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4:53:54
导语:在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75-03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所有计算机学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构成学生终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计算机学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已进行了不少探索,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研究,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其实践要求也高,涉及较多的前期知识和相关领域,课程的横向跨度大。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发展迅速,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CPU由单核、双核发展到四核、多核;目前学生自己配置的计算机中笔记本已占大多数,学生很难直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在课程学习中普遍感到概念抽象而难以感性化、内容多、难度大,他们认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课程。不少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仍感到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为此,笔者介绍在近年来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过程中对几个基本概念的把握。
一、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范围
定点小数在用补码表示时,负数最小时为-1,而-1本不属于小数范围,但是定点小数中[-1]的补码却存在,另外,整数的-1和小数的-1的表示也不一样,如机器字长为8时,整数的[-1]补=11111111和小数的[-1]补=1.0000000。对此,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进而影响浮点数表示范围的理解。定点小数的原码定义在(-1,1)之间,其定义式为:[x]原=x, 1>x≥01-x,0≥x>-1,属于纯小数,定义域中没有-1。但是定点小数的补码定义为:
[x]原=x, 1>x≥01-x,0≥x>-1(mod2),在定义式中-1被包含在定义域内。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一,用数轴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先以机器字长为n=3(包括一个符号位)为例。字长为3,那么应该有23=8种编码,正负方向各4个编码,包括0在内,原码示意如图1所示,为区别起见,图中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用小圆圈和小三角形表示,因为有-0的存在,故负数的最小值为1.11,这样正负方向的数值是对称的。而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中,负方向上因为没有-0,故其第一个刻度为1.11,为1.01的补码,从数轴上,可以看到,同样是4个编码,补码在负方向的编码到最小时为1.00,即为-1。
图3为字长n=4时的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从数轴示意图可以看出,定点小数的补码负数最小也为-1,只是-1的表示从n=3时的1.00变为了1.000,以此类推,当n=8时,-1的补码即为1.0000000。从数轴示意图还可以看出,n=3时,一个刻度为0.01,n=4时,一个刻度为0.001,而当n=8时,为0.0000001,为n位时,即为2-n,这也为用表达式说明补码的表示范围做一个铺垫。对于数轴的说明进一步可以加大数值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无论小数的位数是多少,在用补码表示时,绝对值最大的负数均为-1(1.00…0)。
其二,用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可以将数值位取得少些,这里还是以字长n=3为例,将定点整数与定点小数以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表1为定点整数,表2为定点小数。很明显,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时,负方向最小值为1.00,即为-1。
其三,用表达式进行说明。当机器字长为n时,定点整数的原码表示范围为-(2n-1)~2n-1,去括号后为:-2n+1~2n-1,而补码表示范围为-2n~2n-1,比较两个表示范围,可以发现,在负方向上,补码的表示范围在数值上比原码少1或者说补码在数轴上比原码在负的方向上多走一个刻度;同理,对于定点小数,其原码的表示范围-(2-n-1)~1-2n=-1+2n~1-2-n,那么与定点整数类似,定点小数在用补码表示时,负方向要再走一个刻度2-n,即为-1~1-2-n。由此看出,定点小数用补码表示时,最小的负数为-1。
二、CPU与存储器连接的相关问题
在存储器与CPU连接时一般要考虑CPU总线的负载能力、CPU与存储器速度的配合问题、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分配、读/写控制信号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地址线的连接与存储芯片片选信号的产生等几个方面。在组成原理这门课中,对负载能力及时序配合要求相对少些,因而重点关注是三类信号线的连接:地址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而存储器与CPU连接在微机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仍有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单个芯片的存储容量有限,需要多个芯片组合构成系统所需的较大容量的存储器,这即是所谓的存储器容量扩展。扩展方式通常有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三种,位扩展如8片4K×1位的芯片构成4K×8位的存储器时,系统与芯片的读写信号对应相连,存储器的地址线与芯片的地址线一样多,因此地址线A0~A11分别对应相连即可,数据线D0~D7中每一条分别与芯片唯一的一位数据对应相连,而8个芯片的片选则都接到一起即可。在字扩展时,如8片4K×8位的芯片构成32K×8位的存储器,同样,读写信号对应相连,但此时,存储器的数据线与芯片的数据线的数目相同,只需对应相连即可,而地址线的数目不一致,先将存储器的低位地址线与芯片地址线对应相连,多出的地址线则用于形成片选信号线。对于片选信号的形成,在由浅入深的讲解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先对译码器和一些可能用上的门路进行复习,另一方面,系统存储器由多片存储芯片构成,而构成存储器的这些芯片势必就有编号,片选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与芯片编号相对应,此时与译码器的关系就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例如,由16KB的RAM芯片构成一个64KB的存储器,需要4片RAM芯片,若用二进制对其进行编号即为:00、01、10、11,再从存储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有16条地址线,可写成A15~A0,数据线为8条,写成D7~D0,控制信号线为WR和MREQ。芯片的信号线有14条地址线,可写成A13~A0,数据线为8条,写成D7~D0,控制信号线为WR和CS。将16条地址线的状态变化情况写出,对比芯片的地址线状态变化情况,发现多出来的地址线有2条信号线A14、A15,它们有4种状态:00、01、10、11(二进制形式),可以与4片RAM芯片的编号00、01、10、11(二进制形式)对应。这样,A14、A15可以接2-4译码器的两个输入端,而2-4译码器的四个输出端Y0、Y1、Y2、Y3分别接四个芯片的片选端。但是在实际工程或考试中,往往是给出地址范围或芯片所在的地址空间后来确定片选逻辑,这时的思考思路与前面的例子类似,写出地址的二进制形式,确定芯片所要接的地址信号线后,从剩下的地址中找出可以接入译码器输入端的信号,让学生自己观察,他们便能确定出来。与这里的片选逻辑类似的地方,还有此章的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中主存地址格式的设计问题。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方式有三种: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其中直接映射最为简单,学生需要对此概念吃透,这样对于理解组相联映射方式就相对容易些。在直接映射方式中,直接给出主存块映j射到CACHE块i的公式(1),学生比较难理解。i=j modC(1)其中C为CACHE的块数,C=2c,指数c为CACHE的字块位数。
由公式中的C表示CACHE的块数可知,在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与CACHE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主存可分为若干个CACHE大小的区,对所有的区进行编号,此时区的编号(与之前的芯片编号类似)即是主存地址中的字块标记字段,而主存地址中除去区号外的低位地址与CACHE的地址完全相同。而每个区与CACHE也完全相同,那么任一区中每个字块与CACHE的每个字块一一对应,于是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存中多个区中相同位置的字块与CACHE的某一字块映射,即主存字块与CACHE字块是多对一的关系,而且主存字块只能映射到CACHE的固定位置。而映射关系表达式的推导,可由下面的一个具体例子得出。
如图4所示,设主存容量为1KB,CACHE容量为128B,字块大小为32B,因而CACHE有4块,即C=4,块的编号分别为0、1、2、3,主存有32块,其编号分别为0、1、…31。任取主存块号j=28,那么它被映射到CACHE中的位置由i=jmodC,得28mod4=0;同理,当j=31时,得31mod 4=3,即第31块将被映射到CACHE中的第3块所在位置。故已知主存块号j后,映射到CACHE中的位置关系表达式为:i=jmodC。此外,对于组相联的地址映射关系的推导学生就可水到渠成地写出来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旨在使学生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加深这几个概念之间联系的理解,以期对其今后的工程实践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白中英.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课的衔接性[J],计算机教育,2011,10(19):36.
[2]王丁磊.统考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8.
[3]纪禄平,罗克露.计算机组成原理创新型教学方法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1,4(7):85-91.
[4]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M](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5.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创新应
>>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德育问题浅析 浅议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中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困境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①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促发展,工学结合重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陈海明,陈芳,张颖,等.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08,(9):180-181.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计算机;教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34-02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同样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认知程度,逐步形成正确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将主要从进行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研究的意义、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的基本策略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推进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改发展。
1进行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的探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的理论体系,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科学地发展了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对于学生来说,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计算机知识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展进行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探讨,对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理念缺乏
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很好地应用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学校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教学改革任务,没有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指导,这很明显是教学改革理念缺乏的表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改革推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按照教学要求来推进,而且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这样就严重限制了计算机教改的信息化方向,不利于推进计算机改革的进行。因此,面对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理念缺乏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
2.2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师资力量缺乏
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没有教师队伍的协助,即便是再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很难得到传播与发展。而且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他们所掌握的就是常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及对计算机专业改革的作用,根本就没有任何认识,这样就造成了学校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师团队的缺乏。缺乏对信息化的理解,教师就不可能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全面改革,更不能推进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学,这必然会对信息化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信息化的教育理念下,计算机课程设置也必须要随之改革,但是从目前的专科学校的教学发展现状来看,学校并没有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而且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这样就必然会脱离信息化的改革方向,促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成为一纸空谈。而且如果只是将计算机改革发展成为一种教学口号,而不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操作,这样只会严重限制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因此,面对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促进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课程的科学设置。
2.4 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方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支撑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调查来看,教师由于教学理念的缺乏,因此并没有进行全新的教学方法的革新,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讲解,严重限制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要知道,没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了。
2.5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
对于计算机教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因为从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更加侧重与学生的理论教学,尤其是软件专业的学生。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训练,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并且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在信息化的视角下,学生更加需要学会掌握和运用信息化的优势,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因此,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如果不进行良好的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3促进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的基本策略
3.1培养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理念
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得科学进行,学校和教师就必须要树立计算机教改的发展理念,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推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宣传,并且呼吁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来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便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推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意识,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而推进计算机的教改的进一步发展。
3.2 完善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师资力量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必须要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和把握,这样就可以紧跟时展的要求,做出最恰当的教学转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借助一些新新兴的教学工具或者是教学平台,来增加教学的内涵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3.3 科学设置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课程
在信息化的指导下,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课程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学校要增设一些互联网设计或者是信息的搜集课程,提高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把握和搜集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时候,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基本的学习能力,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所以,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管理和研究。
3.4 创新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教学方式
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不再过于强调理论推导、论证和知识的灌输性,而是强调学生的教学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基本的学习状况,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同时也避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丧失,有效地推进了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5 开展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的实践活动
计算机教学侧重于实践的操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一些计算机设计大赛或者是程序编写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基础,将信息化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并且运用信息化技术去解决计算机问题,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学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通过实践活动的学习和了解,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实现计算机操作的科学性。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专科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计算机专业改革的进行,而且还会对计算机专业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13(12):33-44.
[2]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4(9):71-90.
[3] 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 (3):45-50.
[4] 韦容,申希兵,蓝振师.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4(4):84,81.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正处于转型改革时期,声乐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声乐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通过对音乐背景知识的了解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对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来优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细致论述了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的要点,旨在为时下声乐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声乐教学;教学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提升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声乐教学改革就是提升国民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声乐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并且让学生将音乐文化渗透传递给身边人,最终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氛围。因此,关于新时期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是时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推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具体的重复的劳动日渐减少,人们的业余空闲时间相对增加。音乐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实现声乐教学改革,能够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方法渗透给大众,从而有利于健康文化生活氛围的营造。
第二,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小康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得到极大提高,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声乐教学改革能够提升国民的音乐素养。
第三,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践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到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作为以产出高质量人才的机构,进行改革是一种必然。所以声乐教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本教育是教育领域中时下推崇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也要切实实现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第四,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是教育即生活教学理念的践行。教育活动是对学生展现社会生活,学校教学活动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声乐教学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二、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要点分析
1、关于教学理念的改革
裴海青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基本沿用着音乐学院的模式,过度强调专业性,而忽视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讲台,而不是舞台。张桂华认为,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师范意识、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李京玉认为,“师范性”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徐红磊指出,高师声乐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培养合格教师这条主线进行。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理念必须要进行改革。教育领域中,基础教育倡导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主导;高等教育中推崇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学校不再是一个教授某项技能的培训机构,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完善和优化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在新时期下,声乐教学的理念需要进行深度改革。要兼顾声乐教学专业性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增多和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辅助技术来缓解对课时的需求。在新时期下,声乐教学中依然要突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要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充分发挥教师人类工程师的作用。2016年两会中全面阐述了创新对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关于声乐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是对声乐教育进行创新的具体实践。声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也需要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源泉。所以改革教学理念,是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因为,教学理念是声乐教学的一面旗帜,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
2、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通常是由乐理知识、歌唱技巧、乐器演奏、和声等具体课程组成。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声乐基本功,但是这样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像是一位音乐技术工人,是一位实力派唱将,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和音乐审美能力。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史和音乐鉴赏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内容。改革后的声乐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乐曲创作能力。改革后的声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用艺术的视角来审视生活的能力,从而能够丰富其心灵,形成高雅的艺术情操和审美情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现在的学生就是小康社会建成后公民的组成部分,通过声乐教学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为其日后的工作之余文化生活。所以说,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现小康社会中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大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后的声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工作生活小集体中起到组织委员和文艺文员的作用,进而有利于将其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传递给身边的人,最终能够带动身边人共同感受声乐艺术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3、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由于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声乐表演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促进其音乐创作灵感的培养。此外,声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教学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例如,很多学校在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美丽钢琴”“魅力古筝”等活动,在一个小型演奏会氛围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激发,教师可以对其演奏技巧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再如,音乐课专业的学生组织声乐社团,对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演唱技巧和乐器弹奏等教学,从而提高其表达交流能力。
4、关于教学队伍的改革教学
队伍的改革主要从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个人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年龄结构的优化能够让各个时代的音乐都融入教学当中;学历结构的优化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个人能力的优化主要是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研能力,执教能力的优化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能力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发展的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工程师的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以适应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声乐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践行,是对教育即生活教学理念的践行。在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活动中,要从教学理念着手,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可理性的重要保障;要重视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内容是教学理念践行的载体,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是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要强化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时期下教学理念和学生群体的特征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对教学队伍进行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活动的执行者,教师既要有专业的声乐知识,又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优秀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实现全面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佳.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6(02)
[2]刘佳.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15(06)
关键词:职前职后融合理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76-03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两点对应于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落实到每个教师的工作中会各有侧重,但如何对两者进行协调,是高校提升竞争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从职后的视角来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对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并提高针对性。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更符合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2)有利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内容选取、教学过程组织、质量评价等)。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技能训练与课程考核更有针对性。(3)有利于提升岗位适应性,使所学与所用距离更近。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及改革内容
(一)改革理念
以职前职后融合的理念,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设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后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课程的核心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尺;同时以职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从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重点是构建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
(二)改革的内容
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前课程改革内容(1)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改革。教学内容选取的有效性——结合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处理好“高等性”与“职业性”、“知识习得”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应岗位实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相应选择,突出有效性和适岗性。(2)教学研究改革。以职前职后融通的视角,选择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寻找与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点进行教学研究,把握职后人才发展的前沿理念和发展态势,反哺专业课程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3)课程评价改革。主干课程的知识及能力评价应与主要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紧密对接。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后课程改革内容(1)以职前课程为原点,每个课程团队组建一个服务社会的项目团队。(2)以课程为原点,开发与职前课程对应的职后教育培训包。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基地实践改革内容通过积极参与基地实践活动,与基地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参与、指导基地教学研究类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基地听课评课等活动,发挥地方高校的区域服务功能和引导作用。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与实践措施
(一)具体实施方案
以本专业主干课程为改革原点,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为依托,形成职前一门课程、职后一个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或一个课程资源培训包、基地一个项目团队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
(二)具体实践措施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前课程改革以本专业主干课程评价改革为纽带,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促进主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改革。详见表1。能力观测点检测的有效保障是:(1)“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能力观测点”作为课程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进入相关主干课程考核方案,并作为本专业主干课程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2)专业和课程组进行课程质量评价时会重点关注各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
基于职前
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后教育课程改革职后教育课程改革详见表2。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基地实践改革基地实践改革详见表3。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一)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建立
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以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探索从职前职后融合的视角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目前本专业基本建立了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的主干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为提升本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和评价标准,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探索与职前教育专业课程对应的职后培训项目的开拓,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已开拓与职前课程对应的九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从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共完成22次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培训,培训浙江省中小学教师1 469人,创收1 175 500元。
(三)以职前专业课程改革和职后社会服务改革为基础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四者进行有效融合,以项目为载体,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让专业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基地社会实践相互促进,在合作共赢中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从2012年开始,本专业围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项目化”社会实践全面推行,从基地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与基地合作课程、基地听课评课与教研交流、与基地合作教学研究类课题的申报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研究对职前课程的反哺效果明显
在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研究成果推动下,目前本专业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研究”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并正在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儿童文学”和“古代文学”获评学校精品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详见表4。
(五)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最终效果的重要标尺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中国第三方教育数据和培养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校2010和201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调查中,本专业2010和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位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首位。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基本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1(24).
[2]贺敬宏.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蔡新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26).
[4]顾准.关于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9).
[5]仇雅莉.示范性高职院校社服务的内涵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0).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对策
在新时代教学改革中研究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确定了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后,教师需要认识到,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创建物理教学新的实践模式,实现高中体育课程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笔者认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现代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扎实的运动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把握教学方向,纠正某些错误倾向。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充满朝气,富有创新精神,接受快,能力强,接受新事物,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
一、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背后的概念。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或项目体育,教师只注重以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运动为目的的“教学”和“实践”,忽视以运动锻炼为目的的“学习”和“实践”。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许多学校进行了体育教育方面的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缺乏独立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3.评估和评价标准的科学问题。第一,以体育成绩评价学生,将体育绩效评价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第二,评估项目的限制,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学生缺乏张扬个性和发挥特长的空间。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建立总体发展概念教学质量。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基于运动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毅力和合作精神,特别注意这一新技术、新文化的渗透。要使高中体育教师认识高中体育教学是最高阶段的基础教育,在体育教育中,就要确定教学目标,既有共同的基础性,又有特殊性。这是为了适应社区学院教育或就业工作未来的需要;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培养基本运动能力发展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必要的基础。只有以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克服克服身体的发育和运动技能的片面追求提高思维的弊端,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2.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高中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改革模式多样化。这些模型通常使用相结合的模式,师生关系融洽,有的倾向于关注学生,有的倾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倾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例如,让学生学会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教师应该了解人体运动和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规律,使学生选择跑步、跳跃的最合理的力量态势和科学方法。教师应该给双边活动教学和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每个教师都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3.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为重点,不过于强调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促进“神形散”,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是主要的课程改革实验参与者,只有他们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教师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帮助他们努力探索一个新的模型。没有固定的参考模型的新方法,即使有一些经验教训,也可能不成熟,与现实可能不一定一致。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课程改革实验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都要经过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本文将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教育理念融入到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理论必修课程+基本电子技能实践课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电子信息专业一体化综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同时也强调教师综合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
关键词 CDIO; 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电子信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在电子信息专业人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个性较强,缺乏团队合作经验,社会适应能力差。这类教学模式培养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强化创新能力,狠抓质量工程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指标和重要任务。探索创新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对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任务。而将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教育理念[1-2]融入到教学改革中,是有效进行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1 CDIO教育理念
CDIO教育理念是把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作为教育的环境背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技术技能、知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强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3-4]。在此教育理念中,教学实践活动本身是一工程实践过程,且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个面向产业实体的开放系统,可根据企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由企业、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体系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建设以及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则根据企业制定的人才标准量化分析评价体系对人才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产业需求和现状及时完善课程体系,修订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应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知识的普及,也需兼顾文理交叉和渗透,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交叉和渗透。采用“理论必修课程+基本电子技能实践课程+专业项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电子信息专业一体化综合课程体系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首先,建立“学科专业基础+通识基础”的必修课程结构体系。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广博的知识结构体系,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元的科学思维方法。这些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EDA技术及应用等学科专业课程。第二,设置基本电子技能实践课程,建立以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和以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训练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块。结合理论课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常用元器件,电子设计基本工具应用,电子电路的运行规律,电子组装,专题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些基本电子技能实践课程的设置建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素质。第三、设置专业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对企业和业界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特邀业界著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校企联合设计教学大纲与课程计划,开发工程实践项目;并基于真实工程环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全过程,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全面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常用实验仪器,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各种电子设备功能开发设计、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强化教师综合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因此,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构思角度,教师应当具有扎实、宽广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完成人才培养总体方案的设计。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者,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发展,评价学生能力培养完成的质量,这都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实施经验以及更高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组建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目标任务、指导计划、措施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甚至理解工程技术的经济价值[5];建立教学质量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推进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的构建者,实现全程、全员、全面的育人。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成为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在讲授应用理论与工程技术类课程时,可引入项目、案例以及现场教学等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项目相关联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课堂参与、课堂反馈、教师传授知识系统性和知识更新性等作为评价标准;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围绕某一工程技术应用领域举办针对性强的知识讲座或专题研讨会,承担工程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强化企业联合办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二,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以项目的形式将课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阐述项目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可行性以及研究预期成果,教师对学生成果进行讲评,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转变成学生主导型。通过项目的设计、构思、实施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发现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4 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
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是推动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也是基于当前大学教育现实的、可操作性强的、探索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的高校教学形式,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更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首先应当促进形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创新实践。使学生在经历创新项目的实践中,按照项目的进度安排,在不同阶段实现与项目相关的各种技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项目的学生从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获得挑战自我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不畏常规、敢于超越、继续创新的意识,增强完成项目任务的毅力。第二、注重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平台是创新实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申请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以及项目资金支持为学生广泛开展科研创新训练等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第三、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科研思维和方法。老师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介绍相关课题的研究内容、进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引出一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角度,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他们参与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做些前期的铺垫和鼓励;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同,也可将相关领域课题研究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及时传递到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地吸收,令学生知识、思维和意识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
5 结语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了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构建了基于CDIO的 “理论必修课程+基本电子技能实践课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电子信息专业一体化综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同时也要求强调教师综合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实施。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CDIO教学理念融入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中,逐步完善了具有应用型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John Malmqvist, Kristina Edstrm, Svant e Gunnarsson, Srenstlund, The applicat ion of CDIO Standards in the evaluation of Swedish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s[J].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6, 5 (2):361-364.
[2]Peihua Gu, Xiaohua Lu, Guangjin Xi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design directed 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on CDIO framework[J].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6,5(2):379-383.
[3]王刚.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5):86-87.
[4]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 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关键词:三本院校;硬件;教学改革;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1-0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初始,教学过程中软件与硬件两大体系并重。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硬件学接口,软件学编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门阵列芯片的普及,微机硬件体系中基本上已无分立元器件,学生面对微机硬件体系课程中提到的器件和部件没有直观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硬件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只是为了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而没有硬件方面应用的愿望,因为教学内容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进而学生不能在硬件方向上就业。然而近几年来,嵌入式电子产品蜂拥而来、名目繁多,嵌入式电子产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给计算机硬件教学带来了挑战并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特别是三本院校的情况更是如此。那么,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形式?怎样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现状分析
三本院校其实就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硬件教学现状比一二本公办院校更糟糕。他们在教学经费、实验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积淀、科研氛围等方面更逊一筹。首先是,在理念上轻视硬件教学,认为硬件知识无实用价值,无就业前景,只是象征性保留两三门硬件课程,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基本只讲理论或图示实验。学生根本不懂“接口”这一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有的甚至放弃了硬件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软件工程”。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对朝夕相伴的微机系统,绝大多数计算机学生从未打开过机箱,根本不认识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条,也不知道串、并口在哪里。其次,硬件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是课程名称种类繁多,不稳定、变动大;其二是盲目套用一二本院校的方案,不适合三本院校的教学、师资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更谈不上特色。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剪裁时陈旧过时(部分教师偷懒),仍以18年前就讲授的8086体系为主体,不能与时俱进。学生面对现代微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架构很少介绍甚至没有介绍。比如,微处理器的双核和多核技术、串口硬盘和并口硬盘有何区别等等。实际授课时硬件理论讲授过多,实际动手实验太少。例如:详尽分析pentium处理器内部结构时,学生如坠云雾,而具有实用价值的现代微机的部件原理、性能指标、优化组合等又不讲。开设的硬件实验一般都由教师规定好内容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在实验板(箱)上拔插线路,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无思考余地,更谈不上设计和综合集成。
二、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上述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现状,其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刻不容缓。
1.学生就业是三本院校的生命线。学生就业是三本院校教学的指挥棒,学生及家长的基本诉求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好的三本院校社会声誉高,生源稳定,就业直接关系到三本院校的生存,特别是在其生源已经呈现紧张趋势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造成了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学生,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基本意义就是能拓宽就业的门路。在硬件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实际应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围绕和紧跟主流微机进行教学,摒弃复杂玄妙的原理剖析,粗线条地从实用角度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这使学生能在IT行业从事维护、组装、销售、网络工程实施等工作。另一方面,扎实地进行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能在电子产品制作、自动控制方向上伸进一条腿。笔者所在的广东培正学院地处IT行业十分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中小IT企业星罗棋布,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子产品数不胜数。嵌入式电子产品人才需求十分旺盛。这些企业特别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并能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其就业之路十分顺畅,工资待遇非常可观,这种现象已经被近几年就业市场所证明。
2.硬件教学改革符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现已成为大众化教育,在此背景下,三本院校学生具有如下特点:①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及一二本院校学生,这是中学教育及高考决定了的。②对实用的技术技能感兴趣,不太习惯理论学习和逻辑思维,这是由二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自身长期学习的惯性使然;二是学习目的决定,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进一步深造(如考研)的要求,只想更好地就业。③学习上易于冲动,少有恒心和耐力。缺乏自信心,往往遇难而退、望而却步。④他们兴趣广泛,思维灵活,绝大多数学生表面看起来不想学习,其实他们的“成就感”愿望极强,迫切想学到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如上所述可知,不能强行按一二本院校学生的要求来强制他们学习,应因势利导。从应用角度阐述理论,采用案例教学甚至项目驱动教学。在适量学完微机硬件体系结构后,教学重点放在嵌入式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简单EDA(Electronc Design Automation)设计、简单制作方面。使学生能使用常用仪器和工具制作出简单的电子产品,于是兴趣大增、“成就感”油然而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措施
谈到改革措施,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应用和实用为目标设计硬件教学课程体系并剪裁教学内容,使之为就业的二个方面服务;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三本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新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使之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1.转变教学理念,修改硬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①教学理念与硬件教学体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三本院校的教学理念首先要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服务、综合评价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诸多要素。此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调研了学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需求二个方面的前提下设计硬件教学课程体系。如前所述,硬件教学有二个就业方向,一是以学生面对的主流微机系统知识为背景从事微机系统维护、组装、销售、网络施工等工作;二是以嵌入式系统知识为背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工作。这二个就业方向对应二条主要教学路线:数字逻辑80386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X86体系接口技术windows设备程序开发。这条路线尾节点只能作为少数成绩优秀学生深造,涉及到深层次技术,可作为选修。数字逻辑MCS51汇编语言(或ARM汇编)电子电路基础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而作为知识支撑,还有一条辅线:80386汇编语言(MCS51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体统)智能卡芯片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路线的实施,在课程设置上与教学内容上应做精心安排,80386汇编和MCS51汇编作为一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开出;X86体系接口和单片机技术合为一门《接口与单片机》开出。二条主线上其余节点就是课程名称,共有7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剪裁上要注重实用与应用,还要注重针对主流机型、设备、部件器件介绍前沿知识。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中避免分析CPU内部结构的复杂机理,从性能与发展趋势分析双核多核CPU;摒弃三块一线(CPU、存储器、IO接口、系统总线)传统的主机板架构,引入现代微机的1-3-5-7式(一条总线、三大芯片、五条总线、七个接口)架构。接口知识中精简传统的且少有实用价值的8253、8255等接口芯片的讲解而重点介绍USB接口,USB接口是学生面对的最具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接口标准。数字逻辑和电子电路少些逻辑运算和复杂电路分析,加强嵌入式系统中实用的流行的控制芯片的讲解,为嵌入式系统学习和电子制作打下基础。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以ARM嵌入式系统为教材,它应用面广,最具发展前景。教学内容中实践部分是落脚点,实训简单实用的嵌入式电路板的制作,如何使用常见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手工焊接及BGA温控焊接等。电路设计学习EDA,会使用软件进行设计,如:protel、protus等软件。
2.改革硬件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可采用如下办法:①精心制作CAI多媒体课件,对于复杂的数据流程一定要动态演示。②以学生面对的微机系统及设备为讲述对象并进行实验,如:汇编指令in/out是接口技术中最常用的指令,可以用微机CMOS数据读写(地址口地址为70H、数据口地址为71H)为案例进行讲解,学生既熟悉实验环境又方便操作,若能做成CMOS数据保护程序,则学生更有成就感。另外,直接读写硬盘扇区也是很好的接口技术案例。③案例教学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教学和电子电路制作实训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得到“成就感”。当然,好的案例选取是要靠教师具有从业经验和项目经历并且花大量精力才能实现。④项目驱动教学,以案例教学为基础,以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实训对象则教学效果更佳。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
3.革新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事关学生眼前利益,要用考试促进平时学习。硬件教学的传统考试考核方法一定要改革,否则,改革措施就会落空。应由单一的笔试改成:笔试+实验制作+参与案例项目+职业认证+大学生科技比赛等多个环节考核、综合评定。笔试成绩只占30%,其余部分是实践成绩,占70%。一个学生不一定能同时得到三个实践环节的成绩,但是只要获得其中一项成绩即可。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再一味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例中,主要学习精力自然就放在实践环节中去了。在硬件方向就业后就不必花过多时间参加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1]李文生,等.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22-2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教师 素质
一、前言
在传统认识层面,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基本体育理论、基本体育技能的了解与掌握;但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体育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实现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二、当代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知,实践的灵魂。可以说,体育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理念不转变,体育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相反,教育理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因此,一名合格的当代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体育教师首先要深刻领悟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充分认识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查找当前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作出相应改进。事实上,所谓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认识,尽快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在传统认识层面,体育教师往往将经历过多地集中在少数运动能力较突出的运动尖子上,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在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中,体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体会到体育运动为其带来的乐趣。
第二,在传统的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运动技能或运动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力求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个当代的体育教师,不仅仅熟悉、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更应该不断接触并了解新事物和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知识:
1.体育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体育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仅包括纯粹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当代的体育教师还应该随时了解体育这一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并及时、准确地将其传达给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育理论知识
这是所说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如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等。只有熟练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我们才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将新课改的各项精神切实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如何有效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综合化的体育教学能力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当其具备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储备了必备的知识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当代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综合化的体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熟练的体育教学技能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技能都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体部分都是通过外堂课的形式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除了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外,还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师示范能力,能通过亲身示范的形式将原本抽象的体育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科研能力
有人说,体育教师只要能把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讲清楚,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就可以了,如果从这个层面看,科研与创新似乎与体育教师并无多大的关系。但是伴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基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能力应该逐渐成为当代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来说,都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涉猎的知识范围广阔,如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参考文献:
[1]曾广新.关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