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4:54:02
导语:在遵纪守法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我发现在一小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教室里、楼梯上总能见到废纸、用完的笔,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碰到过的练习本也随处可见;有的高年级学生,觉得自己有势力,就欺负弱小;有些同学老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斗嘴、打架;还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一些同学甚至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给别人起绰号;还有人随意攀爬栏杆,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这些都不是一名学生所要做的,我们要学做规范的学生,学做守则的学生。
在我们班里,我开始渐渐发现同学们都十分不爱惜自己的书桌。有些同学经常在上面画画;有的同学经常在上面写字……弄得桌子乱七八糟的,十分难看。
怎样才算是一个遵纪守法学生呢?我认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一定要尊老爱幼、勤奋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好学生的必备条件。
只要我们做一个爱学习,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社会就会逐渐兴旺、发达,家庭也就会更幸福、美满。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必须共创美好家园,就让我们在这法律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平安地长大吧!让宪法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遵纪守法作文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遵纪守法作文材料一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告诉我们要遵守法,所以从小就知道‘法律’,但大家可能会疑惑什么是‘宪法’?其实,宪法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能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为了让我们成为守法的小公民,在学校老师一直教导我们:不要打架,不做危险的事情,不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甚至我们都已经听出茧子了,老师还会在我们耳边不厌其烦的叮嘱,生怕我们因一点点的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家里,父母也会时常告诫我们: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诲我们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诚实守信,脚踏实地,尊老爱幼,遵纪守法。
曾经有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中学生,高一年级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后来因为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老师和父母批评后,心里不服,就开始逃学、旷课,谁的话也不听,最后竟为了上网筹钱,去抢劫杀人。就这样一朵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却因无视法律而落了个害人害己的下场。
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时时刻刻的陪伴着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一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我们老师说过:“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交警抓住了,还理直气壮的说:‘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行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规不会应为你的无知而放纵你的过失。所以我们定要知法、守法。”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令行则国志,法令驰则国乱。”我们的祖国正在快速发展中,这离不开约束我们的宪法。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必须共创美好家园,就让我们在这法律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平安地长大吧!让宪法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遵纪守法作文材料二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历史经验表明,依法治国是保障国家繁荣昌盛和稳定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实行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有几个重要的条件,即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要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要有?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还要求全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而要增强全民的法得意识,就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遵纪守法,是百年树人的重要?环,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学生掌握?定的法律知识,具有?定的法制观念,具备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对他们成为?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提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实际上也是中小学教育的目标。
但是,任有少部分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加上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风气影响,导致违法违纪现象在一些中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一些中小学生甚至误上犯罪道路,这已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遵守法律,不要违法,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遵纪守法作文材料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安定;有了它,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了它,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有了它,坏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而言之,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范。知法、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公民。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很小的事情都会用到法律。例如:在马路上靠右行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十字路口听从交警的指挥……这些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却都与法律有关系,这就证明法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而已。作为小学生,我们虽然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但是起码我们知道,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都是优秀品质,我们每个学生都知道,但是能把这几点做好却很不容易。一些同学平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慢慢地养成了不良习惯,长大后就很容易违法乱纪,使自己误入歧途,深陷囹圄。因此别忽视了小事,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也许就是你步入歧途的导火索,会让你走向不轨的道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教训。
【关键词】初中生成长;思品教学;分析研究
在初中思品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要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立足思品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付诸教学实践,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思品教学要着力解决初中生思想困惑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成长有着许多问题,也面临着一些诱惑和困惑。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障碍的疏导,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路径解决问题。例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教学中,笔者致力于解决学生自卑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非常自卑,认为低人一等,甚至等同于二等公民。学生的这一思想严重制约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参与程度,笔者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优化、教学方式的调整着手,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要求每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追求,同时给予他们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一项最拿手的才艺。这样的平台让那些学习成就滞后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中不乏一些声乐、器乐、手工、书法等方面的高手,让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最光鲜的一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所特长,对自身的发展定位目标追求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的消极心态。
二、思品教学要着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予以引导纠正,使学生从小培养好习惯、好思想。在《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哪些习惯属于好习惯,如节约时间、勤奋钻研、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这些方面以及生活中讲究卫生、科学安排时间等方面,也都属于好习惯的范畴,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应当怎样做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使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生内心自觉的追求。另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及周围的同学,看看大家身上还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不足,哪些行为习惯不好,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加以纠正。这些方面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言行纠正不良的行为,培养健康的习惯。
三、思品教学要着力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初中生在遵纪守法意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他们法制意识淡漠,对法不可为的理念还不够强烈。教师要结合思品教学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意识的教育,在《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现行的诸多法律,挑选了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刑法、民法等,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章节、重要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明白哪些是违法的。在法律知识培训后,笔者还选择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如不能剥夺他人自由,不能伤害他人身体,不能侵害他人财产等等,以及尊重他人名誉权、肖像权。这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强化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将法律法规作为生活的根本遵循,作为人生不可逾越的红线,能够在生活中树立起强烈的法纪意识。对于当今心气浮躁的青少年一代而言,强化法纪意识,让遵纪守法理念扎根于他们的脑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四、思品教学要着力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在各种诱惑面前,有些学生往往丧失了原则,逾越了底线,受到了不良诱惑,许多惨痛的教训令人省醒、催人反思,提高他们明辨是非能力,对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思品教学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例如在《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教育,通过出示正面典型、负面案例,引导学生分别判断事例中哪个主人公经受住诱惑和考验,哪个主人公没有守住人生的底线,陷入了违法违纪的深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这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五、思品教学要着力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
当今青少年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一代,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一课教学中,笔者从当今青少年一代在建设祖国、强大民族方面承担的重要职责入手,让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特别是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迅猛发展等严峻的形势,要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意识,使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笔者在课堂还组织开展了“我的理想”一分钟小演讲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抱负、追求目标浓缩地表达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理想追求,使他们从单纯的自我学习成长中走出来,将自己主动融入到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将其自觉落实到行动之中,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思品教学在服务初中生健康成长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借助于思品教学解决初中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范秀红.构建高效思品课堂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4)
深圳的回答:政府是主导者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无疑是企业,但是,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相信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消费者、投资者等等都将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如何?我们认为,政府应当扮演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最近,深圳市劳动保障局明确提出要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意味着在深圳,政府部门将以主导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有媒体称,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大张旗鼓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第一个提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府部门。
我们所说的政府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要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转变社会观念;二是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措施,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转化为政府的执政行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倡导。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及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它是强调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普世的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吻合的,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微观领域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基础。对这样一个先进的理念,政府理应积极倡导。
目前对于企业责任的主流认识,是强调实现资本利益的,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称之为“利润崇拜”),而忽略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劳动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当今中国的诸多社会矛盾,如果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与这种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否定了这些观念,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被人们所接受,那么,企业责任观、企业评价标准、政府政策和行为、企业行为等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当今中国一项重大的观念变革,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理念的变革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在中国,理念变革往往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反思早已有之,但只有在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后,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才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深圳与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深圳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深圳被认为是对新观念、新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的城市,但也只是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表示肯定之后,媒体相关的报道和评论才逐渐多了起来。
促使企业遵纪守法:政府责无旁贷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责任涉及的对象看,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弱势群体等多个方面;从责任的内涵看,包括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法律责任指法律规定的企业责任,即法定的义务和约定的义务。道义责任则在法律责任之上,强调企业在守法之余,还要对利益相关者给予更多人道关怀。
将企业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宽泛的理念引入中国,必须有一个恰当的、中国式的定位,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认为,目前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应当主要定位于企业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遵纪守法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还远没有解决的问题,部分企业违反劳动、环保和食品安全法规是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最主要的、最突出的问题,它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这样一个定位显然与西方所谈的企业社会责任有颇大的差异,现在西方社会对其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主要体现在道义责任层面,例如,社会公众要求跨国公司不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就是一种道义要求,因为法律并无此规定。西方社会当前强调企业道义层面的社会责任,建立在西方企业履行法律责任表现良好的基础上。显然,中国和西方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这必然导致两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上存在差异。在现阶段,如果我们对中国企业提出过多的、超越法律责任之上的道义责任,是舍本逐末,也是不切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由法律责任到道义责任是客观的历史过程,没人能够跨越。
总书记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当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给我们青年一代明确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明确了我们做人的标准,是我们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指针。我们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落实于行动,用“八荣”、“八耻”指导自己的行为。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为标准,树立高尚正确荣辱观的如下倡议:
一、爱国爱校爱集体,勇敢肩负起当代青年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不做有损于国家、学校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二、服务社会,服务同学,服务他人,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在奉献中体现自身价值,反对自私自利。[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三、崇尚科学,刻苦学习,砺练本领,增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反对愚昧无知。
四、勇于攀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自强自立,反对好逸恶劳。
五、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互助进步,教学相长,反对不文明行为。
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共建和谐校园,反对迟到、早退、缺课、违纪现象。
七、“共创节俭科大”,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坚决反对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享乐之风。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和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穷)。虽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十分明显,有的地区的文明程度甚至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但是总体上说,我们的公共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还随处可见。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生活的富裕而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什么也敢干,“笑贫不笑”,不讲公德也不讲私德,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在许多时候,甚至是公共场合,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所在多有;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等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如此种种,以至于使得许多人痛心疾首地怀念上个世纪50-60年代虽然贫穷但是比较好的社会风气。
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文字不多,切中时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内容十分丰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一本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科书。他讲得很详细,从热爱祖国到遵纪守法,从服务人民到团结互助,从诚实守信到艰苦奋斗,从崇尚科学到辛勤劳动,既有对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有对个人私德的提倡,既有对光荣传统继承和巩固的要求,也有对现代文明创造和发展的要求,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秉承,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吸纳,既有对不文明行为的摒弃要求,更有对文明行为的遵守要求,是新时期每个公民的荣辱标准、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道德和思想品格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新的解释,是对和谐社会的新的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今后实现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
上个月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大伯的店里聊天,结果大伯正好不在,听说是去国税局交税了。我问爸爸:“‘税’是什么?为什么要交‘税’?”爸爸说让我等大伯回来了直接问他。过了一会儿,大伯开车回来了。我问了他前面的问题。他很直白地对我说我:“‘税’就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把我挣的钱按比例交给国家。”“为什么要把你挣的钱当作‘税’交给国家呢?”我更不解了。“还不是给向你爸妈这样‘吃财政’的公务人员发工资了。”爸爸笑了笑,没有说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把辛辛苦苦挣的钱白交给国家,那你不是亏了吗?不交不行吗?”我接着问道。大伯告诉我:“我可是遵纪守法的好税民。依法纳税可是国家的规定哦!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贪图一些小利益就会偷税、漏税,甚至抗税,这样的做法是犯法的。”我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头,说实话,还是有点不明白,但碍于面子又不好多问,只好把好多疑惑搁在心里了。
凑巧的是在前一周,学校举行了“税法宣传校园行”的知识讲座。通过听国税局的叔叔通俗易懂地讲解,我对税法才有了更明确的了解——“税”有两种:国税和地税。里面包括好多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国税局收来的税全部交给国家。税收一部分用来给公务员发工资,一部分用于国家建设。像“5.12汶川地震”和这次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重建,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国家税收。国家把这些税款作为援款拨给灾区,用于灾后重建。现在,我才好像真正明白了,税收的意义和它的作用。
这个星期六,爸爸又带我去了大伯店里。一进门,我就对大伯说:“大伯,你真实依法纳税的好公民,你交的税都用于国家建设了,你真了不起!灾区人民一定会感激你的!我也要向你学习。假如有一天我当上了老板,我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交税,对那些偷税、漏税、抗税的人宣传《税法》和税收的意义,让他(她)们及时改正,按时交税。如果他们不听,我就到税务局举报他们。对税务部门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也一定积极响应,争做合法“纳税人”。
大伯轻轻拍了拍我的脸,意味深长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小张灿真的长大了。好公民我谈不上,但我觉得只有遵纪守法、依法纳税、诚信待人生意才会越做越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的含义。法律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对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者借助于听一两次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的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与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丰富的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资源,对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