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7:05:45
导语: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文名称:Machine Tool & Hydraul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3881
国内刊号:44-1259/TH
邮发代号:46-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一)语言文化方面的阻碍很多科学工作者
在进行科技传播时,大多都会使用很多专业术语,导致传播效果很不理想。对于被传播者来说,主要问题来自于农村和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文化,而科学信息很少有被翻译成少数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再者,民族文化往往都有很强的排他性,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典型的外来文化,根本不被接受,这也让科技传播大大受阻。
(二)媒介传播方面的阻碍科学工作者
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和社会的承认,传播效率并不好。网络上的科学技术往往会跳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这一环节,可信度非常低,也增加了受众甄别科技信息真假的难度。在几乎与世隔绝的边远山村地区,人们主要是靠电视和校园里的学习来获取科学信息,一些先进的传播媒介以及有关于科学信息的杂志和图书并不能覆盖这些地区。在市场主义经济下,媒体大多热衷于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商业广告,并不喜欢、甚至不屑于普及和推广科学技术知识。
(三)传播者方面的阻碍
在传播者这个群体中,大多是文科出身,对科学技术知识了解得比较少,缺乏一定的科学素养,导致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中的亮点很难被他们理解和捕捉,那这些东西就不能被准确的描述出来从而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这也影响了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地传播也有赖于科技传播者的选择,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促使下,他们大多会第一考虑那些能给自身带来经济利益的科研成果,而成果本身所存在的学术价值往往不在他们所考虑的范围内,这也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只能存在于社会大众所看不到的角落里。
二改进科技传播的对策
(一)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和多样的传播方式
在传统的认识里,科学和枯燥、无聊往往是划等号的,其实科学技术不但要讲清事实说明道道理,还要用美好的语言和文字来进行传播,因此,科技传播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科学技术,把科学拉下神坛,让普通国民理解和接受它,同时要不断地探索出普通国民所喜欢的新的科技传播方式,改善科技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平衡的状况。积极号召广大的农村地区在村里建设图书馆,并给予补贴、支持和技术帮助,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科学技术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增加科教节目,将优秀的科教节目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把科学技术知识也翻译成他们的语言,让科学技术以他们的语言的方式融入他们的民族文化,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改善他们的生活。
(二)健全科技传播法律法规,完善科技传播激励机制
依法治国的时代,国家要制定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科技传播市场,明确规定科学家个体、传播媒介和政府部门在科技传播中的权利和义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制定了网络在科技传播中的相关运作规则,规范了网络传播市场,那科学技术的大大传播就不是事了。增加科技传播奖励专业奖项,目前,我国的这种奖项真的是太少了,对科技传播者来说也是一种打击。科技传播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完善科技传播激励机制,不仅能提高科技传播者的社会地位,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科技传播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三)提高传播者的传播效率
在高校开设科技传播专业,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科技传播的能力。同时,继续教育在职的科技传播人员,缩小他们与科学界的鸿沟,提高他们的科技传播素质与技能。聘请科学共同体成员担任最终的文案编辑或者与科学家建立长期的关系,让他们了解科技传播,也让他们把关科技传播,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
三结语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 科学素质
自2004年以来,我县进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 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创新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动手参与,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让学生来验证一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如"盐水中浮起的鸡蛋"、"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牙膏皮展开时和卷起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更好的理解轮船采用空心法能漂浮在水上的原理。
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土电话、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密度计、杠杆、飞机机翼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的评比。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小竞赛,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一些科普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拿出一些专门的时间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关键词 科技新闻 传播效果 受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Dissemination Results of Science News
LI Rong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angchun, Jilin 13003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new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demand is also growing audience,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ce news reporting,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is an urgent problem. Communicators,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itself, the audience of any change on the one hand, will cause change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So, starting from the technology news itself, the paper studied communicators and audiences found the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way the news media effect, select from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language, knowledge content, perspective views, shaping the character five aspects, etc.
Key words science news; dissemination results; audience
1 科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科技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所以,科技新闻的定义是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 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2.1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通常情况下是说受众收到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以后,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通过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然而,随着人们不断对传播学的研究和探讨,人们逐渐将传播效果的范围不断延伸,即把信息共享、知识承接、审美愉悦、认同一致和行为改变等统统收入传播效果的范畴。广义的传播效果,就是传播者进行的有目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指的是对受众以及周围环境产生的所有效果和影响。狄义的传播效果,就是传播者有目的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根据以上内容,传播效果就是传播者传播的内容对受众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就要考虑它的两种含义,第一种: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种: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2.2 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通过前面对传播效果的分析,可以推理出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含义是什么。即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就是科技新闻被刊登后,受众在行为方式、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可以称为受众的客观反映。传播效果有两方面的含义,科技新闻传播效果也不例外,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第二种含义是:科技信息者所实现的效果和目标的程度。
3 如何增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的方法
科技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一种分类,所以科技新闻有自己的特点,也具备新闻传播的特点。科技新闻作为对科技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和新闻传播一样具有真实性。新闻传播效果受传播者、传播途径、信息本身和受众的影响,然而科技新闻传播效果与一般新闻传播效果有不同之处,即传播途径和信息本身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并不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对空间新闻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时,只需要考虑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内容就可以了。
3.1 传播者角度
(1)增强新闻可读性,用好背景知识。任何新闻都有新闻背景,科技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科技新闻晦涩难懂,但是加入一定的新闻背景,可以增强科技新闻的故事性、可读性,又不会使其失去客观真实性,如此,可以吸引更多地受众阅读科技新闻报道,同时,新闻背景的加入,帮助受众理清了报道的条理,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对受众有很高的知识背景要求,科技新闻报道的都是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先进的技术,大多数受众对这些科技成果、先进技术了解不多,甚至是没有了解。所以,如果为受众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让受众了解某一项科技成果的每一步进展,经历了多少曲折,让受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受众印象,进而增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2)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受众自身的知识背景是影响其阅读新闻的关键因(下转第210页)(上接第155页)素,科技新闻也是如此。所以,在进行采写科技新闻的时候,要把受众的知识背景考虑进去,让科技新闻报道深入浅出,适宜大多数受众进行阅读,扩大科技新闻的传播范围,加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3)增加科技新闻中的实用科技知识,满足受众对科技新闻的使用需求。一直以来,几乎所有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的人员都未接受过专业科学技术培训,可以说是科学技术的“门外汉”,以往的科技新闻报道都是简单的罗列一些科学术语、事实资料,不能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详尽的报道,受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知识零星散碎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受众不再接受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科技新闻报道,而是要求内容更全面、更充实的科技新闻报道,这对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的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技新闻的从业人员要想打破自身的局限,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以求能够采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新闻报道。
(4)用好角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受众一般不大关注科技新闻这一板块,认为这一部分内容枯燥、难懂,所以科技新闻的采写者就要找准报道的角度,以新视野、新视角来吸引受众的目光,以独特的、新奇的视角来展现科技新闻内容,激发受众阅读兴趣,而不是套用以往的报道模式。
由于受众不同,所以对科技新闻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想抓住大多数受众的眼球,在采写过程中就要选取大多数受众乐于阅读、接受的角度进行写作,以此扩大科技新闻的传播范围,提高科技新闻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而且,受众阅读报道主要出发点除了与自己是实际生活相关,其次,就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所以,牢牢把握手中兴趣所在,对科技新闻的报道至关重要。
(5)树立人物特征,以展现科技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来吸引读者。科技新闻的报道还要注意一方面,即对科技工作者的报道。在科技新闻中加入科技工作者的真实事迹,可以使报道变得更有“人情味”,而且,人物的出现,可以树立榜样精神,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还可以被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习惯所影响。
3.2 受众角度
受众的关注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有巨大影响,但是,受众的关注点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受众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点: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第二点: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第三点: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虽然,受众的关注点对于科技新闻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科技新闻的从业者在采写过程中紧紧抓住受众的这三个特点,让自己的报道尽量涵盖大多数受众的特点。尽量保证传播范围,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新闻的报道质量,借此扩大传播效果,以及科技新闻的影响力。
科技新闻的报道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收到受众的制约,同样的,科技新闻也要求受众具备阅读科技新闻的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受众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最新科技成果的了解,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而且,最重要的是,受众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准,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为自己通读科技新闻做好充分准备。但归根结底应强调的是,受众应加强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的接受科技新闻传递的科技信息。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4-8763
国内刊号:11-1520/G3
邮发代号:82-31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季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科学界的思想性学术期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文化?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办刊宗旨:以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思想,宣传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本刊在我国学术界有较好的声誉,被北大、清华、南大、农大等国内许多高校列为重要核心期刊,并为若干大型图书、情报机构收藏,同时也是万方数据、清华同方、重庆维普等收录的资源期刊。
关键词:科技情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市场链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71-02
在今天,新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和科学技术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必须靠情报信息创新、靠情报信息创业、靠情报信息致富,这一点现已被多数国家政府所认识。今后将成为信息世界、科技世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就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以浅论,以便引起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
一、科技创新和科技情报工作的关系
所谓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优秀的科普文献,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点燃理想的明灯和希望的火花,引导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阔眼界,启发他们的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向科学技术进军。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情报。科技创新可以用三个“破解”来诠释其重大战略意义,科技创新是破解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创新是一种新探索,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降低创新风险性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及时获得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情报以及创新的构思,创新立题的酝酿,因此,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知识、信息、情报,科技信息情报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今天的信息环境对创新活动不仅是被动支撑,而且是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助推剂和催化剂。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而情报稀缺的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使信息变为有价值的情报的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出现,导致了人们面对的信息量剧增,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科学研究人员一一阅读原始文献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图书情报部门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文献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资源提供了新的形式,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能生产出各种载体的信息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而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资源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主战场的作用,更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重要的一环。
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科更趋复杂化、多元化。因此,文献信息服务功能更显迫切性。从辩证法观点来看,自然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亦是无限的,探索未来科学世界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况且当今科学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现代人虽然能上天入地,轰击慧星,但就其自身来说,人类感冒目前主要是靠自我抵抗力才能痊愈,何况还有人类自身各种“癌症”堡垒须待攻克。因此,在今后科学、科技工作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工作依然可以成为科技工作发展的支柱之一。
二、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情报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管理资源的新观念正在逐步形成。这种认识和观念,促使人们去提高信息活动的效率和功能。
(一)科技情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献科技情报工作,在传播最新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借鉴、创新、推广和运用方面,更将起到积极和及时作用。它能进一步起到拓展、传播的服务功能,从而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工作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甚至有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很多重大发明和创新,是在文献信息的启迪下完成的,就科技工作者本身而言,他们锲而不舍地在文献中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世界上许多科学的成熟,不是靠某个人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便唾手可成的,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才可能成功,圣贤已逝,而他留给后代的遗产就是文献信息资料,因此,文献信息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
1997年,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全国科技情报人员,要利用其精神财富,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报道科技动态,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交流经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动员全国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新技术革命的行列,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实践,我们的科技事业才能蓬勃向前推进,它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技情报使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具有新颖性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活动,无论是理论上的突破还是技术上的发明,均以创新为特点。选择科研课题要有独创性,要对社会有实用价值。因此,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科研课题,应首先进行国内外科技情报的查询,尽可能地掌握科技领域中的发展情况。然而,当代科学技术包括应用科学,技术科学近二千多种,浩如烟海的情报资料是任何人也无法全部浏览的,即使是本专业的人也难以了如指掌。在选择立项方面,科研人员常常面临几个课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必须作出选择,科技情报部门可以依靠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围绕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课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扫描,在全面准确的进行搜集的基础上作出筛选、提炼,以高浓缩的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
(四)科技情报是科技创新产品与市场链接的纽带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微观上讲,信息是企业经营的中枢,离开了外部的供求信息,企业将寸步难行。从宏观上讲,信息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中枢和原动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大中型企业中只有9%的企业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管理。仅有4.7%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还有46%的企业正在通过相对落后的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影响了生产经营效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技情报部门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作壁上观,应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设备,例如:互联网、信息库等广开信息源,包括需求预测信息、消费者与用户动向的信息、有关竞争的信息、有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市场变化的情况等,为企业提供信息,做企业与市场链接的桥梁。
(五)科技情报是科技进步的决定因素
据统计,我国现在总共有两干多个专门学科。这些学科共同组成了统一的科学体系。而且,技术进步的需要,又向科学提出了新的译题,为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二十世纪以来,正是物理学领域内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导致了电子器体、半导体、液晶袖珍收录机、激光、原子能等一系列崭新技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正是充分运用数理逻辑、控制论、信息论、固体物理、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理论的结果。无论是科学的繁荣,还是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对科技情报的充分开展和广泛利用。当前,欧、美、苏、日等地区和国家的工业技术基础日益雄厚,经济能力不断增长,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水平不相上下,彼此竞争十分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获取科技情报的多少与快慢,可以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谁善于利用科技情报,特别是善于从对方手里搞到有关的最新科技情报,谁就可以迅速赶上和超过对方,谁就能在国防贸易市场上稳操胜券。所以,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科技情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把科技情报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六)科技情报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科技情报工作必须为科学研究服务,同时科学研究又要充分依靠和利用科技情报工作。只有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情报,才可以在科研工作中避免重复劳动和少走弯路,避免出现重大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在我国,由于科技情报掌握不灵,造成重复劳动的损失更大。据一些专家估计,我国一些科研项目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和国外同行重复,是别人已经取得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成果。只有搞好科技情报工作,才有利于使科研人员从繁重的查阅文献资料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缩短科研周期,达到早出成果的目的。如,我国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情报科,为确定葛洲坝工程二江电站外线方案,及时搜集和分析了大量国外资料,提出采用高压架空线路方案的建议,被采纳后,仅节约投资一项就达四百万元。有效的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和时间,节约经费和投资,而且有助于提高科研质量与效率。所以,科技情报工作是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结语
未来的世纪将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科技情报研究也要像其他行业一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提高本领域的技术水平,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科技情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把我所的情报研究工作推向新的。
参考文献
[1]徐仕敏.科研机构创新的信息需求及其满足[J].图书情报工作,2001,(8).
[2]肖勇.21世纪的情报学研究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2,(2).
[3]胡小君.情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原理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0,(5).
关键词:农业科技化;应用现状;重要意义;农作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17
毋庸置疑,中国农业发展由来已久,农业发展情况更是关乎国家与人民的福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的发展以不断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上的广泛运用,使得农作物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由此,带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不断地把生物技术等科技的最新成果合理有效的运用于农业种植生产中。
1 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种植的实际意义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种植的发展进程,生物技术正不断地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种植当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当下的生物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合理的应用会导致环境破坏,不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道路。所以,如何做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是当下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兼顾现代科技与绿色发展的结合,积极地学习借鉴西方的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并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科学合理的促进农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助力[1]。
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种植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预防病虫害3个方面。提高产量方面,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在粮食供应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与人民切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技术在我国还未发展开来的时期,粮食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阻碍我国全方面发展的巨大障碍,直到杂交水稻的发明,我国的粮食问题才有了巨大的突破,粮食产量上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础性的保障。提升品质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重视产品自身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阶段,粮食的质量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预防病虫害方面,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一直以来是困扰农业生产的头号问题之一,然而,有效运用生物技术就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较好的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2 探究当下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路径
2.1 生物技术中在农业种植方面应用最广的便是转基因技术
当下转基因技术毫无疑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诸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取出优良的农作物基因,转移至缺乏此基因的农作物之中,这种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有部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对此技术产生质疑,认为这种技术从长远来说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我国并未发现该技术的危害之处。面对这种质疑之声,应该进一步对这种生物技术进行研究,更好的完善转基因技术。
2.2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于此同时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这方面,广泛开发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生物农药把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与农药相结合,极大地减小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很好的做到预防病虫害[3]。但是,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目前也有一定的问题,由于制作成本过高,影响了生物农药的广泛运用,所以,生物科学家们还需要不断研究,进一步把该技术完善成熟,最终将这些新型科研成果应用在农业发展中来。
3 结语
生物技术的运用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杂交技术等实现了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中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需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发展生物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参考文献
[1]陈继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5(9):122-123.
[2]严昕辉.浅析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4(17):39-40.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主管单位:广东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1950
国内刊号:44-1571/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竞技体育 科技介入 可持续发展 思辨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国政治互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科技支持的大力发展之下,取得了其他文化现象无法比拟的成就。就在人类享受这一身体运动文化所带来的快乐时,却因其自身、社会等因素某些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而受到许多社会问题的侵蚀和腐化,使其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些代价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妨碍了人们的生活,并使得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背离了原有的精神、理想和原则,不利于竞技体育和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
1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所谓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合理需求,且体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所谓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同时,还应考虑不影响今后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和把我国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纳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即我国竞技体育在筹划如何能夺取更多金牌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体育发展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的竞技体育已不再是靠“经验”和体能的开发取胜,而是在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营养学家、生物学家、运动训练学家等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增加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改进器材、设备,加强科学管理才能取胜。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科技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史方面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随着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大量运用,人类反而越来越远离发展竞技体育的初衷,如滥用兴奋剂。因而,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或者说保持某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否则科技给竞技体育带来的绝不是福祉,而是惨重的代价。
2 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1 现代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选材是当前各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奥运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科学选材是通过科学诊断和科学预测,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优化的选择来发现和挑选具有较高竞技体育天赋的优秀后备人才参加训练。政府应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选材网和科学监测体系,形成从幼儿到成年各阶段的运动梯队,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优秀苗子,培养出世界级的运动人才。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体育科学近年来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吸收和应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预料,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体育运动自身的面貌将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科学技术的影响与渗透深入到竞技体育制度层次的时候,它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物化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任何科学技术的器物形式总是要由组织起来的人去掌握和运用,而这些人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的、科学的政治机构中,按照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去行为,才能真正有效地使科学技术的器物发挥作用。实践证明,竞技体育比赛中的金牌大战,成为多学科科研人员“在幕后操纵的科技之战”。仅仅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和运动员的汗水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时代已经结束,依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的“知识体育时代”已经来临。当代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成为心理学家、医学家、营养学家和材料检验学家共同产生的集合效应的结果。
2.2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又是科技体系的指导思想。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兴体的指导思想,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科技兴体的指导思想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指出了科学技术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竞技体育的科技体系从科技方法的选择到科研内容的界定,到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都必须以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生产体系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科技体系的主体系,它涵盖从竞技体育科学技术研究的选题、设计,到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开发,最后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一个体系。一般主要的体系有:科技管理体系、学术研究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
3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异化现象
正因为现代科技十分强大,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有时甚至会异化为人类自己的异己力量,阻碍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今天的奥运会非常典型地表现了现代技术的威力。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还有学者试图要增补一句“更残酷”。就在许多运动员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到半空中时,很多人也同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将飞向何方?
3.1 实践服从于技术控制的目标
在竞技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只按理性的技术要求去比赛和努力,而不是按照合理的技术要求和临场实际去比赛的话:一是会使运动员成为技术理性控制的奴隶,不利于技术、技能的发展与变化;二是会不利于运动员对运用技术的灵活运用,不易取得好成绩。
3.2 科技训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运动“机器”――人性失落的代价
一味地刻意追求完美有悖于体育的宗旨。难道在竞技体育中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是使运动员像机器那样几近完美地展现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吗?为什么我们非要设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动作模型去框架训练的人呢?为什么希望给运动员施加某些刺激之后,他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反应和效果?所以说,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这个实验科学的意义上,忠实地实现了现代技术的一种基本精神――控制精神,准确地讲就是控制运动员技术发挥自由表现的能力。
3.3 器械高科技化的运作与运动员主体地位的缺失
竞技体育是运动员借助一定的器械而进行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是主体,器械只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等身体素质的较量也就转变为占有和控制新器械、新设备之间的竞争了。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反对器械的高科技化,而是思考怎样在保证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和竞技体育的本质的前提下使器械高科技化,也就是说器械的高科技化要有个度。这个度应该是在不使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受到质疑的前提下来发展科学技术和应用科学技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应该是器械间的竞争,但实际却是,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运动器械,谁控制了器械设备规则的变化,谁就增加了获得胜利砝码。
3.4 科技崇拜带来体育运动与其目的的背离
科技所带来的运动成绩的明显提高已在运动界形成了科技崇拜之风。科技带给竞技体育的虽然是运动成绩的提高,但过分依赖科技发展就会变成以科技为目的,以运动为手段,就会背离体育运动的人性化目的。不受限制的技术竞争造成的另一种不平等后果是――许多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根本无法开展许多包含大量科技成果的运动。
3.5 接受增强基因治疗的运动员将会成为新的兴奋剂问题
兴奋剂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比赛的魔影,其屡禁不止及愈演愈烈是个别运动员和教练员追求重奖厚利的恶果。增强基因治疗将因其隐蔽性和有效性会比兴奋剂对持有上述心态的运动员有更大的诱惑力。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在全球、全人类达成共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解。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出现,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系统内部紊乱,外部与环境发展失调的严重危机。像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我国竞技体育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常常会有许多不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现象和事件,有的甚至是关系到竞技体育兴衰存亡的事件。虽然历史地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总是踏着尖刀在前进,发展总会付出代价,不管是必然性的还是人为性的,关键是我们人类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事件。
参考文献
[1]肖林鹏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释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3,05:13.
[2]虞重干等.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9.
[3]钟宇静,高敏.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121.
[4]卢元镇.体育与科学技术[J].体育科研.200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