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53:40
导语:在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本文主要着眼于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了如何提高体育课实施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体育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逐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的能力。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之一些社会不法分子的滋扰,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诸多安全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经提高了对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并积极尝试将应急逃生安全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教学中。高职体育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具备许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高职体育 应急逃生安全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是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性的前提。本章主要对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应急逃生、生命安全、生命安全教育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本课题的研究开展起到了统领作用。
(一)应急逃生
应急逃生是指当出现地震、火灾、化工气体泄漏或不法分子袭击等各类灾害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事件周边的人员能够迅速逃离至安全区域。在高职教育中,应急逃生指的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学生能够凭借完善的自救自护知识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选择最适宜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式逃离危险区域。
(二)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指的是人类的整体与生活环境资源实现和谐相处,不相互伤害,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危险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在高职教育中,生命安全主要指的是师生的教育和生活状态对师生的生命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在可控范围之内,所受到的生命危险、危害都能够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
(三)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两个较为相似又各有不同的概念,很容易被人们混淆。虽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时,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但从侧重点而言,生命教育更侧重于精神生命的觉醒和提升,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命意识。而生命安全教育则侧重于生命的健康和保护,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存和自救技能。换言之,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使之在面对灾难性事故和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及时作出应急、应变措施,避免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四)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应急逃生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顺应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在自然和人为灾难面前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总的来说,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高职体育教学要通过应急安全逃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维护自身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够运用基本安全技能正确应对,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些年的推进,我国基本形成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一旦孩子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必然会对这个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效的保障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体育课堂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自然灾难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错综复杂,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且较为频发的国家。其中,地震、泥石流、龙卷风、洪涝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每年带来的学生死亡数目也极为庞大。高职体育课堂在开展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注重从各类自然灾难的特点入手,告诉学生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所在,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自然灾难时如何躲避自然灾害,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应急逃生和自我保护。例如,在地震灾害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尽快从安全通道疏散到空旷区域,避开高大建筑和其他危险物,在躲避时要采取趴下、蹲下、坐下等正确的避震姿势,做到低头闭眼,尽量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在暴雨洪涝等异常天气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循就近避险的原则,进入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建筑物进行避险,并尽量减少外出,只在安全区域内活动。
2.应急救护技能教育
应急救护技能是一项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技能,在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面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受伤时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将伤害控制到最低。进行应急救护技能教育时不宜教授操作过于复杂的救护技能,而要以一些基本、实用的技能为主,例如如何消毒伤口、包扎绷带、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比起让学生将应急救护知识死记硬背下来,更重要是让学生亲自尝试如何运用应急救护技能,使其懂得什么情况下该选择什么应急救护技能,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讲解和纠错指正,坚持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出现学生扭脚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使用冰块为学生进行冰敷,并在冰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在刚扭脚时,扭伤处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流速度变快,及时冰敷可以降低扭伤处的血流速度,避免伤处出现肿胀等不良后果,更有利于扭伤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我们班现有幼儿48名,其中23名男孩,女孩25名。幼儿的能力和年龄比较平衡,由于是插班,幼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为了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为理念,结合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经验和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注意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本学期教育目标
(一)健康领域
1、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学习基本的生活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4、学习一些简单的应急方法,知道预防寄生虫和肠道传染病的一般常识,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二)、科学领域
1、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形成有关事物的基本概念,了解事物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3、初步掌握数概念和数运算,度量概念及时空概念,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
(三)社会领域
1、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乐于参加公益活动。
2、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给自己、他人提较为适当的要求。
3、初步学会适当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任性、不发脾气,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
4、提高交往能力,自信、礼貌地与人交往。
5、能够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
6、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知道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
(四)语言领域
1、坚持说普通话,能辩解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不同,能正确地使用声调、语调,大胆、准确地使用各种词汇。
2、能主动、热情、有礼貌地正确的交流方式与人交谈,愿意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3、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多重指令。
4、乐于参与讨论和辩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5、喜欢阅读各类能理解的图书及其他图文信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6、对认读汉字感兴趣,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
(五)艺术领域
a美术
1、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美,并愿意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绘画,表现一定的情节,比较合理地安排画面。
3、指导幼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身边的废旧材料开展丰富的手工活动,美化自己的生活。
4、学习简单的扎染,感受多种捆扎方法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5、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的能力,掌握几种基本的折纸方法,并且能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进行组合折叠。
6、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欣赏活动,会欣赏评价自己、同伴、名师的美术作品以及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
b、音乐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2、能够准确地运用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歌曲,学唱四分音符。
3、能够根据歌曲旋律即兴创编歌词并演唱。
4、能够协调地模仿动作和舞蹈组合;能随音乐自编舞蹈动作,自由发挥快乐表演。
五、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九月份:(一)养成教育。
(二)完成九月份的教育教学目标。
1、老师的爱《我爱我的老师》说出老师的优点。
2、卫生评比。教育幼儿讲卫生,防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i的发生。
3、爱我中华。搜集家乡的特产,展示家乡美。
4、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开展活动:《安全出行,从我做起》、《秋天多么美》、《远离电源》、《龟兔赛跑》等。
(三)召开家长座谈会。
十月份:(一)完成十月份教育教学。
(二)观看“60年国庆大典”电视转播。
(三)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
十一月份:(一)完成十一月份教育教学
(二)安全教育
(三)、跳皮筋比赛
十二月份:(一)完成十二月份的教育教学。
(二)给幼儿讲述“冬季防护知识”
(三)堆雪人
一月份:(一)完成一月份教育教学目标
(二)绘画比赛
(三)家长座谈会。
五、卫生保健
除了每日做好教育教学
活动,还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
1、每日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做到有情况早发现。
2、认真做好小杯子和小毛巾的消毒工作。
3、每日注意活动室开窗通风和定时消毒(用紫外线灯)。
六、家长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还要做好家长工作,以诚心打动家长,使他们乐意与教师配合,共同教育幼儿。
1、开好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使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有耐心,做到无微不至又不卑不亢。
3、认真办好每学期的科学育儿报,精心选择内容,并定期发放给家长。
4、对于日常琐碎的
事情,要耐心对待家长,不厌其烦。
七、其它方面
关键词 民主 文明 和谐 平等 安全 友好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 “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的时代要求
把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落实到我国中小学校,是当今学校健康发展的新思路。与环境友好型学校不同,“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更注重发挥学校的内部功能,构建学校内部师生、生生、师师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校实现由(外在)环境友好型学校向(内涵)实质友好型学校转变。
2 关于“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的阐释
关于表述 “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中的各个基本概念的界说是:(1)“民主”,教育中的“民主”一词的概念本身必须作进一步的发展;与此相关的是,民主还必须满足人们的教育要求,因为不可能,也不会在由于教育不平等所划分的各个阶级之间出现民主和平等的关系;②我们必须重新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使之既有新的社会特点,也有新的民主特点。③它涉及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学生自治中的民主、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等方面,以民主、传统、权威、道德以及自主为基础,以构建良好教育关系为目标。④因此,建设“民主”学校是能“满足人们的教育要求”,“重新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使之既有新的社会特点,也有新的民主特点”,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教育的学校,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学校。(2)“文明”, 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抓起。因此,建设“文明”学校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观念,对学生进行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学校。(3)“和谐”,教育的“和谐”,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学生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学生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从目的来说,是要追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和谐、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及自主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协调;从条件来说,要求教育中各个要素的和谐,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⑤因此,建设“和谐”学校是旨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立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和谐学习和教学氛围的学校。(4)“平等”,教育“平等”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建设“平等”学校是将学生、教师作为对象,以每个学生均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平等的教学待遇、平等的升学机会,每个学生或每类级别学生之间均能够达到相等的学能成绩以及学历资格为目标的学校。⑥(5)“安全”,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家长的最大心愿,但是目前,校车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学校伤害、暴力等事件频发,提醒学校必须重视学校的安全问题。建设“安全”学校是为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建立保障安全的机制的学校。(6)“友好”,强调的是,学校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营造的学校内部的整体氛围是友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友好的人际关系。
3 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的基本目标与主要内容
3.1 基本目标
(1)营造学校的友好氛围。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的首要目标是,营造学校的友好氛围。营造学校的友好氛围是实现“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外部条件。因此学校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学生营造友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推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2)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目前,社会对学校安全问题、学生生命意识日益关注,因此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安全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于危险程度的影响等危险情况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2 主要内容
(1)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内容。新型友好型学校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从课堂教学教材和课后专题活动来落实。首先,关于文明礼仪知识的教材主要涉及在校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其次,课后文明礼仪专题教育活动主要从形式上能吸引学生,并重视活动过程中仪式训练和规范的内容要求。
(2)关于德育的教育内容。“和谐、平等”的友好型学校旨在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学会相互关心。同时,教育工作者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显示他们的关心,相应地,所选择的课程也能促进孩子作为关心者的成长,他们可以从中关注生命的阶段、精神的成长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可以了解爱情、友情、孩子的抚养、战争、贫困和忍耐等。诺丁斯主张把关心主题引入正规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⑦德育,关注集体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将关心的主题融入德育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懂得关心自己且关心他人的学生。
(3)关于提高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关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事故防御训练。首先,安全教育知识内容应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着装、游戏、课间活动、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识。其次,安全事故防御训练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演习训练,内容涵盖交通伤害事故、溺水伤害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暴力伤害事故、倒塌伤害事故、踩踏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网瘾伤害事故、活动伤害事故、害、自杀自残、盗窃、校园猝死、传染性疾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的防范与应急措施。⑧
注释
① 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R].2011:4.
②⑥栾昕畅.从“平等”的概念分析香港融合教育发展中的利与弊[J].中国特殊教育,2010(3):19.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8.
④ 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66-72.
⑤ 高正华.和谐:教育的追求与理想[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5-6.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从本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可以看出,化学试卷由以往的六页纸变成了八页纸,虽然总的题目数基本不变,但是总的量变大了。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阅读资料、图像、表格、实验探究等信息时,能有效抓住题目中有价值的内容,学会分析、理解题目的意图,并能与自己学习过的基础知识有效结合,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进步,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
学生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方法、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对学习成果的在意程度等。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又有一部分源于教师的态度。如果教师本身不积极,那么学生也不会有多积极,教师的态度不认真,学生也不见得有多认真。所以,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直接影响。
想要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师从自身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编写习题,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备课时不仅要备上课的内容,更要备学生,比如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情况等。除此之外,课后反思也很重要,教师只有认真反思,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不断学习知识。
俗话说的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只有一杯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差无几,教学难免捉襟见肘。但是随着信息不断的变幻,对事物的认识不断的加深,如果我们教师不学习的话,还是固守自己曾经掌握的知识,那么,教师的那桶水还能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值得进行反思。作为教师,自己学过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不断学习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让这桶水里不断涌出清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有更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这个变化频繁的时代。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坚持自己学习的态度,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坚持不断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知识来培育祖国的下一代。让学习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让学习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两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xx%,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采油厂生产实习工作总结一 20xx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在地质院的组织下,我们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在采油四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我们首先进行了入厂安全教育,后分别在油藏经营管理区、测试队、工艺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的各单位各岗位进行了针对性的实习。
在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下,初步大概了解了石油资源勘探工艺;油气田钻井工艺及钻井设备;采油设备及其工艺;原油和天然气收集和处理工艺等。对于各个站的工作岗位任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总的说来,对于一些涉及石油气开采的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理论知识等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次实习让我是受益匪浅,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地质院的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生产学习的机会,也感谢四厂各位工人师傅的悉心指导。
实习内容
1、入厂安全教育(9月26日-27日)
入厂安全教育,是为了让劳动者一进工厂就要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采油厂包括了石油生产的每个方面的特殊性,相关安全负责人龚师傅重点详细介绍了安全基本知识,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步骤等,并一再提醒我们初来采油厂因注意到的几个方面:防火防爆、防机械伤害、防毒、防触电、平时去生产现场要穿戴劳保,对不懂不明白的一定做到非懂勿动。
通过此次教育,使我对安全有了新的了解。在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按章办事,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减小事故带来的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2、油藏经营管理区(9月27日-10月10日)
任务:到计量站,注水站实习,了解采油、注水站岗位工人日常工作,现场资料录取的流程,了解采油站流程,了解深井泵及抽油机的工作原理,抽油机配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采油树及注水井井口的组成;了解采油树及注水井井口的组成;经过实习,基本掌握操作规程、油水井生产原理、量油测气,生产资料和数据录取、功图测试及调参。
在油藏经营管理五区的71#计量站上,高级技术工程师张师傅,很热心的将计量站的工艺流程以及抽油机,采油树等详细给我们讲解了一遍,还非常明白的为我们做图示讲解。同时我们也亲自操作了一些单井上的一些工程操作,如:清蜡等,通过这些对采油的过程有了更具体化的理解。
3、测试队(10月11日-10月26日)
任务:参观测试班现场测试,了解抽油井功图、液面的测试方法操作规程,油水井测压操作规程,认识工具及仪表;熟练操作规程及原理,掌握各种测试仪器,性能与特点、用途,如熟悉生产测试所用的各种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用途;熟悉各种测试作业施工程序;能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及应用;熟悉掌握油水井高、低压测试各岗位的操作规程,了解测试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应急措施;基本掌握油水井高、低压测试资料的处理、分析、解释和应用。
在测试对实习阶段,我们通过跟着工人师傅去井上看他们进行各项实践操作,掌握了一些井上作业的基本常识,并且也在分析化验室学到了很多油水测试分析的原理方法,如地层水矿化度,原油含水率,原油密度粘度比重的测试等。
4、工艺研究所(10月26日-11月10日)
任务:掌握抽油泵工作原理、抽油杆设计原则、深抽,提液选井设计原则;了解管,杆尺寸及强度知识;防偏磨,防腐蚀、防气,防砂、防蜡防垢等配套技术;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酸化、堵水、调剖基本概念;酸化、堵剂基本配方及添加剂作用;油水井酸化、堵水施工方案设计原则;酸液、堵剂、调驱剂性能评价方法;掌握油水井酸化、堵水、调剖效果评价方法;了解岩石泊松比、地应力等的地层基本概念;掌握压裂工艺及压裂液的分类及作用、压裂工艺技术作用原理、压裂选井原则、压裂施工方案设计原则,压裂参数选择依据及评价方法、压裂控缝技术及原理。
工艺所的实习在不同的科室之间轮换,在酸化室,堵水室,优化室,以及压裂室等这个科室通过了解他们工作流程,也间接地了解到了相关工艺的基本原理。
5、地质所(11月11日-11月26日)
任务:掌握各种地质图表的认识与绘制、小层平面图分析、油藏压力系统、层段分析与划分、剩余油的确定方法、优选措施、产层调整、开发方案的编制程序与内容、油藏认识、油藏管理的内容、油气水分布规律、老油田开发规律、区块开发数据来源及录取?掌握区块静态资料及动态资料的分析。
地质所的实习中,我们学习到了前线地质工作者们的工作方式,对工作一丝不苟,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生产实习感想
对于我来说:生产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本次实习,我直接接触到了石油生产一线。看到了很多的石油生产设备,也了解了它们的名字和生产用途。同时也了解了石油生产的工艺流程,污水净化处理过程,石油天然气的集输管理过程等等。
石油安全与石油生产。石油生产中事故频发,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常会遇到物体打击,中毒,爆炸等危险。但是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我相信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 因此有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十六字方针,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在这2个月的实习时间里,让我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渐渐过渡到企业员工。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更深层的体会。我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工作岗位。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今后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采油厂生产实习工作总结二 时光的车轮匆忙碾过,伴随着初夏的阵阵蝉鸣,不知不觉中,半年多的实习期转瞬即逝。俯身回顾这初入采油七厂的半年光阴,有多少艰辛,又有多少感动与欣慰。自分配到现在,我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勤奋、敬业的员工,在这段实习期中,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尽快的让自己适应企业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完全融入了采油七厂这个大家庭中,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把我这半年多来实习的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一)第一阶段
20xx年8月份我被分到了敖包塔作业区735队的1#计量间实习,开始了这一年的实习生活。当我来到计量间实习的时,一切对于我是那么的陌生,对于计量间内的流程,油水井的流程都不太了解。但是这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作为石油人最起码要学的本领。在这期间带我的是任永军师父,她为人和善,热情,手把手的教我学习井上一线的工作,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一段学习我主要学到了采油原理,了解了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对抽油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采油的地面工艺流程,对于环井,热洗等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于注水井,我可以正确地读出日常注水数,并可以根据测试方案调整注水量;对于出油水井报表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我还对计量间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考察,了解到了许多对于保卫我们油田的安全设施。(比如我发现在工作室外面防火砂。任师父告诉我,井场周围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计量间,现在我们井场周围最主要用的灭火器材,另外我们做事要防范于未然,这个灭火砂也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二)第二阶段
接下来,根据实习计划我来到了作业大队。在此期间,我在前线分别对油井作业和水井作业进行了学习,通过工人师傅的帮助,我基本掌握了油水井作业的原理,了解了油水井井底的工作情况,收获颇多。
(三)第三阶段
实习的第三站是敖包塔作业区735队敖南4#转油注水站,这个站主要由油岗和注水岗两个岗位组成。油岗主要负责采油井的集输任务及油水的初步分离,既通过管线使采油井采出的油能够顺利的传输的站上,然后通过四合一作用使油水初步分离,再将油输到联合站;注水岗则主要负责注水井的配注任务。
在这里我主要学到了转油站和注水站的工艺流程,并根据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地质绘图软件将流程绘制成图(图1、图2)。此外通过小班师傅的介绍,了解到了一些设备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要求的变化范围及如何去调整这些参数。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得心应手及由于自己年龄轻,在开展工作时有时缺乏魄力等种种问题。
(二)是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提高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参加集中组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72-03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如校园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地震灾害、台风灾害、火灾等,揭示了目前校园的安全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标志着政府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该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非常缺乏应急知识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而且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和预案支持,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安全标识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的指导。因此,加强高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规化、科学化,是一项关系重
大、形势紧迫的任务。
1 基本概念
突发事件,又被称为紧急事件、危机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起而突然发生的, 不以事件的相应人和事件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一定范围内对现有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相应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 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造成极大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的,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按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的突然性、发生后果的危害性、发生地点的敏感性等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间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特殊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的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它包括突发事
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过程控制和发生后的恢复处理。
2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造成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天之骄子”不再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2)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在万人以上的高校比比皆是,有些城市的高校区,聚集了十几万名的学生;(3)当代大学生相当多的是独生子女,生活经验和阅历较浅,且受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危机事件的预测和处理常识;(4)大学生关心政治,爱国忧民,富有时代感,但同时缺乏政治敏锐性,头脑简单,热情冲动;(5)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制度和规定的出台,难免会令部分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6)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新闻媒体的逐步开放,许多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散布到校园里。
3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
3.1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 其建立过程见图1。
在管理信息库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收集、生成突发事件的风险信息。然后利用因果分析、事件树、What If、FMEA等风险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给出风险清单及其分类,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严重性程度和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以上的工作建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基础(或历史)数据库。将该基础(历史)数据库与利用高校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识别和度量经验生成的处置措施库结合,建立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数据库和应急方案库。更准确地说,管理信息库应该是一个决策支持库,其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执行起辅助和指导作用。
3.2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编制应在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高校相应组织指挥部门和应急联动部门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以便于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相应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于一次学生食堂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来说,其发生的地点可能在食堂、宿舍、教室或学生上课的路上,这就要求教学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做好这一类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测部门将监测到的突发事件迅速告知抢险应急部门,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进行监测,进行准备、规划。抢险应急部门应联合安全保卫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处理和事后处理与恢复。最后,由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指挥体系与应急联动体系。组织指挥体系主要由学校的行政、教学及后勤领导部门组成,具体可包括安全保卫组、抢险应急组、教学组织组、学生管理组、检查监督组、后勤保障组。而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突发事件预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准备、规划,报警、接警,应急指挥处理,事后处理、恢复,评估、分析总结。
3.3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主要包括应急法律法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类型及风险源、预防知识、避险常识、自救常识、互救常识、减灾常识等。
在编制过程中,将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中的相关风险信息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理的经验相结合,然后编制成高校校园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作为学生日常安全行为的指导。
所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见图2。在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根据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手册的建立起着指导作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应急处置等工作。然后将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新的风险信息反馈给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以完善和更新管理信息库的风险信息。然后根据管理信息库生成的新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改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对安全教育培训手册进行补充。
4 讨论
美国的各级政府都对学校的危机管理给予相当的重视。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责就在于进行危机管理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有详细的操作指南。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连续4阶段模式[2],即“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作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这个4阶段模式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其完善和修正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个模式,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
在我国港台地区,校园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其中由香港学者胡洁婷等于2000年编写的《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被认为较为方便和实用。而于同年启动的“校园危机支援计划”,针对香港地区中小学常见的五大类危机开展对策研究,其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同专题的到校工作坊或到校减压活动。台湾《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在对台湾中学流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应对策略[3]。另外,较有代表性的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还有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动态模式”的4阶段设计[4]和郑燕祥(香港,1997)“学校危机管理之模式与运作”的3阶段模式[5]。港台对于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中小学范围,缺乏高等院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且地方色彩浓厚,在我国内地推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将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视角投向学校危机管理,其中对于高校危机进入了实质性研究。其中,赵中建提出“学校危机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并应当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6]。郭正贤提出了“应该建立专门的高校应对危机的管理机构,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时候便紧急起用危机管理机制,以使学校在非常时期能够保证基本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7]。其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8];刘向兵等[9]提出了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一些思考;白涛等[10]也从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阐释了高校危机、高校危机管理的内涵、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探讨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对策;王茂涛[11]认为应从多角度构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李明等[1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定量预警模型。
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建立了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从实施战略的高度对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进行设计,构建了一套保障校园公共安全的组织体系及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体系,并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成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
5 参考文献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1-15.
[2] 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比较教育研究,2004,27(12):45-50.
[3] 吴建勋.浅析高校危机管理.生产力研究,2004,4(6):256.
[4] 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策略[EB/OL][2008-09-15].nmh.gov.tw/edu/basis3/14/gh4.htm(2008-10-20).
[5] 郑燕祥.学校危机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观点的分析.教育学报,1997,25(1):1-23.
[6] 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由“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17(8):4-8.
[7]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65-67.
[8] 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25(8):3-6.
[9] 刘向兵,倪莹.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30(23):41-42.
[10]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7-71.
[11]王茂涛.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821-823.
论文摘要: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推动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向前发展。高校《通信原理》课程学科教学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框架主要包括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等七个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策略的知识应用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教师专业化运动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hulman教授,针对当时在对教师的资格认证中,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简单理解为教师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问题,指出对教师知识的分析是推动我们对教师行为分析的最主要的因素,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也有人译为教育学内容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专业知能、学科内容教学知识等)这一重要概念。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混合体,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独特的专业理解,为教师所特有,是“教师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学科内容而做出的理解”。学科教学知识使教师学会如何组织和呈现具体学科的主题、问题、结果,使之与学习者多样的兴趣与能力相适应,从而组织教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将特定的学科教学内容加工转化而形成的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wWW.133229.cOM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情景知识等进行整合,并对教学经验不断归纳、总结与调整。因此,学科教学知识具有实践性、情景性和个体性。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揭示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复杂过程,使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更为深人与科学。
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概念引起了学者们对与教师教学实践相关知识的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与研究,“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成为教师教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科学教育等学科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框架。后经过修改和补充,舒尔曼又进一步阐释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框架。以此为基础,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括:教师教育信念、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情境知识等几个方面。
二、《通信原理》课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电子与通信类专业从而也成为极为热门的专业。在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课程结构中,《通信原理》是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此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通信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论原理、实现方法和系统性能,能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中灵活应用,并激发他们对通信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来适应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该课程内容涉及随机过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息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创新人才教育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框架,除理论研究之外,也要进行实证研究,如调查分析、测量、比较等;而教师知识结构必然会涉及学科和专业。以往的研究多涉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近年来,高等教育专业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也开始受到重视。笔者在理论分析、听课、亲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高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一)《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知识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因课程中具体内容的性质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仿专家思考模式,是要求学生像通信专家一样思考,强调学术严谨,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概念转换模式,是通过使学生产生情景上的冲突,改变学生原有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通信科学概念的模式。探究模式,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和以学习共同体为中心、分工负责、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合作探究”模式。基于项目或课题的教学模式,即以“导向”性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概念、原理,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得出解决方案等。
在熟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根据本科和高职专科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和学生基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作者的经验,本科教学中适合采用仿专家思考模式、概念转换模式、探究模式;高职专科教学中,则宜运用基于项目或课题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模式。这些模式在教学中还需要灵活交替使用。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师都应当具备体现《通信原理》课程特点的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及案例教学的策略。
(二)通信专业课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知识
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人才,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专业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宽口径专业。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重点围绕通信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无线通信及测控、现代交换技术、光通信技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等展开教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只有从总体上理解了通信专业课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才能在课程教学中处理好《通信原理》和其他课程的关系,达到预期的专业培养目标。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创新人才教育的大思路,从高等教育特点和各学校具体条件出发,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加强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
(三)《通信原理》课程目标与内容知识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通信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别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通信与传输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模拟和数字通信方面建立清晰的系统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使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从而把握通信学科发展脉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能够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新一代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具体包括: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简介;信息嫡的基本概念;awgn信道下香农信道容量理论;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互相关函数与互谱密度;hillbert变换,解析信号,等效基带分析;随机信号与平稳随机信号,窄带平稳随机信号,高斯白噪声过程;模拟调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数字传输;带限awgn信道下的数字传输等。对这些内容的深入了解和精深掌握是做好《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
除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外,教师还应该对通信的研究史和发现史、学科研究与开发最新进展,特别是光电子通信有较多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适当进行最新研究与开发成果介绍。
(四)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知识
通信专业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具体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困难的知识。所谓学生学习需要的知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个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之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只有深人了解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需要哪些预备知识、难点是哪些等,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时,较难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包括通信的抽象概念、随机过程概念、信息熵、hillbert变换,教师教学中应该努力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内容。
(五)通信安全意识
通信安全涉及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的通信秘密保障,关乎国家、社会征集、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安全。现有的《通信原理》课程教材都不涉及通信安全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通信原理》课程教师不仅自己应该具有一定的通信安全知识和相关思考,更应该将其渗透于《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之中。
三、《通信原理》课程学科教学知识的运用
《通信原理》课程教师应该具备上述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通信原理》课程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灵活运用。下面对其中的教学策略知识的运用举例说明如下:
(一)学科知识传授方面,教学重点放在数字通信系统部分
《通信原理》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理论、模拟调制、数字传输、编码技术几个大部分。由于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是数字通信,因此,教学重点在数字通信系统部分。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准确把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各模块的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把本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在学习具体知识点时能明确它们在通信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收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论原理、分析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采用设问思考和逆向思考提问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在备课时,采用换位思考方法,感受学生的困惑,考虑讲解的技巧,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注意将学生自学和精讲重点、难点结合起来。在每章及每小节结束时,注意进行课程总结,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便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通过介绍新技术进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最新技术不多,而本院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通信方面的后续课程也不多。而且,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工科教育的一个较明显的缺陷是最新科研与开发成果很难及时在教材中体现,用什么教材讲什么内容的传统也使得最新科研与开发成果很难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被包括进来。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了解更多关于通信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教学中采用课内附带介绍最新进展的形式来实现。例如,在讲解基本内容的同时,附带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移动通信中常用多址方式、3g技术及其现状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视野,也能为他们将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指明方向。
(三)通过cai和仿真辅助教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课件设计上注意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知识要点的剖析,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在课堂讲解上,注意将重点内容在黑板上列出,避免让学生有看电影的感觉,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原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自的不足;同时,利用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观察,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观念。
(四)加强教学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通信原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其一,精心设计实验,利用本系现有的实验设备,设计实验内容;其二,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编写仿真程序,采用课堂演示的方法。比如,通过仿真实现多种解调方式的误码率曲线,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它们的性能差异,体会“面对面”交流的乐趣。而编程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开发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重点让学生练习使用信源编码信道及接收机的仿真实现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也加深了其对整个通信系统的理解。
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那么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的九年级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 相对来说,一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稍微好一点,但是参差不齐,二、三班学习能力较弱,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学习,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大多是由于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这些给自己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强,为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正确的引导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教版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水、碳、金属以及溶液等引入,在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较短,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任务
1、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平时备课、上课抓重点,把握本质的东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平日教学中注意化学实验教学。 除了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还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利用家中的替代品进行家庭实验。学生通过亲历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5)及时跟踪检查。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尽量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帮助学生。
(6)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预计要结束上册七个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部分内容,。面对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压力是相当大的,但是由于每年都上到最后学校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了化学还没有上完或者勉强上完新课。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开展创造性地教学,转变角色,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新的成绩。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水平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1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水平测试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
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10)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三周(9.13~9.17):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20~9.24):空气、氧气。
第五周(9.27~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国庆放假
第七周(10.9~10.13)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八周(10.16~10.20):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九周(10.23~10.27) :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十周(10.30~11.4):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11.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5~11.11):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2~11.18):。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19~11.25):。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1.26~1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3~12.9):。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七周(12.10~12.16):。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12.17~12.23):金属材料 金属化学性质
第十九周(12.24~12.30):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单元测试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共有七单元,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和的氧化物等;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学会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用语表述有关的化学信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都体现过程与方法。爱化学,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严谨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五.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四)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将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开展,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
化学基本技能基础
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 .技术 .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4、单元之间的融合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基本粒子 ----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5 .知识内容的呈现和处理
(1) 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2) 创设学习情景,设计不同的编写模式
(3) 对知识本身呈现的处理 ---- 理论和概念的淡化
6、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画
随着教科书功能的变化,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图画不只是作为插图来呈现,而是作为教科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具有了提供资源信息、说明和解释知识的功能,井逐渐成为知识内容的一部分。
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是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到 第五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事实
第六单元到第七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7、化学实验的设计
(1)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实验内容
(2)参考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知识安排选择部分实验
(3) 根据教科书中具体内容的安排,自行设计编写一些实验
8、习题的设计
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习题的基本功能包括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等等。教科书的改革,赋予习题新的功能,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习题的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
(1) 提供各种信息 ( 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知识等 ) ,使学生开扩思路,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
(2) 揭供实践活动的章材,渗透科学挥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提供实验素材,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1—2 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5—6 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6—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8—10 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11—12 金属和金属材料
13—15 溶液
16—18 酸和碱
19—20 期末复习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4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