将美国环保进程分为初始时代、奠基时代和成熟时代。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两个阶段,即初始时代和奠基时代,美国在环保方面逐渐出现了一些州立法律或地方条例,但是还没有联邦性的实体法律体系。这两个阶段可以认为是美国环保发展的起步阶段。
早在1872年,美国就设立了植树节,并最终发展为被全球认同的环保节日。同年通过了“黄石法案”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颁布了《河流与港口法》以治理污染。然而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加重,美国开始出现多方面严重的问题,20世纪40到50年代,美国发生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等恶性环境事件;20世纪50到60年代,化肥、农药的滥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DDT农药、氟利昂空调的污染,美国都是始作俑者。环境问题的爆发引发了民众和政府的思考,一些工业巨头企业起初尽管仍旧坚持利益为首的原则歪曲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环境运动和环保人士的宣传和倡导,美国的工业发展开始逐渐出现变化。一方面,开始注重环保清洁的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大企业开始将造成污染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
(二)发展成熟
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各种环保运动影响逐步扩大,从20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寂静的春天》的著作发表开始,美国正式开启了对环境污染的全方位整治工作,甚至调整了诸多例如宪法、普通法等等基本法律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这部法案的颁布在美国环保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将协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进大众福利,创造保护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自然环境,并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美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但在这部法案中,还未涉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
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环保法规出台,完善了环保法律体系,其中包括:《美国环境教育法》和《环境质量改善法》(1970);《水生哺乳动物保护法》、《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等(1972);《濒危物种法》(1973);《安全饮用水法》(1974);《有毒物质运输法》(1975);《国家森林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1976)。1977年修订了《清洁空气和水法》,进一步扩大了环保实施的范围和要求,对法律应用范围予以扩大、条目更为细化。
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在各大法案中出现并完善。在《清洁水资源法》《有害物质控制法》等法律中,涉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以及违反法律所面临的刑事、民事惩罚。1934年通过的《证券法》有关S-K管制规制的第101条、第103条、第303条规定,上市公司要披露重要信息,包括环境负债、遵守环境及其他法律法规而产生的成本等,该法后来还增加了对人权、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信息等内容的披露要求。在1993年颁布的92号会计公报中,详细列示了应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的应收补偿款、环境负债,并规定了环境负债计量的基础、如何确认可能承担的环境成本以及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与环境相关的预计负债等。1998年美国环保机构要求确保钢铁、石油、造纸、金属、汽车行业的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由美国环保总署向美国监证会提供公司环境信息。
尽管美国同样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但对于企业环境会计的处理,美国在各方面有过具体的研究和规范。
美国环境会计主要在负债和支出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关于环境支出的记录,美国已三个企业环境成本处理公告:第89―13号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第90―8号公告《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第93―5号公告《环境负债会计》;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主要从或有负债角度考虑,适用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逐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1993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环境会计报告问题了一份公报(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公报的实施与遵守。1995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发表的《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环境会计:基本概念及术语》定义了环境会计以及其他相关术语。1996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环境负债补偿状况报告》,提出了关于企业报告环境补偿责任、确认补偿费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供了揭示补偿责任的多种方法。
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和公众的努力,美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企业会计环境信息披露已经基本完善形成体系,在社会公众和政府法律的监控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成为报表中必备的环节,主要反映在上市公司年报的管理层讨论部分,另外也有通过新闻、布告栏、会和单独环境报告说明环境事务。这些改进不仅树立了公司良好形象,也督促企业提升环保价值观,持续经营的同时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严格高效
美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信息披露之所以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当归结于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诸如《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债务法》等法规的出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全面的规定与要求。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监管同样做得很到位。美国证交会和环境部门发挥着高效的监管控制,企业必须严格披露涉及环境风险方面的事项。法律制定和严格执行的有效结合确保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环境价值观。
(二)设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
制定与环保法规相对应的具体的环境会计准则,能够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便于会计人员编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报告,使披露的信息更为规范化。
美国很早就达成了这样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具体包括:FASB 第 5 号准则公告: “或有负债会计”, FASB 第 14号解释公告: “损失值的合理估计”, 以及紧急问题工作组公告 “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清理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环境负债会计”。行业内的规范让美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加专业化、合理化,使得披露情况统一、高效,对于环境会计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
(三)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
美国国内对于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不仅仅是民众和环保机构,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也可透过环境披露情况,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环境成本情况,相应作出决策。这样一来,如果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融资能力等等,对比早期的庇古税,这样的影响就更多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挂钩,使得上市公司对环境的改善投入更多。
四、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美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类似美国当时起步和发展成熟的交接阶段。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虽然有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尚未形成体系;企业环境会计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准则与践行标准。虽然一部分企业对于环境信息有所披露,但是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模式,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环境价值观。
(一)国内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目前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虽有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大都比较空泛缺乏经验,且理论尚未形成体系。而且多数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为范例,但中国在政策和企业发展等方向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区别,因此不能完全效仿西方。
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必须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国内目前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未对环境会计做出详细的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合理规范,途径不一,相同的环境治理支出列示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下,很难形成让人一目了然的披露信息,也使得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对企业环保意识的影响力有限。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1. 完善披露的制度规则
以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形式增加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比如可以明确规定披露的环节、披露程序、披露位置等,让企业在年报或官网中明确列示,方便投资者和关注者查阅。明确规定披露的具体内容、方向等等,防止某些企业略去重要的环境治理问题、避重就轻的行为出现。以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2. 理论研究与实际接轨
诸多的研究方式中,实证研究更加贴近现实情况,可以将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有确切数据支持的实证研究上,节省宽泛研究中滥用的研究资源,针对现在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切实的解决措施,增加理论研究的实用性。比如,当前针对如何设置企业的环境会计制度,如何进行后续的审查和奖惩等等。将专业的力量集中起来,必然能更快地找到适合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方法和途径。
3. 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
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严格的审核监督机构来确保企业的执行效率,防止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破坏环境,又没有按照规定披露。
可以设置严厉的惩戒措施,防止企业违规;一旦披露环节违规,企业将承担比环境治理更为高昂的经济代价。这样一来,企业自然会提高环境价值观,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就起到了对公司自觉披露环境信息的督促作用。
五、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尚处基础发展阶段,尚缺乏全面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规范,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和完善。国内的企业和投资人的环境价值观显然仍旧比较浅薄,缺乏社会意识,容易被一时的利益所驱使。如果任由环境问题不断积累,终会在不远的将来拖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W.金登,丁煌译.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黄炳艺,姚远.中美环境信息披露比较[R].中国经济报告,2016(03).
[3]王夏静,李恒元.国外环境会计发展初探[J].科学大众,2009(04).
[4]陈燕,李学斌.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给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