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3 14:51:52
导语:在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下降原因;应对措施
1 前言
目前,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教育与体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代化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学校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体育课逐渐形成"空壳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口号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必须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贯彻执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体质。
2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观念落后,国家重智轻体,学生缺乏足够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压力大,时间几乎都被书本和作业所占用,很少有时间去自由支配,更别说进行身体锻炼,加上体育课本来就不太受重视,经常会被文化课占用,久而久之,在重智轻体的落后教育观念的作用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学校要通过教学计划和作息制度的合理安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2 体育课本身存在问题,体育教学模式格式化,放羊式教学形式依然存在。
小学内容,中学形式,大学牌子,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上没有突破的问题,体育课上根本没有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存在的问题,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还应在体育课上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学生体质下降。
在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体育课犹如行同虚设。学生喜欢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无设施而开展不起来,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下降,不愿意动,造成身体体质下降。
2.4 学生及家长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良好支持态度导致身体体质下降。
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穿好,身体素质自然就提高了,用不着去锻炼。体育教师及家长是学生参与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师益友,家长密切配合学生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共同提供学习环境和条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可是一些家长及学生缺乏正确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无法引导学生完成体育锻炼。
2.5 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怕苦、怕累、怕受伤、怕不安全等不愿参加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独生子女增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娇气,不爱动,少锻炼,加上家长溺爱,生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出什么事故,不愿意参加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2.6 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睡眠不足是学生体质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贪玩,玩游戏等原因造成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身体素质一天天的下降。
2.7 营养膳食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学生体质的好坏与营养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对于一日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时间的问题和身材问题不愿意吃早餐,导致体质虚弱,造成体质下降。学校家庭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营养和饮食重要性,就会影响体育锻炼,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
3 面对学生体质下降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健康体育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价值观,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加大投入到体育活动的经费,补充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建议大学本科四年都开设体育课。
3.3 学生体质下降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健康和事业,而且会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引起社会及家长的关注。社会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力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为学校的体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健康成长2.3 在课堂教学形式上, 体育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争取使更多的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逐步树立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4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场地设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制定全面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尤其要加强健身类、球类及耐力跑等活动教学内容。
3.5 调整膳食结构,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为学生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
3.6对一部分肥胖学生,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力度, 有针对性的对其安排内容进行锻炼。
3.7 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关键词]体育项目选修 高中学生 身体自尊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4
课改后的高中体育课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本文以不同运动选修项目为中介对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研究,用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高中生身体自尊及不同身体自尊维度发展的影响,了解身体自尊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这将有助于高中生建立正确的身体观念,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尊发展的正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内部动机,达到健康人生的目的。
本研究以选修篮球、乒乓球、健美操3种项目的高中学生身体自尊特点和差异作为对象。选择了无锡市3所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的450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选修篮球144人,男110人,女34人;选修乒乓球167人,男88人,女79人;选修健美操139人,男30人,女109人。
本研究调查量表采用徐霞(2001)汉化修订版基础上修订成的《身体自尊量表》,英文简称PSPP。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25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123份,有效问卷为702份,有效率8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一、本次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不同运动项目学生身体自尊总值及各个维度比较
对不同运动项目身体自尊总分及各维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选修篮球项目的学生,其身体自尊总体水平最高,选修健美操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最低。选修篮球的学生在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均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选修乒乓球的学生在身体素质维度上显著高于选修健美操的学生。
此结果不仅说明篮球运动对身体自尊有显著作用,中大运动量的运动可以减轻体脂,增强身体机能,改变身体形象,进而提高了身体自尊,而且也说明越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越喜爱强度大、竞争性强的项目,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往往喜欢比较轻松、没有身体接触的项目。
(二)不同运动项目男女生身体自尊总值与各个维度比较
1.不同运动项目男生身体自尊比较
对选修不同运动的男生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篮球男身体自尊总分高于乒乓球男(p
此结果说明男生参加较大强度运动能更好地提高身体自尊水平,原因可能是男生通过对抗运动,会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成功的对抗,体现出身体的强壮,对身体也更有自信。
2.不同运动项目女生身体自尊比较
对选修不同运动项目的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篮球女的身体自尊总分高于健美操女(p
此结果说明篮球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生身体素质,在自我能力范围内,高中女生参加的运动项目强度越大,对女生的身体机能越有帮助,这类女生的自我身体优越感也就越强。
二、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
1.通过选修不同运动项目学生之间的比较显示,选修篮球的学生身体自尊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项目的学生,选修健美操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最低。从各个维度之间的比较看,差异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维度和运动技能维度。
2.选择不同项目男生或女生的身体自尊也存在差异。选择篮球项目的男生身体自尊总值要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和健美操项目的男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两个维度上最明显。选修篮球的女生身体自尊总值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的女生,在身体素质维度上体现得很明显。
三、针对结论,为了减少项目间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以下五项措施来达到全面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选修前,加强选项指导,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要扩大学生的体育视野,培养学生全面性、多样化的体育兴趣。加强对学生选修项目的指导工作,克服盲目跟风、随意选择的简单行为,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到自己真正喜爱的运动项目。正确处理学生运动兴趣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让学生选准对身体发展有利又最合适自己的体育项目。
(二)改进、扩充各项目的教学内容
运动项目特点各不相同,自然会产生差异。但是体育教学不是运动队训练,在进行选项教学时,不仅要进行专项运动的学练,还要加强一般身体素质练习,增加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如长跑、短跑、跳跃等。
在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和身体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发展了某个专项体育能力后,再尝试增加其他运动项目或提高专项技术难度。让学生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不无益的。
(三)树立目标时以任务定向为前提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以任务定向为目标的锻炼,有研究表明任务定向占优势的个体会有更高的运动参与动机,表现得更具有坚持性,而且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学练目标,创造条件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自我,提高自信心,达到身心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扩充评价内容,重纵向比较,区别评价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身体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客观地对自己的身体做出评价。多使用成功评价和积极鼓励,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明确改进目标。评价多使用纵向比较,少使用横向比较,个人的进步与成长更为重要。评价内容也可以从技能、体能两块来共同评价,提高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及自信心。
(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
在校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定期举办体育周,以氛围带动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使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
[3]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篮球教学是高中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开始注重提高篮球的教学质量,努力将篮球教育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
宁夏育才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比较偏远的山区,他们往往只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却缺乏对篮球运动的接触和了解,在自身篮球运动素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多数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存在着教学意识和方法上的错误,使得高中篮球教学质量低下。
1.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达标
学生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生活水平较低,在营养摄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身体素质普遍低下,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加上高中学习的紧张性,许多学生疏于日常锻炼,导致其身体素质达不到篮球运动的标准。
另外,同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时期的学生更倾向于备战考试、埋头苦学,与各种各样的试题打交道,时刻处于高强度的学习中,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身缺乏信心,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达标,影响到了篮球运动能力的发挥。
2.教学模式传统
现阶段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通常采取比较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先是体育教师进行示范性动作的展示和讲解,然后教导学生进行标准动作的模仿,体育教师在旁边进行动作纠正,当学生掌握规范动作后就进行自主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巧,但由于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会使学生逐渐丧失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而使篮球教学的长期教学效果收到影响。
3.教学目标单一
现阶段的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基本篮球技巧的掌握,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对学生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后,体育教师便进行“放羊式”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约束,使部分学生抱着应付公事的心态进行练习,导致篮球教学的课堂效率低下。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使得多数学生不能真正地从篮球学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忽视了篮球学习,甚至对篮球学习产生厌恶感。
二、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措施
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通过改善学生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质量。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影响篮球教学的根本原因,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强度适宜的训练计划。例如,每节体育课上先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热身运动,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心情放松下来,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应当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篮球根基的不同,制定分层的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强的学生进行高技巧方面的训练,加强他们的远距离投篮能力、篮下得分能力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着重训练他们的运传球能力、近距离投篮能力等,使不同学生的篮球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高中阶段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自主地位,通过篮球游戏、篮球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篮球学习中,在趣味性浓厚的学习环境里教会学生篮球技巧,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每个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是不同的,如果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去评价所有学生,就会使许多基础较弱的学生感到沮丧,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对基础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篮球比赛,通过小组成绩进行再次评价,最终计算出综合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兼顾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评价的公平性,有利于学生篮球兴趣的提高。
总结: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建立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另外,学校也应增加对篮球教学的资金投入,使篮球训练有充足的器材保障,最终提高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作者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1]胡金平.新课改下高中篮球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3(5)
[2]马书伟.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J].考试周刊,2013(55)
关键词:小学体育; 身体素质; 训练; 兴趣; 主体地位; 信息反馈
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使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促进小学生的正常发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机能水平;促进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也能自主地、科学地进行锻炼,从而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长远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呢?
一、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身体素质锻炼的意义
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对身体素质增长的长远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身体素质训练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激发其对身体素质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主动获得参加锻炼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之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身体素质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锻炼的效果,达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十分重要。要能够做到坚持身体素质训练,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的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教学与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身体素质的乐趣。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思考和团结协作,造就一个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上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的技术细节;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1.给学生一些权力,让学生自己选择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广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的进行练习,如加强腿部力量可安排: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三级、五级、七级等多级蛙跳,让距跳,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强调非同步化教学,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给学生制造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新的课程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信心。在素质训练中,有些练习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课堂教学中要各有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也就会自觉的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应重点的向学生传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知识与方法,其形式可采取专题讲座,也可穿插在体育课中的技术教学中,还可在每学期安排一定的理论课学时;在内容的安排上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以配合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四、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耐力素质训练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采用了以上的方法后,有的学生生病受伤后依然照常上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锻炼,使学生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使所有学生在身体素质、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等各方面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不同训练层次的锻炼兴趣,使学生的被动训练成为兴趣锻炼,使兴趣锻炼转为志趣体育,稳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学生走向社会后,志趣体育成了健身体育,必将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来完成。高素质不仅指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也包含了身体素质,其也是所有素质中的基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民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突出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的措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体育保健;推广;农民;身体素质
在我国社会人口中,农民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如何将会对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人的素质则主要包括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等,身体素质则是这几种素质中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当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去开展和从事各项生产活动。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下,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下降非常厉害,在这种情况,积极的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则是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1 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如果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不高,就会对农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没有办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农村现阶段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家庭,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或者没有耕地,而是因为家里的劳动力身体素质不行,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次,农民身体素质不好,还可能会降低家庭收入,这样就不能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如果农民长期患病,就更不能为家庭创造收入。虽然现在农村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是还是存在一人生病,全家贫困的情况。最后,高素质农民不只从事农业活动,还可以去从事其他事业。不管从事某种工作都会以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如果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可能没有办法从事某些工作。因此,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农民群众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时,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减少生病的几率以及从事其他事业增加家庭的收入。
2 我国农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
2.1 常见病发病率高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市场化的改革以后,我国农民的常见病发病率开始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之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传统疾病也开始出现重复发病的情况。比如肺结核、痢疾等;肿瘤、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这些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上升;农村职业病以及艾滋病等一些新的病害也开始出现。
2.2 流行病发病率有所回升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部门加强对流行病的重视,使得一些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市场化以来,这些流行病的发病率有所回升。
2.3 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缺乏
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体育健身也不重视,对于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还比较缺乏,让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锻炼的机会,对农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2.4 农民身体素质下降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民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的空余时间变得更多,但是在空余时间里没有去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休闲娱乐,这样就会让农民的身体素质严重的下降。
3 如何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3.1 加强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情况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农民的居住环境比较良好就能够为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大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让政府部门的引导、示范以及调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步完善农村的体育保健基础设施。
3.2 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增强农民体质
农村体育活动就是以农民为主要的参与主体,在农村开展,为了增加农民体质,丰富农民的社会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农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在闲暇之余通过积极的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能够让农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增强。
3.3 健全农村体协组织机构
我国农村现在基本上都存在设施落后、居住不集中以及体育保健场地不足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有效协调,那农村体育保健也就不能有效开展。所以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要有健全的农村体协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的带动和组织下才会有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保健活动中。
3.4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健身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宣传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农民的健身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在宣传农村体育保健工作时,应该要尽量联系和配合新闻媒体,当有节庆日活动、农村体育会议以及大型赛事时就可以和新闻媒体及时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来对体育保健活动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农村体育保健的影响力扩大,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
3.5 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体育保健设施
在农村中建立的体育保健设施比较的匮乏,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要加大设施的建立,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在设施建设中是由村委会提供的小部分资金,要增加资金投入,就需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强设施的建设,如可以通过各种体育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意愿进行赞助投资。
3.6 改善条件吸纳或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
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农民体育保健工作的人员。后期,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和组织,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体育保健活动顺利的开展。
3.7 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来提高生产力
在农村加强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提高生产力,从而让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到推广体育保健对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为加大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要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实,解决实际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物力和人力上去支持推广工作。再次,各个相关组织部门应该要团结一心,让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调动出来,如群众积极性,领导积极性等,这样推广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故而,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让农民身体素质提高,最终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4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农民群众良好的身体素质来作为保障。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可以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54-02
近几年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肺活量、握力等机能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不强,缺乏体育锻炼习惯和必要的运动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强健的体魄对学生从事未来工作非常重要。如何使学生摆脱厌学体育的情绪,培养锻炼意识,实现终身体育目的,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识、对体育锻炼爱好程度等进行调查,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真实地反映体育教学和高职学生锻炼的状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以体育锻炼意识、身体状况和对体育锻炼的爱好为主题,特别是对身体素质、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在校高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探索体育教学的状况及改革途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20份问卷,收回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1%。该研究样本涵盖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等各个层面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了解到,高职体育教学与专业课程相比更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是其轻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而并非出于身体的需要和锻炼的目的,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从调查汇总中看到75%的高职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职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有些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致体质不佳,身体素质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高职教育面向的就业岗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较为艰苦,对毕业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体育作为一门基本素质课程,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吃苦耐劳、坚强意志和提高从业能力、就业本领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注重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要求,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高职学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高职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中,80%的高职学生认为对工作影响最大的是身体素质,应培养吃苦耐劳、终身锻炼的意识;但是,有85%的高职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完全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55%的高职学生锻炼意识较差,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娱乐、消磨时间;课余时间只有20%的高职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用于上网或者其他应酬,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平均每周不到一次。由此可见,应重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锻炼意识。
(三)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高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选择的是跑步(健身步),占调查人数的44%;其次是球类,占调查人数的40%;再次是健身舞、武术等项目。跑步(健身步)、羽毛球等运动是容易掌握的、较简单的体育锻炼方式,学校公共体育场所、校园空旷区甚至宿舍门前都可以进行此类体育锻炼;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锻炼强度,但受到技术和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参加人数较少。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的高职学生占27.5%,用于娱乐、恋爱、逛街等其他活动的高职学生占52.5%,可见,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高职学生不在少数,场地器材短缺、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是高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要素。
(四)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了解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预备运动+自由活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集中、陈旧、简单易学,高职学生在脱离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后,在运动场上自由、快乐的环境中达到娱乐身心和短暂的强身健体的目的,获得暂时的尽兴和乐趣。但是,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等专业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学生没有练就一套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娴熟的体育运动技巧和运动项目,未能从体育课中获得应有的能力训练。
三、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推进体育教学。具体途径如下:
(一)关注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找准体育教学目标。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既要结合阳光、空气、沙滩、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目的,又要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和职业岗位对应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针对高职学生怕吃苦、不爱动、身体素质较差等特点,以及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能力目标与专业培养相脱节等问题,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培养自主锻炼为宗旨,通过设计与高职学生工作岗位和个性追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如竞技性较强的定向运动、攀岩、多人传球,与专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形体操、俯卧撑、瑜伽、爬杆和趣味性较强的少数民族体育、轮滑、街舞等,将学生个性追求与运动相结合,以达到锻炼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激励机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以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了解专业就业特点,及早培养岗位素质;二是通过开设学分奖励、体育锻炼学时银行、专业体育技能晋级赛、岗位素质竞技、体育专项技能证书、颁发体育勋章以及经常性的趣味体育运动会等方式,融入竞争与激励的机制,不断促使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逐渐培养体育专长和锻炼意识。
(三)以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高职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职业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训练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寻找体育与专业的切入点,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加强体育教师对专业的了解。改变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建立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次,体育课程教学应突出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技能、职业特征进行教学,根据各专业对应岗位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对学生体质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专业的要求,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例如,电力专业的学生从事高空维修、架线、布线等需要手脚并用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胆大心细,在体育教学中可选择爬杆、单杠、双杠等教学内容加强训练;水利专业的学生从事野外测量和长途跋涉等工作,体力消耗大,需要吃苦耐劳,在体育教学中可选择定向运动、攀岩、徒步行走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这样既符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身体的要求。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教育目标的统领下,高职体育课程应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娱乐生活促进健康”、“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激励学生自主锻炼,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笑光,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I].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刘泉,结合专业要求实施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1],教育与职业,2010(4)
【3】徐芝芳,宁夏大学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0(6)
关键词:高中体育;乒乓球模块;教学方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9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63-01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作为课改之一的模块教学形式正以它独特的方式悄然走入课堂。模块教学不仅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而且还能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与兴趣爱好,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人性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技巧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因此,很多学校也逐渐将乒乓球纳入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来。本文就提高高中体育乒乓球模块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1.模块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倡导学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其用意是让学生根据自我特点和运动能力选择乐于参与的运动项目,达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目的。虽然模块教学内容是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爱好选择的,但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运动兴趣会随着自身体验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而这种变化能否朝着持续良性的方向发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措施的运用,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才是课堂焕发永久生命力的源泉,才是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能动性的动力。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选择模块内容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这种学习兴趣的维持性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一味的把追求运动技能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那么模块教学就会逐渐脱变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就会在这种传统的竞技化教学中丧失原有的这些运动兴趣,模块化教学也就失去了本身价值,因此说加强教学方法和措施的革新,积极创编有效的教法学法仍是模块化教学得以顺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2.提高乒乓球模块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2.1 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共性教学,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在乒乓球模块教学中,因为学生在身体素质、球感和技术基础存在差异性。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避免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培养了各层次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兴趣。
2.2 探究型教学。探究型教学法所关注的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面对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中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场地器材和裁判法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前就告诉学生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就已经或多或少的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为在课堂中提出和发现问题做了基础的准备。
2.3 比赛练习法。除了练习之外,还应该多打比赛,将练习和比赛有机的结合。因为练就是为比赛打基础,这就要在练习时有比赛练习,以赛带练,赛练结合,便于总结,可多方面结合发挥自己最高技战术水平,提高实战能力。但用比赛练习时,应注意时间不应太长,如果时间太长不仅不会有利,反而有负面影响,会产生因消耗体力过大所导致的厌战情绪,也会使在基本功方面难于得到巩固和修正。故应该在课快要结束时开始比赛练习。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打关键球的经验,可以安排学生打10平,就是从10平开始打起,谁赢2分就赢。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可以通过大循环比赛,加强学生比赛的经验,做到以赛带练。同质搭配和异质搭配混合练习法交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2.4 开设乒乓球社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基本技术动作的不断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这两方面,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而高中乒乓球模块课,课时有限,很难在课内的时间将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提高到很高的层次。所以,需要学生把课余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而开设乒乓球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在课后组织各种乒乓球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乒乓球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学生还可以交流到更多的朋友,同时在更多的活动展示中,充分激发周围的同学的乒乓球练习兴趣,从而使乒乓球运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2.5 培养乒乓球运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乒乓球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培养兴趣的方式,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主要可以通过乒乓球人文教育、情感激励和目标设定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人文教育是通过介绍国球发展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乒乓球队在国家乒坛的地位、阐明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好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激励是对于基础薄弱学生的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心和热心,多给鼓励与表扬,少给批评与斥责;对于基础和素质比较好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或向更高目标前进,使之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
总之,学生在身体素质、球感和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性和模块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探索更好更优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本研究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和探究型教学;练习时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相结合和比赛练习法;开展乒乓球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培养乒乓球运动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能够起到提高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质量的作用,使学生们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师培训手册
[2] 王铁伟:《浅析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科学教育研究,2007、2
1、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影响运动员自信心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技术的熟练程度,神经类型、气质、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场地器械及外界干扰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动机
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是增强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也可能有几个动机,最初动机大多是直接的但经过各种不同的教育以及参加几次重大的比赛后,就会从直接动机转变为为国争光,为集体争荣誉的社会动机上来,具有崇高社会动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深信自己能战胜对手。
1.2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是运动员自信心的物质基础,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技术,所谓自信心就成了“空中阁楼”。因此,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训练、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也是比赛取得胜利的保证。
1.3情绪状态
比赛为了争取胜利,经常处于成功与失败的激烈斗争中,运动员的情绪也随着比赛的起伏而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工作能力。因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最佳情绪是树立自信心的保证。
1.4外界环境变化
影响运动员状态的外部因素不仅仅是对手等,还包括各方面的外界因素,如,器械、场地、观众、裁判、记者等。这些都会给运动员增加许多新异刺激。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刺激的输入必然使中枢神经系统做各种各样的反应。反应积极的就能很快适应新的情况,而反应消极的人就会受到干扰,影响情绪状态和动作的完成。
2 培养自信心的途经
自信心是性格特征的一种。它具有可塑性,因此,自信心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的途经一般有以下几种:
2.1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正确动机
要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觉悟,经常引导运动员独立分析,使其深刻领会实现比赛任务的意义,帮助运动员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主导动机与附带动机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正确的训练和比赛动机。其次,要明确具体奋斗目标,赛前确立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并具有一定的鼓舞性。使运动员心里有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2进行科学分析,克服盲目自信
帮助运动员进行自我分析,使之明确自己特点和弱点,克服赛前的盲目自信状态,同时分析对手的实力等方面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并协助运动员分析并制定战术方案,调动运动员力争取胜的旺盛情绪,鼓励队员树立战胜对手的信心,培养运动员的独立分析能力,预计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要求尽可能把困难想得复杂些,并在脑中建立克服困难的方法,使之养成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
2.3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自信心须建立在高超的技术和相应的身体素质基础之上,这样运动员才能在此赛中充满信心地去争取胜利。因此,只有不断地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才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2.4心理训练要从平时抓好
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是~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教练员从平时抓起,要把心理训练安排到每堂课和每个训练内容之中,使运动员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自我暗示”和“增强自信心训练”。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各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篮球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篮球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各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篮球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的发展。
一、中等职业篮球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思想素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注重提升个人身体素养,这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型人才,体育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篮球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运动,毫无疑问,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此外,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会遇到输与赢的情况,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中职篮球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没有及时进行变革创新。在中职篮球教学课堂上,教师依旧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师占据着中心和主导地位,教师做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机械的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中,老师多数倾向于文化、科研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素养,但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而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评价体系缺乏灵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都会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导致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大多都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身体差异的认识,忽视了对身体健康应有的关注,也忽略了教学评价中,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及时改进、完善教学的作用。在过度注重成绩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分数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中职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进行学生自愿组合学习,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比赛、合作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提升教师认知
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的校园精神,展现出一种人文情怀。校园的整个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篮球教学不是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但也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育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应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建立、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方面,在教W评价中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在关注终极分数评价时,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以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为辅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超.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06-207.
[2] 单思葵.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5):162-163.
[3] 王云.梅州市部分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163-164.
[4] 胡安义,李小敏.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5] 解长福.体育院校篮球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
[6] 林媛,张霖.提高篮球教练员决策科学化水平的理论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