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4:53:53
导语:在消费主义的利与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对赌协议 运用 利弊分析 蒙牛案 俏江南案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对赌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在本文中意为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另一种权利。因而,有学者认为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从功能上讲,对赌协议平衡了投资方和融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利益不均衡现象。同时,也激励并且约束管理层去合理地运营公司从而实现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双赢。因此对赌协议看起来似乎是个公平又富有效率的存在,然而在实际运用之中却也有诸多考虑,在此,笔者站在融资方的角度浅谈对赌协议的利与弊。
一、对赌协议典型案例分析
在我国,境外私募投资基金在投资境内企业最早运用了对赌协议,由于这些投资企业对融资企业抱有较高的预期,所以在投资时就会给融资企业较高估值,对赌协议作为一种激励和约束方式促使其管理层合理运营公司,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笔者以下将以蒙牛企业和俏江南企业对赌协议的案例来分析对赌协议对于融资方的利与弊。
(一)蒙牛对赌案例特点分析
2002―2003年,蒙牛引入外资私募股权投资,2002年底,摩根史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三家投资机构与蒙牛就2003至2006年的复合增长率进行"对赌",如果达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增长目标,蒙牛就会损失七千八百万股的股票或者是等价值的现金。然而蒙牛集团在2004年6月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的增长目标,完成了合同中的约定而避免了巨大损失。
在这个融资方对赌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七个特点。首先,从投资方看,外资私募股权投资人的目的在于资本报酬,而非控制公司,因而投资方更希望能获得资金回报。其次,在于融资方的坚守,牛根生(蒙牛创始人)以32%作为最高外资投资底线,降低了对赌协议给蒙牛带来的风险,因此三家公司第二轮投资只能认购可转债。笔者认为,此时选择可转债的优点有三个:一是保证管理层的绝对控制权;二是确保每股经营业绩稳定增长;三是减少三家机构的投资风险。第三,就对赌协议的激励作用来看,如果没有达到约定的目标,蒙牛将会损失巨大,迫于如此压力下,蒙牛的管理层需要更加谨慎和努力的去实现对赌协议所规定的目标,降低乃至避免损失。第四,从两方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方面来分析,摩根士丹利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擅长财务型投资,其主要目的在于盈利,对乳业的运营和管理方面涉猎不深,对乳业的经营管理参与较少。第五,蒙牛在香港上市,其股票在交易市场上来回流动,有助于创业型企业的发展。第六,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及其管理层原为伊利公司的人员,所掌握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相较于充足,尽管属于创业型企业但是对行业拥有较深的了解。第七,乳制品为日常消费品,行业的投资风险较小,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幅度较小,在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后,替代品就很难将其取代。
(二)俏江南对赌失败案例特点分析
2008年9月30日江南与鼎晖创投签署对赌协议,约定俏江南必须在2012年12月31日前上市,否则张兰将付出高昂的价格回购鼎晖创投持有的俏江南股权。然而经过多次尝试,俏江南未能在协定中所限定的时间内上市,张兰最终失去俏江南控制权。
在这个失败的对赌案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张兰对入市规则的不深刻了解,证监会曾开会内部讨论餐饮企业上15条,证监会对于餐饮业上市的态度更偏向于大众消费的餐饮业,而不鼓励定位高端的餐业企业。第二,张兰对资金渴求过多,由于俏江南为民营企业,往往受市场热情左右,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渴求永远不嫌多,为了获取资金而签署了要求苛刻的合同。第三,对自身企业发展前景评估过高。因对俏江南未来预期较高,没有做到客观认识俏江南的行业潜力,签订了与自身发展前景不符的协定而导致无法实现协议所规定的内容,从而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二、对赌协议对企业的利弊分析
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的具体分析,笔者初步总结了对赌协议对融资方的利与弊。
(一)对赌协议对于融资方之利
1.满足融资方的资金需求
签署对赌协议的企业顺利获得了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在需要资金注入的时候得到了资金支持,顺利解决了企业自身的资金短缺及融资问题。同时,大额的资金的投入使这些企业获得更大成功,成为乃至迈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2.获得国际化通道
风险投资机构在为企业带来资本注入的同时,更搭建了与国际长期投资者合伙的桥梁,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为企业带来了更多潜在的利益。国际性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对于创业型企业,或者是在国内发展甚好想开阔更大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种对于未来发展的认可,这种认可带来的鼓舞可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 对赌协议对于融资方之弊
1.风险巨大
为了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企业以牺牲其所有权、控制权以及收益权的风险作为代价。被投资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的阶段,好似在刀尖上跳舞,因此,公司高管必须时刻都需要确保其公司经济效益持续增持,面临巨大风险。
2.承受各种限制性条件
风险投资机构在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授股的限制 ,某种程度上来说签著对赌协议的公司可以说是没有的。反观投资方,既分享其投资的企业所带来的利益,又加强了对其的控制,既保证了其管理层对股份控制权的稳定性,也可以较大可能的避免被投资企业业绩出现下滑所带来的利益亏损。
三、对于融资方签订对赌协议的建议
鉴于上述两个经典案例,对赌协议的签订对企业来说有利有弊。针对签著对赌协议的企业来说,笔者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设计合理的契约
对于公司未来的价值,一般要通过收入和利润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然而公司未来的收入和利润等方面的内容,投资方很难全面了解,因而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主义等风险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契约。而要想设计一套使双方利益平衡的契约,就必须通过约定双方实质的权利与义务,并且结合统一的信息机制,使由于信息不对等这个原因造成的风险最小化。
(二)正式企业未来预期收益,低调双方预期
一般签订对赌协议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和创业企业,因为投资者认为这样的企业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自身规模的局限性,没有达到对自身的一个明确认识,对未来发展预期估值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在签著对赌协议时,企业应当正视自身未来预期收益,签著一份符合自己情况的协议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这两年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却没有保证质量的提高,因而使得原本目的在于平衡双方风险的对赌协议,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甚至可能违背基本的投资伦理,逼迫或引诱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其签订一些超出融资人企业能力范围的不合理目标。有些融资方通过隐瞒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负债情况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使得对赌协议在实质上沦为一种"陷阱"。这种种不正当行为非常不利于保障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及健康发展。如果在融资时不可避免的要签署对赌协议,那么当最糟糕的结果――对赌失败发生时,政府部门及司法机构是否应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应对预案,以此来减轻对赌失败对于企业的影响,从而预防由于某家企业的衰败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对于公众公司尤其需要注意商业风险的披露要求,让股民享有充分知情权。
四、小结
虽然目前对赌协议的应用在我国存在诸多争议,很多企业愿意冒着高风险来获得高回报。仅从企业方面来看,对赌协议为其拓宽了融资渠道,为融资方筹集了大量资金。笔者认为,倘若签订对赌协议的企业合理评估自己的未来收益预期,并制定合适的对赌目标。那么对赌协议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投资方和融资方双赢的捷径。在未来,签订对赌协议的企业必定会攀升,其在我国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我国应当对对赌协议的立法逐渐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昭.对赌协议的合法性出路[J].学术界,2015(02).
[2] 刘宇成.对赌协议在中国境内的法律地位 ――以对赌协议第一案为视角[J].法学研究,2015(04)P81- P82.
[3] 杨勇.“谁将俏江南逼入绝境 ?”[J].中国民商,2015(07):58- 61.
当今“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产业更加繁荣,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预言“图像时代”,他指出“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现在,图像的“摄取”变得更加便捷,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学生在油画创作中使用图像,其中以照片为主,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像”主要是指现成的照片。
综观近现代国内外艺术进程中,笔者对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我国“政治波普”艺术家王广义、美国“照相写实主义”及其代表画家恰克.克洛斯与我国超写实主义代表画家冷军等人参照照片进行油画创作的艺术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故而将他们之间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比较,并分析里希特、张晓刚参照照片独特的用法,旨在说明这些艺术家参照照片进行绘画创作的技法。
安迪・沃霍尔是后现代艺术的始祖,他彻底打破了图像与绘画之间的界限,图像的复制与并置成为他绘画的主体。《玛丽莲.梦露》中,每一个独立的图像成为他绘画的内容,同时也是绘画的形式,二者完美相结合,图像之间或者相同或者有所差别。笔者认为无论他的“重复与并置”的手法是否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在当时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刺激消费者的欲望,虽然他颠覆了传统绘画的模式,但他看到的是“照片挪用”与手工绘画的区别和商业效益,从这方面讲是他的成功所在之处。另外,这些模式已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中最容易记得的“形象符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迎来了“读图时代”,“政治波普”艺术家受到西方波普的影响,在我国艺术界崭露头角,其油画作品体现出图像“挪用与并置”的特征,更多关注当代“图像文化”。代表作如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作品中工农兵形象反复出现,并与西方流行文化中的“Coca Cola”和万宝路香烟等符号并置。笔者认为王广义与安迪・沃霍尔的画风相比,画面以图像的故事性来传达我国经济变革与转型时期艺术家独特的内心感受和社会现实问题,并带有明确的文化针对性,成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绘画式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的“照像写实主义”或称“超级写实主义”风靡一时,这一画派其实就是画照片,是一种形象风格。艺术家将照片放大在巨大尺寸的画布上,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和耐心,专注于细节刻画中,把摄影的逼真程度反映在画面中给人以震撼感,其特点是真实、准确、忠实于照相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初,现实主义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面世,与美国超写实主义作品相比,笔者认为《父亲》具有更强的震撼力。他在表层的超写实技法之外,又多了一层对贫苦但坚强的劳动人民的认识,他用汗水、伤口、皱纹及破了口的粗瓷碗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画面中不是表面的写实,而是挖掘个人内心深层的感受,是在观念中渗入并力求解读某种社会状态下生存的含义,在超写实绘画中获得了更多表现空间。
冷军的照相写实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写实、细腻、逼真。《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等作品精致入微的刻画一点也不逊色于美国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两者相比,者认为冷军的作品传达出一种平和与恬静的意境,主张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国际上参照照片进行绘画最特别的艺术家当数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他利用摄影、录像、电影的“动态影像”特征,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绘画技法―“虚象绘画”。笔者认为他利用照片“虚”或“模糊”的效果在画面中寻找人物瞬间状态,记录下生活的片段,寻找人的音容笑貌,定格人们美好的时刻。这种参照照片的手法,首先从绘画技巧上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在塑造空间、体积、人物动态方面生动、自然,另辟蹊径,启发我们对绘画方式的思考。再次,区别了照抄照片和超写实模拟照片的手法,别出心裁。
张晓刚将家藏的老照片挪用成独特的绘画语言,一种怀旧的主题思想。画面中技法单纯,人物像是虚拟的,眼神、表情都一样。如他画的大家庭系列,一张张类似照片的画面诉说着一个人成长的历程,说明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成为当代油画创作的重要标 以上是近现代国内外艺术家参照照片的典型代表,虽然他们对照片使用的方式不同,但每个人都立足在当代社会,传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及自身的艺术感想,在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中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任何事物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参照照片亦如此。艺术家参照照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贴近社会和生活,找到了照片的利用性质。照片识读的直观性是其主要优点,在自然与照片面前人们似乎对后者具有更加快速的浏览能力,其方便性自然是无法相比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缺乏筛选主题思想的能力。学生缺乏写生经验的积累,阅历较少,对社会生活认识不足,长期依赖照片,他们作品中往往会表现出无主题性。第二,缺乏艺术性的加工整合能力。
在生活或艺术学习过程中,任何意识的产生都不是单方面物体的作用,而是由两者或两者以上物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创作中,创作的主题思想是由照片中的内容和人的想法相互吸引共同产生的,只单一的依赖照片或者个人是难以产生共鸣。因为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志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授”与“受”的关系发生时,笔者认为,创作者要将个人情感赋予照片的内容中,并通过其内容将自我感受表达出来
综合分析油画教学中参照照片创作的优缺点,利多于弊,笔者认为要适度参照照片,但不要刻意摹写,而应将参照的照片视为自身的精神寄托载体并表达情感需要,同时密切关注社会,竭力吸取文化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观念与绘画技巧,努力将照片与绘画结合的更好,创作出有价值、有时代感、社会认可的作品。
参考文献:
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幸捣⒄沟恼逍枨笙啾仁窃对恫还坏摹T谡餍欧裥幸档淖既牍芾怼⒋右等嗽钡闹耙底矢窆芾怼⒅匆导际踝荚颉⑿幸当曜嫉确矫嫫裎共⒚挥谐鎏ń先娴墓芾砉娣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那么,电子商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信用体系大象无形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人们确立了几种基本模式,那就是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偏重于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如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存在着弊端,便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2四种信用模式的利与弊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比如,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等等问题,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包括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3信用体系是法律的辅助环节
通过近几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4电子商务是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起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很多已经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消费者可以很快地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当好“导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例如我在讲“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时,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鉴别真伪,有假冒的“李宁”牌运动鞋,仿冒“伊利”的“伊俐”牛奶,并提供多种识别方法,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当你遇到这种现象你怎么处理?学生踊跃发言,很受启发,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受到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结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本质就是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习的本质特点,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探究过程采用的流程是: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归纳提升。目标定向是指南,这节课要学什么?自主学习作基础,交流探究为重点,围绕“读懂了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交流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老师帮助解决。自主探究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要结合实际设计题目。我设计的题目有:“高房价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中学生消费面面观”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社会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
3、创设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关系上要改变传统的权力和服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培养自信心,教师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例如我在讲授“民主决策”一课时,举行了一次自来水价格模拟听证会,让学生分组扮演出席会议的各方面代表,围绕自来水价格“涨”与“不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又不失和谐融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听证的目的是“决策利民”,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在新课标条件下,教师更应该根据教学本身的规律去选择和运用最优教学方法。
1、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其次,考虑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再就是学校教学设备和条件等因素。总的一条原则就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应当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个性的鲜活生命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教学手段的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元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把小课堂和大社会相结合,并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依据课型设计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课的课型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类。新授课的教法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特点分四步进行: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提前编制引发导学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任务。其次是合作探究,将学生合理分组确定负责人和活动记录人,科学设置探究内容,包括背景材料、探究切入点、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等。再次是释疑点拨,教师作为“导演”要随时观察学生合作探究情况,解答学生探究中随时出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
对复习课的教法,我通常采用“纵横交错法”、“分析比较法”等方法。目的是为了把知识点连成线、构成面,织成网。“纵横交错法”就是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分别综合、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运用“中心概念”穿针引线,例如用商品概念归纳生活与消费知识,用国家概念归纳国体、政体、民主、政党、民族宗教等知识,用物质概念归纳运动、规律、联系、发展、矛盾等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归纳和表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分析比较法”就是将具有类比性质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比较能力、综合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先进、高效、多能的市场营销方式
传销在国外已有的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操作已趋向成熟,如在美国,大致上能在商店购买的商品,都可以通过传销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另据史达福和华尔街报刊指出,1990年有50%到65%的商品及服务是通过这种倍增市场销售的。在日本,传销业更加成熟,零销业每年营业额中约有80%是通过传销完成的。在亚洲的香港、印度、韩国、泰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或地区,传销也相当普遍。可见,传销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营销领域中站稳了脚,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方式。
在中国,传销发展的惊人速度也为传销业的投资者带来了惊人的收益。究其长处,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形成促销的内在动力与压力,提高销售量。传销有收益多元化,操作多层次化的特点,在传销中,上下层人员之间在销售量与报酬上有严格的挂钩制度,并且在多层人员传销初期,需要用自己的资金进货销售,这样,在传销体系中便同时形成了促销的压力和动力,使销售人员在传销中能够竭尽全力,而且,如果做得好,报酬也相当可观。大连某传销公司的一位五星级传销员称,他两年的辛苦劳动换来了47万元的收入。据调查,在从事传销的成功人士中,收入几十万者已不少见。难怪国外经济学家预测,在传销叩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大陆将有一大批“大款”从传销业中产生。而传销中产品的生产厂家,则通过传销员的活动,将推动销售量趋于最大值而从中获益匪浅。
2、节省广告宣传费用,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为推销商品而需支付的广告宣传费用是巨额的,这样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减弱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在纷杂的广告之争中,促销效果未必明显。这对于新产品、新技术更是如此。现在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打人市场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的宣传费用并不鲜见,而传销这种行销方式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商品打人市场所需宣传成本低廉,却具有传统营销方式无法比拟的显著效果,使之能够迅速打开销路,占领市场。
3、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传销以多元化收益的优点,可使参加传销的人以较小的资金付出而倍增出巨额的财富,因此可以想见,如果能合理地引导待业、下岗人员参加传销,对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都有相当的支持作用。据报道,上海市工商局和纺织局已经商定对一批下岗纺织女工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我国第一批合法传销员。另一方面,传销也以自身独特新颖的理念,符合了人们创业的需求,致富的需求、寻求第二职业的需求以及追求自主、自由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许多人士投身于其中。
4、方便消费者,稳定地增大销售辐射面:
在规范的传销中,传销员在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培训,以达到不仅对行销的产品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还掌握一定推销技巧的程度。这样,在销售中消费者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商品,判断购买对象,同时,传销员的登门推销也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从而适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从产品的价格来看,由于节省了广告宣传费用,低成本使被传销产品成为同质同类产品的最佳选择,消费者可在传销中得到好处。另外,传销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行销,是以人际关系促销的,透过传销网络,以“口碑”形式推广了产品,能够更加稳定地增加产品的辐射面,企业也可从中受益。
传销在发展中的“困惑”
传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有很多先进之处,但在我国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使社会上出现了“传销骗人”的看法。这种看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传销中、偷税漏税相当严重。一些企业利用传销逃避应缴纳税金,还有的违反国家规定,把一些国家明令禁止传销的商品如冰箱、电视机等用于传销,而使传销成为偷漏税的别名。2、由于相应法律的欠缺,传销的发展过快,传销公司遍地开花、良萎不齐。据调查,仅大连市到1995年10月底已有61家大大小小的传销公司,其中鱼龙混杂,造成了传销市场的混乱。3、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传销的特点与优势,进行欺诈活动,“老鼠会”仿传销,假传销相当盛行,卷款潜逃,坑害传销员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4、不健全的传销制度又为一些销售伪劣产品的不法商人提供了渠道,他们利用传销市场对消费者进行欺骗,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售后服务,造成了传销的恶名。
传销遭贬斥的原因
传销之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骗术,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传销虽然在国外已有50多年历史,且作为一门倍增市场学的学科走人课堂,但在我国还是新事物,我们对此没有理论上的准备,也没有政策上的准备,因此人们对传销并不了解,而只凭表面现象判断,难免会有偏差。其二,我国关于传销经营方式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因此缺少引导我国传销走上规范化道路的约束力,造成对传销很难管理。其三,应该看到,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个过程,正像我国其它经济领域中也曾出现过各种混乱现象一样,传销的规范化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人利用这种规范过程中的时滞,进行背离传销本义的违法活动,从而导致在传销的发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兴利除弊发展传销的对策
传销在中国的发展中,利与弊共存,如何兴其利,除其弊,使传销在中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为繁荣和活跃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贡献,是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下力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宣传,肯定传销
传销在我国的发展曾一度与当前社会发生冲撞,其原因是我国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不规范,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国家从未禁止过传销活动,在1994年8月国家工商局根据国务院指示的《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告》中明确宣布:“中国大陆绝对不禁止多层次传销,只是取缔违法行为。”所以,首先应该增多对传销的正确报道,在群众中,树立对传销的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分清真假传销,为传销走上正轨开辟道路。
第二、加快有关立法,增强约束力
由于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可逆转,中国复关或加入 WTO的到来,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驱使,传销作为市场经济的范畴,必将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其间,与现有体制的摩擦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有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管理,其摩擦将逐步消除。因此,加快关于传销的立法工作已经是刻不容缓。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也已作出举措,如1995年初,上海市制定了全国首部《多层次传销管理暂行方法》的法规,并依此方法批准了三家传销公司。95年3月28日内贸部办公厅发文宣布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机构,并在95年内完成这一法规。上述举措表明了我国发展传销业,保护传销员和合法传销企业的决心,但这些法规形成的约束力距离使传销走上正轨尚很遥远,只有加快有关的立法工作才能使传销方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来。
第三、依据法律法规,控制传销发展节奏
在传销发展中,要控制发展的速度,不能一哄而上,有关部门应该依据法规,严格审查,限制不具备经营传销条件的公司上市,使传销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发展。
一、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义
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失去劳动机会的情况。但每个人对失业的定义是不同的,一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努力寻找就业机会,但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称为失业;二是暂时被解雇但正等待恢复工作或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的人也称为失业。在我国,失业一般是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类学校毕业生和辞去原有工作的人,前者为没有社会经验和就业经历的,后者为有就业经历但失去工作的就业者。
下岗职工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也包括城市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成了下了岗的农民。还有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中存在再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目前,应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还不到位。部分困难人群、困难单位、困难地区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解决,不仅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会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再就业问题现状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就业困难、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技能等等,都困扰着大多数的下岗职工。就全国范围的就业结构来看,由于新兴产业的大量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受原有技能的限制不能适应新型岗位的技能需求,导致不能再次就业。在下岗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就业需求的能力结构要求相互冲突时,再就业问题对社会经济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影响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我们坚信,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力需求的利与弊
1.劳动力增长过快与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
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而且大多看好企业,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现有或未来的劳动力资源。而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企业却呈现相对减少的态势。这也会造成劳动力增多,而企业需求相对减少的现象。
2.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冲击
近几年来,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这应归功于农村劳动力的弥补,他们来到城市不仅填补了城镇职工不愿去做的岗位空缺,还创造了更多的劳动价值。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比较喜欢雇用农民工,而不愿接收城镇失业人员,进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冲击的现象。
城镇职工福利一般是由企业提供的,职工一旦下岗,他们就会失去福利保障,城镇职工进入社会,他们的福利就由社会承担,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不是非常健全,所以导致城镇下岗职工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再就业也非常困难。
四、解决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1.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
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并不高。
同时,要发展新兴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和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就是发展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第三产业应坚持多元化模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产业,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的充分成长,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2.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如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空缺、失业人员无技能无法上岗的现象。这一情况促使我们必须重视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提高上岗质量,增加企业工作需求,就必须不断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面向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岗位培训技能,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技能型劳动者。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政府部门能支撑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要健全社会服务制度,加快再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信息更新系统,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高效、系统、多元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的各方面要求,帮助员工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
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例如,笔者在讲七年级“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第二节“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节的内容时,认真分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认为应当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青春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还要善待别人的生命。为此,笔者就联系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时政新闻材料——“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接着,笔者又联系了另一个反面社会热点材料——遭遇车祸并杀人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真是害人害己。通过这两段社会热点材料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目的也顺利达成。
三、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思想品德课要切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一定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切近学生生活,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入手,学生才能感同身受,才能认真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未成年人为例子的不以成年人为例子,能以初中学生为例子的不以大学生和小学生为例子,能以本地学生为例子的不以外地学生为例子。例如,在讲“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节课时,在学习到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益的时候,笔者就列举了某中学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名高中女学生跳楼自杀。笔者教育学生,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要轻易放弃和抛弃自己的生命,轻生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这个生活事例,列举的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又是本地的,学生看到后非常震惊,教育效果很好。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高中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10-2
一、网络带给农村高中生心理影响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抽取了两所农村高中的高一、高二、高三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网络的多方面内容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1.上网基本情况
最近一年经常上网的学生占15%,平均每周上网1次以上的学生占30%,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学生占45%,经常通过旷课或夜不归宿上网吧的学生占2%,偶尔有此行为的学生占8%,经常一次性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学生占4%,一次上网最长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1%,上网主要场所在网吧的学生占38%,每个月上网费用(含有关消费)在30元以上的学生占10%。上述数据结果表明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不容忽视,要依据数据分析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预防学生出现网瘾。
2.上网与聊天交友
偶尔去聊天室的学生占19%,经常去的占11%。有网友的占66%,有固定网友的占36%,学生一般都有多个网友。结果表明学生很喜欢网络聊天与交友。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隐含内容。为什么学生喜欢在网上聊天,结交陌生的不熟悉的朋友,而且热衷与网友聊天。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或是家庭环境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因素。首先,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一部分沉迷网络聊天。据我们调查,有20%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行为的结果,不问行为的原因和过程。一旦结果不好,不分析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致使子女对父母失去了信赖。学生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近40%以上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结果是父母挣了一笔钱,坏了一代人。孩子与爷爷奶奶的代沟太大,隔阂太深。交流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学习兴趣淡薄,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其中一部分学生就选择沉迷网络交流聊天。
3.上网与游戏
玩过网络游戏的占50%,经常玩小型游戏的占17%,经常玩传奇等大型游戏的占10%,对网络游戏中的枪战打杀场景更倾向于刺激和宣泄情绪的占23%。这些结果说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较大,是学校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4.上网与学习
上网以聊天、交友、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为主的学生占63%,到网上查阅资料为主的仅占17%。喜欢在网络教室上课的学生占71%,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学生占30%,喜欢教师通过课件或查看网页辅助新课的学生占62%,喜欢通过网络交流展开讨论的学生占46%。对信息技术不了解的学生占33%,了解一般的学生占55%,将自己获得的重要知识保存在电脑中的学生占17%。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
5.上网与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网影响了正常学习的占19%,会促成说谎的占16%,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占27%,会诱发犯罪的占7%,认为网吧管理混乱或者缺乏管理的占31%,认为网络利大于弊的占37%,在上网时遇到过不健康网站的占67%。这些结果说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意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网络使农村高中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展现自我的空间,汲取知识的源泉的同时,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世界逼真的摸拟手段缩小并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一部分中学生远离现实世界,产生闭锁,孤僻的心理,极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多角度、多角色的“人机式”人际交往,使中学生自我意识减弱;过分依赖网络信息使中学生养成逃避现实的心理,个人主义盛行,自由主义泛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学校要多部门联手融教育于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
(1)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开展的活动主题可以有:《守护青春,远离网吧》《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砺志,博学,做栋梁之材》《青春与使命》《与纪律同行》《塑文明形象,建和谐校园》《崇尚俭朴》等。内容包括网络影响、人生价值、奋斗志向、心理健康、交往礼仪、行为规范、情感教育等,活动富有要感召力,影响面要大,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网络影响教育活动。说其直接,是因为活动直接包括网络影响内容;说其间接,是因为相关活动能帮助学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内在素养。
(2)通过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
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以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掌握电脑技术,成为制作能手。利用学校兴趣小组,把喜欢上网的学生统一起来,利用学生在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到网络教室上课培训。给学生开设的课程可包括:Word、Excel版面的设计与表格编排,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通过培训,能使绝大部分学生会使用系统软件(如WindowsXP)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可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小组同学欣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另外,每学期举行摄影展比赛,发动全校的学生去发现美,体会在校园的点点滴滴感动瞬间。利用电脑进行后期的剪辑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将电脑、网络运用于实际学习的热情,将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转化成电脑制作的高手。
(3)有效利用“心理咨询活动室”,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班级调查,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分阶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网络聊天与交友易使学生受骗上当,而且使学生容易形成情感上的过分依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专门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促进师生交谈。当学生有心里话或是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时,可以用电子邮箱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回答,然后再用电子邮箱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网络聊天,谨慎交友。
2.网络政策法规宣传
(1)学校通过制作橱窗、黑板报,设立网站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对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文明公约等进行宣传。特别对学生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给学生上网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2)开展主题班会,树立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在农村高中开展关于《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主要活动内容:学生结合自己利用网络的体会纷纷发表对利用网络的意义和如何文明上网等方面问题的见解。通过班会上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清网络的利与弊,认识到中学生要节制上网,有目的、有选择地浏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吸收学习有益信息,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3.有效利用“家长学校”,督促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寻找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孩子通常学习成绩属中等或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赞赏和肯定,便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奖赏中。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此类孩子的父母一般对其要求高,他们在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上网是追求一种释放压力,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③被家长忽略的孩子。被忽略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如父母工作很忙,长期在外经商,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让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此类孩子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的寄托。除此以外,还有的孩子上网是因性方面的迷惑。一旦孩子染上网瘾,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给家庭带来苦难。
关键词:动漫艺术;青年学生;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38-02
一、有关动漫艺术的界定
动漫,是将漫画文化,美术艺术与计算机图形技术,flash制作技巧,电影特技与电子游戏等相结合的一个新文化艺术概念,是动画(animation)和漫画(comics)的合称。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动画产品具有超越常规的表现能力,有人称它为“梦幻艺术”。由于动画片主要采用漫画形式来表现,所以我们也称之为漫画片,西方又称之为“卡通片”。因此,动漫是动画与漫画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动漫艺术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影响
1.动漫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助于青年学生构建人生理想,激励青年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目标。
青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是富于理想的人生阶段。青年在情绪和思想上尚不稳定,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当怀有纯真理想的青少年走向复杂的现实生活时,非理想的一面就会对他们造成巨大刺激,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动漫则充当了一个让青年学生宣泄郁闷烦恼的出口,让青年学生一些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得到暂时安慰,失落感和弱势感也得到了极大地弥补与满足。在这样类型动漫的陶冶中,激起青年学生的共鸣和感奋,使之伴随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带给青年学生更多的激情,促使青年学生朝着自己的梦想而迈进,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梦想。
2.动漫中生动的艺术造型有助于激起青年学生的专业兴趣,使青年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和就业岗位。
如今,各大高校逐渐将动漫艺术引入教学内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现有477所大学设立了动漫专业,我国动画片存在20万分钟的缺口,这意味着要有25万名动漫原创人才,而辅人才的缺口更高达8~10万人。在工资报酬上,最低的上色,中间画岗位的动漫工作者,月收入有2 000元,造型岗位月薪高达上万元,最高级别的导演月收入可达3万元。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动漫人才相对比较紧缺,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国内动漫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给喜爱和立志从事动漫工作的青年学生创造了机遇,不但不断振兴了我国动漫产业,还带动影响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3.动漫艺术衍生出许多新文化,如Cosplay,丰富了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予青年学生自行动手和团结合作的机会。
Cosplay是CostumePlay的简写。中文译为服饰装扮,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及化妆等来扮演动漫,游戏,影视中的某些角色,也包括自我原创的造型装扮。动漫角色扮演活动在我国的兴起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但发展势头却异常迅猛。动漫爱好者们纷纷组织了自己的Cosplay社团,一些青年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服装,道具。相关网站,期刊等媒体中也纷纷开辟了专栏,各类动漫展览中的动漫角色扮演比赛或表演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动漫角色扮演的流行。推动青年学生各群体的交流合作,使青年学生在游戏中互相传递着各自的知识,互相纠正和补充,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起到了学习知识和实践规范的双重效果。
三、动漫艺术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
1.部分动漫作品中的不健康情节不利于青年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耽美》等动漫的出现,使一些类似“同人女”“腐女”“伪娘”等新名词随之出现。《耽美》,主要是由年轻的女性作者所创作,注重发展同性角色爱情的动漫。青年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心理的转型期,由于性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的缺失,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条件下,疯狂痴迷于此类动漫,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恋爱婚姻观的认识变形,使得青年学生对性别差的意识模糊化,致使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同性恋人数日趋增加。
2.无计划无节制的购买动漫产品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培养及时间的合理支配。
据广东青少年动漫消费问卷调查得知,青少年普遍喜欢动漫,对动漫作品的需求量和消费量较大。Cosplay也是青年学生动漫消费的重要方面。一套精美的Cosplay服装,往往成本可高达上百元至上千元。青年学生为了满足对动漫艺术的需求,投入大量的金钱。一部分青年学生申请信用卡,以满足动漫的高消费,最终形成恶性的消费循环。支出金钱的同时,一部分青年学生还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动漫欣赏,动漫品购买及制作中,对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缺乏合理安排,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休息。
3.动漫作品中过多的暴力内容不利于青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
动漫作品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但其中充斥的一些暴力内容,使青年学生精神受到毒害。动漫中的暴力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这类作品由于在人物设计方面趋于写实性,因此对暴力的描写给观众的感受更真实。无论是硬暴力还是软暴力,都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是非倾向,引起青年学生内心的“英雄情结”和错误的“打斗”意图。当青年学生遇到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时,就会用“武力”解决,这严重危害到青年学生自身的安全以及校园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
四、针对动漫艺术对青年学生影响的现实对策
动漫艺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广泛,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者的重视,使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热爱动漫艺术的青年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空间。
1.社会的有力推动。
社会的发展,促使新的社会价值观出现,价值观念多样化,对青年学生选择合理的东西造成一定的困难。社会中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对文化不良产物的过滤。结合本国文化,发展本国特色的动漫艺术。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动漫作品中,使青年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社会各界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借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使之坚持先进文化导向,宣传健康文明的动漫内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对文化传播进行良好的监督管理,注重动漫作品的积极社会效益,让青年学生从公众示范中学会如何正确看待动漫艺术。
2.学校的相关教育。
学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也是国家和社会用来传播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的机构,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传授,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青年学生能够科学的对待动漫艺术,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锻炼青年学生的道德意志,对动漫艺术中反道德的内容能够自觉摒弃,确立和坚定青年学生的道德信念。最后还应注意增强青年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杜绝青年学生的暴力行为。
3.家庭的培育引导。
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家庭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家庭中,父母应配合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教导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使学校教育得以巩固发展,使青年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时间和金钱。除此之外,应注意将代差的影响最小化。父母在很多时候是子女的榜样示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当青年学生没有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楷模可以效仿时,青年学生将会在同辈之间进行模仿,这十分不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在树立榜样的同时,试图去了解青年学生的流行文化和思想。
4.个人的自我教育。
作为动漫艺术欣赏主体的青年学生个人,应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一方面,作为单纯的欣赏者,应培养自我是非判断力。在吸收动漫艺术中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坚决摒弃其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和去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和那些想入非非的意念,培养自己务实肯干,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长时期的动漫欣赏,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努力学习相关的科学技术,立足于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力图振兴我国动漫产业,创造出具有高文化价值的动漫作品。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教育下,青年学生应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形成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约束力。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兴盛,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而奋发进取。
正所谓事事都有利与弊,动漫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动漫艺术逐步走入青年学生的生活中,为青年学生增添乐趣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良好的结合与沟通,才能使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动漫艺术,使动漫艺术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帮助青年学生顺利完成青少年的社会化,促使动漫艺术在青年学生中得到绿色发展,奋力创建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动漫品牌。
参考文献:
[1]黄蓉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陈红利.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及其影响的思考[J].兰州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