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辅导教育

时间:2024-01-24 17:05:46

导语:在高中辅导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辅导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 学生

高中生是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下面是笔者在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一些体会。

一、英语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1.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和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第一,英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英语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心理辅导。

2.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3.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材料是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如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的同时,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认识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以高一英语为例,英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多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利用教材,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热情,它将产生持续,稳定,巨大的推动力,给学生的学习以有利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它提到了英语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升学和职称评定中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求职中英语好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远景目标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体验。例如,学习Oprah Winfrey时,利用她从黑人穷人家的孩子奋斗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精神。现代社会竞争加剧,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进取,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潜力,当时机到时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学习Unit17 Great women时,利用描述60岁的女性老人独闯南极洲的经历"At 50 I was the first woman to travel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But what should I do to celebrate my 60th birthday? What else ,but a journey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world, Antarctica?" "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独立解勇于冒险,探索大自然"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4.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加之高一刚入校,互相不熟悉,因此会有意无意地会自发形成以区域或城乡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群体间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对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上Unit 1 Chuck’s Friend一课时,笔者利用Chuck因飞机失事受困于荒岛时的一段感悟"Chuck learns a lot about himself. He realize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利用教材,激发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树立环保意识

第2篇

关键词: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30-03

一、前言

许多高职在校生,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面对新的班级同学和室友,面对新的老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伴随着对大学生活的疑问,普遍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如果这种陌生感、心理不适感和疑惑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就会给后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普及推广,在层级式的网络体系中,朋辈心理辅导起着基础性、支撑性、扩散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症状,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指的是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朋友是与自己能够信任的交往之人;同辈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的概念里衍生出来的,指年龄相仿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进行心理支持、开导、安慰,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是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或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的一种形式[1]。一般而言,这种年龄相仿的朋辈心理辅导者都必须经过选拔、培训,具备一定的辅导资质才能开展工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辅导的理论基础,它强调每个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依据该流派的观点,朋辈心理辅导要以信任、尊重为前提,即相信个体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应该得到相应的信任和尊重。而在辅导的过程中,朋辈的关系是友好、信任的,能产生建设性的良性互动。这种关系是一种积极互动的模式,年龄相当的伙伴有共同的兴趣、相似的价值观、一样的文化背景,彼此容易沟通和理解。遵循人本主义心理学助人理念,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建设性的心理氛围非常重要,那么朋辈心理互助正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它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出现各种困惑后,向同龄朋友诉说是自我调节之外最常见的求助渠道。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已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朋辈心理辅导者的选定流程

朋辈心理辅导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从事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但是因为其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对于参加的人员即朋辈心理辅导者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有一个选拔、培训、评估、督导的工作流程。

选拔。朋辈心理辅导者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坚守保密原则、不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惑、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愿意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拥有耐心、秉持真诚的态度、负责任。通过选拔的朋辈心理辅导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开展日常工作。

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确朋辈辅导者的工作界限,他们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只能是思想沟通和陪伴。如果学生出现的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比如轻微的适应不良,通过一段时间的安慰、陪伴能够帮助其平稳度过这个时期;如果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那朋辈辅导者应该明白如何转介;如果学生出现自残、自杀等危害生命安全的心理行为,朋辈辅导者可以突破保密原则,向相关专业老师求助。而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辅导者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推广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们提升心理保健能力。

评估。一般而言,评估可以分阶段进行,连续性的评估效果会显著一些,既能起到持续推进其工作的作用,又能对其阶段性工作进行实效考核。

督导。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一样,朋辈辅导者也需要定期的督导。无论是同侪督导,还是心理咨询师督导,都能保障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其答疑解惑,缓解工作压力。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的运用

根据调查研究,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大体上被归纳为思想观念引导模式、心灵慰藉模式、行动支持模式三类[2]。思想观念引导模式重在思想沟通,加强自我认知,朋辈群体间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生活环境相同,对同一个问题容易形成相似的观念,通过朋辈辅导者这样的参照系,可以加强朋辈之间的观念认同,很多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在情感、思想、行为活动的互动中就能迎刃而解。心灵慰藉模式主要是陪伴,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变得独立自主,盲目相信自己能解决任何问题,由于缺乏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很多时候希望身边有人能够给予情感、言语的支持,多了一份这样的心理支持,就能更好地完善自我,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支持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心理类活动来带动大家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自助能力。

在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结合具体开展工作的情况可以将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分为班级心理委员模式、学生心理社团模式、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站模式、楼栋朋辈辅导模式[3]。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几种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建立了五级心理危机预警网络关系。从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运作: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站制度。在各个系部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至少有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常驻辅导站,为系内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系部辅导员也会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各个高校都将心理委员/信息员纳入班级干部的选拔中,其职责主要有:关注班级同学出现的异常心理行为,给予自己能给的帮助,并及时反映给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认真填写心理月报表,汇总每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的同学前往心理中心接受辅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自助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3.丰富学生心理社团活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的学生心理社团迅速发展,开展专业特色活动。心理社团的学生接受专职心理老师的指导,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协助开展心理类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感染身边的同学,传递正能量。从正面的方向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拥有阳光心态,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让同龄人来影响同龄人,让观念相一致的人彼此沟通,让遇到共性问题的学生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困惑。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朋辈心理辅导侧重于预防和发现,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没有“天之骄子”们进入高等学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来说课业压力也不是很大,经历了高中的学习之后,抗压能力比较强,所以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与发现相结合的,朋辈辅导的价值就能得以更好地体现。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4]。它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协作。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朋辈心理辅导能够起到辅助协作的功能。通过朋辈辅导者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方式相似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引导其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同时,对于发现的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能及时关注到位,给予能力范围内的辅导,避免其问题变得严重。

2.自助与助人。对朋辈辅导者来说,无论是开展心理类活动,还是帮助有心理诉求的同学,都能提升自己的心理保健能力,培养助人自助的行为习惯。根据需求理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朋辈心理辅导者认可“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的资历深浅、理论基础、技巧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本身的素养。在这种人际互动的关系中,朋辈辅导者自身就是最有意义的资源,成为朋辈辅导者,能进一步提高倾听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自省能力、自我觉察能力等各种能力。

3.榜样效应。对辅导对象来说,被辅导者接受朋辈辅导者的帮助,不仅解决了心理困惑,而且在朋辈互动过程中体验到关爱、接纳、温暖,得到心理上的成长。尤其是对于环境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出现困惑、人际关系遇到阻碍等类似一般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者能产生榜样效应,通过互助沟通、陪伴支持,帮助陷入困境的同学顺利渡过难关。

五、小结

朋辈心理辅导正处在发展上升阶段,运用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夯实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切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尝试更加成熟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机制,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心理辅导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 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花 蕊.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探索研究[J].时代教育.2013(5):70-71.

[3]刘取芝,闫 明,赵东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现状、问题及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76-277.

[4]刘 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1(1):69-72.

Effect of Peer counsel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Rong,CAI Xin-hu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第3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U Siqi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40)

Abstract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student college counselors as key personnel work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ole played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work carried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instructor in climate, geography, and other aspec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 briefly describes how to efficiently play a role of counselo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ole

1 引起心理问题的成因

1.1 社会因素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调整好个人心态,适应崭新的工作环境不至于频繁跳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亟需面对的问题。而学校实际教学与职场技能的严重脱节,减少了学生参与工作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家庭状况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独生子女因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甚至逃避问题,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严重。此外,父母的婚姻状况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最后就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学生造成的极端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偏差,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1.2 学校因素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轻松、悠闲,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习更加自由。大学生活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教学制度不完善,如果与学生个人发展产生矛盾,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与学生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因教育方向不同而产生的误差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个人因素

大学新生刚从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从高中沉重的学习环境突然转向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精神上会呈现出松散的状态,正因为松散的精神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失去方向,在生活中自由散漫,甚至影响学生人生三观的树立,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因为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数不胜数。比如,有些学生缺少恋爱经验,心灵比较脆弱,在面临分手时,学生会因为想不开而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再者,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弱,以及尚未形成完善时间观念的原因,容易沉迷在一件事物上身不由己,比如因为熬夜打游戏而影响学习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比如,经常打架斗殴,多次逃课迟到等现象都是不健全的心理。此外,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遇到难题是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有时候甚至因为想不开而作茧自缚。大学生涉世不深,资历尚浅,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容易产生恐惧,不敢面对,更容易受伤之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复原。

2 应对方案

因为就业形势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适当开设职场礼仪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避免学生对职场的畏惧,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确定生活方向。此外,对于独生子女,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交友观,提醒学生真心待人,广结良友,同时,避免学生因狐朋狗友的诱惑而走上不归路。而面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辅导员应及早帮助学生走出家庭问题,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指导。

因为学校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比如,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实践课程等。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思想动态,使其独立自主地参与学生,发挥直观能动性,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为个人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与学生在私下里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恋爱观、交友观。另外,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正确指引学生,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大学资源,科学安排时间,使学生能在大学校园中游刃有余。

3 辅导员的作用

在学生的眼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老师,也是朋友。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成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性质机动灵活,与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辅导员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大学生辅导员,应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经历,将学生带入职场礼仪的课程学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获取工作经验,使学生提早经历职场生活。此外,年轻的辅导员可以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辅导员也要及早提醒学生建立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职场生活打下基础。

由学校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发挥桥梁的作用。身为辅导员,应将学校相关信息有效告知学生,同时,及时地把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动态收集整理,向上级传达。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程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生活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分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只有在沟通过程中,才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由个人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扮演一个过来人的角色,为学生指点迷津。此外,辅导员在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不单这样,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压力。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问题 角色理论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并为人们所热议。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无不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相应的由于这些事件的高曝光率,也使得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达到。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情感方面。包括家庭情感关系、恋爱、朋友关系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家庭情感缺失、失恋、孤僻等等。

其二,学习方面。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不同,很多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还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成绩表现较差,造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感增强。

其三,就业方面。由于大学扩招,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这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都感到忧虑、焦灼甚至是绝望。

2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表达的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米德,角色理论从过程角度来说,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角色期待:所谓角色期待从社会角度来谈的,指的是社会对某一角色提出的一种整体性期许,具有伦理和规范意义。这就好比戏剧、电影的剧本和导演对某一角色行为的限制与设定一样。因此,按照戈夫曼的说法,一个社会个体,总会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社会的一种期许。

其二,角色领悟:郑杭生先生指出,社会或他人对角色的期许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它还不是角色承担者自己的想法。人们对角色的扮演虽然会受到社会期许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对角色的认识、理解,即角色领悟。正是因此,虽然同属一个角色,个人扮演的表现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模范表率,有的却是反面典型。

其三,角色实践:角色实践是角色领悟之后,对角色的具体扮演,是个人在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角色状态。然而,正是这种角色的具体实践形态,使得角色扮演的结果出现了诸多的区别,如果没有很好的制度规范和弹性的引导机制,很有可能造成角色失败的结果。

3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角色实践

3.1 现状

首先,对心理咨询的宣传不够;高校和相应的学院虽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员,但是由于宣传不足、宣传存在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心理咨询非常避讳,由此,心理咨询部门的利用率和影响都很低、心理咨询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用有限。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学校也不太重视这个方面的工作,投入有限,各个学院或班级的辅导员往往就是该院的心理辅导老师。然而,作为辅导员,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方面明显存在着非专业、不重视等问题。具体上说,就是名誉上负责该项工作,实际上并不开展工作。

其次,高校辅导员在做心理咨询工作时,往往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虽然都是促进人积极发展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又有严格的区别。在理论基础上,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学科,而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基础。在目的上,心理咨询是为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个体更好地为社会阶级服务。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心理咨询多采用个别交谈的形式,重视倾听和感情沟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采用讲课、报告、参观、访问的形式,重经验说教和言传身教。然而,作为高校辅导员而言,往往是身兼多项工作任务,往往在工作中既干这个、又干那个,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的情况,用一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终,不仅学生感到厌烦、不信任,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而且作为辅导员自身也陷入了心理困境,工作压力倍增,与学生的关系变得紧张。

3.2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辅导已经是一种常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越发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很显见,辅导员在扮演相应的心理指导者的角色时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上述角色理论加以解读。

我们看到,客观上学校已经为辅导员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角色要求,但是并没有为该角色提出具体的定位,是一种 弹性角色设定。这尽管与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关,但是事实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那么从实践者角色领悟的视角来看,高校辅导员做心理辅导工作,具体上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笔者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将高校辅导员扮演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定位如下:引导者、联络者和沟通者。所谓引导者,即是辅导员应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充分把握好健康的度和相应的弹性空间,学习和把握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在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恋爱、学习等方面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树立正确的观念。所谓联络者,是指辅导员在心里辅导工作中,应该充分做好学生与老师、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联络工作,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所谓沟通者是指,辅导员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心理辅导中,以双方平等的姿态,用朋友交谈的方式对待对方,不让辅导对象产生心理压力,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更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形式对待辅导对象,而是通过双方有效的充分的沟通,最终实现心理疏导。

4 高校辅导员如何扮演好心理疏导者的角色

其一,在新生入学时,应充分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19岁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刚刚踏入大学,可能是第一次远离家人,生活上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自理能力不足非常突出。此外,学习方面,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所不同,学习适应问题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还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可以从建立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请高年级的同学与他们座谈、交朋友等方式,对新生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生活情境中。

第5篇

一、离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中的公平原则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公平问题。教育公平就是要确保我国的每位公民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11。所以,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在教育及管理过程中,遵循公平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前学校内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够,人生观与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教师与辅导员在平时的学习中给予引导,为学生创建平等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创建公平、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对“道德性”公平的追求

在讨论教育公平问题时,通常重视的是“教育政策上的公平”,就是确保我国的每位公民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接受不同的教育。但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权利上的公平不仅表现为求学的需求,同时也表现为享受适合身心发展的教育需求ra。少数民族学生能否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接受适应自身发展、满足自身需求的教育,都取决于教育者能否在教育及管理工作中追求“道德性”公平。“道德性”公平指的是教师在教育中能够贯彻公平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在性格及行为上存在差异,所以,需要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性格及行为差异,明确可塑方向。另外,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不能盲目追求公平而导致平均主义。

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饮食、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不能很好地融于集体中,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只和自己民族的同学聚集。因此,学校更应强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力度。教师及辅导员应当为其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提供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之处,应予以充分地帮助与讲解,并鼓励其他学生多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平等的权利。如果少数民族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犯错,教师及辅导员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就采取厚此薄彼的原则进行处罚,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会导致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集体的团结。

(二)“权益性”公平的确定

学生的权益,既包括国家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权,也包括宪法规定的每位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少数民族学生谋取更多的公平,尊重学生权益。另外,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一定的压力,可能在心理上也有很多负担,所以教师及辅导员应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减少他们的心理障碍[3]。而且,在面对生活、饮食习惯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时,辅导员可以建议学校设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并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堂窗口,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就能和普通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不仅有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一、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中的作用

1.情感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辅导员是高校最基本最直接的管理工作人员,是与学生最密切,接触学生最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果辅导员和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融洽,大家互相理解、支相互持、相互帮助等,学生管理工作就能顺利的进行。因此,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情感教育是基础。

2.情感教育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桥梁

辅导员多与学生谈心加强和同学交往与联系,不仅可以让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同时,辅导员老师经常与学生谈心,学生就会把老师看作是知心人,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见解就会增多,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凝聚力。这样一来,在师生间的内心世界就会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3.情感教育是学生高尚品格形成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辅导员把正确的见解和思想等传输到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他们自己的一种意识。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借助于情感教育。通过辅导员表里如一的言传身教,并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辅导员的意见和要求愉快地接受。同时,青少年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模仿。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喜欢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优良品质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创造性的劳动,用充满情感的激励,能使学生具有积极价值取向的情感得到张显与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

4.情感教育――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的维系。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关系和谐,可以极大地促进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表明,师生情感达到一致时所给予的教育是学生接受性最强效果最佳的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老师只有投入真诚的关爱,才能真正地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实现情感教育的方式

1.了解学生

高校学生一般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多个民族,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和民俗风情等都不一样。辅导员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把握处理好普遍的特点外,还要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特征。这包括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个人经历、成绩高低、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等。要做到对每一个同学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心学生

很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亲人,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想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失落、自卑等情绪,以至于他们会完全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所以此时,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多关心学生。

3.亲近学生

高校辅导员要经常地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接触,和他们进行亲切地文谈。在整个接触过程中应该平心静气、互敞心扉,像朋友一样真诚的对待。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帮助他们纠正思想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尊重学生

首先,辅导员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当遇到学生有违纪行为做错事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客观公正地处理。

5.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1)要有学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愿意亲近,愿意主动和你接触交谈。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十分顺利了。

(2)办事要公道。辅导员在处理学校相关政策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公道。譬如,当学生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学生成绩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操行成绩的评定一定要按照规定公开、公平。总之,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要做到情与理的辩证统一,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将坚持原则性和实行人情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情感是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中最容易“泛化”的因素,因此,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作为高校思想工作者的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情感管理这座桥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赛凤.浅谈赏识教育[J].科学教育,2011

[2]谢雪梅.浅谈教育管理之情感教育[J].华章,2010

[3]龚成瑜.情感教育与合作精神[J]教书育人,2007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政教育;辅导员功能

高职高专的管理机制与成人高校、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没有什么差异,辅导员是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体也是主要方式。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一、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现状

1.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实际情况

在实际情况中,辅导员就是上传下达,很少会有学生的思政建设会需要辅导员干涉,毕竟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属于成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规划。辅导员在实际中,很少会更学生沟通,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形同虚设,只是一个传达机构,而缺乏育人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在这个摇篮中,专业被作为了第一要求。一个高校的评判标准是,培养了多少专业性人才。而辅导员作为一个不会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主体,自然就缺乏了重要性。就算学生的思想品德再出色,也很少有学校会因为学生品德而成为社会人眼中的“好学校”。这样的现状,导致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非常尴尬。

二、辅导员实际功能

1.职业功能

班主任虽然也是服务与学生,但管理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两个方面。相对来说,辅导员的责任明确一些。辅导员需要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对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掌握来给予学生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以保障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合理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学习功能

首先,科任老师会涉及到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比较熟悉,与学生的关系相对密切,联系起来更为方便。其次,科任老师不同于专业课老师,教学任务会相对轻松,学生对于专业课固然重视,但是如果长期与专业课老师接触,会有一种抵触心理。

3.生活功能

如果辅导员不履行生活功能,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正确引导,那么狠容易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再者,辅导员在履行生活功能时,可以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比如定期的进行宿舍检查,可以了解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宿舍人员的生活状况,这些都是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

三、辅导员工作面临问题

1.院校扩招,管理难度加大

其一,盲目扩招,学生收入门槛低,对于学生管理来说,学生层次不一,会带来管理不便,且对于学生的了解难度会加大;其二,学生数量增多,思想水平较低的学生也会比例增加,容易使整个群体思想政治水平受到影响,辅导员引导工作难度加大;其三,招生多,那么就业人数也会对应增加。而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环境不容乐观,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大,也会是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工作上增加难度。

2.辅导员地位不清晰,工作执行力缺乏

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也很容易丧失积极性,对于学生工作一旦丧失了积极性,那么也将缺乏耐心。恰好,耐心是学生工作所必备的。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辅导员职能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执行方式和有力的执行能力,学生思政建设得不到保证,其发展方向也有待考究。

3.辅导员队伍缺乏建设

在进入学校以后,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原有的知识缺乏更新。这样对于辅导员队伍来说,会极大的降低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许多辅导员在学校工作久了就会产生疲劳心理,对于工作的重视度会降低,慢慢的工作就会呈现一个下坡的趋势,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服务

四、加强辅导员功能

1.了解学生背景,做好资料收集

每个新生进入学校都是陌生的,尤其是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地方风俗。所以辅导员在其进入学校后,要加强对其家庭的了解,从中发现其思想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办法,来帮助他们成长。

2.勤沟通多交流,增强学生信任度

最好的老师不是老师,而是朋友。辅导员作为老师中的一个特别部分,负责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就业工作,所以不应给予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在日常中,可以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用合适的方式,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发展。

3.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一起成长

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虽然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体相似,但是由于对象的不同,也会有个体的差异。辅导员作为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应当尽可能的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只有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会完全的信任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有问题才会真实的展现到辅导员面前。了解完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成长。

五、总结

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辅导员作用不可忽视。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学校为社会带去正能量,同时也为自己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申高峰.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功能展现浅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59.

[2]顾凯,韩锋.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21:161-162.

第8篇

一、语言艺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琐碎繁杂,既要关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要负责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做到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不仅与其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个人的人格魅力有关,也取决于辅导员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语言可以展示出一个人内在的文化涵养和素质的高低。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时使用语言如果能做到发自内心,感情真挚,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这对师生感情和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时太过随意或显得过于严厉,会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抵触,大大降低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关注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对他们不懂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每一个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所以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和不同的情景使用合适的语言技巧,赋予语言以高超的艺术性,这样能使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学生沟通,只有经常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才能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答疑解惑,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开创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二、辅导员语言艺术运用的技巧

第9篇

Key words: group counseling;universities;enterpris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41-02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大学生创业人数增加迅速,创业成为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国家层面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上升到了新高度。

1.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与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启蒙于上世纪末,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设计大赛被看做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随后各高校先后开展了相关探索。这种探索演变出两种教育趋势:以中国人民大学为早期代表的课堂式的创业教育和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早期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都呈现出课堂式创业教育和实践式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态势,课堂式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优势是可以在所有学生中普及进行,灌输所有学生创业意识,激发部分同学产生创业想法,缺点是缺乏实践;实践式创业教育则往往在高校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是一对一的辅导,优势是能够让学生全真操作,实践式的创业教育实施以来,培养出了大批成功的创业案例,缺点是涉及范围过小。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教材、书籍也都应运而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也逐步展开。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起步晚,但发展迅速;②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③创业教师严重缺乏;④实践教学开展不足。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国家的要求、学生的渴望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部分有创业意愿学生深化学习的愿望,师资的缺乏使得创业学生创业孵化和个人辅导的需求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团体辅导的需求应运而生。

1.2 团体辅导在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团体辅导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与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1]通过团体辅导,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在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储备、创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①团体辅导更具有吸引力。团体辅导形式新颖,氛围宽松,趣味性较强,区别于僵化的课程教学,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优势。

②团体辅导的效率优势。师资力量不足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缺点之一,团体辅导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将有创业意愿的同学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

③团体辅导能够更好的保护创业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学生是高校中的少数群体,创业的想法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上区别于其他同学,心理上的孤独感,缺乏指导的无助感,创业成功的压力等心理感受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同学的创业热情。团体辅导能够增强团体成员的自我认同感,创业团体的组建能够让同学产生归属感,创业话题的探讨,创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团体成员的创业信心,对团体成员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保护创业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大提高创业意愿转变为创业实践的可能性。

④团体辅导能够获得更多创业想法。团体辅导能够为每一位团体成员提供参照,从团体其他成员和辅导老师的反馈中更好的了解自身情况,获得更多想法和协助,资源的共享、团体的互助则可以给创业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想法。

2 团体辅导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2.1 团体辅导的准备工作

①师资准备。团体辅导老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长期从事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熟练掌握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流程等知识、并曾经指导学生成功创业。其次,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团体辅导活动,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素养,掌握并能够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自我效能感理论等团体辅导理论。再次,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确保团体辅导的顺利进行。

②时间和场地准备。团体辅导将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每周一次专题辅导,每个专题2个小时,共10次专题辅导。创业团体辅导以室内教学为主,辅以室外参观、实践。室内应选择带有多媒体设备和移动桌椅的教室,以便于活动的展开;室外可选择操场、草坪、创业园区等。

2.2 团体辅导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创业教育中团体辅导目的在于激发同学的创业热情,科学的分析创业所需能力并着重培养,,在现有环境下将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实践,具体的团体辅导设计方案如下。

①团体的组建。

活动内容:团体的组建以自主报名为主,通过简单面试筛选创业意向和团队意识较强的同学参加。团体成员不宜过多,以30-40人为宜,根据创业方向、专业等因素将团体成员分为5-6个小组。订立团体目的、目标、活动内容和团体规则,建立团体成员档案。

②创业热情激发。

活动内容:厘清大学生创业概念,分析创业环境,解读创业政策,激发团体成员的创业热情。介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明确大学生创业的方向;成功典范介绍,通过视频、实地参观等方式直观的介绍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树立团体成员创业成功的信心。

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大学生创业案例(成功和失败案例各半),并撰写分析报告。

③创业典型案例分析。

活动内容:各小组汇报作业,针对典型案例,团体成员共同探讨创业成功、失败的原因,进而分析创业所需要的素养,面临的风险和需要避免的典型错误。

④创业能力探索。

活动内容:创业所需能力较为复杂,包括创业知识储备、创业心理准备、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等,采取“表扬和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共同分析团体成员个人创业能力,强化团体成员创业的自我效能感。

⑤创业方向探索。

活动内容:以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团队成员阐述个人的创业构想,辅导教师鼓励同学发散思维,通过思维碰撞相互启发,打破固有观念,创新思维模式,在现有的创业项目上进行整合、重构,探索更多可行的创业项目。

⑥创业规划。

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某一创业方向,撰写创业策划书。

⑦创业实践。

活动内容:挑选创业策划书中的某一环节,利用3次活动时间,进行创业实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展网络虚拟模拟,进行仿真实践。

⑧课程总结。

活动内容:总结团体辅导的内容,团体成员分享个人感受。进一步巩固团体成员的创业意愿,并鼓励成员开展创业实践。开展调查,做好数据整理和统计工作。

3 团体辅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团体凝聚力的培养

团体凝聚力优秀团体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团体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团体凝聚力表现在团体成员的参与程度、开展活动的配合程度、团体成员的相互信任程度、支持程度等方面。团体凝聚力的构建关键在于辅导教师的培养,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沟通能力、个人魅力等能够对团体成员产生吸引力,科学的活动设计让团体成员之间产生相互信赖,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对团体活动产生渴望。

3.2 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团体成员对于创业成功的自信程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将在创业实践过程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2]辅导老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团体成员科学分析个人创业能力,鼓励团体成员尽可能的挖掘自身的有利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

3.3 注意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相结合

创业团体成员虽然都有创业意愿,但在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方面存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团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的关系,在团体辅导的同时,兼顾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4 注意长期跟踪和总结

创业团体的辅导时间约为10周时间,在10周时间完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养并完全付诸实践的可能性并不大,团体辅导专题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者创业辅导的终止,辅导教师应建立跟踪机制,持续关注团体成员的创业实践活动,并注意典型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3.5 注意协调团体辅导与其他形式创业教育的关系

团体辅导不是孤立的,它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和其他的创业教育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