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的核算方式

时间:2024-01-19 16:09:10

导语:在会计的核算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的核算方式

第1篇

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管理会计作为两大会计分支之一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以说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管理会计的身影。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远景目标,为企业经营提供预测和决策的资料,通过编制预算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同时,现代管理会计能考核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能为企业的高层开展管理事务服务,因此,管理会计对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现代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变动成本法通过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现代管理会计人员的喜爱,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比较,深入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并重点探讨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从而推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在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变动成本法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根据产量的增减来控制原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总额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既可以看成企业损益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看成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变动成本法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与产量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从而能够控制销售环节合理的销售配比,从而能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揭示产品销售量、利润及其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关联度,最终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有价值和意义的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直接的支持和依据。变动成本法,主要有几下几个特点:首先,与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不同。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的变动成本法,它仅仅把变动的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同时把固定的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当做期间成本,依据贡献损益来计算损益。其中,与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区别主要表现在:(1)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将产品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费用和固定性费用,把固定性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不列入生产成本,仅仅把变动性制造费用列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这种计算方式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2)程序上提供的中间指标由损益确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变动成本核算下构成总成本的部分,贡献边际由销售的收入减减变动的成本确定,本期企业的利润由贡献边际中减去固定成本来得到。如果企业的成本水平(单位变动的成本与企业固定的成本总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那么贡献边际就是能够评价企业是否有利润和盈利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其次,产成品和在产品盘存价值不同。变动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固定成本不包括已销产品的成本、库存产品的成本和在产品三个方面的成本,即使产量与销售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产品生产成本当中的单位成本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都是将已经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库存的产成品的成本和在产品的成本全部当成成本,同时,如果产量与销售波动时,同样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单位成本。第三,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由于变动成本法采用“销售收入减去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就是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减去固定的成本额就是企业的利润收益”来计算企业的利润。当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是相同的情况下,不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的净利润都是相同。但是当企业的产品在产量与销量并不相同的时候,这个时候利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时,企业的利润额就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它的影响。而传统的成本法是采用“销售收入减去已销的产品的总成本得到企业的利润额”来计算企业的最后利润,即使产量与销量不相同,利润额也不能很好的直观反映它的影响。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变动成本核算方法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核算方法,是由于它具有很多优越性能为企业提供更好地支持。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出变动成本法与其他的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变动成本法直观反映企业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由于,变动成本法特有的计算关系,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的利润主要受产品销售量的控制,而与企业的产品生产量没有任何关系,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的管理高层人员科学的看待市场,重视市场的变化规律,研究供需关系,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利用加强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避免由于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时,尽管当期企业的销售量增加但是由于受前期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利润不但没有达到相应的增长额反而出现减少的现象。其次,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配比原则是确定企业是否盈利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是指将收入与产生收入的费用进行配比以正确计算损益的方法,它主要包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期间配比和因果配比。变动成本法充分按照配比原则的原理,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公布的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公允的效果。第三,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的预测、决策及业绩考评等提供更好服务。由于变动成本法很好的揭示了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与企业成本的内在规律,真正从根本上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最终能为企业的风险评估、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更好地分析问题、规划未来起到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变动生产成本主要是发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的变化也属于生产部门;同时产品固定生产成本的发生不是由生产部门来控制的,而是应用由企业的高级管理部门负责。变动成本法很合理的划分出成本的费用,从而为企业绩效的考评提供依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和相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简化成本核算,加强日常管理。由于变动成本法是把固定制造的费用划定为期间成本能够直接从边际贡献中一笔扣除,这样能为企业及员工节省很多间接费用的分配手续。这种方式,不但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核算产品的工作,而且能杜绝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而且能极大的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成本核算中解脱出来,为做好其他的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空间和精力。最后,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建立弹性预算。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同时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弹性预算能使成本、利润的预算数与实际数有更好的可比性,而这种弹性预算的建立就是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

第2篇

(一)拥有足够的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

第一,项目经理必须拥有一定的学识,能够有效解决各类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项目经理必须果断,遇到问题能够迅速有效的进行处理;第三,项目经理必须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对待人和事都应该统一,不过分亲和或严格。

(二)有较好的施工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知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就必须经过特定的业务岗位培训,并且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以及相应的证书,掌握相应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专业技术知识。

(三)能够掌握新技术,并不吝学习,用于探索、创新

项目经理应该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不断的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结合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使得施工项目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

二、施工工程的承包方式及内容

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主体是整个项目工程,把施工图预算作为依据,树立建设优质工程的目标,把承包合同作为纽带,最终目的是使得产品能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工程从开工、竣工、验收、使用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承包与管理。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工程的全权代表,是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最高责任者,统管着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以及经营管理的部门。依据工程的不同,有相应的人员,项目经理对其进行劳动分配组合,部门里有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安全员等,这些人多由人才市场招聘而来,通常情况下项目结束则聘用结束,但也可保留到新的工程时。

项目工程的承包主要遵循公司内部劳务为主,外包为辅的原则,首先劳务部门剧项目工程的劳动力计划对公司内部的劳务市场进行适当的调配,但选择是双向的,项目经理部和劳务作业部是互相选择,选择后确立劳务合同关系,成立单位工程作业承包队,实行混合班制,使其有固定的工种专业,也有相互配套以及可独立施工的作业承包队。

三、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限

(一)项目经理的职责

项目经理应该对于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积极贯彻执行,在管理的过程中维护自身企业以及员工的利益,并且积极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于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进行负责。项目经理也参与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的制定,对于工程总体计划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方案进行编制。

依据公司的年度以及季度施工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对劳务、材料以及器械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针对工程需要与相关部门签订相应的合同。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工程的管理者,对于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组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承包合同能够真正得到履行。项目经理作为施工方与公司的桥梁,不仅要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以及负责,也应处理好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各中关系,并且定期的向公司的经理汇报工作。

(二)项目经理的权限

项目经理可以以自己的法人代表委托的人身份与建设单位进行业务的洽谈,并且与之签订相关的文件。对于项目工程拥有一定的经营决策以及指挥权,对于工程中人、物、财都可以进行调动和分配,对其拥有使用权。对于工程的组合班子,项目经理可以决定施工队长以及施工队伍等。而对于内部承包,项目经理有其选择权,对于项目员工的工资以及奖金具有分配权,也可对工地上员工进行调动以及奖惩。

四、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下会计核算

项目工程经理部作为一个内部独立核算单位,负责的是整个项目工程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成本核算的工作,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银行账号,自主的进行经营,并且自己负责项目盈利或亏损,对于项目工程的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对其进行分析以及汇报审核,并且对于单位工程预算成本以及现实的成本进行核算,在竣工时制定相应的报表。

而对于项目经理部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津贴等,企业实行总量捆绑的制度且进行考核,对于员工的工资,是依据施工产值的1%-1.5%的比例来进行提取。公司对项目分期进行考核,依据称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现场管理、资金回收等6个指标,对工资奖金等进行计算,对于员工的月工资,每月将会预扣20%,只有在项目工程彻底结束时进行竣工结算后,才会统一对员工工资进行补齐,使得月度发奖不会过多,避免工程亏损的现象出现。

对于公司内部向项目工程提供的劳务,劳务部门应依据每月完成的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对于生产工人,按照劳动的定额实施全额计件工资制,而对于辅助生产工人,则依据岗位工资制核算工资,对于外包工程的工资则是按预算人工费外加相应的管理费进行提取。

在项目工程中,所有的经济往来都是属于公司财务部门管理范围,在整个项目工程的过程中,项目部的班子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变动都与财务管理和核算责任无关,变动无法引起两者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尹国华. 关于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的探讨[J]. 西部探矿工程,2008,03

第3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切资金费用,具体包括施工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往来款项等。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依据工程在完成年限、税款、建筑面积(施工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以总体成本核算为例,需要企业将开始建设到竣工结束所投入的全部资金费用进行核算,以准确反映项目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1.会计核算不符合标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核算项目混乱、原始单据遗漏、批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在既定时间内进行资金结算,导致资金数据缺乏准确性,甚至出现坏账、假账、财务造假等严重问题。

2.成本控制不受到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通常只关注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及使用效率等方面,对建筑成本控制缺乏考虑。另外,当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分层核算方式,而由于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加之企业内部权责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无法真实掌握施工细节及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导致财务报表与真实情况的偏差,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会计核算监督力度小

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管制度缺失,相关监督工作未能发挥应用作用,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缺乏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监管制度执行不力,尽管国家有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约束,但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未能发挥其会计核算监督作用。

4.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低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会计人才比较紧缺,企业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施工任务分散,会计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这不仅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也引发人们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怀疑。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策略

1.革新会计核算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摆脱固有理念约束,引进现代会计核算管理理念,使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进而有的放矢地推动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自觉规避会计核算中的各种问题。

2.加强核算人员培训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会计人员培训力度,使之能够满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首先,企业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会计知识的讲解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实操水平。其次,应让会计人员学习并了解会计制度、会计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守法意识。再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3.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应严格遵循《会计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为会计部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首先,企业应尽快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核算系统,并明确规定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权限,对其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其次,企业要购置相应的信息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服务财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并针对核算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完成核算信息的统一、整合工作,确保核算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4.强化会计核算监督

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全面监管,使之严格按照工作章程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国家也要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并针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出台专项法律法规,以实现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宏观监管和调控。对于在会计核算方面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追究其责任,以树立法律的权威性,督促建筑企业自觉遵守会计核算相关法规。

第4篇

关键词:融资;资产;会计

一、事业单位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

事业单位的一个特别是拥有或者控制着一项或者是几项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政府预算或者补助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这些固有资产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融资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财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融资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很多的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尝试一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事业单位的融资租赁的突出特点主要有:(1)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样事业单位在支付资产的较少部分资金之后就能够获得对其的使用权。这也是很多的事业单位比较看重的一个优势。(2)由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且需要支付的资金较少,就可以减轻事业单位的负担。这种融资租赁下的设备一般是能够直接应用的,就保证了事业单位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3)最后一点优势主要体现在融资程序上,由于操作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只要事业单位确定了合作伙伴,就可以进行合同的签订,手续非常简单。

二、会计制度和税务条例对事业单位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的不同之处

1.会计制度和税务条例核算方式具有不同的初始入账价值的规定。会计制度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的规定主要以30%为分界点,如果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大于30%,则主要按照租赁开始之日,将租赁资产的原来账面值和最低租赁支付款的现在值中较低的那一个作为初始的入账值。如果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小于或等于30%,就可以将最低的租赁支付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值。但是税务条例则主要是强调按照双方在租赁期间协商中规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过程当中的运输费、保险费和安装费等等杂费来计算初始的入账价值。

2.会计制度和税务条例核算方式中折旧政策的规定不同。折旧是进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的一个关键部分。会计制度和税务条例在核算中的折旧政策的不同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首先,会计制度中要求采用和自有应计折旧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租赁期满时,可以按照这个核算方式来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一般要求在租赁期间或者是租赁资产还能够使用的时期内进行折旧计算。而税务条例则主要规定折旧运算根据财政部门关于分行业进行财务制度的规定来进行,即将租赁设备分为5年、10年和20年不等。

另一个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上出现的不同。会计制度主要要求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性质和运用过程中发生的不同损耗来进行折旧换算,可以使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年数综合法等等。而且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该保持不变,一旦出现变化,应当在核算的会计表中进行必要的说明。而在税务条例中规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运算之前,要估计资产的残值,并且在这部分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在折旧方法上采用了平均年限法,但是对一些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年限的减缩或者加速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明。

会计制度和税务条例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核算需要而进行必要的调整的。虽然目前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但是随着科学核算方式的不断进行,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方面要求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求根据国际上的会计惯例来进行调整,不断地完善整个核算体系。

三、目前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真正发挥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作用,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核算,将事业单位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区分开来,正确地反映出融资租入资产的使用情况。

一般来说,目前的很多事业单位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主要是根据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进行的。具体上来看,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进行借记“固定资产”和贷记“其他应付款”。另一个是租金支付时,借记“事业支出”和贷记“固定资金”以及借记“其他应付款”和贷记“固定资产”。主要可以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事业单位采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租入了设备一台。在协议租赁设备中规定设备的价格为600000元,分五期付清。每期租金主要为120000元,其中设备的运费、杂费等总计180000元,已经通过银行支付。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一般的核算方式如下:

融资租入设备时,借:固定资产一融资租人固定资产780000;贷:其他应付款600000,银行存款180000

每期支付租金时,借:事业支出一设备购置费120000;贷:固定基金120000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120000;贷:银行存款120000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在固定资产租入时,往往是全部一次性地算进了“固定资产”部分的,但是在分期支付租金时,却只有部分款额出现在“固定基金”上,这就造成了账目上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数目上存在很大的差额,因而无法平衡两个科目问的金额。这种核算方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发展。

四、引进过渡性净资产来实现关系的平衡

应该如何来平衡账目上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数目关系,进而实现核算?这其实需要增加两个过渡性净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基金”和“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然后按照公式:

固定资产账面金额=固定基金账面金额+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账面余额。

还以上面出现的例子来说明,

某事业单位采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租入了设备一台。在协议租赁设备中规定设备的价格为600000元,分五期付清。每期租金主要为120000元,其中设备的运费、杂费等总计180000元,已经通过银行支付。

这个解决方案的具体过程:

(1)租入设备时,借:固定资产600000贷:其他应付款600000这是和前面的计算方式相同的部分,但是这种新的核算方式,还要求同时将全额记入过渡性科目中借:固定资产基金600000贷: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100000

(2)第一年支付第一期租金120000元时,借:事业支出等120000;贷:固定基金120000;借:其他应付款120000;贷:银行存款120000;同时,根据公式,需要进行记录的是,冲销过渡性科目;借: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120000。贷:固定资产基金120000。第一年末,固定资产账面金额600000=固定基金120000+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480000。

(3)第二年支付第二期租金120000元时,会计处理同第一年(同上)。第二年末,固定资产账面金额600000=固定基金240000+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360000。

(4)第三年支付第三期租金120000元时,会计处理同第一、二年(同上)。第三年末,固定资产账面金额600000=固定基金360000+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240000。

(5)第四年、第五年各支付120000元租金时分录同前三年(同上)。第四年末,固定资产账面金额600000=固定基金480000+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120000。

第五年末固定资产账面金额600000=固定基金600000+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0。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改进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而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进。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意义

1.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单位的行政成本。会计集中核算后,中心得用会计电算化等先进的手段,在精简了会计人员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繁重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机会钻研会计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结算中心内部各单位之间结算资金无需通过银行划转,中心直接进行内转处理,减少了银行手续费的开支成本,也简化了转账程序,还能使收款单位的资金被及时划拨到账,大大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

2.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核算质量。实施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后,会计结算中心对会计核算质量实行“零差错率”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有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按国家财政部规定统一设置,解决了各自为政、收集、统计数据难的问题;在进入会计结算前,有个别单位存在有违账务规定的“坐支”现象,进入中心核算后,严格禁止、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收支两条线”的落实;会计结算中心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入统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搞好会计服务的同时,强化了对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前审核与事中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项财政性资金规范、有序和安全运行。

3.尝试行使国集中支付的部分职能,缓解了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建立会计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前,资金由各单位分散储存和支付,在预算资金按期拨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的资金沉淀,而财政部门有时为应付短期的资金需要,不得不向银行借贷或发行短期公债,从而增加了财政利息支出等负担。建立会计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后,被统管单位的所有资金全部归并到一个银行账号之中,集中存放与支付,财政部门可以利用资金存、用的时间差,灵活调度未支出的余款,既缓解了资金调度困难,又节省了利息等费用支出。

4.完善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结算中心加强了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档案法规对中心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各种分类号、案卷号、年度标记清晰,并按类别分期、定点保存,在档案查阅上,做到手续齐全,严格按档案查阅规定操作,确保会计档案安全、完整。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

1.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户,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

2.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做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

3.认识上的错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单位批,中心报”。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4.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三、改进方法及对策

1.明确预算单位与核算中心的职责。预算单位要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并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责;会计核算中心要按照会计监督的基本规范要求,对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明确双方职责,出现问题时,避免互相推诿。

2.加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既懂会计、又熟悉财务的会计人员被抽调到核算中心工作。而预算单位的报帐员很难为预算单位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提出合理建议。因此,核算中心要加强各预算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随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

3.定期对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定期对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使预算单位按照有关的财经法规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并在核算中心的监督下开展经济活动。

4.核算中心应对业务量大、繁而杂、资金需求多的预算单位委派会计人员。通过对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保证财政预算的具体实施和财政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5.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考评。核算中心要定期向预算中心要定期向预算单位发放会计人员服务质量证询表,并根据预算单位反馈的意见,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服务质量考评。按照考评确定会计人员奖惩、淘汰、升迁或调离。

6.恪尽职守,严格把关。结算中心在搞好结算服务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审核监督,加强财务制度的管理,依法加大监督权、核算权。应出台严格的财务制度,每个细节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应不断加强财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各统管单位报账员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效率地开展财务报支工作。此外,会计结算中心工作人员也应进一步学习最新的财经法律法规文件,以保证单位结算业务的合法、夫范、真实、准确。

第6篇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会计;碳会计核算

碳排放权交易是从排污权交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是应对当前全球温室效应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一般采用的是总量与交易机制,具体思路是政府根据一定的标准核定某个区域的碳排放总量,进而向该区域内的每个企业分配一定额度的碳排放配额,若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低于这个配额,即可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上出售或将其递延到下一会计年度使用;若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高于政府给定的限额,那么该企业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权,否则它将承担巨额罚款。同时规定企业不可无限制购买碳排放权,对其总排放量规定最高限额。如果政府发放配额之后企业减小生产规模或缩小业务量的,政府将按相应减少比例收回碳排放配额,避免某些企业制造虚假条件从政府骗取碳排放配额。

一、碳排放会计的确认

会计确认是确定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哪些会计要素,其会计数据将以何种方式记录到会计系统中的问题。

首先考虑到与碳排放会计相关的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问题。费用化和资本化主要区别是受益期不同,当期支出当期受益的叫费用,称之为费用化;当期支出在以后各期受益叫资本,称之为资本化。而企业若当期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当期政府给定的配额,那么剩余的配额除了可以出售之外还可以递延到下一会计期间使用。即碳排放权的收益期不仅仅是当期,因此资本化是更合理的选择。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由于我国碳排放交易交易市场并非十分完善,对于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所持有的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是较好的选择,而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活跃之后或许会有企业以碳排放交易为主营业务,企业以投资收益为目的而持有的碳排放权可以确认为金融资产。

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政府给定的碳排放配额,即产生了负债,我们将其计入“预计负债”,因为在尚不知道企业可获得碳排放配额时是一项或有负债。若企业在会计期末之前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了碳排放配额弥补了这超额部分,预计负债即可消除;若企业不对其进行处理则要承担环境违规罚款,形成营业外支出。

二、碳排放会计的计量

(一)初始计量

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在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之后,对其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更为可靠。

当企业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到的碳排放权时按照支付的实际价款即历史成本登记入账,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对于政府在期初无偿发放的碳排放配额按零计量,会计上不予确认和计量,但是应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以备信息使用者查阅。

(二)后续计量

1.碳排放权的摊销。当企业实际排放量在政府配额以内的无需摊销,对于超过政府配额并且当期已购得足额的碳排放配额的情况下,要按每个月实际排放量进行摊销,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

2.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政府发放的配额,不足部分还没有购买时,对于超额排放部分根据市场上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碳排放权”科目。

当企业从市场上购入不足部分配额时,预计负债便可消除,借记“预计负债―碳排放权”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若期末企业还未购入不足部分的碳排放权,企业将承担本期环境违规罚款,借记“预计负债―碳排放权”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3.对于政府发放的配额在本期未使用完,若想将剩余部分结转到下一期使用,会计上不需确认和记录,但在报表中要详细披露;若要出售按照收取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碳排放权的减值。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至少需要在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而碳排放权的价值很容易受减排技术和市场情况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碳排放权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可回收金额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在会计准则下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当确定碳排放权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要根据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由于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为了确保企业拥有的价值不被低估,当价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减值额度内予以转回。

三、碳排放会计的披露

碳排放会计披露可以以表内报告和表外附注两种形式并存。在资产负债表下可列示企业外购取得的“无形资产―碳排放权”;在负债项下以“预计负债”列示超额排放部分;在损益表中可列示企业承担罚款所支付的“营业外支出”和出售碳排放权获得的“营业外收入”;现金流量表中应列示与这些业务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除了表内披露,企业应该在表外附注中以文字和图表方式披露一些碳排放细节,比如政府发放的碳排放配额等。

四、碳排放会计的案例说明

2013年1月1日Z电厂取得政府环保部门发放的碳排放配额100吨。2013年6月30日该电厂排放了40吨,当天电厂又向外出售了20万吨碳排放配额,当日的市场公允价是2万元/吨。到了12月31日,该电厂全年实际已经排放100万吨,年末电厂只从市场购入10万吨碳排放配额以弥补超额排放部分,市场价为2.1万元/吨。还有10万吨超额部分因电厂管理人员疏忽未及时弥补,环保部门要求其承担30万元罚款。Z电厂的账务处理如下:

2013年6月30日对于在政府发放配额以内的排放量无需确认和记录,出售部分获得价款40万元。借银行存款40,贷营业外收入40。

2013年12月31日超额排放20吨按当时的市场价确认为预计负债42万元,罚款30万元一部分抵消预计负债,其余记营业外支出。借管理费用42,贷预计负债42;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21,贷银行存款21;借预计负债21,贷无形资产―碳排放权21;借预计负债21,营业外支出9,贷银行存款30。(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会计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方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6).

[2] 王爱国.我的碳会计观[J].会计研究,2012(5).

[3] 孟晓俊,谢慧珍.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碳会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3(8).

第7篇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因素。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以及我国的法律政策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还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取更加的市场经济优势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方面应该要更加谨慎,因为企业的核算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左右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和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特征密切相关,企业只有根基自身经营的状况和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但是,由于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较为多样,企业必须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考虑。

一、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

1.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位我国开机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师弟啊,该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广泛不断增大,会计核算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会计核算的范围来讲。传统的会计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会计核算相关指标的核算和处理、会计核算的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该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核算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换句话说,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在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时不仅需要统计好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甚至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各国不同的货币原则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制定和信息的披露;其次,对于会计核算的模式而言。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则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将明细核算、会计报表等模式更加细化,增加了多日记核算、记账凭证等多种方式。会计核算范围的加大和核算模式的更加优化使得我国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程序化和简易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使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核算职能转变为了管理职能,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从会计核算内容丰富的程度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了棋盘式的报表提示。该种报表体系的确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相对传统的科目编码记账模式而言,其会计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灵活化;其次,就会计核算的灵活性而言。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程序编码的帮助下自动实现会计核算,且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大大提高了核算的灵活性。当然,这也是相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的。我国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实行的是定时的核算,核算方式较为单一且固定,灵活性较差。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快,企业咋发簪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与决策。这一点传统的会计核算必然难以做到,但是现代化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全面,能够及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要素分析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分析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应该要从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着手。首先,从准确性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属于电算化模式,该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在不考虑会计核算任务量的多少时,精确程度的高低成为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精确性指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会计核算的精确度越高,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做出的经营决策才能更加全面,也才能够更好的保持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利益;其次,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分析。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的开放性、智能性和实时性等。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能够方便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促进会计核算信息的流通,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最后,就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着市场信息更换速度的加快,企业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的财务会计现状。

2.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现状来看,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分配法、集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等多种。这些会计核算方法部分是针对成本的分配和处理而制定的,部分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配合,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方法种类较多,经济行为的而差异性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的多为组合形式的核算方法,如将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进行联合分析和核算的方法即是组合方法。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方法的要素或者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成本核算方面来看,企业有计划成本法、交互分配法以及直接分配法等多种选择。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是影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应该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跨级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背景下,企业能够明确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的特征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相关信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作用最大,企业需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除了法律法规因素外,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时也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除了一般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其潜在因素。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潜在承诺。潜在承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为了与相关的利益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且有需要在合同规定以外对利益主体进行潜在承诺。具体来说,企业对销售客户的口头承诺、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承诺以及对供应商、债权人等的非正式承诺等均属于潜在承诺;第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需要依靠一定的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环境,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的披露不仅能够反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同时还能够反应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现状。只有当会计核算反应出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经营与决策。目前我国企业主要依靠制定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外部治理环境选择灵活的、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

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影响我国企业核算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有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等。首先,从企业的税收情况方面看,税收是企业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收越多,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收取的经济效益越低。因此,就企业的所得税而言,企业必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使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处理。加速折旧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当企业所用的生产设备效率较高时,企业可以多提折旧费,相应的,若企业生产设备的效率越低,企业可以少提取折旧费。同时加速折旧法较为重视对经营资产的回收,利用回收的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税收部分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推迟一部分税款,相当于实现无息贷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次,就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股份企业来说,要衡量它们的市场价值就需要企业对每股的盈余进行密切的关注。折旧计提方式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会导致每股的盈余出现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价值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最后,就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说,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市场的经济波动有一定的关联。当物价开始上涨或者下降,企业的存货价值必然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企业的存货价值如果降低则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该种情况下则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为: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需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就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会计核算方法需要遵循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方面原则,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加速折旧法、平均分配法等,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有企业的潜在承诺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等,而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则包括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企业在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课恰当选择可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合理、准确及有效。

作者:李旭晋熔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单海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29-130.

第8篇

关键词:企业 成本核算 问题 策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也已经开始利用成本核算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控制管理,但是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和经验不足,使得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一)成本核算

作为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消耗按照规定进行归集与分配,并核算企业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计划、预测、和分析等多项工作,通过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和耗费如实反映出来,还能清晰的展现出企业各项成本信息,使企业领导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控制调整。由此可见,成本核算具有推动企业成本计划观察落实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发展目标。

(二)成本管理

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各项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等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通过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分析等会计职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成本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推动企业经济核算和生产节支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会计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管理者主要扮演的是企业高层的角色,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人们的要求,从而通过财会人员对其进行控制管理。而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重视,从而忽视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使得有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从而导致在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往往就缺少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思想,这也使得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得不到明显的提升。而且在当前,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认识不够全面,许多资产都没有的到充分的统计,这导致人们对企业内部的结构不是很了解。在对稀有资源进行计量的时候,由于会计人员没有可靠的计量数据,这也使得企业的资源很难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使得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良好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减少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一些不合理问题。一些企业甚至都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成本核算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对会计成本核算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时候,通常都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进行的,这就要求针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相应的监管。

三、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

(一)扩大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

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给予足够重视。针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资产进行全面的整理,将其根据一定顺序或原则进行分门别类,进而对其全面分析,不同的资产形式要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企业还需要对人才资源的成本进行有效核算。人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需要选拔优秀的人才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当中。

(二)逐步提高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全面提升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最为基本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企业可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工作,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为工作人员举办一些讲座。同时培训过程当中,还能够对核算基本技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企业还能够鼓励和支持基本素质较好的会计成本核算人员进修,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采用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在采用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时,通常有三种情况可以选择:第一,根据自身的财务核算特征进行选择。企业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明显特征,是企业选择会计成本核算方式的基本着眼点。第二,综合运用多种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企业可以将多种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进行综合使用,积极发挥不同核算方式的长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企业能够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核算方式。企业在一些会计成本核算方式的基础上,能够积极进行有效探索、创新,形成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符合自身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顺利有效进行。企业在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的监督机制时,可以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种。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是指财务管理部门内部的所有会计成本核算人员互相进行监督。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是指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工作,不同部门之间也能够互相进行监督。

四、结束语

会计成本的核算及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稳定地位,就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消耗进行合理控制,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现状

1.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理念

当前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产品的时间逐渐缩短,企业制造成本消耗也逐渐降低,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依旧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的主要精力还集中在产品的生产制造上,企业的真实成本不能有效地反映。而且企业对企业内的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无形资产,也没有反映在账面上,使得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消耗在生产经营中被冲销[1],不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

2.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计量不科学,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对土地、自然资产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计量,资产负债中并没有这些记录。但是这些资产都是属于企业控制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使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不全面的成本核算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同时当前科学技术、信息资源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这些资产的消耗也应计入到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但实际上这些资产都被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费用中,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的实际含义。

3.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依旧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成本核算被忽视。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制约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损失,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企业使用的主要核算方法有分步法和品种法。成本核算中分批法的使用比较少,成本核算时的随意性比较强,成本核算人员对核算方法了解不够全面,不能明确生产经营中的复杂性,还有些成本核算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私自调整成本以谋取个人利益[2],使企业的会计成本信息不真实,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1.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管理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强化自身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良好的成本核算,应将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要求企业的会计以及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中。做好成本核算的宣传工作,强化企业的纳税意识,能够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法律规范进行成本核算,明确成本核算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科学全面的分析产品价值链[3],实现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全面成本控制,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现全面的成本核算

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全面,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归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保证企业成本核算的完整。做好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不同的无形资产使用不同的入账方式,使企业产品成本中包含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知识等无形资产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并且更新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可以进行弹性摊销,在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时,也需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核算中,并添加绿色成本项目的部分,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和谐的发展。成本核算时,需要明确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支出,重点监督控制不会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环境罚款等。

3.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为了实现科学的成本核算,企业应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促进会计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多种,如分步法、品种法、分批法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还可以将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实现综合利用,促进会计成本核算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强化会计成本核算的效果,还应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的方法,保证会计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强化基础性的企业成本核算,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更加专业化。

4.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中,会计核算人员是成本核算的主要人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实现科学全面的会计成本核算,就应努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核算队伍。企业在招聘会计核算人员时要更加规范,制定科学的人才招聘选拨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保证人才的高水平。并组织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使会计核算人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