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4:53:58
导语:在全民健身的现实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同志们:
在20__年第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我代表全市人民向第个全国“全民健身日”表示热烈的祝贺!“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体、重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奥运会遗产社会化、全民化的重要成果。为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市人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公民身体素质,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全民积极行动,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我市的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常年坚持体育活动的健身场所有个,全市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口万人,目前,在我市掀起了“天天健身、月月赛事、季季活动、年年”的群众体育热潮。为开展好“全民健身日”活动,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人的健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体魄,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创造文明进步,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倡议人人都来参加体育健身,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我们力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设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的原则,注重8月8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年性、日常性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大型集中活动与小型多样的经常性活动相结合,根据不同人群众、不同形式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二、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全民健身日”的宣传活动要以宣传声势隆重、发动工作深入、宣传形式新颖、宣传内容丰富为原则,广泛宣传,设置宣传专栏专刊,张贴宣传海报,特别是重视发挥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努力使“全民健身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突出全民参与、崇尚健康的主题。各单位、各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活动口号和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宣传口号。8月8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要结合多年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日(周)、”“全民健身节”等有效形式,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号召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参与“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印制宣传标语、宣传条幅、文化宣传衫等来宣传全民健身活动,充分体现人人参与的人文体育精神。
三、把握主题,扎实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20__年8月8日,我们计划组织群众健身活动,有组织地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具有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行(企)业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以及健身休闲、康体旅游等其他形式的体育健身交流、比赛活动等,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号召全市在这一天的任何时间里每人参与健身活动至少半小时,在家里或走出家门,到公园、广场、校园、体育场馆和各类大众健身站点参加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健身活动,以迎接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市体育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在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类大众健身站点推出全天候的系列大众赛事和娱乐活动,并在电视上各场所即将举办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时间段,体育场馆全天开放,广场、健身站点等全天组织群众参与的大众健身活动和大众健身表演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的。开展全民健身科普咨询活动,积极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基层,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传授科学健身知识,进行健身指导咨询,引导群众自觉参加科学健身活动。
四、周密安排,确保活动丰富多彩
关键词:业余排球俱乐部;河南;中原经济区
前言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追根溯源,都是从民间诞生、演变、发展起来的,都是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加,不断改进游戏规则,逐步演变而来的。而且,无论哪一个项目、无论它的发展变化有多大,它的游戏的本质都会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我国现阶段由于处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殊历史时期,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而群众体育却相对滞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创纪录的金牌数量,将我国真正的推进到体育大国的行列,竞技体育取得快速发展之后,国家已经开始将体育发展的重心向全民健身运动转移。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排球项目深受群众的喜爱,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对业余排球俱乐部在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对推动河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价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目的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人们在生活更加舒适的同时,有了更加富裕的业余时间,而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各种职业病层出不穷,另外,由于工作压力和缺少交流,还要承受心理压力的折磨。所以,利用业余时间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以缓解压力、排解愤怒情绪及提高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排球运动自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的开展有较深厚的基础,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女排5连冠也将群众排球运动推到了高峰,各种排球小团体应运而生。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群众排球开展状况及群众排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所占的分量不言而喻,对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研究现状
1、河南省业余排球俱乐部研究现状
本研究所指的业余排球俱乐部是城乡居民在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以外,以排球运动为锻炼手段,以增进健康、加强交流、发展个性和舒缓压力为目的,自发、自愿、自主形成的社会体育组织。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平台上以“业余排球俱乐部”、“娱乐性排球”、“群众排球”等关键词检索发现,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业余排球俱乐部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的文献还处于空白。这并不是说河南省没有群众排球运动的基础,相反,笔者调查发现,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南阳、焦作等市区群众排球开展的相当好,大学操场、社区、公园等地,往往聚集着大量的业余排球爱好者,但由于缺乏组织和管理者,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和小团体。没有人组织和召集,每次打球和比赛的人们并不认识,人们都是自行前往锻炼和娱乐,结束后随即解散。
2、全国业余排球俱乐部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平台以“业余排球俱乐部”为关键词检索后发现,以业余排球俱乐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较少,仅有9篇。鲍强从武汉市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类型及功能、组织管理、发展现状等方面入手,指出武汉市业余排球俱乐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俱乐部数量的增多,排球人口的增长,业余排球赛事增加都是武汉市业余排球俱乐部发展的体现;王小立等通过对南京市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后认为:影响南京市业余排球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少组织管理、缺少经费、场馆设施少、媒体关注少;徐凯旋在其硕士论文中对新疆18家业余排球俱乐部进行了研究,发现俱乐部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和训练场地缺乏、政府不重视等问题。孟辉则主要从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管理者产生、成员加入、成员退出、活动组织和经费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北京市的业余排球俱乐部进行剖析,指出北京市业余排球俱乐部所处的困境及问题,但仅停留在表面,未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研究多关注组织管理、经费、场馆建设等方面,对其如何更好的发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较少。鉴于此,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后续拟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开展关于业余排球俱乐部在推动河南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方面的研究,以推进河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三、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研究价值
目前关于业余排球俱乐部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河南省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研究还处于空白。这从一定层面上说明河南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群众基础还非常薄弱。研究河南省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和推进业余排球俱乐部今后在河南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河南省业余排球俱乐部所起到的促进参与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方面又较为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来说,本文是对业余排球俱乐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研究,本着业余排球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极力诠释业余排球俱乐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起到积极作用,希冀为相关管理机构对业余排球俱乐部在今后河南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结语:
河南省群众排球基础浑厚,但并没有形成有组织规模的团体形式。一方面政府及相关行业组织应改变思路,加强宣传与引导,多举办一些业余排球交流比赛,增强群众团体意识和全民健身意识。另一方面,学习外省市相关的业余排球俱乐部建设经验,改革业余排球俱乐部建设制度,抽调一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业余训练指导,并建立与学校、社区、比赛场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伟民.1994年和1996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讲话[R].
[2] 黄汉升.排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阿英嘎.排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化[J],体育学刊,2002,3.
[4] 范克全.19世纪末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诞生于美国渊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5] 鲍强.武汉市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6] 王立小,周学兵,李佳.南京业余排球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9:40-41.
[7] 徐凯旋.新疆业余排球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健身舞蹈;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
引言
健身舞蹈是把体育健身和舞蹈艺术融为一体,集健身、艺术、娱乐态、身体素质等方面为一体的高雅的文体活动。它既有体育健身的实际功效,又有舞蹈艺术的韵昧。健身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身体的变化,更加关心身体健康。健身舞蹈,给人们的闲暇时间提供了新的空间,有利于放松和化解人们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为人们展示和发展个体提供了新方式。我
1.研究对象
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各120名共360名。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012年4月份对上述西安体育学院三个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发放问卷120份,总计360份,收回353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为97.2%。对西安体育学院教师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100%。
2.1健身舞的美学与思想道德价值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其中美育的根本目的是美化人的心灵,美化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因此可以通过美化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之更好地认识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高校推广健身舞的意义
3.1普及健身舞,推动全民健身
3.1.1健身舞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作用
我国健身舞是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大众体育的支柱,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将起积极地推动作用。健身运动是长期的、持久的活动,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在实施全民健身活动中,没有科学的锻炼方法,没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就会使健身事业前功尽弃。
3.2丰富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
3.2.1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
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体制的发展的历史角度来说,通过对健身舞的形态分析是学生理解天然经济和自然经济时代萌芽和初步成形的健身舞,只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他与其他民族文化形式有着共生共存的血肉联系。随着社会步入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运动的减少使人类的体质邹然下降。这是人类产生体育需要和体育意识的原因。人类有意识的用体育来维护自身的体质和健康,是健身舞从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军事斗争、宗教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为现代体育的动力。
3.3健身舞的推广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3.3.1社交功能
健身舞,作为一种具有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使人们在一定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规范约束下,拓宽人际交往的渠道,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健身舞运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可以消除各民族人民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不同带来的隔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社会媒介环境。通过健身舞,有助于改善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往往也是各族人民体育文艺活动的盛会。人们在快乐的文体活动中交流彼此间的技艺、文化、思想感情等。
4.结果与分析
4.1学生喜爱健身舞的理由及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88.3%的人喜欢健身舞这项运动。喜欢的前三个理由是充满活力、展现自我,提高自身气质,有动感的音乐伴奏。是健身和娱乐相结合的有氧运动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大学生对健身舞这项认知程度较高,有88.3%的学生喜欢这项运动。有70.5%的学生希望开设选修课,说明在西安体育学院开设健身舞选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5.1.2目前有30%的教师擅长健身舞的教学,并且有78%的教师表示能通过学习能胜任和基本胜任健身舞的教学。说明开设健身舞选修课时可行的。
5.2建议
5.2.1为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逐步在体育教学中推广健身舞这项运动,教师是关键。建议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技能、理论、教法等各方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春红,李杰,吴海池.关于体育舞蹈课程的探讨[J].2011,02.
[2] 王琛,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探析[J]。新西部,2011,05.
【关键词】绵阳市 社区篮球 现状调查
前言
现代篮球运动即在19世纪随着世界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今年正是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周年,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老百姓身体健康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应紧紧把握好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与人际关系,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社区体育是社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附于社区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能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健身、交往、集会的需求,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同时又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8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提升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在民众中兴起热潮,作为群众体育的根据地,社区将担起这一重担,多途径、多渠道拓展项目,而作为篮球运动时最具群众基础的项目之一,社区中开展篮球运动不仅仅能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它还是一种篮球文化在社区中的升华与推广,这将会大大提高社区体育的影响力。社区蓝旗的推广,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提高居民素质和健康体育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提高身体的机能,也可以让人们发泄情感,释放平时工作的压抑,而且还能让人们在篮球活动中追寻心灵的共鸣,享受生活的趣味。由于篮球活动的这些好处,篮球活动越来越受到社区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社区人群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篮球活动发展在绵阳市社区体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绵阳市社区篮球活动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剖析绵阳市社区篮球活动发展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绵阳市社区篮球活动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绵阳市社区体育现状的充分调研,结合城市化进程实际分析导致现状的成因,能构建出适合绵阳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在对绵阳市研究的基础上,期望能以点带面,为绵阳社区体育建设提供现实指导依据.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绵阳市凤凰小区、炳三区、花溪谷等小区中篮球活动开展的管理、参加人员的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从中了解社区篮球的相关资料,并整理分析。
观察法:通过对社区篮球运动的开展,社区群众体育锻炼时间及社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的观察来研究篮球运动在社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问卷调查调查法:对绵阳市社区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40份,回收率40%。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到绵阳市社区篮球发展状况,再从中分析,制定一项全面的发展计划。
2.结果与分析
2.1在绵阳市社区体育中开展篮球活动的重要意义
S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这个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区可以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一般是做了调整的居民委员会,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社区类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次奥运会对提高绵阳市社区体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奥运会中随着中国男篮队打进8强,人们对奥运会的热情更加高涨。奥运会为篮球运动在社区义。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机遇出现的时候,就需要绵阳市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满足人们对篮球活动的日益需要,推动篮球活动的发展。
2.2绵阳市社区体育篮球活动发展现状
绵阳市社区体育篮球活动开展的场所状况
从当前形势来看,限制绵阳市社区篮球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仍是活动场地的 问题。调查得知,由于房价的不断提高,开发商一度的压制空地面积,很多原来打算修建篮球的空地被压榨得所剩无几。居民办事处拥有自己篮球场地的很少,居民小区内拥有篮球场地的更少,而大部分场地都集中在辖区的学校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状况考虑得比以往更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足够的篮球场地设施是推动社区篮球活动开展的保证。
绵阳市社区体育篮球活动的管理状况
关键词:新时期;社区文体活动;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同时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逐步加大,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放松,因此,社区文体活动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的满足了社区居民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时期,社区文体活动已成为社区最为活跃、最具凝聚力的活动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广泛参与其中,为建设和谐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凝聚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社区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繁荣发展,也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1 新时期社区文体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文体活动还不够系统化 目前,很多社区在开展文体活动时形式相对散漫,在活动开展前没有进行周密的计划,有时候只是社区工作人员应付工作,因此,文体活动安排的不够科学,系统化不强。这主要是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在组织文体活动之前,没有对居民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脱离社区居民生活实际,缺乏对文体活动的科学安排,导致社区文体活动开展的不够顺利。
1.2 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政府及相关组织机构对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居委会为居民灌输的文化思想相对较少,对社区文化宣传不到位,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文化不是很强烈,这不利于社区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很多人对于社区文体活动认识还不够全面,认为文体活动只是用来娱乐的,同时缺乏有效的引导,不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另外,社区文体活动一般都是不定期举行的,使得居民参加活动的机会减少,也不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1.3 相关活动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在新时期,很多社区已经建立了一些文化活动设施,但多数是宣传娱乐性质的,缺少一些能真正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设施,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活动需求,导致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满意度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在社区的服务方面,由于大部分社区的常住人群都是老人和小孩,但是社区设置的专门为老人和孩子服务的设施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多数人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需求。
2 新时期做好社区文体活动的对策
2.1 加大开展文体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必须要有活动开展所需的场所和基础设施,因此,社区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给居民创造一流的健身环境,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社区居委会应积极和各方协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硬件投入,不断加强社区文体活动环境和设施建设。比如,社区可以建设文体活动礼堂、体育馆、游泳池、老年活动室等公共健身活动场所,并在社区公园、街道两旁装配室外健身器械,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为社区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2 倡导全民健身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全民健身开始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社区应该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来,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比如举办社区运动会、竞技象棋、踢毽子比赛等竞技性的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2.3 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建设 要想切实做好社区文体活动,必须要建立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导,以文体协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文体活动服务组织,为社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只有有了专业的社区文体活动组织机构,才能科学的组织、策划、指导和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同时,文体协会组织主要负责文体活动的编排、训练、演出、比赛的具体实施,是开展文体活动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只有相关组织机构之间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调配合,才能保障社区文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4 加强社区文化馆建设 在我国,社区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之一,是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要组织保障。只有加强了社区文化馆的建设,积极探索实现文化服务的途径,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才能为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从而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群众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5 加强宣传,提高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如前文所述,目前,社区大部分居民是老年人,因此,要做好社区文体活动必须要提高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可以利用社区宣传栏、举办座谈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向老年人宣传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意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其次,还要宣传参加文体活动的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 让老年人充分了解到,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身体素质, 预防和减少疾病, 愉悦身心,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结识很多老年朋友,增强人际交往, 消除老年人因退休产生的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组织机构加强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健全社区文化馆等相关组织机构的功能,倡导全民健身,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来,从而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孔建英.浅谈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4):321.
协办: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湖畔”文学社
现场特邀嘉宾:杭州舒适堡健身会所
这个夏天,在中华大地上,奥运之火早已燎原。人们以不同形式的活动热情迎接奥运,弘扬奥运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前不久,香港在九龙旺角大球场举行“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6000多名香港青少年热情参与,为迎接奥运打造浓厚氛围。
奥运竞技是运动健儿们的专长和使命,然而,强健的体魄以及永不服输的奥运精神同样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追求。对身体和思想都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培养良好的运动健康习惯,打造强健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尽管在目前极其激烈的升学竞争形势下,过分强调学习成绩之外的素质教育也许显得空洞而不切实际,但是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只能代表某一段单一的过去,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将伴随一个人终身的。为了向处于紧张学习中的中学生朋友们传播一些健康运动方面的知识和理念,本刊编辑部特策划主办了本次“文‘舞’双全迎奥运”主题活动。
健身专家告诉我们,只要在学习工作的间歇每次花费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就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疲劳,并大大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那么,中学生朋友在目前必须置身于超负荷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该如何忙里偷闲,安排一些简便有效的健身运动呢?
为此,我们特邀请了有关的专业人士―杭州舒适堡健身会所的健身讲师以及几位专业健身教练在浙大附中的操场上,和同学们交流了有关中学生营养、运动,包括女生们比较关注的减肥健美等相关问题。一位名叫王孙箐的小姑娘大方地向健身讲师咨询中学生如何才能学习减肥两不误。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发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中国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45-0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YU Xiang
(P.E. and Militar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Zhejiang,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Developing sports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of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shaping the socialist newstyle peasants.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in newstyle countryside, such as relatively standstill of countrys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severely insu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athletic resources, the backwardn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weakening of main force, deficiency of athletic instructors, and too many manmade factors caused by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s sports, more investment, improving farmer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developing the countryside characteristic sports, establishing the entire countryside sports legal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ports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China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研究探讨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一项十分必要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 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政府“十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农民的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各种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据报道:2000-2005年5年间,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由2 253元增加到3 255元,增加了1 002元,增长44.4%,递增7.6%;扣除价格上涨,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2%,比“九五”期间年均增速快0.5%。农村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如:农村经济收入的增长点少,农民增加收入难。虽然国家给予了农民“一免三补”的惠农政策,但农民经济收入的再增产空间较小,由于科技种田提高产量幅度有限,粮食价格放开,生产资料涨价,使惠农政策给农民增加的几百元钱,除去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款项外已所剩无几。从1997-2003年这7年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1]。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加大,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也很有可能会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纯收入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1.2 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 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农民体质,培养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绝大部分农村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建“一片球场”,“少十个赌场”,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在我国很多农村体育场地已成为村民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动员群众的聚集地。但是,由于现阶段“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城乡体育差别要素的不平等流动使得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2]。由于农村缺乏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一些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没有办法进行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3 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反映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我国长期以来虽然强调,要把体育、文化、卫生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以乡文化站为例,全国乡(镇)拥有“文化中心”约2.3万个,全国乡(镇)文化站点不足4万个,民间文化团体仅2000余个,而且设施陈旧、破损不堪,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中地区平均每乡(镇)由文化站点13个,西部地区农村平均每乡(镇)仅有0.86个[3]。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事业几乎成了被遗忘的“文化沙漠”,体育文化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农民直接接触到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娱乐等活动极少。农民作为一社会阶层,不仅在经济上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且在文化素质上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观念落后,精神空虚,在一段时间内农村组织开展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又较少,结果导致一些封建腐朽思想乘虚而入。客观上讲,国家在农村体育、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少,是造成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制约新农村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 青壮年流动频繁,无形中主体力量削弱 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2亿的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成为时尚。据报导:我国目前有近9400万流动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这些在外流动打工的农民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身体素质相对要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理应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长年漂泊在外,农作物的日常管理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仍需要家中“留守”劳动力负责,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农村体育,这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而在“留守"者中,大多数是老年人或年幼者,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条件差,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还尚不健全,多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弱多病。据调查:在1.3亿60岁以上人口中,有70.2%的人居住在农村,而且这些老年人平均预期带病期较长:男性为9年,占余寿的57.1%,女性为11.46年,占余寿的62.4%。也就是说我国农村老年人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3/4的时间是生存在带有慢性疾病的状况之中[1]。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能力、身心健康的新型农民,而目前在农村“守巢”者中大多是带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或妇女、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1.5 农民对全民体育健身锻炼的认识不足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我国推广实施10余年来,全民体育健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在广大农村,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还较为浅薄。据有关对农民体育健身概念、健身锻炼内容、国家推行全民健身的意义和健身的科学涵义四项问卷调查表明:农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偏低,只有30.5%的农民对我国全民体育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有69.5%的农民对国家推行全民健身的战略意义了解的非常肤浅,有76.8%的农民对体育健身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有78.7%的农民不清楚体育锻炼包含有那些健身内容,有52.1%的农民不懂得科学体育健身的涵义,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更为严重的是有68.2%的农民对健身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甚至认为“生产劳动就可以替代体育锻炼”[4]。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就无需再浪费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农村体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农民的体质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的这种形式,来展示我国现代农民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塑造农民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农民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
1.6 体育职能部门力量削弱,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规模庞大、人员臃肿、结构不合理的行政机构进行了精简和改革,为了达到国家精简机构规定的硬指标,我国不少县(区)乡(镇)撤消了体育部门,并将体育置于他人门下或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合并重组[5],以重点扶持经济建设和管理部门,这种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权限,使基层体育事业,包括农村体育的政府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特别是在基层公共体育事业仍需要以国家和政府投入为主的今天,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导致对包括农村在内的公共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减弱,也使其成为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中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乡(镇)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缺失、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的现象较为突出。同时,在农村村民居住的较为分散,耕作时间和作息时间安排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召集和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就很难开展起来。城乡体育指导员发展失衡、农村体育健身机构的发展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农村村级体育指导员的缺失,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1.7 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偏重 我国的乡(镇)是《宪法》第30条规定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建制,是直接推动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政府机构,现阶段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县政权取实,乡政权取虚”的做法,大规模的“撤乡并镇”,致使乡(镇)政权处于非稳定的状态[6],特别是从1985年到2004年的19年间,我国乡(镇)数量由91 138个下降到37 334个,共减少了53 804个。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乡(镇)数量将保持在3万个左右[7]。我国乡(镇)的不稳定,影响乡(镇)体育的发展,进而影响乡(镇)体育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由政府管理型体制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由于群众体育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不健全,致使体育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影响很小。据有关报导:农村体育的开展与乡(镇)领导的兴趣、爱好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乡(镇)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乡(镇)农村体育工作的一些困难就容易解决,而往往得到领导支持的乡(镇),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相反,乡(镇)农村的体育工作就很难开展。说明,乡(镇)农村体育工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随意性强。乡(镇)体育作为农村体育开展的支撑点和连接城市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纽带与平台,在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其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全民健身体系完善的大局,最终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大局。因此,加快我国机构改革步伐、强化政府职能与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 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建议与对策
2.1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 认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兼顾的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农村体育发展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把农民健康、长寿、接受良好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作为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标志,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使新农村体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2 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 一是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积极利用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企业赞助和场地出租,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或个人捐款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加强自身能力的发展,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采取各种渠道,增收节资,扩大经费来源,弥补农村体育经费的不足,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中央要求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到农民身边,使文化体育服务覆盖农村,满足农民健身需求。三是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实到位。四是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结合乡镇规划、集镇改造兴建乡(镇)全民体育健身中心,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大型体育活动的需要。五是研究制定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过程中,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检查,从时间上达到序时进度、质量上确保成为“阳光工程”“利民工程”和“形象工程”。六是不断加强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努力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2.3 加强乡(镇)体育组织建设,为新农村体育发展搭建平台 各乡(镇)政府,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按计划进行实施,成立乡(镇)农村体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以乡(镇)体育社团为主线,以各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重点,线、点结合、覆盖面广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管理规范、队伍整齐有序、活动内容丰富的体育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组,积极有效地推进新农村的体育组织建设和发展。
2.4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强化农村的健身舆论氛围 我国有9亿农民,如果素质相对较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相对较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8]。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
2.5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间气候和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有很大差异,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注意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积极探索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条件下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规律,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农村体育工作落到实处。由于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存在体育场地设施少、农民的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因此应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和传统节日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组织开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
2.6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 在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和发展农村体育骨干力量,对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充分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全面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2.7 建全农村体育法制,促进农村体育良性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农村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原有的部分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9],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步伐,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加强农村体育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和建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如: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体育骨干的培训与管理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立法,使农村体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报,2004-06-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社会司侯岩同志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sdpc.省略/shfz/t20060515_68962.htm.2006-4-25.
[3] 鼓励和支持农民的文化创造[EB/OL].省略/news/Print.asp? Articled=2375.2005-06-29.
[4] 王健,胡庆山.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02-1609.
[5] 张新光.论中国地方政府基层改革与农村管理体制创新[j].中州学刊,2006,1:11-14.
[6] 李卫玲.乡镇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N].国际金融报,2005-10-22.
[7]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21~26.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高校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向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当今,课程多样化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向高雅文化过渡的过程,是不可抵御的、必然的。体育舞蹈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启动项目”。
1体育舞蹈的起源及发展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社会活动的舞蹈,它的原名为“舞厅舞”或称“舞会舞”,也有人称之为“社交舞蹈”,现在的名称是“国际体育舞蹈”或“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其它的各种艺术一样,不断地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早在11、12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规范和精炼、提高,进入了宫廷,形成了“宫廷舞”,成为王公贵族们消遣、娱乐的工具。直至法国大革命,宫廷解体后才使这种贵族独特享用的“宫廷舞”进入了民间社会,变成了社会中人人可跳的交谊舞。这个时候流行的社交舞,由于受“宫廷舞”的影响,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当时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从此,在欧洲各国流行。历经了7、8年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的舞蹈,因流派的增多,所以舞步也渐渐失去了一致性。到20世纪20年代初,为使社交舞有统一、规范的舞步,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的交谊舞专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对当时交谊舞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将各种舞蹈的舞姿、舞步、跳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共同审定了7种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舞蹈。它们是: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舞、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舞,并合为《国际标准舞》,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公布于世,从此,在国际上便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交谊舞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交谊舞与拉美当地豪放、洒脱的黑人文化相碰撞,从而产生拉丁舞。经过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教材的不断修改与更新,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规范的两大类舞蹈,即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于30年代率先进入上海,后又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后,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中交谊舞消声匿迹,于1979年2月2日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复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我国的体育舞蹈活动逐渐开展。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英国、丹麦、瑞士、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来我国大陆进行表演和讲学,从而在我国掀起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潮。1989年8月,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舞蹈俱乐部。1991年5月3日“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宣告成立。随后,从1991年~1996年,分别在北京、深圳、武汉、郑州、广州、北京连续举办了6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1994年“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和“国际标准舞学院”相继成立。1995年中国2次派团赴英国和德国参加比赛。1995年和1996年先后2次在上海和北京举办“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教师级考核,共有近70人通过,成为该会会员。随后,中国又多次派团参加世界著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995年4月国际奥委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为体育舞蹈开辟了广阔天地。同一时期,1990年元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这预示着体育舞蹈将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1992年“北京市高校体育舞蹈协会”宣告成立。1994年和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高校比赛,尽管舞者技术水平不高,但它预示着体育舞蹈如同刚出土的幼苗,在高等学府的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已先后将体育舞蹈引入课堂,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2开设体育舞蹈是学生的迫切需求,体育舞蹈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特别受女学生的青睐。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同时,体育舞蹈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参与体育舞蹈要求学生依着整齐,风度大方,养成文明礼貌的风尚、习惯,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适合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学生学会体育舞蹈将有助于思想交流和增进友谊。
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舞蹈把健身和健心融为一体,因此,倍受欢迎。
3体育舞蹈的健身作用
舞蹈可以健身、悦性早已被人们注意。我国古代乐舞的创立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纯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在德国,有人对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和800m跑运动员做过比较,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跳过一个1.5min的快步舞后,心律与800m跑运动员并无区别。
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循环大约4~5次/min,而在运动时循环7次/min,特别在运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比安静时高10倍,而肺脏7亿5千万个细胞平时也只有1/20参加工作。
加拿大学者利格对22名女大学生进行过测试,连续跳3种基本步的牛仔舞,时间2min,最高心率可达210次/min,最低心率为187次/min。又将参加舞会的男女大学生为测试对象,每跳15min迪斯舞的吸氧量,男生为31.2l/kg/min,女生为28.1l/kg/min,分别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60~70%。如果每天坚持30min的跳舞,可以起到锻炼身体、健美体形的作用。
我们还对50名参加体育舞蹈的活动者按照规定的音乐速度进行心率测试,其结果显示,运动量属于中上等(表3),对提高心肺机能有很大益处。
大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将影响今后的一生,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入高校的体育课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4开设体育舞蹈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上从事体育舞蹈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不甘寂寞地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领略和享受体育舞蹈艺术的美,赞叹生活的美好。
体育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由于它不受年龄、职业、场地、时间、体质的限制,因此,社会的个体抱着不同的目的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或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为健身娱乐、医疗治病;或为社会交往获取信息等。
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在对北京广播学院156名干专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是体育舞蹈的有115名,占总人数的73.7%。
当前,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运动缺乏、营养过剩,文明病一跃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剩余能量得到释放,生理机能得到增强,它能有效地消除疲劳。体育舞蹈做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舞蹈者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使人们得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有益活动,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
体育舞蹈的强度可以自由掌握,适合于大众及中老年朋友,并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对各种慢性病,平足病和神经衰弱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体育疗法。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舞蹈医疗术”。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体育舞蹈对提高社会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开拓知识领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医疗功能、交往功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它,社会需要它。
【关键词】长春市民;社区篮球
前言
2008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提升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可谓是“顺应民意,深得民心”。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在民众中兴起热潮,作为群众体育的根据地,社区将担起这一重担,多途径、多渠道拓展项目,而作为篮球运动是最具群众基础的项目之一,社区中开展篮球运动不仅仅能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它还是一种篮球文化在社区中的升华与推广,这将会大大提高社区体育的影响力、人们的参与性,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从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城市社区这个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篮球运动的推广,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提高居民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长春社区篮球运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对篮球运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1.2.2 观察法
通过对社区篮球运动的开展,社区群众体育锻炼时间及社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的观察来研究篮球运动在社区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1.2.3 访问法
走访有代表性的开展社区篮球较好的区体育局领导及具体活动实施者及社区的管理人员访谈,来了解社区篮球活动状况。
2.结果与分析
2.1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篮球活动现状
2.1.1 所在社区的篮球配套设施现状
对30个社区开展篮球运动配套设施的观察访问显示:25社区有球场,20个社区有球队。充分说明长春是个篮球城市,各级党政、社区、对于篮球运动的喜欢。
2.1.2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意向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意向调查显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群中有近50%选择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育锻炼的首选项目。而打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调查显示有近60%选择篮球运动。
2.1.3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篮球活动形式与运动场所现状
长春市民在参与社区篮球活动的场所主要还是以学校所在社区篮球场(馆)为主,有的则以收费篮球场参加锻炼。说明各社区篮球场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充足保障市民参与篮球锻炼。
2.1.4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篮球队的人数现状
从访问50名参与社区篮球人数中显示:社区的篮球队的民众参与人数,20%的篮球对有7、8人左右,35%的篮球队有10人左右,20%的达15人左右,甚至25%的球队达20人以上。
2.2 长春市民参与社区篮球活动分析
2.2.1 长春市高中生参与社区篮球锻炼目的分析
从表(1)中分析,长春市民篮球锻炼目的很明确增强体质排在第一位,身体健康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其次,篮球可以给大家带来乐趣,“觉得好玩”处在第二位。丰富业余生活虽说占的比例达中游但在所有选项中排得靠后,说明民众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篮球锻炼活动只是他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最后仅16.6%小部分民众参加篮球锻炼是从提高球技的角度出发,争取打出高水平。
2.2.2 民众参加社区篮球比赛的动机分析
从表2显示:促使民众参加社区的篮球比赛的原因,83.3%丰富业余生活,70%培养团队精神,38.3%提高球技,100%锻炼身体。说明市民参加球队的动机是健康和向上的,有65%的认为去交友去参与球队的,所以整体上长春市民在参加社区的篮球比赛与球队训练都是树立了好的形象,参加社区的篮球比赛的动机是呈良性发展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区篮球运动的较好开展,源于长春市良好的篮球氛围,从上至下都很重视,社区企业、个人的赞助,和当地良好的经济基础,保障了篮球运动经费的来源,为社区篮球队的比赛开展、聘请高水平的裁判员和教练员提供了保障。
3.2 建议
3.2.1 长春市政府加大篮球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篮球群众基础,和篮球比赛层出不穷,来提高社区篮球的文化氛围,与积极参与意识,带动广大市民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去。
3.2.2 充分利用好长春具有的多家篮球俱乐部的优势,加强篮球明星走进学校、社区与球员多接触,达到互动的效果。同时市民多关注职业篮球联赛,有时间多去为球队和球员加油。
3.2.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该加强联系。
参考文献
[1]曹昌杰,慕雪梅.建设和谐社会亟需加强自身修养[J].中国职工教育,20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