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5 15:54:40
导语:在辩论训练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演讲 训练方法
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演讲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一些教师认为演讲会拖延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一些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讲,练演讲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老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学生的演讲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演讲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演讲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初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就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为提高学生演讲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一、演讲
演讲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是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更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
二、新闻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两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交流学习心得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演讲者在台上“说”,台下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取得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评价
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在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中增加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形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五、比武辩论
[关键词] 社交礼仪 口才训练 学生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会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二要适量。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名著《好兵帅克》里有一个克劳斯上校。此人以说话罗嗦闻名。他有一段对军官的“精彩”讲话:“诸位,我刚才提到那里有一个窗户。你们知道窗户是个什么东西,对吗?一条夹在两道沟之间的路叫公路。对了,诸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沟吗?沟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种凹而长的坑,对,那就叫沟。沟就是用铁锨挖成的。你知道铁锨是什么吗?铁作的工具,诸位,不错吧,你们都知道吗?”克劳斯上校的这番话,虽然是作家加工过的,但生活中、社交场上说话罗嗦,也不乏其人。
三、突出举止礼仪训练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和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出现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四、优化训练谈吐礼仪,达到理想境界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冒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在人际交往中,摆正你和他人的位置,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请你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善于接受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新世纪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人才,这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抓两头,带中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从小学生到初中已经习惯了“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胆怯心理,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话,因此,口语训练的起步往往就显得比较困难。特别是我们这地方,方言土语严重,不少学生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因此,课堂上得口语训练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容易形成“好的说,差的看,中等水平的混完算”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课堂上,我们让一些发音比较准确、口语较好的学生上台说话,让口语较差的学生参加评论,再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应当指出的是,对口语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不但给口语较差的学生一个极好地锻炼机会,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口语训练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口语较好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口语较差、不愿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说话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训练方法和内容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又要有趣味性、竞争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
春节过后,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民风民俗》、《话说春节文艺晚会》、《回家过年》、《我最喜欢吃的》、《串亲戚》等,要求学生扣住题目,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说几段完整的话。应注意的是,题目的拟定范围不宜过宽、过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准备后,可任选一题到讲台上讲,教师加以点评,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毛病。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若干话题,并将这些话题分别抄在小纸条上,每个学生抽签后准备三分钟,然后上讲台说话,教师当场打分并点评。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如绕口令、快读快讲、连字接词、妙对成趣、朗读竞争、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采用一些“反常会道”的思辨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见缝插针进行口语训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三、精心设计,讲练结合
我们本着讲练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口语训练计划。训练的内容有朗读、复述、解说、交谈、辩论、礼仪、演讲、命题演讲、即兴发言等。训练的程序是先易后难。先读后说。
一、朗诵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不完整、不规范,可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语文老师可通过在语文课前三分钟指导学生朗诵诗文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顿读,不指读,不唱读;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边读边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朗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范读、指名诵读、分组诵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诵读等,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以此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质量,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聊天式
这是一种亲切活泼的交流方式,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友好平等地与学生聊天,使学生敢说,想说,不仅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上好语文课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如:课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好!”老师微笑着让学生坐下说:“今天有很多客人老师来听我们上课,我们先向他们问好,再向陶老师问好。”于是,学生重新说:“客人老师好,陶老师好!”老师随即小结:刚才我们用到了哪两个非常好的词语。边提问,边板书:“先 再 ”那么,你会不会用这两个好词语说句话呢?其实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名师在上课钱都会用智慧和情感与学生风趣地交流,使学生变得更大方、自信,敢于表达,促进了学生言语的成长。
三、演讲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也可采用演讲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演讲中来,可采用轮流的方式。演讲要求学生面对听众,姿态自然、大方,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自己。语言表达响亮、清晰、流畅、口语化,要控制好讲话的速度,还要充满自信和激情。演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如“争当好少年”演讲会、“学雷锋故事”演讲会、读书演讲会。其中读书是学生最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他们与阅读为伴、浸润在书香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演讲话题,如“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伊索寓言》中的真理”、“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等,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且兴趣盎然。
四、辩论式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则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论辩能力的培养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课标》中所提到的“讨论”、“商讨”、“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和应对能力”等关键词,其所体现的都是论辩的一种形式。《课标》有“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的要求。 辩论是思想的竞赛,也是说理的竞赛。辩论比较适合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语文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上网到底好不好?”、“打砸日货对不对?”等,学生各抒己见,明辨是非,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交际的辩论能力。
五、表演式
表演其实就是创设一种交际情境,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让学生以恰当的语言、态度、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结合表演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能给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社会,易引起共鸣,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排斥在外。比如“接电话”、“第一次做客”等。这些内容学生操作起来容易,那些偏远的话题不仅提不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口译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科,不是英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很多人认为只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了,英译汉就自然解决了;只要通过阅读,有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汉译英表达就不成问题。但是,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后出现的问题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如此。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plug and play”,加强英语口译教学势在必行。
2.旅游英语口译教学及其特点
高职高专办学特点突出体现在教学上的职业特点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作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是培养他们的口译能力,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外国旅游者介绍祖国的风景名胜及渊源文化,随时解答旅游者提出的问题。速度和信度是检验口译好坏的标准。理想的口译是做到既快速、又准确,是速度与信度的完美结合。
3.口译技巧
口译课是一门集理论技艺学习和技能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应遵循的原则是:讲解口译理论技巧和程序,配合合理的训练方法。教师讲授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转换成学生自己的技能。
⑴重复和增词。翻译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解释。正确理解是前提,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解释,正确翻译。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极大不同,汉英两种结构的巨大差异,为翻译设置了层层障碍。中国特有的事物和习俗,往往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译法,而直译或硬译是无法让对方理解的。
“重复”是口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它是因为时间紧、压力大,为了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以便听从理解。口译时经常重复的词有:as long as ,on ,whether 等等。
⑵适当变通。汉语描写景色的词汇丰富,多用对偶、排比,翻译起来很困难,多采用意译。勉强逐字逐句照译,可能反而伤害原意。如:“曲径通幽”译为”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即可;移步换位“a different view with every step”.
⑶省略文字。口译的省略文字与笔译的省略理论上差不多,都是省去那些不言而喻的字词,或省去那些译出来反嫌累赘或不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语。如:这个美国青年局促不安,东张西望。译为:this American young man was ill at ease, looking here and there.
⑷掌握常用句型。有人形象地将汉语的句型描写成竿型,而英语则是葡萄型。也就是说,汉语注重内在联系、多短句,动词用得多;而英语重形态结构,从句多,因而连词多。常用的句型有:As/Because… ,so …,Although…, as a matter of fact ,both… and ,not only… but also…
4.口译训练
口译训练包括语言训练、语用训练和技术训练。从语言要素看来,语言训练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从技能来看,涉及听、说、读、写和译五种基本功能的综合能力。
⑴语言训练。导游人员的语音好坏关系重大,一口漂亮的英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语音的训练可以从模仿、朗读和背诵三方面抓起。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背诵。同时锻炼学生在大庭广众前说话的胆量,做到声音洪亮,毫不怯场。另外要求学生课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零碎时间,听广播、演讲、看电影电视,可以边听边译。词汇量的大小反映了口译人员的知识面的宽窄。用词丰富,显示出口译人员的语言精湛,博闻强识。
⑵语用训练。语用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级和高级。在低级阶段,重点放在交往习俗的差异上,包括称呼、介绍、寒暄、访问,宴请、告别、送礼、祝贺、聚会、交友等;在高级阶段,通过外教授课、材料阅读、影视录像欣赏、邀请外国友人讲座等方法介绍目的语文化,对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方法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
⑶综合训练。临场训练是综合训练最好的方式,应该贯穿口译教学的始终。为了体现“临场”的特点,在教室里创造一个真实口译现场的小环境,每次口译课应从营造气氛开始。
口译的现时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既要面对发言人和听者,又要像一个讲话者一样完成口译工作,更要在口译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全部语言和知识资源,运用各种技巧,充分利用说话人以提供的信息,特别是诸如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信息,不断对讲话人的思想和情感做出判断。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学生的公共讲话能力、与发言人和听众的沟通能力、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口译课堂上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
5.结论
关键词:公安法律文书;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从事文书写作、逻辑学研究。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作用
多年来,笔者在公安法律文书教学中始终关注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断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规范和技巧,在写作中仍难免出现用词不准、语义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畅,说理不充分等问题。笔者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并据此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识别、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支持、反驳、评价等能力。公安法律文书是在公安实践中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所使用的文书。公安工作中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材料,分析证据材料,综合归纳,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得出处理意见的过程,公安法律文书是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再现。公安法律文书写作始终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做到事实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表达通畅、说理充分,写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因此,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各个方面,都是逻辑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过程的不同环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技能。
(一)训练概括主旨的逻辑技能
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文书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结论、请求事项、呈请事项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书中诉讼类文书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等;呈请类文书的主旨是有无犯罪事实,是否立案、立为什么性质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应该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书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錯误是定性不准,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实的本质。对于呈请类文书,如立案阶段的文书,因为初步获得的材料往往是鱼目混珠、零散杂乱、真假相间的,需要识别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分清有无犯罪事实,有什么犯罪事实,进而预判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呈请批准立案;对于诉讼类文书,如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等,则要分清有罪无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准确。要训练学生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过缜密推理和多种逻辑方法给案件定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案件的处理意见,形成明确的主旨。
(二)训练选择材料的逻辑技能
材料是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书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实材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也就是用事实、证据证明犯罪(或无罪)的过程。所以,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在选择材料时要遵循逻辑论证的规律规则,要保持论题的同一、保证论据的真实性,充足性。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怎样保证选择材料的真实准确?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律规则,要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有证据证明的、相互印证的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侦查假设当做事实材料,必须经过调查核实,取得相应的证据进行验证;材料与材料之间不能有矛盾,材料与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围绕主旨选择材料,首先是材料与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时,选择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质的、有证据证明的材料。这就要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分析,鉴别,找出最具证明作用的材料,剔除与证明犯罪(无罪)无关的材料,从而有力的表达文书主旨。
(三)训练安排层次结构的逻辑技能
文书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公安法律文书总体结构是固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主要问题一是笔录类文书,如现场勘验、检查、复验复查、侦查实验、搜查、辨认、提取等笔录,过程记录层次混乱,结果记录不明。二是叙述性文书在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的写作上,容易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证据列举主次不分等问题。这都是文书写作的“序”的问题。要解决写作上的“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构思上要有“序”,思维要有“序”。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内外,数量上有多少,性质上有轻重,意义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离上有近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并且按照从先到后,从外到内,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由主到次,由重到轻,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来安排文书的层次结构,就能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如:笔录类文书在写作时可按时间的先后,空间方位的变换、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的“序”进行记录。叙述性文书对于案件事实的叙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况,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罪责有轻重、责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换、罪责的轻重、前因后果,然后据此采取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科学安排文书的结构。在证据的列举方面,则要训练学生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分清主次,合理排序,进行列举。
(四)训练语言运用的逻辑技巧
作为实用性文体,公安法律文书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语义不明,表达不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语言表达思维,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相互联系;语词表达概念,语词表达判断,句群或语段表达推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正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能力,又要训练其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确定含义,进而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做到用词准确;判断要恰当,就是准确反映各种不同的事物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达,做到语义明确;推理要正确,就是推理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做到因果明确,表达顺畅,论证严密。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其他途径及保证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间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说、多写,多方式、全方位进行训练。
1.多读。首先,读逻辑书。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规律,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逻辑学著作,仔细体会逻辑知识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读名家演讲词,辩护词。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在阅读中领悟论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阅读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语言规范,论证严谨,观点正确鲜明,贴近生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高。第四、读法律文书典范文本,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写作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技巧。
2.多说。要“会说话”,就必须首先会思考。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一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按学号顺序,每节课由2到3名学生进行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可以最大范围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下功夫,既做到语言精练,又做到材料典型,论证严密。二是演讲比赛。可以是班级、年级、校级的比赛,先在班级“海选”,逐级选拔,做到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逻辑本是随辩论而生并在辩论中发展,辩论活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写。写作训练是通用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多写,就是要以写促“思”,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
首先,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表达严谨。这样既能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实施,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只有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张靖.法律文书制作精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 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 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1)开阔了视野;(2)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3)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 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 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 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 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政治课“说”训练的学生在大小场合的说话胆大了,气壮了,声亮了,音不抖了,嘴会讲了。在县里举办的“我与社会主义祖国”、“学雷锋精神,做文明新人”、“我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等演讲赛中,参赛者均获一、二等奖。在1991年由上海市教育局、上海教育学院、《中学生知识》报社和上海市电视合举办的“生命在党旗下闪光”演讲赛中,有两位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训练方法,主要有:
1 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具体做法是: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2 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 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 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 辩论活动。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提问时,教师的问题尚未说完,许多学生早已小手高举,待得到发言机会时,却讷讷难言;某个学生回答错误,教师指出来,并给予一定的解答提示,接着回答的学生还是说了刚才那个错误的答案。原来,这些学生压根就没有听教师在讲什么,他们完全沉浸于个人表达或表现的欲望和意念之中。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现象,共同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持久、有效的倾听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有益的做法。
1当好倾听者角色,形成示范作用
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首先要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朗读与发言,从中理解学生表达的内容,及时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包括语音、用词、句子意思等毛病,进行指导与纠正。即使学生讲得不流利、不准确,也要在听完之后再给予纠正。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积极熏陶和鼓励。
教师以身作则,可以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示范正确的倾听方法。认同的时候点头微笑,有疑问的时候凝神思索。其他学生看到教师认真倾听,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倾听状态。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像老师这样专注地听,你会有新的收获。”
2教给倾听方法,形成倾听习惯
小学生的注意力极容易分散,认真倾听很多时候无从谈起,教师必须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明确该听什么,怎样听。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倾听要求,进而指导倾听方法: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必须停下手中的任何事情,把目光聚集在发言者身上,做到聚精会神;二要耐心,要注意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不随便插话,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发言的人的看法有错,也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细心,要辩证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盲从,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倾听。如果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要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对方的观点不正确,也要认真听完了才能有理有据地反驳。
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听的技巧的指导。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听一听,他说的哪些地方有道理?”(听优点)“他说的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听缺点)“比一比,你想说的与他说的有什么不同?”(听不同)“你还有什么要补充吗?”教学生评价同学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句式参与交流。教师要时不时地总结倾听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模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倾听技巧和方法之后,就知道怎么去倾听,对倾听的兴趣也提高了。
3提供训练平台,学会耐心倾听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平时。为了使倾听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倾听行为训练,巩固学生的倾听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3.1听故事,复述内容
听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刚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的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倾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后,可以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比较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
复述是一种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精彩或重要的发言,可以让学生复述。如“你再说一下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话。”“对于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长期训练,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同学的发言。
3.2勤听写,训练听力
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增加知识的积累,在每一堂语文课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轮流准备两句佳句,朗诵给同学听,要求同学把听到的佳句写在佳句本中,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评评谁写得最准确。
教师还可以从课外读物上摘录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谚语、格言及精彩句段,读给他们听,从句到段,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听写能力。
3.3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开展语文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古诗文诵读大赛”、“故事会”、“成语接龙”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定一些规则,如参赛的学生说错字、说错词都要扣分,班级的其余学生当裁判。这样的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3.4展开辩论,提高倾听质量
辩论是进行倾听的高级形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更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找出对方观点的漏洞,加以反驳。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文中提炼一些适合辩论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让学生就“我们应不应该干预生物的生存环境”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生物在生存和进化的过程中,会自发形成生态平衡,人为干预会打破这种平衡,造成生态失衡和物种灭绝。
3.5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倾听热情
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倾听行为后,教师要适时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评价,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某某同学可专心听了。”“某某同学的双眼一直看着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肯定一人,可以鼓舞全班学生注意倾听。这样,认真倾听的意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他们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总之,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学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