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3 15:44:27
导语:在老师的责任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德育教育 习惯 责任意识 培养
一、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在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模糊了,更不用谈任何责任感了。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无论经济条件好坏,家长都对自家的孩子十分溺爱,唯恐孩子受屈了、受累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从小就助长了学生的利己思想、个人主义及推卸责任的潜意识,正是家长在不断蚕食、扼杀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扼杀孩子的责任感。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里,“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随之出现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对自己应做的事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学生尤其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长辈、对班级、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实训敷衍;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体谅老师,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问关系紧张,不会与人合作等。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如今信息如此发达,庞大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如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见危不救、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道德底线失守、网络诈骗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为官不为现象还相当严重。另外,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发生群殴老师、伤害老师的恶性事件。这样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1.认识自我,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班主任多举行一些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意识的意义,充分利用台儿庄大战资源、古城旅游资源,开展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大战文化、革命传统等系列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与社会责任感。
2.教师要以身作则,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与其一遍又一遍地对学生说“你要有责任心,你要对自己,对家长,对国家,对……负责”,不如用老师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第一个做到。如要求学生不带手机进课堂,老师就要率先做到不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学生不迟到,那老师就要早早到校,假如是班主任,那更要在晨读前走进自己的班级;要求学生不说脏话,老师就要举止文明,有修养,让学生敬畏;要求学生不骑电动车进校,那老师在校门口就应该下车推着走,即使开车,进校门时不但要减速还要让学生先行等等。“润物细无声”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3.注重课堂的熏陶与教育
在平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级每天的晨会、周五的班会课、班级墙报以及下午阳光体育活动等,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合课堂教学,多讲一些有关名人责任心的故事,比如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尽职尽责地为伤员做手术;辛弃疾以国家之安定团结为己任,流芳百世;林则徐以社稷之安宁为己任,成为一代英雄等等。
4.积极践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会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政教处、艺体处、团委可通过结合不同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古城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环保知识宣传、感恩父母励志教育活动、法律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技能比武、祭奠英烈等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认识,体会到奉献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帮助他人、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九年级三班正在上《思想品德课》,这―课的内容是“责任”。老师用这样的一个事例来阐明什么是责任:一个人并不喜欢他的工作,但他还是认真地履行他的职责,这说明他有责任感。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起了挑战:“他既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为什么不换一个?”轰的―声,全班的同学都笑了。“他坚持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并不能说明他就有责任感,他也很可能是为了以后得到更高的职位,挣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好处。”小女生继续按自己的逻辑发表她的看法。老师没有正面应对这个挑战,把它变成一场辩论:“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这是我女儿转述的白天在她们班课堂上出现的一幕,那个小女生是她的好朋友,她为自己的朋友自豪。而我,在为勇敢地站出来反驳老师的同学不是自己的女儿有一点遗憾的同时,由衷地赞叹:她说的是真话,而且是经过独立思考的真话。尽管她理解问题的方式还带着这个年龄的稚嫩。
什么是责任感?放在职业上考量,就是为了某种目标,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小女生和教材的冲突在于,教材把“某种目标”定义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对工作的责任感来自于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意识。而小女生同样认同这个定义,但她显然不同意把做好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赋予如此崇高的道德价值,这不符合她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强烈地同意小女生的意见,职业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准无关。我们随便就可以指认一些为朋友两肋插刀、对别人无私帮助、对父母极尽孝心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却总是浮皮潦草、得过且过,毫无责任感可言。与之相对,也有不少自私冷漠、卑鄙龌龊、为人不齿的小人对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所谓责任感,其实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于职业的责任感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如果不认真投入到对自己的个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就会让人觉得卑鄙下作。一个君主如果不努力征服或者建设一片领土,也会被人瞧不起。一个绅士只有以正义的手段去获得财富或者争取一个要职时,才会得到我们的尊重……”亚当斯密告诉我们,你在什么职位上就要努力地去做和这个职位相对应的事情,否则就是没有责任感。就会被人瞧不起。
在斯密的眼中,作为一个拥有工作能力的人,做好自己的本分的那份工作,更能赢得人们内心的真正尊重。在西方,这是一个全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但在中国,人们内心是这么认为的,但在公开场合,一定要为职业的责任感寻找一个更高的道德制高点。我们会把认真工作并且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那些扶危济困、含己救人或者赡养别人的父母的好人、善人一起评为道德楷模。当他们站到一起领奖的时候,我们总会对表彰的标准产生些许的迷惑。一个有着重大发明的科学家和一个跳水救人的见义勇为者是不能用同样的价值标准衡量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缺乏职业责任感的文化,在对学生的教化中总是试图通过对责任感的道德化来使受教育者认同责任感并形成其行为准则。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受到的教育总是和他们体会到的现实相矛盾。
和责任感相对的那个词不是道德,而是情绪。适度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责任感。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智力或者经验不能胜任而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因为眼下的这份工作不能带给自己期望的收入和地位而不喜欢,也可能因为这份正作不能带给你成长的感觉而不喜欢,还会因为讨厌自己的上司和同事而不喜欢自己的正作。面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情绪就会支配我们的行为。在彻底放弃这份工作的决定没有做出之前,大部分人会对自己的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在那些得过且过的日子之后,别人对你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评价――责任感,就大大打了折扣。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教材;德育教育;责任感
明清时期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社会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做重要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正是新课程教育目标的核心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为了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这些努力:
一、发挥语文教材的德育作用。
因为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所以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一定先从我的课本开始,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和责任有关的。在课堂教育中,本着教学为本,德育为先,语文教学,既要努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教学为本德育为先,语文教学,既要努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岳阳楼记》、《雪景》等,这些文章都呈现出大自然的奇境,美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培养他们乐观平和的心态、积极向上的情绪。真正融入到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去。这点对我们的学生是很重要的,体会美是社会的主旋律,美必将战胜丑。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了解学生责任感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
俗话说,没有调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为更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对所带的11(6)班做了一次实际调查,全班47人,男生16人,女生31人,可是每次违反纪律的几乎都是男生。虽然是县城的重点中学,但是班上学生有进半是来自农村家庭,这些学生家庭责任教育落后,使得他们责任心培养缺失。农村物质生活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很多是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的监督个管理,影响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在校时生活自理能力差。因为是半寄宿学校,有一部分学生洗衣、自我管理能力差。(2)能主动学习的少。(3)对他人、集体、班级关心不够,只想自己,无顾他人,责任感不强。(4)对父母、学校、家庭、社会没有责任感。
三、探索初中生责任感养成的教育思路。
了解了学生责任感的状况,就要想办法进行教育。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学习、教育、培养,依赖于外在和内在环境的教育形成。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把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给学生,从知、情、意、行如手,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能真正体会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
(1)重视学生个人实践行动养成教育来增强责任感。不做“口头上的将军,行动上的矮子”,责任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每天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学校公物等等。品德培养应把说理教育和行为练习结合起来。语文德育要坚持读、写、学、做相结合,即学习文章中的道理或道德形象,结合写读书笔记、写日记、写作文等方式联系自己的实际,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所得到的道德认识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知行并举,言行一致,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技能和行为习惯。
一、言传身教,率先士卒法
班主任是学生品质修养、作风习惯乃至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切实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班主任的言教以外,还必须重视身教。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首先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比如,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无故旷课,是班主任经常向每个学生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有少数学生难以做到。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雪,应该身先士卒,按时到校,甚至还要提前十几二十分钟到校。只要班主任提前到校了,学生就会仿效老师的行动,产生不可迟到旷课的趋动力和压力,迟到旷课现象就会完全杜绝。有时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班主任也要尽量参加,并且始终要把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既要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又要为班级的各项活动出谋献策,时刻保持集体的完整和统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比赛,作为班主任也要“打气加油”,给学生以坚持到底为班争光的信心和力量。平时卫生大扫除时,要求学生速度快、质量好,班主任首先就得干得比学生速度更快,质量更好,而且看到体弱的同学就主动去帮,直到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为止。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就会出现体力好的同学协助体力的差的同学,体力差的同学也不示弱,积极抢重活干;干部在前,同学跟上;男生照顾女生,而女生也会抢在男同学前面帮助干活的情景。学生能有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能有这样的干劲和热情是教师身教和言教的结合,并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促使思想教育产生实效性结果。
二、因人而异,明确目标法
学生有没有责任感,与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给他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有着很大关系。有的同学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但学生自己的衣服甚至饭碗都要家长洗刷,这是父母没有对孩子提出家务劳动的要求;有的学生在学校连拖地都不会,这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劳动目标。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使他们在目标的推动下,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确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目标要有高有低。对有些学生要依据他的兴趣爱好,会同他的家长帮助他确立一个比较低的目标,让他在家中种一株草,养一盆花,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写好观察日记;对有些学生要帮助他确立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给他们布置一项或多项活动,并要求他们在做好活动的同时做好活动记录,等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验收、集体要及时评估。每当给同学们确立了不同的目标,全班同学都很投入,都会争先恐后地为班级献计献策,表现出积极地责任心。应该说,低目标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高目标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目标越高,责任感就越强,成就越大。
三、严格监督,共同提高法
为了让学生懂得所有的人都应该承担责任,懂得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必须去做的,不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要担负起责任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把班级各项活动进行平均分配,实行“承包制”,大到区域劳动卫生,小到每一块玻璃,每一处墙壁的擦洗,每天都要接受老师和值日同学的检查评比。对那些责任感差,不积极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坚持耐心地说服教育,最终督促其完成,哪怕是极细小的诸如扫地、抹桌子也一定要监督他干完干好为止,干不好就重来。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迁就谁,放松谁。否则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就有百弊而无一利。当然,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老师也就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做到由扶到放了。
四、轮流站岗,共同管理法
在班级管理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养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优秀品质。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尖子生而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因此,要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及其他各项活动。平时学校实行的“值周”制度,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力举措。在班级管理中,也相应地实行“卫生值日值周”、“班级管理值日班长负责制”、“值日班长轮换制”等一系列制度。改单边管理为多边管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破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消极不负责的心理,培养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敢于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并在工作中显露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工作实践,既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五、互相竞争,合理评价法
《师说》将老师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百度百科中也对老师进行了基本的定义,指的是尊称那些传授文化、技术和育人的人,当然也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作为老师首先要给学生就是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知识。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天生就带有被人尊敬的光环。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将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
幼儿教师和一般的老师还不一样,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空白”的小孩,他们需要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如何去接受和理解这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和这个世界的一座桥梁,孩子们通过幼儿教师去看这个世界。所以,老师的这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性格,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能够温暖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爱上这个世界。
三、幼儿教师的“年轻活力”
在以前的理解中,“老师”一词指的是年老资深的,但是幼儿教师却很不相同。因为小孩子们有很大的活力,他们几乎是不“受控制”的,所以要求老师也要具备同样的“体力”,这样才能够关注这群“小恶魔”。所以,幼儿教师多是一些具备活力的年轻老师,他们在精力这个方面更有利于成为合格的老师。“年轻活力”的老师可以和小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可以哄他们开心,可以带他们出去玩,关键是能够更快地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更容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年轻活力”同样也存在着弊端,对教育的经验比较少,耐心少、责任感不够等。所以,年轻活力的老师更应当具备责任感,用责任感去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脾气,更好地、更加耐心和恰当地和孩子们交流。幼儿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人生信条”,切实做好榜样,引导孩子们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成为好老师的标准
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是老师们从踏入这个行业一直到退休都在考虑的问题。其实成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如果有责任感,即使教学不好也不会“误人子弟”。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感,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不好的影响。有人说,医生是一个“性命攸关”的职业,但是老师何尝不是,它是和人一生的经历都息息相关的。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有如下标准:具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五、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好老师有标准,那么如何成为好老师仅仅遵守这些准则是不够的。因为成为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所以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将好老师的标准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去灵活改变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不断学习新的育人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之道。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讲,好的老师也许更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能够通过平等的交流去和学生做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幼儿的内心非常的“脆弱”,他们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老师的一些话或行为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老师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丰富的知识世界,更是正确的世界观。
六、收获幸福的职业成就感
相信每个幼儿教师都见过孩子们的微笑,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可能幼儿的笑脸和天真的话语就能够消除一天的疲劳。孩子们就像天使一样,他们的内心纯洁无杂质,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又是非常的简单。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力,就像是脱了线的风筝,在天空中任意飞翔。我曾经问过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我最大的职业成就感是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家长对我的肯定。我更喜欢听孩子们说,老师我喜欢您。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让我洋溢着幸福感,仿佛孩子们的吵闹声不再烦人,他们的不懂事也不再是累赘,这些小天使就像上天的礼物那样,让人惊喜。
关键词 幼儿责任感 过度保护 重智育轻德育 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70
On 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to Develop
Children's Responsibility
MA Li
(Kindergarten of Xinying Campus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51)
Abstract Only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work diligently to learn in order to become social, family useful person.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child'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kindergarten, it is not just the responsibility of kindergartens and teachers, every parent should be involved. However, modern familie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arranged more adult, parent education awareness is weak, dependentchildren everything, do whatever they want for their actions, errors disagree, do not have the sense of commitment, and so, therefore, parents should cooperate with nursery jointly develop the children'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children's responsibility; over protection; focus 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ignore moral education; 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感是指做好分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该做的事,应当用于承担过失。幼儿园《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如果家园双方步调不一,也就很难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成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意识。然而,现代家庭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大人包办多,家长教育意识薄弱,孩子凡事依赖大人,对于成人交代的任务往往拖拖拉拉,半途而废,对自己的行为为所欲为,对错误不以为然,不具备承担的意识等等。因此,家长要与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感培养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是也带了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们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家长的全部宠爱。有时候这种过分的宠爱是不利于孩子们的责任感的培养的,因为父母已经为孩子包办了一切。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大多数家长也会因为疼爱孩子而替孩子承担所有的后果,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得不到强化。
其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一件长期的事,由于孩子做事坚持性差,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提醒,适当鼓励,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时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完成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习惯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如果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幼儿能对自己学习,生活负责,长大以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社会尽职尽责,对家庭和亲人负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 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对孩子责任感的影响
2.1 对幼儿的过度保护
幼儿园的孩子们由于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所以一般需要监护人的保护。在家的时候,监护人毫无疑问的是家长,当孩子来到学校时,学校和教师就有责任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现在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较之前相比,孩子们得到的来自家长或学校的保护更多,这能使孩子们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是也使孩子们像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没有丝毫的抗打击能力,也不能承担责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保护孩子,但是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于孩子能力的一种不信任和不认可。因为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环境太复杂,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社会经历来应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样多变的环境是孩子们早晚都要面对的,家长能够保护孩子一时,但是不能保护孩子一世。如果家长能够尽早放手,尽早让孩子们适应这样的环境,多一些经历,他们以后可能会比别的孩子多一些责任心、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孩子溺爱,要给孩子经历挫折和困难的机会。
“过度保护”顾名思义是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出现危险、受到伤害,而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这种保护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时家长为了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就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简单来说,过度保护可以分为两种,身体上的保护和心理上的保护,首先看身体上保护。比如,孩子想自己接水喝时,家长生怕孩子烫到赶快代劳,甚至饮水机从来不烧水,就怕孩子出意外。总的来说,就是当孩子想要或者说需要做一件事时,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绝对安全,而让他们远离这些物品,这样时间长了之后,孩子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带有危险性的东西都是不能碰的。因此孩子们就失去了很多体验的机会,慢慢的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由别人帮自己完成,也就没有任何责任感可言了。
幼儿园规定早上八点入园,而有的孩子经常迟到,我们老师询问孩子:“是不是你慢吞吞,磨蹭导致迟到啊?”还没等孩子开口,家长便说:“老师,不是,是路上太堵车啦”无奈,家长不但没发现问题的根源,而且一味的保护孩子,宁愿自己承担责任,生怕孩子被老师批评伤到孩子的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过度保护,其主要表现为成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希望孩子们的心理受到任何伤害,而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承担。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们产生面对挫折时消极回避的心理,而且还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永远没有错,当然也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2.2 重智育轻德育
我国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家长大多只关注孩子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综合素质,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全方面发展,但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是只要成绩好,其它一概不用管。常常也听到家长说“宝贝,不用收玩具了,快点来吃水果,多吃点水果对身体好,玩具妈妈会收;“吃完饭,不用你洗碗收拾了,你赶快去做作业吧”;学校门口,数不清的家长都在为孩子背书包;众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多学习的时间而愿意承担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务。这些家长的眼中只有成绩,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的都可以由自己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在责任感缺失的情况下,孩子们理所当然觉得这些事都是父母应该做的,甚至都不体谅家长的艰辛,更谈不上体贴、同情和感恩。
3 怎样从家园配合进行幼儿的责任感培养
(1)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家长首先要知道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什么意义,如果家长不配合,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即使孩子在学校表现不错,回到了家中,又会因为家长的溺爱而功亏一篑。
(2)将责任心还给孩子。从身边做起,让孩子明确责任感。责任教育并不是孤立进行的,是和其他教育结合一起,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比如我们设置“值日生”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同时加强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自觉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关心并维护集体荣誉;在家里,让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仅要让孩子们管好自己,还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件长期的事,由于孩子做事坚持性差,这就要我们经常提醒,适当鼓励,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幼儿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长大以后便能认真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社会尽职尽责,对家庭和亲人负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在初、高中学段的教育目标不明确
《中学德育大纲》把中学的德育目标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都未明确提到社会责任感教育。各中学在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能很好地划分初、高中学段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因而存在不同的问题。初中阶段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缺少深入的理解。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中生的理解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面广,他们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高中时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生成的关键期,这时候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而不能为高考的压力所迫而忽视这个德育目标。
2.学科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难以落实
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初中的大纲中九年级第一课安排了责任感教育的内容;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也包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对学生的责任感知识和行为进行全面教育的责任。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思想品德课的课时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纸上谈兵,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其它学科往往由于本身的教学任务,而容易忽略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渗透。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德育的义务,都可以利用该学科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即使是数理化等学科也蕴含着很好的责任感教育的资源,例如,化学学科可以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处理好危险的化学药品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师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中学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德育的发展。社会责任感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它基于个人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需要相应的教育激发,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与价值。然而,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教师绝大部分精力需要投入到学生的智育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只是偶尔联想到了,才会穿插教育。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等越来越多,所有文件的最终“目的地”都是学校。这种过多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投入更少。
二、主要对策
1.确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
新的时代背景中,常德市第二中学对校训“为时养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体系:以自我责任意识为起始点,以公民责任意识为支撑点,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负责为制高点。
自我责任意识: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自我规划;爱惜自己的生命与尊严。
公民责任意识:具备民主、自由、公义和法治的观念;自觉履行社会公德;能够担负起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
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友好地对待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分年级的培养目标
2.依托学科课程,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果教师能经常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那么“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拥有了最实在的载体、最广阔的天地。因此,挖掘、拓展和开发与学科教学相关联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素材就成了一件十分必要和相当紧急的事情。常德市第二中学组织了来自教学一线的17位教师对15门学科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17位教师在对本学科教材的多次精心研读后,找到可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素材,大胆取舍、精心设计,经过反复实践,历时一年有余,汇编了《社会责任感教育》课程。具体操作如下。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常德市第二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研究执行小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总体规划和实施程序;对各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将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执行小组”负责: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找出学科教学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目标体系;组织“学科责任感教育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各学科备课中所列责任感教育的渗透点,以各年级各学科为单位整理汇编《常德市第二中学学科责任感教育渗透纲要》,作为责任感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学科责任感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并能持久开展。
(2)具体策略
①课堂讲授中渗透。各科教学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分析;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②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③利用课外辅导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责任感教育更具针对性。如,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我责任意识。
(3)反馈机制
①评选“责任感教育渗透优秀教案”和“学科责任感教育渗透优秀论文”;
②研究和推广实施学科责任感教育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教学经验;
③设立专项评比,评选“学科责任感教育实施优秀教师”;
④将学科责任感教育的成效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与评优、晋级相结合。
(4)注意事项
①选择恰当的载体。学科责任感教育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在自然的教学中引申出责任感教育问题,做到不留痕迹,绝不能将与学科关系很远的道德问题强行拉扯到一节课的学科教学中。
②制定适宜的目标。学科责任感教育目标不宜过大,要尽可能按有限目标来设计。学科的属性决定其只可能与某些责任感问题联系在一起,在学科教学中责任感教育是辅助目标,一门学科的教学如果试图与所有责任感教育问题联系起来,往往会比较牵强,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③自然切入主题。这是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定要使“责任感教育”与学科教学做到“无缝隙接入”。比较好的切入点应当是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学生的社会经历相结合,体现出生活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与学生的经验和经历、知识和认知水平相结合、相适应的特点。
④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才能增强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⑤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责任感教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教师要真诚、热情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3.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教师起着双重的作用,一是教师自身责任感的表现,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教师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指导。因此,加强对教师的责任感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责任感教育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开展责任感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1)加强对教师“爱”的教育,强化教师的责任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被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时刻提醒教师要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常德市第二中学每年都举行“最有爱心的教师”的评选,评选由全体学生投票产生,投票过程不受学校行政的影响和干预,颁奖典礼在学校艺术节的闭幕式上进行,获奖教师的颁奖词由学生撰写,奖杯由学生颁发,仪式盛大而隆重,以此加强教师对“爱”的体验。
此外,“寻找那些感动的瞬间”也是提升教师情感体验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常常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于是,学校就主动去收集那些教师在不经意中影响学生的故事,认真整理,编写了一本书名为《老师,你的责任有多重》的小册子,让教师们时刻深刻感受着自己对学生的责任。
(2)聘请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专家到学校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实践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热情
尽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爱,才有教育”,但是,教育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母亲般的爱心,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聘请德育研究专家或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来校讲学,并邀请他们担任“责任主题班会比武课”的嘉宾。他们从“责任感主题班会”的理念定位、价值取向、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活动设计上都给予了宝贵的意见。
(3)举行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教师论坛
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论坛,邀请本校的教师或校外的专家就教育教学问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老师们从自身形象、教学工作、专业素养等不同层面来阐释自己对于教师责任感的理解。“读书人的担当情怀”、“做最好的自己”、“我的班主任工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等这些论坛主题,无不彰显了老师们的担当情怀。
(4)指导教师学习和撰写德育案例,鼓励教师开拓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探索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
建立起以师德为重点内容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每个学期举行一次“最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评选活动。将教师的师德与教学质量相结合,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绩效。
1. 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爱心。很多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缺少爱心。就以我们班同学为例:前些时候学校组织为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学生捐款,本以为孩子们会比较踊跃,可是班长却告诉我班级没有几个同学肯捐,理由竟然是“又不认识,为什么要给他捐呢?治不治病,治不治得好病,都是他和他的家人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们来捐款呢?”还有一次假期的时候,我组织同学们到社区去看望孤寡老人,到达地点之后,我发现根本就没有几个孩子到来,之后的半个小时我就不停地接到孩子或者孩子家长打来的电话,理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总之就是来不了。事后,我做了调查,发现没来的学生当中真正因为家中有事来不了的只占百分之十,其他的同学宁愿去网吧,宁愿在家中闲着无事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
2. 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缺失。很多学生只知道自己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家长的心头肉,不知道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更不知道自己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他们缺少社会公德,以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为乐;他们平时不用功,考试的时候作弊;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们不使文明用语,出口成“脏”;他们……2012年10月的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因为在厕所的墙上乱画,被保卫科的老师发现送到了我这里,处理完毕以后,我与该学生谈心,发现他那时的想法竟然不是自己错了,而是今天真倒霉。还有一次,一个孩子考试的时候作弊,找该生谈话的时候,他说“栽到名捕的手中我认了!”
二、增强中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1.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努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因为怕苦、怕难,孩子们一定会在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时期形成厌烦的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适时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困难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能够全神贯注,主动去学习的时候,学习就已经深入孩子的骨髓,成为了孩子的一种责任。在这之后,家长和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确立一个短期和一个长期的目标,让孩子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而使已经形成的责任感得以强化。上学期我试着在我所教的班级里进行了一下尝试,在家长的配合下,效果正日益显现。在所有的学生当中,李明同学的变化是最明显的。现在的他上课愿意发言了,作业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了。各科老师普遍反映李明同学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有责任感了。
2.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几乎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他们不知道愁为何物,对今天的美好生活根本就不懂得珍惜。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学校应该跟家长相配合,多对孩子们进行吃苦教育,千万不要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要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前些日子我和一些家长一起,要求孩子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来挣自己的零花钱,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不易,责任感油然而生。
常德市第二中学利用学校处于德山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选择德山的沅水水质情况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升。
一、在精心选题中激发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选题范围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选题过程中,学校教师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线索,引导学生选择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课题。“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教师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出发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案例。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选择易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题。在进入实地考察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沅水水质问题;进入考察之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地认识该问题。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就近入学的,他们平时在沅江嬉闹,喝着沅江水长大。他们对沅江有着特殊的感情,沅江水质问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沅江命运的关心生成自然、切实的责任情感。同时,沅江不仅关系到自己和附近居民的利益,还关系到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问题。沅江水质这个选题能以小见大,实现从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的无缝过渡。
二、在情感体验中生成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学生全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研计划,包括分工,选取调查的对象、方法,确定活动地点、时间等。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分工负责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采访社区居民,拍照并保存完整的活动记录。利用休息日,老师还带领部分小组的同学们考察了学校所处沅江段环境,比如取水样、拍摄水上漂浮物,一起访问附近居民、商贩,有关专家等,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收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置身于沅江岸边,视觉的冲击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拍摄沅江照片时,同学们感受到沅江水质被破坏程度之深,感受到居民保护环境意识的淡薄。水面浮油、水的色彩、江面散发的气味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沅江的现状与学生日常用水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发生了情感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沅江的情感需求。他们深感保护沅江水质的重要性,坚定地喊出“我们要保护沅江”的心声,这一心声深含着对水资源的保护之情,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在分工协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内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存感。同时,教师也很关注个体的行动,将总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让每个学生轮流完成一项子任务,并且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有效地促使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1.学生间合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分成资料收集组、实地考察组、实验组、采访组等等。以资料收集组为例,收集资料有两个办法,一是“现成”的资料,二是“活着”的资料。有的同学负责上网搜集沅江的资料,包括沅江的由来、沅江的水质变化、沅江的作用等,这个任务可以由计算机水平较好、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完成;有的同学社交能力好,可以做实地调查。学生在活动感受中这样写道:“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取得成功。”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2.师生合作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要求学生还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不仅需要互相合作,也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课题的选择、研究领域的选择、研究时间的把握等等。当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组织和提供咨询。研究性学增加了师生合作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滋生了师生的依恋情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多学科教师合作
多学科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利于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沅江水质调查活动中需要以化学教师和地理教师为核心的多学科教师合作。正如指导教师所说:“探讨沅江水质保护的问题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学生须了解一些国家的政策和法规,需要政治老师的帮助;学生须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需要地理、生物老师的帮助;学生须整编资料、准备发言稿,需要语文老师的帮助;水质的测验需要化学老师的帮助。……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请教都非常耐心地进行解答,还给孩子们提出意见。通过跨学科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四、在交流总结中升华社会责任感
完成资料收集后,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相遇和碰撞,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通过交流辩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问题。对问题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设计和采取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责任选择能力
“沅水德山段水资源污染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取了大量不同立场的、激进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信息。这引起了他们的反思:人们为什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甚至观点相左的意见呢?到底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经过了三周的研究,各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在名为“保护沅江模拟听证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家集中对沅江的污染和保护问题展开研讨。研讨当中,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角色纷纷发表意见。
实地考察组:附近工厂、餐饮业、石油公司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就排放到沅江。
实验组:居民群众对水质监测的方法不清楚。
采访组: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应该取缔江边的泊船餐饮行业,同时增加排污费;有的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学生的认识在搜集资料中得到丰富,在矛盾交锋中得到深化。学生学会了综合考虑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利益,从各个角度来审视“沅江水质”问题。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再停留于情感层面上,而上升到有理有据的理性认识层面。认识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能力,为制定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五、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
社区服务活动是学生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区问题献策献力。学生的责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活动成果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教师和社区居民的认可,甚至经过媒体报道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生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研究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倡议同学们从自己做起,禁止向沅江乱扔垃圾;倡议居民勿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沅江。同学们发出了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爱惜水资源的呼吁。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